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领导讲话汇集
强调团队合作与创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关注患者需求,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确保医疗安全与效率。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医院领导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讲话文章汇编
1.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院长王雪松:一场逆境求生的转型.....................................................................1
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王斌全:
互联网+智慧医院 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生态的战略提升........................5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于爱平:
党建驱动把稳公益性航向............................................................11
4.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尹志国:文化濡化视阈下医院精神的传承与弘扬..........................................14
5.辽宁省人民医院院长王大庆:
"干"字当头提升临床服务实力...................................................18
6.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院长卢文华:提高县域就诊率要精准发力.........................................................20
7.河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尤殿平:我们多用心让患者少费心............................................................21
8.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
关注心理健康建设人人有责.........................................................23
9.清河县老干部医院院长常城:
以党建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25
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让患者满意 "大"不是必要条件................................................27
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走出中国特色的医学创新之路......................................................30
1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
育才之道:为名医成长提供良好环境.............................................33
13.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振建:"草根"医院靠什么逆风翻盘......................................................34
14.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韩传恩:"化于无形"的柔软也是一股力量................................................37
15.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将:
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40
16.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朱良君:心理健康服务进万家..................................................................42
17.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东: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建创新案例.............................................44
18.江西省萍矿总医院院长龙绍华:
下转病人更要下转技术...............................................................49
19.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院长彭义香:患者安全目标八步命中标靶.........................................................51
20.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昕昳:
重手砍药费 下刀有讲究............................................................53
2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徐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56
22.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李小松:
三维考核 拆解学科发展秘方......................................................59
23.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
深刻领会初心和使命内涵 把初心融入为人民谋幸福........................61
24.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佳丽:
从"关键小事"中寻求提升.........................................................66
25.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禹华月:党务工作者需要锤炼四种品质......................................................68
26.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俊:
现代医院管理我看重这几点.........................................................70
27.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院长苏晓清:
员工满意工会做了不少事儿.........................................................73
28.赣州市人民医院院长赖卫国:以创新为引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75
29.湖南省临澧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乔玉山:
担使命履职责矢志为民服务......................................................77
3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79
31.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给三大药学核心注入"智慧"......................................................82
32.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党建+如何给管理加分...............................................................85
33.北京市隆福医院院长卢艳丽:失能评估助力精准服务...............................................................87
34.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玉龙:
坚守医者初心担当健康使命推进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建设...............89
35.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院长孙竹波:
牵头医共体激发医院新活力.........................................................92
36.浙江省桐庐县中医院院长刘柏洪:实现持续改善的"三部曲".........................................................95
37.上饶市人民医院院长戴军:
用新思维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97
38.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院长梁红峰:把医疗信息化做到患者心坎上......................................................99
39.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祝晓芬:
对照问题下猛药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忧盼"..............................101
40.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谭志明:
牢记初心使命 打造惠州精神卫生新高地....................................102
41.鹤壁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侯瑞芳:
鹤壁市人民医院:情暖百姓送健康 优化服务暖人心.....................103
一场逆境求生的转型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院长 王雪松
(2019年7月1日)
9年前,展览路医院作为北京市西城区一家区属二级综合医院,除了面临负债经营、环境破旧、设备老化、人才短缺、病床空置等这些二级医院普遍遭遇的发展困境外,还有着另一番生存尴尬:方圆5公里内有10多家三甲医院,医疗资源极其丰富。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人才流失,作为"夹心层"的我们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举步维艰。到底该何去何从?迷茫过后,一场逆境求生的转型艰难地开始了。
一、错位发展定位康复
给迷茫中的医院带来转变的第一个契机,始于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重组。经新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与三级医院错位发展。面对北京市提出的在西城区及其他3个区县做康复试点的总体规划,我们主动申请并成功成为试点建设单位。
2010年,康复医学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跟临床医学相比,康复医学在治疗对象、目的、手段、转归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如何改变医务人员重医疗、轻康复的固有思维?在医改大环境下,如何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区域打造康复特色?这是一条艰辛漫长的探索之路。
医院领导班子与员工一道,深入分析医院内外部环境的优劣势,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精心规划医院发展目标。班子统一思路,给医务人员打开心结,打消部分科室主任担心科室发展不好被取消的思想顾虑,培训康复相关知识,强化康复意识。
同时,我们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帮助下,联合4家三甲医院,向一线医生发起
400份"康复需求调查问卷"。调研发现,需求最大的是骨创伤术后康复,其次是神经康复。最终,医院上下齐心正式确立了"大专科、强综合,创新康复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以手外科、骨关节科及颈肩腰腿痛为主的康复特色学科建设方向。
二、强化特色形成品牌
明确了发展方向后,我们便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重点突出、协同发展原则,我们在经费保障、科研立项、设备购置、
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给予了优先发展措施。
没有设备,我们就争取各方资金,筹措安排,由简易到复杂,根据需要的迫切程度逐步配置。专业人才缺乏,面对只有一个新毕业的康复专业治疗师的窘境,我们采取了"三个一"战略,即转岗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
没有病源,我们就开拓三甲医院市场,进驻三甲医院参加查房,与他们的医生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指导。
没有康复技术,我们坚持立足首都、放眼全国、与国际接轨的理念,不断借鉴和引进香港等先进地区的康复理念和技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才技术培养。定期外聘国内外专家授课,外送人员参加国内外康复技术学习、交流,形成了规范的人才引进、转岗培训和培养机制。
没有标准,我们就到三甲医院取经,制定标准;没有规范,我们就摸索制定规范;没有流程,我们就理顺流程。
2011年2月,以骨科疾病康复为特色的综合康复门诊正式开诊。这标志着我院康复特色学科建设正式启动。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和内部调整,我们又相继建立了康复门诊部、病房部和治疗中心。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我们探索出康复诊疗规范、收费标准、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改革成果。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现在的康复学科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康复床位114张,拥有了康复医师、康复技师、护理人员三个团队60多人,逐步形成了以骨科术后康复为特色,涵盖运动损伤康复、神经康复、心肺康复、盆底康复、儿童康复、言语康复、肿瘤康复等核心技术为主的康复亚专科。在2016年公立医院康复转型阶段性综合评定中,我们获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妇科盆底康复中心被北京市确立为"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心及筛查中心"。
自2010年医院试点开展康复转型工作以来,我们累计为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骨科术后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40余万人次。科研教学能力也是稳步提升,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康复医学论坛。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医院在2014年成为北京体育大学康复系毕业生的教学实习基地,2018年先后成为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实习教育基地。
因为康复,我们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2017年,出院人数同比增%。病床使用率提高到89%。医院在药品控费效果显著的情况下,职工的薪酬待遇不减反增。在这一年,经批准,医院有了第二个名字:北京市
第一康复医院。
三、承上启下探索"分级"
要把康复品牌做大做强,有赖于整体分级诊疗的顺利推进。而作为二级综合医院,在分级诊疗中能否坚持发挥枢纽作用、有能力承上启下,是关键环节。为此,我们率先在西城区乃至北京市进行了康复服务体系的分层级诊疗、分阶段康复的有益探索。
2014年,我们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三级医院在专科建设、临床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和协作。大医院专家定期进行巡诊、指导、病历点评,我院康复医生、治疗师长期在三级医院骨科临床科室进行早期康复的介入治疗。同时,深化与相关高校的教学共建,推进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能力。
此外,我们与西城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对接,开展康复巡诊,实地指导社区康复师的治疗、入户居家改造等实际问题,巡诊范围已涵盖西城区的大部分区域。通过康复医师到社区出诊、业务指导、远程教学,以及成立康复人才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等方式,基层康复医务人员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双向转诊渠道进一步畅通,形成了"大病在三级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治疗在二级医院"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在医联体的框架下,我们还积极推进与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转诊患者优先挂号、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在体系内实现慢性病人"三师"(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共管、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一体化和基本医疗一体化相关机制,医院各临床科室均安排专家下沉社区,中心选派人员去院部轮转学习,检验、影像等统一管理,达到同质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强化以康复为特色的专科医联体建设,将康复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改革成果、改革经验向京津冀辐射。
短评
这家医院做对了什么
崔芳
当前,上有大型医院"泰山压顶",下有社区卫生机构"贴地竞争",位
置尴尬、发展受限的二级医院不在少数。展览路医院的转型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梳理区域资源布局,找准定位。该院转型的关键契机,来自于对医院生存形势、社会健康需求形势的清晰判断。这些判断,帮助医院针对性地找准定位,与上下级医疗机构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优势。
其次,吃透政策、抓住利好。该院的转型,是在政府倡导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与政府的支持、引导密不可分。在当时,面临类似情况的诸多医院中,该院能率先响应政策,积极着手转型,也展现出有大局观、有远见的一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医院,也为其赢得政府多项政策、相关经费支持。
再次,巧用资源、化"敌"为友。转型前,该院在首都大医院的"包围圈"内艰难挣扎;转型后,该院很快发现,换个视角,"敌军"其实是"友军"。巧妙地利用大医院优质专家资源、专科优势提升自身实力,有力承接大医院康复病人,该院由此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外,转变理念、勠力同心。从医疗转康复,现在看来明智,但在9年前,未必好想通。正是院领导班子及时地转变理念,并全力争取全院职工的理解、支持,上下齐心协力,熬住转型的阵痛,才能打开医院错位发展、以特色取胜的新局面,并享受到改革红利。
愿展览路医院的转型之路能给更多二级医院以信心,也给各级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以启迪。
互联网+智慧医院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生态的战略提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王斌全
(2019年7月4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战略趋势,医疗行业正在走向一个新突破,传统的医疗行业正迈入"智慧医疗"时代。3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智慧医院建设"。
智慧医疗出自2009年IBM"智慧地球"的理念,作为"智慧地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主旨,以"为临床诊疗服务带来巨大的帮助"为目标,呈现出"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的新特征,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有效互动,为患者带来全面、专业及个性化的就诊体验,以期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三方面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通过医疗物联网、医疗云、医疗大数据应用等信息技术,打破了各科室间在传统医疗模式下信息孤立的局限性,使各部门实现了有效的协调和互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智慧医疗势必将成为现代社会医疗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的大趋势。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构建医疗服务新生态
智慧医院的实现,包含3个核心要素:在智慧医疗生态下,医院将实现全方位感知患者,通过相关设备、系统和流程,做到实时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患者信息。第一,实现全方位自动信息采集,物联化。第二,实现及时有效的传输,互联化。第三,最关键是智能决策支持。只有将这3个核心要素融为一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依存,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达到为人服务的最终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的智慧医疗主要服务于3类人:首先是为患者服务,以智能数据为架构,注重打造高度人性化的智慧医疗空间,提供覆盖全流程且多终端的医患互动,应用数据洞察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临床成果与服务,实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二是健康人群,通过健康数据采集,主动进行防病和治未病,促进健康管理,通过平台协同整个医疗服务运作,提供集成、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三是医务工作者,提供移动医疗系统,高效灵活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既支持成本节约,又提高医疗收益,实现业务绩效管理共赢,提高患者满意度。
智慧医院要做的3个评级:《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是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医疗信息化相关领域主导推出的第3个评级项目。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面
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以及面向管理者的"智慧管理"。智慧医院要做的3个评级:一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以电子病历评级为核心的智能医疗评级,该评价体系涵盖了医院所有临床信息系统。二是服务于患者的智慧医疗服务5级标准评级,即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简称"4S标准",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化服务。三是服务于医院管理人员的智慧管理评级,目前还在制定当中。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系统是核心,先把电子病历这件事情做好,才能参与后两项评价。"4S"评审与电子病历评审也是有相关性的,如果院内系统没有整合好,推进患者服务肯定要受到限制。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指出,要建设智慧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改造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智慧医院"将成为数字化医院发展新阶段,我们应该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延伸医疗服务半径,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育体系,将大数据落地服务于临床科研,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智慧服务的方向发展,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从概念到实践: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始终坚持"为百姓保健康"的服务理念,着力打造人文医院、智慧医院、惠民医院。在省内率先通过HIMSSEMRAM(住院和急诊)六级评审,完成了医疗流程闭环,让患者从挂号、就诊、检查、手术以及住院等各环节,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改善服务细节,不断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医院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效:门急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数、疑难杂症收治人数居全省最多,门诊诊疗人均收费水平和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全省最少,不断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路径一:智慧门诊一站式服务
医院年门诊诊疗人次全省最多,以往挂号、交费、检查、化验、取药处处排长队,成为医院提升服务水平的瓶颈。为有效缓解看病就医难题,为群众提
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我院在全省率先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打开医院围墙。医院全面上线的信息叫号系统及分时段预约系统,实行多种渠道进行预约就诊(互联网、手机App、电话预约、现场预约),实现了门诊挂号精细的分时段预约;患者通过门诊的自助挂号服务以及门诊的自助报道系统,实现轻松就诊。就诊期间,通过一站式预约平台可实现多项检查在同一天进行,缩短了就医等候的时间。完善门诊医生工作站,引入导医机器人,为患者提供智慧就医服务;诊间结算采用微信支付宝,更加便捷化,开通"诊间加号""诊间预约""碎片预约",解决患者挂号难的问题;取药环节流程化,减少了取药病人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MDT),解决了患者因疑难复杂疾病而涉及多个专科的诊疗需求,护理专科门诊中心开设了PICC专科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健康教育/咨询、助产士咨询、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护理门诊等,成为山西省首家开设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MDT)和护理专科门诊的医院。通过门诊一站式服务,由"医疗为中心"转向"患者为中心",就诊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让就医一站到底。
路径二:打造"136"领军临床专科智慧病房
2018年,我院神经内科、精神卫生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个临床专科入选"136"兴医工程领军建设单位,率先在全省实施智慧病房医疗服务模式,以信息化促进医护一体化工作开展,推动"136"兴医工程落地,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切实提高患者获得感和满意度。
智慧病房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理念为"床边服务观念
(Bedsideservice)",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数字化智能终端的结合,实现医生与病人更加便捷的一键式互动。我院在"136"领军临床专科率先开展病区无陪护管理,借助信息化平台,引入病房信息交互、体征采集、输液监控等系统,应用移动推车进行床旁交接班、联合查房,助力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从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3个维度贯穿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家庭/社区的全医疗服务过程,给患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化就医体验。
建设中的智慧病房将引入病房信息交互、体征采集、输液监控、电子围栏等系统,耳目一新的信息设备将给患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化就医体验。通过病床旁个人接入终端(PersonalAccessDevice),即床旁PAD系统,患者可以实时查询本人病历、缴费情况等住院信息,实现预约检查、营养膳食订餐、健康宣教、电视娱乐等功能,为住院患者提供透明、便捷、多样、丰富的住院服务,从而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依托于医院的智慧医疗信息系统,以掌上电脑(PDA)为支撑,改变了原有的护理工作方法,实现了在移动中的护理,患者的医嘱、输液的进展、服药提醒等信息实时显示在护理站的大屏上,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对心电图、呼吸机等异常结果(危急值)具有识别提醒功能,有效辅助医护人员在病床旁进行各种医疗数据的存取,方便对患者进行宣教和管理,同时可以进行智慧化资料上传;电子围栏的运用可实时查看患者位置及具体的运动轨迹,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及时、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实现医护合作一体化服务模式。
路径三:推进"智慧药房建设"
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药房的中心工作不仅要保证按时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及时、安全、有效的使用药品。医院启用了山西省首家第三代全自动发药机,结合信息技术实现了药品的信息化管理。医院以"全面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为抓手,打造智能化药房,与传统药房相比,自动化药房与HIS系统相连,设备存储量大,可有效节约药房空间,实现了补药工作的智能、便捷;根据扫码信息抓取药物,通过传输带传输到取药窗口,实现了一人对多窗口的发药模式,大大提高了发药的效率;通过双重身份确认授权拿药、取药全过程拍照录像监控、LED灯指示,实现了精麻药品等调剂处方的精准追溯。取药窗口电子屏也即将上线,提示患者排队取药窗口、排队人数、等待时间。借助信息化实现药品闭环管理,实现临床药学管理和服务转型发展。
路径四:数字"一体化"手术室
随着信息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一体化手术室的建设作为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标志性工程,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一体化手术室通过实现信息的开放与流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高清视频技术、图形信号处理技术和机电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等,将手术室内外的"信息孤岛"有效整合,医护人员可以便捷、实时地获取大量与患者有关的信息,并在精确导航系统的帮助下实施更为精准的手术,从而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医院以打造山西省一流的一体化手术室为目标,在1号住院楼2层建成1个复合手术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核磁)和4个一体化手术室,把外科手术与内科介入治疗和影像学诊断联结起来,提供"一站式"手术;同时增设电教中心,建成集手术、教学、录制、剪辑、转播于一体的多媒体电教室,便于医疗、科研、教学的有效融合。
路径五:信息化建设助力健康管理
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是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中从事健康体检的首家大型专业体检机构,以高水平医疗技术为依托,将创新型服务理念贯彻在整个体检服务过程中,被授予"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得"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的单位。在健康管理大学科下,运用"多专业融合、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完成了体检信息平台建设,结合网站、微信等移动终端应用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完成了体检数据的查询、统计等互通,体检个人与群体实现线上线下积极互动、软件硬件有效整合,优化了体检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建立了多个亚专业,包括慢病管理、营养与运动、心理健康、康复医学、中医治未病等,逐渐向学科精细化方向发展。
路径六:远程诊疗时代到来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通过运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远程医学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的同步发展。近年来,逐步扩大了远程会诊中心服务能力,与医联体医院进行远程影像、超声、心电、病理专科会诊以及多科室联合会诊,建立教学协作,着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大数据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进一步推进区域医疗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医联体医院提供技术支撑,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期早日实现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全面对接、资源共享,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高效地下沉基层。
路径七:智慧医疗之智慧后勤
医院后勤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质量。我院建成了全省首家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在建设中,以"6S"管理理念为依据,以"规范内部管理、服务临床一线及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引入省内首个医院SPD物流配送系统,通过采用国内先进的SPD医院物流系统,将库房内的物品以计算机网络直接管理,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集中供应管理模式,将临床需求、物流中心、供应商通过互联网紧密连接在一起,解决信息不对称、跑冒滴漏等问题,保障临床科室的物资供应。促使后勤、耗材物资供应链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迈进。
路径八:等级监管,注重效能评价体系建设
医院坚持公益性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功能定位,规范内部管理,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质
量和运行效率,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业绩和长久运营、保持平稳和持续创新,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完成了绩效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医院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确保医疗水平、学科建设、规范管理及服务质量全面升级,医院荣获山西省2018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第一名。
路径九:突破传统观念创新人员培训
"136"兴医工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医改进入攻坚阶段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核心就是要快速提高"136"领军临床专科诊疗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为进一步推动"136"兴医工程落地,正在建设中的"136"智慧病房功能更完善、流程更优化、服务更智能,医院先后派出"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护士长及部分重点学科护士长,信息管理处、护理部、后勤保障处、医学装备管理处、运营部、院办等职能部门,赴全国知名医院,就信息化、智慧化病房特别是无陪护病房等方面的建设和做法进行了交流学习。
智慧医疗,未来可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在医药卫生健康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建立,加速智慧医疗时代已经到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之时,始终坚持健康中国、健康山西建设"领头雁"的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落实惠民务实举措,促进医院转型发展,逐步完善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一个基于"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线上线下协同的全流程、泛体验的智慧医疗生态闭环服务链,满足人们多样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驱动 把稳公益性航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于爱平
(2019年7月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公立医院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公立医院要在关键时期校准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维护人民健康的使命,不断把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
一、党建业务实现相融互促
在新时期,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如何相融互促、协同发展?
