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71732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优秀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一篇】

同志们:

刚才,X同志通报了中央第三督导组下沉督导反馈的问题,传达了省委、X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安排了做好当前查纠整改环节的具体任务和时限要求。政法各部门汇报了各自前期任务开展情况以及做好查纠整改环节的具体举措。从汇报情况看,政法各部门在前期工作中能够按照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下面,我结合上级有关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正视自身不足,切实压紧责任链条

一要正确看待问题。从学习教育上看,均不同程度存在赶时间、赶进度的问题,还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学习教育质量并不是很高;从成效转化上看,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没有完全从政法部门职能角度出发,解决难点痛点问题依然没有更为稳妥的实招硬招;从思想发动上看,个别干警顾虑没有消除,依然保持观望态度,“从众”心理严重,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的干警仅占X%。这些既有我们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有具体工作中的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就怕后知后觉、甚至视而不见。各单位要迅速行动,压实责任,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逐项销账落实到位。

二要正确认清形势。有的干警认为,中央督导组已经来过原平,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再来,又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了;有的干警认为,督导组督导检查都是领导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更有甚者认为,督导组抓的是大问题,自己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肯定不会被发现。对存在这些思想的干警们,在这里我要着重说一下,中央督导组已于4月21日,再次下沉各县市,这次下沉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全部都是带着问题、带着线索下来的,而且不设查处比例,发现一个处置一个。所以,大家要认识到严峻性和紧迫性。

三要正确认识政策。我们党一贯的方针政策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早在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就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这一方针,指出“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1945年6月,党的七大将这一方针写入党章。1982年9月,十二大党章再次重申了这一方针,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从严管党治党、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原则。刚才我们听了X同志关于“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的解读,其目的意义也在于此,就是要促使政法干警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自觉解决“老问题”。但是这个“宽”不是没有界限的,省委、X市委明确提出,5月10前,主动向组织交待自身问题的可以运用“自查从宽”的政策,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问题,最终的处理结果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态度,而变得大不一样。

二、精准施策,紧扣关键点,切实做好“纪法”功课

一要对当前环节进行“回头看”。从中央督导组反馈的问题看,距离督导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我们自身看,各部门均已完成了动员部署、谈心谈话等任务,个别单位进度较快,已完成了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填写干警自查表。但成效不够明显,干警基本没有找出问题。有的虽然提出问题,但也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问题还停留在表面。政法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本周时间,对当前开展的环节进行“回头看”,精准把握政策,做足思想工作,对查纠整改环节进行再动员,谈心谈话内容不实的要重谈,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要重开,把“个人自评”与“集体众评”手段运用好,引导和倒逼干警认真填写自查表。

二要迅速开展案件“七查”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线索收集这个基础性环节。从线索数量上看,我市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核查进展看,还较为缓慢。各单位要进一步营造氛围,提升群众参与率,加大线索收集力度,加快线索核查进度。要进一步把涉黑涉恶案件(线索)倒查、重点案件评查、涉法涉诉信访清查、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智能化排查、队伍建设巡查一体推进。政法各部门要对本单位案件进行自查,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好“七查”工作,确保5月30日前全部完成。

三要全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要把整治重点放在“六大顽瘴痼疾”规定动作上,要全链条发力、全系统整治,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在此基础上,对本系统、本部门存在的顽瘴痼疾进行大排查、大清理、大起底,找准病灶、分类施策、对症下药,聚焦关键的人、物、事、权,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制约严格公正执法司法的堵点、影响政法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要严把政策界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三、坚守底线,用足工具箱,切实拉高标杆争先

一要在组织查处上出狠招。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督导组重点督办“四类案件”,一类是涉及教育整顿单位领导班子的案件,一类是造成重大冤假错案的案件,一类是反映链条式、团伙式腐败案件,一类是群众反映强烈、引发重大舆情或者影响恶劣的案件。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以及政法各部门,要紧紧抓住组织查处这一关键环节,敢于动真碰硬、触及要害,做到纪检监委“核查”、政法委“协查”。要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问题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司法腐败案件,用组织查处的威力,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维护队伍肌体健康。

