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七一”党课上的讲话稿2篇
第1篇范文
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
在“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在党的生日,给大家上党课,既是工作任务,也是难得的和大家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的机会。去年是党的百年生日,我和大家分享了长征精神。今年有很多题目可以选,我也认真进行了思考,和办公室、党办的同志进行交流,最后选了改革这个题目。这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总书记有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革工作,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内容,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深改委主任,主持26次中央深改会研究改革重大问题,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提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深刻理解把握改革,对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至关重要。
二是省委、省政府有部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总结了过去五年的5条经验,其中1条就是“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最强劲的动力”,要求“充分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未来五年全省要“三个转变”(从总量扩张为主向总量与质量协同提升转变、从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与消费出口协同拉动转变、从政府主导为主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作用转变),推动“三个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省干部“做改革‘闯将’,勇于突破惯例、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开拓创新”。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就必须对改革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三是当前林业工作有需要。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林业的“537”项任务(5项牵头,3项共同牵头,7项责任部门)及国家林草局给我们的6项试点任务,都需要用改革的方式完成。之前,我多次讲过我省林业工作已经到了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实现突破,唯有改革。
总之,希望通过这次党课,大家能够有所收获,产生共鸣,能够更加坚定地在改革创新中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今天讲三个问题。
第一,改革的动力依据
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没有行动上的自觉。我们现在的干部,不是不知道改革,也不是不知道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道理,而是似懂非懂,只知道“皮毛”而没有看到“血肉”。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推进林业改革工作不坚定,“等靠要”思想严重。究竟怎么认识改革?
一是从哲学的视角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本质最核心的规律。任何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既互相斗争,又共同存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他们之间运动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出变化,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社会制度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经济基础相适应。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是从文明的视角看:人类自脱离蒙昧以来,每一次文明的进步都伴随着改革。狩猎采集时代,人类的祖先在生存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火,改变了饮食方式。创造了语言、文字,改革了信息传播方式,从而使得智人战胜了其他人种,走上了地球生物链的顶端。农业文明时代,人类改变原有狩猎采集的生存方式,驯化了动植物,逐步形成定居生活方式,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出现部落、村镇、城市,直至出现分工、阶级分化等,建立起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制度。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现代大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也推动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蒸汽机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快速演进。科技创新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也倒逼人类社会制度不断革新。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三大元意识形态,君主制、民主制,总统制、议会制、共和制、联邦制等不同的政体形式,在人类文明史中不断演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领导我们这样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事业,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
三是从文化的视角看:改革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流传的文化基因。《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意思就是说,无路可走的时候,就要变革,变革就会通达,通达才能长久立足。只要按照这个规律来做,就会无往而不利。回顾中国历史,历朝历代都不乏改革者,战国的商鞅、吴起、赵武灵王,汉朝的董仲舒,北魏孝武帝,唐朝的姚崇、韩愈,宋朝的范仲淹、王安石,明朝张居正,清朝的康有为。鲁迅先生曾讲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改革精神一直都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和基因里面,这也是造就我们这个灿烂文明的重要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优秀传统文化中,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从党史的角度看:自1921年成立,我们党就一直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先后出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后,才寻找到新民主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摸索中改革,曾经发生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并最终酿成了“文化大革命”。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初期,改革还是不改革,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等争论一直存在,但我们党顶住了压力,并通过实践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讲: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总书记深刻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以上是从4个视角理解改革的动因。当然,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去分析。但无论怎么看,总归一条,那就是“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改革的林业实践
林业发展史同样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一代代林业人接续传承,上下求索、革故鼎新,才创造了绿色奇迹。去年,我在多个场合和大家分享了XX林业史,这里和大家回顾下我国林业发展史。