首先要明确的是,党组织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对医院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引领和监督保障作用。
按照这一思路,医院梳理了议事、决策流程,制定了"三重一大"实施细则,优化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等,凡涉及到医院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都要由院党委商议决策。随后,我们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融入到医院所有章程与制度中。如院党委提出的"四心四化"建设:以医疗安全为核心,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使精细管理常态化;以人
才培养为重心,实现医院发展的持续化;以文化融合为中心,使各族员工思想、工作统筹一体化;以创新创优为中心,将党建融入实体化,从制度层面促进党建与业务的融合。
此外,我们还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将党支部建在各个科室上。凡是科室核心重大事件,比如绩效分配方案等,都要通过党支部决定。
二、以文化人激发职工责任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医院全面发展的"航标"。医院文化应该是全体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共同形成并自愿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我院自1934年建院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目前,医院的6000多名职工,由20多个民族组成。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我们更重视文化塑造与文化融合,将民族团结视为医院发展的生命线。
我们传承人文历史、弘扬民族团结,打造出能让医院各族职工都接受的文化认同--"人民医院为人民",再逐步引领大家实现文化自觉和思想自觉。
2017年,院党委发动党员带头,在全院开展了"文明行医我参与"等系列活动:如"首问责任制"--医院工作人员必须礼貌接待患者,面对患者问询不得说"不",而要负责到底;如"假如我是一名患者",让医护尝试以患者的身份换位思考,发现工作中的短板与漏洞,优化流程,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再如"老专家讲故事",通过老党员、老专家的言传身教,告诉年轻医护人员,医务工作者应如何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通过三年的持续推动,这些活动日渐深入人心,不仅增加了医院各族职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激发了大家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对医院大家庭的责任感。医护人员、患者与医院的黏合度大大提升。大家都认为,在这样的医院工作,是一件温暖快乐的事情。
三、远程会诊解看病远难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应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方向,明确医院功能定位,积极推动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的不断优化。
在院内,我们以保障医疗质量为重点,优化护理服务为抓手,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院外,通过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模式,不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全面推进分级诊疗。
2009年,我院率先在新疆开展远程会诊工作;2011年,建成全国唯一远程医疗专网和覆盖全疆126家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专网;2018年,成立新疆远程医学中心质控中心。截至今年3月,我院累计完成远程会诊7万余例、各类远程专科诊断50万余例、远程继续教育培训150余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6000余名,切实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2015年,我们开始探索医疗集团联合体,目前已与46家各级医院签订了医疗集团联合体协议,与138家医院的相关科室签订专科联盟协议,"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2017年,院党委制定了《自治区人民医院1346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推进分级诊疗、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
立综合监管制度、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等"六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标,医院各项工作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如今,院党委又提出了"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即建设疑难重症诊疗中心、临床科研科技创新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和医学人文中心,增强医院实力,为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不断努力。
文化濡化视阈下医院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尹志国
(2019年7月9日)
曾有人用这4句话来评说,"四流的医院靠价格,三流的医院靠服务,二流的医院靠技术,一流的医院靠文化"。这说明了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医院建设发展时,绝不能单纯地把眼光局限在技术的范畴,而必须要有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在医院文化诸要素中,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要素,它是一所医院的灵魂,它对医院的发展起着方向性、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医院的长远发展靠的是医院职工对医院精神的认同与践行,靠的是共同的价值理念这样一种强有力的"凝结剂"。精神虽是"对过去事、物的记录以及此记录的重演",但它的继承却不能简单地依赖遗传而自然流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深刻的例证。因此,医院精神要发挥其在医院发展中的"定海神针"作用,需要我们从文化濡化的视阈对医院精神的存续与弘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文化濡化的含义
文化濡化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提出的,其意是指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个体或群体继承或延续传统的过程。其中,对个体来说,是指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所特有的文化的习得与传承,其本质是指人的学习与教育;对群体而言,是指某一群体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方式及手段,同时也是该群体获得认同的过程及标志。由此可见,文化濡化与医院精神的存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向内,要针对个体,通过学习教育,努力将医院精神纳入每一位员工的灵魂,并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向外,要针对医院群体,通过医院精神的引领和医院形象的塑造,形成医院核心品牌,让医院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中获得持续健康的生命力。因此,医院精神力量的发挥需要通过文化濡化这一路径,向内激励形成先进的价值理念,向外辐射形成优质的服务品牌,努力在内外的共同发力中,使医院发展获得持续不断的推动力。
二、向内濡化,激励员工形成先进的价值理念
通过医院精神的凝练挖掘,形成医院先进的价值理念。实践表明,任何一所医院的医疗、服务、研究以及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都必须要有精神的支撑。而医院精神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对医院发展及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又发挥着
重要的引领作用。如美国梅奥诊所在"患者需求至上"理念的引领下,打造形成了誉满全球的"确保患者体验独一无二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品牌。可见,医院精神所包含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指导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观念、态度和思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服务姿态。也就是说,不同的价值理念便会产生不同的服务姿态,便会展现不同的医院形象。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以及医院形象展示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医院精神的凝练和挖掘,并通过在深入研究医院历史人文积淀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发展特色和时代要求,凝练形成医院具有独特个性风格、对偶整饬、词约义丰、音韵和谐的院训,准确表达出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此,2018年医院党委倾力打造了"三大精神文化产品":凝练形成了医院8字院训--"厚德精术,仁佑健康";立足于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设计形成了意韵流畅,图简意丰,富有时代气息的院徽;创作了医院院歌
--《敬佑生命的地方》。医院精神及其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有通过具有包容性和可读性的文字及文化符号,让医院职工能够感知和触摸,才能真正发挥其引领和激励作用,成为引领医院未来发展的精神圭臬,并向社会承担起医院"文化名片"的功能。
通过医院精神的学习教育,形成医院职工的行为习惯。《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以说,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分享其模式化的人性与人格特点,大多是特定文化熏染与训练的结果,这就是文化对组织群体共同特性形成的濡化作用。由于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存续不是简单地由支配性的经济活动和政治范式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其世界观、价值观是否得以贯彻和延续,因此,开展医院精神对医院职工全面渗透机制的研究,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加强医院精神学习教育载体建设,是加强医院文化传承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医院党委精心策划,开展了"讲身边的感人故事"主题征文和"感动瞬间"随手拍活动,制作了以医院真人实景拍摄的多部MV,展现医者之美,唱响主旋律,积聚正能量,其中微电影《心愿》获"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优秀奖。对文化濡化视阈下医院精神的学习教育,医院党委绝不是生硬地
"灌输"和"说教",而是从人本身出发,通过医院精神的学习解读、榜样示范的价值倡导、医疗服务活动的全程植入等,真正让医院精神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植根于每一位职工的内心,外化为每一位职工的言行,切实用"精神"塑造起医院职工的人格和个性。
通过建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形成医院职工的基本遵循准则。小平同志说
过: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建章立制充分表达组织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指导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正是文化濡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为此,医院党委把加强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强化医院精神、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2019年,医院党委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委办公厅《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精神,科学制定了医院章程、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同时,按照党委领导、行政首责、分管领导主责、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了以规范业务活动及其管理权力流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提升治理水平为目标的内控机制建设,将以往主要是业务经济活动的内控,转向了医院内部治理的全面控制,目标就是要将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则加以固化,用科学的制度体系刚性体现医院精神,让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成为医院全体职工的基本遵循准则。
三、向外濡化,辐射公众形成优质的服务品牌
通过践行医院精神,扩大医院技术知名度。妙手仁心的"妙"和大医精诚的"精"都是指医术精湛。医者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首先要有高超精湛的医术,这是医院精神的根本。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农鞭药尝百草,还是现实生活中被誉为"针灸天使"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小凯为提高医技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的感人事迹,都向我们昭示了医者仁心的精神品质。因此,医院要通过医院精神的践行,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真正把医院视为患者生命相托的地方,激励他们以"大医"为目标,不断钻研技术,博学至精,尤其要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研究,通过个人的勤学苦练,用"漂亮精湛"的医术去帮助病人解除疾患,从而打造出医疗服务的个人品牌。为此,医院投入
1000万元,专门实施了新技术新项目培育计划。医院宣传部门对涌现出来的省、市"十大医德标兵""百名医德之星""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以及医疗技术精湛、医学研究精深的医生,都不失时机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广为宣传,以此拓展医生品牌技术的影响力,强化社会公众对医院的认同感。
通过践行医院精神,扩大医院服务美誉度。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患者在医疗服务体验方面将产生革命性的需求,迫切需要整个医疗服务全面升
级,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让患者在医院能够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天使般的微笑、牧师般的心灵疏导以及华佗再世般的医技治疗技术可以复制,服务无法复制,其背后一定是医院文化和精神的无法复制,这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都必须深知的哲理。为此,医院党委将打造"人文附院"作为增强医院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医疗服务品牌的关键路径,通过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全力塑造行业清风正气,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医院享受到充满人文情怀的医疗体验。2018年召开的医院第三次党代会上,医院党委把高度、广度、速度、精度、温度"五个度"作为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温度"就是要造福民生、关爱员工,病人满意、职工幸福。
通过践行医院精神,扩大医院学术诚信度。"大医精诚"要求医者不仅要精于医术,更要诚于患者,要具有细心博爱、心系苍生、信达天下的崇高品质。一旦诚信成为医院职工的价值理念,在诚于患者方面,面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回扣等带金销售模式,医者就会自觉抵御药品、耗材和器械等回扣的诱惑,不会去诱导不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而有效避免医德失范现象。在诚于学术方面,广大医护人员就会自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主动接受科研诚信自律自洁机制的约束,学术不端就会失去滋生的土壤。所以,"大医精诚"中的"诚"不仅是医者最根本的为医之道,更是医院诚信体系建设,杜绝学术不端之根本。在学术文化上,医院党委着力抓住两头:一是举办博士论坛,目前已连续举办了15届;二是每年向临床医技科室征集疑难复杂病例,将其编印成册,在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交流的同时,也为医院临床医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效载体。
"干"字当头 提升临床服务实力
辽宁省人民医院院长 王大庆
(2019年7月22日)
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辽宁省人民医院踏实学习,汲取精神养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扎实开展调研,守住为人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初心和梦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担负起保障人民健康的使命。
在学习习总书记5月31日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后,6月6日我到医院最大的重点学科--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主题教育会议。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要不断提高政治高度和思想觉悟,"干"字当头,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科室临床服务实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能停留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上,要直达基层工作一线、扎实调研,真正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12字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完成国家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任务;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落实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
我体会到,要想巩固昔日的辉煌、再创佳绩,必须要解决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科建设能力的问题,不能吃老本、不发展、停滞不前。
在主题教育中,作为医院管理者,我应以上率下,刀刃向内,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指出问题,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扎实调研、扎实整改、自我革命,把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工作推向深入。
遵循主题教育的要求,我们的调研"接地气",带着问题、带着使命、带着感情,一竿子插到底,听真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的调研不打招呼,到工作对口的基层一线去,到服务对象和群众中去,特别要深入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工作中去,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最后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真正通过调研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坚决立查立改。我们出台了《推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倡导"只跑一次"工作方案》,以党委、党支部、党员牵头带领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工作流程,加强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
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制定了"院长办公会、党委会议事规则",明晰责任划分;我们进一步加强医院早交班的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早交班管理(试行)的通知》,简化会议流程、缩短会议时间;我们还将主题教育学习与贯彻医改政策,施行"大病不出县"和分级诊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7月1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央第七督导组到我院现场督导辽宁省
提高县域就诊率要精准发力
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院长、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副会长 卢文华
(2019年7月22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数据,2018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为85%,距离"2020年将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还有"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就要从群众就医的每一个环节下功夫,精准发力,打出政策的组合拳。
要充分发挥医保政策杠杆作用。可通过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患者基层就诊。另一方面,医保部门可以监测三级医疗机构收治的疝、急性阑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多发病收治数量,对同比上升的给予惩罚,反之则给予奖励,激励大医院主动将常见病、多发病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
广泛利用媒体工具,营造舆论环境,提高患者对县域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让群众知道分级诊疗的好处,让"常见病在哪治都一样""基层看病更方便花钱少"的理念深入人心。医疗机构要大力宣传自家的服务能力和特色,让群众知道得了病后该找哪位大夫、去哪找、怎么找;在基层看不好的病,什么病该转哪家医院、怎么转。
在转诊环节,建立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病种分级(明确县级医院、镇乡卫生院收治病种目录、下转病种清单)和医院分级(乡镇转二级、二级转三级)。加强转诊审批制度,相关部门加强转诊审核,严禁越级转诊,杜绝将县域内能处理的疾病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指标要纳入考核,将上转率、下转率、诊断符合率等关键指标纳入考核,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和医保基金拨付挂钩。
在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方面,落实县级医院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强县级医院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建设,夯实临床支撑科室,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患者在县级留得下、在乡镇接得住。还要探索完善医共体管理制度,形成利益、服务、健康"三位一体"的医疗共同体模式,切实提升县域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
我们多用心 让患者少费心
河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 尤殿平
(2019年7月22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医院开展一个多月来,通过层层动员,活动牵引,立体式宣传,不断把活动开展引向深入。作为党委书记,我在率先学、组织学和大家一起学的大氛围中,感到收获颇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这不仅为卫生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更是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奋斗的初心。
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面临一些利益的分配与调整,但无论怎样改革,只要对国家发展有益,对患者的就医有利,我们都积极地快速行动,做到尽心尽责,全心全意为患者。为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率先在全省推动儿科医联体建设,定期组织专家到医联体单位讲学、查房,为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人才培训,通过开设绿色通道转诊,运用网络远程会诊,专家下沉基层义诊,实现了"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诊疗模式。
公立医院是党和政府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展示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窗口单位。没有儿童健康就没有健康的"未来",时刻不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让儿童健康走在全民健康的前列,已成为全院干部职工奋斗的共识。为此,我们坚持让专家每周通过广播和网站科普儿童健康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体学习时总结到,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绝境逢生,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作为全省公立医院领导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我们医院紧紧抓住开展主题教育这一有利契机,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医院党委要求把支部建在科室,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参加科室查房和交班,与科主任、护士长齐抓共管,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科室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党建工作不再虚化,科室管理也有了"主心骨"。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开展"党员在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服务岗"竞赛活动等,调动起全员参与到践行"初心"的活动上来。
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制订了专题学习计划,采取"院领导带头学、党支部
集中学、党建专家辅导学、业余时间自主学、教育基地体验学"的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学习。组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活动,在理论武装上狠下功夫,帮助党员干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解决思想根子问题。
《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意见》印发后,加强医院党的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是对
关注心理健康建设人人有责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
(2019年7月24日)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将社会心理健康建设问题再次带入大众视野,直击社会热点、痛点,有利于帮助心理健康工作者认识到所肩负的社会重任,增强公民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建设的意识,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旨在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减缓社会整体的焦虑、抑郁等疾病患病率的上升趋势、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等。同时,该行动提倡每个人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并鼓励个人正确了解、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从而减少病耻感和对患有此类疾病人群的偏见。在提出目标的同时,"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在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等方面可实施的行动进行了倡导。在个人和家庭层面,要"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追求心身共同健康"、要"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要"重视睡眠健康"、要"培养科学运动的习惯"、要"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要及时求助"而不能讳疾忌医,接受精神疾病治疗时
