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游记【精彩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武汉长江大桥游记【精彩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武汉长江大桥游记【第一篇】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下面一起去阅读网友分享的“武汉长江大桥游记【精彩5篇】”,浪涌烟波一道弧。
汽笛声中留鹤影,长虹托起夜明珠。
万里长江第一桥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化作飓风壮我威。
黄鹄矶,禹功矶,
长江水分离。
远古江水,
紧缩的水坎,奔忙的大禹。
鸟语鱼跃沉船急,
芦苇浩荡,
黄鹄集散地。
一琴一鹤,
战国的伯牙,
三国的道士,
跨越时空,
看鹤鼓琴多欢娱。
黄鹤一去,
晴川历历,
今日又食武昌鱼,
大桥江水随人意。
天关,地轴,
蛇山龟山归一体,
中华的玄武,世界的.玄武。
道法自然有明理,
武当兴起汉水移,
中华巍然世界立。
蛇山,龟山,
中华四千年历史。
大桥载着文明,
大桥载着希望,
叱咤风云,威震东西,
东海、南海全无敌。
龟山电视塔可以作证。
踩在了脚下。
恰好一列火车从桥下通过。
大桥在颤抖,我庆幸。
一定是为我的到来而疯狂。
自然是大汗淋漓。
要不是马达的喧嚣。
一定会听到桥面被汗珠。
扎得噼里啪啦脆响。
除了龟山电视塔。
周边的一切。
全然在我的视线之下。
眼前的黄鹤楼。
掩映在霓虹的闪烁中。
恰似一弯飞跨的长虹。
南来北往的航船。
需俯视才见。
顿然间,一阵江风吹来。
倚栏伫立。
感觉飘飘欲仙。
人,成了桥上的风景。
武汉长江大桥游记【第二篇】
武汉有各种数不清的桥:木桥、石桥、石拱桥、水泥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矗立在长江两岸的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横跨长江之上,像一位忠实的卫兵守卫在巫峡口。它是一座现代化的四行车的斜拉桥,桥长约两千多米,宽阔的`桥面由七个巨大的桥墩稳稳托住,远看,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之上,尤其雄伟。
每周日我都会上作文培训班,大桥是必经之路。清晨,雾还没散。我还没走近大桥时,远远只能看见它的轮廓,整个大桥就像升浮在云空里一样。当来到桥面上时,你就会发现,桥上已经有很多人了:有步行去上班的大人,有锻炼身体的老人,有背着菜篓、跳着担子赶往集市的农民……各种车也一辆接一辆……人们的谈笑声、车辆的鸣笛声混合在一起,真是热闹极了!等我走完大桥,雾散了,太阳也出来了,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这是再回头看,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更加壮丽。
多美的长江大桥啊!它不仅是南北两岸的交通要道,还给整个山城平添了一份浩然坦荡的现代化气息,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武汉长江大桥游记【第三篇】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横卧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因此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下面是本站为分享的“武汉长江大桥游记【精彩5篇】”,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米,可并列行驶四辆汽车。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三孔,共八墩九孔。每孔跨度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两端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行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个大桥异常雄伟瑰丽。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浮想联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并有力地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20xx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尽。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
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0xx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大桥为公路铁路双层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正桥钢梁由平弦菱形连续梁组成,钢梁设计三联,每联三孔。钢梁制作精确,由两岸平衡悬臂向江心拼接合拢。连续梁由一组绞式固定支座和三组辊轴式支座所支撑。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18米,可满足上行大型轮船的通航要求。
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桥长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过米,均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拱桥。连接正桥与两岸引桥的桥台为8层楼式桥头堡,第8层在公路桥桥面两侧各设一对仿古双檐小角亭,成为桥头附近黄鹤楼与晴川阁之间的连结点。桥面上下两层。下层设铁路双轨,南北列车可同时对开。两侧有米宽小道,专供大桥养护人员行走。上层为公路桥桥面,车行道宽18米,可并行6辆汽车,设计荷载汽—18、挂—100,其两侧人行道宽米。正桥人行道外缘为铸铁雕花栏杆,图案有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鸟语花香、菊黄蟹肥、石榴结籽、猕猴摘桃、鱼跃荷香等。
武汉长江大桥人行道内缘后来增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撞护栏。每隔32米矗立一对灯柱,兼作无轨电车供电线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桥灯远望如过江银龙,壮丽奇绝。大桥管柱基础、墩台、梁体及铁路联络线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施工,公路桥桥面及两岸引道由武汉市建设局协同施工。大桥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万立方米;安装钢梁24372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3000根,总长公里;直径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224根,总长3752米。总结算投资亿元,大桥主体工程投资7189万元。公路桥桥面由武汉市建设局负责维修管理,其余均由郑州铁路局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维修管理。
经过30多年运行检验,虽因航运事故大桥钢梁严重受撞两次,桥墩受船舶撞击多达50次,正桥的稳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长、负荷已趋饱和的状况下,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桥梁的常年维护内容为:钢梁油漆翻新,桥面易损件翻修和桥头堡装饰层的维修。汉阳岸引桥发生过严重的病害,经维修加固后趋于稳定。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
大桥通车后头5年,铁路通过货运量800多万吨,缩短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货运费用的节约已超过大桥造价。公路桥部分,30多年中过桥车流量逐年增长,1988年昼夜行车在3万辆次以上。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为以后长江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建桥骨干。
武汉长江大桥游记【第四篇】
作为中国最长的公路和铁路双层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以其宏伟壮观的气势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最近,我有幸游览了这座著名的大桥,并对此有了一些深入的体会和感悟。在这次游览中,不仅令我大开眼界,更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和壮丽的江山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第二段:细节描写。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横跨长江河,总长1670米,是连接武汉市江汉和江岸两个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当我站在桥上,远眺左右两岸,仰望高耸的桥塔,我感受到桥梁与城市相融合的壮丽景象。在大桥下面,长江水势湍急,掀起层层波浪,仿佛在与大桥争夺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令我不禁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产生了更深的敬佩。
第三段:感悟人生。
登上武汉长江大桥,远眺长江两岸的美景,我深深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大桥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壮举,而长江则是历史的见证,两者的结合使我对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勇气感到无限敬佩。站在这座桥上,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和奋斗之路,不禁产生了对生命的犹豫和不安。然而,当我看到桥上行驶的车辆和人流不息时,我深刻明白,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努力把握。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勇敢和智慧的人们,我们才有机会站在这座桥上,远眺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第四段:思考国家发展。
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我又一次仰望了自己的祖国。眼前的江山壮丽,各个城市的高楼大厦,繁忙的交通,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力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这也离不开每一个勇于创新和拼搏的人。和平年代,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年轻人,更应该发自内心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为祖国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回顾与展望。
通过这次游览,我不仅欣赏到了祖国壮丽的江山,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责任。无论是在桥上远眺江山,还是在桥下在长江的怀抱中感受人生的不确定,这次的游览使我对生命和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也更加期待未来的发展,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祖国努力奋斗的决心。只有不断的奋斗和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祖国的繁荣。
总结:通过游览武汉长江大桥,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中国的发展和生命的无常,产生了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敬佩。站在这座桥上,我看到了祖国的壮丽,也思考了人生无尽的可能性。这次迷人的旅程使我更加坚定了奋斗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憧憬。无论是对祖国还是对自己,我都期待着未来的发展和巨大的潜力。
武汉长江大桥游记【第五篇】
在武汉市,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米,可并列行驶四辆汽车。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三孔,共八墩九孔。每孔跨度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两端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行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个大桥异常雄伟瑰丽。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浮想联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并有力地促进工、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