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总结【精编5篇】
【导言】此例“大学有机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总结【精编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有机化学【第一篇】
1.1实验所需物品的准备要充分。在准备实验开展前一个月,就要根据相应的课表,把实验所需要试剂、仪器及其他必需物品进行数量统计,申报到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再采购,周期比较长。所以实验准备人员要精心计算所需物品的量,准备充分,一定要做到保障所准备实验的顺利进行,这需要实验准备人员有相当丰富的实验准备经验;否则,就会导致实验开展不畅,使学生无法进行实验操作。申报的统计表,每个物品所需的量,是要根据每个实验小组需要消耗多少单位的量来进行统计的。一个实验室有多少个实验小组,每次实验有多少个实验室,相同的实验一共有多少个期班,要做到准备充分,不多申请,不浪费,以最小的消耗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又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1.2对本学期所要准备实验的顺序要条理清晰。一个学期开始拿到课表之后,不能盲目地准备实验,要对这学期所准备实验进行分析,做一个整体规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实验准备工作。比如,哪些实验需要什么试剂,这种试剂在配制好以后能存放多久,存放的环境是室温还是冷藏,需要提前几天进行配制;哪些实验需要什么仪器,要事先清点仪器数量,看能否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再对仪器进行校正,保证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仪器的正常使用;哪些实验器材需要手工进行制作,例如滤纸条的剪裁、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所需的茶叶包的制作、减压蒸馏中所用到温度计套管等,都需要提前准备齐全。总之,在实验准备前,要对整个学期实验有整体把控,才能保证实验有序顺利的进行。
2认真仔细的做好预实验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
由于每一学期实验准备所用物品的批次都不尽相同,为了保障学生实验时能够正常的显示实验结果,实验准备人员在每个实验学生上课前,都要进行相应的预实验,看是否能正常显示结果。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只有通过预实验,我们才能放心地给学生准备实验物品,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出现一丝的差错。如果在预实验中结果无法正常显示,我们必须认真排查到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3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准备工作基石
在实验准备室已经做好相应实验的准备工作以后,要把这些物品都摆放到实验室相应的位置,以等待学生来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室的准备工作中,也要有序有规则的进行。首先,黑板,要保证板面干净无尘,配有必需的粉笔和黑板擦。其次,实验室讲台,要摆放好实验室值日生登记本、实验室破损物品登记本、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本、本次实验所用的清单,再根据清单来摆放本次实验所需摆放在讲台的公共物品。再次,实验室操作平台,根据清单,把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等规范摆放,一个平台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2人,公用的放在中间平台上,其他的放在自己台面上。做到每个小组统一摆放,顺序一致,整洁统一。最后,实验边台,摆放实验所用到的大型仪器或试剂回收瓶等实验室讲台摆放不下的公用物品。
4实验过程中及实验收尾的保障工作是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的本职
每准备一次教学实验课,不仅要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而且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实验准备人员都要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打碎实验仪器,需要及时更换及赔偿;学生做实验不小心烫伤或者划破手指,轻者要及时包扎处理,严重者送往校医院;在实验结束后,要检查本次实验所用仪器都还正常运作并无缺失,保障下次实验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5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是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的后盾
5.1实验准备室保持干净整洁。实验准备室是实验准备人员的专属办公地点,里面存放很多化学试剂,不允许外人进入。为了保障实验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实验准备人员要始终保持实验准备室干净整洁。每种化学试剂有相应的位置,同样的化学试剂排成一列;所有的仪器都有固定位置,同品种按从小到大顺序摆放;抽屉和柜子外表面右上角贴上标签,标注里面所放物品名称,方便查找;每准备完一次实验,所用到的仪器都要清洗干净,放回原位;离开准备室要关窗、关电源、关灯、关门。5.2易制毒药品专人专账专柜管理。为了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防止易制毒化学品被用于非教学实验,所以要严加管理。申请易制毒药品要严格按照教学实验所用剂量来申请,不得随意多加申请;易制毒药品要实行专人管理,不得其他任何人随意使用;易制毒药品要实行专账管理,每一次入库出库都要由专人来记账,填写使用日期、使用用途、使用剂量及使用人签字等,做到账物相符;易制毒药品要实行专柜管理,要单独存放专门试剂柜中,不能与其他试剂混放,还要专人专锁才能打开试剂柜。5.3仓库物品的管理。仓库是实验准备的后盾,只有所用物品齐全,才能保障实验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仓库物品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学期开始,根据本学期实验课程,结合仓库库存,合理申请物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实验物品进出库,做好进出库记录,做到账物相符;定期清点库存,及时发现破损或报废物品,做好记录。5.4仪器的管理。有机化学实验所用到仪器都是精密仪器,易破损且价格偏贵,所用仪器要有相应的管理。仪器专门存放在仪器室,不可到处乱放,有相应人员管理;仪器出入库都要填写记录,以免丢失;破损仪器要及时报修,并做好记录;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更新。5.5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的场所,为了保障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实验室要进行规范管理。非教学实验时间,学生及其他人员不得任意出入实验室;教学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乱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物品;教学实验结束后,要清点本次实验所用物品,不得缺失、破损;做好实验室收尾工作,打扫实验室卫生,关好门窗水电。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准备工作是一项枯燥、辛苦、繁杂的工作,每一个要素都细小而重大,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所以,实验准备人员一定要牢记这五大要素,充分认识到实验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验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不断改进实验准备工作,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