"要遵医嘱"而不能自作主张终止治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要给予"关怀和理解"而不能歧视,同时也要"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以确保每一个小家的和谐稳定。在社会层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应及时"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并"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心里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发挥其引领作用,如"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等。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有信心在目标时间内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心理医疗服务系统并使公众普遍认识到促进心理健康,人人有责。这种责任,不仅是关注心理疾病患者、减少偏见,更是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正确管理自身情绪,以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这一信心不是空谈。我们的古代先贤们早已将情绪管理这一理念记载下来并融合到我们的文化中。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
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这段话中启示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交替变化的,有喜便会有怒,有哀便会有乐,这都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要"哀乐不失",也就是说要合理调节、平衡悲伤和快乐的情绪,才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焦虑障碍患病率达%,因此,公众应该正确认识抑郁焦虑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与物质成瘾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不同,抑郁症、焦虑症与人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的情绪息息相关。比如,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而焦虑症患者的典型表现是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害怕、坐立不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上文所言,古代先贤们早已指出了问题的本质所在--没有平衡好自己的情绪,有了"哀"而失了"乐",没有"协于天地之性",自然无法"长久"。当然,这虽然是问题的根本,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以,科学家们在极力从基因、激素、大脑结构等方面寻找抑郁症、焦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近期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浙大胡海岚教授,正是因为揭示了快速抗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和靶点而夺得"亚洲第一人"的头衔。
此外,"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还提倡"重视睡眠健康"。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疾病常伴有睡眠问题。以抑郁症为例,失眠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抑郁症患者总是比平时醒得早,醒来后再也难以入睡,且在睡眠中也时常出现不愉快的梦境,甚至噩梦,从而导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加重。所以医生在治疗抑郁症病人时也会积极处理睡眠问题,这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并预防复发。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社会心理健康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模板。要实现所提出的目标,还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科研人员,要钻研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靶点;作为临床医生,要探寻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作为心理咨询师,要精进专业技术、找到适合每个来访者的治疗方案而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作为对社会有责任的每个个体,要主动了解心理健康、自觉推广心理健康理念,尽量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且不讳疾忌医。总而言之,关注心理健康建设,人人有责。
以党建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清河县老干部医院院长 常城
(2019年7月25日)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如何养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存在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清河县老干部医院建立的德孝园老年养护院,实施"住、养、食、医、护"五位一体的服务,为了擦亮这一"养老品牌",我们把党建工作与养老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更新养老服务观念,努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让老人生活上得到照顾,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有力地推进了养老健康事业的发展。
德孝园老年养护院成立于2015年秋天,目前已入住74人。最大的95岁,最小的53岁,其中有轻重度老年痴呆、中度偏瘫及完全失能的老人有36人。其中入住已离退休党员15名。
德孝园老年养护院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党建各类工作制度,党支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树正气,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严格落实了"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养护院制作了党建文化连廊和文化墙,有效凝聚起红色正能量。
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使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提升了大家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使之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在实际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院内的非党员人员,积极为各项工作出谋划策,亲力亲为为老人服务,为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养老院入住了一位87岁高龄的老太太叫顾春萍,她的独生儿子在外地工作,不能照顾老人。养老院护理员韦春景、苏英红充当起老人的"女儿",平时为老人打饭、喂饭,遇有生病时耐心侍候老人服药老人感动地说,护理员工待她比亲人还亲。
党支部坚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将优秀的骨干员工吸收进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党支部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十九大内容、宪法、党章等内容,定期通过微信推送,利用党员活动室、餐厅、娱乐室组织大家学习,使大家思想觉悟不断得到提高。近年来,已有10多人写了入
党申请书,已有2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30岁的女护工刘亚林通过在邢台医专老年养护中心学习,取得了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证书。4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护理一线,工作成绩显著,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丰富活动载体,把养老院办成老人们的幸福院。为了激励员工党员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养老院全体人员提高思想觉悟,不断组织大家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展馆;在院内举办歌咏比赛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采取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传唱党的好政策,歌颂共产党,歌颂祖国,先后排演"十九大精神放光彩""我老汉赶上了好时代""清河小放牛""摘山楂"等十多个文艺节目。党支部还组织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利用元旦、春节、重阳节等节日登台演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使大家受到教育,愉悦了心情,而且激发了干好工作的积极性。护工杨会豆,工作时间没有班上班下,每天都是根据老人的需要忙活,为老人洗头洗脚、剪指甲,给老人擦澡,院内74位老人都说她是他们的亲女儿。
让患者满意 "大"不是必要条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2019年8月5日)
皇城根,南锣鼓巷旁,面积不大,寸土寸金,这是北京中医医院的区位特点。坐落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让就医环境更便利、舒适?我们要做的就是巧思妙想,在小空间里演绎便民惠民的大智慧。
一、一人一方一指导汤药自煎不再难
北京中医医院是北京市成立的第一家中医医院,至今仍保持着传统饮片调剂和小锅直火煎药的传统。据统计,医院平均每年调剂108万张处方,865万剂中草药。很多患者拿到大包小包的中药饮片时,却是一头雾水:这一大包枝枝叶叶的中药,泡多久、煎多久、先煎、后下越看越复杂。医院药学部曾在候药患者中做过一个《您会煎中药吗》的调查,结果只有16%的患者能够正确掌握中药煎服方法。
汤药,是中医院安身立命的"看家本事",肯定是不能丢;服务患者,又是我们最高宗旨,帮患者解决难题是分内之事;代煎,服务量过大时场地受限,且很多老病号并不习惯。怎么办?只能由医院管理细处着手,想办法教会患者煎药。
为此,2017年,我院药学部研发上线"中药药嘱服务系统",为回家煎煮中药汤剂的患者提供一对一的纸质版"中药汤剂用药说明书",通过"煎药指导""服药指导""健康指导"三个服务模块,指导患者明明白白煎服汤药。
目前,我院"处方前置审核""二维码用药指导服务"也已上线。患者在领取中西成药后即可收到一张患者本人专属的、印有二维码的用药指导单,手机扫码后,即可收到详细、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二、智慧卫生间,小窗口有了大进步
都说厕所是一个地方文明的窗口,对于医院来说,厕所还是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空间,甚至是医院诊疗无障碍的重要一环。我院由于人流量大、使用频繁等缘故,卫生间管理一直是个大难题。全院有卫生间212个,56个门急诊卫生间,每天为上万人次患者提供服务。此前,我们先后建设了母婴关爱室、"无障碍"卫生间,旨在解决特殊就医人群的特殊需求。今年,我们决定更进一步,打造北京市卫生系统首个智慧卫生间,破解卫生间异味、控烟、清洁等难题。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智慧卫生间,需要信息化、后勤管理、文化宣传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周密考虑。我们通过对卫生间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以及控烟广播、厕位导航、保洁巡更管理、人流量监测等电子信息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将数据实时传送至医院一站式后勤服务平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闭环式的卫生间管理模式。我们采用新技术对卫生间进行杀菌除异味,在便池上方安装"抗菌液自动滴注"机器,每隔两分钟在洁具表面滴一滴抗菌液,达到为卫生间杀菌、除垢、除异味的效果。同时,在卫生间张贴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带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健康生活宣传板,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医院还注重节约资源,在楼道内安装微信扫码出厕纸机器,每次提供80厘米长的厕纸,将全年厕纸总用量减少到了原来的45%左右。考虑到来院就医的老年患者居多,可能不会使用厕纸机,医院还安排保洁员帮助老年人扫码。很多老患者反映,这种方式既方便又节约。
通过智慧卫生间建设,不但相关部门的技术、服务升级,而且管理水平、意识有了很大提升,这对医院服务持续改进意义重大。
三、"高定"病号服用巧思润泽医患情
近几年,不少服务改善围绕着门诊看病挂号难题展开。其实,住院患者由于治疗时间更长、服务需求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也相应更多。当我们的医院管理更精细一些、措施更人性化一些,就能让患者更舒适一些。比如,患者一旦住院,免不了打针、输液,每次都得撸胳膊挽袖子,着实不方便。针对此,护理部开展功能病号服设计制作。各病区护士根据患者需求和日常遇到的问题,提出设计方案。确定共性需求后,进行针对性的原创设计,制作样衣,亲身体会各种功能,经过两个月的设计、修改,最终定版。
功能病号服突出了三个特点:首先,前臂内侧、外侧开口,可打开、扣住,方便注射胰岛素、PICC置管换药等治疗。其次,裤子上侧设有固定导管的扣子,外侧设有大口袋,可放置尿袋、引流袋等,既保护了患者隐私,又方便行走。此外,裤子下侧有一块粉色区域,为人体的保健穴"足三里"的位置,方便患者保健按摩。
这种"高定"功能病号服"上岗"后,患者普遍反映设计很人性化,能体会到医院对患者的用心。
四、留白增绿,小空间凸显人性化
地处市中心、胡同区,面积有限还限高,医院的紧凑难以改变。但如何让
患者不因此感到空间逼仄?就医环境依然有序、有意境?
我院依托院区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功能性划分,设计规划了中药文化园、中医药文化墙、玉兰观赏区、竹林休憩区、樱花街5处景观节点,为患者提供舒适宜人的候诊、候药和休息区域,提升了院区内的环境质量。
同时,完善院区的三级标识系统,二级标识采用智能控制,在夜间自动点
走出中国特色的医学创新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
(2019年8月5日)
健康是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作出建设"健康中国"重大决策部署,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实践上看,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西结合"这个重要历史经验,下力气纠正过度"西化"问题,充分认识东西方历史文化和遗传结构差异,将中国传统健康文化和现代医学科学创造性结合,构建既符合科学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
一、中医创造新时代健康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指标大幅改善。我们用持续的资源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健康产出,创造了巨大的"健康红利",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具有积极意义。屠呦呦、陈竺等著名医学家,都从中医药学经典中获得研究灵感。今年5月,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就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二、建立中国人的健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地呵护,不仅追求个体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坚持文化自信,更好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坚持预防为主,发展符合中国人体质的全民健康方式;坚持"大数
据+大健康",对全民健康大数据资源进一步整合处理、深度挖掘中国人口的生理特征在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就能为构建大健康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蓄积合力。
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之所以强调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有着深厚的医学学理支撑。比如,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又如运动理念,中国人讲究"形神合一""形神兼养",既"动以养形"又"静以养神",达到外动内静、动静结合的效果。美国《新英格兰杂志》1篇研究文章表明,长期规律性的太极拳训练,有助于减轻轻度-中度帕金森患者的平衡障碍。太极锻炼中许多练习特征都是具有功能针对性,因此研究证明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的恢复,突出了以太极为基础的运动在具有这些问题的康复患者身上的潜力,而且这也减轻了患者的主要症状,提升了灵活性、平衡性,以及运动的范围。太极拳协调了身体和意识、人类和环境,起到有益的作用,这是中国智慧典范。
但在中国现有的健康体系还存在过度依赖西方研究结论现象。以健康指标制定和药物剂量确定为例,现阶段中国医疗机构采用的许多健康指标大多参考国外标准,引进的国外原研药的临床药效学实验大多通过西方人群完成,并没有在中国进行大样本、规范化的人群验证,难以照搬用于中国人。这些都说明,受文化差异、生活习惯、遗传背景等影响,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研究结论及标准,而要建立更符合中国人口特征的大健康体系。还如,目前国际上推崇的"地中海饮食"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地中海饮食强调蔬菜生吃,主食大多为"冷餐",但是根据中医的观点,西方女性的体质较热、东方女性体质较寒,因此西方女性一年四季饮冷饮不过是平衡阴阳的方法,而对中国女性而言,若盲目跟从西方大量吃冷饮会造成胃虚、脾虚,多吃热食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特色创新发展才能"得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挖掘中药宝库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走向世界"。重视临床研究,需要走中国特色医学创新之路。在中国,针灸有2500年历史,可治疗80多种病症,但其精髓和相关技巧有时并未真正理解而遭遇误解。于是用了7年时间,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团队以面神经麻痹这种不受安慰效应影响的非疼痛类疾病作为研究载体,对中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500名患者进行的针灸
治疗进行统计,结果证明中医针灸"得气"治疗模式能最大限度帮助面瘫患者恢复脸部肌肉功能。这也启示着,中国人用国际认可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中医,其成果将能够得到世界的承认。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着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扎根中国国情、
育才之道:为名医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康德智
健康时报融媒体报道团 梁缘 吕霖董颖钰 李桂兰 杨妙霞 整理
(2019年8月13日)
作为一名院长,我把自己定位为名医的创造者。
我们医院有位医生曾说过一句名言:"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份处方就是关爱。"医生要关爱患者,同理,医院管理者也要关爱医生。
我力求成为大家的贴心人,心近了才能同频共振。为此,我们建立了职工院长绿色通道,强制医生带薪修年假,让名医备受尊敬。
助力名医成长贯穿了选才、育才的过程。
住院医生强则医院强,我们始终鼓励年轻医生要有激情,有梦想,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有高度、有风度、有温度的"三度医生",每年评选、表彰优秀住院医生;在人才的选拔上,我认为不能一味选拔,而更要注重公平的机会,让大家去竞争,大浪淘沙,最后沉淀下来的才是真金子,这种理念就是竞争。
我们为名医成长提供重要的支撑,构建基于名医成长需求,并有利于名医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为名医成长保驾护航,建立更有利于真才实学人才的全口径制度,建立保障人才成长无后顾之忧的暖心制度等。
在今年医院职工代表大会上,我提出了"干部10问"和"员工10问",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协作。一个名医绝不是单打独斗能够成就的,团结协作出名医!名医是漫长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要打造的是实打实的名医,而不是网红一样的名人。因此,培养名医,我们永远在路上,培养名医之路上,我们将不断创新,这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
"草根"医院靠什么逆风翻盘
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振建 整理 特约记者 毛旭
(2019年8月26日)
从基础差、底子薄的县级医院规模起步,到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护、预防、保健于一体,综合实力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三甲综合医院,"一院六区"开放床位达2300张,年门急诊义诊服务总量近百万人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30多项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苦战十多年。时间不算短,支撑我们的是不甘继续平庸、想要逆风翻盘的"一股气",并把这股气实实在在地落在医院建设上。
一、壮底气:人才建设放首位
随州市中心医院虽有百余年历史,但作为地级市医院,我们却是"新兵"。之前,我们是县级医院。即便是在同级兄弟医院中,都不算突出。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草根"医院一下子被拉上一个级别,与省内其他地市三级医院相比,当时的窘迫可想而知:综合实力、技术水平、科研教学、内涵建设样样都差一大截。
知耻近乎勇。既然已经成了市级医院,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呼。一场志在赶超的奋斗就此启程。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多年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缺乏,尤其缺乏能够带动专业学科建设上档次、树品牌的高级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缺乏高素质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梯队建设后劲不足。
针对此,医院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医疗人才,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医德好的优秀团队,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由于"牌子"不够响,声誉"引力"不够大,我们很实际地建立了"以引为先,以育为主"的双轮驱动人才战略:一方面,积极从外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填补专业学科建设空白,树立品牌;另一方面,坚持内部挖潜,鼓励现有人才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培养"本土化"医学实用型人才。
这一战略很快见到了成效:引进施永彦教授成立了脊柱外科,填补了随州市脊柱疑难病治疗的空白;引进刘建华教授成立了心脏外科,使医院可独立开展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先心病修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引进孙明谨教授成立了内分泌科,补齐了医院专科建设的短板;引进王汉琴博士、于建新博士、王晓波博士,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极大提升了医院科研水平一个"领头
羊",带出一个科。短短几年时间,医院成功引进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打造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为了建起雄厚的后备人才梯队,我们还积极创建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暨第五临床学院,顺利成立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工作站。现在校学生1230人、研究生9人,开创了随州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实现了由临床型医院向临床教学型医院的根本转变。
数据最有说服力。以前,随州地区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高达15%以上。从2013年开始,我院开展急诊PCI手术,将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大幅拉低至3%以下。
二、提心气:创三甲提升品质
随着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诊疗水平稳步提升,我们思考,还有什么有力抓手,能检验我们的发展水平,进一步统领、激发全院建设发展的热情?我们想到了创建"三甲"医院。"创三甲"对于当时的我们医院来说,既是一种能力认定,还是一种发展动力、提升感召力,更是满足百姓健康需求的基本依托。
想明白了,说干就干。医院很快成立了"三甲"医院创建领导小组,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评审主题,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形成了"人人都是评审对象、个个代表医院形象"的全员创建氛围。
我们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作为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的"金标准";对照国家、省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行业规范和指南,开展全员学习培训,狠抓质量持续改进。经过这一过程,医院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多项质量指标在全省同级医院排名靠前。在2016年11月开展的等级医院评审中,我院成绩突出,成为湖北省首家一次性通过现场评审的新评三甲医院。
"创三甲"带来的医院服务能力、水平、质量提升,是处处可见的。以急救为例,急诊科承担着我市90%以上的院前急救任务,年有效出诊7000余次,急诊量6万余人次,在湖北省急救技能竞赛中连续三年获奖,其中有两次获得第一名。
三、聚人气:用服务压实口碑
服务能力上来了,不等于就是"好医院"了。医院好不好,我们自己说了不算,患者心中自有一杆秤。这个道理医院管理层明白,更着力让全体一线医
务人员明明白白,化为行动。为此,我们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牢固树立"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并通过发现榜样、宣传榜样、效仿榜样来传递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文精神,赢得患者信赖。
医院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全市急危重症病人和术后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这里的医护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医生刘秀玲在此工作11年,从未休过一次年假。我们把她的工作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工:"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不仅对医护人员的水平要求高,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较高,医生在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中必须保持耐心,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在医院儿科专家门诊,55岁的副主任医师魏爱武去年腿部骨折,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杵着拐杖上班。为了克服行动不便,她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她的故事,我们讲给医护人员。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穿行医院的各科室、病房,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为支撑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涌现出一个个典型--为加拿大病人无私捐献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的随州"最美护士"张晓莉;患癌4年的医生王谦,仍坚持做了上万台手术,被授予"湖北好人"有了这样的医务人员,医院才能在老百姓心中打响品牌。这股人气,催促医院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更好服务百姓健康。
