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贾平凹风筝说课稿【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6320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贾平凹风筝说课稿【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贾平凹风筝说课稿【第一篇】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自然。

於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包括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贾平凹与他妻子韩俊芳同是丹凤县棣花镇人,两人婚姻之美满在贾平凹的文中表露无遗,女儿倩情亦是贾平凹之深爱。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硬使当今文坛浪飞潮涌,无日安宁始心足。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贾平凹在他最新的长篇小说《高老庄》后记里,夫子自道地说:我是失却了一部分我最初的读者,他们的离去令我难过而又高兴。”这是实话,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老贾又说,“我得改造我的读者,征服他们而吸引他们。”这也许仍将是事实,然对于我而言,我却更愿相信:强弩之末的贾平凹已无法通过征服来吸引我了,虽然我仍将是他的读者。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看一位曾被认为是最具有天赋、最有特色的大作家如何一步步地走火入魔——这也许是一桩如同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般的残忍快事。

“子路决定了回高老庄,高老庄北五里的稷甲岭发生了崖崩”。将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一次自然界的突变整合到一起,这便是《高老庄》开篇第一句,读起来还真有点横空出世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想起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什么的。高老庄这个古怪的村庄是省城大学教授高子路的故乡,他此次携再婚之妻西夏回故乡的目的是为父亲做三周年的祭奠。在高老庄,他们将与子路那个离婚未离家的前妻菊娃、地板厂厂长王文龙、残疾却有异赋的儿子石头,以及子路小时的同学蔡老黑、苏红和无数令西夏遐想的碑文相遇。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神神鬼鬼、饮食男女,最后归结为一场变迁时代里的乡村混战。看上去倒也煞是热闹,但前松后紧的结构,游离不明的暗示与隐喻,人物性格上的矫揉造作,过份纠缠于一些下作举动的津津乐道,都使得这些热闹在很大程度上只让人感到了沉闷和压抑。

无可否认,贾平凹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异数。《高老庄》的语言依然让人读起来有行云流水之势,保持了他惯有风格。但令人伤怀者仍是平凹在《后记》和他与孙见喜的谈话中多次表示,“我的努力是要走出这人工的编排,即使是聪明绝顶的作家,他笔下的`故事无论多么美妙,也不及上天安排的真实人间那么大和谐大有序,这是历史的大壮大美。我总想偷偷接近这个境界。”追求自然是对的,可就《高老庄》来看,贾平凹依然徘徊于《废都》、《白夜》和《土门》等作品的阴影中,他还远没有跳出走火入魔的太虚幻境,用孙见喜和他开玩笑的一句陕西话来说,那是“前头死顽缠,后边鬼吹火。”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作品。

《商州》《逛山》《兵娃》《姐妹本纪》《早晨的歌》《油月亮》。

《白夜》《土门》《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小月前本》。

《天狗》《高老庄》《州河》《黑氏》《怀念狼》。

《新时期文学名著丛书.贾平凹卷》《故里》《匪事》《酒》。

《病相报告》《秦腔》《高兴》《情劫》《丑石》《祭父》《好读书》。

《静虚记》《贾平凹自选集》《古炉》《带灯》《泉》。

《太阳路》《商州散记》《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地平线》。

散文集:

《爱的踪迹》《心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空白》《平凹文论集》《学着活》《坐佛》。

《朋友》《我的小桃树》《静水深流》。

《平凹与三毛》《我是农民》《天气》《敲门》。

《饺子馆》《走虫》《月迹》《艺术家韩起祥》《做个自在人》。

《走山东》《说话》《商州三录》《造一座房子住梦》《访兰》。

贾平凹风筝说课稿【第二篇】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0课《纸船和风筝》,本课围绕“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孩子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美观地书写“幸、福”两个字;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松鼠和小熊建立友谊时的快乐,失去友谊时的痛苦,以及寻回友谊后的激动,愿意与同学建立友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积累词语,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友谊的珍贵,懂得与人友好相处。而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得到友谊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依据新课标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本节课共分为五大环节:

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字词,训练学生说话,为阅读体会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接着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孩子带到了童话王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读自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教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融入情境,体会课文内容。

