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0篇)

大美丽发表时间 2976228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段时间,在网上观摩了一组课堂教学视频,感觉执教老师严格把握学段特点,科学遵循文本样式、充分呈现学习过程,细化、强化学生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的过程,努力尝试凸显了阅读教学中“语用”这一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折射出来的是,教师正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做着由肌及里地改进,可以透析的是,从备课和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来支撑落实“凸显语用”。

转变备课理念,遵循文本样式

文体是一种鲜活的、不容忽视的存在。文体本身就是言语的意图和内容的一种交融呈现方式。这些课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就是,上课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关注了文本的特点,教学时抓住核心的语文内容开展读写活动。

童话体 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亲历文本感受语言的诗意和美好。《枫树上的童话》这一课中,教师集中抓住描写母鸟与小鸟呼应叫唤的两个虚拟情景的句段(学拼音、看太阳),引导想象猜想鸟语、情趣朗读演绎母子对话的意境,创设情境模仿创编(太阳下山了,月亮升上来了,喜鹊阿姨在问……我懂得了……喜鹊弟弟们一齐快乐地答道……我懂得了……)从读到想象到说,这样读、思、积累、表达的语用活动自始至终沉浸在情趣盎然的童话意趣中。

小说体 教师应带领学生从简单表层的理解走向立体丰富的感受,并把握其矛盾冲突。《苏七块》这一课中教学就是着眼全文,让学生在反复探究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语言风格、积累语言,习得阅读方法。以把握人物形象这一内容理解为主线,衍伸听说读写说的能力训练及阅读方法的习得运用,呈现出清晰的三大教学板块:1.关注外貌的文字,朗读玩味方言,走近苏七块。2.关注描写的文字,感受语言特色,概览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立足文本,重点以“奇”字为核心呈点状发射,全面概览苏七块的为人处事风格(相貌奇、艺术奇、规矩奇),并圈词划句,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感受以四字词语为主打、节奏明快的天津快板式的文本语言风格。3.关注小说情节(人物表现),丰满人物形象。教师抓住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争议性,顺学而导,利用学生初读时出的一字评价(奇、善、贪、坏、冷、严),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语言展开观点陈述、争辩,贯彻了阅读方法、发展了学生语言。

说明性文体 教师可带领学生洞见文章内部条理的井然有序、结构的清晰缜密和语言的准确简练。如二上年级《活化石》一课中,老师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句子,感受活化石的古老和珍贵,在这种学法的引导下,一些带着文体特征的词语句子都一一纳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几亿年前”“一亿多年”这样鲜明的数字被学生找到了;“和它在同一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这样鲜明的比较的句子被学生发现了;“银杏树长得极慢,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这样形象的举例,也被学生所关注。教师再次还随机安排了两处语言运用的训练:其一,让学生以“我是一棵银杏树……”进行自我介绍,在理解内化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活用文本语言。其二,文中关于银杏树叶外形描述的一个比喻,也被教师拿来用作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好教材,欣赏银杏树四季图,进行数量词以及打比喻的句式运用。这样使得学生读、悟、说的能力训练、方法实践都聚焦在了同一点——说明性文字(严谨的内在条理、生动具体的说明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第3段进行了研读,落实读写联动,迁移写法。1、初读,感受描写园中建筑景观时选材的匠心独具,引说:有气派豪华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街市,有僻静的山乡村野;有现实的景观,也有梦幻的景致;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2、引导发现其间独特的写法——对举。3、出示风格对比迥异的这四组文物图,让学生模仿写话:圆明园中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有……也有……;有……也有……,从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教师精细的备课思路,对于文本的钻研,可谓独到。正是因为做足了备课的功夫,教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教学的准星才不会走偏,读写的功夫才会下到点子上。

转变学习方式,开展语言实践

此次教学展示,课堂上摆放的是六边形的课桌、两块黑板,这就从硬件上就迫使教师转变学习方式,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体现学习的合作性和活动性,并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让我们看看,许多课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确实也下了不少功夫。

