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通用8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通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第一篇】
发展幼儿的信息收集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与要求.一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多种信息同时呈现,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对收集信息的兴趣.二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有:(1)早期阅读是大班幼儿获得信息的途径之一.(2)电视是大班幼儿获得信息的.途径之二.(3)网络是大班幼儿获得信息的途径之三.(4)报纸是大班幼儿获得信息的途径之四.三是教师引导幼儿收集资料:(1)兴趣为抓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信息.(2)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活动,培养幼儿收集信息的能力.(3)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信息交流.(4)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信息收集能力提高的有力保障.
作者:马慧荣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星幼儿园,江苏淮安,223001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2010“”(6)分类号:g612关键词:幼儿信息收集能力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第二篇】
国务院新闻办17日发表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指出,我国教育脱贫力度不断加大。
根据白皮书,2012—,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31亿元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投入约140亿元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万套,可入住教师30万人。连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的%提高到20的75%,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由20的2153万增加到2015年的2789万,增长了30%。
白皮书介绍说,2013—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约44亿元,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惠及约600个县的100多万名乡村教师。
白皮书指出,我国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面向832个贫困县4年累计录取学生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三年(2013—2015年)增长10%以上。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第三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通用8篇”,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开展精准化干部教育培训,就是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以分类分级为基础,以项目管理为载体,以优质资源为保障,科学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效益。其核心要义是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学以致用,有效帮助干部解疑释惑,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干部做到学以修身、学以养德、学以增智。
从理论层面看,精准化干部教育培训可从四个维度来理解:一是从培训需求维度看,就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找准干部教育培训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着力点,服务各部门各单位中心工作任务的切入点,服务干部成长和履职尽责的落脚点。二是从培训供给维度看,就是要增强质量效益意识,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适应和引领培训需求,更好地为培训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产品和服务。三是从培训方式维度看,就是要树立务实管用的导向,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恰当有效的培训途径和方式方法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实效。四是从培训保障维度看,就是要树立开放办学理念,优化整合各方面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在体制机制、培训能力、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从操作层面看,精准化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围绕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来开展。一是围绕目标任务开展教育培训,着眼于推动本部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来组织实施,就是“干什么训什么”。二是分类分级培训,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开展教育培训,就是“什么人训什么”。三是针对干部短板开展教育培训,围绕干部在推进事业发展和履职尽责中思想上的困惑、能力上的不足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四是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教育培训,在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培训内容、不同目标要求,采取最合适的培训途径、方式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就是“怎么有效怎么训”。
从实践中看,当前各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化的探索实践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个别环节的精准化,就是在干部教育培训诸多工作环节中的某一个环节做到精准化管理,比如,需求调研的精准化、培训计划安排的精准化、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的精准化、组织管理的精准化、培训效果评估的精准化、培训成果运用的精准化等。二是全流程的精准化,就是在干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从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生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准化管理。三是以“个性化”为特征的精准化,就是针对每一类干部甚至每一个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开展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
从作风上看,“精准化”是一种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是求真的延伸、是务实的升华。精准教育培训,就是要遵循规律,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待干部教育培训,按需施教、因材施教、从严施教、注重实效。
综合以上分析,精准化培训,相对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指示精神,必须从实际出发,优化干部教育培训各环节工作,努力构建从计划制定、课程设计、学员选调、师资安排、培训组织到考核评估的全流程精准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由粗放模式向精准模式转变、由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1.培训目标要明确。培训都是有目标的,干部参加学习也都是有目的的。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干部成长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紧贴实际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把培训目标细化、具体化,防止大而空、小而全,确保每个培训班次、项目、课程目标明确、可实现。
要对接干部履职尽责需要,切实增强培训针对性,不断提升培训效益。
3.培训对象要选准。坚持组织调训与点名调训相结合,严肃执行调训计划,对学员年龄、级别、分管工作等资格条件进行严格把关,选调与培训专题和内容相关的干部参加培训,防止“砍柴的不磨刀,磨刀的不砍柴”,真正做到“干什么训什么”。
4.培训师资要优选。施教机构要熟悉师资情况,根据培训实际,选择与培训契合度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授课。要加强事前沟通,及时把学员情况、培训需求反馈给教师,请其据此科学设计安排授课内容。
