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设计理论论文汇聚(汇总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3809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设计理论论文汇聚(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设计理论论文【第一篇】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施工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较重大的意义。

1现状。

编制人员的状况。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施工单位一般由技术部门人员负责编写,导致没有很好的将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积累的施工经验和管理方法资源运用到施工组织设计中去,影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

流程重复率较高。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总体工程和每个专项工程的施工特点、工艺注意事项都需要进行编制,而其中有很大部分的内容重复,可能会导致做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和浪费了资源。

内容和深度水平差别大。

目前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于理解和认识的差异,编制内容和深度很不一致,水平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施工方案、施工平面布置、现场资源利用以及工程工期控制等方面。

编制与实施分离。

目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经常是编制与实施分离,从而导致施工组织设计成为一个形式。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一般是由技术部门的人员完成,而有经验的工长可能未参与进来,技术部门编制,生产部门施工,最终会导致编制人员没有考虑实施的情况,实施人员不按编制要求等现象出现。

2优化要素。

施工方案的优化。

(1)施工方法的优化。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会使得建筑工程的实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会节省工程实施成本和缩短工程工期。

(2)施工顺序的优化。主要通过减少施工交叉来优化施工顺序,避免因施工交叉而导致现场秩序混乱。大量交叉施工的存在不但无法保证现场的文明施工,甚至将会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通过对作业面的合理组织,采取顺序作业、平行作业、流水作业三种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的综合方式,以达到避免交叉施工、减少安全隐患、合理安排现有资源的目的[1~3]。

(4)施工劳动组织优化。将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选出相对最优的劳动组合方案,投入到施工项目中去。利用劳动定额或现场统计劳动者的单位产量,合理安排技工、普工、材料运输设备的数量,尽量减少窝工现象的发生。

(5)施工机械组织优化。按照施工机械额定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组合方案,达到最佳配置的目的。这样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机械的作用,减少其空闲时间,使其创造的更多的经济效益。

施工布置的优化。

(1)吊装机械布置优化。吊装机械布置时应尽量不占或少占设备基础、地下构筑物、管线,在其吊装能力满足进度计划要求的前提下,不影响其他的建筑安装施工。

(2)场地布置优化。从施工场地的面积局限性和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工程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设备到货顺序,提高施工场地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3)交通运输布置优化。施工过程中设备和物资占道、地下设施施工断路、运输车辆涌堵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将不可避免影响材料供应、物资运输、人员通行,其最终结果是影响施工效率。为了更好地疏导施工现场交通运输,不仅需要合理布置设备、物资的位置,而且需要专职人员巡视疏导施工现场的交通运输[1~3]。

施工进度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最大的优化参数是时间,通过时间参数可以算出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找出关键施工工作,明确施工工作的重点,减少非关键施工工作的时间,达到优化施工进度的目的。

(1)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优化应根据施工的总工期、分部分项施工的工期等要求,进行合理的`施工流向、顺序的安排,穿插流水作业,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2)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该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把空间、时间进行合理的穿插,保证施工关键工序的按时完成。

资源利用的优化。

(1)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的优化。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物资采购迟缓,不但影响现场施工需要,还会影响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但是物资采购过早,不但会过早占用大量的资金,还会过早地占用存放场地、设备材料库房而降低场地的使用效率。通过合理安排物资采购的时间和先后顺序,使设计、施工、招标采购、物资存储井然有序,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

(2)机械需要计划的优化。目前工程项目施工通常采用机械化施工和人力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机械化施工占有很大部分。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在优化机械需要计划时,应该在保证工程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减少机械使用量,从而节约施工成本。

3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坚持把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性文件,在施工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改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上结合现有建筑工程施工组设计,提出了一些优化要素,对实际工程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真正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和控制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真正需求,还需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与改进措施进一步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栾学如,陈明辉.浅谈施工组织设计[j].山西建筑,2006,32(14).。

[2]于广红.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侧重点[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11).。

[3]成立,王小萍.施工组织设计优化[j].建筑技术,2007(4).。

设计理论论文【第二篇】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药行业药品品牌的开发和管理已受到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除去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作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外,对已上市产品品牌的成功建立和维护,也日益成为制药企业占领市场、保持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方面。成功的品牌管理已成为企业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为企业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制药行业药品品牌策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

制药行业药品品牌品牌管理。

长期以来,作为需求量最大的消费品之一,药品的销售较少依靠品牌的力量而蒸蒸日上。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国政府都对药品生产、销售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医药知识,制药企业在向消费者介绍和宣传他们的产品及特性方面又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消费者用药选择主要根据处方医生的建议。而购买药品的费用主要依靠政府和保险公司来支付。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使新上市的产品在其专利期内享有垄断地位。近年来,人们对自身保健的意识和兴趣不断增强,愿意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非处方药市场迅速扩大,失去专利保护的药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新药的开发费用又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得制药企业需要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采取更好的措施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巩固市场份额。药品品牌的建立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

