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工作总结范文优秀4篇
【导言】此例“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工作总结范文优秀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青年全面发展【第一篇】
记得读幼儿园时,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逛街了。当时的科学技术还没那么发达,出门购物都得带着钱包。付款时,有时候还得找零钱。碰到人多时,排长龙的情况让人苦不堪言。
现在呢,我们出门购物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只要随身携带手机就能付款了。每个商店的付款处都会有两个二维码,一个是用“微信”支付,一个是用“支付宝”支付。拿起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填写好金额,就可以付款啦!这样一来,假设原来一个人要花五分钟排队付款,现在花一分钟就解决,我们再也不用等得不耐烦了。这种付款方式和以前比起来真的便捷多了,既不用找零,又节约了时间。
另外,高铁、共享单车也让我们的出行方便了许多。
xxx大发明只是新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带给我们的变化已经让世界瞩目,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一定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自豪!
青年全面发展【第二篇】
新时代青年人要锤炼过硬政治品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政治品格是党性和人格的集中体现,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青年人的必要要求。青年人要始终坚持严于律己,始终坚持主动担当作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担当,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在新时代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实践检验、群众检验的新伟业。
新时代青年人要练就过硬业务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最能奋斗的年龄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人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实践,苦练本领,增长才干,切实提高自身能力,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工作能力,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眼光审视工作,时时在思辨中研究工作、推进工作。
新时代青年人要锤炼过硬优良作风。“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青年人要锤炼过硬优良作风,有高标准、有责任心、讲执行力,注重学中干、干中学,真正做到开口能讲、提笔能写、弯腰能干、遇事能谋。在平日的工作中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全面发展工作总结【第三篇】
2022年度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按照“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的总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示范推广,搞精品亮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新的发展局面。经预测,2022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亿元,同比增长27 .0%;农业总产值为3亿元,同比减少7%;农民人均收入近10000元,同比增长 ,全面完成了各项农村经济发展任务。
一、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一)认真贯彻1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城乡统筹,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切从滨江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二轮土地承包。一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逐村逐户调查核实,摸清现状。二是根据城市化推进的实际情况,及时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内容。三是严格执行二轮承包的有关政策,切实稳定二轮土地承包关系,严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行为。根据城市化推进的实际情况,全区有13个村进行了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对有证无地的注销使用权证,对证地不一的更换新证,对证地基本一致的保持原证继续有效。
2、大力加强适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我们把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今年来,我们共投入培训资金万元,其中区级财政万元,累计培训总人数7901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170人,后备劳动力技能培训241人;农业适用技术和绿证培训2315人;失土农民2350人;已就业农村劳动力岗位技能培训2066人。共发放各种证书5747人。在区政府的帮助下,3997名失土人员实现了培训后转移就业,较好地解决了失土农民的出路问题。
3、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确保集体资产增值保值。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真开展调研分析。一是大力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试点。二是继续深化村会计集中办公制度,全面实行村会计电算化。三是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及时对全区28个行政村进行村级财务审计。并采取 “看、对、听、议、讲”的方法,对全区所有行政村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对口交叉检查。
4、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尽管我区农民负担总体上比较轻,但仍然不放松抓好监督管理工作。一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农民“零税负”政策,今年农业税免交可减轻农民负担87万元;二是继续落实好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做好农民负担样本户的业务指导和数据分析、审核和汇总工作,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三是做好涉农服务领域的收费调查工作,及时上报调查统计报表,认真执行新的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四是及时做好上级农民负担政策精神的传达,落实好农民负担的责任追究制、农村报刊杂志限额订阅制度等政策。
(二)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圆满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我们把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来抓,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街道,落实到耕地。全面落实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我们及时下发了滨政办[2022]12号《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的通知》,要求各街道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完成市府下达给我区的粮食生产任务。凡是可恢复的农田,尽力种足种好粮食。努力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2、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粮食生产。一是除落实省市粮食扶持政策外,对全年累计种植水稻20亩以上的大户,给予每亩50元的直接补贴。二是对推广优质水稻种子的大户,凭种子购物凭证给予50%直接补贴。三是对购置用于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凭购物凭证给予20%补贴。四是区财政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力争今年全区种植水稻新品种1500亩;推广水稻省工节本增
青年全面发展【第四篇】
关键词:大学生;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71-02
笔者在通读了红皮书后,又结合大学生发展的现状,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内涵的理解是: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当不仅是专业人才,还应当是通才;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和技术,还应有实际的操作能力;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不仅是合格的专业人才,而且人品好,德行高,是有社会责任心和社会公德心的公民;思考、交流、评价、判断的能力良好,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在一定的领域进行创新;等等。
一、当代大学生应当全面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科技和知识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相应地对劳动者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一样的要求。大学生光靠上大学学到的知识、技能去应对生活和工作,已经不大可能。社会要求其拥有广博的基础知识,且终身学习,遇到变换的环境能够灵活适应,有着很好的学习能力、会思考、能变通,综合素质良好。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知识爆炸”,整个知识体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技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不同学科相互融合、交叉,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有识人士认为:现代世界理科和文科的裂缝必须用科技人文科学来缝合。[1]于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势必会有所调整,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会更加严格,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养成更加重视。