大学有机化学【第二篇】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于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一直备受外界的质疑,中职可谓是质疑的焦点,外界很多人认为在中职阶段学生很难学到真才实学,甚至有专家曾对当下的中职的教学成效提出过质疑。作为一名中职的体育教师,笔者很清楚当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我认为中职的体育教学应该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在这场改革的探索中,笔者认为坚持教学精英化与大众化的有机结合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以下是笔者关于中职体育教学现状看如何进行改革的几点看法以及探索。
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对于目前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来说,已经遭遇了不少尴尬的局面,这种尴尬的局面也导致了不少教师和学生一再怀疑当下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他们除去对于教学的兴趣来说,还很关注今后的职业发展。笔者针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展开了研究,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陈旧的教学理念
我们在中职阶段开设体育、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教学理念的问题,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理念不明确,很多理念还存在于比较旧的观念之中,由于受到陈旧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状态。很多时候一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学生缺乏了自己的主见,缺少了自己的看法,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任何理念和观念。导致形成了“传授式”、“灌输式”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少教师忽视了终身体育的理念,仅仅灌输给学生的是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于目前的中职的体育课程来说,体育课程一般都作为必修课程,但是很多学生依旧没有充分重视起来,有的学生一到体育课就变得很懒散,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不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对之,有一些体育教师也出现了教学中的迷茫,仅仅应付学校的课程开设。有的教师将体育课程看作是学生的健身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将课程的目标融入进来,由于目标不明确,体育课程开设后的成效也就显而易见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虽然理想是丰满的,但是现实却是骨感的。
目标需求不协调
我们常常说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对于中职的体育教学来说,现状经常出现目标与需求不协调的局面,比如有的教师虽然确定了“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甚至过分强调了体育理论和体育技术的发展,导致体育教学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考核上,大多数中职体育学校没有拿出一定的考核标准来,导致体育教学出现了需求与目标不一致的状况比较多见。如果不能通过中职体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那么我认为中职的体育教学是不完善的,也是让人心生遗憾的。
2 体育教学精英化与大众化有机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体育作为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基础体育课程的学习,身心得到了发展,身体得到了锻炼。但是如果中职的体育教学阶段,依旧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话,可能无法收获更多的教育教学的成果。笔者有一个比较大的感触是,在每一年的体育课程教学中,都会遇到几个在体育方面比较有天赋的学生,这些学生如果能对其进一步实施体育专业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成效。我国每年中职毕业生中,只有约15%的学生可以顺利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工作,其余的学生对于工作表示不理想,还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中职时候所学习的专业,转而学习其他的技能或者技术。从这样的现象中,笔者深深感到,中职体育课堂不能再仅仅成为学生众多课业中的“调剂品”,而是可以成为一条出路,成为一部分学生找到未来就业的突破口。所谓精英化和大众化的教学理念,正是来源于此,以下是笔者关于中职精英化与大众化教学相结合的几点教学探索。
精英化教学路线
精英化的教育教学路线是目标比较流行的,虽然笔者不是第一个提出这样的理念,但也是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得出来的心得,通过精英化的教学路线,有助于更好、更科学的实施体育教学,精英化教学路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努力发现天才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爱好,有的学生爱好文学,有的学生爱好体育,有的学生爱好音乐。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他们尽管在平日的学习成绩方面也许稍显不足,但是在体育方面却不逊色于其他院校的学生。所以作为教师,要首先具备发现美的眼光,善于发现人才,才能培养体育方面的有识之士,为社会发展输送栋梁。我们很多时候为赛场上的奥运健儿鼓掌喝彩,感动于奥运健儿拿着奖牌热泪盈眶的瞬间,瞬间的泪水包含着背后太多的辛酸和付出,因为每一个奥运健儿都不是生来就是体育能手,而是被人们发现的,通过后天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达到的。对于中职的教师来说,也要努力发现人才。
积极培养精英
教师首先要具备发现精英的眼睛,教师更需要培养精英,对于体育运动员来说,后天的训练是相当艰辛和不易的,非但艰辛和不易,更需要结合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的运动员在后台训练、锻炼的过程中,扭伤了身体,甚至造成了一些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体育教师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和义务来,不能仅仅将体育教育教学当成自己仅仅用来糊口的职业,而是要在内心深处具备这种民族精神,坚守这份职业责任感。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发现了人才之后,可以选择一两个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教师每天或者每周督促学生锻炼,并且将科学的方法传递给学生,全面秉承竞技体育的理念。
比如笔者曾经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瑜伽运动,虽然是个男生,但是各方面的身体状态也比较好,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始终持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在我的引导和推荐下,这名学生去学习了专业的印度瑜伽课程,我鼓励他:“其实在国外也有很多男的瑜伽教练,做得非常出色。”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之下,这名学生经过两年的努力,后来成为了当地一个有颇有名气的瑜伽男教练,经常开设户外瑜伽活动。由此我也想到,在平日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多元性的包容视角,来发现学生身上所具备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具备人生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的目标,为自己成为一个行业的精英而不断努力。
