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最新8篇
在老年人护理中,关爱与耐心至关重要,倾听与沟通能增进信任,细致入微的照顾能够提升生活质量,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最新8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 【第一篇】
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
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 【第二篇】
(1)心理护理:
帮助老年人树立“顺应自然、防病防伤、随遇而安、无往不乐”的生活态度。在力所能及的原则下,注意提高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活,在护理过程中应适当减慢速度,便于老年人穿衣、进餐、沐浴和谈话有充裕的时间,心情放松,以维护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
(2)维护生理功能:
保持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保持适当活动,促进排泄。
(3)减轻疼痛不适:
疼痛常与焦虑伴随,因此要多加关注。可采取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一些措施。如与老人多交流、放松疗法、按摩、音乐治疗及药物治疗等。
(4)并发症、意外事件的预防及护理:
加强晨晚间护理、加强安全防范。如外出活动要有人陪伴,防止地滑跌伤;进食不宜过快,以防哽噎;老年人皮肤干燥角化,洗澡不必过勤,洗澡水温宜在40℃以下,洗澡时间不宜超过30min;大小便宜用坐位,防止久蹲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对用降压药的老人,变换体位时动作要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5)加强用药监护:
要密切观察用药反应,重视老年人的自我感觉。经静脉输入药必须控制滴速,一旦出现轻微反应,应立即作必要的处理。对在家里自己服药的老一定要给予详细指导。
(6)保健指导:
使老年人应有脑体交替活动的生活节奏,不宜疏于活动;要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对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指导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 【第三篇】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以下是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一位老太太,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阴天� 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二)善待古怪的老人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老人:在到达一定年龄段或生活中发生了某种变故之后,他们的脾气和行事的方法变得“古怪”起来,有的开始脾气暴躁、性情孤癖、固执;有的则爱在晚辈而前终日念念叨叨,指责晚辈的这不行那不是,爱替小辈们瞎操心。部分做晚辈的不明白老人为何突然会这般“讨厌”,忍无可忍时,便喜欢跟老人顶撞怄气,甚至在人前驳老人的面子,结果使老人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或伤心不已,或怒不可遏。凡此各种都不利于老人身心的健康。
老人开始变得“古怪”,这并不是他们要存心招人讨厌,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人至暮年,机体各部分都开始明显地呈现出老化的迹象,有些老人还不得不终日忍受着病痛,这使他们的脾气无可避免地要变得暴躁一些,有些老人看到和自己相处了几十年的同志,友人中不断有人辞世,也不禁会想起自己在人世间的日子已十分地有限,这时再看到儿女在生活上尚不能自立,或比较幼稚的一面,当然也就会替他们感到着急和担忧。部分老人开始变得孤僻和消沉,则是因为自己的来日无多而想到了人生的苦短,和做人的“没意思”。膝下的儿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对老人多一分关心和体谅,反而对其有所嫌弃,就会给老人悲凉的心境多浇上一盆冷水,让他加倍地感觉到生活的残酷。所以说对“古怪”的老人加以体谅和善待,这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古怪”的老人,晚辈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抚慰。要陪老人多拉家常,多散心,并要注意多尊敬老人,千万不可随意批评和顶撞,为了养育儿女,父母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当他们人至暮年时,别说所表现出来的“古怪”是有情可原的,就是确有无理取闹、耍小孩子脾气之处,做晚辈的也应多加忍让,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
(三)如何克服退休的孤独感
退休是人生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之一,从正式离退休那天开始,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繁忙紧张的工作第一线退下来,生活节奏、工作节奏都突然变得松弛缓慢起来,本来天天见面的朋友、同事突然疏远不见,天天经过的街道马路也不常经过了,无所适从和孤独感的心理情绪会强烈地冲击,使其感到难以适应。
首先,应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老年价值观,长寿的老人大多是乐观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事做,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如:写字作画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于忘却孤独寂寞;种花养鸟须投入时间与精力,花要肥、鸟要食、须去购买与备置;种花养鸟有一套技术方法,钻进去需要一番忙碌,花香宜人鸟鸣解闷,可以帮助老人摆脱烦恼、驱除孤寂。
其它如参加集体文艺活动、跳舞、打太极拳、下棋、打球等,都能使老人在群体内交流思想情感,消除孤独感。
(四)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智特点,解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有:
1、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2、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3、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4、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6、支配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敬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8、求偶需求: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感谢金华市社会福利中心等机构!
