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0043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篇】

为借鉴。这叫“一人有病,全体吃药。”高中数学课没有那么多时间,除了少数几种典型错,其它错误,不能一一顾及。只能“谁有病,谁吃药”。如果学生“有病”,而自己却又忘记吃药,那么没人会一再地提醒他应该注意些什么。如果能及时改错,那么错误就可能转变为财富,成为不再犯这种错误的预防针。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改错,这个错误就将形成一处隐患,一处“地雷”,迟早要惹祸。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上不去,是因为自己做题太粗心。而且,自己特爱粗心。其实,原因并非如此。打一个比方。比如说,学习开汽车。右脚下面,往左踩,是踩刹车。往右踩,是踩油门。其机械原理,设计原因,操作规程都可以讲的清清楚楚。如果新司机真正掌握了这一套,请问,可以同意他开车上街吗?恐怕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还缺乏练习。一两次能正确地完成任务,并不能说明永远不出错。练习的数量不够,往往是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大家一定要看到,如果,自己的基础背景是地雷密布,隐患无穷,那么,今后的数学将是难以学好的。

积累资料随时整理。

要注意积累复习资料。把课堂笔记,练习,区单元测验,各种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读一次,就在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

精挑慎选课外读物。

初中学生学数学,如果不注意看课外读物,一般地说,不会有什么影响。高中则大不相同。高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新题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只是围着自己的老师转,不论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必然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打开一扇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不要自立门户,另起炉灶。一旦脱离校内教学和自己的老师的教学体系,也必将事倍功半。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篇】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趣舍万殊(通“取”。教材注释为:趣,趋,趋向,取向。)。

2.一词多义。

(1)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一。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年)。

况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驰)。

所以兴怀(使……兴起)。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4)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爱的事物)。

(5)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一、字。

1、传道受业解惑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

(一)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小学而大遗。

3、今之众人。

4、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

3、吾从而师之。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其出人也远矣。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乎。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学于余。

4、于其身也。

5、不拘于时。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择师而教之。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句读之不知。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三)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而耻学于师。

3、小学而大遗。

4、位卑则足羞。

5、吾从而师之。

6、吾师道也。

三、句。

(一)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不拘于时,学于余。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师不必贤于弟子。

2.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二)语句翻译: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篇】

高一新生的学习主动性太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常常是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尽情地欢乐。初中生基本上也是如此,听话的孩子就能学习好。高中则不然,作业虽多,但是只知做作业就绝对不够;老师的话也不少,但是谁该干些什么了,老师并不一一具体指明。因此,高中新生必须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准备向将来的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过渡。

合理规划步步为营。

高中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自己的几乎全部的精力。要想能迅速进步,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例如第一学期的期末,自己计划达到班级的平均分数,第一学年,达到年级的前三分之一,如此等等。此外,还要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详细地安排好自己的零星时间,并及时作出合理的微量调整。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篇】

总的来说这一本书难度不大,只是比较繁琐,需要有耐心的去画图去计算。程序框图与三种算法语句的结合,及框图的算法表示,不要用常规的语言来理解,否则你会在这样的题型中栽跟头。秦九韶算法是重点,要牢记算法的公式。统计就是对一堆数据的处理,考试也是以计算为主,会从条形图中计算出中位数等数字特征,对于回归问题,只要记住公式,也就是个计算问题。概率,主要就只几何概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只要会找表示所求事件的长度面积等,古典概型只要能表示出全部事件就可以。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五篇】

(3)复合函数的导数。

设在点x处可导,y=在点处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x处可导,且即。

1、数列的极限:

粗略地说,就是当数列的项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无限趋向于a,这就是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记作:=a。如:

2、函数的极限:

1、在处的导数。

2、在的导数。

3、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k=,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注:函数的导函数在时的函数值,就是在处的导数。

例、若=2,则=()a—1b—2c1d。

(一)曲线的切线。

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即曲线y=f(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k=。

(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x。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六篇】

每学期结束后都会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工作上的。这几天要二级转正了,又要上缴这些资料,整理一下。这学期一起带高一的四个同事,都是很优秀的,两个是我以前的物理老师,一个是书记,另外一个是科组里面解题最厉害,也是我努力的目标,我的师兄,虽然大我五岁,看起来还是跟高中生没有多大差别。可能是跟这些高手的缘故,这学期备课我是相当的认真,并没有因为去年上过而随便应付上课。

下面是我去年写的教学反思: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这一学期来,也遇到很多困难。我反思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落实不到位。本来应该当时落实没能及时落实。再有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不给学生机会出错,而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再者由于课时有限,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七篇】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

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

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八篇】

高中学生学数学靠的也是一个字:悟!

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高一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有的学生认为,要想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功到自然成。其实不然。一般说做的题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问题就会无从谈起。因此,应该适当地多做题。但是,只顾钻入题海,堆积题目,在考试中一般也是难有作为的。打个比喻:有很多人,因为工作的需要,几乎天天都在写字。结果,写了几十年的.字了,他写字的水平能有什么提高吗?一般说,他写字的水平常常还是原来的水平。也就是说多写字不等于是受到了写字的训练!要把提高当成自己的目标,要把自己的活动合理地系统地组织起来,要总结反思,水平才能长进。

主动复习总结提高。

打个比方,就象女孩洗头那样。1、把头发弄散乱,加以清洗。2、中间分缝。3、将其一半分股编绕,捆结固定。4、再将另一半分股编绕,捆结固定。5、疏理辫稍。6、照镜子调整。我们进行章节总结的过程也是大体如此。

1、要把课本,笔记,区单元测验试卷,校周末测验试卷,都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要一边读,一边做标记,标明哪些是过一会儿要摘录的。要养成一个习惯,在读材料时随时做标记,告诉自己下次再读这份材料时的阅读重点。长期保持这个习惯,学生就能由博反约,把厚书读成薄书。积累起自己的独特的,也就是最适合自己进行复习的材料。这样积累起来的资料才有活力,才能用的上。

2、把本章节的内容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一部分是典型问题。要把对技能的要求,列进这两部分中的一部分,不要遗漏。

3、在基础知识的疏理中,要罗列出所学的所有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要做到三会两用。即:会文字表述,会图象符号表述,会推导证明。同时能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应用。

4、把重要的,典型的各种问题进行编队。要尽量地把他们分类,找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总结出问题间的来龙去脉。就象我们欣赏一场团体操表演,我们不能只盯住一个人看,看他从哪跑到哪,都做了些什么动作。我们一定要居高临下地看,看全场的结构和变化。不然的话,陷入题海,徒劳无益。这一点,是提高高中数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5、总结那些尚未归类的问题,作为备注进行补充说明。

6、找一份适当的测验试卷,例如北京四中的本章节测试试卷,电脑网校的本节试卷,我校去年此时所用的试卷。一定要计时测验。然后再对照答案,查漏补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九篇】

(2)导数的四则运算。

(3)复合函数的导数。

设在点x处可导,y=在点处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x处可导,且即。

1、数列的极限:

粗略地说,就是当数列的项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无限趋向于a,这就是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记作:=a。如:

2、函数的极限:

1、在处的导数。

2、在的导数。

3、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k=,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注:函数的导函数在时的函数值,就是在处的导数。

例、若=2,则=()a—1b—2c1d。

(一)曲线的切线。

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即曲线y=f(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k=。

(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x。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十篇】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图片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图片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图片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图片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图片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图片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图片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图片。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图片。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图片。

图片。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算法结构。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8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