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参考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3341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参考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第一篇】

大家也都知道,最近几年,每个省份都实行了新的高考制度,而山东、海南、天津、北京这几个地区是实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第一批学生,很多同学都会觉得自己复读一年跟同年一起高考的同学相比劣势很大。所以还是要考虑清楚!

实际情况。

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一年升一年降,这跟股票似的飘忽不定,让很多同学觉得对未来是迷茫的。如果继续复读一年,依然还有大量的人考得不理想,当然也有考得比较不错的。不过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拿高分,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复读掺杂着赌的成分!

高考变化。

现在很多地区已经明确表示了在未来几年要用新的教材。那么在明年高考的时候内容绝对会有所变化,这就对复读生十分不利了,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之前的高考模式了。并且在日常学生中也比较辛苦一些,这明显没什么优势了。而且明年的高考会是单独考试,也是就一科一考。之前是综合考试,现在是单门考试,这更是考验复读生了!

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第二篇】

按照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统一高考招生按照3+3计分方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必考科目,3门为选考科目,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也就是俗称的“7选3”。

对考生来说,“7选3”选的不仅是考试科目,还有未来的.大学与专业。因为每一所招生高校都会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的选考科目的范围,至多3门。考生如果想报考该专业,至少需要1门选考科目在其选考科目范围之内。所以在理论上,以前的文科、理科将变成数量多达35种的高考组合!

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第三篇】

今年高考专科录取时,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不再加10分录取了。记者14日从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招生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收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获悉,今年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其他高等学校专科也从以往能加10分,下调为加5分。

记者翻看去年的同名文件对比发现,文中规定,“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因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的条件与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相同,在专科学校招生录取中,在其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可这一规定在最近下发的《通知》中不见踪影。

记者随后向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求证得知,该政策今年确实有调整。从今年起,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的这一加分项被取消。据悉,该通知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而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来说,基本的加分政策不变。唯一有所变化的是:以前报考其他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他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但是今年起,该加分下调到了5分。

不变的是,报考第二批民族院校普通类民族班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普通类民族班的少数民族考生,单独划线。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班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各有关高等学校在我省本、专科录取分数线下80分、60分。民族班录取分数线(本科)不得低于有关高等学校在我省本科录取分数线下40分。

据了解,根据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考试招生改革方案,2015年起将大幅减少高考加分,取消包括“奥赛”、体育特长生、科技竞赛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同时重点清理了地方性加分。广东更先行一步,从2014年高考起,加分项目减少了17项,只留6项。黄友文还透露,广东省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方案,有望近期出台。具体将根据教育部去年的文件精神新要求,对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规范清理。

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第四篇】

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邀请省教育厅负责同志就社会各界和广大政协委员普遍关注的我省今年高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通报。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智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修智说,今年是中国高考体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山东等四个省区将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次高考。希望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多借鉴先进省市的改革经验,分类指导,稳妥推进,以使高考进一步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张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和脱离实际等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弊端,拉近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以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系、高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第五篇】

最近流传的2019年将推出的高考改革总体制度中,外语改革尤其突出,也最引人注目,同时引起了广泛议论,无论是外语教师,即将面临高考外语改革的学生,还是已经经历过现有高考制度的学生,他们对高考英语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想法。针对这一情况,xx实践队成员于7月26日到8月5日对石家庄、邢台、保定涞源、张家口张北等地中学的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详细询问了他们对高考外语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对于中国的每一位学生和家庭而言,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有关高考改革的消息几乎都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2019年10月21日北京公布了中高考英语改革方案,高考英语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现有消息,不难看出目前高考英语改革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不再考英语,如英语考试将在江苏省退出高考舞台;二是仍保留英语考试且分值不变,只对考试题型进行调整,如英语听力测试将在山东省高考中销声匿迹;三是降低英语分值,如在北京高考中,英语考试总分将自2019年被调低,由150分下降到100分。

