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广播调查报告

网友发表时间 3319119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广播调查报告”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广播调查报告【第一篇】

广播电台是主流媒体之一,但广播电台在县级处于弱势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才能让县级电台的老树发芽,焕发新的活力呢?这是县级电台员工思考并试图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扩大县级电台的受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突出文章的三个方面。

1、突出时效性,快速赢得人心

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电台这种弱势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强。这一点有时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电视需要编辑,报纸需要排版印刷,电台在实时报道或现场报道上相对较少受到限制,在县级媒体上表达的更充分。20年夏天,沂水县教师杨从家乡来到长江源头进行生态调查。今天早上七点半,我在他家通过手机把这个消息发回到电台,在《新闻在进行》中实时报道,真的让这个消息成为了正在进行的新闻。这条消息在后来的市评奖中获奖,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同一则新闻说,从电视上播出到现在12个小时过去了,而报纸直到第二天才与读者见面。

电视有声有影,报纸有图文并茂,这是优势;虽然广播只有声音,但它的简单和快速是它的优势。“新闻是新的”,广播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新闻上,还体现在其他节目上。比如我们运行的“信息超市”程序,听众可以打电话到“超市”张贴自己的信息,方便快捷,非常受欢迎。但是,如果让他们在报纸和电视上发布同样的信息,恐怕就不会这么快了。

2、突出亲密度,让电台成为听众自己的电台

贴近这里就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县级广播电台作为最基础的媒体,应该说是最贴近受众的,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或者说是一个目标,“沂水人民广播电台,人民自己的广播电台”,听起来有点“俗”,但是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首先要有强烈的“受众”意识,找到合适的结合点。你得考虑一下。观众最想知道什么?你喜欢听什么?知道观众的“口味”。对于同样的新闻,电台可以从更贴近民众的角度进行报道。比如今年年初,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反映发展变化的报告。《衣、食、住、行的变化》从人们生活中一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入手,让报道更人性化,而不是唱一首没有实质内容的赞美诗。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就像观众评论的那样:听完这组报道,大家好像在说我们自己!

不仅是新闻报道,节目也要贴近,要有针对性。为年轻人设立流行音乐风格和音乐贺卡,为老年人设立广播剧场和戏剧世界。给司机朋友开一张《陪你好歌》;对于农村观众来说,为观众量身定做的《知府经》,为观众提供精神食粮,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更大程度地扩大观众。

3、突出参与,让观众感动,让节目直播

电台的参与性比其他媒体更强,听众可以通过短信平台或进入直播室与主持人互动,参与电台节目。还有一种很好的参与形式,就是让节目组和主持人去观众那里做一些直播,或者现场问歌、问答,提高观众的参与热情和节目的影响力,这是基层电台初期扩大影响力的有效措施。其实不仅仅是娱乐节目,还有临沂台的成功经验,沂水人民广播电台也开设了“大众热线”节目。因为能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人民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这种节目不仅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树立了电台的威望和形象。

广播调查报告【第二篇】

引言

针对全国8000万人口尚未看到电视的现状,国家部署了新一轮“村村通”工作。这对广西西部地区广播电视事业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机遇。能否在这个大前提下,借助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贫困地区开发带来的扶持政策,促进广西农村广播电视“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提高广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特别是多套节目覆盖率,关键看“村村通”工作如何实施。

此次我组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活动以“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深入罗城县黄金镇宝聚村上地理屯的多户人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民们是如何看待此次“村村通”工程以及农民们最想对政府说的话等问题,调查中我们坚持客观严谨的原则,对该屯具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上门采访调查。调查目的

掌握“村村通”工作进度及工作方法,了解村村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广西罗城县黄金镇政府相关领导、宝聚村上地理屯支书及村民调查方式

以访谈式即上门采访为主。首先,了解黄金镇入网总体情况,具体分工采访各行政村负责人;其次,深入到村屯,上门与农民了解情况,最后汇总整理所采结果。

调查时间

20xx年8月2日——8月9日

调查内容

罗城县在全区“村村通”开展的工作中进度最慢,与兴业县的“村村通”覆盖率的101%相比,罗城县仅为21。1%(截止到8月日)。黄金镇共有5273户,现已交费入网有200多户,入网率为约为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黄金镇的“村村通”工作难以顺利实施。8月5日一早,我组11人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宝聚村上地理屯。

