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叙事(最新5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教育叙事(最新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教育叙事小学【第一篇】
如何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课堂,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人的尊严呢?我在评价机制上动脑筋,不仅采用将全员参与作为评价小组的重要指标、进步幅度大的成员为小组双倍加分等方法,还利用沟通平台(每个班级门外墙壁上一块由各任课教师书写,用来公示班级优秀小组和进步学生的小黑板)来放大他们的成功,让各班师生一整天都能见证他们的光荣。还别说,这种做法真让我收获着因学生进步而带来的欣喜和幸福呢。
课上,分配好朗读的展示任务后,各组进入紧张的准备阶段。当我走到四组巡视时候,正好组长劝说组员冯世阳,“你读倒数第二段吧”,“我能行吗?”冯施洋小心翼翼地说,拒绝的语气里却分明又是热烈的期待。我知道他底子太差了,他想读却又怕读不好,影响小组……我连忙俯身轻拍着他的肩膀和大家说:“我看你们组长有眼力,他能读好,你们说呢?”“是的,你要是不读,咱们就少一个人次分呢。”同学们鼓励道。
展示时间到,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第四组冯世阳的时候,同学们诧异第四组怎么能让他单独亮相呢!因为冯施洋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个胆小、说话吞吞吐吐的同学。那一刻,屋子里更是格外宁静,宁静里还带着紧张。他开始读了。“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他的声音里像是凝聚了所有的磁力,个别地方还有些不连贯,但在这个文段的朗读中竟然让人感觉到是激动和难忘的回味,当他坐下,片刻的宁静后是一片雷鸣的掌声。“给第四组加2分,因为他们组员进步大!”我说,“你们的掌声就是加分的最好理由,对吧。”“对!”全班同学大声地喊道。当我把加分写在黑板的小组评价栏里后,我看到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正如他所读的文段里的话一样,“他感到太幸福了”。
为小组加分的愿望,让他超越了自己,勇敢地站起来;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日趋进步,让这样的丑小鸭享受到成功的幸福。
沟通平台,点亮每一个名字
课后,当我来到走廊在沟通平台上写评语的时候,围过来的同学说,“老师,写冯施洋!老师,写冯施洋!”我笑了,同学们多可爱呀,他们怀着一颗好的心和我一样为同学的进步而品尝到了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成长,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有人格的完善。我在沟通平台上写下有力的几个大字:“我为冯施洋本节课的表现而骄傲,我为第四组的力量感到震撼!”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名字,让每一个名字都闪光,每一阵风吹过,都是一片幸福的颤抖。倾心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巧用团队评价和沟通平台让我听见学生成长的拔节之声,收获着帮助学生成功的快乐。
教育叙事小学【第二篇】
案例叙述:
我班有一个学生名叫于丹妮很特别,年龄17,就是从来不动手写字。上课总是傻坐,啥都不干,属于那种“懒学生”。我是从今年开始教她的。来校前啥样我不清楚。经过调查才知道她从小到现在上课一直都是这样。她从来都不写字,家长也给买的本子,她也只是胡画乱写。老师不让,所以她干脆不写。我发现这个情况后就教她写数字,规定她写会写的数字,每写一张,我就给她奖励小花。她很高兴,开始写了起来。没想到写数字的兴趣及其浓厚,最后又教她写加减法符号。虽然写的不怎么工整,但是他却很认真。每页写完后就让我看,我就在下面画朵小花,并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给她听,她听了可高兴了,劲头可足了。每天上课再也不傻坐了,就在那里认真写。由于基础太差,没法让她弄懂新知识,所以她只要不睡觉动手就行,她可高兴了。上课回答问题,声音也很洪亮。
案例感悟:
对待有智障的孩子,要因势利导,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事,因材施教。这样他们也能在学习中也能感受到快乐。不至于无事可做,挨过对他们来说那漫长的一节节课。虽然他们不能像好学生那样取得好成绩,但毕竟他们来学校学习,我们也应当让他们有些收获,让他们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所以我们对待这样的孩子绝不能放弃,应该给他们特殊的爱与照顾。让他们在学校中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得到应有的教育。
教育叙事感悟篇3:教育叙事——德育感悟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善良的、纯洁的、无私的,他们实际上是很为老师着想的。
五元钱
我曾经是一个全校眼中班风最差、纪律最乱的班级的班主任。刚接手这个班时,我也曾经胆怯过,因为他们虽然只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有几个学生的年龄已经是在12岁——15岁之间,而且打架、偷东西、结班派等坏事时有发生。其中有一个年龄最大的15岁男生,比我高半个头,可以算得上我们学校的“风云人物”,“小弟”都有一大群跟着他混,10件坏事里,至少有8件和他有关。但自从我们之间有过一段小插曲后,我反而觉得他是我们班最有男子气概的男生。
那是在我接手这个班一个多月以后,我从我们学校小卖铺的阿姨口中得知,这个男生早餐买米线时从来不自己排队,都是他的“小弟”排队买给他吃;他不买的那天,就吃他小弟的,一个的吃几口就饱了;买零食也是从不现身小卖铺,都是吩咐“小弟”来做。
他这样的恶行让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古惑仔》里的画面。我当时就有想狠狠收拾他,为民除害的冲动。但我想了想,如果我真这样做,也许真发生冲突时,我反倒还要被他收拾呢!那刚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那天,我让同学把他叫到办公室,他进来时把头仰得老高,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但我并没有表现出不满,反倒微笑着请他坐下。他警觉性地看看我,不吭声,依然坚持站着。
我关心地问他:“马贵强,这两天你父母在家吗?”我已经了解过,他父母因为工作,经常不在家。可他以为我要请家长,所以马上反感地回答道:“没有!”