小组合作学习明显地呈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许,下列课例中呈现的几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十分有效,试做探讨。

合作品读,补充认识:在品读环节,先安排学生个体自读,然后将学习所得在小组交流,在对各自的答案进行梳理统整。如《科里亚的木匣》中,读1——2段,找出科里亚埋木匣的句子,想想: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科里亚?把批注写在便利贴上。个体读完后将便利贴汇总张贴在一张学习单上,并派代表进行交流。

又如《苏七块》中小组讨论各组员对苏七块这个人物的一字评价,并汇总在一张白板纸上,并张贴在黑板上呈现,便于老师带着各组进行集体梳理。

合作演绎,增添情趣:《枫树上的童话》中,“看太阳场景”的品读中,四人小组扮演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们,给他们配上合适的对话。先在小组中分配好角色、小组准备、集体展示。

合作交流,深化理解:《金色的脚印》一文中,教师也挑起了学生关于“正太郎该不该帮助老狐狸解开铁链”的辩驳,首先就“解”与“不解”两种观点进行同质分组——小组交流完善观点,补充丰富联系单中的理由——不同观点的小组间展开辩论。无独有偶,《苏七块》中教师也让学生展开关于主人公“善”与“坏”的激励辩论,方法过程雷同。

小组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呈现,它是一种辅助形式,帮助师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当然是为凸显语用、达成语用服务的。个人认为,小组学习要有别于个体学习和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应兼具发挥学习成果的交流、梳理、整合、提炼的多种功能。否则,则是流于形式,最终落入“热热闹闹一场空”的误圈。因此,小组合作要慎用,慎用是指要用得精当,合适,并不是避而不用。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主任务、主话题,精心设计合作的流程,明确组员的任务,必要时配以恰当的任务单等,使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有目的、观点碰撞更加频繁、学习机会更加广布,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当然,此次课堂展示中学习方式的转变除小组合作普遍展现外,教师还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做得更加精细,落实更加到位,这一点从指导学生圈画词句、做批注这一点可见一斑,不再详叙。

这些精彩的好课和专家们中肯的评价,让我们再次如醍醐灌顶:阅读课的立足点是凸显语用,而要凸显语用,则要孜孜研读教材、细细发掘语言、紧紧扣住学情、实实在在落实语用学习活动。反观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我们也认识到,虽然我们的理念也在同步上升,但在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时,我们还应该大胆、更开放,更精细,并在教师导学这一方面练好硬功,相信,我们的阅读教学将走出瓶颈、迎来一片坦途。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二篇】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这次婺源教育新视野第八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各位名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语文的热爱,让我深受启发。

在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晓红老师《敕勒歌》授课过程,当学生对“敕勒”一次不理解时,査老师一首优美的《56个民族》将学生带入民族欢聚的情景,由此推断出敕勒是一个民族,让学生记忆深刻,对课文理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査老师的识字教学也是灵活多样,有组词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释“穹庐”一词,“穴”和“广”均与房屋室内有关,所以学生能够很快理解穹庐的意思。而“苍茫”是让学生想象,并没有以图片展示,学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苍茫世界。在课程结尾时,査老师动情地讲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们唏嘘不已。老师又以动听的歌声《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见学生们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来,最后读起来时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是我从査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的体会。

其次,让孩子们去“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老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师的《口语交际:商量》中,几乎所有的场景何老师都是让孩子们来表演的。上课时,孩子们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们表现非常积极,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功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最后,引领孩子去读书。在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中《穿越写作:<5月35日>》,张老师不仅自己声情并茂地读,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一直孩子们读自己的作品时也是有声有色。在吴勇老师的《苹果脱险记》中,吴老师诙谐幽默,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也是享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巧妙串联,是我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会努力进步,希望我的语文课堂也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三篇】

