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师论文(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中学体育教师论文(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学体育教师论文【第一篇】
尊敬的执信中学领导:。
本人诚恳的应聘贵校体育老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个人求职简历,现呈上我的求职信期望得到您的青睐。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江人,但是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广东,我对这片土地有着真挚的热爱之情。我中学就读于城关中学和北江中学。对于执信中学中学,这个离我家只有几分钟车程的神秘学府,可是我求学时期最渴望并为之敬畏的造就人才的圣地。可惜由于巧合,总是与一中失之交臂,然而今天我能来应聘执信中学体育教师这一职位,甚感荣幸!!!
20xx年,我带着教师的梦想就读于广州体校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学习期间,我一直坚持学好各门学科,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练就自己的硬本领。在闲暇时间我也经常参与各项学生团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比如大一我就加入了学校社团联合会财务部,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并学会了很多处人处事道理。在寒暑假期间我也不断进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例如在学习机构担任小学生、初中生辅导老师,我在其中感受到了学生们的可爱和作为老师的神圣做打字员、东莞打工也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做服务员也让我感觉无论做任何事,坚持都是很重要的。
我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并努力学习英语,过了英语四级,目前还在冲刺英语六级。利用课余时间我自学了photoshop,也基本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
大学,让我学到了很多,个人简历模板,让我成长了许多,也更加让我坚定教师的梦想,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以满腔的热血、昂扬的斗志奋发于我所追求的事业。?再次感谢您阅读我的个人简介,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xxx。
2017年xx月xx日。
中学体育教师论文【第二篇】
摘要:分层导学是倡导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利器。如何让分层导学落到实处,导学问题的设置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能够让全体学生迅速主动地学习好本节课的知识点,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关系到“分层导学”六个完整环节的落实效果,进而关系到有效课堂的真正落实。因此,可以说导学问题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成败。
关键词:“分层导学”;导学提纲;导学问题的设置。
在游惠松先生《持经达易,成就立人》的精神中提到:“要求教师做到凡学生已理解掌握的内容不讲,只对学生迷惑的问题针对性地讲解,且做到言简意赅,时间用得越少也好(建议初中少于10分钟)。”该精神非常明确地指明了教师需要高效地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生所困惑的知识点,精益求精,大胆取舍,促成学生主动性的生成。同时,该模式的执行也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当然,如果能把握好“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这一原则,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内容的需要,教师不一定要死守10分钟的限制。总的来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分钟”看起来很少很短,教师上课貌似轻松,但真正的“分层导学”课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而充分的备课准备。特别是对导学提纲和导学问题的设置更是要精益求精。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效课堂,并避免重复性讲解,我们往往将导学提纲中的问题与重难点精讲中导学过程中的问题结合起来,甚至问题基本一致。导学提纲为导学过程中的问题做好基础铺垫,导学问题是导学提纲中的再次深度提升。我们往往将一些导学提纲中较难的题目放置在重难点精讲中来导引、精讲和提升。
以下就对导学问题的设置过程和要点做一简要分析。
一、在设置导学问题前吃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情分析,做好“分层”
将学生进行分层,大致分为a、b、c三大类学生:a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极少让教师担心,他们常常一点就通,能迅速地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对a类学生需要有拔高、发散性的问题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需要燃起他们的兴趣点,增强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样就可以让他们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b类学生学习能力中等,能较好地掌握好基础,但是由于学习习惯等各种原因,他们常常会遗漏或没办法跟进较高层次问题的思考,对b类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多做情感教育工作,大力鼓励,并严格要求,督促这类学生向a类学生看齐,为他们找好学习的竞争对手和帮手,要求他们从多角度去认识和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扎实提升。c类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极差,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极高,需要教师的辅助较多,是教师需要多花心思的群体,掌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再研究导学问题的设置。高效的课堂往往是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导学的。
二、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将导学问题进行有步骤地分层。
我们习惯将问题的层次分为:基础题、中等难度题、较高难度题三类。(1)问题应从c类学生入手,从基础的问题讲起,分层导学的问题就必须首先确保将课堂的基础内容让全体学生高效地掌握,基础的知识问题不能设置得太难,必须让全体学生,特别是让c类的学生能容易掌握。(2)设置中等难度题目,激发b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大力鼓励,引导b类学生参与进来。(3)设置较难题目,主要针对a类学生,在引导a层学生思考时,不是意味着将b类和c类学生抛在一边不管,而是在a类学生的启发和带领下一起融入进来,让b类的学生也能透彻理解,让c类的学生也能大体明白。对待学,我们不能“一刀切”,一个标准做到底是错误的,学生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特性快乐学习,并达到真正的提高。
三、精心设置和落实导学过程,让三类学生都得到兼顾。
1、导学过程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初中生的内心是充满求知的世界,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很感兴趣,但是往往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知识的枯燥无味,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没有任何高效的学习动力。当然,设置的问题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能离题万里。(2)容易理解,适合切入知识点。(3)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4)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5)鼓励学生创造性的答案。