彩虹堂实践队的成员在不同的地区针对高考外语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影响进行调研,在活动开始的前几天,大家集中讨论了活动进行的形式及内容,7月26日至7月29日,大家通过讨论确定了访谈内容和问卷调查表,大家制定的问卷调查表主要是围绕以下问题:1、英语在教师、同学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2、高考英语改革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高考英语如果取消听力会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4、高考英语分数降低对英语教学会产生哪些影响。5、教师对现在英语教学模式的看法。6、xx省高考英语改革的必要性。7、教师及同学对此次英语改革的看法及意见,建议。8、其他科目的教师对于此次高考英语改革的想法。我们还针对在问卷调查及访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家调研的学校不同,教师及同学情况不同,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调研方式及访谈问题和问卷调查。7月30日到8月5日,xx成员在各自所在的家乡,对当地学校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对不同地区的教师同学们的访谈及问卷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英语降低分值,英语课时肯定会减少,而且听力比重增加,肯定会在英语总课时中增加听力课程,也有可能是专门的听力课。对于此次中高考英语改革,老师们都觉得肯定会对英语目前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冲击,我们现在一堂英语课,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基本都包含了。高考英语改革后,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会相应的做出改变。高考改革,英语实行一年多考社会化考试,并不是意味着不用学英语了,而是要回归英语语言的本质,基本要求就是要会应用,会表达,改变一下“学习十几年张不开嘴”的弊端。社会化考试不代表不考试,英语学习就是来应用的,以后不上学,去工作,英语也是必备的。社会用人单位依然会要那些英语能力好的人,英语的优势还是在日益凸显;英语的应用在日后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老师也表示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要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从发展趋势看,将来英语科目更适合小班化的走班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分层次教学。许多英语老师也希望能专门负责听说读的各个分项。

我们有些学生英语能力强、平时考试分数高的,可能就会减少英语学习的时间,一些学生高一考取了高分,可能高二高三就不学英语了,所以英语课学生规模会逐渐缩小,我们英语老师可能就会富余,大家就要面临转岗、下岗,接受再培训等问题。英语中高考的调整,虽然不至于淘汰多少英语老师,但大家会面临到的是转岗,要有心理准备,寻找自己适合的岗位。

根据此次的中高考改革方向,可以看出英语科目将注重功能教学,重视方向由读的语言输入变为写和说的语言输出,这样完形填空题会被弱化。英语听力考试增大比重,听力课时量肯定要增加,一线教师也会给学生调高听的力度和难度,会增加更多主观听力题的训练。以往英语听力的客观选择题比较应试,主观题则更注重实际应用,能真正检验听的能力,未来也真正应用得到。同时,改革将强调应用性,高考英语在出题方法和方式上都要发生变化,分值、考试时间、试题数量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不能以简单的分值分配来推断。

