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生物启示报告(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30747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生物启示报告(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生物启示报告【第一篇】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的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他就要想法寻找答案。

在解决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背景理念依据下,在教学中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地开展学生的试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构建的。具体的模式结构:问题——阅读、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结论。

在运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我有下面几点感触:

学生思考后说;一是,解决了动力问题。二是,解决了地心引力问题。教师随后提出问题: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阅读、讨论、交流、的出结论。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合理开发的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等都是课程资源。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对于生活在我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说,对水中的动物了解不多,而且上课时还不能做试验,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已有的课程资源。如:学习鱼鳍的作用时引导学生想想:独桨船和双桨船他们的桨各起什么作用?在学习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头发在水中水什么样的?从水中出来时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知识,解决了问题。

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新课程的整合。这样可有效地应用数字化的优势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用编制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在课程学习中,利用诸多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但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设计的过于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简单的就可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弊端,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是我发现的问题和努力改进的方面。

生物启示报告【第二篇】

人类的老师是谁呢?谁也没想到,人类的老师竟然是生物!还是低等的生物,比如蝙蝠、青蛙、蒲公英、长颈鹿等等。但它们却有大用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蛙是人类的老师。它让人类发明了电子蛙眼,能在机场上看到飞机的动态;还可以拦截炸弹,分辨真假的炸弹,用拦截炸弹把真导弹在空中炸毁,从而提高了空中的防御能力。后来经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改成了监视器,安放在各个地方,如商场里、马路上等等。如果有小偷出没,就能把他偷窃行为清清楚楚的记录下来,连小偷的样子都一目了然。监视器帮助警察叔叔们顺利地破了许多案子,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啊!

蒲公英也是人类的老师。是它让科学家发明了降落伞;是它让人们不再惧怕空中坠落的阴影;是它让人们不再因飞机失控而说:“我永远不要再坐飞机了!”不过,这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实中,飞机再也不会让人们产生惧怕感,反而因为有了降落伞而让人们蜂拥而上。

这么多人类的老师,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用处。现在,这些人类的老师给人们很多启发。人们把这些老师记录在一门科学中,叫仿生学。

生物启示报告【第三篇】

前言: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新阶段,福建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落实胡锦涛视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1篇章:全省人民团结奋斗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成效。

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福建继往开来、实现新世纪发展良好开局的五年,是坚持科学发展、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阔步前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和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认真研究解决事关福建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先后召开十二次全会,就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作出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努力奋斗,基本完成了省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提出并实施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思路。这一发展思路,是学习贯彻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福建实际出发,在历届省委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在持续开展“四个专题”调研的过程中,集中全省干部群众智慧逐步形成的,体现了福建人民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视察我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寄予厚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发展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对于完善全国区域发展布局、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形成服务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建设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将处于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五年来,在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我们持续拓展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这就是: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推动全省以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施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实行社区建设和乡镇工作两个纲要,建立反腐倡廉和公正选人用人两个长效机制,夯实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础;落实“六个扎实”的主要任务,实施“八大举措”,构建“九大支撑体系”;按照“准确定位、主动融入,整合优势、合理布局,外延拓展、内涵深化,互动联动、统筹协调”的基本格局,努力形成“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基本态势;把握“关键在活、关键在和、关键在实、关键在人”的工作要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保持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预计从到,全省生产总值从4073亿元增加到7360亿元,年均增长%;人均生产总值从11892元增加到20700元,年均增长%;财政总收入从428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134亿元增加到3100亿元,年均增长%。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年万里”农村路网建设累计完成万公里,“六千”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林业“三五”工程顺利实施。工业化进程加快,主导产业日益凸显,产业竞争力增强,工业总产值达到万亿元,年均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44%,五年提高5个百分点。“数字福建”建设成效明显,信息化水平继续提高。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得到发展。海洋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达到48%,五年提高个百分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力装机容量从1262万千瓦增加到2158万千瓦;高速公路从364公里增加到1229公里,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铁路出省通道从两条增加到四条,温福、福厦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厦深、向莆、龙厦铁路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港口货物吞吐量从8278万吨增加到23000万吨,年均增长%,集装箱吞吐量从197万标箱增加到570万标箱,年均增长%;机场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普遍受益;率先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总结推广“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经验,下派村支书、科技特派员,建立“六大员”队伍,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活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乡镇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层次和水平继续提高。东南亚等传统市场进一步巩固,欧美日等主要市场和新兴市场加快拓展,市场多元化成效显现。闽港合作“八大平台”建设和闽澳“四项合作”不断加强。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完善大通关机制,强化外经贸支持促进体系,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的亿美元预计增加到20的617亿美元,年均增长%;其中出口从139亿美元增加到405亿美元,年均增长%。引导外资投向,创新招商方式,提升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的层次,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按历史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从年的39亿美元预计增加到年的70亿美元,五年累计278亿美元。推进山海协作、城市联盟和省际合作,区域经济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态势。

