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网友发表时间 2778719

同志们: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

(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人才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先进生产力中起着主导作用和能动作用的要素。当前已经进入科技创新空前密集的时代,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范围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产业要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必须靠科技、靠管理、靠平台,其背后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已越来越凸现。在党的十七大上,“人才强国”战略第一次写入报告和党章,被确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础性国家战略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工作的战略性地位。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建设XX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XX海洋科学城,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使之成为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抉择。

(二)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市发展的主要瓶颈。人才和科技是加快发展的“双核”动力,历届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2003年起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市人才队伍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扩张,在层次上也有了明显提升。初步统计,到2009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万人,比2005年末增长%;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同比增长360%和270%;技能人才总量同比增长%,其中高技能人才同比增长%,这充分说明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人才的瓶颈制约也越来越明显。一是人才不够用。主要结构性短缺,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不足,技能型人才缺乏。2008年,我市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为人年/万人,全省为42人年/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力比例为%,全省为%,两者均低于全省水平。二是人才不适用。适应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比较缺乏,海洋新兴产业人才极度匮乏。比如XX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涉及许多重大课题、政策的研究,而我市研究力量相对薄弱,许多新情况、新课题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解决,高层次的研究人才紧缺,明显出现不适用、不适应的状况。三是人才没用好。这些年来,各级各部门陆续引进了一批人才,大都在各自岗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用人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活,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还不够大,人才的创新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2008年,全市人才贡献率达到%,比全省低了个百分点,比上海低了个百分点。当前,金融危机促使了世界范围的大调整、大变革,人才要素出现加速流动的趋势,争夺人才就像争夺市场、争夺资源一样,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大桥时代XX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我们必须始终抓住人才工作不放松,努力在人才竞争上高人一筹、领先一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外海洋人才集聚的高地。

(三)坚持以人才引领发展。近年来,我们以新加坡作为学习的标杆,新加坡区域比较小,除了区位、港口等并没有太多的优势,而其所走过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人才立国”基本国策至关重要,对此前年我在新加坡学习考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经济发展仅是表象,人才才是源泉。李光耀认为,政府的最大职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罗致最优秀的人才。新加坡把人力资本的淘旧迎新与持续积累,以及网罗天下英才,作为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们认为跨国人才就象跨国公司一样,会带来新知识、新的构想以及全球化的观点和网络。新加坡“人才立国”的基本国策,充分体现了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我们也经常在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意味着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优秀的人才可能催生一个新兴的产业,这是对人才引领发展的最好诠释。要把服务发展、引领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支撑和引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海洋经济人才高地建设

建设国内外海洋经济人才集聚高地,是我市人才规划纲要的核心目标。这是市委市政府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把抓好人才工作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以发展吸引人才、以产业集聚人才、以平台揽储人才,像抓经济、抓项目一样,抓好人才工作。

(一)调整人才工作思路,加快人才工作转型。构建海洋经济人才高地,首先必须从传统的人才工作思路和框架中跳出来,实现三个转型:一是人才资源开发要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型。人才对海洋产业发展起关键作用、引领作用、催生作用。经过这些年的引进和培养,我市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和社会部门已经集聚了大批人才,人才总量明显增加,有效地缓解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人才供需矛盾。下步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继续引进和培养各类紧缺急需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端型创新人才,尤其是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管理团队,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去年创新团队引进的效果很好,人才引进不能只看数量,更要提高质量。二是人才资源开发要从传统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现代经济理论与区域发展实践表明,人才资源要素在产业发展中日益趋于核心地位,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海洋经济就是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今后几年,我们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转型升级,关键要靠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因此,能否抓住机遇揽储更多的优秀创新人才,是关系新一轮发展的成败之举。三是人才资源开发要从侧重行政事业单位向突出企业和研究机构转型。以往我们的人才引进培养包括人才培训、职称评定、技能鉴定等方面工作,侧重点比较多地放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评价体系、职称体系已严重滞后,要积极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今后人才资源的开发要注重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依托人才的知识、技术和专利,吸引资本和项目,并以才引才,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要通过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有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促使人才加快集聚。加快海洋经济人才的集聚,推动海洋经济人才高地建设,必须搭建好实实在在的平台和载体。一是充分发挥“海洋科学城”的引领作用,构建“一城、一岛、四园区”的人才创业创新载体。一城是“海洋科学城”,一岛是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四园区就是科技创意研发园区、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高教科研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重点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集聚各类高水平研发机构,培育一批成长性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努力使“一城、一岛、四园区”成为集聚人才的基地,成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二是打造重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筑人才科研创新的载体。重点是建设好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某某大学XX海洋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所(XX)海洋研发中心、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市海洋高新技术创业园、市创意软件园创业中心等六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XX海洋学院、国际海运学院等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院企合作模式,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力度,引进智力引进人才,引进科研创新团队,为海洋经济人才发展搭建合作开发的高层次平台。三是发挥企业主体积极性,推进企业自主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组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也可以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建立专业化研发机构。人才资本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力量,要通过企业来集聚创新人才,更好、更直接地为XX经济发展服务。