制药行业的新药开发费用巨大,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成功开发出新药的概率并没有提高,因此充分利用上市新药获取高额回报是制药公司十分迫切的愿望,而品牌管理是提高成功的有效方法,当一个品牌的价值被开发的时候,就可为卫生管理人员、处方医生和病人创造利益,而这一利益反过来也将加强药品买方和卖方的联系。

(一)强势品牌能直接与顾客建立稳定的关系平台。

一个药品品牌在卫生管理部门、处方医生、专业人士和患者的心目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时,在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也具有其优势地位,成为经销商必然销售的药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和互联网都有助于品牌拥有者和消费者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且一旦这种关系得以确立,外界的干预和影响将变得很小。

(二)强势品牌能够提高具有显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强有力的品牌管理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在药品专利保护过期以后,成功的品牌管理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药品的认知,使消费者很容易区分品牌药品和仿制药品,并形成了品牌药品性能更优的信念,愿意为自己接受的品牌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使品牌拥有者获得竞争优势,使制药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

(三)强势品牌能够跨越国家和市场疆域的限制。

在制药行业中,随着非处方药市场的拓展,将一个处方药品牌的价值延伸到非处方药市场已变得越来越具吸引力,品牌管理能使该品牌在转换后继续加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影响他们在品种繁多的非处方药市场的购买决定。同样,在药品营销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强势品牌所形成的声誉也保证药品更容易获得广泛的认同。

(四)强势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愿意更多的了解有关疾病和药品的知识,直接面对消费者营销的品牌建设过程提供了方便、可靠的途径,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识,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五)强势品牌能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

品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品牌代表着产品的特点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在处方医生、药剂师和患者的心目中形成了这一品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信念,能持续支持其购买决定,保持消费者的忠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二、药品品牌策略实施的对策。

制药行业是非常特殊的消费品行业,其药品品牌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从确立品牌策略到品牌管理的实施,都需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药品的特性和竞争市场等方面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将品牌策略整合到产品开发的各阶段,明确品牌承诺带给消费者的最大利益。

(一)建立品牌管理组织。

创建隶属于公司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是必然趋势。如品牌管理委员会、品牌领导团队、全球性品牌经理等。这些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负责人均位居公司高级执行层,资历较高,经验丰富,富有战略头脑,能应付更复杂的状况,竭尽全力推动品牌发展。品牌管理组织要负责品牌管理程序的制定、执行及控制,令企业全部活动都围绕品牌展开。并且品牌管理组织还要负责寻找专业的品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更加精细、专业地进行品牌管理工作。

(二)选择时机启动品牌策略。

药品品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能获得先行者的优势。对一个刚上市的处方药而言,一旦这一新产品的疗效得到确认,其可能的市场定位已经粗略地确定时,品牌策略就应该开始实施。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开始于二期临床阶段。这样能使产品在进入三期临床时,医学界、科学界就已经开始讨论各自的看法和需求了;对于一个准备开始大规模销售或准备作为非处方药销售的产品,只要这样的转换已经进入考虑阶段,也应该开始实施品牌策略;随着消费者对了解疾病和健康知识兴趣的增加,制药企业不仅要最大限度的扩大品牌在商业上的吸引力,而且要保证潜在消费者接受到能决定选择的产品信息是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因此,决定产品定位和沟通的品牌发展战略应该越早越好。

(三)确定战略目标及品牌承诺。

设计品牌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品牌的长盛不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品牌名和品牌价值必须附加承诺-品牌承诺。对于药品而言,品牌承诺应该能够提高处方医生或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任,是值得患者期待的、可以测量的结果,是药物在疗效、安全性以及方便性等方面卓越性能的表述。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忠诚度、减少沟通障碍,从而实现长期利润。品牌承诺的有效传达可以有3个标准进行衡量:更高的初次使用率、更低的转换脱离治疗率、更高的转换加入治疗率。

(四)做好客户研究——分析、定位。

第一,分析市场上竞争产品的位置和消费者认知的价值。这样的分析过程明确了消费者的心目中每个产品品牌所占据的特定或独一无二的位置。产品的定位再加上产品在营销和科学上的准确评价,就可以形成关于这个新产品的独一无二的产品信息和描述语言。

第二,细分市场。对药品的两大客户——处方医生和病人进行更仔细深入的分析,对他们的动机、感受的强度、失望和被满足的需求都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地确认细分市场的界限和需求的范围,揭示未被目前已有药品所占据的未满足需求的市场空白。客户研究可以探索品牌形象、首要描述语和描述语调等语言和形象的表现。一个由病人需求推动的产品和一个纯粹由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品牌设计和执行、临床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途径都不同。营销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在以病人需求推动的和以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各个治疗领域的市场是不同的,其创新能力、市场复杂性和目前临床需求也是不同的。