——闽台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发挥“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发展闽台关系。利用台资持续增长,台商投资区效应进一步扩大,逐步形成以重大项目为龙头、上中下游配套的台资产业集群。对台贸易更加活跃。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全省,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和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相继设立。台湾各界知名人士不断来闽参观访问,两地人员往来更加频繁。率先入岛举办福建商品展、图书展和文艺公演。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航线成为两岸直接往来的便捷通道,客流量从2001年的万人次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65万人次,新辟泉州与金门航线,厦门成为两岸客运包机新航点。福建居民赴金马地区旅游顺利实施,签订了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旅游合作协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成开馆,海西论坛成功举办,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成立。闽台各领域、多形式的交流丰富多彩,增进了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科技进步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义务教育继续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新增普通高校39所,全省高校招生数从2001年的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万人,高等教育实现新跨越。公益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得到发展,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区文化进一步活跃,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医疗卫生事业加快进步,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突破。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继续提高。生态省建设规划顺利实施,资源、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居全国前列。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8313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13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381元预计增加到4830元,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效,预计五年城镇新就业420万人,实现下岗再就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0万人。失业、医疗、养老、生育等保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集中财力为民办实事,在全国率先推行全省范围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推行免征部分农业特产税和全面免征农业税,率先推行农村保险试点,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率先设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制度。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全省40%的县(市、区),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和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省所有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分别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和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并就加强新时期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作出决定。依法治省继续推进,“四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和侨务工作,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扬双拥优良传统,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发展。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平安福建”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全省居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连续五年都在90%以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和宣传了一大批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扎实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按照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以实际工作的成效体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实行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制度;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向全省公开选拔部分厅级领导干部,积极开展干部交流,干部队伍的活力得到增强。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落实乡镇工作和城市社区建设两个纲要,机关、企业、学校以及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注重调查研究,倡导务实尽责,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推动工作、为民负责、公正廉洁的形象。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机关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领导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有所增强,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所遏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有所加强,源头治理腐败力度有所加大,一批大案要案得到坚决查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五年的历程不同寻常,我们经历了许多困难、风险和挑战。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充分展现了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服务全局的合力。这是我们最可宝贵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工作基础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央各部门及其驻闽机构、驻闽解放军、武警官兵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热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七届委员会,向所有为福建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同胞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够理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尚未消除;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山区发展还不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机制不够完善;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部分党员素质不高,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内仍然存在消极腐败现象,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中仍时有大案要案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从我们工作来看,学习不够,理论武装有待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研究不深,开拓创新还很不够,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自身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与中央的要求、干部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选人用人、勤政廉政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回顾五年,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福建工作,一定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全局、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央精神和福建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服务全局中作出贡献。一定要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定要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人民唯大、人民唯重、人民唯先。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推动发展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各项决策中真正为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成果的分配中始终着眼人民群众。一定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凝聚合力、创新创造、实干实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实际运作,实施项目带动,夯实基层基础,力争有所作为。一定要始终加强党的建设,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增强执政本领,形成正确导向,营造干事氛围,树立良好形象,努力做到公道正派、尽心尽责、清正廉洁,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

第2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峡西岸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发展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新步伐,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为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目标迈进。