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第十二中学参加了xx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汲取不少教学经验。 在这2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等5位教师的展示课。感觉受益匪浅。牛献礼老师的沉稳,徐卫国老师的从容,张冬梅老师的和蔼可亲,杨丽、韩东两老师优秀的教学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共观摩了8节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有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四年级《轴对称图形》、四年级《平均数》、五年级《打电话》五年级《和的奇偶性》三年级《认识面积》等不同内容的几节课,徐卫国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圆的认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堂,虽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徐老师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依据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徐老师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冬梅老师的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的“射线、直线和角”、另一节是五年级的“和的奇偶性”。两节课同样体现了她“亲和数学亲和学”的教学主张。让学生在亲和的氛围中亲和地亲和地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 张冬梅认为,“亲和数学”一定要“亲和学”。“亲和学”体现了教与学的智慧,其内涵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并学会“数学思考”。

张冬梅在课堂上凭借语言的魅力给学生真正的自由——学习自由、操作自由、表达自由、思考自由、精神自由。她总是“伪装”成无知的孩童,以亲和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求解、验证活动中。因此,她的课堂几乎是群体的思维碰撞,当有了新发现时,师生都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创造的喜悦当中。这就是“亲和数学”的魅力。

现在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 ?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有感受他们对教材理解透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老师们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各位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远不止这些,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对教材的深层次把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也让我深思,怎样把各位教师的教学优点尽快融入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的有特色、有效益。我将借这次机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四篇】

一、关注学情的识字写字课

查执教的《敕勒歌》是一节定位于识字写字的课堂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偏旁发挥想象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理解字义;写字教学注重习惯培养,通过示范指导书写教给学生写字规律(高低、宽窄、穿插);教师重视朗读指导,由读正确到理解读,再到展开想象角色体验读,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步提高。

査老师在讲座中强调了识字写字教学的三个基于:基于学情,基于汉字特点,基于生活经验;每节课要保证10分钟的写字时间,提笔即练字,要求端正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每课要求识记的生字比较多,如果每个字都采用统一的模式教学,会显得单调枯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査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的教学,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卡点”重点指导,采用多种识字方法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如:

“见”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阴山”联系生活,使学生明白它是一座山的名字;“穹庐”由偏旁联想词义;“似”通过组词理解字义。对于写字教学,査老师指出示范是最好的指导,注重示范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做到的。

二、追求精确的习作指导课

吴执教的《苹果脱险记》是一节想象作文指导课,吴老师在讲座中提出教什么是技术,怎么一步一步教是艺术,老师教得怎么样是价值。首先,教什么?吴老师以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想象作文不再是以想象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其次,是怎么一步一步教的?对于范文,教师没有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总结并归纳出写作的三要素:想象符合物性;情节一波三折;细节从容应对,为学生搭建了写作的支架。最后,教得怎么样?想象作文不再是天马行空,物性是它的灵魂,而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细节描写是它的血肉,有了精确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一个小苹果在孩子们的笔下活了。习作评价没有批注好词佳句、分析结构,而是采用学生读,大家根据表格评星的`形式落实到每个要求的完成情况,使学生通过比对发现不足,操作性强。

三、讲究真实的口语交际课

何执教的《商量》是一节口语交际课,课堂上教师像是在和学生聊天,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老师完全忘记自己是在讲课,根本是在跟学生一起学习,瞬时指出学生发言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大家效仿的地方,立刻指出、修整或是引领。在不留痕迹的引导中,学生在一点一点进步,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商量的方法,还有商量的态度,看似简单的“商量”二字,教师却赋予了做人的态度,使教学真正服务于生活。学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展现的是真实与自然的交际。

何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三种现象:不教,似乎还会说;教了,就不好好说;教后,变得不会说,这些现象的确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何老师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口语交际踩中了这两个雷区:一是交际中“身份”的丢失,没有身份即丢失了交际对象和情境,只有明确交际中的“身份”,编排活动中的“状况”,放归生活中的“场景”,学生才有话可说,才能好好说。二是交际困难预计不足,交际的目的不在于成功,培养协调力才是核心。何老师的讲座刷新了我对口语交际的认识,真实与自然的交际才是最精彩的课堂。