二要在创新举措上出新招。在学习教育上,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要牵头组建一支理论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宣讲团,以开展政治轮训为牵引,深入政法各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题学习教育。在自查自纠上,用好“个人自评”与“集体众评”手段,还可给干警家属写一份信,通过自身剖析、同事点评、家人督促,使干警转变思想认识,主动向组织交待问题。在宣传发动上,市委宣传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既要抓好正面宣传,用好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同时,又要防止负面舆情。

三要在便民利民上出实招。有的单位在便民利民上没有立足自身职能,便民措施没有实质成效。老百姓到政法部门办事找不到门、进不了门、见不到人、办不了事的现象依然存在,就连盖个章也要跑好几次。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老百姓,碰到这样的服务,能满意吗,能说政法部门好?因此我们要设身处地替老百姓想一想,就从为百姓办实事这一条上,真正推出一批实用措施。比如,窗口单位的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理和上门办理等措施;案件从立案到执行的程序简化措施;案件进展周周告知报案人(当事人)措施;道路交通轻微违规“只纠违不处罚”等一系列措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同志们,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查纠整改环节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整顿的成败。我们必须严格履责尽责,以整改中央督导组反馈的问题为突破口,既要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举措,以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二篇】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承担和校外培训承担,对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推进学生德智休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重人意义。结合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我校“双减”工作有效有序开展。现就开展的情况作简单的汇报:

一、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本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实施对象和具体的方法等内容。

二、结合方案,有序开展工作,我们服务的模式是七年级采用“5+2+2”模式,八、九年级采用“5+1+2”模式。

三、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学科以科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以研促教,以教升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规范布量作业、设计优质作业。对书面业余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一律不留,其他年级语文、数学总量每天不超1小时;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总量每天不超小时;其他学科、当日无课学科原则上不布置。设计优质作业。创立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优质业余作业筛选优化工作组”,分层分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选定优质作业并造册登记。

自开展工作以来,学生适应能力强,家长反馈良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双减工作实施时间并不长,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工作做实做好!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三篇】

同志们:

今年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召开了规模和规格都前所未有的职教工作会议。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先讲三点意见。

一、学习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把握三个重点

今年6月23至24日,国务院在时隔9年后再次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和会议规模、规格前所未有。作出指示,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发表讲话,刘延东副和马凯副在会上作了讲话,电视电话会一直开到了有条件的县区,全国有几万人同时在线参加了会议。二是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配套这个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改革措施。三是部门协作前所未有。参加会议的中央国家机关、行业组织60个,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涉及面广、离不开社会各方面支持、帮助和参与。会议提出“到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要抓住三个重点是:第一,要深刻领会习的重要指示。习的重要指示包括一个论断五项部署。一个论断是,对于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五项部署是:一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习讲,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二是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任务,就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四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支持重点,就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地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五是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总之,习这个指示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另一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参与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的重要指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第二,要全面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指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要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

第三,要准确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创新举措。一是《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要建立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到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决定》首次提出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并将以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支持。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要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三是《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决定》还从根本保障机制上强调了各级政府的投入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地方不重视职业教育的状况。四是《决定》明确要通过招生、评价、投入等机制,引导一批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二、贯彻落实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于9月19日在成都召开。省长魏宏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深化多元办学格局,推动四川由“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迈进。会前,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体系规划(20**—20**年)》。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把握的三个关键点是:第一,要深刻领会魏宏省长的五个要求。魏宏省长就如何推动我省由“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迈进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根本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举措。二是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好中等职业教育巩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等三个计划,研究制定应用型人才对口贯通培养的实施办法,形成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灵活学习制度,面向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三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四是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支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办学格局。五是要更好发挥政府在职教发展中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管理等手段引导各种要素参与和服务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要准确把握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三亮点。一是职教学生就业竞争力极大增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全面融合发展,有助于职教生提高求职竞争力。二是民企托管公办职校有了制度保障。支持社会力量以购买、承租、委托管理等方式改造办学活力不足的公办职业院校,探索所有制不同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支持独资、合资、合作举办民办职业院校,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三是支持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