我依然保持着微笑,并从衣服口袋里掏出5元钱,递到他面前,温和地说:“孩子,我知道你父母已经4天没回来了。你爸爸给的钱用完了吧?来,拿着!以后你父母不在家,钱用完了就跟老师说,可不能让你饿肚子呀!”他愣了一会儿,连忙把我的拿着钱的手推开,说:“老师,我不要,我有钱。”
我摸了摸他的头,关切地说:“孩子,不要对老师说谎。老师知道你没有钱了,我昨天早上还看见你在吃李建平的米线呢。拿去,别饿着肚子。”他听了我的话后,马上低下头,又一次推辞着说:“老师,我真不要。我爸爸给够我一星期的钱了。”我无关紧要的说:“没事,拿去备用吧。”这时,他小声地在我耳边说:“老师我真有钱,我不是因为没钱才吃他的米线的。”我假装吃惊地看着他问:“那是为什么呢?”他很长时间没吭声,双手不停地来回搓着。似乎他也知道我应该明白原因了,他的头更低了。
我站起来,用双手把他的脸捧起来,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说:“孩子,李建平家里条件在班上算得上比较差的,如果以后在自己有条件的情况下,更要多帮助他。你说,我说的对吗?”他鸡啄米似地点头。我又接着说:“我这段时间一直都没有看见你去学校小卖铺排队买米线,是不是爸爸给的钱被你花光了?”
他立刻否认说:“不是的,老师。”
“那如果你父母不在家时,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尽力帮你的。”我顿了顿说,“你先回教室吧。”
他从办公室离开后,看着他的背影,我松了一口气,把这5元钱又装回口袋里。
后来,过了两个星期,我又向小卖铺的阿姨了解他近期的情况,阿姨也感到很惊讶:“奇怪了,这孩子这几天都会自己买东西了,早上也跟着乖乖地排队买早餐了。什么时候开始会听话了?”我听了阿姨的话,打心底里高兴啊!
我也渐渐发现他变了,上课变得更专心了,干劳动变得勤快了。因为他号召力强,被我提拔为班长,还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看到马贵强的转变,我庆幸当时没有着急“收拾”他,而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台阶,让他从错误中走下来。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急于处罚或批评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处罚或批评非但不足以使学生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学生挤下黑暗的深渊。
只保留了一个星期的黑板报
我在当任三年级的班主任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三年级上学期时,我们班每一期的黑板报都是我全权包办。到了下学期,我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黑板报。前两期时,他们总是出一期黑板报要花两个多星期的时间。看着他们出黑板报虽然拖拖拉拉的,但也干得不亦乐乎。我想应该给他们一个适应的时间和过程,否则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没有妄加批评。
第三期黑板报时,他们同样花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才出完这期黑板报。在11月中旬,我接到学校的通知:“各班要在下个星期内出一期有关‘反对邪教’为主题的黑板报”。
我接到通知,马上把任务布置到班上。可小东西们听到我说要重新更换黑板报的内容,他们的怨声再道——“高老师,我们上星期才刚出完的黑板报怎么又要换掉呢?”“哎,真是白费力气!”“可不可以不换呀”“可惜!可惜!”„„
听了他们的抱怨我也是直摇头。我走到了负责出黑板报的学生——袁梦佳面前,惋惜地说:“哎,这期黑板报真可惜呀!才刚刚出场表演,却马上要落幕了。有的内容我都还没看呢!”我边说边摇头,“最可惜的是你们的付出啊!两个多星期的劳动成果还没被我们欣赏完,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要是你们能早点出完,我们就可以多看几天这期黑板报了!哎„„”我故作伤心地摸了摸她的头。
她红着眼睛,“哇——”地哭起来,边哭边哽咽着说:“高——老——师——,我——错了——,我——以后——要——早点——出——完——”
这时我看到她哭得那么伤心,心里也为之一震。我拿出纸巾,让她把眼泪擦干净后,意味深长地说:“傻孩子,哭成小泪人了。这期可惜的黑板报虽然马上就要和我们再见了,可它却给了你们一个宝贵的教训,那就是做事不能养成拖沓的坏习惯。每天都有新的事情要完成,如果做事总是拖拖拉拉,那事情就会一天推一天,越积越多,让很多任务错过了它的最佳时机,就像这期黑板报一样。”
那孩子边抽噎着,边承诺道:“老师,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那期可怜的黑板报下午就被擦得干干净净。到第三天早上,我走进教室,诧异地看到一个个崭新的粉笔字在我的眼前跳跃。我真没想到他们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黑板报换上了新衣服,我不禁笑出声来,他们也笑了。
从这件事以后,我们班的每期黑板报都是在一至两天内完成,而且在交给他们完成的其它任务上也很少出现拖沓的现象。
这就是孩子的可爱之处——当他自己发现并认识到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后,他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觉地来改正错误。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对待孩子我们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如果一个孩子面对错误屡教不改,那是因为他第一次犯错误时,还没有自己认识到错误所带来的影响,就已经被责备和处罚挤向了黑暗的深渊。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恰当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漫长的教育道路上边教育边思考,边思考边感悟,边感悟边教育,让孩子因为有了我们而不失本色地茁壮成长。
教育叙事小学【第三篇】
不知不觉中,我教学生涯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应该如何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何适应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心理上的转变,如何摆正自己在教学和学校生活中的位置,一直是我这一年来苦苦思索的问题。
在我校的中专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我带的是中专一年级,班主任也是年轻的老师,所以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很多,可以就学生以及班级工作互相切磋。中专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