(五)积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

医药行业品牌形象设计主要包括品牌词汇和产品促销材料。将一个产品的科学基础和市场理解转变为适合的品牌语汇需要丰富的医学经验。为了在医学和医药管理界达到最广泛的认同,品牌语汇表现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满足不同的要求时,保持品牌核心信息的连续性。最有效的品牌语汇是能推动客户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的语汇,是能包涵疗效、安全性和品牌价值的语汇。品牌语汇包括:产品承诺和信息、商标、品牌标志与形象。

产品促销材料的视觉形象,从展会展台、病人教育资料、到销售的详细辅助材料和品牌广告,都应该以同一品牌语汇进行宣传,并揭示品牌核心价值观。如果品牌的视觉学习能得到市场研究和于二期临床开始的以品牌为核心的策略支持,那么在品牌上市前和上市时的努力就能为各级顾客所接受,包括最终消费者和影响病人选择的人士。这也是成功上市新产品的.标准。另外有效的公司内部沟通、培训和控制过程要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持,品牌首先必须在整个组织内部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奕,朱昌蕙,魏端.试论非处方药的品牌定位、管理与传播[j].西部药学,,(4).

[2]刘莉,杨晓斐.佛慈药业品牌策略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j].甘肃农业,,(11).

设计理论论文【第三篇】

高校修缮工程的种类繁多,有修缮改造、装饰装修、管网维修等。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办公楼的修缮与改造,以及给水管网、绿化中水管网的铺设改造维修等。我国高校一般在学校独立设置有独立行政级别的基建部门和后勤部门,有的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由基建部门负责,有的高校由后勤部门负责,有的高校两个部门共同负责,存在管理混乱、出现三不管等现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人员不足、工人工资偏低等现象。并且多数大型维修改造项目无专业人员完成,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这就需要我们聘请校外施工单位进行维修,因此基建修缮工程的管理、施工单位的管理问题随之而来。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多、分布零散。多数为修缮改造,涉及的工种多、工期短,多则上月,少则半天,单个工程金额不大。虽然单个金额不大,但管理目标涉及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对其预算、规划、质量、施工等进行全方位跟踪式管理,因工程量不大,不能由监理单位完全替代,这就要求我们基建修缮管理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

1.基建修缮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不确定。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涉及面广,种类多,大多数高校没有具体的修缮工程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或措施,但是可操作性不强。高校一般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修缮工程规模又达不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所以高校基建修缮部门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很困难,既要满足修缮的需要,也要满足学校审计部门的要求,有资质的实力雄厚的公司又不愿意来从事学校的小型修缮,如果邀请个体施工,又不能开具有效发票和公对公入账。这就给后勤修缮管理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而也会增加施工成本。

2.修缮工作量大、项目多、发生时间不确定。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设施不断老化,以及房屋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大,大量修缮问题不断涌现。加之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在保证主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为缩短工期,不断赶工。新建筑只要过了保修期,维修问题就不断显现出来,且发生时间不确定,这就给基建修缮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压力。修缮项目涉及面广,种类多,在选择修缮项目时,修缮管理部门不可能有求必应。

3.缺乏管理人员、工程质量、工期无法保证。

高校修缮工程数量多,修缮管理程序不规范,管理人员匮乏,缺乏计划管理意识。有些领导只关心新建项目,对小型修缮工程不够重视,后勤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仅凭现实急需和个人意志办事或领导意见办事,且修缮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修缮不彻底,达不到修缮或改造的预期目的.,修缮质量与工期无法保证,造成资金浪费。

4.审计不够合理、经费难以控制。

高校的审计过程非常严格,每一项达到一定金额的修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修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审计的重点往往放在新建大型项目上,小型修缮项目的审计仅放在程序上,缺少修缮工程的过程跟踪,这个审计结果带来不尽合理的地方。高校修缮工程存在工程量小,位置不同等问题,往往会出现人工费远远大于材料费的情况。修缮工程一般使用的材料较少,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去采购,造成采购成本较高,从而增加修缮费用,这也给学校审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5.资料收集不全。

由于高校大型的基建项目都由学校基建处负责建设,许多施工图纸、竣工资料都留存于学校档案室,后勤没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出现跑水、连阀门都找不到的现象和施工中造成地下光缆、电缆、管线挖断破坏的事件时常发生。因维修项目小、数量多,基建修缮管理部门在维修结束后,忽略了对维修资料的收集整理。

1.建立完善的修缮制度措施,加强高校修缮工程的计划管理。

加强高校修缮管理的制度建设,是控制好高校修缮工程管理程序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只有建立一套符合自身高校实际的修缮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修缮工程的监督管理。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才能使修缮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基于修缮资金的限制,高校应加强可预见的修缮任务的计划。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在满足使用单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轻重缓急,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确定年度修缮资金使用计划,并为突发的临时抢修工程项目留出一定预备费用,减少进而杜绝修缮工作中的盲目性。