第三,要准确把握《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体系规划(20**—20**年)》三举措。一是加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生比例,打破人才培养的“天花板”。要逐年加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生的比例,力争用3年时间,引导200个本科专业(群),50个二级本科院系、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到20**年,初步形成应用技术类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二是打破部门界限组建职教集团,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在招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互通,并探索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互认学分,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职业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区域甚至国外企业、院校之间搭建立交桥,组建职教集团,形成产教融合、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的办学模式、育人模式,争取到20**年,职教集团基本覆盖全省职业院校、主要行业产业以及大中型企业。三是提升学历和职业资格证层次,让学生们拥有了就业的“铁饭碗”。积极推进专业学位课程实践考核与有关职(执)业资格考试互认,专业学位证书与职(执)业资格证书颁发结合,专业学位教育与职(执)业准入制度有机衔接,为职教学生打造打不破的“铁饭碗”。

三、推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做到六个“加快”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我市职业教育按照“集团办学、特色发展、园区引领”发展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校企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数、重点专业数居全省前列,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周二市政府六届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广元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和《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王菲市长在会上强调指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立意要高,既要着眼于市内产业,也要着眼于国内国际,要打造全国知名的我市职业教育品牌。后面,王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好三个文件精神,要做到六个“加快”。

一是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学龄人口分布、城镇化进程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统筹规划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通过兼并、托管、合作、整合等形式,做大做强优质学校,重点建设好6所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3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着力打造成在川北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职业学校;对定位不明、质量较低的学校实行调整改造或兼并重组。

二是加快构建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结构体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内形成以电子信息、健康养生和幼儿小学师资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布局,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川北幼专建设,确保20**年验收合格;推进委市共建,支持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到20**年建成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新建一所以康养产业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在20**年前办成一所本科职业院校。加快市城区城北和宝昭区域教育园区建设。

三是加快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体系。加大高中阶段招生的调控力度,强化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领导,扩大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规模。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规定,确保招生规模职普比例在45:55以上。建立职业教育招生考评奖惩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桥梁,将职业教育内容融入义务教育劳动技术课程,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信息。积极促进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有序分流。探索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综合高中。

四是加快构建劳动者职业培训体系。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培训项目,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统筹县域内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各职业院校培训资源,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农民工、残疾人、失业人员、退役士兵、企业职工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是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搞好全员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和一批学科与专业带头人,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专兼职教师政策,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到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六是加快推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市上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各自职责,各县区要建立相应机制,统筹好区域内职业教育布局和规模,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制定促进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政策,推动企业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创新校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公示机制,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同志们,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的意识,统筹规划、政策、资源,改变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现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落实责任,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四篇】

一、总结经验,分析差距,充分肯定“十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始于70年代末,在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提高”四个阶段后,近年来开始步入整合优化、完善功能、健全体系、内涵发展、拓展领域的良性发展时期。全市共建成独立建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所,在校学生达到5万余人;高职学院1所,在校学生7千余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1所,注册学员22万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10家,年培训人数近20万人次,初步形成初、中、高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融通的职业教育新格局。“十五”期间,全市高中普职招生比保持在1:1,共培养高、中职学生5万余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近200万人次,为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是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步伐走在全省前列。“十五”期间,全市职业院校完成了两轮布局调整,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全市中职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倍,在校学生人数增加2万余人,教育资源人均占有量在全省居领先地位。**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东扩工程,占地面积达到500亩,总建筑面积接近16万平方米,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学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长兴职教中心等6所中职学校被评为部级重点职业学校。**技师学院被评为部级重点技工学校,另有7所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重点学校资源覆盖率达到75%。全市建成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6所,省一级成校8所,列全省前茅。建成部级实训基地3个、部级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高职人才培养实验基地1个、省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3个,省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1个,省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专业19个,评价中、高职学校建设发展水平的多项主要指标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职业教育结构得到优化,全市20所独立建制的中职学校中,共有公办学校10所、行业(企业)办学6所、私人办学4所。民办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涌现了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安吉上墅私立高中、长兴清泉武校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办职业类学校。职业教育跨省跨区域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等多渠道、多层次合作办学全面开展,美欣达、久立等数百家国内企业和多家境外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全市已有30多个以企业或行业命名的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人数达数千人。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集团化运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猛增,为解决供需矛盾,我市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就业导向的办学思想,积极改革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与合作,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高、中职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较高水平。“十五”期间,全市职业院校为各行各业输送中、高职毕业生5万多人,有效改善了我市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据教育部门统计,职业院校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这意味着“十五”期间,职业教育为近4万名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和升学的机会。同时,在“十五”期间,全市各类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职业院校、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职工转岗和农民培训,培训量达200万人次以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

