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阅读心得【推荐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阅读心得【第一篇】
假期里我阅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感触很深。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每个学期都会进行教学工作总结,每个学期都会进行教学计划总结,每次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每次都会进行学生作业批改。我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前几天和学校的同事们一起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书中很多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很多教育教学经验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
这本书是以作者在苏联著名教育院校工作期间的大量笔记和教学经验写成的,其内容涉及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等诸多方面。作者对如何使学生对知识感兴趣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和独特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兴趣是成功的开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在教学《前滚翻》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学呢?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和周围环境里。比如在街上,在公园里,甚至是在森林里。我们都需要一个前滚翻来保护自己”当学生听完导入语后,他们对本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发展,是取决于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是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的,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怎样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最闪光、最独特、最有价值的东西,善于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我认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非常重要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个性和天赋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地求知,不断地探索。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好的习惯养成,需要在平时生活中,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及时解决。在学习中也一样,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做笔记等。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做到严格要求学生,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要认真完成;考试时要独立完成;遇到问题时要积极思考等等。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习惯对以后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好习惯变成他们自己的一种良好行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阅读心得【第二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行为在他的教育案例里无处不在。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上面一段话里面,事物的变化,对于变化的探索,都是非常关键。这些都是需要用脑进行深度参与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迎面而来的春风,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使他们想学、愿学、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双减”政策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阅读心得【第三篇】
我认真阅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的智慧,所列事例生动具体,文字深入浅出,事例分析清晰透彻,每读到一条建议,我会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是拨开前途迷雾、亮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传递温度和热量,点燃学生的梦想和激情,拓宽他们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一、做有温度的引路人
“每个人都是一轮明月,有着自己的阴晴圆缺,更何况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就是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带着童心融入学生,带着恩之心感化学生,带着颗火热心激发学生,带着一颗仁慈心尊重学生,将闪耀着人性之光的真善美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教育是培养生命、完善生命、生成生命的事业。教育的温度来源于教育者内心的温度,来源于教育者内心的教育情怀。责任是教育者的内在温度,当教师把责任心升华为爱心,把职业升华为事业,我们的工作就有了爱的温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和文化的滋养,以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修养潜移默化学生。教师要坚守人格底线,守望精神家园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培养出德才兼备之人。
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试着用我们一双充满关爱的眼神,去智慧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做一个有温度的引路人。
二、做言传身教的引路人
师者,学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教师的一言行都起着示范作用。做有温度的教育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有温度的教育者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这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浸润过程。教育要直指人心,要能给予学生发展的动力,并引导其向善。为人师者,当有诲人不倦之精神,教育才有温度。我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要了解学生的向师心理,教师的每一个细微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风向标。
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心理向着阳光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课堂是温度教育的孵化器,在遵循教育规律的过程中,努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快乐的课堂,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有自我发展的空间。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要给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可能,还每一位家长更美丽的期待。
教育的温度来自师生朝夕相处的真挚情谊,来自学生之间纯真友爱的深情厚谊,来自教师之间的团结融治。它就在班级的每个角落,就在校园的每个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边,就在每天上演着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里。有爱心才能培养出有温度的学生。
我想这就是教师的意义,只有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才能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之路漫漫,但我会继续坚守、不忘初心、继续努力!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阅读心得【第四篇】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其中1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对我的触动最大。备课、上课、改作业,这些教师的基本工作已经有点应接不暇,更别说处理学生、家长的事情和自己的琐碎杂事了。当我已经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学校这么多优秀的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更加精彩。再想想自己的课堂,尽管也做了完整的教学准备,教学环节也能做到环环相扣,但课堂上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没有这些优秀教师教得那么有味道,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也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炼、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浅谈了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阅读心得【第五篇】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它的原意是:读书的人,在准备睡觉的时候,夜已深了,将灯吹灭后,就只有月亮相伴了。现在被很多爱好读书的人引用来,形容读书刻苦,也反映出一种读千万孤独,悟万千宁静的读书意境。
最近又重温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只要用心研读,你会发现,在教学上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也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推敲。书中有一段话,我感触很深:“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些孩子会无意中做一些我们认为的坏事。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硬是认为儿童有这种意图是蓄意不良行为的,这就是教育上的无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采取特别明智的教育态度,一定不要当众责备孩子。我们也绝对不能把孩子同成人一样看待,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明白宽容的重要性。这就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当我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着新课的时候,突然注意到有位同学不知在做什么,有点顾不上听讲。我悄悄走进这孩子身旁一看,原来他绑架了一只小蚂蚁,正全神贯注的戏耍着这只可怜的小蚂蚁,全然不知我在讲什么。当然在这个时候,我可以怒气冲天的把这个孩子弄哭,要他认错,可是这有什么用呢?我能够得到的唯一结果是白白浪费时间,而这位孩子会成为全班取乐的对象。最后,我将这只蚂蚁作为一个教学点,导出了本课的教学话题。这样,我不仅保护了学生对我的信任,而且处理了教学上的尴尬。
所以说,好的教育方法,可以让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更加紧密,让一切都事半功倍。作为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因为只有图书才是无价的、永远的财富。我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