我们首先对以下几类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上门调查,他们分别是屯里较富裕的农户、生活较困难的农户、培养出大学生的农户、已经交费入网的农户和不打算入网的农户。经过几个小时的上门调查,结果,最先暴露出第一个大问题——农民对“村村通”政策规定的不理解。

依照上级文件内容,此次阶段的“村村通”建设需要在20xx年10月31日完成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每个村要基本实现7%的入网率。每户入网费为250元,(8月15日之前入网可优惠30元),每月维护费为10元,入网后可接收到30多个频道,保证中央一套、中央七套、中央台少儿频道的正常接收。

农民反映最强烈问题之一——收费问题。政策中的每月10元的维护费是村村通工作难以开展的源头。大部分的农民认为按月交10元太贵,不愿意交10元维护费。不同家庭情况的农户有不同的看法。一位刚建起两层小楼的农民认为:儿子女儿在外读书,自己白天下地干活,上集市买种子、饲料,晚上喂养牲畜,每天看电视不超过两个小时,按每月10元算起来,每小时看电视至少要两毛钱。培养出屯里第一个女大学生的一农户认为:交纳250元的入网费可以接受,但每月交10元后开销会很大,一年得需要120元。加之屯里离公路远,担心入网后线路一旦坏掉,是否能得到及时修理。

农民反映最强烈问题之二——原先所安装的接收器(俗称“锅盖”)的处理。现在各家各户基本使用“锅盖”收看电视,每台“锅盖”价格在380元左右,装上“锅盖”的用户一般可接收到10多个频道,信号强的方位可接收到包括国外电视台的50多个频道。该屯农户装上“锅盖”的时间多为一年,部分农户是今年5月份新装的。因此,问题就在于“村村通”实施后,按规定,“锅盖”将被取缔,私自使用属于违法行为,如此一来,农民眼看着自己掏钱买的接受器要变成废铁了,心里又着急,又气愤,因而,对于入网的抵触情绪较高。

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对入网的农户给予适当的补助,或是提供“锅盖”回收的渠道,使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大问题——农民的文化意识。农民文化程度、对收看节目的选择、藏书量、娱乐方式等方面在潜意识地决定着农民们是否希望通过入网,来了解更多对自身有益的信息。走访农户时发现,全屯每户家中摆设基本上都有彩电、影碟机、饮水机,部分条件好的农户安装有音响,吊扇、电话。大体上每家农户都已具备条件看上电视。

农民文化水平:全屯农民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参差不齐。上过高中的占少数,以初中毕业的人数最多,小学或没有小学毕业的人数也不少。有少数文盲,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

由于受方言影响,调查中用普通话交流并不顺利,但有几户农民的普通话说得相当标准,他们多为小学毕业,据他们介绍,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是因为自己在平时收看电视节目中学的。

对电视节目的选择:在现有可接收到的频道中,以中央六套的电影频道收看的'人最多。不同类别的人群对节目类型的偏爱各有不同。老人偏爱看“桂林彩调”、“山歌”等民风民俗浓厚的节目,中年人喜欢看新闻,尤其是当地新闻,青少年偏重看连续剧、娱乐节目。调查中奇怪的发现,部分农民对中央七套农业频道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中央七套面向的是全国,节目中出现的农产品种植的气候、方法不适合当地,节目没有针对性,收看后用处不大。他们希望县里的电视台能多开办农业节目,这样更实际、更有用。家中藏书:绝大多数农民家中没有藏书,仅有几户家中保存着《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语录》和一些祖辈传下来的旧书。如果子女在上学,家里唯一的书是孩子们的课本,毕业后,课本将会卖掉或是当手纸。外出打工的子女回乡会带来一些杂志。

娱乐方式:农民的空闲时间集中在晚饭后,娱乐手段较为单调,以串门闲聊为主,剩下的时间是看电视,看电视的时间不长(多为2—3小时)。

第三大问题——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交通状况、外出打工是该屯反映的较突出的经济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

农民收入:宝聚村共有420户,人口2204人,其中农业人口2198人,非农业人口6人,年人均纯收入1081元,人均有粮450公斤。全村以种粮为主要收入来源,经济作物是甘蔗、红薯、野生毛葡萄等。