2.严格规范招标行为,明确施工队伍。

在修缮工程招标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招标文件的编制,杜绝暗箱操作,纪检部门要全程监督。如果修缮工程规模达不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高校又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由后勤部门牵头、使用单位、纪检相关部门参与,邀请3-5家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询价比对。达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的修缮项目,由招标办公室组织公开招标。对于高校自己有能力完成施工的小型修缮工程、抢修项目应由学校维修部门组织施工,这样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节约资金。

3.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

修缮工程涉及强电、弱电、给排水等专业,需要运用工程管理、电力控制等方面专业知识,而大部分高校修缮管理部门在此方面人才匮乏,仅有的人除了对修缮工程项目的管理外还要处理一些日常的突发事件。并且学校修缮管理部门的岗位参与学校的其他岗位聘任,没有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职称评定。所以,高校应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晋升平台。在修缮项目施工工程中应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管理,保证修缮质量,施工完成后要对成套资料进行收集归档。

五、结语。

高校后勤修缮的管理应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持续提高高校基建修缮改造工程的管理水平,大胆尝试制度创新。调动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时刻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探索高水平地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工作的方法,有效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成均玉.高校修缮管理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12):135.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论论文【第四篇】

摘要:建筑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引入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将对设计进程中的科学决策、资源优化及质量和成本控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运作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如何介入,如何控制设计过程,充分发挥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能动性,是取得项目设计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住宅商品的需求日趋高涨。这几年住宅小区项目的开发红红火火,设计、生产和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客户购房理念也日趋理性,对房间功能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在整个建筑项目开发中也更加显得重要。房地产开发商对住宅小区项目开发策化和设计阶段越来越重视。以往开发商搞到地皮,找几个人便绘出图纸,建楼卖楼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有其特殊性。首先设计的成果是由建筑设计院完成的。其次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人员在策化和设计过程中起沟通、协调、监控作用。因此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运作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如何介入,如何控制设计过程,充分发挥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能动性,是取得项目设计成功的关键。

项目管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其知识和方法体系在大多数时间适用于大部分项目,其价值和实用性已得到广泛一致的认可。项目管理有时被用来描述管理持续进行的日常运作的组织方法。对这种方法更恰当的称谓应该是按项目进行管理,即把持续进行的运作的许多方面视为项目,并运用项目管理技术来进行管理。项目管理通过应用下列过程得以完成:启动,计划编制、执行、控制和收尾。项目团队负责管理项目工作。在建设项目的前期策化和设计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对项目策化和设计过程中范围的界定、时间、成果、风险和质量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将使房地产开发公司决策和设计人员对项目设计的监控过程更为具体化,操作更简便、理性和有序,有助于决策的理性化及对设计进度、成果和质量的控制,并对项目的后期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般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设计过程可分为两个大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最终产品分别是方案报建文本和施工图蓝图。这两个阶段的成果必须报政府部门审批通过,方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有些项目需做扩初设计,并报批。这里将扩初视为施工图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可以认为建设项目设计过程的项目管理是围绕着这两个最终成果而展开的。由于这两个设计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任务的不同,其项目管理在执行组织的结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流程如下:拟定招标设计任务书,方案招标,方案评审及咨询,方案定案(或委托设计院),出方案报建文本,进行方案报建。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以求得一个满足市场需求且高效益的方案。多轮的方案竞标,内部评审,专家咨询论证等,方法不一而足,希望能磨出一个精品来。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要么设计成果偏离了目标,要么设计进度一拖再拖,延误了建设工期。

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强有力的执行组织的结构是必须的。一般由上层领导、设计规划部门、策划部门、营销部门等部门组成,在设计规划部门的协调组织下通力合作,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及时、科学地决策,保证设计进程的顺利推进。

方案设计阶段有时可分为方案招标阶段和方案定案阶段。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在大、中型建设项目中采用方案招标来选定方案,也有的采用直接委托某一设计院来直接设计方案。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房地产公司在取得项目后,一般都会委托策划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并进行项目策划,确定设计目标和方向。而房地产公司也会对项目进行内部方案设计和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的整体方向,作为招标任务书拟定和评标的依据;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将方案招标作为项目研究的手段和过程之一,或考察设计院实力的方法,招标方案的成果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影响不大。对建设项目整体方向把握还不太准,或希望项目有所创新的房地产公司,一般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集众家所长。一旦房地产公司对项目形成强烈的主观意志,一般采用直接委托的方式进行方案设计,以免不必要的反复而浪费成本和时间。不论是招标或是直接委托设计,都要对所选用的设计公司进行深入而严谨的分析,甚至不同类型设计公司的比例也要有所考虑。基本方案确立到最终方案的形成是一个多轮次方案的反复过程。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设计规划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对项目的各个大的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如:交通系统功能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分布,建筑体型分析,环境景观系统,设备的设置及户型平面和立面风格等,逐一与设计院沟通,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使方案朝着开发商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在方案设计阶段,项目沟通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准确而及时的沟通使项目设计朝正确的方向有序地发展。沟通是多层面和多方式的。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沟通为:内部沟通(纵向和横向的沟通),与设计公司沟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尤其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要及时甚至提前,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建立沟通信息的存贮体系和信息查询体系,以便信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由团队成员和项目干系人共享。