一、促进持续增长,壮大经济实力。以城市体系、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互动融合。围绕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态势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形成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市场机制、协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要素配置,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福州省会城市服务全省的重心和辐射作用,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发挥漳州、莆田、宁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充分挖掘沿海港口优势、外向带动优势、对台合作优势,突出特色、积聚实力,促进全省沿海的全面繁荣;发挥三明、南平、龙岩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借助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对内联接优势,依托出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山海互动,东西贯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和闽西南一翼,推进跨行政区的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快对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促进连片发展。科学规划海峡西岸城市群,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壮大城市实力,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设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带动有力的城镇体系。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推动城乡互动中的纽带作用,增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的功能。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山区、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库区的扶持力度,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互动联动,互利双赢,深化山海协作,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融入全局、立足多予、重在运作、注重实效,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品牌农产品,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业外向度。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和非农就业比重为重点,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和来源,建立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和“六千”水利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新村规划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善扶贫机制,继续实施“造福工程”,不断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坚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为标准,持续努力,不断取得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发展保障。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出发,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加强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重要港湾的整合力度,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福州和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加快开发建设宁德港、漳州古雷港和泉州新港,逐步形成面向世界、连接两岸三地、促进对外开放、带动临港产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规模化、大型化、信息化的海峡西岸港口群。改善内河通航条件,逐步畅通内河航运。加快建设省内“两纵三横”铁路、“三纵八横”高速公路,改造完善“两纵两横”国道、“八纵九横”省道建设和县、乡、村道路,基本实现各县(市)一小时内通达高速公路,形成通达纵深腹地、促进区域发展与合作的铁路和公路网络。

加强空港建设,完善机场发展布局。积极发展电力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区域联网,努力建成我国沿海重要的能源基地。加快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福建”应用水平。继续建设和完善江海堤防、防抗台风、地质灾害预警救援等防灾减灾体系和设施,形成有效的组织体系和责任机制,提高有效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发挥对台优势,构筑前沿平台。认真落实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充分发挥闽台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努力在紧密经贸联系、两岸直接“三通”、旅游双向对接、农业全面合作、文化深入交流、载体平台建设六个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加强经贸合作,推进产业对接。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原则,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加强信息、机械、石化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合作,联手建设海峡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争取在金融合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扎实推进闽台旅游合作,拓展空间,提升水平,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把福建建成两岸旅游合作的重要基地。发挥现有台商投资区的窗口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我省企业与台资企业加强产业配套,增强产业集聚功能。扩大对台直接贸易和对台小额贸易,做好输台渔工劳务派遣工作。进一步完善台商投诉协调机制,切实保护在闽台商的正当权益,为台湾同胞来闽投资兴业、交往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推动闽台经济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深化文化交流,扩大民间往来。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与台湾各界的往来,增进了解,培养互信。精心组织闽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深化气象、海洋、地质、地震、环保等方面的合作,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强综合效应、持续效应。充分运用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丰富资源;提升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层次,促进闽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扩大招收台湾学生来闽就学,推动闽台青少年交流,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来闽寻根谒祖、探亲旅游,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着力先行先试,争取更多作为。发挥我省在海峡两岸之间的重要通道作用,加强口岸建设,扩大我省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直接往来成果,拓展海上试点直航功能,推动闽台空中直航,促进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发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林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台湾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集散中心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为两岸农业合作率先试验,探索新路。完善海交会、台交会、花博会、食博会、林博会、旅博会等涉台交流合作重要载体,增强福建在联系两岸同胞、沟通两岸关系、增进两岸合作中的平台功能。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凡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凡是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有利的事,我们都要积极探索,努力做好。

三、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发展水平。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把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对外开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外经贸合作和对外友好往来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围绕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巩固和发展与东南亚等传统合作区域的经贸联系,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闽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地区总部,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在引进资金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智力,更加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要持续办好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等重大经贸洽谈活动。

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增强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品牌发展战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出口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发挥进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重视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境外加工贸易,鼓励优势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参与海外资源开发,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健全出口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和反倾销。完善口岸大通关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提高口岸整体协作配合能力。

提高闽港澳侨合作成效。充分借助内地与港澳建立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机制,以优势互补为前提,以产业合作为基础,不断提升闽港澳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充分利用港澳服务贸易业高度发达的优势,密切金融、旅游、物流、人才培养、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充分运用港澳发达的融资渠道和营销网络,积极开展联合招商,开拓福建商品出口市场。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做好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工作,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及社团的联络和沟通,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引导更多的华侨华人支持和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方位做好地方外事工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为我省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有利条件。