截止到8月5日,全村入网约为20户,入网率约为5%,平均每屯入网人数约为3至4人。

交通状况:全镇分有七个村和一个社区。不同的村落离公路道的距离不同,友洞村距镇政府11公里,寨道村距镇政府6公里,寨碑村距镇政府4公里,由于这三个村比较偏远,路面质量差,车辆无法把水泥杆运往村离,因此,此次村村通工作安排了寺门村、宝聚村、义和村、北盛村和黄金社区的入网计划,对于较为偏远的三个村的“村村通”计划往后拖延。

外出打工:青年外出打工在屯里相当盛行,上门调查中,与我们采访的对象基本是老人、中年人或是小孩。

据当地农民介绍,外出打工挣钱多,一般去上七、八年即可回乡盖起房子,因此留在家中的多是老人与孩子,由于家中人口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不大,对看电视持无所谓态度,这一类的农户决定不入网。

特别是“双抢”时节,下田抢收抢种的时间紧,没有精力顾及入网之事。农民希望在抢收时节能得到政府的帮助,他们需要小型收割机、种植技术的统一教授。

工作实施方案遇到难题总会有解决的方法。在调查中了解,黄金镇政府给“村村通”工程作了详细分工,对指定的村设立第一责任人、责任人、具体负责村屯责任人;与各村民委主任签署村村通建设责任状;各村民委书记召开村民代表会传达政府具体通知。宝聚村“村村通”工作方法在召开村民会基础上,村里几位干部轮流挨家挨户上门与农民“聊天”,在“聊天”种告诉他们村村通相关信息。重点介绍入网后,信号强、电视画面清晰,不易受天气影响;接收到的频道多,内容丰富,选择性可接受的信息多,尤其是可以接收到中央六套电影频道、七套农业频道。

为了事各村屯进一步了解村村通细则,每天夜里有该村的责任人下村宣传讲解,由于白天农民下田抢收,很少有人在家,而傍晚后是农民空闲时间,工作起来效率更高;集市设置村村通宣传车、咨询台,给国王的农民分发宣传单;出版村村通宣传板报。同时,在拉杆工作日,镇党委书记、镇长等领导们穿胶鞋、带草帽,下村给村村通抬水泥杆,保证村村通接线工作顺利完成。

以上是我们组在七天的实践调查的成果,虽然调查的结果略显肤浅,但通过这次下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真实的农村,感谢黄金镇政府、宝聚村委对此次下乡调查活动的支持。

广播调查报告【第三篇】

上周新疆电台在乌鲁木齐广播市场的占有率为78。66%,占有该市场最大份额。新疆台汉语广播占汉语市场80。02%,新疆台维吾尔语广播占维吾尔语市场73。53%。

上周乌鲁木齐迎来强降雪天气,城区降雪厚度达到9厘米以上,给听众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3月3日恶劣天气当日,新疆台单日份额达80。15%,超过本周平均水平。凡当天开办特别节目的频率,其份额均增长,当天早间特别节目份额超过周均值。

新疆台五种语言广播采取派记者采访、推出特别节目等形式关注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为听众提供即时信息和生活服务。

949交通广播打通新闻节目与服务类节目,从早八点就开始启动“949绿丝带特别节目”,第一时间传递民航、铁路、高速路、城区主干道通行信息,呼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倡议路上行人、车辆互相帮助,凸显了自治区第一应急广播快速反应的责任与担当。

1074维吾尔语交通文艺广播从9:00—14:00持续关注这场大雪带来的'出行影响。多路记者联系各交警大队、高速公路负责人,发布及时路况信息。同时,作为自治区级唯一一家维吾尔语应急广播,频率还提示司机冰雪天气下安全行车的基本常识,提倡大家互帮互助,形成“天冷心不冷”的暖心氛围。

929私家车广播早间《新闻早报》、《百姓热线》对强降雪天气都给予了关注。《百姓热线》及时调整节目,五分钟内定出采访名单,对接气象台、交警大队、高支队、机场、河滩路养护中心等,记者、听众、主持人即时互动,打造百姓身边不可缺少的热线节目。

961新闻广播、895综合广播在早间《新广行风热线》策划特别节目《风雪在路上》,为听众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在接下来的《民生零距离》和午间《新闻有态度》节目中推出特别节目,多路记者分赴民航、交通、环卫等部门,及时发回报道。

924民生广播早高峰节目《极客出发》启动特别节目,从8:10—12:00,连续推出4小时直播节目。在节目中积极发动听众通过微信语音、文字、图片方式,传递及时路况信息,通过驻交警指挥中心的路况工作人员,实时观测路况,及时解答听众在微信平台上发来的咨询信息。