"化于无形"的柔软也是一股力量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韩传恩
(2019年9月2日)
不少人认为,对于讲求诊疗质量、服务效率等"硬功夫"的医院来说,"以文化人"有点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搞。有人甚至觉得,文化建设有点虚头巴脑、"好听不好用"。而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用真实的行动和效果提示了,文化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在制度止步的地方掘进,渗透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中,为板结的医患关系倾注润泽。这种"化于无形"的柔软,也是一股推动医院变强的巨大力量。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甲医院,其前身是一家教会医院,始建于1912年,1998年6月开始使命现名。2010年底新的院领导班子成立后,我们认真梳理了医院的百年历程,发现对于我们医院来说,医院文化一直作为灵魂和精神支柱,凝聚、规范、激励和指引着医院的发展建设。过去,它帮助医院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现在和今后,我们要将其落得更实,使文化建设有抓手、有触角,进一步重塑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及全院职工的工作态度。
一、入职教育首站进院史馆
医院有"重德、精业、求实、创新"的院训,有"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为让这份厚重的医院文化能够切实地引领每位员工,我们首先让文化"入眼、入耳",将建院初期的百年老楼房改造成院史馆,设立文化墙、宣传栏等,将文化核心内容放在职工目光所及范围。
院史馆作为医学人文教育基地,让员工们通过了解医院历史,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作为每届新职工入职教育的首站,帮助新员工了解医院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得益于什么、为了什么,增强其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更好为患者服务的信念。
了解之后,就要看理解程度。医院不断开展对医院文化的研讨学习,通过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抓传承的同时抓宣传,讲好医院故事。我们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微信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与媒体合办《百年医院爱满人间--听我们讲商丘市第一人
民医院的故事》专栏,刊发医院故事100多期,宣传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人情味无处不在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质上是全体员工服务意识的提升引起的行为改善。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和"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医院要求全体员工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设身处地理解患者,想方设法地帮助患者,竭尽全力地温暖患者。为此,医院提出"两围绕"服务理念:行政管理科室围绕一线服务;医护人员围绕病人服务。
2011年,是医院开展"两围绕"服务的第一年,主题为"温馨服务",要求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挂号收费窗口、药房、分诊台的工作人员和医生、护士、保洁、保安等,在开展服务前首先给患者一个笑脸和一声问候。
2012年,在"温馨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主动服务",即走在红灯呼叫前、想在患者需要前、做在患者开口前的"三前服务"和十米关注、三米问候、一米帮扶的"十三一服务"。
后来陆续提出"亲情服务""提升服务""感动服务""精细服务"的主题,2019年开展的主题是"预约诊疗服务"。9年来,"两围绕"服务一年一个主题,踏踏实实地完成了每个阶段的目标。
一位年长患者突然腹痛难忍,独自来到医院,还没走到急诊科,其他科室的护士见状就急忙起身帮其拿来移动担架,简单询问后,将他送进急诊。
前段时间,一位老人因脑内出血住进神经外科。由于长期昏迷、带管时间长,老人皮下感染,需要每天换药。出院后,担心家属换药做不好,该科医生就每天骑自行车上门换药,整整持续了3个月。
这只是医院职工主动服务患者诸多影像中的一部分。医院应该是最有人情味的场所。在门诊楼、住院楼和儿科医技楼设立导诊台、志愿者服务台、外省患者服务中心和出入院管理中心,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缩减候诊和排队时间,尽量保证能当天来回,节省不必要的住宿费用;在诊室设立围挡,保护患者隐私;在卫生间配备手纸和消毒液,在电梯内安置消毒液对患者而言,他们的收获不只是贴心、安慰,更多的是安全感和被尊重感。而我们的员工,在医院文化的感召下也提高了服务意识。
二、用社会责任为服务赋值
如何带动医院发展,是医院领导班子的心头大事。如果把办医的目标定位为创造价值,那么看到的每一个患者都是潜在"钱袋子"。但当我们树立起重
德、仁爱的价值观,更看重医院作为健康服务公益性机构的社会责任,即使不
"向钱看",最终也能获得价值回馈的褒奖。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条长久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基于此,医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如针对慢病高发的现状,常态性举办慢病知识讲座,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等公益性活动;
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张将
(2019年9月3日)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是当前医疗卫生系统一项重要工作,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要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服务理念、做好管理示范、勇于担当作为,在区域内充分发挥好引领和辐射作用,探索出医院如何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有效路径,把健康中国行动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树立大健康的理念。公立医院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主力军,也是主阵地、主战场。虽然三甲医院功能定位上主要承担疑难危急重症的救治任务,但这与大健康的理念不矛盾、不冲突。随着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医院应该在健康全周期服务中,找差距、补短板,促进医院服务模式的创新,不断做实做全包括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和康复等工作,实现医院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首先,通过学习、培训、竞赛等形式,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其次,全面开展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按不同阶段适时根据相关主题做好健康教育,根据科室特点做好健康教育。例如,产科成立了孕妇学校,内分泌科成立了糖尿病课堂,心血管内科成立了护心小课堂等;结合节日节点,通过各种义诊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医院在每个科室显著位置,设置投影仪,循环播放相关健康宣教内容;根据病种、学科的不同,建立了专科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对患者进行100%回访,及时了解患者用药治疗效果;加强控烟工作,通过无烟医院的创建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
第三,提供健康服务。从预防、治疗、康复三方面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在预防方面,医院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荣获"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是景德镇市唯一获全省优质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的医院,也是景德镇市规模最大的"一站式"专业机构。
在治疗方面,为顺应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医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其中,
"五大中心"建设就是优化健康服务流程、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规范的最好体现。此外,我院成立慢病医联体,将周边40余家医院纳入医联体,对医联
体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慢病知识教育,宣传慢性疾病预防及管理科学方法,建立广泛的慢性疾病防治网。
在康复方面,快速康复理念逐步在我院临床上得以落实,筑牢了健康全周期链条最后防线,延伸了健康维度。
今年,我院正在推行人文医院建设,旨在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医院"。我
心理健康服务进万家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朱良君
(2019年9月4日)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心理服务在我国起步晚、经验少、百姓对心理问题认识上有偏见,使得心理服务的开展离百姓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如何让心理健康服务走进百姓?我们医院进行了积极探索。
高层次谋划心理健康服务。近年来,我院主动作为,高质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我院充分发挥在全市专科专业引领示范作用,指导和支持市、县、乡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助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普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加强与综合医院、其他专科医院的沟通合作,实行多学科心理和躯体疾病联络会诊制度。深入贫困村、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探索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服务。
多层面推进心理健康服务。2015年,九江市被列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40个城市之一,现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神卫生管理网络。作为试点的牵头医院,我院坚持公益性质,主动承担政府防治职能,积极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九江市精神疾病防治联盟等工作,全方位建设九江精防体系;发挥心理援助热线"切入点"作用,打造24小时咨询服务网络,3年来共接听和解答心理咨询3700多人次;发挥心理服务六进"着力点"作用,把心理健康公益服务送进学校、军营、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家庭,打造公益心理服务网络。
多方位发展心理健康服务。面对群众心理健康的新需求,我们靠大联强,创新举措,在合作中寻找机遇,在合作中推动发展,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对内,我们加强学科发展,制定了"做强精神科、做大心理科、做优老年科"的学科发展思路。其中,我院精神科被列为省市共建学科,心理科今年被列为九江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重点建设专科。对外,我们加强合作交流,目前我院为国家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城市牵头医院、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九江项目办、九江市精神疾病防治联盟牵头单位、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协作医院。
医路跟党 纵深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建创新案例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王东
(2019年9月12日)
绵阳市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四川省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服务覆盖人口上千万。新时期新征程,医院党委实施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一二三"工程,通过实施履行公立医院三大责任的"一条主线";做好党建学科的"双一流"品牌建设;落实党员、专家、干部的"三向"培养目标,引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必须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积极履行好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运营责任。
一、把方向、管大局,政治责任必须牢记心上
依法执业与规范行医齐抓共管,建设健康事业坚强堡垒。医院大力落实医联体建设和双向转诊制度,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积极响应药品、耗材零加成,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实行新进员工全程导师制,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医师依法执业与规范行医的意识;不断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医院获得各级部门的高度肯定: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以及四川省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不忘为民情怀,精准扶贫勇立潮头,对口帮扶展现作为。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医院党委秉承"明确目标和效果、合理规划积极统筹、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的原则,取得了扎实而有效的成绩。在医院党委的号召下,全院职工积极开展"扶贫日"捐款活动,近3年捐款30余万元,用在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上:帮助贫困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及乡村垃圾处理,教会村民洗手、刷牙,宣传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并共建乡村学校少年宫,保护孩子们的眼睛,减少近视,该项工作得到了央视的关注和报道;结对帮扶100余户困难群众和失地农民;成立了87个"医患手牵手"团队,牵手
300余名患者及家庭,定期开展扶贫志愿义诊服务,切实解决医疗服务的"最后
一公里"问题;医院还先后对口支援川内三州10余家医院。通过努力,其中2家医院建成三级乙等医院,3家医院建成二级甲等医院。与此同时,医院还派驻多名干部援彝援藏、驻村进行帮扶。
医院在为区域群众解除病痛的同时,也承担着国际援助任务。自1981年以来,共派出56人次前往莫桑比克、佛得角、东帝汶等国家,圆满完成21批次援外医疗任务。
牢记救死扶伤使命,建立灾难医学救援"绵阳模式"。多年来,医院在抗击非典、甲流感防控、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等大型公共卫生及灾害事件面前,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圆满完成省市各级交派的任务,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通过血与火的锤炼,医院建立了灾害三级救援体系,并创建省内首支"平战结合"的灾害预备队;发明医患双向信息标识卡,荣获科技进步奖;率先搭建灾难医学管理学的学科架构,出版《地震灾害医院医疗救治管理分析》,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荣获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以及全国"2004~2014灾害医学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二、作决策、促改革,社会责任必须扛在肩上
狠抓基础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推进医疗服务"上台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始终是医院党委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如今,以微创、介入、肿瘤综合治疗为代表的特色临床技术发展良好,并搭建了恶性肿瘤、脑卒中、凶险型前置胎盘等多个MDT诊疗平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近年来,随着国家级"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房颤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医院疑难重症和三四级手术占比均达到70%以上。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科学创新,打造患者就医"新体验"。以开展品质管理活动为抓手,医院在质量管理、患者安全、服务流程等方面实施改进措施30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连续获得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全国医院擂台赛"最佳管理奖""最具创新力医院"。医院设立出入院服务中心,成立"互联网医院",开通"智能问诊",开通检查报告自助查询打印服务等便民惠民服务,大大提升了群众就医体验和社会满意度。同时,医院还致力于"阳光医院"建设,让就医舒适感、尊严感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为广大患者带去了精神慰藉。
加快转型升级攻坚,以人为本,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医院在就医环境
流程创新、医学模式转型等方面紧紧围绕价值医疗展开。一方面力求减少患者就医直接成本,大力开展日间病房和手术服务,创新性开展医保管理工作,实现"医、保、患"三方共益;严格执行"三医监管"、处方耗材点评,控制诊疗费用。另一方面力争减少患者就医间接成本,多形式预约诊疗,减少患者来回跑路及诊疗次数,节约时间、精力、交通住宿等间接成本;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患者重复检查率;在医联体内搭建远程病理、影像会诊平台,心电监护、重症监护系统,临床检验平台、双向数字病区,让患者足不出县,用当地医院的价格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
三、保落实、谋发展,运营责任必须抓在手上
打造优质区域医疗中心,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一直以来,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主动适应卫生经济及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及医院发展规律,多区设点,控制规模,使之从规模扩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让资源重新分布,贴近民众,缓解"看病难"。引进社会资本,举办混合所有制医院,努力解决卫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社会矛盾。组建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学中心,谋划"一院两区"格局,进一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调整医院发展生产方式,构筑事业发展新动力。医院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医院结构调整提供足够空间;全面推动绩效改革,通过调整生产方式,以释放强大活力,为医院赢得发展后劲;引入基于DRGs的考评模式,建立以病种难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激励了科室人员向高质量发展进军,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
探索科教研学新模式,打造发展核心竞争力。医院党委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1+N人才管理体系"为抓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医院拥有各级各类技术人员27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110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市级专家100余人。为激发人才的"内生活力",每年送出多名员工赴上级医院以及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地学习研修;多次特邀知名专家来院开展管理培训,定期来院开展诊疗服务,带动学科发展。医院还坚持"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进政策,特聘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学术主任30余名,实施引智项目23个。近10年,医院获市厅级及其以上科研立题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做好党建学科的"双一流"品牌建设
医院党委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理论原则,为将党的领导在公立医院落地,
2013年全面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完成党委与院领导班子分设,
建立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后,2016年,坚持应建尽建,将党支部建在科室,建在专业。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全院的7个党支部变为7个党总支,并细化为37个党支部,实现了全院覆盖,形成体量小、灵活机动,便于开展基础党建的组织结构。同时,实现支书、科主任一肩挑,以达到支部决策时是行业内行,学科带头人抓支部工作的深度融合态势。
目前,全院37名支书与中层干部身份重合率达100%,147名支委中95名任行政职务,占比高达%。
院党委紧抓支委一班人,以"固定化的时间、标准化的内容、规范化的流程、全覆盖的人员"(固定时间:每月第一周周四下午;标准化的内容、规范化的流程:观看正能量或警示教育视频,党委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及本月工作安排,讲党课或其他专题培训、学习;全覆盖人员:党委委员及全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均需参加)方式开好全体支委会,强化党务工作队伍的核心力和向心力,将医院党建及业务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
通过将支部建在科室,支部在科室的业务工作中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主导者,从而将临床科室的业务工作提升到党的卫生事业的高度,强调专业工作质量本身就是对党的态度,就是党建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地。
牢牢地围绕着党委的整体决策部署而展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有了组织保障。通过这一基础性、根本性的组织建设,凝聚了基层科室最大向心力,为"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党建"的"双一流建设"理念在全院铺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构建了党建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为学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在医院,科室支部书记与科室主任享有同等的"政治待遇",从科室重大事项决策到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实行主任、书记双签字制度。与此同时,支部还参与干部考核、业务发展、薪酬分配、评优评先、设备配置、药品耗材采购计划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最大限度确保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在基层党支部的落地。科室不良事件、质量安全风险涉及党员同志,还上升到对党的卫生事业的态度与责任高度来认识,并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追责。
建章立制才能持久发展。医院党委以支部建设目标管理为抓手,健全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党委-总支-支部三级督导体系,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落
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党建、业务双考核,年度考核党建和学科双优秀才能评定为一等,防止业务党建"两张皮"。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省重点学(专)科18个,绵阳市重点学(专)科34个。落实党员、专家、干部的"三向"培养目标一直以来,医院党委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干部原则。医院党委提出了"把党员培养成专家,把专家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专家培养成干部"的"三向培养"模式,在为广大员工提供宽广事业舞台的同时,锻造了一支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为医院改革发展、事业薪火相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工作说到底就是要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作为具有党员身份的医务工作者,必须要精于业务,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才可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专家培养成党员,才能够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据统计,目前医院专家党员占比%(把专家培养成党员),党员专家占比%(把党员培养成专家),干部中专家党员占比%(把党员专家培养干部)。
如今,医院共聘任217名干部(科主任141名、护士长76名),中共党员167人,占比高达77%。事以才立,业以才兴,通过"三向培养",这支又红又专的队伍成了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院党委还将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齐抓共管。以树立先进模范的鲜明导向,鼓舞人心,创新性进行年度"医院十大感动故事""十大风云榜"及"十大价值案例"的评选活动,挖掘出一年来发生在身边感动故事、风云人物身上医者的善良和崇高;多形式举办志愿活动、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党员形象展示、表扬大会等主题党日活动;2018年底,还通过"校地联合"的形式,依托市委党校,把全体支委、优秀共产党员代表172人分4批,参加"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暨党支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通过对党建活动措施和形式的创新,激励着每一位职工的职业追求,彰显党委旗帜鲜明的主导方向。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医院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民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不懈奋斗。
下转病人 更要下转技术
江西省萍矿总医院院长 龙绍华
(2019年9月16日)
不久前,一位患者从我院下转到基层医院康复治疗。但下转的第二天,患者就在接受手法松解时发生了髌骨骨折。基层医院康复医师把患者送回我院手术时大为不解:"同一名患者,你们做康复训练时,患者屈膝近百度都没事,怎么我们训练时,才40度就骨折了?"我告诉他,康复治疗要顺势而为,这需要手感。经过一番手把手培训,基层康复医师终于体会到了其中奥妙。
这件事令我感慨:学技术不能只学样子,破解"下转难",要把医疗技术一起转下去才行。但是,当前医疗技术下转受到一些现实因素制约。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
从大医院来看,当前医院收入主要来源是财政补助和医疗收费,其中医疗收费又占了"大头"。由于医疗服务价格基本由国家管控,医院只能依靠增加业务量提高收入。病人下转时,大医院可能不愿将核心技术下转,留一手"独门绝技"维持竞争力。
从基层卫生机构来看,环境较差、人员素质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是普遍情况。尽管近年来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但很多培训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从患者角度来看,他们对基层机构缺乏信任,也影响医疗技术的下转。患者在基层康复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信任医生,往往表现出治疗配合不到位、依从性差,导致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提升。
那么,如何将技术下转?