掌握技能、提升能力的培训,可以模拟式、体验式教学为主。同时注重加强对教师综合运用培训方式方法的训练,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6.培训管理要严实。切实加强学员管理和学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中央组织部关于学员管理九条规定,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有关制度。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1.需求调研是前提。把需求调研作为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环节,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准确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个人需求。
加强顶层设计,探索编制各类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大纲,确定核心课程。
3.干部主体是核心。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员处于主体地位。要研究干部、懂得干部,遵循干部学习特点和规律,尊重干部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干部学习内生动力,有针对性地为干部服务。加强研讨交流,适当增加学员论坛、小组讨论的比重,倡导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深入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4.优质资源是基础。开展精准化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在于统筹用好各类优质培训资源。要坚持开放办学,以适度竞争促资源盘活、以择优施教促质量提升,大力推进办学体制、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加强师资、教材、课程、现场教学基地等教育培训能力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整合利用各类优质资源为干部学习服务。
坚持以评促改,推动培训机构改革创新,改进教学、科研和管理,增强干部教育培训效果。
有的地方和部门把培训作为一种待遇、一种应付差事,不按要求选派干部参加培训,谁有空就派谁来培训,导致参加培训的干部不少是与培训专题和内容不相关的,培训效用低。
2.有什么老师就上什么课。目前一些干部培训机构还没有建立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能根据形势任务要求、组织和干部需要安排培训、更新课程,现有的老师会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有的老师讲课内容常年如此,多年不更新。
3.不管什么人来都是同样的菜。目前开展分类分级培训不够,一些干部培训机构还不能根据不同学员对象和培训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师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有时虽然“分级”排了班,但没有进行“分类”培训。
4.老师讲、学员听是普遍。目前干部教育培训仍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多,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模拟式等互动式、参与式培训方法运用较少,大多仍跳不出“先生讲、学生听”“先生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套路。
5.学与不学、学得好与坏一个样。目前干部教育培训效果到底怎么样还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如何与考核、任职、晋升相结合,还未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工作程序和制度。
6.谁都可以搞干部教育培训在一定范围存在。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机制,一些单位甚至私营培训机构随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同时缺乏培训机构考核、淘汰等机制,存在“想搞就搞,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有钱就搞,没钱不搞”“赚钱就搞,不赚钱就撤”等现象。
五、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加强精品课程开发建设。探索编制课程建设规划,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养、知识更新课程体系。持续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推荐工作,引导各方人才参与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建立省级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库,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注重挖掘好课程背后的好教师,培养和发现一批优秀师资。
2.加强专业化的干部教育培训队伍建设。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科研资助等方式,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坚持“专兼结合”方针,大力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选聘政治理论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领导干部、学术名家、先进典型、优秀基层干部的担任兼职教师。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培训者先受培训”的要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调研交流、多岗位锻炼等形式,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专业化能力。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校,教师和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要严守纪律,严谨治学,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整合。优先发展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院校,重点加强基层党校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学、管理和科研改革,不断提高主阵地主渠道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对有关部门、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对各地现场教学基地的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发挥好现有党性教育基地和教学点的作用。要建立严格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促进各类培训资源规范有序流动。
注意把网络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让学员在课堂上分享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不断完善远程教学模式,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努力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
5.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研究。围绕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努力取得突破。深入研究我们党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历史经验,及时总结各部门的创新实践,积极借鉴国外公务员培训的做法,不断深化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认识,努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第四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
教学。
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习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总结。
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2.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3、结题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题报告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其问题,提出几点意见,旨在为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1.问题与分析。