在肯定我市“十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还有差距,全社会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尚未形成。

第二,办学特色还不明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尚有距离。

第三,统筹力度还不够大,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四,经费来源渠道还不畅,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实现“率先崛起”,加快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建设创新型城市,一靠科学技术进步,二靠人力资源开发。当前我市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功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不仅需要一大批设计师、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才,同样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一流的技术设备,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我们不可能从国外引进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大军和技能型人才队伍。我市目前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据调查,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现有的万职工中,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约万人左右,占职工总数的%,远低于全省23%的平均水平,这已成为我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我们要实现率先崛起,把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到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二)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目前,我市需要转移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50多万人,加上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现有产业工人数量。这部分人群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缺乏技术,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对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应对考验,我看还是要从抓职业教育这个源头入手。我市中职学校每年招生15000人,其中80%是农民子女。也就是说,每年有12000名农民子女通过职业学校3年培养成为技术工人,这是转移新增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培养一大批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通过大力发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缓解我市“用工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优质劳动力资源。因此,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对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发展职业教育真正作为当前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

(三)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没有发达的职业教育,就不能说建立了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市教育整体发展中急需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几年普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有的还供不应求。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就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很大浪费,也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需要。因此,从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也必须进一步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市增强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举措,使之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紧抓不放,抓出成效。

三、理清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树立大职教观念,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在全省和长三角区域的竞争力,在“率先崛起”战略中发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我们制订了“十一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要以高职教育为龙头,以中职教育为主体,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初、中、高技能培训协调发展,健全全日制职业教育、职工技能培训和农民技能培训三大教育网络。“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全市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10万人,组织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内的各类技能培训200万人次。到20-年,我市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中级工技能水平的人员比例达到45%,高级工以上的达到15%,城乡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工作落实。具体要在“树立一个理念,深化二项改革,健全三项制度,实施五大工程”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树立一个大职教理念,在发展思路上求创新。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和开放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老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应该看到,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须加快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多元化的大职教体系。

构建完善的大职教体系,首先是要扩大职业教育的对象范围。以往我们的工作往往局限于职业院校,这个面太窄。职业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主要通过中、高等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包括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各类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对企业在岗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使之适应技术进步和岗位技能的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继续培训,切实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

构建大职教体系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各级政府要树立“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思想,把大职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宏观引导和协调管理。把各类职业教育对象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等主体都列入职业教育的政策覆盖范围,按照构建大职教体系的要求进行政策制度设计,提供支持和服务,推动大职教体系建设,促进大职教格局的形成。要通过全市上下努力,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紧密结合,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深化两项改革,在办学水平上求提高。

一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首先,在加强规划管理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兴办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精神,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在招生、创建示范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使民办职业学校与公办享受同样的政策。鼓励创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走规模化、集团化办学路子。鼓励民办职业学校扩大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实训设备、师资引进的投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水平。要依法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其次,要引导和扶持各类培训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社区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通过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优势和作用,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在政府补助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等各类培训中,要引入竞争机制,让参训人员和用人单位自主选择培训机构。要加快建设**社区大学,更好地发挥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第三,继续推进公办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办职业院校的活力。

二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第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必须指出,各类教育绝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不同,职业教育同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发展规律和培养目标。我们不能苛求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人人成名,但必须力求他们个个成才,成为能适应经济建设不同要求的有用之才。所以,各类职业院校不能妄自菲薄,要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目标追求。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办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准则,力求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个人发展有空间的有用之才。