2、导学要适时抛砖引玉,举一反三。
对待知识点不能仅限于定性思维答案或者教材只要求的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加入发散思维的问题,大胆鼓励学生将知识点及时运用、扩展、升华。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过分地限定死答案,而应当适时抛砖引玉,举一反三。如此,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较为全面而迅速的提升,而不会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和答案。适当时机促成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飞跃,是有效教学所必备的,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综合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生搬硬套答案,让学生自主、主动去摸索答案,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充分的肯定、大力的赞赏,并逐渐地教会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太难的知识点,一大部分学生会难以接受,特别是c类学生更是如此。而难以接受的知识点是不可能让课堂达到高效的,因此,对难的知识点,教师需要给知识点降低难度。让学生乐于接受。如,巧妙地设置记忆方法,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升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导学问题的落实程度。
4、导学过程应设置能让学生及时领悟的衔接问题,并及时获得成功。
如何让学生感兴趣之后,继续探究知识,同一个知识点,有些学生有能力继续探究,而有些学生则到中途便浅尝辄止,而后者往往是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如何能让这些学生更进一步地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呢?我想就是要让这些学生及时获得成功,及时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这种喜悦是他经过自身的努力后而获得的快感。因此,教师在讲述知识点的过程中,应该要让成绩落后的学生不断地感受这种喜悦。如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会减弱。
5、巧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导学过程。
在导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可以使学生兴趣不减。在讲世界史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小纪录片(时间5分钟左右为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内容,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如何对待战争,如何珍惜和平,学生是较为不理解的。甚至有些学生想法天真,会问教师“为什么我们不战争”等较为不成熟甚至出格的问题。但是运用多媒体往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战争的残酷性在画面中展示得淋漓尽致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就懂得和平的珍贵了。
四、导学问题的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始终记住兴趣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手段。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常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因为厌学、懒惰、坏习惯而无法全面发挥好自身的学习潜质。甚至,有些学生因一时的成绩落差而影响了长期的学习信心,从此一蹶不振,让家长和教师为之惋惜,最后连学生也自卑不已。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逐渐地认识到了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发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是教师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法宝,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探究学习源源不绝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显得极其重要。
2、问题的导引过程设置需科学。
遵循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基本要领,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教师在导引过程中,需考虑好各种可能出现的答案或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好坏,都要做充分的鼓励和引导。
3、导学问题的设置数量要合理。
题数的设置:总的数目一般为10题以内较为合适(超出10题学生可能没办法完成,数量太少可能很难达到知识点的覆盖)。如,以10题作为参照标准,则基础题目需占70%,即7题,中等难度题占20%,即2题,高难度题10%,即1题,基本做到7∶2∶1的比例。
4、明确分层导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分层教学要促两头、保中间,确保每个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使弱生不弱,使优生更优。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说“种豆得瓜”。“分层导学”并非要每个学生都达到齐头并进的效果,而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所预期的学习效果,每个个体均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只要最终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效能,学有所获,不断地进步,就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了,所以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回答和思考问题,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大力地鼓励。
5、教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和肯于钻研的决心。
高效课堂需要背后大量而充分的“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只有教师课前充分地准备,才可能有高效的“分层导学”课堂。教师应敢于充当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五、在基础检测、分层运用和分层作业中,加强对导学提纲的补充和完善。
导学问题不一定要全部设置在导学提纲或重难点精讲中,有时候,有些问题通过习题的形式讲解,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分层导学”没有将导学过程设定得过分死板,它应当是灵活巧妙的、不拘泥于形式的教学模式。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不断地反思,这样才能让“分层导学”模式越发生机与活力。
总之,导学问题的设置是“分层导学”的核心,上好一节课,关键看导学过程,导学过程关键看导学问题和导学方式设置得成功与否。当然,教无止境,“分层导学”的有效发挥,需要仰仗多个环节步骤的齐头并进,真正落到实处,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06.
