关于党建引领乡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党建引领乡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X村党总支通过规范场所建设和村“两委”换届等举措,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已成为X县乃至X州农村基层党建的样板。2021年,X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X村将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引擎,切实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一、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促产业振兴。一是支部带动、党员带头发展集体经济。在德钦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背景下,X村采取支部带动和党员带头的形式,成立了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体土地流转,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形式,种植适宜当地的中药材和经济作物,群众主要通过租金和管护费从合作社获得利益。此外,松茸是X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村党总支充分利用中国旅游集团平台公司,帮助村民直播带货,仅2021年收购松茸总金额就达180万元左右。目前,X村集体经济每年能给每户村民带来近万元的收入。二是主动谋划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以来,德钦县旅游投资公司在X村建设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在涉及征地事宜时,支部和党员通过示范带头,大大降低了相关矛盾纠纷的发生率。全村农户在合作社牵头下向德钦县旅游投资公司入股,2018年以来已实现分红,增收效益显著。另外,2010年引进的松赞酒店有效带动了X村的旅游效益,促进本地务工人员增收。乡村旅游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拓宽了村民传统的生计渠道,改变了村民过去主要依赖转移性收入的状况。三是加强产业技能培训,提升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近年来,X村开展的各类产业技能培训主要围绕群众需求展开,如中式面点师、妇女手工艺培训,还有复合种植技术、养蜂技能、果树栽培技能、家禽养殖等农民实用技能培训,覆盖全村所有农户,为当地群众致富带来新思路,激发村民的信心和活力,提升村民致富增收的积极性。
(二)党建引领促人才振兴。乡村要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基层组织要把人力资本的开发置于首要位置,培养一大批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让各类人才能在乡村实现自身发展。一是选优“领头雁”。X村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干部能力素养,积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以村“两委”干部换届选举为契机,将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进班子队伍,选优配强村组党组织带头人,换届后由上级部门对村“两委”班子及村小组组长开展全覆盖培训,对其他党员以村党总支领学的方式开展乡村振兴培训,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二是建强“党员队伍”。X村党总支通过推进“支部建在小组上、工作落在支部上”,在全村8个小组中实行支部书记、小组长“一肩挑”。实行选派基层党支部第一书记全覆盖制度,选派8名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作为党支部第一书记。同时结合州委“五个第一”机制,丰富“第一课堂”内容,增强“第一自觉”,按时开展“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党员综合素质。
(三)党建引领促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需要地方文化的支撑。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推动基层党建特色化的文化基础,也是各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抓手。一是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X村文化底蕴深厚,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X村是典型的藏族聚居村,饮食、歌舞、服饰等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其中有1300多年历史的奔子栏锅庄最负盛名。目前,奔子栏锅庄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X村“两委”和各党支部大力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且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步调,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在村内建成非遗展厅,大力宣传和推广X村特有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二是指导村规民约的修改完善。根据惯例,每年初,各小组通过党支部把对村规民约中需修改或增减的内容上报村党总支,党总支帮助评估。经过几年的打磨,X村已形成了操作性极强的村规民约,相应的奖惩措施也十分明确。村规民约既能助力维护稳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大事,也能关照婚丧、家庭及个人卫生和习惯养成等细节。三是共筑思想根基。近年来,X村通过成立少数民族感恩宣讲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讲述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使群众对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
(四)党建引领促生态振兴。X村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生态环境优良。一是党总支和党支部牵头申报各级文明村庄。在X村党总支和各党支部的牵头下,X村在各级文明村庄的评选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以2017年X村民小组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最具代表性。2018年以来,X村获得了多项不同级别的文明村庄和美丽村庄的荣誉。二是牵头组建党员义务生态保护巡逻队。村“两委”积极牵头组建党员义务生态保护巡逻队,尤其在每年的松茸季会组织党总支和党支部成员进山监督无序采摘等行为。此外,村“两委”借主题党日活动,在村内开展了最美小组评选活动,内容涵盖农户卫生、村风文明和村容整洁。通过组织参观和现场学习等形式,将X村民小组的经验在全村进行推广,并将村容村貌、家庭及个人卫生习惯等作为党员积分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五)党建引领促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组织振兴最终是为了促成更有效和更有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一是建好活动场所。X村充分依托各类资金扶持,对全村8个党群活动中心进行新建或提质改造,着力打造综合开放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面向党员、群众免费开放。不断延伸和拓展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组织培训、开展活动、议事的主阵地。二是规范组织设置。目前,X村共有党组织9个,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8个。现共有中共党员58名,其中女党员12名、35岁以下党员12名、60岁以上的党员13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0名,在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党员队伍,全员纳入组织管理。三是健全组织保障。X村在健全组织保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参照副职标准保障待遇,在全村8个小组设立新时代乡村振兴综合治理专职专岗,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社情民意网格直通服务平台“一呼即办”小程序。实现基层治理和常态化管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进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针对德钦县涉藏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做深做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在村内设立民宗干事。针对僧尼和回流人员,村“两委”以党支部和党员为单位,建立了党员定期帮扶及“一对一”联系制度,在帮助解决困难的同时,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
二、面临问题
新时代的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更艰巨的任务、更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从目前的形势来看,X村党建与乡村振兴在双推双促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融合不足的问题,如客观因素的制约、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性不足、人才培养和引进能力不足、号召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后劲不足等。
