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

爱美丽发表时间 3035451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年轻人前往城市工作,农村空巢老人数目升高,养老成了社会热切关注的问题。从“养儿防老”到如今耕者有其田的“以地养老”,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土地获得的收入远远不够家庭支出,土地保障农民养老功能被削弱,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土地流转相配套的养老保障制度缺位。完整的养老保障制度应该与农村合作医疗、土地流转等问题相配套,形成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体制建设不完善对土地大规模流转不利。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以土地为中心,土地一直承担着社会保障与生产的核心力量。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有所流失,农民拥有的土地质量大幅下降,播种面积随之减少,农作物质量参差不齐,致使土地所支持的养老保障体系严重下降,虽能够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但也失去许多基础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机制与土地流转不吻合,农民养老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保证。

二是家庭养老模式有待改善。传统的养老方式逐渐转变,原来依靠儿女养老的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变得困难,老人只能另选他法来进行养老。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活质量虽然改变较大,但是城镇和乡村的经济发展依旧不平衡,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远远落后于城镇,农民因为文化程度低,没有技术,他们的收入只能依赖于土地,众所周知,土地的收入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基本是靠天吃饭,有的地区可能因为干旱、虫灾、冰雹等自然灾害而变得颗粒无收,导致农民的生活水平提不上去,资金储备不足,这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是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重视不足,养老方面的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还存在不足。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是基本养老“独大”,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个人商业养老虽然是基本养老、企业年金的补充,但在扶持下,完全可以成为居民养老的支柱之一,并有效缓解目前养老体系的失衡状态。随着老龄化加剧,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大支柱均需努力,最弱的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更应尽快启动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发力补齐短板,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是养老保险认知不足。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对购买养老保险的优势认知落后。相比城市居民,信息不对等致使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渠道相对有限,养老保险政策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存在不足。传统农村社会中,子女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被视为传统的养老方式,养老保险的概念与他们的习惯和观念不符,导致他们对养老保险不感兴趣或不了解。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参与率低,缺乏示范和推动,身边的养老保险参保者或成功案例少,没有典型案例可以借鉴和学习。

二、对策建议

一是推动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保有机结合。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指导农民依靠土地流转将所得利益和自身已有的养老保障相结合,建立档案库,使得农民个人信息与其结合,并将收益协助农村存到银行,告知农民银行存款政策,协助农民定期查询到达账户的资金,让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资金各项明细。通过该组织将政府对农民的补助,及其自身的养老保险和土地流转所得收益三者保障集于一身,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二是强化家庭养老保障。提高农村居民思想,学校定期开展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美德;除此之外,政府也要对青年男女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自觉承担并履行赡养老人的责任,为发挥农村家庭养老起到积极的作用;村政府还可以通过广播或开会的方式,让农村的居民意识到传统家庭养老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构建相应的奖励机制,对积极赡养老人的给予经济的帮助,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三是政府给予补贴。解决调查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养老体制来完成。基于这种现状,相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立,为切实保障农村老人在购买保险后有法可依,消除老人们的顾虑;另外政府可以为农村空巢老人在购买养老保险时给予一定的补助,为增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提供积极作用,也为农村老人养老提供一份保障。

四是提高养老保险认知。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险的宣传,农民心中保险是有风险的,所以养老保险的宣传普及有一定的难度。农村空巢老人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意识去购买养老保险,因此就需要拓宽宣传途径,结合农村地区现有的宣传方式,如广播,开会等方式宣传养老保险的内容,提高居民对保险的认识;将养老保险业务中的高频业务下沉到乡镇,优化经办服务水平,成立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养老保险业务就近办、多点办,打通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03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