目前,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与撰写内容不符,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把握不准,研究重点与选题的依据、意义不明确,研究框架设计不合理等方面。导致这一个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术态度不严谨;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径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领域确立论文选题,由于选题与所学专业脱离,且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较薄弱,致使最后诸多问题暴露。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条理更加清晰、阐述更加准确、思路更加透彻,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对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是完成高质量开题的关键。
根据调查得知,近几年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资料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些研究生甚至没有完全明确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研究设计介绍得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1〕。文献综述不仅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还应具有评论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人点,因此,文献研读的深度与广度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的涵盖是体现开题细腻程度的重要标志。
研究内容的涵盖应力求精简透彻、主次分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每个人的报告时间是有规定的,一般在10-15分钟不等。在有效的时间里,既要做到报告内容明确,又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报告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借鉴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课题进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应变措施等几个方面〔2〕。选题的依据、意义应极具针对性地指向初拟题目,按其研究内容删选代表性较强的文句作为报告的重点,体现条理化与清晰化;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注意,要将其内容层次化,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献分列为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现状性综述及分析对比性研究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文献罗列的规范性,所列的内容都应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序地排列。
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是开题报告的重点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初拟的论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个方面,在阐述研究途径时应说明将运用哪些学科知识、以怎样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并将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清楚,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应详细说明。研究的步骤一般按课题预期的研究程序,以时间划分阶段,从头到尾进行罗列。至于论文的初拟框架,无论是在开题报告中,还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都应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细的揣摩和反复的斟酌,还应与导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初拟框架设计得更加周密、更为合理。可行性分析则要抓住其内涵撰写,明确阐述现阶段已具备的研究条件与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等。对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的阐述应重点说明,在课题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前人累积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本课题与他人研究的侧重点和不同之处,并围绕研究的目标,简要阐述课题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是制约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走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得知,目前,在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明显的学术不严谨现象,主要表现在,开题报告中的错字与漏字较多、文句表述不通顺和不完整、论述条理不清晰、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撰写开题的整个思路不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进,除了端正学习态度以外,还必须重视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
研究性思维能力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读材料时感悟不出它们可以解释的对象,了解某个研究领域时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专研某篇学术文章时找不出其薄弱环节,运用别人的理论观点时不明白其精髓,收集众多资料后却不清楚应从哪个方面入手,高质量的开题报告就写不出来。所以,必须善于怀疑,勤于思考;二是积累,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学问是积累出来的,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善于积累,经常前读后忘,就不能适应日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所以要善于累积,做好读书笔记;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与思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常思考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经常思考不等于分析能力就一定强,所以,要学会思考,并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则,思考的结论就会出现反差,就会变成一种低水平的思考。
2.小结。
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实质。为了能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开题报告撰写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思路梳理、文句表达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问题的研究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才能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奠定实质基础。
参考文献:
〔2〕陈玲.怎样写开题报告〔j〕.中国研究生,20xx,(3):28-30.〔3〕李艳,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xx,6(8):
一、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無二的特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中华民国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陈独秀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习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习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习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发表论文的时间为20xx年。这一情况说明,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学界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省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拓荒阶段,目前还没有文献著录。就现有成果来看,杜洁琼的《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着眼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及方法,做了比较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李静的《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是幼儿礼仪教育与国学经典的结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较为简单的分析。闫蕾的《小议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关注的是现在幼儿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翔实,立论中肯。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国学教育之我见》、《在国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和习惯的养成》等几篇文章,大都从一两个侧面来研究幼儿国学教育的某个方面,整体而言,还需要加强实践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