在我国,林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史记》记载:“黄帝之孙颛琐静渊而有谋,养材以任地。”西周末年,开始出现林地交易。公元前913年周共王时的卫鼎铭文是最早的林地买卖契约。战国时期,山林政令、林木贡赋、边境造林、春季山林防火、森林采伐运输等均已有专人负责。秦汉时期,出现了少府、上林苑令等专门负责管理和保护山林资源的职官。魏晋南北朝,出现了《魏王花木志》《竹谱》等专门林业文献,林业保护律令条文不断丰富。唐朝五代时期,人工育林开始兴起。宋至元朝林业快速发展,开始大规模营造边防林。明清时期,林业生产技术快速发展,大量林业科技名著开始涌现。我们所知道的《天工开物》等著作都有关于林业生产技术的记载,甚至很多技术现在还在沿用。近代以来,林业在曲折中仍然不断改革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中国第一部《森林法》。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便提出“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15年北洋政府确定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国民政府更改为每年的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为植树节,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林业随着国家发展,不断探索改革。建国之初,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需要,林业首要任务是生产木材。主要方式是大面积采伐天然林。这一时期的林业为保证国家工业、建筑、军事用材需要,打破经济封锁,巩固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段历史在电视剧《青山不墨》中被生动的展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后期,我国进入木材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的时期。1978年我国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启了以生态工程推动国土绿化的先河。1982年,国务院发起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成立中央绿化委员会。198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7年,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成立。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特大洪水,开启中国生态保护事业新里程。国家相继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黄河、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00年,中国成为湿地国际第57个国家会员。2006年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三个转变”战略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生态文明建设是战略任务。2010年,国务院成立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2011年国家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把林业工作更是摆在了新的战略位置上。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森林是钱库、粮库、水库,更是碳库”“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在总书记的指引下,2015年,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启动,森工企业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我国4800多个国有林场踏上改革征程。中央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2017年,中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8年,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20年林长制在全国上下全面构建。2021年,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前所未有的推动,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森林覆盖率不到9%,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2%,再到如今的%,逐步成为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的“双增长”,对世界森林增长贡献率高达40%以上。2020年我国林业总产值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的亿元增长了485倍,达到万亿元。
回顾我国林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林业一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在跳动,一直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而且,可以特别明确地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我想至少有3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在变。由向自然索取到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将保护与发展割裂到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两山”理念,从单独的林业建设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建设。二是发展目的在变。从获取木材转变为保护和修复生态。从植树造林不断提升国土绿化面积到森林经营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单独的森林观,到大食物观、大生态观、大产业观。三是发展方式在变。从计划手段到市场手段,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从财政投资为主到社会投资、金融投资多种投资并举。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下面讲下,改革的方法路径的问题
1934年毛泽东曾说过一段名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有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当前XX林业正处于推动转变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国发2号、国家林草局若干措施带来的改革政策的红利期,需要推进改革的事项很多,要求很高。局法规改革处梳理出,需要改革的事项有6类38项之多。其中:
十九大报告实施规划中1项: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
十九届四中全会分工方案1项: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省委深改委及相关专项小组工作要点3项:一是完善公益林管理体制。二是支持毕节市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三是研究探索森林自然教育,启动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试点建设工作。
省委深改委重大研究课题2项:一是XX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研究与探索。二是XX林业碳汇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研究
改革试点6项:一是人工商品林纯林树种结构优化调整试点。二是XX省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三是XX省林权抵押处置试点。四是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试点。五是国有林场深化改革试点。六是XX省森林碳汇指数保险试点。
“一市一示范,一县一试点”涉林任务指导12项:一是赤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二是黔东南州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革命试点。三是赤水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改革试点。四是XX县“一亩一证”茶园经营权流转方式改革试点。五是威宁县草海生态旅游机制改革试点。六是XX县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七是江口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八是XX县油茶产业“村推户管”改革试点。九是XX县调整树种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试点。十是XX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十一是XX县宜耕灌木林耕地提质改造试点。十二是XX县国储林项目推进循环林业经济发展试点。