第二,不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各类职业院校要紧密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实际、改革开放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来规划设置专业,改革教学内容,改进育人方法。要主动与企业建立紧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改变以学校、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由行业协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学校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要按照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逐步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构建以能力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我们多年来难以突破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要加大协调力度,主动牵线搭桥,帮助学校寻找企业,建立一大批学生实习基地,把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的制度落到实处。各类职业院校在做好学生实习工作的同时,要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介入产学研合作,有条件的可通过承接企业产品加工、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等方式,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各类企业要转变观念,通过和学校共建实训基地、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主动接受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合作组建职教集团等各种方式,为职业教育作贡献。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务,积极为企业落实国家有关对接受学生实习所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第四,要创新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职业院校要十分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确立“能力为本,德育为主”的新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对学生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化和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建立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工作机制,使教学过程与育人过程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健全三项制度,在政策保障上求突破。

一要健全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加大力度实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应当优先从取得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时,必须注明职业资格要求。劳动保障、经贸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要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就业准入特别是涉及人身安全职业的准入政策,配套工资指导价位,鼓励行业协会开展行业准入的相关工作。从今年起,我市将在原有36个准入工种基础上,新增数控机床等10个工种实行就业准入,以后每年增加若干个工种,到20-年,力争对国家规定的90个工种全面实施就业准入制度。

二要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助学奖学制度。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不少学生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十五”期间,我市通过减免学费、发放“教育券”等形式,解决了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生活困难问题,鼓励优秀学生报读职业院校。“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助学奖学制度,实施“**市职业教育助学奖学工程”,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规模,决不让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或者中途辍学。与此同时,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奖励职业院校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三要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各地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应做到逐年增加,确保教育费附加地方可用部分30%以上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学费收入要全额用于学校的发展,其中用于专业设备投入的比例不低于50%。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按不低于普通高中安排,并做到逐年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要达到省定标准。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必须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各县区政府可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由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市财政从今年开始每年安排100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五大工程”的实施。要继续坚持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捐赠助学,积极向上争取部级、省级重点财政支持项目的经费补助,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实施五大工程,在发展举措上求实效。

一要实施职业教育助学奖学工程。从新一年度开始,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从“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和残疾学生等五大类学生,进一步扩展到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资助面扩大到在校生总数的10%左右。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按国家有关高等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同时根据我市“二三三”产业结构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立市职业教育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和培养紧缺专业的本市学生,受奖学生总数控制在在校生总数的5%以内。

二要实施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培训工程。我们将按照省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每年免费对全市3000名左右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按不同专业、不同等级职业资格分别进行6个月到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十一五”期间计划为农村培养1000名种养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与经营方面的专门人才,建立20个新农村农民培训示范基地,为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培养培训更多的致富带头人。

三要实施校企合作工程。校企合作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一个创举。职业学校和企业应充分发挥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加深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的目标。全市在“十一五”期间将建立50个校外实习基地、20个校企合作的职工培训示范基地。

四要实施实训基地和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为切实改善职业学校实训条件,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今后几年,我们在实施好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和**艺术与设计学校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将重点建设好一批为学生校内技能培训服务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打造一批品牌专业。围绕我市“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到20-年全市要建成5个省级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2个省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25个省级示范专业和30个全市一流、全省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五要实施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适用的技能型人才,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懂教育、会实践的教师队伍。要继续推动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高等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接受专业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学科带头人队伍。“十一五”期间,全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90%以上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其中高级工比例达到50%,力争培养技师200名、高级技师20名、特级教师4名。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进一步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

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对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负起责任,真正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及时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制订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完善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各级政府总体上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承担各自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市政府重点是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资源整合、学校布局、资金筹措的统筹,办好市本级相关职业学校,对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统筹管理。县区政府要重点抓好县级骨干职校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切实承担职业教育的属地管理责任。