四、着力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要保护创新热情,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创新实践,使全社会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增强创新意识。推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领导方式、工作方法的创新,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治省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自觉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与全国发展乃至全球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层次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拓展作为空间:落实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要求,着眼于形成更具活力的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遵循发展规律,坚决冲破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消除影响和谐发展的体制弊端,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继续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勇于担当责任,敢于攻坚克难,敏于研究问题,善于突破难点,在创新中推动各项工作:

深化体制改革。要认真总结我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践经验,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努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新突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分类做好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序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发展资本、产权、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对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正确把握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改革方案更加周密、改革政策更加配套,切实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推动自主创新。继续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突出创新成果转化,努力建设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把握创新重点,重视基础研究创新,强化应用研究创新,突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整合科技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科技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利用。抓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建设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

扩大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影响,加快技术研发协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科技资源共享和风险投资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政府统筹协调的科技宏观管理体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保护知识产权。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尊重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努力使人的才华有展示舞台、使人的创造有实现空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服务企业,鼓励企业开拓进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支持重点企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提升民营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吸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为民营经济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关心、理解、尊重企业家。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依靠他们办好企业。

五、突出和谐文明,促进全面发展。要倡导和谐理念,发展和谐文化,更加重视民主法治、思想道德、社会事业、安定稳定、群众利益,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发展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地方各级人大及其会的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地方立法工柞,把立法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立法质量。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明确监督重点,切实增强监督实效,确保宪法和法律法规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参政职能。

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以及知识分子工作,丰富民主形式,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认真做好青少年工作,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院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拓展主渠道,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进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鼓励新闻单位继续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等问题,提高新闻宣传的实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弘扬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的精神,激励全省人民在各自岗位上尽责奉献。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继续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群众需求。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重视学龄前教育,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产业,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整合和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健全文化服务网络,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

培养造就名家大师和一批拔尖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展现福建风貌、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文化品牌。重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改善人口结构。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继续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做好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入推进“平安福建”建设,继续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系列活动,不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司法为民、公正执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有效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继续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扎实做好反渗透、反窃密、反破坏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破坏活动,保障国家安全。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利益保障机制,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和反映途径,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社会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处置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落实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支持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的战备训练、后勤保障,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海防、人防工作,做好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军民、警民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提升双拥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坚持为民惠民,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劳务派遣,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支持、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按照“低缴费、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把非公有制企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建立健全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和生活保障的有效办法,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完善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强食品、药品等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防止建设单位和企业新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廉租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关心城乡、灾区、少数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的生活,着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医疗和子女就学就业等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生物启示报告【第四篇】

1.观察蜗牛的工具是________。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与评价。

1.蜗牛没有的感觉是。

a.触觉b.视觉。

c.听觉d.嗅觉。

2.蚯蚓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会死去的原因是()。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循环系统受到损伤。

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a.恐龙骨骼化石b.会笑的洋娃娃。

c.爬山虎d.钟乳石。

4.分类是学习科学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进行足球比赛的智能机器人。

b.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各种生物化石。

c.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

d.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

四、课后作业与测控。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体的是()。

a.大熊猫b.机器人。

c.电脑d.月亮。

2.下列物质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b.河水。

c.蘑菇d.鱼。

3.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珊瑚。

c.发光水母d.水稻。

4.蜗牛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主要是由于什么器官能分泌黏液()。

a.壳b.眼。

c.触角d.足。

5.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生长,非生物不能生长。

c.生物能繁殖后代,非生物不能。

d.生物要呼吸,非生物不呼吸。

6.蜗牛四处爬行的主要目的是()。

a.寻找食物b.逃避天敌。

c.繁殖后代d.锻炼身体。

7.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现象()。

a.植物的种子萌发。

b.甘薯长出新叶子。

c.糖水蒸发后产生糖的晶体。

d.家中的鸭由千克增加到千克。

8.公鸡早晨会啼叫,这种现象属于()。

d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9.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些选项不能作为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坏境的变化作出梧应的反应。

10.使用下列仪器观察蜗牛的外形,你觉得适当的是()。

a.放大镜b.望远镜。

c.显微镜d.玻璃板。

11.根据你对蜗牛的认识,觉得蜗牛生活的环境是()。

a.干燥温暖b.潮湿温暖。

c.潮湿寒冷d.干燥寒冷。

12.放大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被观察物体的()。

a.放大正立的像b.缩小正立的像。

c.放大倒立的像d.缩小倒立的像。

(二)、填空题。

13.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________和没有生命的________。________对刺激有反应,________对刺激没有反应。

