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范文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关于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范文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1
本书的理论模型是布鲁姆的分类法,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一线老师去理解记忆的六个认知级别组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本书的目的是老师们能够运用高水平问题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思考并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想法,从而使得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书的第二部分内容是一日常规活动,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一日常规?这对于实际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师可以尝试的方法包括:
一、 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二、 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
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三、 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
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四、 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
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
五、 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比如,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因此,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教师可以用“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游戏完成。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黄筐住楼上(玩具柜第一层贴上黄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志),红筐住中间,蓝筐住在最下边。”
六、 用拟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小脑袋大问题》读后感 小脑袋大问题引言读书心得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2
本书主要介绍了高水平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激发幼儿产生更高水平的思维的。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师的高水平提问的定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围绕了教室各游戏区的高水平提问展开,第二部分主要是在一日常规的其他环节中使用问题,第三部分是在其他学习机会出现时使用问题,第四部分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资源。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学习书中的提问方式,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经验,尝试运用了高水平提问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思考并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想法。本书以布鲁姆分类法作为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六个认知级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以积木区为例,在日常观察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在制定游戏计划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有目标的设计想要搭建的物体,能够设计出需要运用到的积木,通过画表格记录的方式对每一种材料所需的数量进行统计,在计划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数字、符号能够运用起来,并且对记录数字很感兴趣,体现出他们的前书写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个时候孩子的表现阶段已经是创造这一阶段了,教师通过更多开放性的提问,促进幼儿更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帮助孩子通过制定建构计划,完善建构计划,将幼儿的知识技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天游戏时,幼儿又准备重新制定游戏计划,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想到了要继续完成之前未完成的“游乐园”的搭建。在今天的搭建中,幼儿又产生了新的想法,搭建了新的内容,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幼儿对游戏计划进行了修改。通过引导,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对自己的计划进行实施和完善,并且对计划的完成产生了持续性。
高水平的提问除了在建构区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其他区域以及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学习书中的提问技巧,我也将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通过高水平的提问,不断地促进幼儿诸多方面的发展。
读《小脑袋大问题》心得体会3
什么是高水平提问?
简单来说,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不是”、“有/没有”来回答,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更没有唯一的答案。高水平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假设这样一个场面:一个孩子在美工区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老师走过去问他:“这是什么呀?”孩子答道:“这是一个杯子。”老师仔细看了看,称赞道:“你真棒!”
在这样一个常见的场景中,或许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法与孩子进行深入交谈的问题,又或许教师明白要多鼓励孩子表达却囿于自己总是成为“话题终结者”的无奈——想问,却不知道可以问些什么。在这样简单的一问一答中,教师很难对孩子进行深入的了解,孩子也很难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小脑袋,大问题》一书在引言部分就提出了本书的重要理论依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这是一种对思维、理解和学习进行分类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级别,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怎么样提出高水平问题?
《小脑袋,大问题——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高水平提问》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进行阐述,对教育工作者思维、理解和学习进行分类,提供测量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场面,当孩子画了一个杯子时,将布鲁姆分类法的思想运用到实际中,我们可以怎样提问呢?
记忆:你想把这个杯子送给谁呢?你设计这个杯子,用到了哪些材料?
理解:这个杯子为什么有耳朵?
应用:你还见过哪些很特别的杯子吗?
分析:这个杯子跟老师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评价:用这个杯子喝水会烫到手吗?为什么?
创造:也许你可以用黏土把这个杯子生产出来!去试试吧!
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幼儿的经验,同时通过问题支持幼儿进一步的学习发展,让活动能够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