高考英语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有两面性的:比如对于语言能力好的同学,他会觉得这是一种损失,对于学习英语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他会很庆幸。走出个人的方面,我认为高考中取消英语考试极可能意味着很多学生失去了认识更广阔世界的一个窗口。在万人齐过独木桥的高考选拔压力下,不考英语基本就意味着大批学校不再教英语、大批学生不再学英语,因此,通过英语这扇窗来开阔视野、更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世界几乎就成了空谈。现在教育普遍有些功利性,尤其是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高考英语改革一定会引起大家对英语学科态度的变化。现在高校里学英语的,未来考虑走上教师岗的大学生们怎么办?如果过于功利,大家在中学阶段渐渐疏忽了英语,没有打好基础,以后进了大学还是要面临很高规格的英语考验。将来英语四、六级怎么办?如果做科研,对外语要求就更高了,又怎么办?这些问题都令人担忧。但是英语对于大多数不出国,不做科研的学生来讲,即便进入大学,真正运用英语的时候也比较少,所以英语变得不那么必要,这样会减轻学生高考的压力。对于面临高考外语改革的学生群体,我们将初中刚刚毕业即将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作为采访对象,若按高考改革制度来说,他们将面临高考外语改革。经了解,这些学生中,一部分对高考外语改革还不甚了解,大部分知道有这回事,但只简单的认为外语会退出高考范畴,还有一少部分知道的比较具体。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这样的改革表示赞同,因为这样貌似对外语学科的学习可以轻松一些,少部分学生表示不赞同,因为这样可能削弱自己的学科优势,另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见,觉得改革和以前公平程度相当。对于已经经历过高考的同学而言,由于已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更多的是感慨,有的可惜自己没有赶上改革,有的说幸亏没有碰到改革,不过,他们有着一致的观点,就是学弟学妹们还是应该好好学习英语,一方面只有努力才会取得好成绩,获得最后的成功,另一方面,现在英语应用广泛,学习英语能够提高自身能力,没有坏处。英语在高考中占得比重减小,并不是对英语的忽视,只是在高中阶段降低了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将来进入大学阶段,再提高英语水平,这样对高中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在高中阶段的压力可以减少一些,高中生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学习那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了,高中生在高考上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对高中生来说,考进一所理想的大学不再那么困难了。对大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学生就不会在大学阶段觉得闲了,也不会觉得上了大学之后英语成绩一跌再跌!毕竟,英语在世界交流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英语是沟通国家与国家的桥梁!高考英语改革,大学英语成绩必须一提再提,让大学生有紧迫感,大学生才会更努力的学习,混日子的人数会大减的。

老师还告诉我们有很多人认为高中英语越来越不重要,不再好好学习英语,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高中英语虽说在高考中占得比例小了,但是高中学习英语学习的英语基础是不能被忽视的,它对将来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老师是不会对自己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降低一点的!这也是大多数英语老师对待高考英语改革的态度。

当老师们谈完高考改革对大学生的影响后,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说一说我们的感受。我想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了解是太深了吧!上了大学,老师对我们的督促少了,靠自己自觉能力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平时上课英语老师不再像高中那样督促着我们背英语单词了,不再给我们讲英语语法了。不再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放英语听力了。总之,不再像高中英语老师那样严肃的上课,总是幽默的给我们讲课。给我们介绍英语名著、让我们欣赏英语歌曲、诗歌等。我们的英语课变得越来越有活力,但是,课下的我们却很茫然,不知该干些什么,所以我们也就开始忽略它,成绩是一跌再跌。英语本来就是一门需要背的功课,需要不断的多、写、听的。这样一来就需要学生们有毅力。对大学生的提高自我的素养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大学阶段的英语任务加重后,对培养大学生的素养是很有用的。高中英语改革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未来英语小班化班级制度肯定是个趋势,英语老师的责任也会跟着加重,除了英语教学,还要担起小班的班主任,压力很大。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首先,高中的教学中,英语教学与初中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做好牵线搭桥的作用。其次,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一切为了分数”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注重词汇、语法已经对学生的严格训练,题海战术,这些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反感,应该趁此降分的改革机会改变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更加新颖。英语在高考中一直占有很大比重,突然传出要改革的消息,肯定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但高考英语改革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谁也无法断定,只有通过时间的检验才知道这一改革是否有意义。现在,同学们要做的是,抱着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毕竟,我们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以后的工作与日常生活。

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第六篇】

高考模式的改革是整体趋势,细化到如何应对各科目的考试,依然要遵循每年高考的考试大纲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每年高考的考试科目都会有对应的最新考试大纲,考生需要早早根据考纲中罗列出的考试内容进行高效复习,对比与往年考试内容是否存在增加和删减的内容。虽说平时不断课外拓展、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水平和综合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真正到了高考冲刺的最后一年,将重心放在考纲内知识重难点的深入研究上会更加有效,更能起到直接提升分数的作用。