在方案设计阶段也要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对项目制定的绩效目标不现实,在实施过程中会带来进度风险。有的公司喜欢打政策擦边球,甚至违规操作,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也是致命的。委托或筛选设计公司过程也隐含着风险,对设计公司的了解及分析不够深入,不能取长补短,往往会造成成果与期望相差甚大,或者最初成果无法深化等。在方案决策中对技术的选用也存在风险。设计阶段的项目风险除违规操作外,其实并不太高。只要项目组织者有项目风险意识,对项目做风险定性分析,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方案设计阶段的项目风险控制对整个设计阶段和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项目资源的管理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如何保证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配合,发挥各种资源的能动性,是项目资源管理的关键。首先要了解资源,分析各种资源的长处和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如何保证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配合,发挥各种资源的能动性,是项目资源管理的关键。首先要了解资源,分析各种资源的长处和短处,才能优势互补。比如设计公司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但由于操作的各种项目较多,积累了不少先进的知识和经验。房地产公司设计对市场的了解比较及时,但对先进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主要通过考察的手段,也有所滞后。有的房地产公司因种种问题而将设计公司沦为绘图公司,实在是资源的'一大浪费。方案项目质量管理除了在方案的进程中介入监控,与设计单位共同合作,保证设计成果的内容质量外,成果的表现质量也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包括成果的内容、数量、质量等,一般在委托设计合同中做详细交待。

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在方案报建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方案已经确立,设计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有序,因此此阶段的项目设计在执行组织结构、质量控制、资源管理、项目知识积累等方面与方案阶段有所不同。执行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成员配置一般由设计总监、工程项目经理(建筑专业),以及建筑、结构、设备及概算人员组成,形成一个典型的强矩阵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也相对简单:委托设计,拟定技术措施,中间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成果审查、成果报建、联合技术交底等。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对上述几个流程组织相应的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在这几个环节中,中间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是关键。工程设计负责人对项目的成功运作起着关键作用。在选定设计单位后,要对实施项目设计的工程设计负责人进行资质考查,审查其主持设计工程项目的图纸质量,对其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在中间过程质量控制中,要依据设计院的进度安排进行相应的中间成果控制,保证成果的质量,中间成果一般是指在建筑、结构及各设备专业初提及终提两个阶段所提资料图。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成果审查,即组织规划设计部门和工程项目部门对成果图纸进行详尽的审查,提出整改意见,把错漏控制在设计阶段。在此阶段,项目的沟通管理主要集中在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环节。关键的沟通成果要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形成知识积累。

在房地产设计运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方案阶段设计周期过长,留给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周期较短,设计院加班加点赶图,不能保证图纸质量,甚至会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窘境。施工图设计的质量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成本控制关系很大。时间的紧迫性将会限制设计师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解决,给工程留下遗憾和隐患。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总体的时间管理上,一定要作好甘特图,严格控制关键点的时间安排。即使在某些环节出现偏差的情况下,也要适时地启动下个阶段任务的准备工作,以利于整体工作的顺利完成。

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都是僵化的,而其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才是精华。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它的手段和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理论论文【第五篇】

正文:

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的提升,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加的希望精神上可以得到享受。园林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坚持从园林建设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园林景观建造不能仅仅从成本建设出发,还应该重视在园林建成完工后,后期的维护。

园林设计和园林管理是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和艺术方式对自然环境进行处理,让设计的各种环节和人类的活动形成融洽的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园林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并且各种建筑、文学知识、相互交叉,包括了园林布局、生物学、生态、建筑设计图纸在内的多种知识。园林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即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和道路、建筑等其他非养护类的管理。园林管理和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是园林绿化管理的基础,绿化管理的效果体现的是设计的好坏,没有良好的设计方案,再好的管理也不能将园林的优美表现出来。

1生态影响。

城市的绿化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的面貌。景观绿地在城市中起到了平衡生态环境、净化空气质量的作用,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可以让人们在此放松休息。大部分的城市建设中,绿化只重视视觉的享受,忽略了城市园林建设的生态性功能。这给后期的园林绿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常常会发生植物死亡、杂草丛生的问题。并且在后期很多人并不重视对园林卫生的爱护,污染了园林。园林管理理念的提出是对园林设计的后续的延伸,主要是为了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就如何最小程度的破坏环境,打造优美园林,并且充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满足功能需求。园林设计中还应该充分考虑植物的种植问题,考虑植物的成活问题以及后期的病虫害问题,从而设计出科学的植物群落,设计中最好选择那些适应能力强的植物,降低后期的植物死亡率。