首先要解决技术下转的动力问题。对大医院,既要建立激励机制,也要有约束制度,要规避上下转诊时医疗机构间的利益冲突。
有了内在动力,还要讲究技术下转的方法。技术下转最终还得靠培训,而培训要"接地气"。培训内容在精不在多,要"缺什么补什么"。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适宜技术应用和同质化管理在基层见效快、学习动力足,双向转诊用得上。
要把现场实地带教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实践技能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让基层医务人员真正掌握技术操作要点。我院为了将血透技术传授给一个基层卫生院,历经两年时间的实地指导、建设规划,以及手把手地现场教
学、答疑解惑,该卫生院才建立血透专科,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进行血透。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场培训能完成的。
患者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不配合治疗怎么办?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是,提高上下级医疗机构治疗的连续性,让转诊前后的治疗"无缝衔接"。这就需要建立转诊前后医务人员的沟通机制,让上级医院医生能实时掌握转诊患者的
患者安全目标八步命中标靶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院长 彭义香
(2019年9月23日)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切实保障患者安全,特别要做好重点环节的患者安全管理。作为患者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直是医院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武汉市中心医院从人员资质、安全核对、诊断质量、用药安全、输血安全、静脉血栓栓塞及危急值管理、医源性感控等方面进行围手术期重点管控,同时对手术安全事件进行质控,医疗质量和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严格做好手术资质管理医院建立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了手术分级目录,通过HIS系统对全院手术医师的资质和手术权限进行动态管理,依托信息系统拦截越级手术申请,从源头树立手术医师安全意识。
加强手术安全核查管控严格落实《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用信息化手段管控手术病人交接,保护患者身份安全。对就诊患者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信息来核对患者身份,使用PDA扫描"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制订了急诊、病房、手术室等关键环节的患者识别措施,形成手术患者闭环安全管理模式。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每台手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相关内容进行核查。
避免术中诊断错误着力于管控术中病理诊断质量。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是决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医院规范及优化术中快检报告流程,术中快切标本送至病理科后,由病理医生录入诊断报告,报告实时传输到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手术医生在电脑弹窗查看报告,并可打印存档,为后续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强化临床用药安全核查医院利用信息化实现药品安全合理使用前置监控管理。临床开具用药医嘱前,需要相关诊断与药品适应证匹配方可开出。严格进行围手术抗菌药物管理,开具抗菌药物需要依据切口类别进行登记,Ⅰ类清洁手术信息系统规定开具抗菌药物种类;临床使用前,护理人员对药品扫码核对,实现药品配置可追溯。
加强临床用血全过程质控医院采用临床用血信息管理系统,将输血前检验
报告单管理、血库管理、血制品出入库管理、输血管理、用血质量和用血安全管理、用血评估与评价管理,用信息化手段按照临床操作流程融为一体,实现临床用血及输血前、中、后全流程闭环管理。
重视临床危急值及VTE管理医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升级"危急值"信息化报告流程,多科室协同做好危急值管理。同时,根据临床个性化需求,对危急值项目进行动态更新,不断完善危急值项目。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严重危害患者安全的因素之一。为此,医院推行院内VTE防控体系,设计患者筛查、诊疗工作流程,全面开展VTE防治工作。全院各临床科室应用信息系统进行VTE风险评估,尤其是术后患者安全评估排查机制,并给予有效预防措施。目前医院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率达100%,高危患者实现后台信息化监控,降低医疗风险。
加强医源性感染防控管理围手术期患者院感防控紧扣要点,制定完善的手术部位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并加强培训;严格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种类、剂量、时机,信息平台对多重耐药患者及时弹窗,早期干预;控制手术持续时间;严格手术无菌操作;严格外科洗手步骤及方法,强化细节,在手术室循环播放手卫生视频;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利用信息平台对收治的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提示,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持续改进各环节质量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对手术安全事件如重大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汇总信息召开质量分析会,找出相关问题,通过PDCA(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的反馈控制,促进围手术期环节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上述八步走的综合管理,我院围手术期诊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取得明显提升。近5年来,医院总手术例数、三四级手术例数不断增长,同时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及平均住院日逐年降低。2018年医院共为万手术患者解除了病痛,其中三四级手术量达万人次,医疗整体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重手砍药费 下刀有讲究
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院长 陈昕昳整理 特约记者 郑纯胜 通讯员 俞建丽
(2019年9月23日)
合理用药、廉洁采购,知易行难。作为实施药品零差率的浙江省首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经过7年实践,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控药"之路。据浙江省医院质量管理与绩效平台监测数据:2018年,天台县人民医院住院病人的平均药费为元,远低于全省平均值元,在全省42家同级综合医院中最低。
将近一半的药费落差,该院是如何做到的?今年,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天台县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又将如何把合理用药改革在全体医共体成员单位推进?
一、立规矩严监管"腰斩"药占比
是药三分毒,行医是积德,滥用药就是谋财害命。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合理用药是医方的责任。2012年,接棒天台县人民医院后,我们开始了一场"控药"改革。
少用药的前提是确保安全。2012年,医院组织全院自下而上开展"安全用药我的责任"大讨论,让医务人员自查自纠,分析存在的问题。在这场大讨论中,我们累计收到员工提出关于药品合理使用的"金点子"百余条,涉及药品采购、入库、药房仓储、科室领用等药品流通所有环节的规范管理,医生的处方、医嘱等诸多方面。
在这场上下结合的安全、合理用药改革中,医院开展处方点评等常规合理用药监控,将药物的合理使用直接与科主任考核挂钩,核定每个科室每床日的药品费,如果连续两年不达标,科主任就"下课"。同时推出"双排名制度",哪种药用得最多,哪个医生开的药最多,医院纪检等多部门介入了解、约谈。发现不合理用药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则要处罚,并在网上公布。医院对药品供应也进行严格监控,每一种药物进入医院都必须签订廉政责任书,每月对药物的使用量进行排名。排名"异常"靠前的,约谈药品供应商,挤压水分甚至直接停药。
几年来,天台县人民医院陆续"请"出了几百种药品,全院药占比大幅度
下降,其中住院药占比从%下降至%。
二、"清药"有依据合理用药有保证
将"问题药"清出医院停止使用,看似简单粗暴,其实有数据分析的支持。医院"清药"的原则是清理辅助用药,控制药占比的重点是控制抗生素、中成药类、大输液。比如,有一类质子泵抑制剂,有七八种药,功能差不多,都是治疗胃病的辅助药。有一个月,我们监测发现居然用掉了三万多支。通过对这种药使用情况的全处方点评,发现有滥用的情况。于是,我们立即组织了一次招投标,七八种类似的药只招标一种,要求是质量优、价格合理并能够确保廉洁用药。第二个月,该类药使用率一下子锐减到了3000支。
三、辐射改革红利造福城乡居民
今年,浙江省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15个基层卫生院成为天台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成员单位。根据多年的经验,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我们对这些卫生院也要进行药品清理。在"该用的药保证供应"的前提下,把不必要的"问题药"、可用可不用的"味精"药,全都清出去。
首先,我们制定了医共体内药品目录,将基层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的药品品规、质量、采购成本完全统一。在医共体推进过程中,我们把"控药"推向了成员单位。
既要保证合理用药,又要控制药占比,更要让百姓买到放心、需要的药。为此,在此次药品目录的制定中,医共体分了三步走。第一步,对总院正在使用的903种药与基层卫生院的590种药品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基层用药习惯和实际需求。第二步,经过比对发现,基层与县级重叠330个品规,独有260个品规,其中独有品规一半以上是辅助用药。对基层独有品规的药品,经医共体药事委员会评定后淘汰了150种,其中有91种为辅助用药。保留的品规与总院原有的药品目录一起构成天台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基本用药目录。以城关卫生院为例,该院原有670多种药品,
这次进入目录招标后保留了366种,而县人民医院在使用的几百种药物又补充进来,使卫生院的药品品规不降反增,既保证了居民用药,用药结构也进一步合理化。第三步,以"主流药物优先、质量优先、基本药物优先"为基本原则,对近千种医共体基本用药进行公开招标。这一轮招标中,我们累计收到了
3000多份应标书,充分竞争下,医共体药品采购质量与价格也有了保障,进一步减轻了老百姓就医负担。
众所周知,药品,是一个利益巨大的"奶酪";动药品,就意味着动某些人的利益。"控药"改革中,我们全院领导班子顶着巨大的压力,甚至多次受到污蔑、恐吓。但我们坚信,行医是一种自我修炼,应该尽可能为医生创造条件、构建良好环境,帮他们清清白白把这项美好的事业做好。作为管理者,我们有义务从制度上、源头上为他们撑起"廉洁"的一片天,通过现代医院的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 徐军
(2019年9月26日)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始建于1922年,前身是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
1995年被授予三级甲等医院称号,2004年移交至锦州医科大学。翻看院史,医院81人的医疗队登上抗美援朝的专列;医院的医护工作者6次参加援建坦赞铁路工作组;唐山地震的砖土瓦砾下,65人的医疗队奔忙在救死扶伤的生死竞赛中;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医护工作者与病魔抗争,与死神赛跑,而无惧自身所面对的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远赴边疆,积极投身援疆援藏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汗水。医者仁心,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为国忠心,以报效家国为己任,这就是一种传承,更是一份责任,经过百年沉淀,凝聚而成锦医三院的赤子初心。
一、党建引领,牢记使命,解放思想焕发青春活力
新时代下,医院要发展,就要依靠党的领导,就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医院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精神,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学习作为政治任务,不断提高学习自觉性,中心组每月不少于1次集中学习,同时注重班子岗位管理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在全院所有干部职工中开展为期4个月的"医院发展大讨论",鼓励大家解放思想,给医院提意见、找方法,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攻坚克难;加强学习教育,各类讲堂讲座周周办、月月有,在线学习平台全面推广,为全院各级干部职工补课充电,在业务交流、技术引进、服务升级等多层面实现了快速发展。
二、组织为基,人才为本,外引内培加强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医院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推动党支部的新建、重组、选举工作,合理安排组成架构,选优配强支委会班子,各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换届凝聚了人心,达成了共识。之后,医院围绕重点科室,大批量、高质量、有重点地引进专业人才,并适时启动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上半年对全院中层干部(包括机关后勤职能部门、科主任、护士长)进行了换届调整,重新设置了机关管理机构,机关后勤职能部门精简%。新架构新班子新导向,带来的是新变化新动力新气象,换届后,机关管理干部平均年龄由岁降至岁,博士硕
士研究生比例提高3%。
三、患者为先,多措并举,就医环境不断提质升级
良好就医环境是医院的核心命题之一,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之上,全院职工献计献策、主动奉献,经院党委研究决定,启动了一系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有效举措。一是启动了"错峰医疗"服务办法,医院克服人员短缺等问题,建立了"夜间门诊"。二是搬迁机关办公楼增加患者就医面积,大幅提升患者就医面积万平方米。三是整合下辖社区卫生中心资源,建设依托家庭医生服务网络体系。四是继续推动志愿者服务,医院退休职工志愿者工作队由数十名三院退休职工自发组成,在退休职工党支部的组织下,持续十余年开展工作,为广大就医患者提供了常态化、专业化的便民服务。
四、立足发展,拥抱时代,科技手段助力能力跨越
现代化医疗技术的日趋完善,是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巨大力量。医院党委扎实推动新医改政策落地,积极实践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用,深度探索"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在科技兴院的方向上做出两项重要的战略部署。一是医院在辽西地区率先开展人工智能(AI)胸部低剂量CT肺结节辅助筛查系统;成立肺结节多学科(MDT)门诊,解决患者看病奔波困扰,提高诊治质量和效率,大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二是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分公司共同签署了
5G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辽西地区首个"5G智慧医院"。同时,围绕分级诊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多种业务场景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加快智慧医院的建设。
五、勇担责任,造福社会,多项举措落实惠民工程
近年来,医院先后建立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开通线上孕妇学校,在线为孕妇朋友答疑解惑;推动百名专家千场讲座活动,并举办"三大讲堂",面向社会及全院职工累计授课千余场次,受益群众数十万人,并获评全国首批"健康促进与教育优秀实践基地"称号。还有一大批由三院人组成的奉献团队,如"学雷锋、学郭明义志愿服务团队""邹笑春爱心团队""博士志愿团队"等一直活跃在各个乡间或社区,为社会奉献着光和热。多年来在院党委的号召、宣传、鼓励之下,帮助群众、回馈社会已经深度融入三院文化,成为精神内核,并将不断弘扬传承。
六、监督有力,警钟长鸣,廉洁意识上墙入脑铭心
医院党委紧密结合医疗工作实际,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作
为一项常态性工作,让廉洁意识上墙、入脑、铭心,真真正正发挥实效,为医院发展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健全党委负主责、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分管院领导、部门负责人按照分工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机制,重新修订了医院"三重一大"方案,层层签订《个人纠风责任状》和《九不准责任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七、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白衣"党员融入健康中国建设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医院党委在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超前谋划,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推进本院绩效改革,完善科学管理,提升医务人员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以"依托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致力于科技创新,坚持打造特色,在辽西地区率先布局"5G+AI智慧医疗",同时建立家庭医生下沉式服务网络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便民惠民的优质医疗服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拿出了扎扎实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创新举措。
三维考核 拆解学科发展秘方
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 李小松 整理 朱丽琴 周瑾容
(2019年10月14日)
学科强则医院强。在医院考核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标准、内容、比重是否具有科学性、引导性、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考评效果。绩效考核既是"常谈老调",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又是医院管理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医院实际,把医院绩效考核重点放在学科建设,遵循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构建学科建设"424"三维评价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里的四大指标分别为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我院的三个维度与之对照,一脉相承,分别为医疗质量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和科教创新指标,"424"指其权重分别为40%、20%和40%。
维度一:医疗质量指标与运营效率
学科建设的医疗质量指标将每个学科的工作量(门诊量、住院量、诊疗量、手术量等)、工作质量(平均住院日、CD型病历等)、医疗行政业务管理(核心制度、感染控制查房)和新技术项目开展作为主要的评价面,对于相对较难评价的工作质量部分,细化到参加技能竞赛、外埠患者收治、接收进修实习人员等方面。全面考核学科的运营、基础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和病人投诉及满意度等情况。
医院出台《关于建立分级排查机制强化医疗质量与行风管理的规定》《关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理规定》《加强辅助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等文件,规范医疗行为,控制不合理用药和不合理收费。
维度二:人力资源指标与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指标分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两个评价面。人才培养从科技荣誉的取得和国内、省内学术任职等情况进行评分;团队建设从学科内医疗、教学和科研秘书的数量,参加医院走向国际英语竞赛成绩,国外学习及学成回院的效果等情况进行评分。
我院在评价考核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医院要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比单纯的工作数量指标更为重要。因此,人力资源指标维度的评价重点考核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科内人才梯队的建设等情况。
维度三:科教创新指标与核心竞争力
科教创新指标分为科研课题项目、论文、科技奖励、医学教育四个评价面。科研课题项目从国家和省厅级层面进行评分。论文分为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中华级论文、核心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论文、医院投稿指南一般期刊论文四个层面进行评分。科技奖励从省部级、地厅级和院级三个层面进行评分,著作和专利等情况也有相应的评分。医学教育从理论教学课时数、参加教学相关竞赛情况、硕士博士生带教以及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评分。
这个维度指标改变了过去单纯临床医院的思维,实现了向临床研究型医院和教学医院的转型,全面推动医院创造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涉及医院管理运行和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大型公立综合医院,绩效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庞大的工程。我们将三维评价作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抓手,以简应繁,设定目标和计划,强化制度和岗位职责,加强培训和督查,从众多的学科建设发展指标中筛选提炼,基于本院实际,把握重点,制订量化、简单、可及的评价体系。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医院多项新技术形成品牌;2018年,医院CD型病历达%,急诊抢救成功率为%;科研项目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在国内外各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创办的《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填补国内空白。"424"三维评价在不断调整优化之下,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医院各学科高质量发展。
深刻领会初心和使命内涵 把初心融入为人民谋幸福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 米玛多吉
(2019年10月14日)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2016年
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要求,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市人民医院全面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以全面发展实现利益共享目标,以医疗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推动健康日喀则战略,聚焦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打造了组团式援藏工作的"上海--日喀则模式"。
一、主要成绩
(一)顺利完成新院区的建设搬迁工作。2013年,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和医院简陋的就医环境,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的重大决策。按照"全区一流,适度超前、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三级甲等医院"建设目标,始终秉承"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新理念"的建设原则,经过近四年的辛勤努力,一所就医环境优雅、医疗设备先进、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医院拔地而起,并于2017年10月26日实现新院区正式搬迁。在新院区试运行阶段,我们迎来了三级甲等医院的最终评审,新院区投入使用为顺利通过"三甲"评审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证,为西藏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树立了标杆,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是全区单体投入最大、布局最合理、流程最科学、设备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之一。
(二)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始终以创"三甲"为核心目标,制定了三年规划和年度行动指南,并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对标找差,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于2017年11月27日至30日,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现场评审。2018年1月,我院正式获得"三级甲等医院"批复。2018年6月,正式挂牌。
(三)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止2018年,市人民医院门诊人数14万人次,比2014年(组团医疗工作前)增加%;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下降天
(平均住院日天);三级以上手术量占总量的%,同比增加了近3倍;抢救成功率提高至%,较大幅度减少了转院率,正逐步实现"中病不出市"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建章立制,医院管理更加规范
援藏医疗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优化了《医疗护理规范诊疗工作制度》《医疗护理质控评价体系》等约150项规章制度,制定专科发展规划71项,编印60分册管理和技术规范丛书。
根据国家卫计委、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相关医改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医院管理创新,落实"后勤社会化服务""药械阳光平台采购"等措施,推动医院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迈进。由于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突出成绩,日喀则市在2018年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
(二)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能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针对医院医疗人才紧缺的现状,医疗队以"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确定4批229名本地骨干和行政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了师徒式的培养,初步形成了较合理的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选派36名本地专业技术骨干赴上海进修,49名短期培训,加强了紧缺人员的梯队建设。同时,积极选派医疗质控、院感、护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约60人次赴上海短期进修。
全面推进"创三甲素质提升"工程,共举办3届"珠峰医学论坛",来自上海市约600名专家举办学术讲座约400场次,培训全区各类医疗人员近万人次。通过制定和实施"优青培养计划""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人才双聘计划"
"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加快人才培养、重塑职业发展理念,有效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
医院实训中心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引进先进的临床教学模型、智能
模拟系统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丰富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为临床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在此基础上,顺利成为上海交大医学院教学医院,率先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目前,已接收我市县级医疗机构工作满3年以上,乡级医疗机构工作满2年以上在岗临床类别西医、公共卫生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等179人来院培训。
(三)注重技术创新,填补空白,服务能力日益加强
入藏以来,四批援藏医疗队共开展了临床医疗新技术423项,其中221项新技术已被本地医务人员完全掌握,即便援藏专家不在也能够独立开展。其他很多新技术目前采取当地医务人员在前台实际操作,援藏专家在幕后指导把关的方式,手把手带教,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前台到后台"的转变。
其中,50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西藏自治区空白,如世界上第一例红细胞单采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第一例喉全切加颈部淋巴术清扫治疗喉癌、第一例开放伤VSD术、第一例腹腔镜肝包虫病切除术、第一例鼻内镜下颌窦开放术、第一例鼻背肿瘤切除+肌蒂皮瓣修复手术、第一例显微镜喉息肉切除术和甲状腺巨大囊肿手术等,更多高端的医疗技术被运用到本地的临床实践中,以确保早日实现"两降一升""三不出"的工作目标。
(四)注重"以院包科",打造品牌,学科建设长足进步
一是全力打造"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建设西藏西部医学高地。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市六医院、龙华医院、儿童医院、一妇婴等10家医院已与市人民医院正式签署了"以院包科"合作协议书,分别对口帮扶医院普外科等10个科室,通过医、教、研、管多方位的扶持,打造全区一流的临床医学诊疗中心。
