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四好农村路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57684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四好农村路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精编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四好农村路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第一篇】

一、始终坚持党政主导,凝聚全民交通新合力。我县始终坚持“党政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相结合,集多方之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一是从严压责强落实。坚持每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予以强力推进,切实加大目标考核权重和主体责任落实督查力度,保障项目快速推进。二是健全机制促规范。出台《“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以及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农村客运发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农村公路公共财政保障、建设管理办法、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和分级管护系列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制度化运行。三是示范引领树标杆。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示范乡镇”“示范路”评选,深度总结建设经验,引领提升建设水平,确保“规划一路、建好一路、管好一路、满意一路”。早在2015年,江安就已实现100%建制村通水泥路、100%社通公路的历史性突破,全县公路网密度位居全省前列。

二、始终坚持统筹规划,构建畅通路网新体系。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我县始终把服务产业、助力脱贫、安防设施等统筹考虑、统筹规划,确保农村交通融入大格局、通畅大循环。一是聚焦产业谋规划。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助推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将路网规划与产业规划相融合,带动发展酿酒专用粱、茶叶、水产等特色产业基地35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特色产业园100余个。近3年为全县50个贫困村新建水泥路246公里、桥梁12座,切实做到交通建设助推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二是人性设计优配套。将配套设施建设与本土自然景观相融合,建成观景平台及休息区18处,新建的27个标准化公厕全域覆盖旅游干线公路、有效服务旅游发展,该举措被誉为“厕所革命”在全省推广。三是注重安防保畅行。将附属设施与道路安全相匹配,每年投入至少1000万元实施波形护栏、错车道、停车区、标识标牌、应急避险车道、警示桩等安防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安全出行。

三、始终坚持交通先行,建立多元投入新机制。大力实施“交通先行”发展战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一是财政投入持续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近3年来共争取资金亿元;建立县财政稳定投入机制,每年投入交通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并逐年递增,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交通建设专项资金18亿元。二是大力拓宽筹资渠道。坚持资源整合与多方投入相结合,每年整合扶贫移民、以工代赈、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亿元以上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县交通投资公司,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力度,积极构建金融机构合作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共筹集资金约20亿元,切实解决建设资金缺口。三是从严监管资金使用。严格执行《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全面推行资金拨付交通财政联席会商定、审计监察部门监审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严格实施绩效考评、效益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最大效益。

四、始终坚持建管并重,构建依法管养新秩序。坚持“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实现网络化为目标,强力杜绝“有建无管、重运轻养”现象。一是规范管理科学化。实行建管分离,明确划分“裁判员”与“运动员”职能职责,成立县交投公司对项目实施融资及代管代建;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创新采用网络视频系统对重点环节进行远端监控,实现建设监管“零距离”“无盲区”。二是公路养护机械化。将农村公路纳入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每年定向投入2000万元用于道路日常养护和维修整治;投资近1亿元的机械养护、应急救援、信息指挥“三中心”年内将投入使用;购置1000余万元的机械养护设备,采用市场化模式由专业养护公司对农村公路开展常态化养护和预防性维护。三是路域执法联动化。建立县级路政员、乡镇监管员、村级护路员三级管理体系,充分运用“天网”“雪亮”工程技术,整合交警、路政、运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实现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常态化。

五、始终坚持城乡一体,构建交通惠民新格局。在抓好建设和养护管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客运体系,不断提升运力水平,达到“路通车通,物畅其流”。一是全域配置城乡客运。在城区,构建起以公交车为主导,社区巴士、网约出租车、巡游出租车、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运力配置;在农村,于全省率先开行“响应式”服务的农村便民小客运,构建起“乡镇公交农村便民小客运”的运力配置。形成了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四级客运网络”。有效**了城区内、乡镇和村社之间居民短途出行不便的交通瓶颈,正向城乡交通均等化服务目标稳步迈进。二是全面优化运输体系。投资亿元的一级客运站、全省首个县级公交总站投入运营;全域建成乡镇等级客运站18个,港湾站、招呼站(牌)867个。同时,随着江安长江二桥、G353宜南阳泸快速通道、S214迎古路等交通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城乡交通运输水平将实现更高层次的上档升位。三是全力发展物流配送。以投资3亿元的集物流配送、仓储运输、辐射297个行政村的鸿国物流园区为龙头,大力引进培育物流企业34家,建成城区物流集散中心1个,乡镇配送网点18个;积极抢抓“互联网”战略契机,精准化发展农村电商,目前县内企业入网率达70%以上,邮政、供销、易田等电商平台在乡(镇)建站100余个,在村建点80余个,预计2017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有望突破1亿元。

