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4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4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第一篇】
大家好!我是x班来家长,很荣幸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透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平时期望她能多参加集体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激发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我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发言。我觉得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融入集体对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生活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她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营造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第二篇】
少年好时光,“双减”来护航。作为一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举双手欢迎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甚至为其没能更早落地而略感遗憾。
对于学校,我一直充满信任,信任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的管理能力,所以每次看着孩子屁颠屁颠走进校园,都感到非常的放心。她在那儿能学到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能学会和他人相处,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样充盈着满满求知欲的小小年纪,在学校的每一天,她都过得充实而快乐。我希望每次上课铃声响起,她能对即将开始的课程充满新鲜的期待,而不是因为提前学过而觉得无趣。我希望每次的小测验,她能有全力以赴迎接挑战的斗志,而不是因为刷过类似题目而沾沾自喜。我更希望,她在放学后能奔跑在落日的余晖里,尽情的与伙伴玩耍嬉戏,而不是被各种培训裹挟到无暇让眼睛休息休息。所以,“双减”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及时雨,浇熄了校外学科培训的烈烈焰火,沁润了渴求自由的小小心田。
“双减”并不仅仅是给学生减负,而是一项涉及众多利益群体和多个部门职责的系统工程,最终要实现的是让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而学校要发挥好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对于这一点,我相信学校有非常详实的计划和安排。从孩子这两年的成长来看,我感受到了老师的真心、爱心、和耐心。“双减”落地后,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较之前少了,但是课堂设计比以前更丰富了;考试少了,但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掌握的更精准了;要求家长必须参与的作业少了,但自愿参与的线上培训更方便了。孩子很少再提哪个同学考了多少分,更多的是和自己之前的表现做比较,有了进步就会很开心。
孩子也很乐意参加学校提供的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聚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是这一天最开心的记忆。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搞好课后服务非常不容易,加班加点辛苦付出的老师们,请接受我深深的敬意!
我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分数是一时之得,我们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双减”落地之后,不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育部新政要求减少考试的次数和对分数的重视程度,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也有助于将孩子从过度补课和刷题中解脱出来。绝大多数家长都是从题海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学生生涯中的每一步都与分数息息相关。所以,对于孩子分数的关注可谓是自然而然。但正是因为体验过分数带给我们的荣耀抑或挫败,就更应该懂得换位思考。一些孩子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这跟学校和家长的“唯分数论”不无关系。如果说学校的初心是立德树人,那家长的初心一定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牢记初心,我们就能守护好孩子的幸福童年。
“双减”落地后,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这有利于身心全面发展。我看到,孩子放学回家后,会主动要求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和面、包饺子等很有挑战性的家务都不在话下。这个过程中,她既学到了生活技能,又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付出,既品味到了劳动最有滋味,又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当然,“双减”政策也不应该成为“懒”家长的挡箭牌,不能因此而彻底“放飞”。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我们都要及时关注。家长不能像之前一样,认为给孩子多报课外班多花钱就够了。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参与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值得我们全力以赴的“大考”。
眼下,党和国家通过“双减”政策以及其他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来改变你我个人无法挣脱的焦虑环境,有人观望,有人担忧,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在尝试让我们看到教育该有的模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第三篇】
配合学校实现真正的减负?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共建,为国家培养更多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下一代?我认为,“双减政策”就是一份爱的粘合剂,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
下面我想通过一名家长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双减政策”下教育理念和措施的认识,同时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做到相得益彰:
一、坚持陪伴,送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陪伴是既要陪伴孩子享受成功,更要陪伴孩子面对失败。“双减”政策之后,孩子的作业在学校课外延时服务时间基本都可以完成,所以回家后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明显增多,每天晚饭后我们可以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谈心,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也有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和意愿,滔滔不绝地讲起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不开心的遭遇。有效的沟通充分搭建起了学校与家庭共建的桥梁。
二、坚持亲子阅读,引导孩子思考并探索世界。阅读对孩子的益处不言而喻,短期来看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大语文的应试能力,长期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塑造气质,增长见识,带孩子发现更广阔的人生。“双减政策”实施后,通过亲子阅读我感受到了绘本里的人物带给孩子的乐观积极态度,带给孩子对日常事物和内心想法流利的表达和敏锐的感知。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沃土,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学校、家庭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家校携手,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历练,而体育能给予孩子的是意志的磨练、是精神品质的提升、是气质的养成。体育终将是孩子成长路上一笔宝贵财富!“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在家庭教育环节中,家长角色回归,坚持每天带着孩子进行半小时运动,跑步、跳绳、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孩子可以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锻炼。通过体育运动,孩子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在坚持不懈、挑战自己的过程中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四、坚持积极参加劳动,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响应“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号召,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把加强劳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养孩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大扫除、布置美丽教室等等,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孩子提升劳动技能,为孩子全面发展助力。在家庭教育环节中,由于减负政策的实施,家长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体会劳动的快乐,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优良家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使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管理,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摆放物品、打扫卫生等等,使孩子熟练掌握这些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有时间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养养小动物,种一些绿植美化家庭环境;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几样家常菜的做法,学会使用厨房电器,增强家庭责任感,为独立生活打下基础。总之,“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充分为劳动教育做“加法”。
五、坚持兴趣培养,将爱好转化成个人特长。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严格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学校在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的同时,优化课程资源,开展了以兴趣为主导的特色社团活动,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挖掘了更多潜能,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环节中,家长得以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认识才艺兴趣的重要意义,给孩子创设更为安全、更为个性化的探索空间,使兴趣与艺术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朋友,为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感受生活之美、创建生命意义培育丰厚的土壤。
“双减政策”,家校共赢!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同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宽广而湛蓝的天空!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第四篇】
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在为人父母之后。从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成长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谓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行。虽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个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学时,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紧张,每一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一次小测验,我们比孩子还要焦虑,总想让孩子的学习在起初打好一个基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才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关键。从对家长的依赖学习到独立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引导。
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扔给老师,单纯地让老师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师的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更听老师的话,送到学校万事大吉,认为管教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和老师相处,很多的处世方式是来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性格习惯方面把好关。
进入高年级,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在家庭里反映出来的问题,我都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毕竟孩子还没有像成年人有那么完善的是非观念,如果有不好的习惯,我会请班主任老师和我共同引导一下,疏导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班主任老师,说实话很多方面老师比我们家长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所以我选择完全信任,我相信学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们家长希望的目标前行。
四年的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学校老师的努力,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顺势而养,顺势而育,我们需要共同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