新生大都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稍显沉闷,听力和口语也都相对比较薄弱。听不懂就更无法主动学习,克服这个英语学习上的拦路虎迫在眉睫。为了提高大家的听力和口语我要求学生作值日报告“duty report”:每堂课给学生3分钟朗读小故事、小幽默或是自己的经历,说者锻炼口语,听者锻炼听力,并由老师总结发问。一开始的几堂课我尝试用全英文的方式授课(内容是对话,比较简单)来对我班同学的英语水平摸底,但课后学生反映接受有困难,听课效率不会很高。通过找学生个别谈话以及让学生写自己学英语的困难和对英语学习的期望等方式,我对同学们英语方面的弊病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对讲课方式和步骤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全英文授课变为中英各半,课文前的导入部分自己设置问题,课后带领学生听磁带以锻炼听力。
其次,随着授课方式的改变,中文多起来了,我也渐渐放下了一开始异常严肃的面具,利用画画和身体语言把习题中的错误问题表现出来,使学生们更容易认识到错误,并加深印象,另一方面,讲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西方国家的风俗习语,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加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适当地加入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谚语、典故甚至广告词,比如“as we all know/as is known to all/everybody knows,”意思是“大家都知道”我就形象得告诉大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地球人都知道”,引得大家会心一笑的同时又加深他们的印象,这些方式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有很大的帮助。
二、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再次,相同的知识要反复操练。因为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如果不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学过的知识还是会很快遗忘。所以我们要根据记忆规律引导督促学生不仅在课上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抓紧点滴时间反复操练,巩固记忆知识。这一点也可以从我们平常的默写和小测验中看出来。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更应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因为之前就一直听说老师如果与学生太过亲近,会让学生产生与老师是同辈的错觉,从而不利于老师威信的建立,再加上从前实习时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有经验的老师的忠告,所以我决定先兵后礼,先唱白脸再唱红脸。第一节课我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就重点讲了我们学校英语教材的特点,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等。让他们对中专的英语乃至中专生活有一种紧张充实的预先感觉。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下马威。既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也为我以后处理师生关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特别是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英语学习及教材大纲中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以上就是我个人任教一年以来的心得体会。前路漫漫,学生的多样性和潜在性像是一个宝库有待我们去挖掘,发现和雕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要授以鱼,更要教授学生捕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成功的教师的一个方面,而距离这一步,我还有很多路要走。不过我相信,我会尽全力作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教育叙事小学【第四篇】
近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至高中阶段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做出了规定。其中,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要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各种场合握手、演讲和辩论的礼仪要求等。(1月22日《京华时报》)
客观上说,发布《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的初衷是不错的,《纲要》明确提到,“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但是,如果将这一《纲要》的具体内容与七年前由教育部修订并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比,除了提出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分目标”,将礼仪分为“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之外,似乎并无多少新意。
这就让人疑惑,为何此前有《守则》《规范》,现在却还要出台《纲要》呢?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此前《守则》《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因此,出台《纲要》是为了以另一种途径加以强调;其二,为获取某种资源提供“由头”。《纲要》在“组织实施”部分指出,“开发资源,丰富内容。充分整合和运用各地已有的教育资源,同时通过建设专题网站,制作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编写读物等多种形式开发资源,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这给了人想象空间。