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 【第四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常引起起心、脑、肾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及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陆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40%~60%,是一个极大的发病群体。有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中近半数很少或不测血压,血压控制良好率不到25%。如何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一直是社区护理工作的热点。本研究将2010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在东莞市厚街医院社区患有高血压的55例老年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东莞市厚街医院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女37例,年龄60?85岁,平均(±)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3例,高中及中专31例,初中21例,小学及以下7例;合并疾病:冠心病12例,脑血管疾病3例。其他8例。排除有语言沟通交流障碍、精神智力障碍、不配合参加者。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和常规高血压知识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干预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在本社区定期举行高血压控制防治讲座,传授高血压的病因及危害、高血压的分型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自我保健及测量血压方法、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等知识,课后安排20min的答疑,以增强讲课效果,观看高血压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片,并发放健康手册。(2)饮食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讲解合理饮食,特别是盐、酒的摄入控制对高血压的重要性。饮食中应注意限钠盐,提倡低钠饮食,每日摄取食盐不宜超过6g。避免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牛)脑,猪肝、鸡蛋、鸡肉等,禁食腌制品如腌鱼肉、腌菜等。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浆等,必要时适当补充钙剂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平时注意戒烟限酒,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3)体重控制: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可选择散步、慢跑、爬山、打太极拳、降压体操、跳舞等有氧运动。不宜长跑、打篮球等剧烈运动。一般在清晨或晚饭后30min进行,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60min。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宜,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结合饮食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控制在?为宜。(4)药物指导:帮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降压作用好、不良反应小的降压药物。高血压病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指导患者要持之以恒,坚持治疗,督促患者每天按时服药。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及终身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遵医嘱服药。要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疗效等,强调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学会出现毒副作用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一般要求血压达标(BP<140/护90mmHg),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5)心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表现为易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理绪,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
应向老年高血压患者讲解心理、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避免情绪激动,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针对干预对象情况采用心理支持和放松疗法,消除焦虑或减轻精神压力,指导自我放松或取得家属的配合,保持平稳心理等;做好患者的心理减负工作,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6)家庭随访:安排医务人员对本社区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跟踪,可以选择在门诊、居委会约见,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控制情况,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评估标准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生存质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方面,每项指标的总分为100分,并测定患者总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很差5个等级。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经护理后,干预组优15例,良26例,优良率达%,对照组优10例,良16例,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以老年人多见,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主要危险因素,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需终身服药,因此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不能很好地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作,而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体重控制、用药指导、心理干预等措施,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知水平,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最有效的手段。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预防和治疗措施等相关知识,树立健康理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高血压应采取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戒烟、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目前,比较公认的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肥胖、高盐与高脂饮食、遗传因素、体力活动减少、过量饮酒和应激。本研究通过对干预组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教育、饮食、用药等。并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效果方面,干预组在护理后体重控制情况、饮食、服药依从性及定期检测血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在生活质量方面,干预组优优良率达%,对照组优良率%,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可见,通过护理干预,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认识了高血压病的危害,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让患者改变其以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患者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应激能力,使患者建立了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控制了高血压病情和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 【第五篇】