农村改革选题指引领题审核指导1项:指导领题市县“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探索”。
局内部重点改革任务12项:一是探索古树名木保护“1+1”行动试点。二是开展人工商品林采伐改革,探索独立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森林经营单位开展人工商品林主伐限额五年总控采伐管理模式。三是创新开展林业行政执法方式,探索制定林业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清单。四是深化林长制改革,制定《XX省林长制督查考核办法(试行)》。五是探索松材线虫病疫区非疫点乡镇人工商品松林改培,形成《松材线虫病疫区非疫点乡镇人工商品松林改培试点总结报告》。六是创新画眉等新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养殖管理模式,制定全省画眉等新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人工养殖标识管理实施方案。七是以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绩效评价为抓手,深入开展成果转化,建设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八是探索开展草原保险工作。九是探索建立全省草原监测体系。十是探索野生植物迁地保育机制,建立全省野生植物迁地保育体系。十一是探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十二是创新全省森林防火监管督导机制。
要完成这些改革任务更要讲究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推进改革事业,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改革方法论。这里我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个人理解,便于大家在具体工作中把握。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什么、推进什么”“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这三句话代表三层含义。一是改革为了人民。这是我们改革的根本目的。各部门、单位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比如,鼓励分区分类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不能以牺牲林场职工和周边群众利益为代价。比如,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能侵害群众利益。二是改革依靠人民。这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基层智慧和基层原创性经验非常重要,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变”改革等等,都是基层群众摸索出来的。今年我们仅“一市一示范,一县一试点”涉林任务就有12项,对这些任务,我们要做的是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把其上升为规律性认识,然后又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另外,我们正在谋划发展的山桐子产业,我省很多地方之前就有人工栽培的经验,这些基层探索的经验,证明了山桐子产业在我省发展是适宜的、是可行的。下一步,就需要我们把这些经验推广开来。三是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要求我们要聚焦全局谋划改革,多推出一些有利于增加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举措,多推出一些能够让林区群众获得“真金白银”的举措,多推出一些能够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比如,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要重点思考的是怎么将老百姓手里的林业资源变成可增收致富的资产。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不断在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没有问题不叫改革。”当前林业发展正处于量变引发质变的关键期,问题多的就像“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而且很多我已经反反复复,多次通报。比如:森林质量低、保护水平低、产业效益低。比如:涉林资金兑现迟缓、自然保护地遗留问题化解、涉林案件多发、林业市场主体弱。比如:在推进符合条件的园地、灌木林恢复为耕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中遇到的政策瓶颈、卡点。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推进林业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方案,推动部署,落实举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三)“坚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这要求我们在设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时,不能只管本块业务、本部门情况,还要站在全局工作去分析,甚至占到全省高度去分析,主动对接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对涉及多个部门事项的,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制度配套。要做到提纲掣领、纲举目张,防止把长期目标短期化、不把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整体性推进,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聚焦改革创新的重点事项、重点难点环节、突破口和切入点,盯死看牢重大改革,集中攻坚,重点突破。当前,哪些是改革创新的重点,清单中列出的内容,特别是十九大报告实施规划、十九届四中全会分工方案、省委深改委等中央、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就是重点中的重点,这些是我们要向中央和省委交账的,必须要推动,没得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四)“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一方面,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是一个先行先试、总结推广的过程。凡改必试已经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提出,以试点复制推广为内核的改革方法论是中国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秘钥。林业改革应选择试点先行先试。试点是“金种子”,种子选好了、选对了,就能种出“盆景”,“盆景”多了,就能变成“风景”,就能这边风景独好。但是,也不能总是“摸石头不过河”,我们通过先行先试创造出来的经验,只要是好的、对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就要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外围到核心、从增量到存量积极稳妥推进。如山桐子种植,已经有了试点经验就可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当前,我们林业改革创新最高遵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XX“四新”要求,以及国发2号文件、国家林草局若干措施等涉林改革事项。中央和国家的政策都是宏观性的、方向性的,还需要我们目标化、具体化、措施化。就全省而言,省林业局又承担着林草领域顶层设计的职责。我们出台的政策制度,事关着全省林业改革创新的成败,必须充分论证、科学可行、许成不许败,否则,造成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无可挽回的。如何开展顶层设计,我认为至少要包括学习、调研、考察、论证、决策、部署、培训和总结“八个环节”:至于学习,作出任何一个决策,都应该把与这个决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进行系统学习、系统研究,找到什么能、什么不能、怎么才能;至于调研,不能坐而论道,必须深入基层、充分调研、掌握有什么、差什么、能干什么,防止顶层与基层脱节;至于考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哪里干得好,就向哪里学,防止简单照抄照搬、机械拿来主义,正如考试抄人家的作业,也要抄学习成绩好的,抄的过程也要有选择性地抄,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生拉硬套,总不能把语文的抄数学的,总不能把名字也抄上去;至于论证,就是通过专家座谈会、讨论会、务虚会等“诸葛亮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问题、形势、机遇、潜力等各方面都谈深谈透;至于决策,经过学习、调研、考察、论证后,才能慎重决策、科学决策,防止脱离实际的拍脑袋决策;至于部署,决策后,就应有相应的政策体系进行部署和推动;至于培训,对作出的顶层设计,应分类、分块、分系统层层开展培训,让基层懂政策、会用政策,培养更多改革的行家里手和骨干力量;至于总结,推进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提升,扬长避短。