中学体育教师论文【第三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美术对人的影响很大,它不仅可以提高内涵,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让人们能够发现美、寻找美!因此,老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学好美术,上好美术课。
关键词:激发兴趣;多媒体使用;鼓励学生;因材施教。
一、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是教导学生学好美术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学习画画,乐于发现美、寻找美、创造美。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呢?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与学生只是合作者的关系,因此,老师不是教学的权威者,学生不必畏惧老师,老师不应扼制学生的创造力。其次,老师要善于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时,老师可以先问一下学生会不会骑自行车,喜欢什么样的自行车,对自行车有什么样的要求,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便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时老师再将学生引到“如何设计自行车”的主题上,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并鼓励学生将他们设计的自行车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老师要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在学习“小鸟的家”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小鸟的图片,播放小鸟的小视频,然后跟学生以小鸟的身份交流(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一只小鸟,很高兴在这里认识大家,为了我们的初次认识,我希望可以邀请大家去我的家玩,我的家很美,它在一片v阔的大森林里,在那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它们都是我的朋友们),然后再转换身份,告诉学生今天要学的课文“小鸟的家”,情境的.导入,学生的绘画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所以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便能充分学习这一课。
二、鼓励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学会鼓励学生,善于用欣赏的眼光赏阅学生的每件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斗志,鼓励会使一个人的信心得到提升,当学生受到鼓励、内心得到肯定时,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乐意接近美术、学习美术。在课堂绘画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消极的被教育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积极参与到绘画的学习中,他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美术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善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学习1篇绘画作品时,由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同,美术功底不同,那么对作品的解读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他们现有的审美能力上,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审美水平。如在学习“梦幻中的城堡”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几个问题:作品画的什么?色彩处理怎么样?线条处理怎么样?整体效果和局部效果都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画,最后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学生的看法,老师要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和发展审美个性。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例如,在学习表现创造力这一内容时(用一幅画表达一个人的心情),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画一幅小孩迎着朝阳去上学的欢快图或者小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欢乐图等等。
三、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段话体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材施教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品,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绘画成果,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期望和建议,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老师在留课后作业的时候,不用给全班留统一作业,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给他们留合适的作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配合老师,尽力完成他们的作业。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有关小学美术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很清楚小学美术的重要性,学好小学美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
中学体育教师论文【第四篇】
人们对教师的社会学研究总的来说可在4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第二个层面是作为学校成员的教师,第三个层面是作为学生社会化承担者的教师,第四个层面是作为自身社会化承受者的教师。这4个层面实际上是将教师所置身的“社会范围”逐步收缩的结果,且每一层面均有其核心问题。“作为社会化成员的教师”层面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社会地位既是一个复合概念,也是一个整体概念。作为一个复合概念,教师社会地位主要可以被分解为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专业地位;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可以通过对上述不同层面的加权进行计算,但这种方式比较复杂,因而,教育社会学者经常用“职业声望”来衡量其整体地位。
研究教师职业声望往往是将它作为教师职业整体社会地位一个层面因素加以研究。
职业声望是社会成员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它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weber,1864~1920)提出的三位一体(财富、声望、权威)的社会地位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教师职业声望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它表现为教师职业的一种社会声誉,是其他社会成员对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教师的敬重程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识,是一种与社会性情感相伴随的普遍的社会意识,是一种社会自发的评价,而不是一种行政性的价值定位和划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教师职业声望会因职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是作为一种存在于大众观念中精神层次的认识,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的改变远比财富、权力、专业等来得缓慢。
二教师职业声望的影响因素。
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根据对教师职业声望内涵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声望主要取决于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外在环境因素包括:文化传统、教师职业环境和社会需求。内在自身因素包括:教师职业的功能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1.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既与社会主导职业价值取向有关,又与传统的教师社会形象有关。马和民在《新编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指出:“教师职业声望……它既与该职业自身的特征有关,也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的社会价值取向有关。”这种主导价值观念往往是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官本位”的社会形态和民众心理特点,从政一直被认为是理想职业。而受教育进而科举是从政的必经之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许多教师是“师吏合一”。因此,在我国,不管教师的实际待遇如何,教师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职业声望。