四好农村路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第二篇】

**县城关镇**新村位于县城北公里处,是1996年从本县峪里乡**村迁入城关镇的小浪底水库移民新村,全村现有人口360人,村集体年收入2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700元。建村十年来,先后荣获了“省级五好党支部”、“市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在移民村的稳定、建设、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我们始终重视和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不开的,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谈心活动,提高为民意识

在移民新村建设之初,村党支部就清醒地认识到:做好移民工作,不仅是上级要求的工作任务,而且是关系到本村群众当前与长远的生活大计。村党支部反复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的移民政策和要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借鉴其他移民村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在本村的移民工作中始终贯穿开展“艰苦奋斗、廉洁勤政”教育,树立一种让群众信服的新风气,力争建成一个让群众满意的新村庄。

为了统一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理顺村干部工作思路,支部书记王志辉经常与村党员干部谈心,一块儿交流思想。他常说:“我们现在手里是有了点儿钱,可这些都是用我们农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家产换来的,是国家给的补偿款,是群众的养命钱,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群众管好用好这笔养命钱,不能有其他想法,更不能奢侈浪费,否则就是犯罪。”他还说:“我们每个村干部身上都背负着全村群众的重托,我们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为了让群众日后能过上好点儿的生活,我们要把这些钱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谁浪费了这些款项,谁就是对全村群众犯罪,是子孙后代的罪人。”他还多次在村民大会和村两委会上强调:“为群众办实事,就不能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要有廉洁自律意识,树立勤政为民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谁过于关注个人的利益得失,谁就不是群众的好干部,就不适合为群众工作。”通过学习谈心,使每个党员干部都明白:为群众办事谋福利是自己的份内职责,廉洁从政是赢得民心的关键,也是村集体事业成败的保障。

在移民建房搬迁的重要时期,全村群众的生活面临巨大的改变,人心浮动不安,新问题、新困难接踵而至,亟待解决,全村群众迫切需要一个一心为公、决策正确、领导有力的领导团队。在这关键时刻,**村党支部坚定地担负起了历史的重任,发挥了党在基层的模范带关作用,给群众送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每个党员干部都树立起为民服务意识,舍小家为大家,勇于吃苦,忘我肯干。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春季在道旁栽树、打扫街道卫生,冬季扫雪、夏季浇树,积极筹办集体企业,勤俭办事,也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参与其中,密切了干群关系,也进一步加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深深赢得了群众的心。

二、建立各项制度,加强村务管理

新村建设项目多,建设工程量大,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群众和党员干部都有一种新鲜感,工作热情高,各项工作开展还比较顺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依靠热情干工作终究不是长远之计,热情过后,村支部书记王志辉开始思考并寻找长远的治本之策。虽然通过学习、谈心和交流活动,党员干部都树立起了廉政为民的观念,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干部的行为,就很难从根本上保持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为此,村支部经过认真探讨、研究和协商征求各方面意见,建立了一套适合本村实情的管理制度,对村干部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一是村干部例会制度,规定每月二日召开村干部例会,安排本月工作,检查落实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对不能完成任务的提出警告,并限期完成;二是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工程公开招标,严格质量管理;三是制订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购买物资要求同种质量比价格,同种价格比质量;四是招待费通讯费管理办法,凡上级到村招待农家饭,村干部出差吃住低档化,住宾馆不能超过50元标准,每餐不超过15元,因公而发生的通讯费每人每月100元包干,超支自负,并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五是民主理财办法,实行会计管帐、出纳管钱、民主理财小组审评、镇农经站核查上账、当月出榜公布。六是制定双委班子成员廉洁从政规定:1、不准利用职权在分配工资奖金评先等过程中捞好处;2、不准利用职权在为群众办事之机,收受礼金物品;3、不准在物资管理供应中收取钱财、物,中饱私囊;4、不准利用婚丧嫁娶、过生日、迁新居等借机敛财;5、不准用公款互相宴请,挥霍浪费;6、不准用公款配备通讯工具和超标准报销电话费;7、不准滥用职权,私自处置集体财物;8、不准借职权行私情。对群众的福利、文化生活等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村里也都制订了具体的管理办法,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保障村民利益。

通过一系列的村务、财务、廉政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村两委不但为群众管好了移民资金,而且通过多方考察和反复论证,经过村集体民主决策,村里投资开办了彩色印刷包装厂,安排本村20余名村民就业,年创利润10多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发展村里公益福利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村出现了干部廉洁,群众满意,干群关系密切的良好局面。