(三)坚持培养引进并重,切实优化人才结构。最近我专门开展了一次人才工作调研,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一方面XX高端人才十分紧缺,另一方面船舶修造等行业“技工荒”现象严重。如何解决这一瓶颈制约,促使我市主导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和突破点来研究。一是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高端人才数量少、素质高,XX自身培养比较慢、比较难,而且引进和留住都比较困难。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是最直接有效、又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这次到扬帆调研,很有感触。扬帆非常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建有三个培训中心,今年招收的126名大学生中有一半是211院校的毕业生;扬帆还设计了人才提升的H型通道,鼓励人才和企业一起成长,值得全市企业借鉴。引进高端人才,政府的重点工作是创造环境、创设平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要充分打响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牌子,建设好人才工作载体,吸引外地高端人才到XX工作,直接为我市海洋科技发展服务。要实行“人才柔性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聘请院士专家顾问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实施网上科技项目招标、鼓励本地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知名院所联合攻关等办法,引进市外智力为我所用。二是要加大技能人才本地化培养力度。培养本地技能人才,有几个好处显而易见。第一,可以较好地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第二,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员素质提高;第三,社会总成本较低,无需投入大量资金来解决外来应用人才的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综合配套问题;第四,人才队伍稳性好,本地培养的技能人才能够迅速融入当地环境,生存成本低,发挥作用快,即便是离职跳槽大都仍在本地发展。目前,我市技能人才的培训比较分散,有舟职技校、4806技工学校,还有各行业的培训中心等,但缺乏上档次的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所以我们要抓紧整合资源,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力量,抓紧研究,首先建设好一所高质量、上规模的技工学校,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如船舶工业的10万外包工队伍,直接影响到船舶工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如何加强外包工队伍建设或者培养本地的外包工队伍,人才、人事部门要认真考虑,尽快拿出方案来。同时,人事部门要做好技能人才引进规划,加强与人才资源丰富地区和各类技工、技师院校的对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吸引更多的技能人才到XX发展。要长远规划提前开发,在做好引进文章的同时,大力培养本地优秀人才往高端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支有竞争力、有XX特色的高端人才队伍。

(四)高度重视人才使用,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人才以用为本,人才的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并得以提升。必须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结合起来,突出抓住“用好人才”这个关键环节。人才培养了、引进了,如果用不好,那不仅是劳财伤命,更影响事业和人才创业环境。要在工作中发现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座的大都是部门一把手,对人才要看深一点、远一些,要学会做“伯乐”,会识“千里马”,发现人才于未名时。人才要在工作中、在实践中去发现,要看到长处,有长处就是人才。要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在基层一线的工作中、在关键项目的攻关中,去挖掘和发现人才。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关键要坚持量才使用,把合适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让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做到人尽其材、材尽其用。要在使用中锻炼人才,把人才放到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工作任务中去接受锤炼,鼓励各类人才在创业创新、转型发展中贡献才智,使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在青年中培养人才。从一般情况看,中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是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黄金期”,也是“最佳人才期”。要坚持厚德育人、用当其时,要坚决打破排资论辈的做法,大力培养使用青年贤才,为他们提供成长成才的机会,使更多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才效用的最大化。

三、全面动员,努力为人才强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要素的流动有一种“马太效应”,越是人才多的地方,经济发展越快,也越容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越是人才少的地方,经济发展越慢,越不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马太效应的实质就是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人才强市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用良好的环境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像抓经济、抓项目一样抓好人才工作。

(一)要切实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产出最大的投资。近年来,我市人才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市财政每年安排人才工作经费近几年基本上都是翻番,去年起又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引进海洋经济领军型人才和团队,各级政府在人才投入上也舍得花钱。但是,总体来看,我市人才投入的力度还不够大,2008年全市人力资本投资仅占GDP的%,远低于全国%、全省%的水平。因此,我们要树立人才投入优先的理念,构建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体制,加大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各县(区)要增加人才专项资金,并逐年提高,用于各类人才开发。全市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发展建设资金中,要专列人才开发资金,提高项目开发中人才开发经费提取比例。要通过加大人才投入,促进人才资源、创新资源的加快集聚。需要强调的是,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只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关键要强化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的投入机制。鼓励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建立政府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为科技人才承担的高新技术项目提供担保、资助和创新创业服务。我市已设立了海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要很好地发挥作用。

(二)要着力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目前,我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上海、杭州、宁波等一些有优势的周边城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缩小这个差距是我们下步工作的方向。这里既有经济结构、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具体服务工作层面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强化人才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一是要建立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和办事“窗口”,简化人才创业发展、资格评价等各方面的审批程序,为人才提供全程、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要完善落实税收、创业融资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为人才创业提供必要的启动资助、税收优惠、贴息或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三是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引进人才目前来看最大的制约是住房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引进的外地大学生流失率在一半以上,主要问题是住房。安居才能乐业,对住房问题要统筹研究解决。公共租赁房要切实发挥作用,进一步细化简化明确申请的条件、程序,逐步扩大范围,让真正需要租赁房的同志能使用租赁房。要研究人才限价房政策,有关部门要到杭州等地考察取经,提出方案。今年六月份我市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不违反规划,不影响生产、安全的情况下,在厂区内建设人才安居房,以解决人才的居住问题。要加强宣传,推进政策落地。四是要加强人才权益保障,研究实施人才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和不同地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的接续办法。要加大知识产业保护力度,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和人才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要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环境。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海洋经济人才高地,环境尤为重要。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对我市总体人才发展环境感到满意的占%,认为还可以的占%,有%的被调查者感到不满意,有%的被调查人才有离开XX的倾向,这反映出我市的人才环境还不容乐观,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环境,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创业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快XX海洋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使更多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了解、认同、选择、扎根XX,使人才在二十大有可为。二是政策环境。要完善管理、分配、奖励和福利等政策,人才办要把市委、市政府的文件政策进一步具体化,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使各类人才能够安心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三是工作环境。要开明大度,善待包容,大胆使用,不拘一格,在政治上多关心,在工作上多服务,在生活上多照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良好条件。四是社会环境。要切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识才用才、爱才惜才,使各类人才有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77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