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学教案电子版【推荐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2042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学教案电子版【推荐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一篇】

环节一:导入新课——注重学生体验,直击主旨2分钟。

环节二:文本探究。

自主学习5分钟。

合作探究20分钟。

思辨深入7分钟。

环节三:互动分享——价值引领10分钟。

环节四:拓展延伸。

二、板书设计。

三、评价系统——《诸城一中高效课堂提问评价系统》。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初步感知余秋雨《废墟》中“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为本节课解读这位“停在中国心脏上”的作家通过这篇“真正深沉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民众心灵”的揭秘的铺垫。

以初中课文鲁迅文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和《药》中关于“看客”的文字描写导入新课,直击主题。

导入新课,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成,注重深和新。

学习方式:学生齐读,问题引领。

时间:2分钟左右。

环节二文本探究。

第一步,自主学习。

从分析语言角度入手,以讲述“看客”故事的角度进行文本的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句中能准确揭示看客心态的用词。

2.概述这一“看客”与被看者之间的故事,分析其心态,剖析其在被看者生命历程所起的作用。

3.时间5分钟左右。

第二步,合作探究。

以问题引入。鲁迅说: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学生合作探究这“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都有哪些人物。学生自由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处进行当堂讨论探究,进行个性化解读。

重点探究的看客为:我、鲁镇的女人们、短工。探究方式为,老师引领,学生分析,老师补充,学生感悟。

以分析“短工”这一形象,分析本环节的学习探究过程:

重点分析下面片段: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祥林嫂接着就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

“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祥林嫂不断地追问。

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

问题设计5个:

1、这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2、短工在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表情或动作怎样?

3、当“我”问“四老爷和谁生气”时,短工回答时用了一个反问句,说明什么?(试跟其它句式比较,例如,表推测的句子“可能是和祥林嫂吧”)。

4、比较短工的回答“死了”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中“睡着了”一词的使用,表达出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心态。

5、祥林嫂的死与他有关系吗?

同为被雇佣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分析“我”这一形象,学生需能从“说不清”“然而也未必”等人物语言,分析“我”作为祥林嫂人生见证者叙述者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人性中的弱点,不敢正视现实,需求自我解脱;从我“匆匆”“逃”回家中,分析其逃避者和彷徨者。

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解疑;老师巡回指导,并个别答疑。

时间:约20分钟。

第三步,思辨深入——作者创作意图和主旨探究。

在自由分析和重点探究的基础上,老师总结,抛出一个问题深入,让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思想使这些善意的不善意的人容不下一个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的女人。

设计此问题旨在引领学生从看文中“看客”的角度,探究祥林嫂的死因,进而把握本文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

主旨探究补充2则材料:一是,封建礼教对女人的要求,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表彰节烈”的条款等;二是,展示《新青年》上的文章《一个十四岁的望门寡》。

通过学生探究和和老师补充,让学生了解“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题名《彷徨》的来由,及鲁迅题写在《彷徨》扉页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创作主旨。

学习方式:学生自由回答,合作讨论,板书讲解。

时间:约7分钟。

环节三:互动分享——价值引领。

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是本节课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主要有两个:一是,以“找找你身边的看客”为主题,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将目光引向现实,进而关注社会,关照自我,在鞭笞社会冷漠看客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互助意识。二是,看路一鸣的《道德观察》,在分享热心热情的看客的过程,感受社会的正能量,从而完成对价值观的构建。

学习方式:互动分享展示。

时间:约10分钟。

环节四:拓展延伸。

以“围观”为题,写一则微小说。要求:有精确的心态刻画,明确的表达主旨,字数不超过200字。

板书设计。

永远新的旧故事。

祝福鲁迅。

一群“看客”与一位“被看者”之间的故事。

祥林嫂是一个(再嫁)的女人。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二篇】

知识与能力:熟读诗歌,掌握其主要内容;体味诗歌的内涵以及外国诗歌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教师对创作背景稍加介绍,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疏通文意,最后通过讨论,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朗读作品,体味诗歌意境和语言风格以及诗人的感情。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教学难点:与诗人情感达到共鸣,体会作品深意。教学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西方诗歌的特点加以介绍,突破东西方诗歌的理解隔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字词,标记疑难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中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9世纪20年代,作者就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首诗。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此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_之前,把它作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掌握诗的内容。2、听朗读录音,注意节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3、全班齐声读,理解诗人情感的过程。

四、赏析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明确: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请找出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学生回答。

3、本节诗写的是什么?明确:写出了“樵夫,别砍那棵树”及其原因。可看出“我”和“那棵树”的关系密切。

4、第一节在全首诗起了什么作用?明确:开篇入题。

5、第二节写了哪些原因呢?明确: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6、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明确:动情地责问。