今年我科的护理工作将围绕《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活动标准,在护理部领导,科护士长的指导下,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深化优质护理,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制定2014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如下:
一、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活动”标准逐条梳理我科护理相关文件,修改完善各种制度、流程和常规。
二、配合护理部做好岗位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定我科护士分层细则,结合护理部绩效考核的相关标准或政策修改完善科室的绩效考核办法。
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APN排班及弹性排班制,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危重病人、跌倒/压疮高危病人、手术病人、特殊用药,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并通过提问患者八知道及使用“患者八知道口袋本”,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新入科护士、实习护士,使她们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她们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及安全防范意识。
5.常抓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减少安全隐患,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随时做好健康教育及安全防范措施,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工休座谈会、护士长查房征求患者和家属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加强护士“三基”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课,强化专科护理知识,拟选送2名骨干护士外出进修,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月按护理部及内科系统培训计划对护士进行基础技能培训。
2.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核心制度、优质护理相关知识等,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3.每周一早晨会为护理药理知识小课堂,由药疗班搜集本科现用药说明书,给大家讲解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4.每季度考核一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
5.改变以往科室业务课上课形式,结合护理业务查房内容,采用模拟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护士们学习专业知识、沟通的能力,并为配合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讲座做好准备。
六、开展品管圈活动。
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 【第六篇】
糖尿病肾病是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疾病了,在患上了糖尿病肾病的时候,不好好护理的话,患者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在生活中要引起重视才行,找到合适的护理办法,家属要多掌握一些护理的方法,这样患者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一、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1.糖尿病肾病护理方法是什么?提供一个安静没有感染的休养环境。
2.传统的中医方法,虽然在降糖方面效果会慢一些,但其在并发症治疗方面小有成就,目前应用较广的药物有恒济悦泰胶囊等,患者应该及时配合一定的治疗方案,治疗及其预后。
3.轻病人注意劳逸结合,无高血压,水肿不明显,无肾功能损害,蛋白不多的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对水肿明显,血压较高病人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强调卧床休息,按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级别。
4.糖尿病肾病护理方法是什么?监测体重,每日2次,每次在固定时间穿着相同衣服测量。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水的摄入,水的摄入量应控制在前一日尿量加500ML为宜。
6.糖尿病肾病护理方法是什么?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变化:有明显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每周至少化验尿常规和尿比重1次。
7.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水肿、尿量、尿检结果及肾功能变化:如有少尿、水肿、高血压、应及时报告主管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
8.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呼吸、血压心率的变化:注意高血压脑病、心功能不全的先兆症状。
9.糖尿病肾病护理方法是什么?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化指标:观察有无贫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尿素氮升高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0.糖尿病肾病护理方法是什么?指导使用胰岛素的病人,根据血糖、尿糖计算胰岛素的剂量。
二、老年人糖尿病肾病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一: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口服降糖药只能选用糖适平,拜糖平或用胰岛素治疗。如已进入尿毒症期,不能再用口服降糖药。由于肾糖阈发生变化,不能用测尿糖来观察病情。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二:严格控制血压
将会对改善肾功能有帮助。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降压药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洛汀新等或钙离子拮抗剂,心痛定等。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三:限制蛋白摄入
按~克/公斤标准进低蛋白饮食。以摄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盐的摄入控制在5克/日以下。浮肿时盐限制更要严格而且还要限饮水量。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四:中医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对肾脏病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可用辨证施治,对糖尿病肾病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但进入尿毒症期,也要慎用。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五: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当已进入尿毒症期,除了以上治疗外,还要选择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以便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如果有条件进行肾移植,恢复程度和生存时间都会明显提高。