三、开展自查自纠,接受群众监督

村支部在制定各项制度和操作办法同时,坚持开展事后反思和自查自纠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村支书王志辉经常对班子成员说:“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有了错误,自查自纠比别人批评要好,主动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比知错不改好。”在他的倡导下,党员干部对村里的每项工作都能及时通报,相互讨论,努力反思和自查自纠,群众对村里工作的街评巷议,他们也能主动虚心听取,认真讨论鉴别,对照检查。由于村支部对每项工作的负责和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负责,建村以来,**新村没有一个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廉洁干事风格十分认同,已初步形成了干群同心干事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如今,**村拥有民营企业三家,黄牛养殖厂一个,村集体年收入21万元。利用这些收入,村集体投资新建了村文化娱乐中心、村卫生所、村幼儿园、村小学等集体福利设施;完成了村庄街道硬化、绿化和街灯亮化工程,实现了自来水、电话和有线电视户户通,使村民过上了同城市居民一样优裕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享受着农村的宁静和闲适,到过该村的人不由得赞叹:“**村人真了不起!”。

四好农村路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第三篇】

冷水滩区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毗邻两广,素有“湘西南门户”和“潇湘第一城”之称,现是永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城镇人口32万人,下辖9个街道、9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1个农业开发区,186个行政村,20**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8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2318公里,其中县道134公里,乡道315公里,村道1869公里,共有客运企业3家、客运车辆417台,货运企业12家、货运车辆2786台。近年来,冷水滩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坚持“小财政”建设“大交通”,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20**年以来,新建农村公路760公里,提质改造县乡公路284公里,提质改造村级道路560公里,建制村通畅率、通班车率均达100%。“四好农村路”逐步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服务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百姓出行品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现就我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区以“建好、管好、护好、营运好”农村路为目标,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开创了“四好农村路”建设“345”模式,即创新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按照“建设品质化,管理长效化,养护精细化,运营多样化”的“四化”标准,实现了“进村主干道提质扩面、25户以上自然村通组路、农村公路有效管护、路域环境提升、电商物流进村”五个全覆盖。

1、坚持“三个强化”,高品质建设农村公路。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科学规划、全力保障、精细管理,逐步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牢固树立“大交通”理念,注重全面系统谋划,将交通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城,与脱贫攻坚、旅游开发、美丽乡村等工作相结合,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着力优化农村公路布局,坚持公路建设、安防工程、水保绿化同步规划、建设和验收,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达标一条、见效一条。

二是强化保障支撑。我区虽然是财政小区,却始终把交通建设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以“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路修”的决心,采取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社会资金参与的筹资模式。两年来,累计整合涉农资金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共建成120公里扶贫路、80公里产业路、22公里旅游路。

三是强化质量监管。牢固树立高品质建设就是最好养护的理念,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创新推行交通工程“质量首件制”,即在每一分项工程中,选择第一施工项目作为首件工程(如第一段路基、第一根灌注桩、第一片空心板)并将首件工程的每一道工序作为首件工序,编制严密的操作规程,确保质量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落实责任公开制,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养护责任人进行立牌公示,方便政府监管和群众监督,保证农村公路建管质量。

2、坚持”三个发力”,高要求管理农村公路。始终把农村公路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创新管理方式,拓宽管理范围,切实做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一是在管理机制上发力。20**年在全区各乡镇设立乡(镇)交通管理站,落实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场所、有制度“五有”保障,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并在村级设立路政信息员,负责维护村道设施、反馈路况信息,形成区、乡、村三级联动的路产路权保护网络,确保农村公路通畅和设施完好。同时,将农村公路管养,爱路护路村规民约与乡风文明行动相结合,提高群众管护意识,形成农村公路人人管护的深厚社会氛围。

二是在管理模式上发力。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五道五治”(对辖区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五级道路”逐一建档摸底,开展治违、治乱、治污、治路、治理“五治”行动)和“路长制”,将农村公路管养、路域环境整治等纳入乡镇中心工作范畴,并设立考核机制,提升乡镇管路护路积极性。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任示范路路长,班子成员担任其他乡村路路长,负责做好公路养护及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确保道路安全通畅,营造“畅、安、美”的通行环境。

三是在路政执法上发力。交管、公路、交通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对货运车辆“逢车必检,逢超必治”,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并将治超范围从国省道延伸至农村公路,完善限载、限高、限速等设施和标志,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确保道路交通安全。20**年共检测车辆58675辆,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68辆,车辆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1%以内。

3、坚持“三个到位”,高标准养护农村公路。多措并举保障资金,想方设法养护公路,确保农村公路持续畅通、健康运行。

一是资金保障到位。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养护资金增长机制,每年按10%的增速来保障养护资金,20**年区财政统筹安排620万元作为公路养护资金。同时,积极探索交通扶贫新模式,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员公益性岗位,共安排96名贫困户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实现了“扶持一岗、脱贫一户”目标。