7、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节。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何?明确:苦苦地恳求;因为那有诗人美好的童年,有诗人美好的回忆。

8、小结:诗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此诗人对老橡树的感情可见一斑。

9、朗读第四节。这节诗写的是什么?明确:这一节,诗人先是对老橡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这时诗人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五、深入探究1、老橡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明确:老橡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2、作为一首抒情诗,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明确并板书: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平和劝说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老橡树留着)――真诚恳求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严厉警告作者对老橡树感情逐渐深入,对樵夫态度就愈加强硬。3、作者对樵夫的态度越来越强硬,那是因为作者对老橡树的感情越来越深,那么,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橡树怀着怎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依恋,赞美。4、诗歌中作者仅仅是表达对橡树的感情吗?你能否把主题想得更深远,更广阔吗?明确:对自然的珍视,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等。主题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三篇】

2、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自救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自救的方法。

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一溺水身亡的孩子的图片,教师讲有关故事。

二、强调守则。

2.我们外出游泳洗澡严格遵守“四不”:

(1)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

(2)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

(3)深水的地方不去;

(4)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

三、探讨原因。

1.溺水原因主要有哪几种?分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回答后归纳:

(1)不会游泳;

(2)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

(3)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

(4)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四、救护措施。

1.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

2.指名学生回答后归纳: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五、小结。

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是珍惜每一天。一定不能去玩水。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四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园区内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说出为何喜欢它。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3、学会做观察记录。

4、复习12以内的点数。

5、认读树名。

活动准备:

1、课前对园区树木进行观察,不同树上都挂有树牌(树的名称、树龄及生活习性)及编号(以便幼儿记录)。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4、小桶。

活动过程:

3、领养小树或大树活动,让细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4、观察记录: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5、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让幼儿学习点数。

6、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总结分享:

请幼儿谈谈对园区春天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活动评价:

通过对本土资源的优势利用,让幼儿对树的了解更深更广,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物体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关心、照顾喜欢的树,还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五篇】

1、让幼儿懂得比3少的花有1、2。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3以内数量的动物卡片、印章、颜料、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花,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几朵呢?请你们一起来数一数。

3、教师出示花朵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

4、引导幼儿给小花进行排队,并让幼儿说一说它们排队的顺序是由少到多的顺序,

让幼儿知道1和2都比3要更少。

二、教师示范印花。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也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漂亮的花朵。

先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样印的吧!

2、教师出示白纸、颜料、印章进行示范,并边操作边讲解方法,并请幼儿边进行点数,教师示范操作印3朵花。

3、教师依次再印出2朵和1朵花。并引导幼儿说一说2朵小花是比3多还是少。

1朵小花又是比3多还是少。

教师进行小结:2朵花和1朵花都比3朵花少,所以请小朋友说一说比3少的是几呢?

三、请幼儿进行操作。

1、教师:小朋友,瞧,这些印出来的花是不是也很漂亮呢?现在我也请小朋友们来印一印吧!

2、教师提出要求:刚刚我们知道比3少的是多少了,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比3少的花。

3、教师请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提醒幼儿数一数自己所印的花的数量是不是比3少。

并且在操作的时候注意不要将颜料弄到了自己的身上和桌面上。

四、对幼儿的操作进行展示评析。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自己都印了几朵小花。

2、展示幼儿作品,收拾操材料。

3、结束活动。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六篇】

1.根据自己分享的“教学教案电子版【推荐10篇】”,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ppt、图示。

活动流程。

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查询资料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如果其他幼儿有不同意见,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幼儿说出反对的理由。

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教师不必强求幼儿按照科学家推测的说法来交流,只要从幼儿能理解的角度出发来交流即可)。

二、整理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你认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有许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这里可以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理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一步地追问,或表示认同)。

三、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幼儿看图听教师介绍。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让恐龙灭绝的原因都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

活动反思。

恐龙去哪里了这是个十分有意义的探讨活动,幼儿会积极主动的探讨活动,但有时小朋友说出的答案,有点偏离现实,需要老师从旁指导。重新梳理知识,但在图片、视频方面的资料还不够全面、科学。幼儿接受的知识还不够科学。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七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活动准备。

1、普通西瓜、无籽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

1、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

2、提问:

(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

(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3)小结:有的。

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

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无籽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

(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附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

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它就招来许多猴子问:“谁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对,是吃瓤的!”于是猴子们就争吵起来。

最后,猴王听信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则吃到了甜甜的瓤。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八篇】

活动目标:

2、初步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帮助幼儿把鞋、袜脱下并组织幼儿到户外(有地砖、草地、沙坑的地方)。

2、红、黄、蓝、绿水粉颜料各二盆;铅画纸二张。录音机、音乐磁带。

3、戏水盆四只,里面放些水;抹布若干块。

活动过程:

一、自由跑跑跳跳,引出幼儿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讲述小脚的用途。

二、第一次感知表达活动。

1、让幼儿赤脚在地砖、沙地、草地上走走,体验脚底接触这些材料的真实感受。

2、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达小脚踩在这些材料上的体验、感受。

三、第二次感知表达活动。

1、再次让幼儿体验小脚走在这些材料上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脚底接触这些材料的感受。

2、小结:小脚踩在各种材料上的感觉。

四、小脚作画,印地毯。师生一起为大地毯印上美丽的花纹。

五、延伸活动:小脚玩水。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九篇】

1、知道迷路之后该怎么办,了解如何正确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后不要害怕,要大胆、礼貌的向他人寻求帮助。

活动准备。

故事内容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赵老师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想请小朋友帮帮忙。

2、师:我们一起听听它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ppt)。

二、分段讲述。

(一)幼儿观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师:鼠先生遇到了什么问题?

2、师:鼠先生为什么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为鼠先生迷路了)。

3、师:鼠先生应该怎么办?幼:可以问警察,可以做记号等。

(二)观看故事后半部分。

1、师:那最后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吗?幼:找到了。

2、师:鼠先生是用了什么办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幼儿:问了许多的小动物,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与幼儿角色扮演。

三、经验迁移。

1、师:鼠先生迷路了之后是通过问路的办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们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迷路了该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当给予提示、指导)。

3、我们回家后可以问问家长还有什么好办法,下次活动时大家在一起进行交流。

四、活动延伸。

教学教案电子版【第十篇】

1.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4.课文已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王老师听说()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漂亮,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笼罩、薄雾、沸腾、横贯江面、依旧、恢复)。

5.反馈: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订正在边上。这位同学的字也写得十分工整漂亮。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看,课题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呢!)。

(时间顺序)。

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你怎么知道的?(你在预习的时候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

2.作者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

1.这三个部分,哪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潮来时的景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景象?(3、4自然段)。

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预设:(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奇?

犹如,这是个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喻得多形象啊!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还有谁找到了这个句子?从“浩浩荡荡”中体会气势大。

“山崩地裂”山崩塌了,地也裂开了,这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啊!请你读一读。

指导朗读。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你为什么找到了这个句子?(因为响声越来越大,响声越来越大,就说明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请你读一读这个句子。

这句话还有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大潮的奇特壮观?

“一条白线”,请看,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又什么感觉?请你读一读吧!

指导朗读: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横贯江面”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指导朗读:

师: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师:一丈约米,两丈相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多么奇特,多么壮观啊!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吧!

(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你为什么找到这个句子?

师:作者把大潮的声音比作什么?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男生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3.这两个自然段学完了,现在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在描写潮水的变化的吗?是的,作者就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个方面写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的。

四、体会顺序,背诵3、4段。

1.刚才我们再学习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是。不小心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2.填一填。我们班哪位同学读书特别棒,我请他来填一填,读一读。

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观察一下括号里的词,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4.作者不仅按照时间顺序写清楚了观潮的整个过程,还运用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把潮来时的奇特壮观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5.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钱江潮!(播放视频,教师解说)。

6.欣赏完了,你想说什么?

7.从古至今,有很多人被他的奇特壮观所折服。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人苏轼就发出这样的感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

五百多年前,王在晋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

连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也这样说: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

8.让我们把这种种的感叹,再化为优美的文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齐读、背诵)。

9.同学们真能干,才读了几遍就会背了呢!

五、结课。

1.写话:你们知道吗?海宁市一直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要求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列为世界遗产。为了帮助钱塘江大潮提升知名度,我们来给钱塘江大潮写写广告语吧!

2.交流。生在练习纸上写广告语。

师:可以交流了吗?谁来把你的广告语与我们分享。

生:八月十八钱江潮,壮观天下谁不知。

师:有个词语叫“知晓”晓也是知的意思,建议你把知改为晓,你读读。

生:

师:读起来押韵,就更朗朗上口了。

(通过改字,使表达效果更好。指向运用语言)。

生:此潮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看?

师:你真了不起,活用古诗词的句子,写出了这么有水平的广告语。

生:你若不观钱江潮,枉在人间走一趟。

师:建议把趟改为遭,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押韵。

生:钱江大潮,让心潮和浪潮一同起伏!

师:多好的广告语呀,如果你能读好,就更好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4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