2注重以人为本。

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园林设计中主要是体现在精神度和舒适方面。首先应该保证在园林中有一定的娱乐和休息的空间。其次是选择能够和自然灾害相互抗衡的植物,选择的植物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最后就是要保证安全。安全是针对所有人而言的,无论是老人、小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应该重视园林的设计特殊性。园林的和谐建设和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内容。但是就目前而言,人们在一些繁华地带随意的践踏草坪,给园林造成了严重的损坏。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开放性空间的设计,避免后期的园林维护工作。人们在进入到园林时,难免会对植物产生亲近的心理,所以,应该在园林的各个地方设计好便捷通道,并且安置座椅,方便人们休息。

3节省管理成本。

园林设计在不同的方案中会对资金有不同的要求。在后期的园林养护方面可能也会存在较大的差距。优秀的设计方案往往会因为成本费用过高或者是后期的维护过于复杂而被抛弃。即便是在完成后,在后期维护中不能有效的开展维护管理,导致设计的亮点也被磨灭,达不到最初的效果。所以应从成本的节约方面考虑,进行园林的设计。首先,在园林的灯光设置方面应该减少灯光的使用,这样才能方便园林的管理。很多园林在后期的建设中为了凸显造型会设计很多的路灯,照明需要不用这么多的路灯,但是一般都是保持在30米左右。并且过多的灯光会造成光污染。其次,就是在园林的设计中水池的设计,水池的打造一般费用较高,园林中水池的深浅一直是人们安全的影响因素。所以,应该重视对水池的管线的隐蔽,还要注意夏季的防虫,不然就会影响到园林的环境和形象。节省成本可以有效的实现节约型园林建设。在建设节约型园林中,应该合理用的自然和人工的材料,减少循环水的使用,降低废气物质,充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打造特色的工艺建设,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比如在建设中可以使用一些废气的石子铺置路面,针对落叶进行回收,作为肥料等。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建设对城市的形象有积极的作用,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有协调和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自然的生活环境,让人们得以放松。园林管理理念对园林的设计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园林的设计会在后期的管理中得以体现。园林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以人为本和节约管理成本方面,园林建设在达到设计目标的同时还极大地降低了园林管理成本,有利于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设计理论论文【第六篇】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视,个别建筑企业出现了重项目管理轻建筑企业管理。甚至有以项目管理取代企业管理的倾向。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既涉及相关的理论,也影响着具体工作的实施,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项目管理具有特定的适应范围,只有正确认识它在建筑中可以发挥效用的领域,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工作健康地深入发展。

1、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基础工作。

建筑企业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责任制度和培训工作六个方面。

它是组织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的依据,是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做好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建筑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在建筑企业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离不开基础工作。没有坚实可靠的荃础工作,项目管理工作就无法制订明确的细分目标,项目决策就缺乏科学的依据。

合同计价就缺乏共同的基础,绩效考核就没有系统的标准。投资效益就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估。的确,基础工作是搞好项目管理的根本和起点。

近年来各建筑企业在大力推行项目管理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一定的力量加强基础工作。在客观上形成了开展基础工作是推行项目管理工作组成部分的局面,但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基础工作属于项目管理的错觉。

应该指出,基础工作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工作的加强不等于项目管理的实行,而只能说为项目管理的实行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那些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的建筑企业,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不断理顺各种关系的同时,逐步把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系统应用于勘探、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

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同属于经济科学中的管理学科。由于大量投资发生于建筑企业,故而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重要的不同。

从广义而言,建筑企业管理应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对重复性的工作及相应的供、产、销各环节和人、财、物进行管理;。

二是对投资即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如此,项目管理则属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然而,从狭义上理解项目管理却不包括在建筑企业管理之中。这不仅因为两者是各有独立体系的学科,还因为项目管理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并非在建筑企业,而是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才为建筑企业广泛接受的,它并不是所有企业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更具体一点讲,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有如下共同之处:。

其一,两者都研究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问题。都以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作为最终目的;。

其三,管理职能基本是一致的,都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激励职能。

项目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的不同之处包括:。

(1)两者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

(2)两者涉及的运行机制不同。

(3)两者的管理重点不同。

3、项目管理与深化建筑企业改革。

项目管理是边缘科学,它没有国界,其技术方法和运行机制既可为发达工业国家创造财富,也可在我国发挥效用。但是,也要看到,项目管理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其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

这样,在建筑企业实行项目管理,除了对其不适合国情和不合理的部分予以剔除或改造之外,还要进行全面的配套改革,为项目管理的实行创造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要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效用,不进行全面的配套改革是不行的。同时,也应该明确,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释放建筑企业潜能,提高经济效益。