(一)社会环境因素对基层党组织运作效率的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除了常规任务外,还事关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等全局性事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确保党对乡村振兴各个领域的全方位领导,牢牢把握对乡村重大事项和问题的决定权。X村基层党组织运作面临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是X村是典型的藏族聚居村,民族文化和宗教氛围浓厚,地域上也与西藏和四川的涉藏地区接壤,是境外分裂势力渗透的重点地区,维稳形势严峻;二是随着村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出现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和组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党组织的运作效率。
(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创新性不足。组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一是组织设置过于传统,覆盖力不足。目前,组织设置停留在村党总支加村组党支部的形式,未能在其他影响广泛的村落组织中成立党支部。二是党员人数占比低,发展党员困难。在应对日益繁杂的基层党务工作时,表现出了人员不足、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党员队伍的结构性问题。从年龄分布结构来看,老龄化趋势明显;从性别结构来看,妇女党员占比低,作用发挥不足。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足。一是党员群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层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亟待提升。党员队伍文化程度整体偏低直接导致对党的理论和政策把握能力不足、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等,最终带来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力不足和基层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二是党员带头人受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的影响,虽然有群众威望、工作态度积极,但在政策把握和材料整理上难度较大,导致很多党支部工作最终又落到党总支。三是少数党员身份意识不明确,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
(三)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基层党组织人才流通渠道不畅,激励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人才纵向流通渠道不顺畅。近年来,德钦县为了优化基层党组织力量,按需派遣了一批工作能力突出的事业人员到各村担任党总支书记,但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得这部分人不能与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而在副高以上的职称评定中,这部分群体因长期脱离专业技术工作,业务水平停滞不前,缺乏职称评定的竞争力。二是针对村组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吸引力不足。村组干部在村落中工作烦琐、协调任务重,很大程度上需要其脱离农业生产,他们的待遇相对其他收入渠道而言偏低,吸引力不足,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党员后备队伍储备不足。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多倾向于外出务工,人员外流现象普遍,加之村党总支与本村籍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和本土人才主动联系不足,X村在发展年轻党员方面面临较大困难。从党员组成结构来看,农民党员占比超过90%,组织生活的定期开展难免与农业生产活动冲突。
(四)党员组织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强。乡村振兴战略最终需要形成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格局,其中自治要求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在农村事务中的积极作用。从现状来看,X村党组织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上表现出号召力不足的问题:一是部分党员政治参与的意识不强,未能有效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员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容易导致基层党建“一人说了算”或缺乏凝聚力。二是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号召力不强,主要原因是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的主动性不足。
三、路径思考
(一)积极营造基层党组织运作的良好氛围。新时代党中央对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同时,还要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上做出成绩。一是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把握,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相关政策,为构建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贡献力量。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应包含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内涵。二是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要主动作为,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平衡农村发展中涌现的多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主动排查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隐患点,为农村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完善组织体系。X村党总支应当主动谋划,通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不同领域内基层组织覆盖不全的问题。X村党总支应主动与设在村内的连锁酒店和农民合作社等加强联系,通过在各个领域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来激发党组织的活力。抓班子,带队伍。一是重视党员带头人的培养。要让群众威望高、组织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党员任党支部书记。另外,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在强化理论武装的同时,提升其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方面的作用。二是培养一支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促进党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如通过吸收新鲜血液、发展妇女党员等促进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合理化。三是要通过经常性的交心谈心等活动,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
(三)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和引进机制。优化基层干部的流动渠道,提升工作待遇。一是从县级层面整体谋划,主动与省级、州级相关部门对接,畅通事业身份基层党务工作者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或者在职称申报上适度放宽专技岗位的条件限制;二是着力解决村组干部的待遇问题。通过积极研究中央、省级、州级的相关政策,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汇报,争取提高涉藏地区村组干部的工作待遇,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充实党员后备人才。积极吸收村里的年轻人和能人加入到党组织中,充分发挥他们在新技术上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培养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流转、创业扶持、用工等政策上的优惠鼓励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并加入到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中。
(四)激发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格局需要充分动员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和群众之力共同构建。一是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地区当前面临的中心问题主动发力,帮助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发展,广泛凝聚人心。二是农村党员要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宣传培训和主动参与民主实践活动等渠道,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民主参与的意识。三是多渠道探索群众参与村落治理的渠道。可以通过村民大会、节庆活动、上门“一对一”等向村民宣传政策,鼓励群众为村落治理出谋划策,真正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最大限度拉近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农村基层党建的不断强化为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也为党领导农村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力抓手,二者实现协同推进的空间广阔,需要基层党组织主动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