14.蜗牛身体中,体外有________,头部有两对________,两只________,一个________,腹部是________,是蜗牛的________器官,其内有________,能分泌________。

15.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_。

(三)、实验、简答题。

17.星期天小明在秋游的时候捉到了一只蜗牛,他想知道蜗牛的结构。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他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1)请你帮助他把图填完整。

(2)通过实验可知,蜗牛在________情况下会缩进壳里。

去,这说明壳对蜗牛具有_______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

对外界刺激会________。

(3)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可知,蜗牛具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

18.假设蜗牛有视觉,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假设。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后记与心得。

2.1生物与非生物。

答案。

课堂学习要点。

1.放大正2.壳眼、口和两对触角黏液腹足运动3.视触嗅味听。

4.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三、课堂练习与评价。

解析:蜗牛的神经系统比较发达,触觉比较灵敏,尤其是触角最灵敏;在较长一段触角的顶端生有眼,有感光功能,该触角还有嗅觉功能。蜗牛没有听觉。

解析:蚯蚓呼吸是利用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的氧气,若环境干燥,体表干燥,蚯蚓就无法进行气体交换,就会窒息死亡。这也是蚯蚓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原因。

解析:恐龙骨骼曾经是生物体的一部分,但是形成化石后已经不具备生物的特征,所以不是生物;洋娃娃会笑是因为笑声装置发出的笑声,没有生物其他的共同特征;钟乳石尽管也能不断地“生长”,但是没有生物其他的共同特征,也不是生物;只有爬山虎这种植物具有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解析:机器人、生物化石、网络病毒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不能生长,不需要营养,不能呼吸等等,他们是没有生命的,是非生物,而hiv病毒是微生物,是有生命的。

四、课后作业与测控。

1.a2.b3.a4.d5.a6.a7.c8.c9.c10.all.bl2.a。

l3.生物非生物生物非生物14.壳触角眼口足运动足腺黏液。

生物启示报告【第五篇】

本课教学是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课前,我安排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关于那些发明创造是根据生物的启示发明创造的的资料,在课改“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对教材教学进行了调整。为了使学生亲历生物启发下发明创造的过程,我让学生搜集和观察身边那些是根据生物的启示发明的,根据苍耳的特性能粘的衣服上激情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回忆、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自己生活的'周围,通过发明的物品和生物进行对比,使学生真正了解人们的发明创造是从生物特点、功能受到启发而进行的发明创造,在通过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惊叹先辈的发明创造,最后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变色龙和壁虎有那些功能和特点,利用它们的功能和特点想象的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的感受探究过程。在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希望学生在生物启示下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在根据生物的特点进行创意设计,由于学生对于仿生学的发明创造有了体验,所以,他们课上都非常投入,探究究的热情非常高,课堂也焕发了生机。

生物启示报告【第六篇】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十册教材中的第课,概括地讲述了近代和现代仿生科技产品,在下,人类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使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发明创造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知识: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并自己尝试运用生物的某些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小发明的构思。

一.故事导入,阐述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鲁班发明锯的故事么?(出示视频)在这里我用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引入,以此创设情景。目的是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形态万千的生物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设计意图:通过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渗透了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活动起源于实际需要,得启示于生物特征,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律。

二.对比观察,启迪智慧明确探究内容后,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在设计本环节时,首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人们在这些生物的什么特点的启示下发明创造出了什么产品?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给以引导提示。通过对比观察进一步说明人们仿照植物的叶发明了锯;仿造鱼的外形造出了船;根据青蛙的游动创造了蛙泳;根据老鹰的飞行造出了滑翔机。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代仿生科技产品的探讨,使学生理解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的构造和功能方面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会学。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将本环节分为两个步骤: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自主探究。

2、实验操作,解决问题:a鸡蛋壳的启示(实验说明)。b筒形叶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目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讨,从而得出结论:蛋壳凸面朝上时,承受力较大;筒形叶桥不但漂亮而且坚固,省料。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奇思异想,交流汇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止境的,请把你的发明构想说出来吧!在此环节中,我倡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生物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从网上搜集资料。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就可以在讨论区中畅所欲言,奇思异想了。1、出示图片,提出构想(壁虎与变色龙)。

2、网上查询,交流汇报(提供相关网址)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奇思异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生物启示报告【第七篇】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

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材料器具:

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1.上皮组织一般都分布在人体的什么位置?想一想,上皮组织有什么主要的功能?