(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改革必须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这点我们必须毫不含糊、不容置疑。我们要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推动发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在守住法律底线的同时,在思路上、机制上、方法上、路径上探索突破。
(六)“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统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我们推进任何改革中都必须始终牢记的。既要敢为天下先,又要蹄疾步稳、积极稳妥。这个问题在前一段时间,提出的公益林差异化补偿上就有明显体现。之前提出了方案,但没有预估有可能造成的社会稳定风险。后面,再去评估,就发现原来的方案就没有考虑到稳定因素在里面。这一点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不能在关系根本性的问题上犯糊涂。
最后,我想讲的是,改革关键在于人,在于我们的干部。干部不想干、不敢干、不愿干,还谈什么改革?从当前的现状看,我们干部积极性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很多改革事项都是被逼着走。队伍中勇于担当的人少,机械照章办事的人多,三分之一的人在干、三分之一的人在看、还有三分之一人在是非不分、说三道四甚至颠倒黑白,这种现象不正常、要不得、必须要纠正。
首先,正向激励。这方面我们已经作了很多尝试,比如建立正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干部选任交流力度等。今后,局党组仍然会坚持。只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就大力提拔使用。哪怕任用条件达不到,只要工作干得好,四级、三级调研员都可以主持处室工作,只要能胜任,组织就把位置给你留起。大家可以毛遂自荐,组织是民主的,只要谁能干、谁干得好我们就请谁来干。
其次,纠错容错。改革不是都要成功、都能成功,允许失误,宽容错误。我多次强调,对在推进改革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失误和错误的干部,在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出现失误和错误的干部,为推动发展出现无意过失的干部,给予最大宽容。在这里我再强调,只要是大家一心为公不为私,只要大家不是违法乱纪,局党组一定对改革创新的失误率先担当,不让担当者担责,不让流汗者流泪。说到做到,从我做起,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创新的良好氛围。
最后,作风保证。担当作为,离不开务实作风作保证,要发扬老黄牛、孺子牛的精神,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创造性推动工作落实。另外,干工作,说到底就是硬指标靠作风、软指标靠沟通,同志加兄弟、革命加友谊,既需要我们首先把工作干好,也需要我们在干好工作的同时抬头看路、各显神通,上下对接、左右协调,把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在这方面,我们是短板,是弱项,对接工作不能只靠文来文往,多用电话、对接、沟通等方式,把效率提起来,把机关作风和文来文往的不实作风压下去。哪怕是在对接过程中,作作揖进去,厚着脸汇报,弯着腰出来,只要能把事办妥,又何尝不可?只要为了工作,没什么丢人不丢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要做好表率、当好先锋,带头担当作为、冲锋陷阵,在林业改革创新的道路上闯出新路、行稳致远。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XX林业事业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希望我们每一名林业人都能大胆的闯,勇敢的试,积极的干,奋力的拼,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今天就讲这些。祝各位党员同志们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第2篇范文
立足新时代 握好接力棒
在“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党的生日,就是要回顾历史成就、分析当前形势、展望美好未来,动员和激励全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新阶段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根据安排,下面我围绕“立足新时代 握好接力棒 以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效献礼党的二十大”这一主题,从“新时代新成就、新形势新要求和新征程新作为”三个方面谈几点个人认识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新时代、新成就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十个年头。在这样的特殊节点,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建功新时代、迈进新征程做好充足的思想行动准备,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欣逢盛世,亲历见证了一件件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的变化举世瞩目。作为一名治江工作者,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党的建设呈现新面貌。1945年,在延安的窑洞里,面对黄炎培的提问“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毛主席给出了第一个答案:“民主。”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开辟了伟大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形成统领,“两个维护”“两个确立”成为普遍共识;从纠治“四风”破题开局,以“打虎”“猎狐”“拍蝇”高压反腐,用严肃党内生活、严密组织体系、严明纪律规矩和严格法规制度保驾护航,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百年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十年,XX委跟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步伐。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党建与业务一体推进、深度融合,党建工作的引领保障作用充分体现。委党组带头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带头落实双督导工作要求,带头建立联系点,带头讲党课,带头参加主题党日,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带头参与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中心组学习督导,带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党建责任不断压紧压实。各单位充分运用清单管理、分类指导、督办落实、检查考核等手段,全面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建责任和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通过中心组、支部主题党日+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阶段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提出“政治建委、经济兴委、科技立委、人才强委、文化塑委”XX委新时期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安澜、绿色、和谐、美丽“四个长江”建设,造福流域人民。三是着力夯实组织基础。开展“支部建设三年行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覆盖,“水利先锋党支部”“红旗党支部”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抗击洪涝灾害、专项督查暗访和新冠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敢打硬仗,打出一个个漂亮仗,充分彰显了XX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强的战斗力。四是持续深化纪律作风建设。我们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有效树立,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XX委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积极健康向上,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