二是"高原之上建高峰",建立西藏首家医学科学院士专家工作站。2017年7月19日,在上海市科协与西藏自治区科协的关心下,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区内首家医疗卫生系统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市人民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亲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入站指导,周良辅、王振义、樊嘉三位院士先后通过远程平台指导帮助,进一步深化沪藏合作,打造医学技术高地,强力推进医院建成"西藏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
三是以数字化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为重点,全力建设智慧医院。至今,医院远程影像诊疗中心已与上海市多家"三甲"医院、当地县区医院开展合作,成功组织了25例疑难病例会诊,49场远程培训课程,并成功举办了8次上海大型
医学学术会议的现场直播视频教学,有效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力度。同时,建设完成了实时移动查房平台、党建APP系统等,探索开发"汉藏医互通"
APP,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
(五)注重科研管理,树立标杆,医疗科研全区领先
在"组团式"援藏专家的带动下,按照课题申报指南分别向区、市两级科技部门申报了149项科研课题和1个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其中,5项自治区级重点科研课题、26项自治区自然基金和3项市级科研课题已获批,13项组团式援藏自然基金立项,1项自治区科研课题已结题,其余正在组织实施。已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SCI论文19篇,国内核心期刊18篇。
这些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组织实施,使市人民医院的科研项目得到质的飞跃发展。目前,医疗科研方面达到自治区领先地位。
(六)注重辐射引领,整体推进,医联体建设初见成效
积极建立"上海十市医院+县乡"三位一体新模式,打造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带动各县区、辐射周边地区的新型医联体。根据医院"十三五"规划中"建设西藏西部区域性医学中心"的目标,重点探索建设区域性放射影像诊断中心、检验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全力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问题。目前,我院已与本市18个区县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为县区医院提供医疗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全面推进医疗便民惠民服务。
积极参与自治区三级医院和县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先后受邀参加山南市、昌都市、那曲市、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创"三甲"等级评审工作,现场指导昌都市察雅县,日喀则市白朗县、谢通门县、仲巴县、亚东县卫生服务中心等级提升工作。其中,积极帮助上海市援建的亚东县、萨迦县卫生服务中心在创"二乙"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
(七)注重扶贫攻坚,因地制宜,守卫农牧民群众健康
2018年,策划实施了"邦锦梅朵"帮扶工程。该工程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针对全区先天性结构畸形的患儿开展的一项健康扶贫工程,通过"组团式医疗援藏+精准健康"帮扶方式,精准帮扶贫困畸形患儿,提高出生缺陷疾病诊治水平,减少畸形疾病因病返贫,实现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地。截止目前,共完成先天性髋关节、四肢畸形、高原先天性唇腭裂、四肢畸形等患儿手术89台。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不忘初心,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起点,是做好党的事业的必然要求。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面对成绩,不忘初衷,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严格以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广泛汇聚各方面力量,紧紧围绕我市发展稳定生态各项事业的短板,围绕事关全局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围绕打好
"三大攻坚战"、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健康日喀则战略在日喀则大地落地生根,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医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创"三甲"成果。
(一)把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作为大事来抓,进一步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医院应积极探索智慧医院建设模式,进一步加快以远程会诊中心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数字化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为抓手,探索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智慧医院建设模式,打造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带动所辖各区县、辐射周边地区的新型医联体。
(二)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全方位制度性供给。由市卫计委牵头,对内加强合作,成立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抢救、新生儿抢救中心;对外加强辐射带动,建设区域性放射影像诊断、区域性检验病理诊断、区域性消毒供应等中心;与市内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对接,形成具体价格和协议,建立日喀则市区域医疗中心。
从"关键小事"中寻求提升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吴佳丽
(2019年10月16日)
"改善医疗服务"是医改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广大患者的迫切需求。为寻求更多的突破和提升,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8年初就引入由健康报倡导的"医患友好"新理念。"医患友好"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关注患者的感受、关注"关键"的小事、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关注社会的认同。
从"四个关注"的启示中,我们采取的综合行动特别注意了从"关键小事"中寻求提升。这是因为"关键小事"的影响面涉及医院、医生、患者、社会和媒体。只要关注并做好"关键小事",存在于医疗服务中的"痛点""难点"
"堵点"就会及时得到排解,才可形成诊疗更安全、就诊更便利、沟通更有效、体验更舒适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聚焦院前"小事",做大"预约"文章。医院瞄准院前预约,提高医院预约号源供给,提升门诊预约率。2018年医院预约号源放号从35%提高到100%,社区转诊独享号源从30%提高到%。浙江健康导航2018年数据分析显示,在预约平台上线的522家医院中,杭州三院院前预约总量排名第7,达万人次;年度预约量排名前十的医生中,有7人来自杭州三院。多渠道预约的普及,诊前流程的通畅,有效解决了门诊"三长一短"的问题,缩短了患者排队挂号等候时间,改善了门诊高峰期拥堵情况,减轻了门诊"峰谷"变化,实现门诊流量的均衡分布,提高门诊资源的使用效率。
梳理院中"小事",做细服务文章。医院以患者就医"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依托智慧医疗服务"全院通"结算、"全自助"服务、"全人群"覆盖,以提高患者就医舒适度、满意度为宗旨,梳理分析患者院内就诊各环节,努力缩短患者在院就医等候时间,提高就医体验感。医院通过改变原有挂号就诊流程,推行全预约、分时段诊疗模式,推进智慧结算、医技检查预约服务。从2019年4月开始,医院又上线"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看
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等就诊流程更便捷的目标。通过将门诊就诊号源划分候诊时段,每个号候诊时间精确到半小时以内,减少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无效等候时间,改善医院门诊就诊秩序,实现患者分流和错峰就诊,高峰时段挂号排队时间不超过5分钟。2018年医院通过智慧医疗诊间结算、自助结算、
诊间预约等服务,为150余万人次的就诊患者至少缩短了1小时的院内人均停留时间。
重视院后"小事",定制个性服务。医院以患者就医"最多跑一次"为标准,依托智慧医疗探索开发"互联网+复诊配药"、客户关怀系统,将患者院内诊疗延伸扩展至院外,为"最多跑一次"工作添加新内涵。为分流复诊配药患者,医院在线下开设皮肤科配药门诊的基础上,开启"互联网+复诊配药"新模式,真正实现让患者"不跑腿",在家就能完成复诊配药全流程。对于需要二次复诊的皮肤科患者,只要在线下完成首诊,可不受时空限制通过医院微信服务号申请复诊配药,医生通过手机App复方,病人在线缴费,医院门诊药师审方后将处方信息发送到有资质的第三方配送平台,通过物流直接将药物送到病人手中。
医院还于2018年12月上线客户关怀系统(护理随访),主要通过短信、微信平台对住院患者在院期间(住院3天)及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随访,推送满意度测评表进行测评,目前已在全院23个病区推开。系统随访除了获取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保障人员乃至整个医院的真实评价,更在医院与患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医院通过它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并针对反馈意见及建议制定措施及时整改。而患者也可以通过这些服务途径,轻松实现医疗服务、满意度测评、意见投诉及建议等服务。医院让患者享受便捷、温暖、细致的关怀服务,达到医患双赢的良好局面。
党务工作者需要锤炼四种品质
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禹华月
(2019年10月17日)
党务工作者作为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是保证党务工作平稳运行和各项组织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直接决定着各项党建任务和决策部署能不能落地生根,其素质品质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锤炼四种品质。
第一,锤炼"专"的特质。"专"是一种责任,是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党务工作者必须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专"是一种压力,是工作中需要层层传导、有效传导、科学传导的压力,党务工作者必须对工作更加专心,对大政方针更加专注,对党建业务更加专业。"专"是一种期望,是对党务工作者扎实履责的期盼,必须发挥好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用。"专"也是一种能力,党务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在一个充电状态,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和一种需要。
第二,锤炼"实"的作风。党建工作每一项都需要去落实、做实,党的基层基础需要去夯实。"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刚性要求,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在学习教育上,要将学习任务压实在每个支部,落实到每个党员。特别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示范带领广大干部通过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在组织建设上,要不断夯实基础。要针对行业特点,按照规模适应、利于工作、便于活动的原则优化组织设置。要强化党务工作者的思想建设,增强思想定力、政治定力,时刻站稳履职尽责的精神高位,时刻保持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热情和活力。在落实重点任务上,要坚持细化管理,认真"建账"、依责"分账"、按时"交账"、对号"销账",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锤炼"严"的品格。要把严的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和每个党员。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住思想建设这个总开关;必须加强民主集中制,抓好领导班子这个龙头;必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拔任用这个关键;必须严肃组织生活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要严格履行党员义务。要增强自觉性,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提高主动性,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
一;要体现一惯性,平常时刻显作为,关键时刻能担当。要严格工作考核,构建明责、履责、考责、追责的闭合回路,把"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四,锤炼"活"的能力。作为党务工作者,必须盘活资源。要紧紧依靠党委(党组)力量,借力发力,做好顶层设计;要发挥党委委员能动性,出力献力,形成齐抓共管局面;要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用力使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搞活形式。把党的政治生活严肃性与活泼性相结合,创新党内生活的方式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必须用活典型,用身边的人感染人,用身边的事教育人。通过推选先进人物,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打造道德最美风景。必须鲜活文化,通过文化凝心聚力,鼓舞士气。要深化文明建设,推进文化养成。要着力活跃单位文化,发挥群团组织自身优势,开展系列活动。要做好志愿服务,倡导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精神。
现代医院管理 我看重这几点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杨俊
(2019年10月21日)
政府对医院运行管理的每一个制度体系和制度安排都与现代医院管理运行息息相关。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大纲性的框架体系建设完成后,政府相关部门应作出相应的统筹安排,而医院本身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去适应政府的要求。
一、外部需要全局规划
医院一方面代表政府履行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职责,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运行,医院无法忽视其置身医疗市场的现实情况。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在进行相关检查时,如果采用与学校和政府文化部门完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医院就会出现很多不相一致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没有相应的立法。假如目前立法有困难,在现代医院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至少应该出台相关的部门条例,这是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可遵循的基本规则。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绕不开区域卫生规划的问题。目前有些地区三级医院的比例太高,而缺少甚至完全没有二级医院,这势必导致区域内医院间患者转诊的困难,最终造成很多不需要长途转运的患者进行了长途转诊。这就需要恢复到正常的区域卫生规划,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或者启动"三级特等医院"评价。
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过程中,不管是建设国家级医疗中心,还是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都是解决分区域诊疗非常重要的手段。医疗中心的建设需要规划,而不是将每个医院都做成医疗中心,否则就会造成无序的竞争,而无序的竞争是医生制造医疗需求和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要制定责权清单。清单是最容易执行的、非常明确的标准。清单也是制度的一个补充。清单是有了制度这个导向后,我们在一步一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个具体目标。在清单的制定过程中还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解决难点问题,要解决我们基层医疗单位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创新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院级领导干部的任命中央已有明确规定,建议从院级副职开始,就要按照中央要求从严掌握,因为院级副职将会是正职的后备军,从长远来看副职对学历、专业素养要求更高,医院的副职不能成为公务员转岗的通道。关于中层干部的岗位设置,建议编制部门只对核心的职能部门的职岗进行管理,对业务部
门及负有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的干部设置及任用交由医疗单位自行决定。
由于医院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医院需要不断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这就造成现在很多医务人员和院长都疲于奔命,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已经到了极限。这实际上是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出了问题。目前医院评审过程中有床护比和床医比考核,但是这些不是强制性的规范。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以在院患者数为依据,配备相应的医护人数。
以美国加州为例,要求6名患者配1名护士,晚上15名患者配1名护士。这样看似增加了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实际上这是在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利益。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利用其强大的行政干预手段,制定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在这种机制下,物价、医保等部门在价格调整方面也会跟进,从而避免因医疗机构自由竞争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而造成的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运行的问题,进而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权益。
三、增强自主决策权限
目前医院院长能够决定医院内某个科室某个医生的收入分配,但是医院院长被赋予的收入分配权有多大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度安排上,在国家层面进行协调。
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要进行制度安排,增强用人单位在招录时的自主决策权限。同时解决已招录人员的相关待遇。目前编外人员的医保、养老、提干都存在政策问题。以我院为例,有些编外职工已工作十多年,有些优秀的人员如果不进入管理岗位就有可能流失,但是组织部门有明确规定,编外人员不能提干。另外,编外人员的医保、社保目前是按社会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管理,保障水平太低,导致了人才引进的困难。
四、建立合理考核指标
医院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还要清晰地确定什么叫"现代医院",没有清晰的定位就不能进行考核。比如,以我们自己医院为例:有些员工是教授,有些员工是主任医师,而另一些员工既是主任医师又是教授,如何对他们进行评价才合理呢?医院不是以论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以大数据为依据,对手术量、CMI值、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负担等进行量化考核,这些才是临床主任医师需要考核的指标。
还比如,一个医院的质量考核体系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医院不能仅仅依靠管理层、靠院长来质量的提升。一个优秀的现代医院应该是通过基层实践者来进行质量自我管理的组织,每个岗位都应该在进行绩效管理和质量控制。另外,现代医院管理应该以数据管理为依据,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做流程优化,还是政策的出台都需要以数据为依据,而政策的出台也要使数据得到优化。例
员工满意 工会做了不少事儿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院长 苏晓清 本报记者 徐雅金 整理
(2019年10月21日)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工会坚持"一切为了员工"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持续开展关爱员工活动作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
"工会不愧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萍乡市人民医院的职工满意度稳居全国前100名。
一、医院里面有快乐
每一个职工都是医院发展的立足之本。关心职工的身心健康,打造"快乐萍医",是医院党政领导一直坚持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也是工会一直坚持的工作重点。
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医院工会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完善各项活动器材与设施,修建职工健身房、篮球场、足球场,添置了20余万元的健身器材,为职工聘请健身教练、瑜伽教练、声乐器乐老师等;组建成立院级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合唱团、舞蹈队等民间团体,让职工在工作之余能够充分地培养和展示自己的业余爱好,享受生活的美好。
医院女职工占全院职工总数的2/3,每年"国际妇女节"和"5?12护士节"都是工会开展关爱员工活动的重头戏。在今年"国际妇女节"这天,全科医师楼第一学术厅成了花的世界,工会现场为女职工举办两期花艺培训。200余名女职工沉浸在花的世界里,倾听花艺师授课的同时,亲手制作出各具特色、十分精美的花篮。此外,为女职工举办两期茶艺培训、趣味游园会、游泳培训等活动,让女职工享受节日的快乐。
二、职工生活有温暖
关爱员工贵在用心。唯有把员工当亲人,用真心对待职工,用真情温暖职工,才能成为职工的贴心人。
今年,工会为所有科室配备了咖啡机,并按月提供咖啡豆或茶叶,让紧张忙碌的员工可以及时喝上一杯暖心咖啡和茶水。为节省经费开支,医院建立了养蜂基地,今年上半年已为全院职工发放了5批次2000余斤的自产纯天然蜂蜜。针对员工提出电影院影楼单一的问题,今年通过征集员工意见,选择了影院办理年度电影卡。根据职工的诉求,在相关场所分别投放了十余台自动售货机。
为不影响职工尤其是临床一线职工的工作,尽可能让职工少走一步路,工会总是亲自将福利送到全院所有科室与部门职工的手中。此外,每年为职工生日送上祝福的同时,医院工会还为职工父母送上一份心意礼物。同时,工会走访慰问工亡员工家庭,为职工子女入托入园按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工会还一直坚持与社会协作,开展形式各异、种类繁多的团购活动,从家居、洗车、加油、汽车维修保养、游泳等,新增了车辆年检、婴幼儿学前教育等,凡是能够为职工家庭生活提供便利的方方面面,工会都会积极争取。为方便职工下班后回家在短时间内吃上热饭热菜,工会干部联系了一家扶贫性质的乡镇企业引进建成了生态净菜超市,让职工参与脱贫帮扶的同时,也能得到生活中的一点便利,得到全院员工的赞誉。
近年来,工会修订与完善《医院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逐年提高职工的集体福利,开展每年一次的职工健康体检,将心脑血管病筛查、乳腺钼靶筛查、早期胃癌筛查、眼底病筛查、心理健康疏导等高科技检查项目列入体检目录供职工自由选择,并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或免费政策。增加了职工大病住院及门诊纯自付段的报付比例,制定了大病救助和困难补助以及外请教授会诊与手术费用的补助。
以创新为引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赣州市人民医院院长 赖卫国
(2019年10月24日)
近年来,赣州市人民医院围绕打造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双一流"医院和赣粤闽湘边际区域性现代化医疗中心的定位,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持续提升医院运行效率、医疗质量安全、患者就医体验、文化品牌影响,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走深走实,办一所让百姓信赖的医院、放心的医院、满意的医院。
推进发展思路的创新。医院擘画了高质量发展蓝图:一年巩固全市领先地位,三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五年迈入全国地市级医院百强。
让群众看好病,关键要靠技术实力。为此,我院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医学博士赣南行"活动、创建院士工作站等方式,"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高地,重点提高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和三、四级手术的能力;医院专业学科设置的齐全和细分程度在国内医院中处于前列,在全省创新性地开设了男性医学科、睡眠医学科、运动医学科和介入病房等特色专科,走出了一条"专科要强,特色要明"的学科发展道路;建立了市级消化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研究诊疗平台,为医院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推行医疗服务的创新。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我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就医流程进一步优化,就医环节进一步简化。例如,我院在省内率先试点推行床旁结算、在赣州率先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全面推行了无纸化门诊退费、上线了3D导航系统、部署了AI人工智能影像诊断辅助系统和智能导引机器人,并开发和完善了自助打印机,只需刷卡或输入卡号就能打印检查结果及胶片报告的功能。
为助推基层医院协同发展,我院实行了"门诊前移,重心下沉"的战略,把专家门诊搬到基层医院并与其建立紧密联系;在全国首创推行了以患者双向转诊、医生双向流动、服务双向支持为主要内容的"三双向"模式,同时还打破藩篱,把民营医院纳入了医联体范围。
推动观念理念的创新。近年来,我院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我院不断把治病防病关卡前移,开设
名医讲堂等健康宣教活动,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同时,强力实施了安心、舒心、暖心"三项工程",着力提升医疗安全、患者就医体验、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年,我院门急诊万人次,出院万人次,成为赣州唯一一家迈入全国出院人次"十万俱乐部"的医院。医院发展到这一体量,如何高标准打造一所现代化医院,不仅要健全管理制度,还要塑造医院文化,让医院每个
担使命 履职责 矢志为民服务
湖南省临澧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乔玉山
(2019年10月29日)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阐明了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幸福的内在联系。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在深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结合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我体会最深的是"牢记使命,坚定理念信念;强化责任,保持过硬作风;敢于担当,努力创新作为"三个方面。
一、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明初心、守初心"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大健康理念。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单位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把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坚定不移推动医改落地见效、惠及人民群众。
二、强化责任,保持过硬作风
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根基在人民,党心与民心心相通。在医疗单位更要把患者放在心中,强化责任,保持过硬作风。近几年来,为了强化责任,保持过硬作风,医院制定了《员工手册》《医德医风管理实施细则》《医疗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等28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各项制度出台后,作为党委书记首先要带头做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员工的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敢于担当,努力创新作为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结合医疗行业的特点,以"树良好医德医风,传承大医精诚"为载体,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法严控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杜绝不合理收费;突出中医特色,争创"名医名药名院";弘扬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推行了全医院参与、全过程体现、全方位实施的"三全"优质服务,落实"入院接、检查陪、诊疗巡、出院送、回家访"十五字服务准则,推行"医与患,心相连,全方位,解其验,重疗效,
药精编,常下乡,减负担,降费用,惠患者"三字经优质服务;启动"一攻三进工程",即攻中医专科专病,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组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选派副高级以上专业中医药人员为科技特派员,进行支援与帮扶,送中医药适宜技术,送中医药文化教育下乡,并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
医院党委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推广中药材种植,发挥天然药物及现代中药基地优势,帮助全县27个贫困村建立了中医药种植生产基地、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夯实了经济基础。