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不是为实行项目管理而进行改革。

同样,实行项目管理虽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的关键,但却不能用项目管理来取代企业改革。深化企业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广,它不但涉及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及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眼前问题。还涉及深层次的建筑企业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间题,而这些问题是不能依靠实行项目管理来全面解决的。

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改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

在新的形势下,实行项目管理呼唤建筑企业改革的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深化又为项目管理的有效实行创造了契机。

4、项目管理与承包。

承包经营是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的一种形式,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理论的指导下搞活国有建筑企业的一种途径。在一定时期内,承包经营对国有建筑企业内在潜力的挖掘和转轨变型起了积极的作用。

适应改革的需要,建筑企业也在内部实行了层层承包,并提出了逐步形成以二级单位为承包主体、经营主体、投资主体、收益主体及责任主体的改革思路。使工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承包是在我国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的改革内容之一它和项目管理原本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但由于承包可为实行项目管理提供内部环境。且大型复杂项目也涉及工程承包问题,从而许多同志把承包看作实行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甚至仅仅搞了承包就名其曰实行了项目管理。

不论将承包等同于项目管理,还是把承包作为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都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首先,承包并非项目建设所特有,在经济生活中一切具有确定边界的工作都可采用承包的方式予以管理,各行各业都有其发挥效用的领域。

其次,承包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需要承包,适应承包的只是那些规模较大、内容复杂、涉及多种技术和多个专业而投资者又不具备相应作业能力的项目。

最后,承包只是项目建设特定阶段的工作内容,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来看,承包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5、项目管理与合同。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它是指契约双方为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文。项目建设涉及到合同问题是与工程承包联系在一起的,凡需要承包的项目同样需要相应的项目合同。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建筑企业把纵向承包与横向合同等同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与甲乙方合同制作为相互联系的并列概念也多次见诸于各类文件资料,以致于使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项目管理并不是新事物,他们在五十年代就搞过。

孰知,五十年代末期,现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作为一新兴的学科在发达国家刚刚得到承认。与承包间题一样,合同只是复杂项目有效管理的若干手段之一。不论从理论来看,还是从实际工作来看,两者既有交叉的一面,又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在项目建设领域里,不能将承包与合同等同于项目管理。把合同和项目管理并列而论也是欠妥的。

项目管理有着完整体系的管理科学,从项目酝酿到项目竣工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既不能以偏盖全以点代面,也不能割裂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要将它放在建筑企业系统或更大的社会系统来认识。

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各建筑企业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能再停留在创造条件、理顺关系的层次上。而应在正确思路的指导下探索,将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系统全面地运用于工业项目建设实践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德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嵌入式系统研发项目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张文杰,林知炎,伍戈.对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优化的探讨[j].基建优化,(4).

[3]贺国海,陈新葵.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在大型企业技改活动中的应用探讨[j].管理工程学报,(1).

[4]王子宗.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建筑经济,(5).

设计理论论文【第七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肌理的概念和作用,并且从色彩、文字、图形、材料等方面论述了肌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肌理色彩文字图形材料。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会使人产生多种不同的感觉。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构成种种的肌理装饰效果,就这一意义来说,肌理效果与肌理美是平面设计艺术的语言,是以平面设计为手法的各种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处理手法。从肌理变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根据肌理元素的不同性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肌理效果与视觉效果等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色彩肌理变化大体分为4种:

1.粗糙无光泽表面中的色彩——由于粗糙的表面吸收光线的能力比较强,反射光线的能力比较弱,色彩看上去显得比较稳定,会表现得比本身的色彩明度低。

2.粗糙有光泽表面中的色彩——除了反光能力与无光泽有所差别外,更有一种滑动感和生命感,在流畅和宁静中毫无烦燥和粉气是其特点。

3.细密有光泽表面上的色彩——由于反光能力比较强,色彩也会表现得不太稳定,使之看起来比较实际明度要高一些。如金属、玻璃器皿等,在表现中应加以重视,力求让这种美感表现出来。

4.细密无光泽表面上的色彩——除了与有光泽表面在明度上的相同,它的`色彩比有光泽表面要稳定些,多少有些粉气,有些无生命体的味道,如石膏等材料物品。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可以最快、最直观传达信息,通过肌理构成强化设计作品中色彩信息的刺激,从而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并最终对作品产生好感。在对平面设计色彩肌理的构成中,通常是使用一些常用的色彩表现技法对色彩进行处理,一般包括自流、画、喷、洒、摩、擦、浸等手法。

文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起着直接传递作品信息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字也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存在于设计之中。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研究文字字体的笔画、结构、造型以及编排的变化,更要注重对文字运用一些肌理的表现手法进行处理,这样文字作为一个图形的概念,就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所以,平面设计中文字不仅仅是为了求得形式上的美,形与色令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通过肌理的构成手法使每个文字形态富有个性,并通过这种个性来表现作品的内涵。

