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27448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彩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第一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通常就可以写1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以下网友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次学习分享内容围绕的是南通的学导课堂模式,提到教学模式,我就想到了乡村小学英语培育站本月的阅读书目《教学模式》,此书的译者强调“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在任何时候适合所有的学生,优秀的教学往往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组合而成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变化,教育过程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也就使得教与学的过程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南通的学导课堂模式正是南通教育人顺应时代要求和当今学生特点而提出的新教学,它以“学导案”、“思维导图”和“小组学习”为中心串联课堂。看了《教学模式》一书后,我觉得与其说它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不如说它几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如社会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等。

《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请大家思考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内容还是要交给他们如何学习内容?《教学模式》认为是“培养高质量的学习者。”也就是后者。“教师要能够组织学生深入地进行认知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并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利用活动结果。”南通的学导课堂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

南通的学导课堂模式突出“学导案”、“思维导图”和“小组学习”。学导课堂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是教师所构建学习共同体,这些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导案和思维导图的指引下以小组合作形式评价组内成员的作业情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体现了关注每个学生个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的作业只能得几分,这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型教学模式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纯地布置任务、划分小组,教师需要积极地训练学生更有效地合作和积极地相互依存,教学模式提到合作学习效率训练时说简单的手势能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南通的教师对小组合作中成员展示的基本动作做了规定,如斜向或正向面对报告者,手指题目关键处,声音洪亮,环视全体学生等,正是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南通学校对教师课堂做了规定,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教学模式一书中在非指导性教学说到“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什么时候应该闭上自己的嘴。”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区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我通过查阅教育教学文献资料,了解到有效的教学系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变量促进学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总是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取得。也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以及团队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建立终身学习态度的教学与学习。还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从本质上讲,有两个因素制约着有效教学:其一是教师必须明确促进什么样的学习;其二是教师必须安排和提供给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的学习经验。不难看出,着眼于目标的定义,重点强调的是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之效,结果表现为质量。质量来自哪里?来自日积月累的功效。这日积月累,涉及面甚广。单就课堂教学而言,来自于每一节课,以及相关的课前深入研读教材以至有效备课、课后根据学情差异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培优补差辅导、科学训练考试、深入教学反思和习惯总结提升……。

认真推敲起来,从一定义以上说,实现教学有效、高效,就是抓好抓实教学常规。说到教学常规,大家都有话可说。但是,说起来常常不外乎这样一些话语:备课,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上课,方式转变师生互动;作业,减轻负担;辅导,有的放矢;训练,讲究科学;反思,教后笔记;总结,撰写论文……。这些,都没错。

但是细加研究,又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备课,飞跃不易;上课,互动艰难;作业,负担难减;辅导,乱矢穿空;训练,机械重复;反思,鲜花朵朵而已;总结,论文拼凑罢了。要真的做到有效,照我的理解,就是要把教学的每一个常规环节做到精细。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那就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我下面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尊重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开展课堂教学,应该以尊重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实际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课堂上,我们在选用各种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简单、实际、经济、易操作”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回归自然。

二、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我们还应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时并未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有时又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课堂上,我们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一般也不能往下讲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按照学生的实际状态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作支撑。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但是有的课堂活动太过频繁,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一堂课并不是一堆或有趣或无趣的活动的无序集合,而应该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从而使学习朝着教师努力的方向发展。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让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是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追求。有效的方法多样,途径多条,关键是——施教者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态度,要有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管理者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有宽容的态度激励的机制。引领者要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平等的态度,发挥有效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补充完善自己,努力缩小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越努力,越幸运!自开学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任课老师们支持,家长们的配合,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1909班全体在课改环境下,受益颇丰。现将我在教学及班级管理等各方面的做法做简单介绍。

这个学期在上期的博学课堂基础上有所改进,但并不冲突。老师们必须领会课堂教学五环节: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展示点拨,总结提升,检测过关。在教学上,我严格按照博学课堂五环节设计好每堂课。并充分运用好小组积分制组织教学。

1。课前预习:学生提前在前一天晚自习完成预习,第二天课前由各小组长检查,课代表落实汇报。完成者每生加2分,未完成者扣2分。

2。课堂讨论:在小组合作环节,不再流于形式,讨论前必须留有2-3分钟时间独立思考。当然不同的课型灵活运用不同的讨论方式,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成员互动,组间互动……其中,我发现最能检查讨论效果如何的是组间互动,在展示环节,采用挑战的方式进行,组间成员抽查,如果被抽查的组员没有回答出刚才大家讨论的问题,说明在小组讨论时是不认真的,就会被扣分,这样长此以往,小组长在讨论时就更有责任心,组员们也会更认真参与,而不是滥竽充数。(通常在挑战环节,被抽人员会是小组里基础较弱的同学),课堂重点如果学困生都掌握了,那么这堂课就更接近高效了。