二是公路列养到位。我区创新“36字决”养护标准,即路基完整稳定,路面平整干净,路肩整齐平顺,边坡整洁美观,水沟排水通畅,桥涵防护坚实,通过“春排水、夏除草、秋整治、冬修补”季节性重点养护,全面提升养护成效。目前,全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道、乡道优良率分别达到%、%。大力推行路段精品化,在全面提升养护标准的基础上,梯次推动农村公路养护换挡升级,先后建成农村公路样板路26条84公里。

三是奖惩问责到位。建立农村公路的政府绩效考核、行业综合考评,专项督查等全方位考核体系,切实把行业行为上升至政府行为。一方面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另一方面按照养护“八无标准”,建立了养护考核清单,制定《冷水滩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加强行业部门监管,形成覆盖全面、标准规范、奖罚分明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落实不力的乡镇,予以问责,促进了养护责任的全面落实。

4、坚持“三个融合”,高水平运营农村公路。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客货运输和农村物流发展新模式,农村客货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与完善农村客运网络相融合。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采取在伊塘、上岭桥两个镇先行试点的办法,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进村公路沿线增设候车站(点),扩大镇村公交和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进程。目前,乡(镇)客车通达率100%,村民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农村群众到中心城区的时间缩短了%,到乡镇的时间缩短了%。

二是与“降本增效”相融合。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模式,加快推进区、乡、村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交通服务站对交通、供销、电商、快递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降低物流成本。目前,全区共建成交通管理站9个,村镇交通服务站126个,农村物流站点140个,物流降本增效创下新高。

三是与“交通+”相融合。深入推进“交通+产业”,依托农村公路网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群众”。目前,全区新建蔬菜、柑桔、西瓜、白茶等基地等20多个,带动全区农业总产值以年均%速度增长。深入推进“交通+旅游”,将公路建设与区乡村道沿线绿化美化工程同步实施,让公路融入环境,引爆了农家乐、乡村民宿、特色小吃、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旅游业态。近两年来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深入推进“交通+民生”。把农村公路建设与民生事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我区农村公路连通村民安置点26个,连通学校、医院、敬老院约100多个,惠及贫困群众8000多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区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较,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改造提质任务艰巨,建设资金缺乏。上级下拨的公路建设资金有限,地方需要配套的资金数额较大。二是交通运输管理、运营服务水平和品质有待提升,尤其是智慧交通管理还处于空白状态。三是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亟待提升。治超“省道治理硬,县乡村道治理软”现象仍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我们将以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推进我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1、突破瓶颈,进一步建设好农村公路。科学规划、依法实施,加大农村公路在交通建设投资中的比例,对全区剩下的75个非贫困村公里进村主干道提质扩面,高品质、高标准打造。加快农村候车亭、交通服务站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等建设,提高群众交通出行条件。

2、依法治路,进一步管理好农村公路。继续推行“路长制”管理,进一步加大爱路护路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管护意识,形成农村公路、人人管护的深厚社会氛围。按照依法治路总要求,加强巡查检查力度,加大巡路频率,消除各种路障,大力推进超限超载治理,完善治超手段,持续保持治超执法高压态势,确保治超站点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1%以内。

3、完善体系,进一步养护好农村公路。分级分段明确养护主体,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继续将农村公路日常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拨付配套资金,建立养护质量数量与养护经费拨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对于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加大农村公路应急资金的投入,确保水毁、崩塌道路能得到及时的修复。

4、创新机制,进一步营运好农村公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稳步推进镇、村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在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二级综合客运站建设,加快推进区、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农村物流业水平。

四好农村路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第四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西河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西河村处交界,与****接壤,面积**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镇,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村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我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并把发展乡村四好公路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二是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几点体会

(一)政府指导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乡政府抽调了由乡国土、城建、水务、林业、供电、环保等各个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成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五个小组,采取“3+1”工作法,驻村开展指导,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

(二)项目支持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源泉。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由项目支持。我们先后争取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塘坝、河道治理项目;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项目;沼气池项目;改水改厕项目;污水处理项目。正是借助于这些好项目、大项目,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三)社会参与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补充。坚持市场机制,引导各类民间资金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的热情,都想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力量。在我们多方沟通协调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1000万元兴建观景平台、****为主题的高端休闲产业项目,现已初显雏形。另外,还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现代农业展示园,让“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安排

(一)针对资金保障不足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继续争取项目扶持;二是乡、村自筹资金加大投入;三是社会集资提升品位;四是压缩开支开源节流。健全网络化责任体系;二是严格按照“3+1”工作法倒排时间表,推行逆向责任机制;三是做好周调度,试行党政领导督查暗访机制。

(二)针对建设中群众个人利益受损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党员干部率先做个“吃亏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做好榜样),树好榜样当个“干净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要已集体为重);二是继续做好宣传引导,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三是继续坚持“以奖代补”,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额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65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