平面图形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以利用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目的的,因此,平面图形设计本身就是元素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元素的方式,元素的原理为依据与手段的。由此可以见,对元素运用的合理与准确,对于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找到一个元素,可以准确的传达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对图形进行肌理构成的再设计就显得非常必要。传统的肌理表现由于工艺只是局限在拓印、贴压、剪刮等手法,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广泛使用,设计中肌理手法的运用也随着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在文字和图形中的表现性。这将使得设计作品带有浓厚的感情倾向,这种倾向先给人以间接的情感暗示,但情感暗示很容易过渡到对作品的渴望和好奇,从而产生联想和好感。

肌理和质感是把触觉的感受引入到平面的视觉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摸过这些材料,因此看到这些图像时会唤起我们的感受。肌理和质感把不同材料的组织结构细节展现出来,或者人为地再现这种材料的结构和纹路。肌理偏重于材料纹理,质感更偏重于材料和质量对心理的暗示,如丝绸和钢铁分别给人柔软光滑和冰冷坚硬的感觉。自从杜尚以来,大量的现成作品成为了“材料”,可以自由使用。当然,当代艺术的材料的使用有着特殊的语义,但是无论凭着拿来主义精神,还是对现成品本身意义的开发,还是应该关注和开发成品在构成和设计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肌理作为一种变幻莫测的设计语言与视觉形式,依托于色彩、文字、图形、材料等各种设计元素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平面设计这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是沟通联系人——作品——环境——社会——自然的中介,直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设计工作者应该在从上述种种方面人手,发掘肌理元素的潜能,将人文、科技、环保等主题融入设计肌理元素中,更多的传达出设计师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钟蜀珩.色彩构成[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

[2]邹明.绘画肌理断想[j].美术观察,(10)。

设计理论论文【第八篇】

摘要:现代设计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化活动,在各个行业被广泛地应用与推广,例如,建筑、广告、工业和艺术等应用都依赖于现代设计,而且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在园林设计中也占有重要影响。我国的传统园林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艺术手法,完美的构造和大胆的创新,现代设计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和带来了新的设计手法和理念,本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现代设计理论进行探讨。

园林设计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运用所拥有的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方法,通过对地形的改造,例如,筑山、理水等,在地形中种植花草树木,从而建设和布置出具有美感的生活游乐环境。园林设计所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综合性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和一些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行植物绿地设计的内容。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需求,而且要反映当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现实生活的实景。

2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经济、现代化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建筑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外许多园林公司看到了中国园林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积极开拓中国市场,他们将西方一些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传入到中国来,给我国的园林设计带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园林的发展。

多元化的园林设计艺术发展。

园林设计以后的发展风格将变幻莫测,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紧密联系,并相互借鉴自己国家园林设计的理念,就构成了园林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根据社会的需求,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会越来越大,所以,就要求园林设计的特征必须越来越明显。

设计方案的创新。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利用高科技的建筑行业建设园林的硬质景观,让设计具备质感、光影等效果。以节约投资费用,降低成本为基本,规划出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共存的设计方案,尽量将能耗降到最低。

形式与功能共存。

与装饰观赏性和传统园林服务对象的不同,现代园林面向更为广阔的人群。通过对许多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很多设计师的设计方案都是将形式和功能相结合,既满足了其功能性,又创新了设计形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西方的现代主义方向与我国人民意识的方向始终是大相径庭的,西方的严谨、规则、开放的思想与中国的'随遇而安、中庸、含蓄的思想有太多的不同,但随着中国人们思想的解放,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开拓思想。园林设计中,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将西方的元素不断融入进去,将当代中国园林传统与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想结合起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要注意的是,要保存传统园林的设计内容和精神,在一般大体上沿袭传统布局,在一些处理方式中注意表现一些现代感,或者将传统的制造元素以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重新组合的手段会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园林设计不仅是一种简单而且是设计要素的贯彻,而且是不同设计元素之间不断排列组合的过程,具有功能性,个性化等特征,根据服务人群类型来设计,设计要符合舒适性和便捷性。个性化设计要做好对多元设计思想的吸取和借鉴。

生态与设计。

目前,人类对环境和资源无节制的开发、滥用,全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到严重的破坏。园林设计要遵循自然法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在满足各项绿地指标的前提下优化园林设计。

多样的功能空间。

现代主义园林大多数都是一些公共开放的绿地,所以,设计要考虑想给大家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空间,根据所属绿地不同的功能,设计出能为人类服务的空间。

合理的功能分区。

细心安排场地的功能划分,使人们感受到舒适。园林设计不仅要求安排布局合理,而且要明确划分功能,才能被大家所接受。

以人为基础。

一切设计思想要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的感受,好的园林设计就是要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03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