3。课后巩固:要想学生学得扎实,学以致用,把握课后巩固是至关重要的。我要求学生每天上完课后,小组成员轮流出题(概括本堂课五个重点:可以是语法填空,选择题,翻译题等)给组员做,所有成员完成巩固题后必须给出题人检查,这中间既有合作,也有独立思考,更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更能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后巩固题,必须每天晚读前上交课代表检查(按时上交的加组分2分,反之则扣分),课代表反馈具体情况给老师,老师不定期要求练习题互做。

抓好小组积分除了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还能明显提升班级管理实效。上个月,我们班被评为了“课改先进班集体”。有老师问,你们班的班长李欣怡怎么那么厉害,流动红旗怎么在你们班能成为“不动”红旗……确实流动红旗基本上每周都花落在我们班。其实我想说,这也是课改推动我们班越来越团结,越来越优秀的关键所在。班级各项事务都与小组建设紧密相连。包括学生出勤,学生值日,寝室内务,活动参与,假期德育作业打卡等等,都是小组建设其中的一项考核标准。我们班的特色是石头画,每周日下午第一节课是班级特色课,按时完成作品的加2分,被评优秀的加3分,因此所有同学都非常积极,认真完成。包括手抄报,征文竞赛,运动会,周周乐活动等等,只要主动参与者都是能为小组争光出力,都能获取相应积分。对于每月的优秀小组,雅正达人,博学之星,都是大家的奋斗目标。因此大家也都有一个信念:“同是寒窗苦读,怎能甘拜下风”!当然这一切的竞争都朝着良性发展,大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也因此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

总之,课改不仅让我在教学上收益匪浅,在班级管理上也收获颇多。当然,唯有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有智慧的教师!才能收获满满!继续加油!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搞好生物课堂教学,使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呢?在这里谈一谈自己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指导的方法。

1、质疑问难式。课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把疑难问题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并质疑问难,弄懂后再记笔记上。

2、重点式。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注重教师的非语言因素,语调,姿势,从中判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并及时记下。

3、茅塞顿开处。有些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但经老师一点便豁然开朗,这就是千方寻找的答案。要及时记下从不知到知思路转化过程,寻求解疑求知的规律所在,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4、随意记录异见。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持有意见之处随时记录,或者新的发现也要及时记下,特别是有疑而发的“灵感”,要善于捕捉,以供课后讨论,并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5、某些问题的矫正思路或答案的记录。有些知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极易混淆,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错的练习,交待矫正的全过程,拨正思路,学生要及时把矫正的过程记下来,从而进一步明确是非。

总之,做好课堂笔记,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课堂笔记的指导工作。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

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声关系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总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教学过程不创设良好的氛围,不动之以情,不晓之以理,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述,就会堵死教育者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门,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农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

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二是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

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编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

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

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带来着人类社会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交往空前加深与拓展,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教学实践来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我有以下体会。

一、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课堂上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课堂教更易成为双向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需要有丰富的可供教师使用的资源。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北京》一课,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剪录的有关北京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有关北京的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万里长城。”“我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广场。”“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和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首都北京。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描绘。

二、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课文中有一些词句如“不约而同”、“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等,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庆的录像。学生很快就被画面中人们的情绪感染了,有的学生跟着一起欢呼,有的学生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不需老师的讲解就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了。再如教学古诗《赠刘景文》,诗中有一些字词较深奥,如“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看夏天池塘里荷花、荷叶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池塘里荷花谢了,荷叶枯了的景象,及菊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的画面,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了课件,将有些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无论从学生的参与面或者表达的流畅性看,都说明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迈进作文门槛。

三、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是可以克服学生生活范围狭小,视野不足的问题。让信息技术充当学生的眼睛,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同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象、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写一段话或写1篇短文)。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二是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通过查看资料(图片、文字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整理,就可以使自己的查找、筛选、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评议时,通过网络的传送,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劫性,来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评改后计算机上不留任何痕迹。

__年5月18至__年5月25日,我在浙江金华参加了区教体局组织的“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提高培训班”,聆听了教授和校长的讲座。19日上午,到金华环城小学参加了信息技术课堂观摩。三位信息技术教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三节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课程。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改革中除了要运用基本的教学模式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允许学生在犯错误中学习信息技术课,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材内容应从学生特点出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操作,因为上机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满足了人本性所特有的表现欲、为其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另外,有时上机操作经常出现错误,这种操作中的错误带给学生的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图形、动画、漂亮的界面等),而往往学生们就是想知道这意想不到的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养成了良好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也是教材中应增加的内容,即让学生在不断犯错误中学会如何正确操作计算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