(二)党的理论创新取得新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最大收获、最大成果,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飞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水利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伟大成就。一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写入党章、宪法,中央政治局先后4次围绕生态相关题目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亲自擘画了长江大保护的宏伟蓝图,长江大保护进入新的阶段。二是理论高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尤其是聚焦水生态文明,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围绕国家水安全,面对河川之危、水源之危等新老水问题,提出“十六字”治水思路。心系大江大河,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长江经济带五“新”三“主”战略,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生态优先、节水优先、抓保护促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三是实践力度前所未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狠抓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整改,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掷地有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水清景美岸绿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引领着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的全面转型。
这十年,XX委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着治江工作思路创新、工作重心调整、工作方法变化。确立了在保护中发展的治江总体思路,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逐步实现从人定胜天向风险管理的转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逐步实现从过度开发向可持续利用的转变;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逐步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优先保护的转变;在涉水事务管理方面,逐步实现从分散向统一的转变。比如我们编制了首部干流无拦河坝的流域综合规划——赤水河流域综合规划,就是充分考虑到赤水河生态保护价值突出,作为美酒河、英雄河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很高,干流上没有一座拦河坝,这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践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
(三)强国复兴事业达到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十年间,中国正加速从小康迈向富裕,从大国迈向强国,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高铁、5G网络等建设世界领先,载人航天、量子通信等领域捷报频传;经受住了疫情等大战大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秀答卷;军事实力突飞猛进,保卫发展成果能力极大提升,民族自信空前增强,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更加绚烂。
这十年,XX委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长江”嘱托,与时代同向,与国家同行,全身心投入到长江治理和保护的生动实践,收获了亮眼的“成绩单”。我们始终把防汛抗旱当作天大的事,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成功应对了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和2016年、2017年、2021年等不同类型的区域性较大洪水,圆满完成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险情、“东方之星”号沉船救援等多次应急处置任务。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从“有”到“强”不断迈进,从2012年的上游10座,今年逐步拓展到覆盖全流域111座,成为安澜长江上的一道靓丽名片。我们全力做好治江顶层设计,流域规划体系日趋完善。继2012年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湘江、资水、沅江等12个流域综合规划批复实施,10条重要河流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编制完成,水资源、采砂、水土保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等众多专业、专项规划先后出台。我们把绿色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大保护呈现全新局面。优化水资源配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陶岔渠首累计供水量超过493亿立方米,一江清水北送惠泽7900多万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基本实现长江流域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全覆盖,生态流量动态管控全覆盖。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变,长江水质明显好转,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河道采砂由乱到治,管理秩序持续稳定向好。连续12年实施生态调度试验,宜都江段鱼类总产卵量2021年增至124亿粒,创历史新高。监管力度空前加强,率先开展长江干流岸线保护与利用检查、长江流域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和整改提升、河湖“清四乱”、长江流域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等专项行动,摸清了家底,解决了突出问题。我们紧扣水利高质量发展主题,流域治理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搭建“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河长办”协商协作平台,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有实”走向了“有能有效”。“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行政许可“四个一”办理模式在全国水利系统全面推广。做实做强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国家、省部和委三级联动的创新基地体系初步形成。以XX委“水利一张图”为有力支撑的信息化建设取得里程碑式发展,启动数字孪生长江试点建设。我们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370余项,荣获各类科技奖励近400项。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专家人才数量稳步增长,我委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委属企事业单位经营创收稳步增长,全委经营收入从2012年xxx亿元逐年增加,2021年首次突破xxx亿元。全委上下形成了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二、新形势、新要求
过去的辉煌成就造就了新时代,而新时代又催生出新的形势和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复,俄乌战争搅动大国博弈,东升西降的国际格局成为大势所趋。从力量对比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力量重心逐步转移;从发展模式看,西方民主国家出现制度性危机,政治乱象丛生,中国现代化方案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从国际秩序看,全球治理体系走向分散,美国霸权越来越力不从心,中国拥有了更大话语权和更多影响力。