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对某一职业都有一种类似刻板印象的职业形象,即传统的教师社会形象。当实际的教师行为表现和这种教师职业声望相一致时,能获得相应的职业声望。相反,教师的职业声望便会急剧下降。如我国传统的教师职业形象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道德追求,却忽视了教师的物质需求。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大潮对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冲击,当广大的教师进一步关注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和教师本身作为一个职业的特征时,教师的社会声誉随之下滑。
职业环境主要指工作条件、待遇和成见(习俗评价)。工作条件包括工作便利程度、提供从业人员的刺激、安全保证和职业的稳定性;工作待遇含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不管工作条件是否尽如人意,人们对某些特殊职业的选择,仍不免受社会对某种职业成见的影响。其中,教师的经济收入是影响教师职业声望的一个重要因素。
职业收入水平是决定职业声望和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但与之相应的职业报酬却不高。教师所获得的实际经济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处于中等偏下的状态;与其所担任的社会责任、工作任务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相比也偏低。高工作强度、低职业报酬使教师职业丧失了吸引力,同时也制约了教师的专业质量和职业声望的提高。
3.社会需求。
任何一种职业,它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对它的价值的认识密切相关。而所谓职业价值是指这一职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对教育及对教师职业的需求状况密切相关。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乃至其后的相当长时间里,社会成员的`最大愿望是加官晋爵、封妻荫子,而教育可以满足人们从较低的社会阶层流向较高的社会阶层需要,因而教师职业可以享有较高的职业声望。
教师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职业,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承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使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任何一种职业,它的职业声望和这一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有密切关系。教师是一种有着较高专业化要求的职业,因此,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关键在于人们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同度;而人们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同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彰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程度。
在世界各国,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大学教师的职业声望远远在中小学教师之上,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教师职业因其所需知识的高深性和高度的专业化决定了其较高的不可替代性。
5.教师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影响职业声望诸的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声望的提高有赖于内外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我们可以呼吁国家从许多外部环境因素着手,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但笔者认为,就教师这一职业本身来讲,教师声望更是一种内在的社会自发评价,我们更应该从其内在的自身因素出发,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
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对于教师职业声望而言,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核心问题不是教师在现代社会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而是教师是否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及如何适应这种角色转变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能被简化为学生的职前教育、在校教育、课堂教育。因此,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只重视知识经验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承,承担着知识的传授者这一单一角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心灵的培育者。让孩子在教师的教育下,实现健康、快乐、尽可能全面的发展是社会的普遍呼声。这种角色的转变不是光靠掌握了学科知识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艺术。教师唯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角色的转变,并且为了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多重角色来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技能。这样,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凸显出来,教师职业的价值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教师职业声望才能随之提高。
2.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职业声望以职业名誉为基础,而一个职业的名誉和从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密切相关。法律约束、自我约束、行业性自律是一个行业提高职业道德的三种途径。就教师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自我约束和行业性自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教育,使教师自身具有了较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自律能力,能自觉服从于职业道德的约束。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在整体上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主动维护本行业道德形象的舆论导向,从而对教师的品行起到约束的作用。而行业内部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其得以实现的关键。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行业约束机制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自我约束和较强的行业自律意识,拥有正确的行业舆论导向,并使它发挥对广大教师的约束、威慑作用,使教师表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使教师行业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是提高教师职业声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方强.制约与提升:教师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4]陈桂生.略论教师职业的声望[j].当代教育论坛,2008(8)。
[5]楼世洲、张丽珍.探寻与应对:教师职业化背景下的职业声望[j].学者论坛,2007(2)。
中学体育教师论文【第五篇】