及时输送人才
在中职教学阶段,笔者主张教学实施精英化教学的路线,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一批具有体育方面天赋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从中脱颖而出,在某些领域得到更大的发展。中职的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教师为其做全面的科学的引导和指导。对于个别特别出类拔萃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向市队、省队进行引荐、推荐,一方面补充了他们的人才后备部队,另一方面也使得自身有了更好的发展。笔者曾经看到班级里的一个学生在长跑方面非常出色,一再打破学校的比赛记录,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私下找其谈心,问及他内心的想法,他的想法正如我之前所预计的,是有志于在体育方面进行深入突破发展的,所以我很快与市队取得了联系,他去了以后,表现依旧很突出。在多次的交流中不乏对我的引荐感激之情,不过对于教师来说,能够人尽其才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大众化教学改革
上述一部分谈及了中职精英化培养的路线,精英化其实是比较小众的,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的事情,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中职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可能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选择与体育有关的职业,而是在大众化的教学改革中去努力贴近实际、贴近自身的发展,所以我认为除去比较小众的精英化的发展路线,教师还应该全面推崇大众化的教学改革路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以快乐体育为出发点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大众化的体育教学来说,应该不断促进学生对体育教学以及体育运动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体育、学好体育,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主张不给学生思想上添加负担,引导学生在快乐参与体育的过程中,热爱体育活动。
比如有一次,学校开办运动会,班级里的一部分女生没有参加比赛项目,我让这部分学生去跳健美操,作为啦啦队的形式来为班级的其他学生加油、鼓劲。消息一传,学生们都很兴奋,自导自演了健美操、形体操等,在体育比赛活动中露了一手,效果很好。后来我总结,凡是学生所喜爱的事物,他们会去追随,甚至有的学生废寝忘食都不觉得累。但是如果不坚持从快乐体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很可能会心生倦怠感,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积极性,也就不可能收获预期的成效了。所以快乐体育应该作为中职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以终身体育为落脚点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中职的学习生涯是学生学业生涯里最后的一个驿站,走过中职的这个驿站,他们要面临的是今后的就业、择业,他们要走向社会,那么中职的学习生涯实现他们从学生生涯到社会就业的过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终身体育为最终的落脚点,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一直坚持的体育活动。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很注重这个方面,比如针对大部分学生将来参加办公室工作,我就专门找了一些放松、锻炼背部、颈部的体育活动,建议学生今后参与工作后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体育活动来缓解和放松。还有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我就更注重在体育教育教学中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促进他们的全身运动。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可以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体育活动,长期、持久的某一项体育活动的参与,会给我们终身体育运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全面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大学有机化学【第三篇】
1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措施
建成并实施了满足化学类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需要的课程体系从2009年开始课题组在学校教改项目“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又经过四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机化学课程新体系—必修+基础性选修+提高性选修。必修课:①有机化学,②有机化学实验;基础性选修课:①中级有机化学,②有机合成化学;③有机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提高性选修课:①精细化学品化学,②金属有机化学(双语)。通过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和结构,开设有机化学系列课程,使学生更有利于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既获得系统、丰富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常量与半微量实验结合的方法,以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技术,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在选修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利用现代仪器和实验方法研究有机化学反应、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多步合成与设计,通过综合、设计及开放实验,加强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训练活动环节,主要以学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载体引导学生到课题组老师的实验室参与科研。学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通过自愿报名组成项目组(3~5人)的方式吸纳部分优秀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学校每年资助的项目数只占当年招生人数的1%,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自己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这种方式直接进入课题组老师的实验室,作为研究生的助手,通过和研究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素质,提高了创新能力,实现了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我院的教学计划中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四,我们在大三下学期开设有机化学选修课时,介绍课题组老师的科研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并结合自己准备考研的专业方向提前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得到训练。通过调研、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考研深造或找工作奠定基础。