从国内来看,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100多年的不懈奋斗,实现民族复兴和文明振兴到了关键阶段,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国盛世国运已经到来,机遇和挑战之大前所未有,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走好中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显得格外重要。
立足两个大局,“变”是时代的主基调,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城一域,而是深刻又宏阔的时代之变。“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有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如何在大局大势中找到流域机构的位置,找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位置,我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一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过去长江水患频仍,人们一心求生存、盼温饱,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求生态、盼环保,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要日益增长。一是需求的范围更广了。从单一地解决洪涝、干旱、供水等老问题,拓展到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弘扬水文化等新维度,希望有效解决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湖库富营养化发展、水污染风险隐患加大等水环境受损问题,水生生物受损、湿地功能退化、水生生境改变等水生态退化问题等,对此我们要有新认识。二是追求的目标更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们不仅希望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对共同富裕的期待也越发强烈。我们除了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还要下功夫为乡村振兴助力,为经济发展赋能,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水利支撑,推动人民群众从依水而生迈向依水而富。三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更好了。为了“兴水利、除水害”,治江前辈提出并实施的“以防洪为重点”的治江三阶段计划已经完成,如今水利基础设施能力、水利投资力度、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过去很多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迎来了集中攻克的最佳时机。我们要以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盯老百姓身边的突出涉水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尽快把短板补上,使弱项变强。
二要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部署。自古以来,水运都关系国运,治国必先治水。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苏维埃中央政府就成立了山林水利局,开始了江河治理的实践探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入海口后强调,“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这不仅意味着以长江、黄河为代表的大江大河战略格局已经成势,也意味着水利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对象、路径、方法更加多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一是要更加注重系统治本之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已全面转向了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治本的新阶段,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水共治”,推进水域和岸线“水岸共治”,强化区域协调、部门协作,全面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等问题。二是要更好发挥水利支撑保障作用。随着新发展格局的纵深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加快实施,水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更加稳固,水利建设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期。今年3月份以来,复杂国际局势和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叠加,经济发展遭遇“倒春寒”,为稳住经济大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了“加速度”。我们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变危为机,加速建设实施引江补汉等一批影响深远、造福长远的重大项目,为扩内需、稳经济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我们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盘活资源、形成联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江方案、贡献长江智慧。
三要适应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定下了主基调、大前提。要实现这样的现代化,取得高质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靠几项改革举措单兵突进、零敲碎打不行,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对也不行,必须创新驱动、整体推进、系统施治。在这个背景下,水利部党组作出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行动,也是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创了流域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新模式。一是要明确履职重点。2020年颁布实施的《长江保护法》明确了28项涉及水利部门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水利部还“授权赋能”,增强流域管理机构流域规划、水利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地方水行政管理考核督查等相应职能和权限。我们要依法依规履职尽责,牢固树立从流域视角谋划推进工作的意识,在大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立足“共”字做文章,当好长江代言人。二是要了解自身条件。XX委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掌握着流域大量的基础性资料,有较为齐全的涉水技术专业门类和专业机构,拥有良好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流域治理保护体系,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我们责无旁贷。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当前工作存在的差距不足。防洪减灾能力仍存短板,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增大,体制机制尚需完善,治理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都需要我们锻长板、补短板。三是要提升基础能力。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是涉及到全员、全要素的创新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扎实的底板支撑。从流域层面来说,要从体制机制与技术支撑两大底层架构率先发力,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全面提升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从XX委层面来说,要深化委内改革发展,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战略谋划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狠抓落实能力,以匹配流域治理管理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四要做好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课题。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也作了进一步强调。