摘要:随着素质教学的推行,在教育阶段,人们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更加注重,同时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重视。因此,人们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度不断增大。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的阶段,体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其锻炼身体素质的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根据遵循从简单到困难、逐步发展的教学原则,因此应该进行渐进式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重视,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以及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规律,从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学生机体的适应能力以及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等入手,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渐进式教学模式概述。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的成长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各种运行项目以及运动技能的教学,都应该遵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身体机能的发展规律,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以及人体机能适应性,同时考虑到不同运行项目的学科内在逻辑序列,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生理机能的逐步发展,不断深化,最终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程。从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人们往往倾向于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是对于不同运动项目和技能取得的效果却各不相同,不同的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1]。针对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所有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都知道要从简单到困难、难度逐渐增大进行教学,但是却并没有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将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人体的构造、机能变化和规律等结合。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遵循渐进式教学模式,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技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二、不同运动项目的渐进式教学。
1、篮球运动的渐进式教学。
篮球运行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在篮球教学中,由于很多男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蓝球运动的主要技能和技巧,因此学生对于教师的知识讲解显然兴趣不高。如果此时教师依然按照教材中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熟悉掌握徒手滑步的运动要领和技巧,其次是持球、传球和运球等运动技能,先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当学生熟悉掌握各种篮球的'运动技巧之后,在进行篮球比赛的教学。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很多教的东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用不上,教学过程也过于死板,并且整个教学还需要很长的课时。虽然这种是按照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但是效果却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并且是以投入篮球的多少来判断胜负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掌握,在学习各种技能时,由于没有对手、同伴和比赛,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篮球教学。因此,对于篮球教学,在遵循渐进式教学的基础上,应该对篮球比赛以及篮球团队教学为主,方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
2、体操运动的渐进式教学。
对于体操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熟悉地掌握各种体操运动的技巧和动作要领。体操是各种特殊身体运动的组合,和一般的人身体正常状态的身体动作不同,但是又有由于提倡身体动作经过特定的设计而形成的,所有的日常生活运动经过一定的设计之后,都能够成为体操运动[3]。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应该严格遵从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有身体运动的难度应该从简单到容易,经过不断的锻炼方能使学生掌握。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比较简单的侧滚翻,掌握侧滚翻之后,就可以进行前滚翻的教学,让学生熟悉掌握动作要领,然后再进行后滚翻、头手翻、支撑左右跳、侧手翻、并手侧手翻以及前手翻等运动的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要领,掌握的动作难度不断增大,使整个学习过程更简单,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人们的日常动作经过一定的设计之后都能够成为体操运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前滚翻、后滚翻等动作时,都能够体会到体操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体操动作不管多简单,只要是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都可以看成是体操学习,因此学生可以保持高涨的热情进行学习。
3、散打的渐进式教学。
散打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一项将传统和竞技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对于散打,在使用渐进式教学时,应该认识到其是一项竞技运动,然后针对其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渐进式教学。进行散打的渐进式教学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散打的渐进式教学目标,通过渐进式教学,让学生掌握单个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规格,保持组合运动的连贯,基本掌握进攻、防守以及狙击等技术要领和时机,建立学生自身的动力定型和条件反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将退步、进步、上步等基本动作让学生熟悉掌握,然后是进行进攻和防守的教学,掌握防守反击[4]。经过这样一个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散打动作有简单到困难,最终能够在散打竞技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所有动作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按照学生的机能变化以及散打项目的力学规律进行动作的编排,同时联系动作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结语。
渐进式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的教学应用非常广泛,采用渐进式教学能够发挥各种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渐进式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的力学规律、运动规律和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能所有的项目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2]牛晓琴.构建两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渐进式教育实习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中学体育教师论文【第六篇】
中学阶段学生身体的各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身体各个机能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因此注意力较为分散,精力比较旺盛。另外,中学生的身体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强,排斥枯燥的体育训练。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切方式灵活多样,刺激性大,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体育游戏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为认知能力,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向往独立的生活。另外,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在世界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好奇心比较重。由于精力旺盛、行动力较强,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乐此不疲,处于较为亢奋的状态。在兴奋状态往往能够很容易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在最短的时间能学会应有的运动技能。体育游戏的高强度、高竞技特点能够适应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亢奋点,使得中学生将身心投入到体育游戏的同时,也获得应具备的体育知识,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2。1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