把中医药健康服务送到广大群众的"家门口"和"心坎里"是医院又一惠民、便民、亲民工作措施。医院组织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举行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为老年人量血压、测血糖、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外,还组织院内中医药专家走进村镇开展送医送教活动,并为各乡村农家书屋赠送中医科普书籍、解答基层百姓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问题。立足中医药特色,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节、中医养生讲堂、中医药技术推广培训城乡行等活动。免费为400余名乡村医生中医培训,
使他们人均掌握15项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并每年免费赠送12期院报内部刊物,按季节将中医药健康的"直通车"开向各处,让中医适宜技术惠及全县人民。
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王阶
(2019年10月30日)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听取了孙春兰副总理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六大任务,其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六大任务之一。怎样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医共体内卫生院门诊量增加60%以上,2018年达到万人;住院患者增加
32%,2018年达到2062人。常见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等均可在卫生院诊治。
一、往下沉,带动大家强起来
提供管理支撑,实施医共体管理。目前,医院对12个乡镇卫生院实行紧密型医共体管理,
对11个乡镇卫生院实行松散型医共体管理。成立了以院长为理事长的医院理事会,以党委书记为监事长的医院监事会,组建基层卫生管理中心,出台了
《中心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4项规范性文件。紧密型医共体内卫生院院长均由中心医院委派,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一个尺度量长短,既能够规范基层管理秩序,又保证了医疗质量。
提供资源支撑,加大投入保障。在市政府投资6000余万元,改善了卫生院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医院又投资了200余万元,对松树和李官两个中心卫生分院手术室进行全面改造和设备更新,配备了全新的手术床、手术显微镜等设备,使它们具备手术的能力。目前,两家卫生院已开展手术100余台次,解决了老百姓就近就医手术的医疗需求。
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按照填平补齐、优化整合的原则,医院遴选了50余名中高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紧密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工作。实行医生轮转制和专家坐诊制,100余名专家对接出诊的卫生院,根据预约申请组建专家团队到乡镇手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三级医院的专家服务。为解
决基层人手短缺难题,医院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护士长各12人,
招聘医护及公共卫生人员284人,补充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采取"师带徒"导师制模式和"1+N"式导师学员"融合式"培训,组建讲师团定期到分院进行专科培训授课,打造"同质化"医护人员队伍。
加强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开展远程技术指导。医院为所有卫生院安装了HIS、
LIS、电子病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和超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检验结果上下互认,总院与紧密型医共体卫生院执行统一质控标准,乡镇卫生院不再配置放射、超声、心电图诊断医生,缓解了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上的压力。仅2018年,网络心电诊断就达到30935人次,影像PACS诊断
8847人次,超声远程诊断1187人次,实验室集中化检验68756人次。
二、强内功,力争"牵好头"
医院承担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以后,根据瓦房店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方案,制定了配套制度,对法人治理、绩效分配、人事制度等管理进行明确规范,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建立起符合实际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领导班子拥有相应的经营权、决策权、人事管理权、薪酬分配权,经营决策更加灵活高效,强化了医院自主权。医院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待遇保留、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对人才予以大力保障和支持,增强了医院吸引力,引进高端人才40余人,4名专家被聘为医学院校兼职研究生导师,106名专家被聘为医学院校兼职教授。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实现了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薪酬奖励,并向一线岗位、重要岗位倾斜,大幅提高员工收入待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根据市、乡、村功能定位,医院把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调整学科整体布局。通过"横向拓展""专科细分",新增周围血管外科、介入综合科等30个学科、亚学科,疾病诊疗向精细化、精深化方向发展。通过"重点突破",打造符合区域疾病谱特点的、优势领先的重点学科,已有7个学科被确定为大连市二级医学重点学科。医院腔镜微创技术、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已经形成专科特色,大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已完成110例,介入治疗今年上半年已完成1029例,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建立多学科会诊模式,
2019年还专门成立了MDT门诊,每年会诊达100余例。
加强对外技术协作,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建立技术协作关系,
加入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成立的医疗联盟,成为首批12家紧密型成员单位之一,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军地医院开通了远程影像会诊、远程病理会诊等项目,已完成远程会诊227次。
三、转角色,医防在融合
按照"科学引导、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医院制定了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建立明确的双向转诊标准,科学进行病种分级;确立了预约诊疗制度,成立预约诊疗中心,并在门诊大厅开设专用窗口,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自2017年正式启动双向转诊以来,医共体上下转诊患者达1000余人次,医院、乡镇卫生院收入和门诊总量均实现双增长,呈现出双赢的局面。
加强医疗服务模式建设,提高预防保健能力。树立"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利用医院平台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牵头对全市城乡居民进行健康信息采集。目前,已为50余万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组织健康体检5万余例,为重病、慢病预防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大健康宣传工作力度,年均组织健康辅导、免费义诊近百场次,发放宣传品5万余份,受众10万余人次。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57个,辖区内常住居民签约率达到50%以上。
目前,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日渐成熟,已初步形成小病在乡镇、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紧密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就近治疗、就近手术,大幅度降低了就医成本,群众获得感明确提升。
实现持续改善的"三部曲"
浙江省桐庐县中医院院长 刘柏洪
(2019年11月18日)
改善医疗服务是政府层面的民生大事,也是新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近5年来,我院从实际出发,设计并推行了实现持续改善的"三部曲",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行为改变"盯住"三项目标"
在系统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之后,我们确立了"行为改变"是医疗服务持续改善关键点的认识。由此,我们将全体员工的"行为改变"设定为"三个目标"。
一是从患者角度来看,改进措施不是"有没有",而是在"有没有"基础上的"好不好"。二是从医院自身来说,按照上级文件"照着做",还是在"照着做"的基础上"创新做"。三是改善医疗服务一定要有评价,要有指标,要有数据。这三条标准,提示改善医疗服务要转变角色、转换理念,要结合本地本院实际,在做好规定动作以外,大胆创新探索,要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要有能经过统计学处理的数据。
我院在2015年开展的《全国首家基层中医院医患友好度建设》课题研究,历经一年,主要根据上述三条标准,首先以医患友好理念检视医院流程,以问题为导向,从患者角度来找问题,拟制整改方案。其次根据本院新建医疗用房的优越条件、中医药特色和长期以来我院与社区的良好互动关系,设计完成基本规定动作以后的创新方向和创新点。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把课题重点放到设计评价标准和相关统计数据上。经专家评议,包含8个维度126条评价指标的《基层中医院医患友好度评价标准》制定完成并上线。一年后课
题研究完成,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同步发表改善医疗服务相关论文12篇。这些论文的撰写,都是结合着医院改善服务的进行而逐步完成的,既是阶段性改善成果,又有结合实际的理性思考。说明强化医患友好,改善医疗服务已在医院全体员工中形成广泛共识,达成行动一致。
二、"持续推进"立足"两个环节"
"持续推进"是个长期的命题。我们首先将立足点确定在"两个环节",
即"社会大环境"和"细节小环境"。
在"社会大环境"方面,我们又侧重了"口碑环境"和"健康环境"。如"口碑环境"方面,我院组织专题调查,围绕医患友好评价指标中的8个评价维度的结构频率,设计问卷调查医生和患者的意见和看法,从患者反馈中追溯医疗流程设置中的问题,查找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盲区。结合问卷分析,我们又增加了"清廉医院建设"和"最多跑一次"评价维度,细化了评价的具体标准,形成了更为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评价标准版。在"健康环境"方面,进行《桐庐县健康相关因素研究》,共调查问卷近2万人,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性人群健康指标,使我们从更宏观的视野来观察和评价医疗服务的设计与运行。
在"细节小环境"方面,我们又侧重于"流程环境"和"特殊人群适应环境"。如我们发现不少比例的老年人对智慧服务感到不适应不习惯。如果不设法解决,仍然会使部分社会群众对改进后的服务不满意。我们在调查中分析了老年人不适应不习惯的身体、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及其表现,提出调整方便老年人就医的"八个多",即在筹划举措时多一点认识,推行举措时多一点宣传,在服务流程中多一点提示,在一线服务中多设一个窗口,在自助服务区多一点帮助,将医疗服务向社区、家庭多一点下沉,让员工为老年人多一点奉献,在综合考评时对老年人的感受多一点倾斜。
三、"牵头"从"理性认同"起步
由我院"牵头"的桐庐县中医院医共体于2019年初组建,有5家乡镇卫生院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按全省统一要求推进常规动作的同时,我院在全国范围率先启动"基于医患友好理念的县域医共体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按照实施方案,形成了县域医共体"一办五部"的基本架构,确定了医共体的办事规则,形成了专科医生加入社区签约医生团队的服务机制,实施了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制定了《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细则》,编制了具有宣传和认知培训作用的《医共体宣传手册》居民版与员工版,驱动了《县域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行了医共体内全体员工以及所辖社区居民关于医共体的认知培训。
用新思维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上饶市人民医院院长 戴军
(2019年11月26日)
近年来,面对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快速增长以及卫生健康服务模式转变等新形势,上饶市人民医院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模式,以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加速学科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自身医疗辐射带动能力,医院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构筑医院服务新高度。我院着力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医院,通过构建智慧就医、在线诊疗、医联体协作、家庭医生、医药云等五大服务体系,形成患者--医院--医生三方互动渠道,实现规范、共享、互信的就医流程,将线上诊疗与线下就医、药物配送、健康管理无缝对接,打造医疗服务闭环。
我院以"五大中心"建设为平台,建立健全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的分级诊疗体系和机制;同时,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实现相关专业统筹协调,构建起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满足群众就医新体验。我院进一步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医院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实时为患者提供就诊提醒、检查检验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全面推行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或病区结算、自助缴费等便捷结算方式;进一步提高预约诊疗服务比例,提升预约诊疗品质,大力推行就诊和检查检验分时段预约。
我院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卫生健康服务模式转变:每个临床科室建立回访机制;每个学科根据专业不同,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专家深入社区、乡村义诊;成立健康体检中心,对体检人群形成大数据管理,对其工作方式、生活及饮食习惯等进行归纳分析,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激发医院发展新活力。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院一方面鼓励中青年人才"走出去"研修,另一方面与国内顶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将医界名家"请进来",带动医院学科发展。
互联网信息时代,同一级别的医疗机构诊疗水平趋于接近,医院文化影响
着医疗服务水平,如何实现让医疗更具温度,让医者更具情怀?在医院管理中,就要做到患者一进医院,医务人员应全面关注其职业、饮食、情绪变化等;就要做到让患者就诊过程有尊严、受关怀,视病人为亲友;就要做到让医务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员工要有归属感、自豪感、主人翁意识,医院的发展目标就是让病人满意、员工幸福、政府放心。
把医疗信息化做到患者心坎上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院长 梁红峰
(2019年12月2日)
改造最基础的医院流程,推动医院服务模式变革,让信息化便民医疗服务掷地有声把医疗信息化做到百姓的心坎上,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医院发展的现实需求。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在近几年的建设中蓄势发力,把"互联网+医疗健康"植入医院的血脉。
一、智能导诊导航提高效率
2017年起,医院开始搭建"掌上"矩阵,丰富医院的智慧内涵,让门诊检查、结算和住院各环节更为便捷。除了常规的分时预约、结果查询、线上付费等基础功能外,医院针对一大部分患者"知症不知病,知病不知科"的情况打造了智能导诊与智能导航,帮患者"一键达到"。智能导诊所依托的大数据库收集了亿份病历,可根据患者的病症描述及时、准确地推荐合适的科室;智能导航则为患者提供了一份掌上活地图,厕所、取水点、科室和医生位置都能在手机端一目了然。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医院门诊放号180430个,通过线上智能导诊,利用分时预约的患者占%,履约率在98%以上,患者从挂号到就诊的平均等待时间从之前的1个小时缩短至15分钟。
二、线上线下智慧服务
今年4月23日,阳江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成为广东省首批、粤西地区首家获得授牌的互联网医院,探索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
目前,互联网医院针对各类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患者开通了互联网门诊科室,上线了22个专科,有81名医务人员在线。互联网医院上线至今,累计访问人数达到10152人次。专家们通过在线视频、语音、图文等形式,为患者实时提供线上诊疗服务。
仅让老百姓在网上就诊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把就诊全流程都搬到网上,继而打造了"云药房"。老百姓在互联网医院看病,医生开具的处方由审方中心审核通过后,交由"云药房"进行远程调配、配送,患者可选择送药到家服务,也可以选择前往就近的合作药店自主取药。目前,医院正在积极争取打通线上医保结算,给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就医体验。届时,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
完成挂号、就诊、取药、报销、复诊等整个服务环节。
三、填平基层能力洼地
城乡资源不平衡一直是亟待解决的"老大难"。早在2015年,阳江市人民医院集团就启动了医联体建设,目前涵盖了12家医院,"朋友圈"越来越大。除了硬件、人员、专科、服务的帮扶外,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更是为精准配置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杠杆。
目前,医院已经构建了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与远程继续教育等在内的远程专科诊断中心矩阵,通过医院搭建的云服务及互联网线路,实现远程发送心电检验结果、影像报告,利用"互联网+专科诊断"构建整合型诊疗体系。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了"服务共同体",不断提高基层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最终达到医联体内医疗同质化。
基层就诊患者增加是衡量分级诊疗成效的一项指标。今年上半年,我院医联体成员单位的门诊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住院量增长%,业务收入量增长%,新建临床专科1个,开展新技术、项目3个,基层群众的满意度也正逐步提高。慢病管理往下沉
目前,慢性病的筛查主要依靠基层,但还需要三级医院承担起技术支撑与信息管理中枢的角色。
2018年1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智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正式启动,中心融合互联网与物联网手段,把智能化医疗移动设备投放进社区、家庭、村卫生站与机关单位,打通了慢性病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对纳入系统的慢性病患者,系统可随时进行跟踪查询,帮助患者早发现、早建档、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实现了慢性病管理"防、治、管"一体化。与此同时,中心将特殊门诊、临床科室、社区、家庭与机关单位的慢性病数据收集路径集成在同一平台上,整合医院、社区乃至村一级产生的慢性病数据。未来,中心计划联结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其进行慢性病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流通、数据共享,提高管理质量。
目前,智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共签约医疗机构40家,签约医生322人,在线使用健康管理平台开展远程健康监管的慢性病患者共18848人,共接待线上慢性病患者约万人次,开展线下健康教育40多场,开展各类义诊、上门随访60多次。
对照问题下猛药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忧盼"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祝晓芬
(2019年12月16日)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我对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今后工作也找到了新的动力源和着力点。作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带头学、学深悟透;主动担当作为,靠前指挥、抓部署、抓落实;在做实方面做表率,扎扎实实查找问题、抓整改。
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凝聚最广泛的共识和最强大的合力。二是坚持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守住"初心"这个根和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力戒形式主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工作路线,主动靠前到临床一线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把基层的意见收集起来,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对标党章党规党纪、中央的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部署、年度工作计划、薪酬制度改革要求、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实施意见等方面找差距找问题,确保问题不虚不空,确保有的放矢。四是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医院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要坚决贯彻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狠抓医院内涵建设,重点在医疗建设、质量建设、管理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对照问题下猛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取得实质性成效。
牢记初心使命 打造惠州精神卫生新高地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谭志明
(2019年12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近段时间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感触深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当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全面增强党性修养和工作本领,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结合当前实际,我们要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做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要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机制不活、动力不足的难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推动各项改革落实到位。
随着社会发展,人出现精神、心理方面疾病越来越频繁,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将精神科做强,为精神病患者服务,将心理科做强,打造心理健康特色品牌,为全市乃至粤东地区的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心理睡眠诊疗和心理咨询服务,为人民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痴呆及老年疾病越来越多,如何为这些老年人服务,也正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当前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在建设综合病区(即老年医学病区),为老年痴呆及老年疾病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为其家庭分忧,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同时,不仅要巩固和加强市第二人民医院现有精神科的规模和质量,也要大力发展心理睡眠诊疗、心理睡眠咨询、心理睡眠健康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综合科,打造"三中心一综合"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努力创建"三甲"医院,通过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专业能力,强化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扎实做好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各项工作,打造惠州精神卫生新高地。
鹤壁市人民医院:情暖百姓送健康 优化服务暖人心
鹤壁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侯瑞芳
(2019年12月25日)
市人民医院发挥医院人才及技术优势,突出卫生健康特色,通过开展"情暖百姓送健康"系列活动,把专业技术和健康理念送到百姓身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情暖百姓"活动有深度、有温度。
市人民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及党员志愿者走进乡村、社区、院区开展义诊20余场次,为群众和就医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咨询,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免费提供血压、血糖测量和心电图检查等服务,惠及群众千余人次;开展"爱心捐赠、温暖同行"冬衣捐赠活动,向西藏山南地区、鹤山区姬家山乡高洞沟村贫困户捐赠冬衣500余件;划拨专项帮扶资金,广泛开展走访慰问,
走进离休干部、老党员家中和医院病房、敬老院,为医院6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退休职工送去温暖;走进定点扶贫村大河涧乡小河涧村,为留守儿童捐赠"安全书包"、过集体生日,助力脱贫攻坚;积极打造就诊线上支付服务平台,于11月份实现了银联、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功能全面上线,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精准的服务;开展"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专项活动,推行"五优"文明服务、"无假日门诊"服务,改造门诊布局、增设便民设施、规范各类标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营造文明、整洁、温馨的就医环境,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投资80万元建设职工活动中心,11月5日正式启用,满足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
一、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培养人才
伴随五千年文明史,中医药兼容并蓄,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与统一,蕴藏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传承发展好祖国中医药学,就需要探索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守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自身学术特点,因此它的人才培养也需要独特的培养方式。尤其是当下的新时代,中西医学共存共荣,就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中医人才培养既要守正中医学本身理论体系特点,固守中医基本理论思维,又要结合现代科学发展最新成果,包括现代西医学的最新成果为我所用,同时还要时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滋养。
二、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中医国家队医院,近年来广安门医院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中医药人才?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一)以中医为主的人才培养
2008年,我院在全国率先开展"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研究工作",成立了广安门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创造性地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传承博士后。我院路志正、刘志明、薛伯寿、朴炳奎、林兰等十余位国医大师和全国名老中医被聘为合作导师,弥补了名老专家因学历因素无法培养博士后的漏洞。十年来,我院培养了包括李军、吴敏、卢建新等在内的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成功经验得到了当时卫生部、人社部的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16年,我院成立了北京市首批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探索以师承方式培养中医护理人才,为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师承制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让传承人的临床经验更加丰富,把书本知识内化为治病救人的本领,而且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医德修养。我院国医大师路志正是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导师,99岁高龄至今仍坚守在中医临床一线。他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包括边永君、姜泉等在内的一大批师承弟子,这些弟子不仅中医基础扎实、临床业务水平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深得患者信赖。