2.神经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与这种功能相适应?3.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给组织下定义。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并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一眼注视目镜内,一眼睁开,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通过目镜看到白亮视野后并报告教师。

1、把涂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接近涂片。

3、一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报告老师。

四、整理。

1、取下涂片并复位。

2、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外表。

3、转动转换器,让两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降至最低位置。

4、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

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仔细检查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

3、取放、组装、调试显微镜。

4、取放显微镜的步骤、方式是否正确;组装、调试显微镜的方法是否科学。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并在尾鳍上放载玻片。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1将显微镜复原,放回显微镜箱。

2将培养皿、滴管等冲洗干净并清洁实验桌面。

1、是否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2、是否露出小鱼的口和尾部。

3、小鱼的尾鳍是否平贴在培养皿上。

4、是否在小鱼的尾鳍上放载玻片。

5、是否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6、是否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

7、实验后是否将小鱼放回鱼缸。

引课:提起鱼,大家都不陌生,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的游动,既能向前游动,又能上浮,下潜,还能转弯以及停留在一定的水层。那么,鱼在游泳中各种鳍起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方法一:模型模拟法(当不能用直接实验法做实验时,可以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法,即用模型代替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模拟实验的缺点是: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方法二:剪除鱼鳍法(太残忍)。

方法三:捆扎鱼鳍法注意事项:(对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如对鱼体大小的选择,捆绑鱼体的夹板和线绳的选择等。经实践证明鱼体大小以6~10cm长为宜,捆绑鱼鳍用纱布较佳,捆绑鳍用轻且不易滑脱的材质为宜,如用轻的木片、塑料片等。要鼓励学生自行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时,应引导学生想办法只对单一因素进行观察,而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扰,即分别探讨某一种鳍对鱼的作用,并作好实验记录。)下面我们就来开始我们的探究过程:

鱼在游泳时,胸鳍、背鳍起平衡鱼体的作用,其中胸鳍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能防止鱼体侧翻;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

实验材料及用具:四个玻璃缸、四条大小相同的鲫鱼、轻的木片或塑料片、细绳子、纱布。

1、在四只大玻璃缸上分别标上a、b、c、d,然后注水,水的高度为缸高的三分之二左右。

2、对三条鲫鱼做如下处理:

3、观察四条鲫鱼的运动情况。

现象:

a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左右摇摆不定,不能转向,不能掌握平衡。

b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鱼体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

c缸中的鲫鱼能保持鱼体平衡,但基本上没有前进。

d缸中的鲫鱼既能平衡身体,又能自由自在向前游动。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腹鳍起到稳定流经身体的水流的作用,也有平衡和稳定的作用。

生物启示报告【第八篇】

xx年9月,我和有关人员赴文成县就刘基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考察。目的是借鉴文成县刘基文化开发的成功经验,扎实做好我县当前的刘府祠建设以及进一步推进刘基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开发。在文成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南田镇的刘基庙和刘基祠、武阳村的刘基故居,听取了刘基庙和刘基祠的情况介绍,我们还就刘基文化建设和文成双方座谈,文成县相关负责人还向我们介绍了近年了刘基文化的向刘基经济的开发建设情况,我们还随机对文成县城市民和南田村民询问了有些刘基的问题。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提高了对刘基文化的认识,加强了和文成的合作,明确了刘基文化的开发思路,取得了很多收获,感触深刻,特向有关部门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深化开发。