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使学生学会一些必要的技术动作,然而以往的单一模式的体育教学生搬硬套地让学生练习体育动作往往事倍功半。但是,体育游戏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一尴尬,是学生在游戏之中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比如,体育游戏中常用的“迎面运球接力”。一只手运球、定点运球、障碍物设置这些都提高了运球的难度且竞技性提高。学生们在设定范围内努力完成任务,课堂气氛活跃。游戏结束后,不仅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运球的技术动作也得到了掌握和提高。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金钥匙,将要学习的体育知识以及技术动作融入到体育游戏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常规的长跑体育教学中,穿插适当的体育游戏,增添课堂乐趣之外,让学生学会长跑中的基本要点。常用的游戏像数字记忆力、接力游戏等。在游戏中学生学生的身体得到了休息,心情也得到了放松,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3提高学生灵活性、创造性和竞争性。
体育游戏预先会设定游戏目标,所有参与的同学都是为了目标而努力,因此体育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和竞争性。在进行跳高教学时,运动设施较少、人员相对集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训练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分组进行比赛,安排奖励机制,提高运动效率。在游戏中,学生不仅扎实了跳高的技能,增强了身体的灵活度,还提高了自身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3。1体育游戏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
体育游戏的选择应该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做无用功。体育游戏虽然能够调节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是所有游戏都适应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较简单或者难度较高的游戏都不适合中学生,比如“丢手绢”的游戏就太过于简单,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没有相应的教学意义。
体育游戏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即游戏的挑选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比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引体向上技能,可以在课上安排拔河比赛,增强学生的臂力和耐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避免了训练的枯燥,有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3。3体育游戏应遵循渐进性原则游戏的安排除了符合课堂教学目标以外,还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旧有游戏上进行创新,服务于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事半功倍。如果盲目尝试新的体育游戏,不仅学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游戏规则,还浪费了教学时间,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1合理组织游戏。
游戏虽然强调其灵活性,但是不能盲目,要有一定组织纪律约束。在进行游戏之前,要进行合理地筹划、安排,使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
4。2注意教学的安全性。
体育游戏虽然有着很强的竞争意味,但是并不代表为了目标的达成而不顾学生安全。在注意游戏具有竞争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要保证体育游戏安全无害。这就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具体环境、参与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设施的安全性能等各方面影响安全的因素。
4。3掌握好课程进度。
体育游戏要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应该限制一定的游戏时间,既能保证游戏目标达成,又能控制好课堂节奏。避免因学生体力不支而引发安全事故,或者损坏体育器材。
五、结语。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反映,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掌握了必备的体育技能,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其运用的基本原则,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体育游戏,有的放矢地达成教育目标。
中学体育教师论文【第七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求实创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健康水平。同时,围绕学校体艺特色工作,努力打造我校特色品牌。
一、工作目标:
1、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堂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2、抓好“两操一活动”的质量,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1)组织理论学习。利用体艺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将新理念新思想渗透到体育备课和上课中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心、鼓励、爱护每一位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人人喜欢体育课,人人尊敬体育老师的目的。
(2)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鼓励体育教师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体育课堂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强身体,长见识,励意志。
2、严抓体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1)强化常规管理。明确体育课堂常规要求、体育教师上课要求、着装要求等等,进一步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精神,全面提升学生运动水平和体育健康水平。
(2)严抓备课、上课质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成长规律,积极思考,深入钻研,开展有效的、有益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达到备好课上好课的目的。
3、提高“两操一课间活动”质量,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方案。
(1)严抓“两操”质量,振奋师生精神。“两操”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也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质量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本学期将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的进退场的秩序及做操质量,整队做到“静、快、齐”,动作做到规范、美观,同时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好广播操,并对各班的。出勤情况作专项检查。一年级将继续练习做好广播操,二至六年级本学期将举行广播操比赛。平时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要对眼操的动作要领及学生用眼卫生作仔细讲解,学校少先队将对各班级的眼保健操情况作专项考核。
(2)丰富课间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本学期,我校将继续践行“每天活动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具体明确活动要求,做到活动四个落实:即辅导老师落实、活动时间落实、活动地点落实、活动内容落实。坚持每天组织学生走到操场上,走到阳光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锻炼学生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体育组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作专项检查并予以公布,以确保每天大课间活动课的质量。
(3)坚持冬季长跑,磨炼学生意志。按照国家体育局及市局文件精神。本学期将继续做好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将每天上午的课间操改为师生长跑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制定好长跑活动方案,组织校师生积极投身于长跑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用于挑战的精神。在此项活动中,体育组将做好督查工作,要求各班级每周填写一份长跑记录表,每周上传两至3篇学生长跑日记和长跑体会,今年四月底,将对全校各班级的冬季长跑情况作专题总结,对先进个人和班级进行表彰。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2、一年级学生继续学习第三套广播操《希望风帆》,二至六年级学生复习广播操,四月份举行学生广播操比赛。