(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著名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大学确定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是以政治论为基础。[2]强调认识论的人,在他们的高等教育哲学中趋向于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故推崇自由教育,即偏向于通识教育。持政治论观点的人认为,人们探讨深奥的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它对国家有深远影响,故其主张进行专业教育,认为培养社会上的有用人才比较重要。高等教育的两种哲学在历史上交替占据统治地位,经验即历史表明,当两者相互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它们各自都会得到繁荣并发展。[2]从全球来看,追求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一致追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的同时,问题更加显现,主要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不尽人意。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刻不容缓,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大学生应当追求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人才,应当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道:“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各个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人,作为一个人,他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个职能就来自他作为一个人的本性。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只要存在着一种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的目的就都是一样的,就是把人作为一个人来改善他。”[3]大学生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作为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逐渐去完善自己,这是一个人的责任所在。此外,马克思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终极目的,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执意追求。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意义更加非同一般。而通识教育本质上同样是旨在注重理性的开发,目的即是使作为个体的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成为尽可能完善的人。
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教育是大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由于历史形成等原因,较偏重于专业教育。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专业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它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与职业教育有类似的地方,主要是培养人做事的能力。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承担的重要使命,然而在高等教育中,如果过度重视专业教育,就会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养、思维上表现得专业情趣过重,从而难以成为适应性强的社会人才。红皮书中哈佛大学的校长科南特指出,单单获得知识、发展专门技能和专门能力并不能为理解奠定宽厚的基础,而理解恰恰是维护我们的文明的基本因素。他说的理解,即是除了专业外的东西,你也要懂,不能只懂专业,不能片面发展,要掌握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运用中能做到融会贯通。书中建议大学生学位所要求的16门课程中,应有6门属于通识教育类课程。这6门课,至少有一门属于人文学科、一门属于社会科学、一门属于自然科学。高校教学知识结构只有安排的合理化才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理论实践结合,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社会上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大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眼高手低,实际工作能力欠缺,这不能不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的一些报道总是很多,说许多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并不被企业认可,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工作技能,其主要原因还是与社会脱节。笔者认为: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可以借鉴,上午进行课程学习,下午安排社会实践。进入高校的学生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工作,把学习与工作结合,更能够让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形势,同时可以按照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有选择性地学习,而不是学校的填鸭式学习。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有意义的适合于我们的一些做法,多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个大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是第一位的。其次,大学生在大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要学习知识,促进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再次,要多了解社会,多参加劳动和实践,要注重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精神。另外,应当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其拥有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需要依赖于课程改革,应当实行通识教育的方式,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以下课程:(1)德育;(2)中国传统历史文化;(3)西方语言文化;(4)数学和自然科学;(5)社会科学;(6)体育;(7)美育;(8)劳动和其他的社会实践等。[1]只有合理的课程安排才能更好地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
(四)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健全人格
对大学生的教育应该关注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但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问题颇多,倍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社会调适能力,即理解他人、对他人的需求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并且礼貌周到;第二是自我调适能力,即了解自我,镇定从容地应对各种具体情况。高等院校需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心理测验,分析和研究其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高校应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格发展,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多方配合,需要长期以来的努力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需各方配合的系统工程,而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红皮书中写到,对公民的教育当然不能只在正规教育中进行,因为未来公民的培养主要在家庭、教堂、大街或游乐场;但是无论中学还是大学,都不能不尝试改善公民素质,因为我们整个生活的福祉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我国大学生的成长同样也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社会环境。此外,在大学生)山草香○(的培养上,家庭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特别是在大学生道德的养成上。书中也谈到家庭是最主要的道德教育力量。各方合力的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在研究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及其家庭状况,研究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来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高校恰当处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把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造就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另外,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保障也是至关重要,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社会上有良好的环境,才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建忠。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
[2]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赫钦斯。民主社会中教育上的冲突[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