总之,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五篇】

回首这两天的教学观摩学习,颇有感受啊。作为一个大二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真的是很多,终于见识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形。我发现作为一名老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更要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大二的师范生,刚好又赶上时间教学的推广,感觉挑战更大。对于实践教学,大家都处于摸索探究阶段,教学需要加上实践,还算挺有难度的,但于此同时,我看到了许多前辈教师丰富资深的经验以及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应对能力。通过两天的教学观摩,我得到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备课与课堂驾驭

1、两天下来,我觉得备课和听课尤为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以前学的基本上是纯理论的知识,只知道学生是主体,但如何落实呢?我发现要好好思考课堂导入,好的课题导入,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而好的课堂导入,则需要老师在上课之前做充分的备课工作,想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否被学生接受。要上好一堂课,需要备好充分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令学生获益匪浅,例如因为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备好了课,知道自己上课的每一个过程,促使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而且同学们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对知识领悟的很快,掌握也很牢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我在这两天见习中听过几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他们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出来,循序渐进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但我觉得要我做到这个程度,是非常有难度的,这还需要一直努力学习和思考。课堂上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在中学课堂上,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堂上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时候,我觉得老师应该有极大的包容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想我要努力学习前人的经验,培养自己的包容力和课堂驾驭力。

除此之外,闲时我也经常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老师们都非常热情帮我解答,获益匪浅,从中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积极吸取老师们的一切先进教学理念,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为自己将来的教学提供更好的经验平台。

二、上课内容的准备

1、要注意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观摩课充分体现突出了这一特点。如:将复习的内容融合到教学中,为课的伊始注入“兴奋剂”。

2、要使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生物问题,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见习过程中,我很好的感受到了叶老师先让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探索实践,探究本质—理论上验证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明白方法,能够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掌握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移多不少和公式法。

3、要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我也想要成为一个和蔼可亲让学生尊重喜爱我并喜爱我的课堂的老师,听了叶老师的课让我深受启发,叶老师的语言“孩子们”、“宝贝们”、“真聪明”、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老师对学生的爱的教学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被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以至于快下课的时候叶老师的课堂氛围也还是非常活跃的,这是非常之难得的。这说明叶老师别致的课堂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心,学生真的想跟随老师一起在课堂上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三、上好课的注意事项

1、老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案,针对课堂上临时发生变化的情况,对教案作部分改变,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好的效果。课堂是变化的,对于如何驾驭课堂,还是我的一个重点学习领悟。

2、掌握好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即开始、中心和结尾三部分,要自始至终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于此同时,还要注意与学生们做好充分的课堂互动。

3、及时辅导和批改作业,辅导不仅是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要指导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习潜力。通过批改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上的错误。通过批改作业,也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因材施教。

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要有好的普通话,如果一个老师连普通话都将不好,那怎么服得了学生,这一点,在老教师中有所表现。讲课要生动,幽默点,别让学生觉得无聊。

总之,经过短短几天的观摩学习,我受益匪浅,深深地认识到:要努力积累经验,因为一堂好课,其内在的神在于教师本身精湛的学科涵养,以及将其自然转化为教学影响力的智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基础教学技能,补充完善自己,努力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奋斗,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新时期的教学工作给我们很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去适应它,才能挑起这个重担,才能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六篇】

今天,在学校多媒体上了一节语文课,感受很多。我认为,公开观摩课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这种被广为推崇的教师培训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在青年教师的眼里,观摩课设计得近乎完美,让观摩的教师们大快朵颐,有谁注意到课上学生的眼睛里掠过的一丝茫然呢?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无可厚非。有的观摩课上热热闹闹,学生们忙着“已知结果的探究”或“不知所以然的探究”,这种时空的自主让课堂活动远离了教学目标;有的观摩课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们忙于招架,纯粹的现代化却远离了人性化……观摩课结束时,专家点评:教法新颖、灵活,顺应新课程要求,符合新课改方向等等,诸美誉让参加观摩的教师们不得不深刻反省自己以往的教学,唯恐有什么新教法学不到手,回去以后用不上。观摩课的引领方向出现了偏差。