总的来说,要推动党建从“造形”到“塑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有哪些具体要求呢?我认为,重点要把握三点:第一,党的领导要引向深入。坚持党的领导是建党百年总结的首要经验,也是下个百年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党对具体领域工作的领导日趋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也更加科学。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引向深入,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治江事业全过程各方面,关键就要看能否在基层落实见效。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的责任向基层压实,把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要求往基层倾斜,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政治把关作用、增强民主议事功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第二,全面从严要一刻不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这就意味着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党的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从严必须继续;从中央、地方到基层,全领域、全方位从严必须继续;从换届选举、发展党员、到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各环节、全过程从严必须继续,这不是一时之严,而是一直严下去,而且是越往后越严,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第三,依法依规要更加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层层推进、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615部,党的工作各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接下来,依法依规治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内法规,做到落细落小,执行到位,守正创新,发挥出制度法规的巨大作用。
三、新征程、新作为
面对治江工作和XX委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面对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我们要紧紧把握住“推进新阶段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流域治理管理”这一工作主题,站在对党忠诚、为国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高度,抓党建、促发展、强能力、提质量,在新征程上展现出更大作为。
一要站稳人民立场。为党和国家守护好长江、造福流域人民,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这是对“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实践回答,是XX委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治江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决策、每项措施,都关系到民生冷暖、万家忧乐。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水资源配置和节约利用,是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加强水域岸线管控,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殷切期盼;弘扬长江水文化,是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方向正确、工作见效。二是要对接好群众所想所盼。张居正说过,“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也是共产党的传家宝。比如毛主席写《论十大关系》之前就做足了调研,每天一起床就听汇报,搞调研,每次持续四五个小时,历时一个多月,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全委党员干部尤其是机关的党员干部,要结合强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职能监督等工作,落实常态化督促检查、基层联系点等制度,主动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局面打不开的地方去,及时搞清楚有哪些事要办、哪些事必须加快办,列出清单、做好台账、逐项落实。三是要解决好群众实际问题。去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职工群众评价就比较高。今年委党组带头又确定了11件实事,要加大力度,巩固成果。既要紧盯涉及全流域的大事,主动推进,比如流域内尚有8618座病险水库需除险加固,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下游等尚有4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有效治理;又要聚焦委内的难事,聚力攻坚,比如委属企事业单位面临着预算减少、创收下滑及医改、养老保险统筹后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坚持“全委一盘棋”,全力解忧纾困。既要“止血”,加强内部控制,减少不必要支出。又要“补血”,做好委内组团式对口帮扶,促进全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要“造血”,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进市场信息共享、市场开拓协作,携手增收创收;还要注重群众身边的小事,加大力度解决,比如大院环境改善、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等民生工作,让群众获得感更加满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要强化战略思维。思想破冰才有发展突围。习近平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一是要抓学习,对标看齐。既要紧跟最新要求,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新出台的相关制度,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知道有些什么新理论、新提法、新论断;又要回溯历史,弄清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事件原由;还要注重常态长效,在集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后,我们制定出台了推进常态化、长效化的具体措施,就是希望大家能把学习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反复学、研讨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国之大者”、“长江之要事”,通过思想的碰撞、交流,最后能够形成学习成果,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举措,并安排成一件件具体工作任务,抓落实、见实效。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全委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务必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学出担当、抓出成效。二是要转思想,推动创新。大家一般不会否认创新的价值,但当面对一个个复杂的具体问题时,常常会受到思维惯性的影响。我们要勇于突破前人和行业局限,善于用新理念、新思想对现有治水思路和对策措施进行创新再造、推陈出新,着力破除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比如数字孪生长江建设,迫切需要信息化思维,实现各种功能的全面整合、高效协同、系统治理;再比如解决蓄滞洪区运用和管理“两难”问题,迫切需要市场思维,善用经济杠杆,完善经济补偿机制和财产保险制度,两手发力。三是要求长远,保持定力。治江工作关乎千秋万代,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1959年,XX委编制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这份史无前例的纲领性文件,前后历时四年半的时间,填补了长江无综合规划的历史空白,70多年治江实践就此徐徐铺展。三峡工程的修建也是如此,1918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议事日程被重新提出,几代XX委人开始了长达40年的反复论证以及17年建设,攻克了大江截流和导流明渠截流、坝体混凝土温控防裂、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建设技术等一个个世界难题,到2020年完成整体竣工验收,“高峡出平湖”这个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作为长江代言人,我们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三要锻造干部队伍。