在课堂上,周老师将学生错误操作展示给每一个学生看,让学生们一起思考这样操作为什么小猫不动?应该怎么操作?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方法和规律。多次实验证明,后者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大有好处,后者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才是改革教材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

二、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上好操作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不动手是学不会的。学生通过手、眼、心、脑并用的上机操作而形成强烈的专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并将知识高度化,同时,不断的实践成功,能刺激学生的成就感,在这样激昂的情绪氛围中,容易培养与塑造学生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创新素质。所以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尽可能在让学生自己的联想、想象的思维,通过上机验证得以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兴趣,既动手又动脑,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显示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将来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尤为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发展奇快,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

五、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后,布置了一个课堂作业。让学生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让小猫完成2个或2个以上的动作。这一要求既让学生巩固了学到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又充分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成就感。

总之,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课程目的入手,处理好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尝试使用行进的教学法等。

去年暑假,参加郑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核心素养”一词贯穿整个培训的过程,让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了深刻的认识。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在《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一文讲道:“就没个学科不仅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都有自己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这同样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与学科知识相伴随的内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性因素。所以,学科教学最大的道德教育资源就是学科知识本身。”对此,我有深切体会,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时时践行“立德树人”。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又强调了几点:一、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二、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三、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道德和心灵世界;四、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导。于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启发:每门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内容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进行发掘,把德育渗透融合在课程教与学的活动中。课堂教学要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过去的一切都收到审视和重新估价。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唯有进入学生情感、生命、灵魂深处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把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二其它含混晦涩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诚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说人就不像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聚焦课堂变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第二篇】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三新课堂教学中去,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我收获颇丰,今天我将就我的教学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归纳。

首先,在三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凸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老师唱诵,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三新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了教学的主角。老师不再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一个指导者和辅导者。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主动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在三新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使用多媒体、网络和教育应用软件等,教师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课本、网络资源和平板电脑等渠道获取到更加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扩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在线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和富有创意。

再次,在三新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据了重要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三新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践、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和素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在三新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常常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三新课堂教学中,评价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的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合作意识等。评价方式也从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中引入了多种方式,如成果展示、实践报告和小组讨论等,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和工作需求。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三新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实践教学和综合评价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展现。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三新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培养更多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第三篇】

透视基层存在的问题,反思领导机关的工作,感到市局在抓基层工作上存在的“六重六轻”问题是导致基层工作不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重两头工作,轻中间环节。开头工作的布置周密认真,搞动员、订措施,发文件,抓试点,搞得轰轰烈烈;结尾验收也很细致,验收标准少则十几项多则上百条,验收工作组接连不断。从整个工作的过程看,有头、有尾,似乎工作落实了,但实际上,一些中间环节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如基层落实《三基》问题,年初机关帮基层抓计划制定工作抓得很细,年终机关检查验收也很认真,但对基层平时各项工作按《三基》要求的落实却不重视,导致一些基层单位为迎合机关口味抓开头工作标新立异求轰动效应,抓结尾工作补添记录,拼凑尖子应付考核,而平时工作却松松垮垮,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和基层建设的质量。

重考评结果,轻过程控制。对基层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检查评比的名次看得很重,记得很清,考得也很细,但对如何按《三基》的要求,把基层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把工作干在平时、成绩出在平时、问题克服在平时却考虑得不多。致使基层抓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出“尖子”、争“第一”上,忽视了经常性工作的落实,出现了一年工作推着干、工作结束一起算、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的局面。

重发现问题,轻解决问题。有些机关部门的同志把本部门和自己看成是“检察专员”,下基层检查工作瞪大眼睛找问题,检查得很细致,问题找的也不少,回来后又是讲评又是通报,看起来工作很负责任,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拿不出意见建议,更不深入基层去指导帮助解决问题。造成基层类似问题常查常见,常讲常有,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重点上先行,轻面上推开。有些领导机关干部只热衷于抓点上工作,凡抓工作一律找个先进单位点上先行,经验一出,现场会一开,工作就算完了。对属于面上大多数单位的实际情况既不调查研究进行分类指导,也不注意把点上的经验在面上很好地贯彻落实。结果是工作经验连续不断,基层面貌依然不变。