我们应反思一下:备课须“备学生”,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方法?除了教法之外,观摩课还有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方法只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一种表象,我们要真正学习的是主讲教师的授课艺术、治学精神乃至师者风范;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专家的课也有瑕疵,发现他们的不足,对自己来说也是大的收获。

现代科技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使图、影、音并茂,抽象的可变得具体,表面上看来,教育变得很容易,学生普遍乐于接受CAI,观摩课成了许多教师大开眼界的机会。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单元、不同的班级、同班级的不同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需要。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即使我们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条件,也不能“唯多媒体”。关键是我们的思想,首先要吸纳课程的真正内涵。另外,我们可在“实际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师生齐发动,就地取材,自制教具、学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一个输液瓶、一根吸管就可完成验证大气压存在、微小形变、小喷泉、凸透镜成像等小实验。如果真正把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熟悉的场景、常见的现象引入课堂,同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也能使科学知识的价值显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观摩课的组织者、主讲者、观摩者从实际、实在、实用考虑,不去追求形式上的东西,才能告别作秀和炒作,其价值才会得以体现。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七篇】

11月17日,我们中心校在敖山小学举行了一次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第一节课是刘功佑老师五年级淑的科学——《动物的食物》,第二节是刘水连老师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三节是谷淑老师的三年级语文——《赵州桥》,同时还聆听了中心校领导的对这次活动的评价,整整一上午,我们与会老师都认真做好了笔记,写出了评价,心理收获很多,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三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对这次观摩活动的体会: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观摩活动中,中心校领导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点评,使我对小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教学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课程的呈现反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通过教师的推动和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地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观摩活动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观摩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三位老师的示范课例,三位老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今后努力方向

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充电。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提高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总之,这次观摩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八篇】

5月17日,我有幸被界湖中心校推荐参加了在临沂一小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活动中观摩了宋运来老师和魏星老师执教的两节作文课,并聆听了他们的作文教学方面的讲座。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直观的、生动的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内心既紧张又兴奋,眼睛一直凝视着执教老师和学生,手在笔记本上不停地记录着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两位专家的课堂或生动幽默或简约朴实,却殊途同归,归于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归于对学生的爱,归于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召唤。

宋老师的课激情四溢,师生交流中充满了幽默睿智的问答,教师善于创设一个跌宕起伏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口语交流和写作动力思维,注重了对作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唤醒。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宋老师的作文讲评课的处理,看似夸张,其实恰恰他是从儿童的眼中心中看作文的角度出发,爱与鼓励会使孩子们走得更远,并会将爱与鼓励传给更多的人,直至我们的社会。宋老师的讲座同样是激情四射、热情洋溢,他从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动力方面,从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的根源到改良现代语文教育的对策方面,提出了一些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观点,既发人深省,又有可操作性。

魏老师的课就像一条澄澈的小溪,缓缓的流淌着,澄清的能让学生能顺着溪流照见自己的影子,流着流着就流进了学生的心田,从而激发出学生无尽的潜能。魏老师的课堂设计非常简洁,教学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引来一次次参加观摩教师自发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学生精彩表现的肯定,也是对魏老师高超的教学能力的钦佩。魏老师的讲座从儿童思维入手,对教师作文教学设计技巧方面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对教师与学生思维的广度、宽度、深度,进行了拓展,八对关键词的解读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两位特级教师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两堂课两个讲座,像一枚石子抛入水中,在大家的心中掀起层层的涟漪,更像岸边的灯塔,指引着大家在茫茫大海中迷失的航向。我想参加学习培训的意义正在于斯,外延远远大于学习内容,思索远远多于所见所闻。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九篇】