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根据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了直观式、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对比式以及自学式教学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师生互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开展创造性教学,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个人教学风格,采用了多媒体、板书及分子模型、演示等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提供立体分子结构模型,加深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演示实验过程,示范操作;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思维。建成了集学习指导(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和解题指南、实验指导、示范论文、参考书目等)、习题解答(课后习题及解答、考试试题及解答、考研试题及解答、实验习题及解答等)、教案课件、授课录像、电子教材、知识拓展和研究性学习为一体的局域网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课后辅导采用集中讲授、个别答疑与网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该平台已成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良师益友,也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试题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标准化试题库建设,实行考、教分离。先后参研或购买了高师有机化学试题库、高等化学试题库(有机化学)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机化学试题库。这一措施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既考虑教学重点,又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既满足优秀生的较高要求,又考虑其他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取材得当,因材施教。同时也使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的方法[6],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依据学科专业特点,精选课程教材
目前的有机化学课程教材多种多样,且各具特色。根据我们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全国高师五院校合编的《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主教材,该教材系统性强、内容丰富,具有理论深度和广度,反映了学科水平和发展趋势,符合化学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主要参考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邢其毅院士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上述教材的基础上还吸收了其他教材的优点,编写了适合我们情况的教学课件,以结构决定性质为主线,注重方法与过程,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既符合培养目标(大纲)的要求,又满足学生的较高需求(考研),深受学生欢迎。此外,我们还编写了一批与理论课教学配套的实验教学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有机化学实验》(赵斌主编,程超副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赵斌主编,田来进副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机化学学习及解题指导》(冯金城,郭生主编,科学出版社)和《基础化学实验(II)—有机化学实验》(李吉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建立并充实了一支指导学生创新的师资队伍近几年以有机化学教研室为主体,形成了一支教学教研过硬、老中青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博士6人、硕士2人、学士2人)。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中科院,2人具有国外(或港澳)留学或访学经历。这支以教授为课堂教学带头人,博士、硕士为教学骨干,教学与科研并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课程建设和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83-02
DOI:/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难题便也不攻自破,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落实。
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烃介绍的是甲烷、乙烯和苯,烃的衍生物介绍的是乙酸、乙醇、乙酸乙酯,还有油脂、糖类和蛋白质;而对烷烃、醇类、羧酸等概念并未过多阐述,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提供基础。
根据教材设计的这一思路,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学生对生活中具体有机化合物的感性认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可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实物、使用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是许多新兴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和工具,认识有机反应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有一部分教师不是特别注重绪论部分的讲解,只是笼统地介绍下有机化学的发展之后就一带而过。但是这是完全不够的,要在介绍的同时把授课目标以及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除了初步认识有机化学这门学科之外,还对自身的学习要求有一个明确认识,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去学。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应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并且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在给学生讲有机物的性质,制备及用途时,要确保学生了解有机物结构中的官能团的特点,官能团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性质又决定了用途,所以说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通过这种系统的教学,可以更好更快地让学生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并在课下复习预习时有自学自检的能力。这种框架式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心里对有机化学有更好的层次感,容易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这一重点,着重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
