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样例【通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6568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样例【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一篇】

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1、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2、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

三、练习朗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五、作业练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一次——(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书空“泼”)。

2、上节课我们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你能准确地读出它们吗?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6、齐读。

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人们又是怎样泼水的呢?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人们做了什么准备?(指导读第一句话)。

老师感觉人们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

3、有人来得还要早呢!来做什么的呀?

4、泼水节用的水可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红花香水,多美多香啊!(指导读第二句)。

5、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人们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开始准备了。多么带劲呀!

6、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7、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课文中有几句话就描写了图中的情景,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多么热闹的场面啊,再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0、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

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能做个灌的动作吗?泼呢?

伴随着人们的这些动作,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12、衣服都湿透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这一瓢瓢,一盆盆,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祝福啊!

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高兴吗?

14、指名读最后一句。

15、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让我们把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2、交流,能用我们学过的成语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情景吗?

总结。

2、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

学习生字“幸”。你幸福吗?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幸福?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三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多媒体课件。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四篇】

让学生主动的去读,生动的去读,在读中接近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心连心的情感。

2、感受到1961年的泼水节中每一个傣族人民心里的热情。

复习引入:

在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之前你们得先过了这一关。

1、认读词语。

敬爱欢呼幸福难忘鲜红水红色咖啡色。

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恭喜你们,过关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

2、、你来到傣族和大家玩得开心吗?把你感到难忘的事儿告诉大家好吗?

3、交流反馈:

a、学习第三节。(从这一节你们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敲起象脚鼓。

傣族人民听说自己的总理要来和自己共同欢度泼水节,一下子沸腾了。他们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总理。傣族人民的心像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兴奋,激动。谁能把自己兴奋,激动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b、学习第4——6节。

1、看课件:周总理来了,来到了人群中,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外貌描写: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傣族人民的节日盛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4节,指名朗读。

3、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相互祝福的?

自己读一读第5、6两节,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表演动作:端、拿、蘸、泼洒。

指名朗读课文5、6两节,其他同学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

采访:你感到快乐吗?

你刚才祝福我们的总理什么?

你听到我们的总理在为大家祝福什么呢?(祝福傣族人民五谷丰登、合家欢乐,老人长命百岁,孩子学业进步……。)。

跟我们的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快乐呀!齐读4——6节。

引读最后两节。

周总理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傣族,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和总理一起在锣鼓喧天,花炮声声,龙舟疾驶中泼啊,洒呀,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幸福哇!

4、朗读全文。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艺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之课题三《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提起傣族,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泼水节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活内容。本课也将着重从这些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从欣赏教材主图《人们欢度泼水节》的艺术作品,到了解“泼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如何进行庆祝,初步体会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从“傣家竹楼”中传来了“咚咚”的象脚鼓声,让我们随着这极富节奏的鼓声,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葫芦丝是傣族独有的乐器,让我们伴随着迷人的乐曲,唱起“金孔雀”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模仿、学习“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态,使学生在唱、跳、表演及绘画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学习目标:

1、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知识,加深学生对云南傣乡的喜爱。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傣族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编孔雀舞动作。

教学用具:有关图片、艺术光盘、象脚鼓。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云南傣乡的风情图片,配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傣乡风景。主要介绍傣乡的地理位置、孔雀湖、竹楼、独树成林、动物等。

2、傣乡民俗。

欣赏主题图,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的哪一个节日?(泼水节的欢庆场面)。

师简单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并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1、听赏教师播放的《象脚鼓》音乐,了解“象脚鼓”独具特点的“咚咚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听到的象脚鼓声,感受节奏的强弱,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这种强弱的节奏来体会傣族“象脚鼓”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

出示“脚鼓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2、欣赏“葫芦丝”演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请学生在对比感受中说一说葫芦丝乐曲和象脚鼓乐曲的区别,说说两种乐器的不同音乐风格。

1、欣赏歌曲《金孔雀》,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学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4、欣赏舞蹈《金孔雀》,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1)师生共同欣赏“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2)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学习几个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1、根据歌曲《金孔雀》的音乐,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

2、师生即兴创编表演,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

教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准备好几桶水,师生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瓶子、缸子、勺子、碗等泼水用具共同欢度泼水节。

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喜欢云南傣族吗?为什么?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延伸,令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再现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教学中我以唱、跳为主,欣赏傣族风情为辅,这节课学生能和老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不过,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让学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尝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播放傣族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沉浸在泼水节的余味中,意犹未尽,于是,我有意识地问同学们:“你们有的全身都湿透了,感冒了可不太好啊?”学生都兴奋不已,抢着回答:“老师泼水节太有趣了,我们不怕淋湿、我们很快乐!”“这象征着吉祥如意!”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学生一个个纯真的笑脸,我激动不已。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课堂中我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主次有些失调。本应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但我在此环节唱的少,学生歌曲还不够熟练,而在引导学生了解傣族风情,了解傣族乐器的环节上花了不少时间,并且有些罗嗦,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跳傣族舞和室外欢度泼水节时间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体验。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以求进步。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 简介泼水解。

二、初读课文。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 出示。

西双版纳      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 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 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 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           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           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教学过程 。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    的)歌,跳着(     的)舞,赛起了(    的)龙舟,放起了(    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           指导背诵。

五、           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七篇】

课型新授时间.3.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习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有兴趣,培养他们能从生活中去感受、了解一些神话故事,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在故事中去对科学产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读会写。

了解泼水节的来源,节日的意义。

重点。

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识字运用。

教具多媒体。

学具。

检测题。

1、朗读课文。

2、用课文中生字组词。

板书设计。

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泼水节主要有哪些活动?

2、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

二、教学新课。

1、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生字和新词。

2、想一想,你觉得泼水节中哪些场面令人难忘?读读想一想这个节日是有何意义。

3、课件出示热烈场面的词语:赶来四面八方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鲜红。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矫正自己读错的字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找出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自拼自读;

2、ppt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反复拼读练习。

3、利用投影引导学生认真区分生字,从字形,结构特征,书写上指导。

4、巩固生字。组词扩句训练。

四、强化练习:。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语调清楚,适当的地方会停顿;

2、从课文中找出多音字组词(常用几个多音字)。

3、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五、实践活动:

1、生字组词。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八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识字、写字。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36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