在这次恶劣天气应急反应中,新疆台各语言各频率努力坚守传统优势,做到反应快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奔赴新闻现场。而全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给广播带来更快更好的技术条件,为传递信息带来了极大便利,以真实、客观的信息传播赢得受众。

广播调查报告【第四篇】

新疆台继续以七成以上份额占有乌鲁木齐广播市场,居各级电台之首。

今年年初,新疆台所属各语言、各频率依据目标受众和节目差异化编排对整体节目进行了改版和调整,经过近3个半月的运行,故事广播在本次节目改版中表现较为突出。同期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份额均值达(20xx均值),增幅达%.收听人数由去年的80000人升至目前的138000人,人均收听分钟数分钟增至133分钟。

可见故事广播从受众、节目内容编排和新媒体三个维度对频率的调整改版,有效提升了频率在广播市场的占有率,综合排名由去年第八位升至今年的第四位。

一、精准目标受众,辐射其他群体,满足各年龄听众群的收听需求

频率在重点时段主要推出《卢汉的倾心上午茶》《红山客栈》《非常接触》等重点节目,围绕这些节目不断加强服务性和贴近性,以瞄准女性,55岁以上,初中及以下学历,退休、居家人员,月收入在1001-3000元的听众为主体的目标受众群。

在其他时段里,频率延续多年“故事”这一定位,为目标受众服务设置了养生类节目《健康故事》、评书类节目《评书江湖》、《水磨书场》和《青湖听书馆》等节目。

今年在尝试辐射其他受众群体方面,还为35岁-54岁的受众推出了《听听资讯听听乐》、家庭互动类节目《爸妈来了》,为6岁-14岁的青少年推出少儿类节目《小鬼当家》等自办节目。推出后,效果不错。

二、避免节目同质化,主推差异化,彰显频率特色

根据受众不同时段的收听习惯,在节目编排上有的放矢,也是故事广播份额得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频率在避免节目同质化,与市场其他频率差异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10:00-11:00整体乌鲁木齐广播市场民生热线类为主的环境下,推出了的家庭情感节目《卢汉倾心上午茶》,交通话题类时段18:00-20:00,推出的娱乐赏析节目《听听资讯听听乐》,在20:00-22:00的时段推出的《小鬼当家》和《爸妈来了》,使得听众在不同时段有更多收听选择。

同时对购买类的书场和小说精挑细选,提前做好全年播剧计划,并依据收听数据分析,在播出过程中对小说和书场进行一定的调整。特别是3月与电视台热播的影视剧相结合,适时推出同名小说《狼图腾》和《平凡的世界》,明显拉动频率的收听人群规模。

此外,频率还为适应碎片化收听习惯,专门推出的信息服务点状节目“邻家学姐”“北城私房歌”“微剧场”“慧说天气”“生活课堂”“传承有道”和“书香四季”,在全天整点和半点时段结合节目内容有机播放,不仅充实了节目内容,还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服务,弥补了故事广播的信息量偏少的.缺陷,增强了频率整体的可听性。

三、通过新媒体技术,将节目与活动相结合,扩大听众规模

在今年的1028故事广播公众微信平台中,编辑加入了更多贴近生活的服务内容:加大了对交通信息的服务,针对乌鲁木齐阿勒泰路后的公交车改行线路、河滩外环路的退费程序,记者都有踩点并在微信平台中详细报道;加强了对25-34岁女性感兴趣的穿衣时尚、美食内容,推动年轻人群对1028故事广播的关注;针对有车一族推出了“1028汽车兄弟会伊犁自驾游”等活动;并利用微信平台与频率自办类节目有机融合,推出了线上和线下的活动,通过自身节目和微信两个途径进一步扩大受众群的对频率的关注。

频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调整,将节目与活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内部人员与外部资源等方面有机融合,使得频率今年在乌鲁木齐广播市场再创新的佳绩,最新份额周值达到,远高于前两年的占有率水平,站稳乌鲁木齐广播市场第四位,达到历史新高。

广播调查报告【第五篇】

一、调查内容

(一)调查时间:20xx年8月1日到9月30日

(二)调查地点:

(三) 调查目的和意义: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四)调查效果: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二、个案描述

1、调查对象:王刚刚,男,初级中学初一一班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调查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调查方式及做法:调查法 、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三、个案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

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指导策略及启示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

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师生互动。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五、结论与反思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3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