“随机应变”,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复习方法才最有效。

其次,面对高考改革的新变化,家长和考生们实际上不用太过焦虑慌张。虽说高考模式和录取模式有了一定调整变化,但是针对高考各科目的考察,主要内容和模块依然保持原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复习方法去把握住核心内容。制定学习方法同样讲究技巧,不仅要将学习重点放在重难点上,还要注重基础内容的复习和整合,并且在自己的弱项上更要苦下功夫。很多学生对于明年的高考心中没底,无疑是因为存在依然搞不清楚的知识点和内容才感到心慌。着重解决这些部分,就能从容面对最后的高考。

题海战术要精,回归课本相当重要。

题海战术应该是最有效的提升分数、巩固基础内容知识的方法之一,但是在高三仅剩的一年时间里切忌盲目题海战术。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选择最“精”的题目进行联系,并且着重联系自己薄弱的知识模块。此外,近年来高考卷面情况来看,基础知识分数比重相当大,有时候直接决定学生的成绩水平,因此重视基础、回归课本也是非常重要的。

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6月2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不但出席了本次发布会还对《意见》进行了深刻解读。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任称该《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构建全面培养体系。

(三)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要结合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

(四)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强化体育锻炼,修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办法,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加强美育工作,积极开展舞蹈、戏剧、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重视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统筹开展好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五)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军事国防等教育基地,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现代企业、美丽乡村、国家公园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按规定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运动场等公共设施。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活动。

(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要从城乡学校实际出发,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省为单位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评价档案样式,建立健全信息确认、公示投诉、申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与诚信责任追究制度。要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造假的,要依规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优化课程实施。

(七)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专项培训。遴选一批新课程培训基地学校,开展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和跟岗学习,对口帮扶薄弱高中。遴选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八)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对未按课程方案修满相应学分的学生,不得颁发高中毕业证书。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四、创新教学组织管理。

(九)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

(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

(十一)优化教学管理。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落实市、县监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

五、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十二)注重指导实效。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十三)健全指导机制。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六、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

(十四)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其他科目均实行合格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内容。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合格性考试按照省级要求由地市统一组织实施;艺术(或音乐、美术)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确定具体组织实施方式。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十五)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

(十六)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高等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结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学生选考情况,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并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七、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

(十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于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各省(区、市)要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适当倾斜,并指导学校完善分配办法。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

(十八)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各地要完善学校建设规划,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要制订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进度。有条件的地方应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各省(区、市)要制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并于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修订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

(十九)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各省(区、市)要完善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明确省市县分担责任。在严格遵守政府债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普通高中建设资金。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培养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完善成本分担机制,按照规定程序适当调整学费标准,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落实市、县举办普通高中教育的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师资和校舍资源不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十一)明确部门分工。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做好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项目建设,建立并落实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财政部门要积极健全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及时补充教师,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自然资源部门要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

(二十二)强化考核督导。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校舍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化解大班额、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强化对市、县政府履行相应职责的督导。要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问题要强化问责、限期整改。

(二十三)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要统一思想,加强统筹,形成合力。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关心孩子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解读相关政策,深入宣传正确教育观念和各地典型经验,严禁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办公厅。

年6月11日。

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第七篇】

摘要:现代社会,企业普遍欢迎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中职教育中致力于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何为“关键能力”?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利用“行为引导型”方法来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将在本文中一一为您阐述。

关键词:关键能力行为引导互动教学教学设计。

21世纪社会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步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随着技术与工艺的不断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将导致对人才的要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技术体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要求的人才不再是仅仅对一个岗位(工种)的熟练工,而是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并且具有超越职业领域的个性能力。所有这些就对我们的中职教育提出了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我个人认为必须在目前的中职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能力”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工人,经过在西门子公司进行试点培养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何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能起作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从而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种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可携带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具体应该包括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作能力,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具有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如系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等等。作为第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意志品质、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如可靠性、纪律性、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自信心、决策能力、评判能力、全面处理事务的能力等。