对于第一方面原因,如果《规范》和《守则》不能很好落实,出台《纲要》就能解决问题吗?文明礼仪教育进展不太理想,原因很复杂,既有应试教育之下的学校教育“育分不育人”,也有家庭教育在关注孩子成绩中,淡化了做人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给学生的现实教育,诸如不诚信、潜规则等,一些家长甚至担心孩子太单纯而“吃亏”。这些问题不解决,《规范》也好,《纲要》也罢,作用有限。对于第二方面原因,不少人可能不理解,但如果考虑到我国教育拨款采取的是“立项制”和“讨钱花”模式,就会明白,在这样的目的下,具体执行可能会形式大于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纲要》中的一些礼仪教育内容,并不符合教育的实际。拿高中生的礼仪教育来说,还要求掌握基本涉外礼仪,这对于城市高中来说,或有必要,而对于农村地区高中来说,多数学生连县城也可能没走出去过。他们要学习这种礼仪,也只有看录像、听故事了。
中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当然重要,但在笔者看来,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质,是公民教育,是引导公民形成基本道德责任、法律责任意识,同时培养相应权利意识的教育。从教育的有效性出发,还在于淡化行政对办学的干涉与影响,充分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样可以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从而也会让教育家治校的精神在校园萌芽,如此,学校的办学就会有个性,就会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基本追求。在这样的教育中,文明礼仪教育自会蔚然成风。
教育叙事小学【第五篇】
记得那是去年秋季刚开学的一天,我在操场上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刚接手的四年级学生前来上课。没想到,上课铃响过三四分钟后,学生才三三两两从教室慢腾腾地来到操场。面对此情此景,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股
“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涌上心头。我下意识地认识到,这节课我又得从课堂礼仪教起。
待体育委员整队完毕报告人数后,我恭恭敬敬地向同学们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同学们好!”随后,便问同学们:“� 有的说体育课要规矩干什么,有的说有没有规矩无所谓,也有的说课堂规矩纯粹是形式,还有的说体育课就是要自由……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我看时机差不多了,便因势利导说:“同学们,我们四年级是一个集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要想我们的集 这个规矩就是课堂礼仪。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礼仪社会就不能文明前进。这是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至理名言。”
听到这里同学们开始慢慢停止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自觉地把目光投向我。我便提高嗓门说道:“刚才,就是因为我们事先没有定规矩,不懂得课堂的基本礼仪,大家上课有的来得早,有的来的晚,显得我们的班集体松松散散、懒懒散散,没有朝气、没有活力,使得本来40分钟的课只能上35分钟、甚至30分钟了。”
说到这里,我看见不少的同学面红了,慢慢低下头开始沉思。“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的课堂该有哪些规矩?”我说完便环视四周,见同学们再没有七嘴八舌的了,开始学会举手发言。
何志航说:“上课不迟到,应事先到操场等待上课。上课铃响,应自觉列队恭候老师的到来。”
龚礼楠说:“上课不迟到、专心听讲,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同学的尊重。”
“对,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礼仪。它是讲文明、有礼貌的前提。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一边表扬一边竖起大指拇。此时,我看见同学们自觉地向何志航、龚礼楠投去赞许的眼光,并为他们鼓掌祝贺。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好。因为欣赏他人、赞美他人、鼓励他人,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美德。你们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美德。老师祝贺你们,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骄傲。”说完,便鼓起掌来。同学们见状也自觉地附和着热烈鼓掌。
通过我的循循诱导,最后大家一起拟订了四年级的十条体育课堂礼仪。
1.上课不迟到,应事先到操场等待上课。
2.上课铃响,应自觉列队恭候老师的到来。
3.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4.老师提问,要积极举手发言,不七嘴八舌。
5.尊重老师,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6.要尊重同学、欣赏同学、鼓励同学,不嘲笑同学的过失。
7.着装要符合体育课教学需要。
8.如遇迟到要喊“报告”,待老师同意后入队参加体育活动。
9.如遇特殊情况需离开,应先举手说明情况,待老师同意后离开。
10.下课后,应列队鼓掌感谢老师。
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进一步懂得了“教书育人”的真谛,和时时皆教育、事事皆教育的道理,特别是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影响人生的深刻。也让我看到了每个学生的骨子里都流淌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脉,他们打心眼儿里希望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这个希望更让我看到了云阳建设“中国礼仪之乡”的希望,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希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育人必须时时谨记这句名言,并努力践行他、实现他。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名副其实、代代相传、响誉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