12月1日、2日,我有幸赴郑州聆听了支玉恒、张化万、贾志敏三位名师所执教的作文教学课以及精彩的报告。大师们来得匆匆,去也匆匆,我不禁发出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感慨。但是他们却把“万般滋味”留在我的心头。大师们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引人入胜的感情朗读,精湛的教学艺术,颇具特色的肢体语言,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令我难以忘怀。

一、 读书要学会用心灵来倾诉 支玉恒老师执教了《匆 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整个课堂上分为“用心灵来诵读”和“用心灵来倾诉”两大板块。整节课上,散文的美被支老师在不经意间、至善至美地被诠释了。就这样,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思想种形式的朗读中受到了震撼。在“用心灵倾诉”这一环节,支老师让学生拿出笔来,把自己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警句,向作者倾诉自己的心灵。哪个同学见解独到,就“奖励”他把自己的名言写到黑板上。于是,孩子们一个个自信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留下一份份特殊的“奖品”:“只有珍惜时间,才会让生命开花。”“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生命平等,时间短暂,问题在于会不会利用”“让我们用今天的努力留下历史的精彩”“时间只留给会珍惜他的人”。在这样的奖励中,千古流芳的名篇与孩子们没有了距离,孩子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思想者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到了自信。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得到锻炼。

二、 教会学生写作方法

在《品味阳光》这节课上,支玉恒老师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读写结合课。在支老师不断鼓励、循循善诱下,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已经十分到位,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法,重点教给学生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例如上课伊始,支老师让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把问题抄在黑板上。有个学生提问:“课文开始是写事的,到最后为什么又成写人的?”在学完课文后,支老师让提这个问题的学生来回答,称之为“问题回家”。这时候,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接着支老师让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像这样朴实平凡、默默无闻的人,并动手写100字的一段话。这个时候渗透写作方法,告诉学生通过几件事例,最后又回到一个中心点上,这种写作方法就是点面结合。我想,如果我们能在每节阅读课上都能结合课文给学生讲授写作知识并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哪有不提高的道理?

三、 创设情景让学生喜爱写作

张化万老师一再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在《情趣作文教学》这节作文课上,张老师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写作指导课。

课上,张老师首先提问:“谁是我们班的大力士?”然后让学生描述这个“大力士”的外貌特征并说明他被称为“大力士”的原因。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其实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而且这种训练是贯穿课堂始终的。接着张老师创设了一个活动:挑8个学生举行吹气球比赛。比赛结束了让得冠军的学生来形容一下自己吹的气球像什么样子,并说出自己吹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方法。然后张老师给学生7分钟的时间把刚才吹气球的经过写成一段话,并让学生自己读写好的这段话,及时进行交流、修改。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修改了自己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后,张老师让学生给文章起个名字,对题目拟得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激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于是,在交流题目的时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题目从学生笔下涌出:《真假“大力士”》《智慧老人张老师》 《谁是大力士》《趣味作文课》《大眼镜 小幽默》《崔名洋吹气球》《彩蝶飞呀飞》《在课堂上绽放的礼花》……有了好的题目,又有了前面片段联系的铺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老师又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选一个题目,选取活动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写一段话。这时候的写可谓是水到渠成,写作在这里变成了对生活场景的再现,所以变得很轻松。我想,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应该多采用的好方法,它会使写作变得很轻松。

两天的学习时间十分短暂,留给我却有许多许多。大师们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不可能全部学到,也无须去刻意模仿别人,但是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却是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领悟的。

教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第十篇】

今天,我有幸欣赏了塔河四小安波老师的《爱在地动山摇后》,和松岭一小张琳琳老师的《吃出健康来》两节生命教育观摩指导课,这二节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这次观摩指导课为我们生命教育教师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两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两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而且,互动模式多样,采用看图、看动画的模式或创造一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对生命教育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其次,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对于备课,我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二位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极致。

2、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97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