三、老年人糖尿病肾病三级预防介绍
一级预防:患者一经诊断为糖尿病或发现糖耐量减低(IGT),就应积极治疗,纠正体内IGT状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二级预防:糖 尿病病人定期作尿白蛋白、肾功能(肌酐清除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眼底检标查,特别是尿白蛋白检查,有利于尽早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得以诊断。 DN早期出现的微量白蛋白尿经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是可以逆转的。该阶段的治疗干预可以减少和延缓大量蛋白尿的发生。早期积极控制血糖,可使肾脏肥大恢复和 升高的GFR降至正常;对于糖尿病肾病Ⅲ期(微量白蛋白尿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高血压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可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减少尿白 蛋白。
三级预防: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为肾脏不可逆的标志。但控制糖代谢有利于减少糖尿病的合并症(如心血管、神经、视网膜病变和感染),可能在某种程度对减缓慢肾脏病变发展进度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四、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五个分期症状
Ⅰ期:以 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轻度增大为特征。表现为GFR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襻血浆流量增加和毛细血管内压增高等血流动力学变化。GFR升高25%~40%,可 达150ml/min,肾脏体积增加25%左右,但无明显的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亦无任何临床症状。目前一般的临床诊断方法无法发现,为糖尿病初期。
Ⅱ期:休息无尿蛋白排量增多。运动激发后,可出现尿蛋白排量增高。该期肾小球开始出现结构性损害,但系可逆性。在此期GFR可能更高,可超过150ml/min,部分患者血压开始从原有基础升高。在此期如能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Ⅲ期:表 现为持续性尿白蛋白排量(UAE)增高(20~200μg/min),为高度选择性蛋白尿,称为早期肾病,也即通常所指的早期DN。在该期GFR逐渐恢复 至大致正常水平,血压可略增高,但未达高血压水平。 早期DN中GFR与血浆流量的增加与血糖控制状态有一定关系,血糖控制后两者可下降。有人发现给予高蛋白饮食,GFR可增高,但限制蛋白质饮食后,GFR 可降低。
Ⅳ期:即临床肾病期。在尿微量白蛋白等早期诊断指标应用前,临床上诊断的DN多为此期。该期� 组织病理学改变逐步发展为肾小球硬化。
Ⅴ期:尿毒症期。糖尿病临床蛋白尿期进一步发展,则肾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进入终末期即尿毒症期。此时,肾糖阈常常明显增高而尿糖增多不明显,肾脏毁损时临床表现变化多样,有多系统累及,各系统病变的严重可以不同。 DN的终末期临床表现与其他肾脏病所致的尿毒症相似。
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 【第七篇】
1、家人给予支持与教育
老年人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厌倦,有的还会因生活习惯受到干扰或担心而感到烦躁不安或忧郁不振。因此,家属应多与老人交谈,鼓励安慰老人,使他们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2、控制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措施。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不仅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的摄入,患者如有饥饿感时,可吃少量南瓜子,增加蔬菜食用量,采用低盐饮食。
3、切忌饮酒
长期饮酒对肝脏不利,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而且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因此糖尿病患者切忌饮酒。
4、坚持适当的运动
体力活动减少、运动不足是易患糖尿病的一种因素。因此,老年人每天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但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5、注重足部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困难。因而要注意足部卫生,帮助患者提高防护能力,每天检查双足有无裂口,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检查足底可使用镜子,要有良好的光线环境,如果视力不好,戴上眼镜或请家人、朋友帮助,重点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变型部位。
6、预防低血糖
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老人所需的药品和适量糖块或含糖饮料,当老人出现头晕、乏力、虚汗、心跳加快等情况时,应立即给予糖块或含糖饮料,他、然后报告医护人员,以防止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等意外。
7、观察老人的病情
家属应密切观察老人的病情。由于老年人多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手术后可能诱发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人若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8、家人协助老
家属应多给予老人生活上的关心。如定期协助长期卧床者翻身,帮老人按摩、洗头、剪指甲等。及时帮老人添加衣服,避免感冒,以防肺部感染。鼓励病人扩胸、深呼吸、咳嗽以增进肺功能。保持会阴部清洁,妥善使用便盆与接尿工具,以预防泌尿道感染。保持病室环境和床单整洁、空气新鲜,增加病人舒适感。
老年人护理员心得体会 【第八篇】
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黄昏心理
因丧偶、子女离家工作或自身疾病等,老年人心理会感觉生活失去意义,对未来丧失信心,对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焦虑紧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若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顺,不关心,不注重与老人交往,也会使老人感到孤独。此外,若老伴病逝,时间一长则容易产生“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
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
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老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第一,培养爱好,积极与外界联系。高学历的老年人在退休前就需要思考退休后的安排问题,培养一些有益健康的嗜好。适宜老年人兴趣爱好的活动有很多,如练习书法、钓鱼、养花、打太极拳等。退休后也要坚持参加社会活动,重新建立人际关系,互相帮助。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理解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保持乐观情绪、好奇心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些老人感到晚年生活并不愉快,不得不默默地承受着孤独、苦闷、压抑的折磨。很多事情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要学会积极地接受生活中的变化,比如空巢老人, 并且坚信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决心理的痛苦。
第三,保持家庭和睦,让老人安享晚年。到了老年,人的希望就会由大变小,家庭关系和谐是老人的最终愿望。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遇事与老人沟通商量,满足老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