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先指名分段读课文,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出是纸船和风筝传递了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时,进行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的教学,首先,教师边说边板画出“高高的山,清清的水,绿绿的小草,美丽的花,这就是松鼠和小熊住的地方。”这样将孩子们很快带入到故事情境中,接着学生自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体会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学生在汇报读文感悟时,教师抓住两个不同的“飘(漂)呀飘(漂)”,“乐坏了”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到松鼠与小熊的欣喜,当学生的情感与两个小动物的欣喜和快乐产生碰撞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的读书会有感而发。真正体验到友谊的幸福。

课文第二部分7——1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也是故事最动人的地方。 首先,伴着音乐,教师用变化的语调将孩子带入伤感的氛围:“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松鼠和小熊难过的心情。在学生汇报读文感悟时,教师适时点评,并一步一步加以引导,使学生与文本中小动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即由失去朋友的难过到重获友谊的幸福与激动,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纸船动起来了,风筝飘起来了,你想对松鼠和小熊说些什么?”此时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要写的字中,“幸、福”两个字是书写难点,教师注重范写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当学生练写“幸福”两个字时,教师巧妙地结合板书中“幸福”两个字写出“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再结合黑板上美丽的简笔画,这样图文并茂地设计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齐读:“拥有朋友,一生幸福”使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也总结了全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读中感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贾平凹风筝说课稿【第三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s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这是1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讲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情感目标

从刘老师的言行中收到熏陶与教育。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

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一)教法:

1.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其精神境界,抓住文中议论与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

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1. 课件。

2. 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了解刘老师上课的情景。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7—12自然段,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顽强执着的精神,以及作者对刘老师的情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含义。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作者回忆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述?

2.从这些典型事例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二)继续学文,了解放风筝的情景

默读第9自然段,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 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

(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

(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五)作业

写一个春天的片段,要求最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贾平凹风筝说课稿【第四篇】

脑袋上的毛如竹鞭乱窜,不是往上长就是往下长,所以秃顶的必然胡须旺。自从新中国的领袖不留胡须后,数十年间再不时兴美髯公,使剃须刀业和牙膏业发达,使香烟业更发达。但秃顶的人越来越多,那些治沙治荒的专家,可以使荒山野滩有了植被,偏偏无法在自己的秃顶上栽活一根发。头发和胡子的矛盾,是该长的不长,不该长的疯长,简直如四人帮时期的社会主义的.苗和资本主义的草。

我在四年前是满头乌发,并不理会发对于人的重要,甚至感到麻烦,朋友常常要手插进我的发里,说摸一摸有没个鸟蛋。但那个夏天,我的头发开始脱落,早晨起来枕头上总要软软地粘着那么几根,还打趣说:昨几夜里有女人到我枕上来了?!直到后来洗头,水面上一漂一层,我就紧张了,忙着去看医生,忙着抹生发膏,不济事的。愈是紧张地忙着治,愈是脱落厉害,终于秃顶了。

我的秃顶不属于空前,也不属于绝后,是中间秃,秃到如一块溜冰场了,四周的发就发干发皱,像一圈铁丝网。而同时,胡须又黑又密又硬,一日不刮就面目全非,头成了脸,脸成了头。

一秃顶,脑袋上的风水就变了,别人看我不是先前的我,我也怯了交际活动,把他的,世界日趋沙漠化,沙漠化到我的头上了,我感到了非常自卑。从那时起,我开始仇恨狮子,喜欢起了帽子。但夏天戴帽子,欲盖弥彰,别人原本不注意到我的头偏就让人知道了我是秃顶,那些爱戏谑的朋友往往在人稠广众之中,年轻美貌的姑娘面前,说:“还有几根?能否送我一根,日后好拍卖啊!”脑袋不是屁股,可以有衣服包裹,可以有隐私,我索性丑陋就丑陋吧,出门赤着秃顶。没想无奈变成了率真和可爱,而人往往是以可爱才美丽起来,如此半年过去,我的秃顶已不成新闻,外人司空见惯,似乎觉得我原本就是秃了顶的,是理所当然该秃顶的。我呢,竟然又发现了秃顶还有秃顶的来由,秃顶还有秃顶的好处哩。

秃顶有秃顶的三大来由:

一、民间有理论:灵人不顶垂发。这理论必定是世世代代在大量的实情中总结出来的,那么,我就是聪明的了!

二、地质科学家讲:富矿的山上不长草。如此推断,我这颗脑袋已经不是普通的脑袋啊!

三、女人长发,发是雌性的象征。很久以来人类明显地有了雌化,秃顶正是对雌化的反动,该是上帝让肩负着雄的使命而来的。天降大任于我了,我不秃谁秃?!