3、总结冬季长跑活动,对先进个人和先进班级进行表彰。
4、制订好20xx年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5、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并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
6、组织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上报、验收工作。
7、撰写体育课题论文,总结本学期工作。
中学体育教师论文【第八篇】
论文摘要:教育是人类的基石,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表现。就如任何事物都要均衡发展一样.教育也要均衡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地位进行评价,以期找出差距。找出解决问题的原因作者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地位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地位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地位评价指标。
河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河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地位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全省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一、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地位评价指标。
1.学龄儿童入学率。
从表l的数据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儿童的入学与就学状况非常良好。6个自治县的总体状况都要好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由此可看出.河北省的6个民族自治县对于学龄儿童入学问题都比较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和河北省在少数民族教育方面实行了政策倾斜和资金倾斜的政策,另一方面也表明即使存在众多不利的阻碍因素,各自治县都克服财政困难和观念障碍.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小学就学,接受基本的文化知识教育。从而更深层地揭示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观念与相关的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2.小学专任教师数。
小学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的人数,反映的是小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关系。一般说来.每个教师所分摊的学生人数越少越好,这样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性.教学的针对性会更强,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此,这一指标属于逆指标。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全省平小学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的人数为24.7人,为22.5人.为20.3人.呈直线下降的趋势。从各少数民族地区来看.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人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高出近10人.20高出l4人,到20有所好转,教师平均负担的学生数为22.4人,与全省水平相差不多。而其余5个地区的这一数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均成下降的趋势。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各自治县的小学师生比现状,我们还可以计算师生比的相对数,以河北省师生比的平均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分别与之进行对比。如果得到的数值大于1.说明要比河北省的平均水平要差.相反如果小于1,则好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计算,数据如表3所示,我们明显地看到,青龙自治县的.值均大于1,其它各自治县均小于1这说明河北省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数量基本可以满足需要。而青龙自治县的小学教师的数量还是相对不足的。虽然近两年大力引进师资.调整师资队伍,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师资引进的力度。
表4显示中学平均每个专任教师负担学生的人数。河北省年的平均水平为每位教师分摊学生数为18.5人,年为18.2人,年为18.5人,可以说近几年这一指标值比较稳定,变动幅度不大,即中学生与教师的比例无明显变化。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则差别显著。师生比配置最优的是宽城,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数最少.2000年为13.8人.2001年为15.3人.2002年为14.4人;其次是大厂、围场和丰宁。它们的水平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同时我们发现围场和丰宁总体状况虽好.却出现了轻微的师生比上升的趋势.这应当引起注意。而青龙的数据变动幅度比较大.2000年为人均20.5人,2001年就下降至16.0人,而2002年叉上升至18.1人,因为2002年与2001年相比.学生数量增加了。教师的数量没有增加.我们依2002年数据.认为青龙的中学师生比应该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4.小学学校的数量。
我们用指标每万人拥有的小学校数来反映各自治县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数值越高。表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机会可能相对较大如表5所示。
2000年至2002年问。无沦是河北省还是各少数民族自治县.每万人拥有的小学的数量均呈现出下降的不利趋势。大厂的这一数值要低于河北省的水平,盂村自治县的数值在三年问变化太大,究其原因是2001年的小学校的数量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又出现了下降.而孟村的总人口却基本上没有变化。其余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这一指标值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由于民族地区小学的规模可能相对小于其他地区.因此,可能上述这种比较是无法说明问题的。但由于我们已经在小学的师生比数据分析中看到这些民族地区的师生比配置也是好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因此,这里的数据是可以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总体状况是较好的,但也有部分县区发展水平较低。
表6显示了平均每万人所拥有的普通中学的数量。从表中数据我们看到。近几年无论是河北省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每万人拥有的中学数量比较稳定。青龙、宽城、围场、丰宁和大厂这5个地区的数值都高于河北省平均数值,即它们的每万人拥有的普通中学数量都要比河北省的平均水平要高,而只有孟村基本上与河北省的平均水平持平。总的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中学的相对数量要好于河北省。
二、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地位综台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列出下面这个表格,从而综合考察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其在全省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注:好于河北省平均水平为+,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龙、围场等6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基本上都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有些方面甚至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具体数据中可以看出.其中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教育水平测最指标都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就小学与中学教育而言,它们已经属于全省基础教育发展较好的中上流的地区。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各项数据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它的各项指标高出的数值都比其他前面这几个自治县的数值要少得多。这说明,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教育现状基本上是处于全省中流水平。青龙满族自治县有两项指标值比全省平均水平要差这说明其教育发展水平仍较低.在全省教育地位排序中,处于较低的等级之列。但通过这几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自治县的总体水平在好转.赶超的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