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有机化学的特点或者说是难点之一就是知识点密集且琐碎,在学生初期接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机物繁复的结构式以及庞大的知识架构很是让学生烦恼。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将知识分类归纳总结,并且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其实每个部分的知识点都呈现一个套路:分类、命名、结构、特殊性质、典型化合物。这些内容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比如炔烃因为含有碳碳三键官能团,键能非常低,所以键断裂所需的能量非常低,这就是为什么炔烃更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的原因。这也印证了上面关于官能团对于有机物化学性质的特殊影响的观点。随着对知识点的总结及学习的深入,这些纵向的知识点还可以横向地互相比较,就像炔烃比烯烃更好发生加成反应一样。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后再由面组合成一个完善的知识架构整体。
三、经常归纳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总结【第五篇】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李济生(1957-),男,山西晋城人,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4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23-02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而且还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为后续学习硬件课程或软硬件结合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会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达不到教学要求和目标,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后续硬件课程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课程的入门难度较大
“计算计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真正面临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起初学生往往带着极大的兴趣和信心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但随着课程的进行,课堂的缺课率逐步增加,有一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表现出思维迟钝和跟不上课程进度的现象,加上硬件课程又不像软件课程那样容易进行实验验证,课后就不能及时通过实践的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再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欠账增多。另外,学生常常习惯于采用软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硬件,不能正确认识学习软件和硬件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从而造成思维方式的错位。如果教师再不能对繁多和零乱的知识点及时准确地归纳和总结,很容易造成一笔糊涂账,从而使学生在硬件课程的入门上会遇到很多困难。
2.学生普遍畏惧硬件课程
在大学教学中,硬件课程教学效果普遍不如软件课程,就是学习较好的学生也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难学,其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是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多,其工作原理讲解又比较抽象,学生对其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1]其二是不能找到准确的方法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很难区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适用性,很难通过贯通知识点来把握课程知识的体系结构。其三是学生已经学到的软件还没有涉及对硬件的编程,因此很难理解软件和硬件的互动关系,再加上对硬件的操作又很难产生与软件一样的直观效果,学生普遍对硬件课程学习有畏惧心理。
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偏少
由于课程涉及的概念很多,就是对同一个概念也可能因为涉及计算机硬件部件的不同,其解释也略微不同,而学生又很难在它们之间进行区分并建立联系。例如,“异步”的概念,在串行通信中有“异步”的概念,在动态存储器的刷新中有“异步”的概念,在总线的控制中也有“异步”的概念等等。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讲清楚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和知识点,容易采用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学生又不得不被动接受一个个抽象的概念。课堂上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中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学生就越来越不敢与教师互动,这种恶性循环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的归纳和总结偏少也是造成学生感觉没有头绪的重要原因,虽然学生学了很多课程内容,但他们并不能有效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归纳,也很难总结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区别,不能及时将所学知识消化和吸收。
4.实践环节相对较弱
课程的实践环节大多根据几个重要的章节设置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实验内容也无法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再加上实验与讲课之间也很难做到无缝连接,学生很难及时将不懂的问题通过实验的方法解决。因此,知识点的讲授和理解之间缺乏有效载体,很多零乱的知识点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和掌握,造成了学习难度大。这种不能通过有效途径对课程整体知识有效把握的局面,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前面提出了很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某种特定的方式,而必须要采用综合整治的方法。