重外部供血,轻内功提高。有些领导机关的同志热衷于为基层送“鱼”,把精力用在为基层送钱给物上,甚至一些本属于应该基层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也服务到门,对日常工作安排考虑的比基层干部还细,但对如何提高基层班子领导基层全面建设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却考虑的很少,更很少开展授之以“渔”的活动,却搞“保姆”式服务,结果造成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依赖思想,养成惰性工作作风,离开机关的具体安排工作便不知如何运筹。

重有形工作,轻无形工作。对那些抓一抓就能出成效的工作舍得下大力气去抓,而对一些无形的、基础性的工作却并不热心。长此以往,导致基层单位工作急功近利,不注重做打基础的工作,造成单位建设基础不实,发展不均衡,影响基层单位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

抓基层存在的“六重六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领导机关的同志工作指导思想不对头,工作作风不深入,工作方法不得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市区局领导机关处在抓基层“一线指挥”的位置上,对基层实行的是面对面的领导,工作指导思想是否对头,对基层工作的落实至关重要。有些领导机关的同志片面地理解市区局机关和基层是决策与执行的关系,抓决策意识性强,抓执行意识淡漠。他们认为机关工作就是发文件、下批示至于抓落实则是基层的事。因此,必须教育机关干部认清自身的职责,纠正在抓基层的工作落实中存在的“我说你干”等错误思想,正确处理好决策与执行的关系,在抓正确决策的同时,协助基层抓好决策的落实,保证基层工作落到实处。对抓基层来说,存在着多个业务部门一齐抓的现象,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政出多门、“乱捅炉子”的现象,使基层工作频于应付,自然难以落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机关首先要树立大局观念,切忌为突出自己所分管的单项工作而忽视基层的全面建议。

转变领导机关作风,深入基层跟踪问效是解决基层工作不落实的有效方法。工作作风问题从根源上讲是思想问题,机关抓基层存在的飘浮作风,其根源在于名利思想在作怪。有些机关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出名挂号上,干工作生怕上级不知道,关起门来搞材料,逼着基层顺着自己设计的道路跑,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在这种名利思想支配下,很难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因此,转变领导作风必须破除名利思想。要教育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为基层建设负责的思想,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杜绝抓基层工作“为我所需、为我服务”的倾向,要通过压担子、交任务,逼着机关干部下到基层去。规定下基层期间分3次向机关汇报,前期汇报基层自然情况,完成中心工作情况;中期汇报“班子队伍”建设和经常性工作的落实情况;后期汇报基层的主要特色,存在的主要问题。蹲点结束后听取基层干警对蹲点干部的反映,查看参加基层活动的记录,核实蹲点天数,进行蹲点工作讲评,表扬好的批评差的。

形式主义的存在,削弱了抓落实的力度。要根除形式主义这个“顽症”,提高抓工作落实的力度须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检查中的形式主义。坚决杜绝在检查基层建设情况时,习惯于看登记、查记录和翻本子,只要登记多、记得细和字写得好,就认为工作落实得好的表面化倾向。二是解决评比中的形式主义。努力克服在开展评比先进基层单位的过程中,轻平时考评、重年终总评和搞一锤子定音的问题。三是解决指导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纠正在工作指导上存在靠会议推动工作以及口头布置多、参与帮助少,文件指导多、具体抓落实少等形式主义的做法。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第四篇】

我认为三新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三新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首先,三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接听。然而,在三新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他们会更愿意思考和探索问题,也更有动力去解决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三新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要求他们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研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其次,三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只需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少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三新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从资源中筛选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真正成为了知识的创造者和发现者。此外,三新课堂教学模式也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点,并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样的经历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次,三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实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会一直在板书台前讲课,而学生会一直坐在座位上听讲。然而,在三新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变成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老师和学生可以互动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三新课堂教学模式还注重实践。学生不仅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我曾经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践项目,要求他们在团队中设计并制作一个机器人。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通过三新课堂教学模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对学习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然而,在三新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们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三新课堂教学模式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实践来了解真实的社会和行业。这样一来,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总之,三新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实践。通过三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我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将在未来的教育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第五篇】

近年来,六学教学法逐渐在教育界流行起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使用。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中学教师,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六学教学法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尝试并运用六学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六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此,我经常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我会采用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我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他们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和合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其次,六学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鲜有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而在六学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在教授化学实验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化学试剂,亲自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再次,六学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上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我常常引导学生直面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逆境抗压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关注学生的内外在奖励,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我也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情感需求。通过情感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充满情感投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六学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思维能力已被认为是学生重要的素质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常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会教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我也鼓励学生多做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六学课堂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六学教学法的运用,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情感上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六学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综合素质。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六学教学法将会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更多的学生取得进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22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