刘基,元末明初卓越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建开国之勋业,遗传世之鸿章,树“三立”之不朽,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以刘基人生历史为基础,经过长期积淀,不断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刘基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青田历史上最具睿智、最富底蕴、最有人文价值的历史文化品牌。作为刘基故里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开发“刘基文化”的丰富底蕴,使“刘基文化”不断地得以传承、弘扬、光大。刘基,历史上是青田人,后1948年文成建县,南田获归文成,因此,有刘基是文成人的争议。事实上青田人民对刘基文化了解、继承和发扬是远远不够的。而几年来,文成县对刘基文化的研究开发已经捷足先登,引起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成果,收到了效益,走在我们的前列。他们的做法一是注重对刘基文化的研究;二是重视对刘基相关故居遗迹的保护、修复、开发利用,恢复和修建刘基故居、伯温公园等人文景观,给文成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文成县还将开发刘基故居、刘基墓,打响刘基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通过景区的整体开发,将使经济效益成倍上升;三是刘基文化对实体经济的渗透,使之激活,近年来,文成县先后以刘伯温名号注册商标,并开发多种特色产品,在文成,有以刘基命名的街道、商店、商品。我们到万阜乡,乡长告诉我们,几年来,这里的高山蔬菜由于受益于文成的国师菜开发,十分好销。配合刘基文化旅游,建议开发刘基酒文化和刘基饮食文化及系列刘基文化旅游产品,只有相关产业的发展才能收到受益的最大化。四是开办节庆活动,每年的刘景生日等。刘基成了文成的金名片。文成县旅游局副局长刘万彬说:“我们今后的发展思路就是树这块名人品牌,为当地老百姓造福”。

我们青田刘基文化,一得历史先机,二得交通便利,三有财力支撑,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充分开发刘基文化,受益更大,效益更高。

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刘基出生地南田武阳村,历史上属青田县管辖,48年后文成建县,南田获归文成县。刘基一向以“青田”自命,他的许多字画落款都以“青田刘基”题之,他的同僚以及后来的文人墨客都称他为“刘青田”,这是史实,无须争辩的。物换星移,但不能隔断历史。刘基故里昔人乘鹤去,青山依旧在,南田村民对刘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甚至文成县城市民,问起刘基,也是如数家珍,有口皆碑。因此刘基既是青田人,也是文成人。刘基应该是文成青田两地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震古烁今的“刘基文化”,不仅仅属于文成和青田,而更应属于中华民族。考察座谈中,我们和文成的领导都表示,应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路,坚持虚实两手抓,一手抓刘基文化的研究,文成、青田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两地人对刘基都尊称“刘国师”,有着天长地久的情谊和友好往来。不管刘基出生地后来的行政区划发生什么变化,重要的是在于两地合作研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一手抓刘基文化相关古迹遗址的保护,开发,减少重复投资,力求资源互补,丰富内容,在面上拓展,在链上延长。以此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提高刘基名人文化的知名度,将使文成和青田的刘基生活的特定区域受益。

三、加大投入,构筑载体。

启动刘基及“刘基文化”遗迹保护开发工程。对刘基及刘基文化的遗迹保护开发,不仅能为来青田的游人提供直观的感受,而且也能营造刘基文化的氛围,提升刘基文化的品位。我们在刘基及刘基文化遗迹保护开发方面可以而且也应该启动三项工程:一是青田县城刘基遗迹保护开发工程,按原貌重建刘公祠、刘基故里碑、刘基庙,形成青田县城的刘基文化区;刘府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后人为了纪念“千古人豪”刘基父子而建造的。由于年久失修,刘府祠如今已失去了往昔面貌。为了弘扬刘基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青田县政府将刘府祠修缮工程列入今年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二是石门洞“刘基文化”遗迹保护开发工程,为重现和丰富石门洞刘基文化内容,可在遗迹开发的基础上,将刘基就学“石门书院”期间被后人流传的一些传说、故事作有形化开发展示;三是青田县周边刘基遗迹保护开发工程,即重建章旦乡的刘基书院等。

四、构建“刘基文化旅游线”

为打响刘基文化品牌,我们应加强合作,构建一条刘基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线。这条旅游线路为:青田县城刘府祠、太鹤山――山口石雕文化――仁庄(林三渔故居)——汤洋――玉壶――文成县城――南田刘基故里――万阜(夏超故居)――滩坑。一是实施交通道路的改造,达到4a旅游道路的标准,缩短两地的距离。二是对沿线的文化古迹的保护开发,古民居的开发,特别是重点文物的保护,如仁庄的林三渔故居,万阜的夏超故居的保护。三是沿线生态植被的保护和培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13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