秃顶有秃顶的十大好处:

一、省却洗理费。

二、没小辫可抓。

三、能知冷知晒。

四、有虱子可以一眼看到。

五、随时准备上战场。

六、像佛陀一样慈悲为怀。

七、不被“削发为民”。

八、怒而不发冲冠。

九、长寿如龟。

十、不被误为发霉变坏。

现在,我常哼着的是一曲秃顶歌:秃,肉瘤,光溜溜,葫芦上釉,一根发没有,西瓜灯泡绣球,一轮明月照九州。我这么唱的时候,心里就想,天下事什么不可以干呢,哼,只要天上有月亮,我便能发出我的光来!

三月十五日,我和我的一大批秃顶朋友结队赤头上街,街上美女如云,差不多都惊羡起我们作为男人的成熟,自信,纷纷过来合影。合影是可以的,但秃顶男人的高贵在于这颗头是只许看而不许摸的!

贾平凹风筝说课稿【第五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风筝》的第二课时。下面就从教材、学情、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风筝》这篇课文位于第三单元,此单元的主题为“心中的秋天”。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词语。

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一个转型期,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局限性,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程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文中描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风筝》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步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一)教法

本着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教学中我通过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角色转化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能力,力求达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做风筝”部分,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放风筝、找风筝”两部分的内容;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学习课文,学会积累词句,为写作积累词汇,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的,本课我预设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第二课时:感悟课文,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课前谈话,复习引入

1.同学们放过风筝吗?谁愿意把放风筝的情景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畅谈)

(设计理念:由回忆放风筝的情景,引入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勾起了勾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再次感受放风筝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培养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加深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围绕“风筝”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放、找)

(设计理念: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既是检测他们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又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朗读感悟,找出“我觉得有趣的部分”

2.全班交流:你认为哪一部分最有趣,谁来说说?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能阅读课文,尝试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认知、感知课文,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初步实现由对文字的感知过渡到情感的体验。)

(三)细读探究 体悟情感

课文主要讲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叙述层次清晰,结构一目了然。通过这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体会文中孩子的心情起伏变化。在教学时,我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朗读体会他们在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然后由扶到放,力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合作的学习。

a.扶学第2自然段,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让我们先来感受他们做风筝时的快乐吧。请同学们读读有关的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伙伴快乐的心情?用笔做好标记。

2.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是啊,我们心中充满了美好的向往,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这时候大家的心情——(依然快活)

(3)理解“依然”。

“依然”你理解吗?(依旧、仍旧、还是)你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很好。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三年级的学习要求:“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环节主要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指导朗读

(1)我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依然快活。请你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向往等)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读后生评议。

(3)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兴奋、向往的心情读出来吧。(齐读)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运用试读、指名读、齐读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为下文的自能阅读文本奠定基础。)

b.扶放第3、4自然段,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做风筝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快活,放风筝时,我们的心情会——更快活。我们在学习第二自然段中,先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朗读体会了小伙伴的心情。现在请你们运用这种方法,默读学习三、四自然段。(自学)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1)说说你的体会。(预设:托、牵、一紧一松、跑起来)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边读边做动作,一会儿,找同学上台表演。

(3)指名表演(一人读课文,两人表演)。学生评价。

(4)全班齐表演。

(设计理念:儿童在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把课文内容表现出来。我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去表演,使他们得到心理的满足。这样,学生读得兴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如见其景,如可触摸,从而进一步激发情感,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除了这里,你还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快乐?

课件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说说你的体会。(快活地叫喊着、拼命地奔跑)

(2)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叫喊什么?

(2)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快活喊出来吧。(齐读)

你还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

课件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小伙伴们的心情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2)谁能说说“大惊失色”的意思?(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3)怎么叫千呼万唤?(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就是千呼万唤。)他们在呼唤什么呢?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齐读。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一环节是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自学,找出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这一部分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c.放学第5-8自然段,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过渡:风筝飞走了,我们千呼万唤。最后,我们找到风筝了吗?请自学5-8自然段,体会小伙伴们找风筝的心情。

1.全班交流

(1)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是啊,你体会的很好,他们伤心的哭了,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们的伤心?