(二)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职业教育涉及多个部门,发展职业教育要靠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目前,教育、劳动、经贸、农办等部门基本上是各管一块,这虽然有利于调动部门积极性,但也带来不少问题。下一步,必须按照发展大职教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实行齐抓共管。市、县区都要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完善职业教育决策、咨询、沟通、协调机制。市教育局要负责牵头职业院校教育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市农办负责牵头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市劳动保障局负责牵头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培训、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市经委负责牵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作。发改委、财政、人事等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三)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新闻宣传部门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要广泛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先进事迹,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精神,宣扬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倡导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尽快在全社会消除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形成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新风尚。要积极总结各地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宣传成功的职业院校办学经验,以此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劳动比武大赛等活动,努力形成人人争学技能绝活、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切实形成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光荣的社会风尚。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五篇】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表彰先进,明确任务,全面开创全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刚才,会议隆重表彰了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先进单位,传达了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致力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来抓,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凝聚工作合力,强化责任落实,全县教育事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十一五”时期,全县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先后实施了县一中扩建,第三实验学校、职业中专新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完全小学改造等重大基础工程,城乡学校面貌明显改观。五年来,累计完成教育基础投入亿元,是“十五”时期的近两倍(是“十五”时期的196%)。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书本费,为贫困寄宿学生补贴生活费,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救助贫困学生,学生家庭负担大幅减轻,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在县城新区建设了朝阳家园住宅小区,城乡教师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加强,高考成绩一年一大步、连年上台阶,实现了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互促共进。(20**—20**年高考一榜上线人数3343人)。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年,全县教育事业实现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实施了学校标准化、教育信息化、幼教阵地建设和校舍安全等基础工程。县一中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和山东省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第一实验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第二实验学校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教育质量取得新的突破,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一榜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1021人)。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保障机制更加完善,为4359人次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政府助学金419万元,为889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万元。教师引进、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扎实推进,注重齐抓共管,完善应急预案,落实“三防”措施,营造了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的校园环境。在全国首家推行校车公车公营新模式,投资500万元购置校车22辆,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进行乘车补助,受益学生近1400名,确保了学生出行安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我县的做法在国务院信息上刊登,在《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引起国家部委关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国推广学习无棣经验,湖南望城、山东聊城等10多个县市来我县学习经验。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与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关心支持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向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教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问题和不足。一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农村学校整体面貌落后,各乡镇街道没有一所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全县仅县一中、二中、一实、二实4处省级规范化学校),大部分学校活动场地简陋,个别学校(柳堡镇的柳堡学校、常家学校,小泊头镇中学)没有活动场地,甚至有的学校(信阳乡、柳堡镇、西小王乡、车王镇、小泊头镇)还存在D级危房、危墙,标准化学校建设、校舍安全工程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大部分乡镇街道没有中心幼儿园(基本达标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仅信阳乡、碣石山镇、埕口镇3个乡镇),多数民办幼儿园规模小、设施简陋,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发展不均衡。各类教育之间、城乡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城乡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教学质量、设施配置、管理水平等方面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学生不能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也是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育发展质量水平不高,学校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教育行风建设有待加强,队伍结构不够优化,农村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从大的形势看,近期,国家和省、市分别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和省、市主要领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从县内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无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县委、县政府决心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四抓”为指导,以“八大”为重点,全力打造五大经济板块,确保“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劳动者收入均“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翻两番”,打造滨州发展的重要一极。形势喜人,形势催人。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跨越发展的目标和形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事业必须与全县跨越发展的大势同步。全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乘全县跨越发展之势,乘社会各界关心关注之势,乘教育质量快速提升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在新层次上实现新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

根据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结合无棣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县,争创全省教育示范县,为加快无棣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方向,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讲政治、讲执行,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针不动摇,切实做到在总体规划中优先考虑教育、在总体投入中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上优先倾斜教育“三个优先”。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安排年度财政预算、规划城乡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都要做到教育项目优先安排,各项政策优先向教育倾斜。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投入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要进一步规范两项教育附加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管理,确保足额征收、及时拨付,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科技、人口、文化、税收、人保、建设等公共政策的制定,交通设施、商业网点、安全保卫、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的配置,要切实向教育倾斜。要深入研究上级政策,搞好对接,全力争取教育重点工程、改革试点工作等纳入国家和省、市支持范围。