1.尽快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大部分学生对电脑都感兴趣,但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比如喜欢玩游戏、愿意熟悉一些陌生的软件等,但缺乏对计算机内在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众所周知,计算机处理复杂运算非常容易,而做一些辨识工作就不那么容易;而人脑正好相反,这正是计算机处理问题与人脑处理问题在功能上和方法上的区别所致。例如,人的视听触觉所获取的资料与其识别的结果具有相当大的关联性,甚至认为结果是必然的;而计算机则不同,它在获取资料与得到结果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这个过程对人脑是显然的,而对计算机不是显然的。学生经常问到的问题完全是人脑的思维方式与计算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因此在步入课程初期,教师要注重讲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人脑的思维方式上的相同与不同,造成这种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教会学生如何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另外,还要注意调节课程的进度,并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激励学生增强发现和探索问题的兴趣,[2]尽快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2.面向问题的教学方法
面向问题的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需求、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与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完成一个根据需求提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3]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中断系统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当某个外部中断发生时,CPU是如何进入相关的中断服务程序?让学生去思考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由于学生在高级语言里都学过函数和过程的概念,他们很有可能会结合自己的编程体会提出与函数调用类似的方法。由于函数被调用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中断服务程序被调用的位置是随机的,这就引出如何解决在随机位置上调用服务程序的问题,从而提出中断失量的概念。通过这种问题式教学方式,学生不仅理解了中断和过程调用的差异,也掌握了中断调用的完整过程,并且很容易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些重要的概念。
3.教学内容的人性化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人性化教学是将课程的某些内容用人性化的方法进行关联和比喻,从而将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用人性化的方法解决,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靠。例如,在讲解计算机通信的调制解调问题时,可以用人们如何穿过很狭窄的通道进行比喻。当人在进入狭窄的通道时一定要侧过身来,这就是信号的调制,离开通道时一定要转回身恢复到正常,这就是信号的解调;调制和解调的实质就是保持信息不变的情况下,使通信信号窄带化,从而解决宽带信号在窄带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问题。还例如:在讲解存贮器的扩展时,用砖砌墙来进行比喻;一块砖相当一个存储器芯片,墙相当于扩展后的存储空间。砖在水平方向的扩展相当于位扩展,而在垂直方向的扩展为相当于字扩展,砖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延伸就砌出了一块墙,这就是存储器字位扩展的概念。砖与砖之间的连接必须紧凑而不能重叠,这就引申了地址空间的连续性和不可重叠性概念,再通过分析存储器片内地址和片间地址连续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能从技术上说明地址的连续性和不可重叠性的实现方法,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掌握主存储器地址空间的构成方法。
4.重视归纳和总结以强化课程的知识体系
归纳总结的目的就是将一些零乱的知识点分类归纳出有条理、知识结构清晰的概念和课程体系,以便学生掌握和记忆。归纳总结要遵循由复杂零乱抽象到复杂具体,再由复杂具体抽象到简单具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知识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也是将一本厚书变成薄书的过程。
归纳总结要贯穿于每一章和各章之间,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在学什么,哪些地方已经学明白了,哪些地方还需要进行充实;各章的知识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如果合上了教材,是否还能说清楚各章的重要知识点。如果对课程的归纳总结及时、深入和透彻,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所学的知识点杂乱无章,也不会在结课后还不知道课程的知识体系。因此,归纳总结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5.增加专题讨论环节,弥补实验内容不足
专题讨论是课程知识点升华的重要过程,专题应以每章的主题或章节之间的关联主题作为内容。专题可由教师指定或者由学生设计,但要注意学生设计题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根据时间的要求可以选择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等形式,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专题报告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专题最好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设计和验证;学生通过专题讨论,归纳和总结相关专题的知识点,解析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再通过相关的实验设计和验证能将相关知识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同时也可以弥补实验内容不足的缺陷。专题讨论应包括:选题、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规划方案、设计与实验、撰写专题报告等过程。
学生完成专题报告后,教师要对完成情况给予准确的总结和评价。对于顺利完成专题的学生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指明他们的不足和下一步应该努力的方向;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组,要明确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缺陷,解决问题时所选择的不合理方法,同时也要指明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4]通过总结和评价,学生明白完成这个专题所要掌握的知识,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改革思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对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探索并实践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建立正确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知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胡晓婷,王树梅,任世锦,等。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1,(22):97-100.
[2]王金祥。启发式教学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1):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