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参考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参考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一篇】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设计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是小学解应用题和中学解应用题的衔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析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
分别算出下列绳子的总长度。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二篇】
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
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分享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参考10篇】”,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三篇】
本节课是研究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问题,如手机付费问题、商场打折问题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自己去探索,研究,寻求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亲自解决问题的快乐。
在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通过探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组织学生学习利用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生活的习惯,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具体问题。
数学课内探究。
计算机辅助教学。
1、问题情境:通过手机付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现实问题过渡到方程的研究。
2、建立模型:引导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解释:理解数学建模思想,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应用:利用方程解决商品打折、购买节能灯等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一、问题引入。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已走进了我们的家庭,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手机的付费方式也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父母手机的付费方式。
二、实例引入,得到模型。
我们研究以全球通和神州行为例。
全球通。
神州行。
本地通话费。
元/分钟。
元/分钟。
1)某人现有162元,利用神州行和全球通各可通话多少分钟?100元呢?
2)由上一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3)对于某个本地通话时间,会出现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吗?
4)通过上述问题,你知道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吗?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期望说出多种方式:如全球通、神州行、如意通、小灵通等。
学生独立计算,并回答。
学生开始研究,期望学生能以小组的形式,初步建立数学建模,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暗示研究对象来源于生活。
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探究活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现规律,为下一步探究做好铺垫。
三、归纳:
四、应用研究与交流。
(次卡一年有效)。
3、小明想在两种灯中选购一种,请你当一次参谋,替小明选择一种可以节约费用的灯。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
(此题开放)。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在知识上有何收获?
2、思维上有何收获?
六、作业。
进一步探究问题3。
(如果灯的使用寿命是3000小时,而计划照明3500小时,则需要购买两个灯,试设计你认为能省钱的选灯方案。)。
学生发言:期望学生回答出:通话时间少于250分钟用神州行,多于250分钟用全球通,正好是250分钟,两种情况均可。
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解决本题的方法,即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学生分组讨论。期望学生回答:照明时间不同,为了省钱,选择用那种灯的方案也不同。
学生总结,谈体会。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对于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体会结果的应用价值。
学习、反思、提高、升华。
一、实例引入。
三、例题分析。
(1)教学过程中,分组探究和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本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教室里学习数学—到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本节课的教学,利用设置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层层深入。
3、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4、在互动交流活动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四篇】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五篇】
听了x老师的《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问题》一课,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击问题等。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对这类问题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所以教师要在解决这些应用题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有求知欲,又要使得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感受到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问题的优点,从而体会到方程的思想方法,其实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数学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很有帮助。本堂课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涉及到了从文字语言到数学符号语言的转换,在这个转化过程中,x老师语言规范、简练,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数学功底。更可贵的是,对于同一道应用题,x老师能够从不同的切入点来对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其实,像x老师今天所教授的三道应用题的前两题,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老师采取了一题多解的方法,既有小学时候我们解决这类应用问题的解法,也有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方法,同时,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元,从而在让学生体会到方程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优点的同时,也感受到要合理设元才能更好得简化我们的解题。
像这样的,从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效果当然就会更好。当然,对于本堂课,我也有几点由此而产生的思考。1、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数学学习的本身就是方法的学习。在方程这个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方程的方法将是我们同学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铺垫。有了方程以后,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成为了一种正向的思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2、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像应用题的教学,还是应该多留点时间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题和思考、讨论甚至展示。教师应该恰到好处地设计引导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研究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数学本身就是最简方法的选择!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六篇】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设计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是小学解应用题和中学解应用题的衔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析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
分别算出下列绳子的总长度。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例题做好铺垫。
二、新课引入:
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丢番图,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
或者根据丢番图的年龄能被6,12,2,7整除,可知这个年龄是6,12,2,7的倍数,所以他的年龄为84,168??但是根据迄今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可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是法国的让—卡尔门特,他在8月4日去世时享年122岁。所以丢番图的年龄为84岁。
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清题意;
(2)“设”:设未知数并把有关的量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答”:检验作答。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现在儿子的年龄是8岁,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请问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解:设x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儿子爸爸。
现在的年龄88×4。
x年后的年龄8+x8×4+x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
3、我的地盘,我做主!
编题目:根据方程x+(x+8)=40,编一道应用题。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体验到方程有时候给我们解应用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设计理念:经典问题如何用方程解决。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七篇】
今天早上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听了我校叶灵祥老师七年级二班的《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叶老师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前辈,具有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于这节课粗浅的看法。
优点:
叶老师这节课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环节齐全,教学效果显著,优点众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叶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这节课的精神状态极佳,教学富有激情,声音洪亮,表述准确,令人感到精神振奋。因此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高。
2.叶老师本节课很好地把握住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极强的启发引导作用,能很好的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主导作用发挥明显。同时,教者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能够让学生思考探究,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
1.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较少,可适当增加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作为一节运算型的数学课,教学中应该再多些课堂练习。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所学,提高运算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八篇】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和难点。
课堂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x-15%x=42500,
所以 x=50000.
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 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三、课堂练习。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了哪些内容?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九篇】
基础知识: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得解法,了解销售中的数量关系。
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基本思想。
方法: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及盈亏中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及相等关系。
教具资料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书、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观察图片引课(见大屏幕)。
二、探究。
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1、商品原价200元,九折出售,卖价是元.
2、商品进价是30元,售价是50元,则利润。
是元.
2、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元.
3、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20%以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元.
4、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元,则原定售价是.
(学生总结公式)。
熟悉各个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熟悉利润、利润率售价进价之间联系。
三、探究一。
分析:售价=进价+利润。
售价=(1+利润率)进价。
亏?
(2)某文具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
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这次交易中的盈亏情况?
(3)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
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元.
注:标价n/10=进(1+率)。
(4)2、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
价格,某种药品在2005年涨价30%后,2007降价70%至a元,
则这种药品在2005年涨价前价格为元.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亏损还是盈利对比售价与进价的关系才能加以判断。
小组研究解决提出质疑。
优生展示讲解质疑。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相关的关系式:例题。
课后反思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标价、折扣数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一定清楚,之后才能灵活运用,通过变式练习加强记忆提高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第十篇】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课堂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x-15%x=42500,
所以 x=50000.
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 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三、课堂练习。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总结如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