创新之处:(1)本项目在国学教育的视野下,对幼儿品性、生活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整体观照研究,省内还未见有学术文献报道;(2)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结合,以幼儿行动及个案研究为依托开展工作,在方法和视角上较为新颖,走在了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最终完成,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2)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幼儿正直、善良、真诚的品性,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童蒙养正,必须从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3)本课题的研究,要针对幼儿生活及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完成。(1)学习生活常识和基本自理能力;(2)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3)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研究内容。
以古代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孝经》、《声律启蒙》等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探索实施幼儿国学教育,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构建“家园合一”的教育影响策略。国学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种物质条件,但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气节、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国学培训、读书研讨、提升自我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2)探索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响策略。通过每天对幼儿进行视听环节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幼儿学习有韵律感的吟诵,影响幼儿的性格倾向、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如,尚礼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学习爱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动,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实验班为重点,各年龄组制定子课题,加强每学期国学特色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学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教育理论,通过学习研究,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渗透;(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优化与改良教育环境;(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进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找寻适合幼儿学习的方法;(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经典案例、报告及论文。
4.研究思路。
结合我国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现状,了解与学习国学文化精神,找寻国学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家园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根植传统文化;提出实施国学教育的理论原则,形成园本文化课程,培养幼儿良好品行和习性。
三、研究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郁东利曾主持参与了“十一五”以来的多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主持的省重点课题“通过案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人员朗瑞平是河北北方学院国学教师,研究成果丰厚。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第五篇】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不能听辩出本土音乐、100%的幼儿不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72%的幼儿不会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的幼儿只能听辩出一种民族音乐。经过两年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对本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了解到本土音乐有高甲戏、南音、布袋戏、木偶戏、鼓队舞、游戏童谣等,高甲戏、南音是我们闽南最具有特色的戏曲,深受大家的喜爱,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的幼儿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的幼儿能演唱3—5首的永春民间童谣,如《打铁哥》、《掩乌鸡》和《抓啄歌》等,91%的幼儿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如《天黑黑》、《一只鸟仔》、《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碰球舞》。%的幼儿会用两种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的幼儿能听辩出三种以上民族音乐。在游戏中学习,身心愉快,并初步感受并喜爱家乡民间艺术中的美。我园将本土音乐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增强了对本土音乐的审美敏感性,体验了创造与表现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热爱乡土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实践成果。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参观访问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孩子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4月,民间舞蹈欣赏《碰球舞》参加省音乐课题组观摩活动,205月节奏活动《采茶扑蝶》园课题组观摩活动,获得专家的好评;10月艺术活动《小小新娘》获马来西亚幼教考察团的高度赞赏;年12月艺术体验《群丑献艺》参加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201月《幼儿园开展本土音乐欣赏新视点》一文获泉州市幼教年会论文评比优秀奖。学园汇编了两本教师反思集、活动设计和经验总结,取得了一些成果。
教学上的收获。
1、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美。
首先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闽南歌曲、童谣、乐曲、戏曲等,教师引导幼儿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
其次教师在各种活动区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如体育角的两人三足、竹高跷、滚铁环;动手角的“东西南北中”;音乐角的拍子响拳、压脚鼓;表演角的高甲戏、惠安服饰、木偶表演;阅读角的家乡小传、自制民谣小图书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
此外根据主题开展的不同时间,通过布置临时性的墙饰,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熏陶。如:在开展《服装设计师》活动时,将收集到的高甲戏、梨园戏等照片、戏服和头饰等挂在“曲苑杂坛”舞台四周,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方剧种的精华所在;在“精彩十分”设计、动手制作高甲戏服、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闽南地方剧种中各种人物的脸谱;在表演角中进行自编自演。又如: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活动中,在活动室周围布置永春鼓队舞、碰球舞、拍胸舞图片、幼儿制作的花灯等,并在节日中利用中国结、纸、灯笼、红绸等别具民族风味的工艺品进行装饰,让幼儿置身于民族工艺的海洋中,体会到家乡的美,先人的和,传统的乐。