(二)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西学中",二是"中学西"。"西学中班"可以让西医学会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逐步建立起中医诊疗思维,与已有的现代医学知识相互印证、相互交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
我院是全国最早开展"西学中班"的医疗机构之一,先后培养了包括中西医结合泌尿学科创始人刘猷枋,肛肠学会创始人史兆岐,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创始人余桂清等在内的一大批中西医结合骨干人才,为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我们还鼓励中医去学习西医,特别是急诊科、
ICU、心血管科、外科等临床科室医生,通过到西医院校进修学习,掌握现代医疗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带动了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中医国际化人才培养
2010年,广安门医院启动了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进修项目,每年选派遣
10-20名中青年医生、护理和管理人员赴美进修学习。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其他欧美高校或医学院,鼓励大家"走出去、带回来",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实现医院、科室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十年来,我们先后培养了包括李光熙、刘馨雁、王海隆、焦娟、庞博等几十名国际化人才,为我院国际交流和国际医疗业务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我院肿瘤科林洪生、侯伟、李杰、张英、樊慧婷等应邀出席"中医药肿瘤国际联盟成立大会"。会上,我们以人才培养和联合研究为切入点,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培养博士后,建立了中医药肿瘤研究国际合作的新样板。
三、建立立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兴院、人才强院"是一个医院的发展战略。广安门医院以职工终身
教育和医学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形成了包括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毕业后再教育的多层次、立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培养人才要因材施教,既要培养中医基础扎实、临床水平高的名中医,也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我院王波、黄石玺等医师临证经验丰富,每人都拥有数百名患者"粉丝",深得患者的拥戴;我院何庆勇、熊兴江等中青年医师不仅临床水平高,科研能力更是突出,他们都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上百篇,其中熊兴江发表的SCI论文总影响因子已达到100以上。
总的来说,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动《意见》落地见效,这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知识的具体举措。在《意见》精神的指导下,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推动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可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给三大药学核心注入"智慧"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 刘同柱
(2019年11月4日)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围绕药品供应、临床药学服务和药事管理三大药学核心工作,实现医疗机构安全用药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有效保障医院药品质量安全,提升了药学服务水平。
一、打造"智慧药链"实现高效供药
智慧药房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设备进行数据无缝对接,实现药品分拣、调配、发药从手工式向自动化的转变。我院自2009年开始开展智慧药房建设,口服摆药实现自动化检测,退药流程进一步优化。增设规范化手术药房,建立手术药房管理系统,实行围手术期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集中管理,手术过程中麻醉药品及麻醉辅助用药集中管理;麻醉、精一药品处方电子化,手术药品做到按手术间、手术台次、手术患者日清日结,确保手术室各类药品质量安全。
我们还进一步梳理了整个药品供应链,实现供药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医院
2014年建立起了药品供应链系统,实现了集团统一药品目录、统一药品信息字典,探索建立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监管。借助智能化设备,开展药品货位信息全程监控、计划自动生成、主动补给推送、批号全程追踪、真实库存时报、供应商配送质量监测和数据挖掘等工作,实现对药库、药房和病区药品供应全过程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
此外,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对包括主体大楼在内的所有院内药品供应系统、调剂系统及临床科室(病区)药品冷藏柜、超低温冷柜的温度及各库房、药房各库区的温湿度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的电子化监控。该系统同时配备超常预警及报警功能,确保药品在入库、出库、发放、调配、流通等各环节贮存条件符合要求,从而确保药品质量。
二、人工智能审方护航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难点。目前,市面上合理用药软件不少,但普遍存在知识库不全、更新不及时、智能化程度
不高、审核效果不理想等缺点,难以跟上医院日益增长的服务规模和内部精细化管理要求。
2017年,全国首家智慧医院在我院挂牌,医院药剂部门与有关公司共同开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预警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处方审核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构建起包括药品、病症、病原体和患者基本信息在内的医疗本体知识库。系统结合临床患者动态信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关键信息,作出推理判断,给出合理用药建议,有效解决了传统静态规则库灵活度低、普适性差等瓶颈,提高了实际使用效果。
该系统由智能决策平台和管理平台两个子系统组成。智能决策子系统是利用认知计算技术,基于医学知识来审核药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管理平台则用来为审方药师提供数据服务。该系统为监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套智能化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工作效率。
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使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下降到%,人均用药天数由天降至
天,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也大幅降低。
三、应用新技术升级药事管理
智能技术应用于药学管理,不仅让供药更便捷高效,用药更合理安全,还有着更广大的发挥空间。
2013年,医院构建了基于HIS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主动监测体系,利用信息提取技术,设计开发ADR主动监测程序,实现对ADR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置。同时,该系统能对未发生的ADR进行预警,降低ADR风险。这一体系的建立,有效弥补了自愿呈报模式存在的漏报率高、时效性差等不足,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引起的危害,提高ADR上报率和报告的主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2017年,我院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ADR监测哨点单位。多年来,我院ADR上报数量和报告质量排名均居全省第一,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
医院还不断加强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比如,基于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和个体化临床药学服务理念,医院在HIS中开发出一整套能够让药师完成从实时用药监控、预警,到临床用药过程干预的全流程智能化临床药学服务平台。这一服务平台的构建,不仅实现了临床药学具体工作的标准化管控,同时也能使临床药师与一线各学科医务人员密切交流、随时沟通,提升了临床药学管理服务效能。此外,医院还引入合理用药信息支持系统、合理用药监测系
统、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等软件助力药师履行药师职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随着新媒体的应用普及,医院充分利用"新安药学"网和微信公众号宣传
各级政府部门医改新政、药事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合理用药科普知识,不仅向临床科室和供应商传递药品供应信息,还与患者在线交流用药提醒和用药咨询等。
党建+如何给管理加分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朴浩哲 本报记者 阎红 整理
(2019年11月11日)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做实做深党建,使之与医院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
+制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为发挥好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医院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党委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并按照分工抓好组织实施。
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院党委将党建工作写入医院章程,制定了
《中共辽宁省肿瘤医院委员会党委会议事规则(试行)》《辽宁省肿瘤医院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试行)》《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等议事制度,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统一起来,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运行模式上给予充分保障,逐步建立了权责清晰、管理科学、制度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凸显。
建立医院党委委员联系医院基层党支部制度。党委委员定期到所联系的党支部讲党课,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动态督导。医院党委坚持对党支部实施目标管理考评,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在全省医院中率先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理顺了党建管理体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制度设计互相渗透,真正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深度,推动党建与管理融合发展
医院创新举措,建立党委书记、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以及其他党委班子成员每月定期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科室查房,摸实情、找问题、做指导。该制度在加强医院领导干部与一线职工的沟通联系、抓牢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的同时,强化了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党建+服务"模式,提升患者满意度。院党委实施"门诊培育年"行动,
全面启动以患者为中心、以信息网络为手段、以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为重点的就诊全流程再造项目,缓解了患者排队挂号"三长一短"问题;开展深化文明服务窗口、规范职业行为、微笑服务等活动,优化窗口标识、门诊指引、门诊宣传等,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医院党委以"党建+MDT"诊疗模式为抓手,不断完善信息化MDT工作流程,推广MDT常态化门诊,并将MDT工作纳入新的绩效考核方案等。这些举措不仅让患者避免了重复就诊,赢得了治疗时间,还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
聚焦医院服务行业、窗口单位的实际特点,深入推进"党建+营商环境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医院在省内率先组织开展医疗科室综合实力排名现场评议活动,在考核科室业务水平的同时,将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温度,铸造医院人文公益底色
发挥党建力量,还在于传承医院精神。院党委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近年来,涌现出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孙德宇、"辽宁好人?最美护士"于绍芬、全国"最美家庭"白维君家庭等一大批先进典型。院党委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将党建融入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医联体建设等工作中。
推动科普教育融入党建服务阵地。医院积极推动和助力科普服务下沉基层,以支部义诊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等多种形式,提升大众健康水平。无论是2018年成功举办中国肿瘤学大会的万人科普专场、党员进社区活动,还是近年来持续开展的"大咖帮你抗肿瘤"市民公开课,成功举办"北京希望马拉松(辽宁行)"为癌症患者及癌症防治研究募捐义跑活动都是医院积极打造以党建促健康中国、促科普惠民的有力举措。
失能评估助力精准服务
北京市隆福医院院长 卢艳丽
(2019年11月13日)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亿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对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呈现庞大而刚性的需求。结合生活能力和疾病健康状况进行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分级评估就尤为重要,从而按需分类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以及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等。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工作试点启动会"在京召开。国家积极探索建立失能评估标准,旨在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一、组建多学科团队
实际上,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北京市隆福医院一直研究和探索。北京市东城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之一,于2016年5月成立了"三个中心":东城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指导中心、老年综合评估中心、老年客户服务中心,北京市隆福医院作为区域老年医疗中心,承担"三大中心"具体职责。其中,评估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科学系统评价,实现患者分流,给予健康指导。
为摸清失能老人底数,了解失能老人健康状况,北京市隆福医院推出了老年综合评估门诊及住院老人综合评估服务,以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组建了包括老年科医生、中医医师、康复科医生、心理科医生、药师、营养科医生、护士等在内的跨学科团队,根据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和愿望,制定全方位的防治计划。此外,医院从2011年开始,帮助区域内18家养老机构,进行养老入住评估。
2017年11月,为贯彻落实民政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东城区居家养老工作的要求,优先保障托底和扶助群体老人获得优质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在全区范围内,针对东城区政府保障老人群体,开展了入户评估服务。
二、建立医养护智慧平台
北京市隆福医院结合该市东城区老龄化现状,设立专业实验课题,构建了一套科学、权威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评估工具,同时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平台,基于评估将老年人健康状况划分为不同5个不同等级,辅助评估工作开展。评估系统软件在满足东城区评估服务开展的同时,能够实现与医养结合平台的有机整合,实现全区老年人档案、数据集中管理。
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平台以老人"多位一体"的需求为出发点,集健康管理、综合评估、入户服务、慢病管理为一体,通过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指导中心、老年综合评估中心、老年客户服务中心建设,构建面向居家、机构、社区老人的医养服务体系。目前针对东城区政府保障老人群体,北京市隆福医院成立了8支医养结合服务队,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采取预约的形式到老人家中开展入户评估,利用统一的、专业的评估量表,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分为治疗型、康复型、舒缓照顾型等。
三、上门服务失能老人
完成首次评估后,将老人信息录入到医养护平台管理系统,对有需求的老人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档案,开展相应的入户医疗服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医学评估、躯体功能评估、精神心理状况评估、社会经济评估、生活环境评估、老年综合征或问题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
经前期评估后,确认有医疗需求的,会根据评估分型结果开展相应服务。例如如果老人属于治疗型,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健康指导、用药指导、抽血化验检查、更换胃管、尿管、简单的伤口换药、PICC导管维护等近20种。但是,所有的项目并不是适合每一位老人,会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有一位家住东城区85岁的老人,她的病情记录显示:老人得过脑梗死,且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目前行动不便、肌力差,基本处于卧床状态。老人因为脑梗死导致吞咽障碍,插了胃管。评估结果将老人归为"治疗型"中的重度失能,平时是由老人儿女长期轮流照顾。老人的胃管大约每个月需更换一次,但家里人每次用轮椅把她推到医院非常费劲。这种情况医院团队会上门帮老人更换胃管,并带上移动化检查设备为老人测量血压、血氧,监测健康状况。同时还会给护理老人的亲属做一些防脱管、防压疮方面的指导。每次为老人进行入户服务的内容,也都统一录入到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平台系统,方便后续的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平台的建立对推进医养结合"精准化、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及医养一体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平台的完善,将逐步吸纳更多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加入其中,有望惠及更多老年人。
坚守医者初心 担当健康使命 推进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建设
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李玉龙
(2019年11月15日)
一、学深悟透,统一思想,强化理论武装
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讲话要求和中央、省委、市委、市卫健委所作的部署安排,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在学习中回望党的峥嵘岁月,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上下真功夫。领悟主题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清方向、看清动向、走正去向,提升站位视野、理念格局、能力作风,践行初心使命,做政治明白人、实践坚定者,为大局服务,为医院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学以致用,解放思想,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开展好主题教育,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于创新,需要我们担当使命扬帆起航,需要我们探索突破走在前方。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医院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解放思想凝聚起加快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立足创新创优,聚焦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确立新目标、寻找新路径、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
三、学践结合,联系实际,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
(一)将开展主题教育与落实医院发展目标相结合,打造区域性传染病卫生高地。
医院要始终坚持公益性的办院方向,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全方位"发展理念,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与新时代、新形势相适应的传染病救治体系。立足攀枝花市,辐射川滇毗邻地区,发挥传染病医院的区域优势、专业优势和学术优势,使医院成为"学科有重点、专科有特色、人才有专长、服务有品质、发展有空间、功能更齐全、管理更高效"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传染病专科医院。
(二)将开展主题教育与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相结合,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按照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医院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管好阵地、把好导向、建强队伍。
(三)将开展主题教育与医院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医院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医院要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必须认清医院现状,医院学科建设在过去几年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学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竞争力不强,仍是医院目前发展面临的难题。要继续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在着力建设好现有三个市级重点专科的同时,创建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带动医院其他专科发展,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医院发展的内驱力。在努力打造区域性传染病卫生高地的同时,紧紧围绕医院"大专科、小综合、全方位"的发展目标,力争创建综合内科,建设基础外科,发展中医诊疗业务,调整学科结构,创新医疗技术,提升服务水平。
(四)将开展主题教育与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相结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医院要以公共卫生职能为宗旨。作为攀枝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地,医院以履行公共卫生职能为宗旨,重点加强重大、罕见、突发等传染病的诊疗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不断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充分发挥全市传染病防治业务指导作用,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和有力保障。
(五)将主题教育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战略。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医院将以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优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精湛、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队伍,满足新形势的工作需求,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
(六)将主题教育与推进行业作风建设相结合,提升群众满意度。医院要以推进行风建设为依托。抓好医疗卫生行风专项整治工作,完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行风建设各项工作,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有效遏制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行业环境,保持医院在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连续五年第一的好成绩。
(七)将主题教育与医院等级评审相结合,争创三级乙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医院要以等级评审为目标。围绕医院发展战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通过努力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医院建设,以达到三级乙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创建标准。
(八)将主题教育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强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医院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要力争新建住院大楼,打造攀枝花市重大传染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全面规划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园林式医院;修缮住院病
房,改善设施设备;建设现代化的洗涤中心,抓好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工作。使医院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服务支撑能力提升,规模、布局、环境更适应现代化医疗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适应攀枝花医疗卫生发展需求。
(九)将主题教育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树立医院品牌形象。医院要以文化建设为延伸。文化建设是医院的形象和灵魂,要打造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医院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水平;要科学规划医院整体形象,加强医院品牌文化建设;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要把医院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与职工生活、文化、健康结合起来,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增强医院凝聚力、创造力。
(十)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医院要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建立集成信息平台,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实施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建设,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医院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完成数字化医院建设。
牵头医共体 激发医院新活力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院长 孙竹波 整理 本报记者 阎红
(2019年11月18日)
自2015年开始试点、2017年正式推行医共体建设以来,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的运行活力得到释放,不仅自身在变强,也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起来,一种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新生态在区域内正在形成。与改革前相比--
平均住院日从天减少到如今的天,医疗收入从亿元增长到
2018年的亿元。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增长率从%,降低到目前的不足%;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从%,降低到平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