那么如何在目前的中职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呢?纵观我们过去传统的职教模式,具有封闭性、学科性、专业化的特点,不适合对职校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有鉴于这些,我们可以吸取世界上一些富有特点的先进职教模式,如以能力为本位的加拿大“cbe”模式、以模块教学为特点的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mes”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体的“双元制”模式等等。结合本国实情,我们苏州市及时在中职教学中引入了德国“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改革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保证“关键能力”教学的实施,从实际出发构建了具有苏州市特色的中职教育体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是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永远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行为引导型”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了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具体就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步提高。“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并非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必须立足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过程中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手段上则强调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去思维和探索,评价和检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心由讲解转为引导,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使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整个过程全部参与,这样学生对每一具体环节都有所了解,并能从中得到能力的提高。从上可以看出,在“行为引导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

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特别是专业教师,除具有一般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指导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既要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还要有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精神等。知识面狭窄、没有技能、不能接受新生事物、只能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可能指导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学生。在中职教学中要突出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极为关键。我们教师为开展教学要做一些常规的准备工作,即所谓的备课,我们强调应该用“心”去备课,要适合课堂、适合学生,而不是用“手”写教案,写应付“检查”的“教案”。应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用什么教”、“什么时候、在哪里、用什么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获得哪些具体能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问题、教学媒体的问题等一一提出并设计,尽可能地挖掘教学内容或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与价值,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以利于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笔者是位从事无线电调试课程的实训老师,无线电调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一个工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需要依靠理论指导来解决。但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时间间隔较长,再加上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都不太理想,因此在实操过程中如碰到了问题,学生很难将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难以提高,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训练,以应付中级工等级考核。针对这一现象,我试着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在脉宽调制控制器这一电路中,首次安装电路板前先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6-7人自由结合,由小组讨论哪些元件由于相似性、相近性等原因容易装错或装反,讨论时间为10分钟,讨论结束后由每小组指派一位代表在我指定的场所用卡片展示出来,最后再由我来分析、归类,以得到总结性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经过了大脑思考,参与了讨论,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思考,留下的印象自然相当深刻,学生不仅在本次安装中不太容易出现差错,而且在以后的重复安装中也很少会有问题出现。在学生安装调试成功后,还可以就前面卡片展示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设计电路故障(由于元件安装不当造成的可行性故障)给学生演示,即采用案例教学法,或由各小组分组实现,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这一课堂上,我们每一位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了旁观者,而只有参与者,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行为引导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面对的群体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环境要满足“行为引导型”教学的需要,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准备,要有适用于讨论教学的教室和适用于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等。

2、“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充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模式的需要,调整教学风格。教师在实施教学前,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三是要严密组织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脑、心、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帮助、鼓励他们。四是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通过评估和检查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培养的学生质量是否满意等进行导向。

3、“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学习中要积极参与,要有自信心,要不怕犯错误,要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展示自己。只有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关键能力”方面才能得到提高。

以上是笔者对于“关键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肤浅之谈,其实,“关键能力”存在于校园内外各种情境中,只要我们教师能深入挖掘,处处做一个“有心之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知识、技能与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就会从中得到一生受用无穷的“关键能力”,逐步锻炼成为一个具有关键性能力的人,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既是学生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职教工作的突出任务,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职业技术教育的美好明天吧!

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第八篇】

关于中高考改革,相信大家都听过很多次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应新的考试形式呢?其实学生目光不仅要放在书本里,还要看到书本之外,下面是本站网友为大家收集关于哪种学生比较容易拿高分,欢迎借鉴参考。

在今年来的高考试题中,阅读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卷中,在理综、文综、数学等多个学科也都有不同程度加强,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多门学科考查的重点。而且具备知识融通能力的学生,能把阅读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这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在高考中一般都比较容易得高分。

开放性试题已经是高考的一大特色,考试中安排开放性试题,供学生选择不同的解题策略,让学生做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平时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及陈述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做相关的题目来提高。

这种学生平时注重学习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且此类学生不是靠简简单单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注重知识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后的高考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所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充分体现。

在持续不断的高考改革中,我们唯有自己的学习积累,才能在接下来的挑战中位于不败之地。最后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根据高考改革趋势,要早做准备已达到未雨绸缪!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223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