2、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
本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是适合幼儿,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幼儿兴趣的素材。如南音——《正月点灯红》《直入花园》《春节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园内开花》《心花怒放幸福来》;永春游戏童谣——《天黑黑》《掩乌鸡》《鸡角公》《祛啄歌》《楸楸鸡》《打铁歌》;高甲戏——《新娘上轿》《群丑献艺》等等。《天黑黑》这首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可以在朗诵上配上了闽南地区南音表演中常用的响掌、拍子、压脚鼓等民间乐器,家乡的味道更浓了。这些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受到幼儿的喜爱。又如高甲戏《群丑献艺》的舞美独特、新颖,表情诙谐有趣,采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民乐配上响盏活泼韵律,幼儿朗朗上口,易学便记,幼儿体验了欣赏——感动——体验——表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其次,挑选具有教育作用,幼儿兴趣的素材。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石敢当》、《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是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质。又如童谣《楸楸鸡》中,押韵的儿歌与手指游戏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多吃蔬菜;《鸡角公》是教育孩子要自觉的读书,还会帮妈妈做事。这些资源即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其融入到幼儿生活中,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感受、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第六篇】
(1)孩子与父母。农村流动人口是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户籍”农民,却又是“编外”市民。他们的孩子也是不同于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一群,虽然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村人口,但他们比纯粹的农村儿童更多的经历了“城市生活”,而他们的城市生活又绝不相同于纯粹的城市孩子。由于这种特殊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他们比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经历得更多,也更早熟。通过他们笔下的家庭生活,可以更近距离地看流动农民这一群体的生活原貌。?家庭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最普遍、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贫穷和父母的辛劳。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每天早出晚归,累得他们还没40岁,就满脸皱纹,皮肤黑黝黝的,看着像50多岁。我们生活得虽然是苦了点,但是生活得特别幸福。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没有多余的钱买肉包水饺,妈妈就买了点油条包水饺,没有钱买月饼,爸爸就用给他买鞋的钱买了点苹果给我们吃。虽然我们没有吃到肉水饺,没有吃到月饼,但是我们心里都特别高兴。
也许越是在这样的家庭,孩子越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因而也越能够培养起对父母的感激家庭的责任感。在孩子的作文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话,“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报答他们”,“我想,我长大了,要赚很多钱养爸爸和妈妈”,“我家是卖菜的,虽然很贫穷,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一定要出人头地”。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爸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去送烧饼,送完了烧饼就要做,手不停脚不住。每当我爸爸妈妈做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真想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真是太辛苦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不想说了,我想把这句话一直留在心里。爸爸妈妈,你们一天做的事太多了,我长大了一定要把你们的养育之恩一点不漏地报答你们。
(2)孩子与学校。
相对于其它社会群体,流动农民的最大特点就是流动,流动生活便也反映在孩子的思想中,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为了赚钱才来北京的”,“由于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收入太低,总共不到200元,便来到北京打工,我也被迫转学,来到了这个特殊的学校。”?家庭的流动使这些孩子的教育过程也具有了流动性,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在教育上做更多的选择,许多孩子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缀学经历,而至今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徘徊在城市的校门之外,从下面这篇作文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孩子曲折的就学过程:
“……我姑姑在北京,后来我家就到北京打工。北京找工作很难,后来就卖盒饭、卖水果、烙大饼。父母整完了他们的事,又为我的事操心,因为我在北京不上学,找不着学校,北京的学校学费太贵了,差不多得二、三万。后来我们听人说有一个打工子弟小学,我们就到学校去跟校长说,校长不同意,我妈把我送到了老家上学。……过了一个学期,该上六年级了,我又来了北京,到打工子弟小学跟校长说,后来校长说考试能考上就能念,最后我考上了就在这念书了。我妈妈和爸爸为我操了很多心,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好好学习。”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习的机会是得来不易的,他们的天然受教育权利取决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取决于社会能不能允许和提供给他们机会。
(3)孩子与社会。
流动农民是处于中国社会底层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缺乏规则,也没有稳定感,对成人来说这种生活就是忍耐和拼搏。而孩子们首先要摆脱的是被歧视感和漂泊感,他们的人生观中有着极强的个人奋斗色彩。他们的经历使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态度和认识不同于那些处于优越地位的人们,在他们这里,粉饰的太平黯然失色。处于这种生存环境中的孩子,自小就形成了对社会的独特体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持续到现在,流动儿童即第二代移民问题已经浮出水面。90年代初中期,有的调查已经涉及到“浙江村”里的幼儿园,有些南方报刊也有关于深圳郊区的“铁皮房”识字班的报道。但是,那时的流动儿童问题特别是这些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还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特别重视,也没有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在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中,突出而具有标志性的现象是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毫无疑问,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著名的流动儿童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个社会问题的象征。国内多家媒体都曾做过专题报道,若干海外媒体如《纽约时报》等也有长篇报道。可以说,对于这个学校的最初报道,启动了大众传媒对于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循此线索我们联想到在北京肯定还有一些这样的学校,于是便有了后来课题组关于这1百多所学校的寻访调查和组织的一系列援助活动。近两年,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日益引起广泛重视,吸引的国内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介入援助活动的海内外慈善机构也越来越多。当问题被越来越多的方面重视的时候,问题的解决也就越来越临近了。我们由此而感到振奋。
一?流动儿童的生存和受教育状况?