(二)促进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促进公平”被确定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应当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靠突破农村教育促公平。把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着力点和主抓手,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资金投入、学校建设、师资配备、信息资源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新格局,实现城乡统筹。结合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环境等因素,合理调整学校布点和办学规模,确保学生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要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建学校一律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建设,年内完成2处乡镇中学教学楼主体工程。

要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硬件配置和网络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要着力抓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各乡镇街道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决不能有丝毫含糊,心存任何侥幸,搞好排查,摸清底数,落实责任,加快推进,确保年内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有关县级领导和教育部门要盯上靠上抓好调度督导,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靠整合教育资源促公平。立足我县城乡教育发展实际,探索建立优质学校支援薄弱学校、县属学校支援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机制,逐步推动优秀教师、优秀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尤其是薄弱学校辐射,促进教育统筹发展。不断完善校车管理运营模式,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城区运营的基础上逐步向周边乡镇、街道推开,进一步扩大校车的覆盖面,提高学生的受益率。要靠强化保障措施促公平。在落实有关保障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资助政策体系,努力让每一名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要继续实施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扶持工程,解决好残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的入学问题,确保特殊群体孩子受教育的权益,切实做到不让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的收费行为,全方位体现和落实教育公平的要求。

(三)狠抓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水平。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教、质量兴教意识,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前教育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学前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目前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办园体制,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3年内每个乡镇街道都要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根据《山东省学前教育普及计划(20**—20**)》,新建住宅小区达到一定规模的要将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给当地教育部门作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管理使用。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幼师队伍,逐年提高公办幼师在幼师队伍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努力让农村幼儿受到规范、优质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要进一步提升质量。要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正确处理素质教育和升学考试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导向,不能把升学考试作为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高中教育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力促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市前列。全县基础教育要彰显办学特色,创建学校品牌,全面提高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一批窗口示范名校。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影响力。职业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要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围绕油盐化工、纺织、木器加工、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全县重点产业的需求,围绕县内重点企业的需求,推进课程改革,改进专业设置,调整办学规模,有针对性地培养本土人才。要把职业教育与创新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面向社会和重点企业聘请高级技师、技术能手、专业人才任教等方式,提高实效性,增强吸引力。要树立开放思维,灵活办学体制,加强与企业、高校和优秀职业学校的合作,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要大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设施装备,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要强化特色意识、品牌意识,县职业中专年内要争取形成至少一个有影响力的骨干拳头专业,增强社会效应,三年内要办成全国示范性职业中专。要积极扩大中职学生免费入学范围,探索义务教育后的学生分流机制,让更多学生上得起职校、愿意上职校。

(四)打牢基础,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兴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健全评价、奖惩、聘任和补充、流动等管理机制,对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形成良好的导向,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和教育发展需要,有序做好教师队伍补充工作,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要在实行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对此,各乡镇街道要积极配合支持。要强化队伍培训。围绕各个层次的教师,开展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要建立完善名师培训选拔机制,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造就一批业务棒、素质高的优秀教师。要高度重视校长队伍建设,健全校长准入制度和交流机制,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水平。要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倡树典型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建设,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自我严格要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真正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和社会尊敬的人。要健全完善教育、制度、评估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管理约束,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三、加强领导,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不仅事关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更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努力形成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育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好教育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关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教育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乡镇街道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逐步建立完善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和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问责机制。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要会同教育等有关部门抓好检查督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增强活力,努力构建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系统培养、终身学习等观念,以观念更新引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要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努力培养社会有用之才。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始终,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体系。

(三)全力优化教育环境。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抓好学校校舍、饮食、交通、防灾等方面的安全预防,确保不出任何问题。要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一致共识,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县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作用,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改进完善办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要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践行五德,争做表率”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着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尤其是对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逐步提高待遇,创造便利条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奖励等方面予以大力倾斜。

同志们,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负起责任,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为建设民富县强、魅力幸福新无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17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