(2)理解“垂头丧气”

a.谁能做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

b.齐读体会他们失望的心情。

课件出示:“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3.想象写话

(1)我们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4)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文章开放式的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是很难得的练笔内容,同样是语言训练的延伸,给了孩子们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在这里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续写文章,把所想的变成文字抒发出来,从想到说到写,练笔变得有梯度,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铺垫,同时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回顾,朗读全文

1.朗读全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感受他们童年的美好时光,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

(设计理念:语文教材中每1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的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心理特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先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再对各部分作具体分析,最后再回到整体上进行综合归纳,从而达到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

2.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习了《风筝》一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做风筝时是充满憧憬的,放风筝时是快活的,找风筝时虽然垂头丧气,但也是为了寻找快乐。通过再一次读文,我们又有了更深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文中和课外积累的词句来说说或写写自己快乐的心情。

(设计理念:为了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作业:让学生运用文中和课外积累的词句来说说或写写自己快乐的心情。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孩子主动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又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实现了“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表述中,突出了还学生以“阅读主体的地位”。

据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快乐、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还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课改新理念。

贾平凹风筝说课稿【第六篇】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怀念狼》、《高老庄》,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作家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贾平凹风筝说课稿【第七篇】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有关友谊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细读课文发现,里面蕴涵着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第二个故事是:松鼠和小熊因为一件小事的争吵,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不见了,两个小伙伴也陷入失去友谊的痛苦中。最后,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再次向对方伸出了友谊之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这一段真挚的友情。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本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8个生字,学写“福”字。

2、学习课文1——6小节(第一个故事),体验情感,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分以下几部分:

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简单地谈话。我说两句话,请学生来当评判,“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是我的好朋友。”目的是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铺开了课文的友谊之路。

有了前面新课程研究课的前车之鉴和何老师从杭州带回来的名师们教学理念,因此我也将把握课文的整体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用填空的方式把课文大意进行概括。同时将生字教学穿插其中,先学习这段话中的4个生字,再从词语中学习另外4个,再独立认读。在感悟文本时,又将两个“飘”“漂”字作了重点强调,这两个是同音字,但字义却不同,学生往往会混用,我就利用板画的方式,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理解。最后采用送纸船的方式巩固生字,学生学得愉快,又将课前谈话时铺开的师生友谊之路进一步巩固,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友谊带给我们的幸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如何让生字教学有新意又学得扎实,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的具体教学策略是这样的:

1、 保证充分的阅读。“批文入情”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感悟,丰富的体验才会源源不断地生成。因此,这一部分的学习中,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品味、去感悟。在学习1-6小节时,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交流体会,采用指名读、男女生朗读、师生接读、齐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生成自己的体验,体会小熊和松鼠相好时的快乐。

2、 营造体验的情境。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就要引发学生相应的体验。因此我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乐坏了的时候 ,联系自己的真实情感,发现乐坏了就是乐得不得了的意思。再回到文本,什么原因让小熊乐坏了,让学生感受到这肯定不是一般的纸船,是因为这是松鼠亲手折的,还放上了自己最爱吃的松果,写出了发自内心的祝福,这才让小熊乐坏了。

纸船和风筝送出的是祝福,松鼠和小熊得到的是幸福。一个“福”字,将刚刚建立的友谊之情提升到了幸福的高度。教学中我又渗透了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比如“倒福”,“百福图”,道出了中国老百姓喜欢“福”字的原因:希望自己得到幸福,也愿意把祝福送给朋友,写着这个“福”字,感觉心里也是暖融融的。

贾平凹风筝说课稿【第八篇】

我是坐在灵山寺的银杏树下,仰望着寺后的凤岭,想起了你。自从认识了你,又听捏骨师说你身上有九块凤骨,我一见到凤这个词就敏感。凤当然是虚幻的动物,人的身上怎么能有着凤骨呢,但我却觉得捏骨师说得好,花红天染,萤光自照,你的高傲引动着众多的追逐,你的冷艳却又使一切邪念止步,你应该是凤的托变。寺是小寺,寺后的岭也是小岭,而岭形绝对是一只飞来的凤,那长长的翅正在欲收未收之时,尤其凤头突出地直指着大雄宝殿的檐角,一丛枫燃得像一团焰。我刚才在寺里转遍了每一座殿堂,脚起脚落都带了空洞的回响,有一股细风,是从那个小偏门洞溜进来的,它吹拂了香案上的烟缕,烟缕就活活地动,弯着到了那一棵丁香树下,纠缠在丁香枝条上了。你叫系风,我还笑过怎么起这么个名呢,风会系得住吗,但那时烟缕让风显形,给我看到了。也就踏了石板地,从那偏门洞出去,你知道我发现什么了,门外有一个很大的水池,水清得几近墨色,原本平静如镜,但池底下有拳大的喷泉,池面上泛着涟漪,像始终浮着的一朵大的莲花。我太兴奋呀,称这是醴泉,因为凤是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如果凤岭是飞来的凤,一定为这醴泉来的。我就趴在池边,盛满了一陶瓶,发愿要带回给你的。