在北京的居民区、到处可见农民开的卖菜的摊子,卖菜的大人的身后,经常可以看见有5、6个3-5岁的儿童;他们是中国的民工潮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目前尚未消除的城乡壁垒下,他们有的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就出生在父母打工的城市,伴随着中国的民工潮,他们出生成长,并面临着充满变化的未来,户籍制度及由此而来的身份差别、城市繁荣的诱惑与拒斥,在他们眼里是如何反映的,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什么?她们的生存状况,尤其是受教育的情况到底如何?这些问题,是本报告试图回答的。
1?北京流动人口子女群体规模。
北京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地位,导致城市服务业的不发达,所以北京的流动农民的进入是独特的,比较典型的有浙江村那样的产业-社区型进入,即把家乡的一种成熟的小工业生产体系平移到北京,在此基础上形成社区;另外一种是城市服务功能补偿型的进入,在北京人不爱从事或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餐饮业、日常菜品供应业、零售业,农民迅速进入并且填充了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这两种进入方式在流动形态上有别于珠江三角洲由于工业化对农村廉价劳动力大量需求所产生的农民流动,也有别于另一种规模较大的进入方式:建制式流入―如建筑工人、保安人员等。产业社区型流动和城市功能补偿型的流动在流动形态上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为流动单位的比例比较大,因此北京的流动儿童问题也就特别的突出。?根据课题组在xx年6月针对有学龄子女的打工者所做的调查,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共有903个子女。性别构成中男女比例为:1。在北京出生的占%。在老家出生的占%。现在在北京的比例为%,(其中家乡出生,带到北京来的比例为20%左右),打工者的子女大多数仍然在家乡。初步估计北京的流动儿童群体总数在15万人左右。其中学龄的儿童大约有10万人左右。如果以在城市出生在城市长大为二代移民的定义,这一群体占打工子女总数的10%左右,如果不论出生地,以现在在城市计,则二代移民群体占打工子女总数的30%。考虑只有真正的在城市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才可以称作二代移民。由于缺少长期跟踪监测的过程,二代移民仍然是一个很难界定的群体。
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上海,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外来人口已达万人,在上海居住半年以上的有万人,以家庭形式在沪居住的占总量的%。这里面也一定存在着一个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对于流动儿童的研究,最受瞩目的首先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受教育问题,其次是作为一个城市的边缘群体与城市的融合问题。
2?流动儿童的内心世界。
对于流动儿童―边缘人的第二代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心理轨迹的变迁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这代人价值系统、心理状态与社会角色不同于上一代,在这里存在着两种观点:
其一,第二代和第一代相比,可能会趋于激进,并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他们与主流社会的冲突,其二,与主流社会成功融合。(据秦晖先生、蒋达勇先生在南方周末上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两种情况都还是基于异域理论基础上的一些探讨。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群体边界和主导心态尚不明朗。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第七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题报告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其问题,提出几点意见,旨在为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目前,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与撰写内容不符,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把握不准,研究重点与选题的依据、意义不明确,研究框架设计不合理等方面。导致这一个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术态度不严谨;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径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领域确立论文选题,由于选题与所学专业脱离,且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较薄弱,致使最后诸多问题暴露。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条理更加清晰、阐述更加准确、思路更加透彻,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对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是完成高质量开题的关键。
根据调查得知,近几年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资料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些研究生甚至没有完全明确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研究设计介绍得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1〕。文献综述不仅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还应具有评论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人点,因此,文献研读的深度与广度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的涵盖是体现开题细腻程度的重要标志。
研究内容的涵盖应力求精简透彻、主次分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每个人的报告时间是有规定的,一般在10—15分钟不等。在有效的时间里,既要做到报告内容明确,又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报告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借鉴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课题进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应变措施等几个方面〔2〕。选题的依据、意义应极具针对性地指向初拟题目,按其研究内容删选代表性较强的文句作为报告的重点,体现条理化与清晰化;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注意,要将其内容层次化,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献分列为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现状性综述及分析对比性研究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文献罗列的规范性,所列的内容都应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序地排列。