治江事业和XX委改革发展要实现高质量,人是决定性因素。一是要做好整体谋划。XX委成立初期,各方面人才奇缺,林一山主任爱惜人才、想得深远,于1960年创办长江工程大学并亲任校长,开创了流域机构办大学的先例。如今,我委科技人才队伍从建委初期“工程师讲百,技术员讲千”,发展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800多人,先后涌现出了以郑守仁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造就了一支作风优良、本领过硬、开拓进取的治江人才队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领导班子年龄整体老化,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干部交流推动不够有力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单位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做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后备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对水生态、水利信息化等一些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加大引进培养力度。常态化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不断壮大建强干部队伍。二是要激励担当作为。去年委党组出台了《推行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也在不断完善培养考核、能上能下、日常管理等鼓励干事创业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拿出过硬举措,下足绣花功夫,让真抓实干的干部越来越吃香,让重实干看实绩的导向更加鲜明。这里我特别对广大治江青年寄语:你们生逢伟大时代,大家一定要仰望星空,志存高远,听党话跟党走,握紧长江治理与保护的“接力棒”。要苦练内功,脚踏实地,加快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深耕新领域,坚决克服“佛系”、拒绝“躺平”、抵制“内卷”、绝不“摆烂”,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负人生韶华!各级党组织、团组织也要为广大青年提供干事舞台、拓展成长空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促进他们尽快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确保治江事业“后继有人”。
四要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核心在人、关键在创新、重心在基层。近期,委党组正在全委集中开展提升基层治理管理能力三年专项行动,这是当前党建引领保障中心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必须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我认为,基层治理管理能力提升要达到好的效果,应从这几方面努力:一是要确保支部“全面过硬”。XX委点多线长面广,机关、事业、企业性质不一,层级多、体量大,有的单位甚至到了四、五层,基层工作不好做,也容易出现问题。但是现在全委有500多个党支部,9000余名党员,不少部门单位党员比例达到80%甚至更多,这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组织优势,把支部建好建强,基层治理管理就抓住了“主心骨”。委党组历来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工作,近年来开展支部建设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分类指导、促进融合上。机关部门要突出讲政治、提效能、走前头、作表率;事业单位要紧扣单位职责任务,特别是公益职能履行和人才培养;企业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释放基层活力,切实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使支部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二是要确保整改“清仓归零”。问题是事物的矛盾、工作的缺口、措施的短板,抓整改就是提升能力的“磨刀石”“训练靶”。今年,我们要以巡视整改和审计整改为主线,用好用活“归零管理法”,对问题用“剥洋葱”的方式追根溯源,用“钉钉子”精神做到“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并以“回马枪”开展质量后评估。三是要确保制度“务实管用”。我们要讲实际,多从小切口入手,精准聚焦,多在小领域试点,在制度落实上发力。比如,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制定出台的《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的指导意见》,就是为了规范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的具体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要善执行,用好学习宣传、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执纪问责等手段,跟踪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守正创新,让依法依规办事成为习惯,把制度效能转化成治理效能。
五要营造良好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我们常说,好单位都是相似的,重要的相似之处就是政治生态好;而问题较多、矛盾较大的单位,共性就是政治生态不好。我们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努力营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政治生态。一是要靠作风涵养。从细处着眼,以整顿会风会纪、规范文明行为等为切口,优化督导检查,促进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作风,提振精神。向日常发力,加大机关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工作力度,关注干部职工“八小时内外”的言行,纠治庸懒散、不作为、慢作为等不严不实作风。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二是要靠监督保障。强化政治监督,紧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和水利部、XX省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聚焦“一把手”监督,对照重点任务清单,一项项抓到位;聚焦职能监督,从思想深处纠正一些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认识偏差,推进加强机关有关部门职能监督指导意见落实见效。加强日常监督,有效遏制咨询费、评审费、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等方面易发多发问题,重视基层干部职工非职务违法犯罪预防治理,紧盯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风险,发挥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将压力传导到基层末梢。三是要靠合力推动。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为荆江分洪工程,30万劳动大军肩挑手扛奋战75天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为三峡工程,18年间140万人告别故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个省市100多个县齐心协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治理管理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成效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过程更离不开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一体发力,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以党建带团建、工建,大力弘扬建党精神、XX委精神,传承长江水文化,凝聚全体XX委人共同的价值取向、文化理念、行为准则,更好的把党员干部、离退休同志、统战对象、群团力量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书写出治江事业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同志们,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推进治江事业和XX委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