小心翼翼地提着水瓶坐到银杏树下,一直蹲在那一块小菜圃里拔草的尼姑开始看我,说:“你要带回去烹茶吗?”

“不”,我说,“我要送给一个人。”

“路途远吗?”

“路途很远。”

她站起来了,长得多么干净的尼姑,阳光下却对我瘪了一下嘴。

“就用这么个瓶?”

“这是只陶瓶。”

“半老了。”

但我立即觉得半老二字的好处,它可以作我以后的别名罢了。

我这么想着,心里就生了怯意,你知道我是很卑怯的,有多少人在歌颂你,送你奇珍异宝,你都是淡漠地一笑,咱们在一起吃饭,你吃得那么少,而我见什么都吃,你说过什么都能吃的人一定是平庸之辈,当一个平庸人给你送去了水,你能相信这是凤岭下的醴泉吗?“怎么,是给我带的'吗?”你或许这么说,笑纳了,却将水倒进盆里,把陶瓶退还了我。

我用陶瓶盛水,当然想的是把陶瓶一并送你,你不肯将陶瓶留下,我是多么地伤感。银杏树下,我茫然地站着,太阳将树阴从我的右肩移过了左肩,我自己觉得我颓废的样子有些可怜。

我就是这样情绪复杂着走出了灵山寺,但手里依然提着陶瓶,陶瓶里是随瓶形而圆的醴泉。

寺外的漫坡下去有一条小河,河面上石桥拱得很高,上去下来都有台阶。我是准备着过了桥去那边的乡间小集市上要找饭馆。才过了桥,一家饭馆里轰出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乞丐。乞丐的年纪已经大了,蓬头垢面地站在那里,先是无奈地咧咧嘴,然后男的却一下子把女的背了起来,从桥的这边上去,从桥的那边下来,自转了一下,又从那边上去,从这边下来,被背着的女的就格格地笑,她笑得有些傻,饭馆门口就出来许多人看着,看着也笑了。

“这乞丐疯了!”有人在说。

“我们没疯!”男乞丐听见了,立即反驳,“今日是我老婆生日哩!”

“是我的生日,”女乞丐也郑重地说,“他要给我过生日的!”

我一下子震在了那里,人间还有这样的一对乞丐啊,欢乐并不拒绝着贫贱!我羡慕着他们的俗气,羡慕着俗气中的融融情意,在那一刻里,请你原谅我,我是突然决定了把这一陶瓶的醴泉送给了他们。

但他们没有接受。

“能给一碗饭吗?”

“这可是醴泉!”

“明明是水么,水不是用河用井装着吗?”

这话让我明白了,他们原是不配享用醴泉的。

我提着水瓶尴尬地站在太阳底下,车脚向小集市上走,奇迹就在这时发生了,我无意地拐过一个墙角,那里堆放了一大堆根雕,卖主因无人过问,斜躺在那里开始打盹了。根雕里什么飞禽走兽的造型都有,竟然有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凤,它没有任何雕琢痕迹,完全是一块古松,松的纹路将凤的骨骼和羽毛表现得十分传神。我立即将它买下。我是为你而买的,我兴奋得有点晕眩,为什么这个时候又让我获得这只凤呢,是天之赐予,还是我真有这缘分?我说,我是没有梧桐树的,但我现在有了醴泉,我有醴泉啊,饮醴泉你会更高洁的。

我明日就赶回去,你等着一个送醴泉的人吧。我已作好心理准备,如果你肯连陶瓶一并接受,那将是我的幸福;如果你接受了醴泉退还了陶瓶,我并不会沮丧,盛过了醴泉的陶瓶不再寂寞而变得从此高古,它将永远悬挂在我的书房,蓄满的是对你的爱恋和对那一对乞丐的记忆,以及发生在灵山寺的一系列故事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4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