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是开题报告的重点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初拟的论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个方面,在阐述研究途径时应说明将运用哪些学科知识、以怎样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并将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清楚,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应详细说明。研究的步骤一般按课题预期的研究程序,以时间划分阶段,从头到尾进行罗列。至于论文的初拟框架,无论是在开题报告中,还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都应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细的揣摩和反复的斟酌,还应与导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初拟框架设计得更加周密、更为合理。可行性分析则要抓住其内涵撰写,明确阐述现阶段已具备的研究条件与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等。对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的阐述应重点说明,在课题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前人累积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本课题与他人研究的侧重点和不同之处,并围绕研究的目标,简要阐述课题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是制约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走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得知,目前,在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明显的学术不严谨现象,主要表现在,开题报告中的错字与漏字较多、文句表述不通顺和不完整、论述条理不清晰、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撰写开题的整个思路不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进,除了端正学习态度以外,还必须重视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
研究性思维能力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读材料时感悟不出它们可以解释的对象,了解某个研究领域时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专研某篇学术文章时找不出其薄弱环节,运用别人的理论观点时不明白其精髓,收集众多资料后却不清楚应从哪个方面入手,高质量的开题报告就写不出来。所以,必须善于怀疑,勤于思考;二是积累,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学问是积累出来的,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善于积累,经常前读后忘,就不能适应日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所以要善于累积,做好读书笔记;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与思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常思考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经常思考不等于分析能力就一定强,所以,要学会思考,并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则,思考的结论就会出现反差,就会变成一种低水平的思考。
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实质。为了能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开题报告撰写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思路梳理、文句表达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问题的研究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才能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奠定实质基础。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的重要性【第八篇】
(1)孩子与父母。农村流动人口是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户籍”农民,却又是“编外”市民。他们的孩子也是不同于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一群,虽然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村人口,但他们比纯粹的农村儿童更多的经历了“城市生活”,而他们的城市生活又绝不相同于纯粹的城市孩子。由于这种特殊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他们比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经历得更多,也更早熟。通过他们笔下的家庭生活,可以更近距离地看流动农民这一群体的生活原貌。?家庭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最普遍、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贫穷和父母的'辛劳。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每天早出晚归,累得他们还没40岁,就满脸皱纹,皮肤黑黝黝的,看着像50多岁。我们生活得虽然是苦了点,但是生活得特别幸福。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没有多余的钱买肉包水饺,妈妈就买了点油条包水饺,没有钱买月饼,爸爸就用给他买鞋的钱买了点苹果给我们吃。虽然我们没有吃到肉水饺,没有吃到月饼,但是我们心里都特别高兴。
也许越是在这样的家庭,孩子越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因而也越能够培养起对父母的感激家庭的责任感。在孩子的作文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话,“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报答他们”,“我想,我长大了,要赚很多钱养爸爸和妈妈”,“我家是卖菜的,虽然很贫穷,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一定要出人头地”。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爸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去送烧饼,送完了烧饼就要做,手不停脚不住。每当我爸爸妈妈做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真想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真是太辛苦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不想说了,我想把这句话一直留在心里。爸爸妈妈,你们一天做的事太多了,我长大了一定要把你们的养育之恩一点不漏地报答你们。
(2)孩子与学校。
相对于其它社会群体,流动农民的最大特点就是流动,流动生活便也反映在孩子的思想中,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为了赚钱才来北京的”,“由于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收入太低,总共不到200元,便来到北京打工,我也被迫转学,来到了这个特殊的学校。”?家庭的流动使这些孩子的教育过程也具有了流动性,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在教育上做更多的选择,许多孩子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缀学经历,而至今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徘徊在城市的校门之外,从下面这篇作文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孩子曲折的就学过程:
“……我姑姑在北京,后来我家就到北京打工。北京找工作很难,后来就卖盒饭、卖水果、烙大饼。父母整完了他们的事,又为我的事操心,因为我在北京不上学,找不着学校,北京的学校学费太贵了,差不多得二、三万。后来我们听人说有一个打工子弟小学,我们就到学校去跟校长说,校长不同意,我妈把我送到了老家上学。……过了一个学期,该上六年级了,我又来了北京,到打工子弟小学跟校长说,后来校长说考试能考上就能念,最后我考上了就在这念书了。我妈妈和爸爸为我操了很多心,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好好学习。”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习的机会是得来不易的,他们的天然受教育权利取决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取决于社会能不能允许和提供给他们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