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篇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一年级教师下册教学计划【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列主义和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实际,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优秀11篇)
(1)汉语拼音
1、学习汉语拼音,能够整体准确读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写声母、韵母、音节。
2、能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发音和学习普通话。
(2)识字和写作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阅读的欲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多个,能写116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够按照笔画顺序规则书写。书写正确,整洁。
4、养成正确的写作姿势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3)阅读
1、享受阅读,享受阅读。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3、借助阅读材料中的图片学习阅读。
4、愿意和别人交流阅读材料中有趣的内容。
(4)口头交流
1、学习普通话,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尽量理解发言的主要内容。
3、能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彬彬有礼。
4、有信心表达。积极参与口头交流,踊跃发表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浅析
一年级班有70名学生。学生在幼儿园就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
准确。加之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1、凸现了“ 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五、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课程规范》为准则,根据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同学发展为本,让同学健康平安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班级分析
本班的同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能适应课堂常规和日常行为规范,但是还有个别小朋友未能脱离幼儿园时的习惯,如上课坐不端正、不能专心听讲、不能和时有效地完成作业、不能按时按要求值日等。值得一提的是后进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效率低,须需要加强引导。大部分同学懂礼貌,讲文明,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小朋友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协助他人是尤为重要的。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根据《课程规范》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规范和有关规定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际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本册教材编排着四个单元: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习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分16课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 让同学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从而升华对家庭的情感。
本册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
教材编排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我爱我家;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布置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
2、开放性。
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发明性。教材内容从自身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爱心行动》单元充沛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协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只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生长。
3、活动性。
教材的出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一起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喝水的学问》和《在餐桌上》并非单纯讲授吃,喝的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身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当然具备活动特点的主题活动还有:《过家家》,《喝水的学问》,《他们需要关爱》等等。
四、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同学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同学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身的事情自身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家长,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同学懂得自身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家长的表示,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协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只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生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平安,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布置和选择,丰富同学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维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协助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早适应学校生活。
2、善于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经验,结合同学实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起探究,引导同学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家长代替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身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当的角色,更不知道自身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当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同学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同学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所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身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同学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同学的认识。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同学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规范将同学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示,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和过程中的探索,考虑,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生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第四篇】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一年级新生刚刚迈进小学大门,天真无邪,他们以一种既新奇又充满希望的目光注视着学校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入了学就感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也开始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了,也许完成了一次由低向高的飞跃。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递进,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能力等并没有一夜之间走向成熟,完成质的飞跃。他们一方面聪明上进,单纯活泼;另一方面又任性、自私、脆弱、自理能力、约束能力较差。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虚荣浮燥,不负责任,依赖性强,成绩不好,情绪低落,不能从主观上找原因;有的学生在课间无视学校纪律,老师批评时则泪流满面表示悔过,可是事情过后不久则依然如故;还有的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理解家长的辛苦,认为家长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二、教材分析
本教科书共四个单元,分别为《你好,新学校》,《我的新生活》,《我爱我家》,《我们一起迎新年》。这门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
三、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景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 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2、行为和习惯: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能主动认识教师和课程特点,了解学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养学校生活安全意识,有正确的做、立、行、走姿势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能够参与各种和同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单的合作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可见活动习惯,初步形成“玩学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
3、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联系,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习简单的统计和分类方法,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4、知识和技能: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如:操场、教学楼及专用教室,认识老师的办公室。知道教师节,能参加升旗仪式,了解基本课程和课外活动,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学会在校安全生活的基本技能。能联系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能辨别不美的行为习惯。认识自己的班级和全班同学及老师。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措施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错误行为,在实践指导中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来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刚入学的阶段,我在班级里组织多次《小学生行为规范》学习,通过讲故事、唱歌、小品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联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已有初步的知识,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意识到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哪些常规是必须遵守的,这样对于克服在学习生活中混乱、盲从、随意、松懈等现象,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我根据儿童好胜心极强,善于模范的特点,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争夺小红花”、“今天我上光荣榜”,运用教师的威信和集体的力量,开展“最亮的星星是我”、“看看我的表扬卡”等活动,树立榜样,不断鼓励,反复训练,及时强化。
再者,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写字,怎样坐端正,怎样控制好眼睛与写字本的距离,怎样握笔,怎样运笔,怎样掌握笔顺和笔画,等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学习任务的承受能力的大小。倘若再不注意及时矫正习惯,随着时间的累积,就有可能成为“差生”。而且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那么教师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
五、教学进度
第1周 《美丽的新校园》
第2周 《美丽的新校园》 《老师,您好》
第3周 《老师,您好》 《学校里的一天》
第4周 《我是小学生》
第5周 《我喜欢我们班》
第6周 《我喜欢我们班》
第7周 《我们一起做》
第8周 《学习真快乐》
第9周 《麻烦事,我不怕》
第10周 《我的爸爸和妈妈》
第11周 《亲亲热热一家人》
第12周 《让我自己来吧》
第13周 《让我自己来吧》
第14周 《快乐的冬天》
第15周 《欢天喜地过新年》
第16周 《欢天喜地过新年》
第17周 《明年会更好》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第五篇】
一、学生概况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的学习内容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少数孩子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
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2、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相应的口算和笔算的练习,提高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3、在借助相关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摆图形、围图形、折图形、画图形以及拼图形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重点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