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第一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计算经过的时间。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
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
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凌晨3:40()中午12:00()。
下午1:00()晚上7:30()。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12:00()。
14:00()16:30()。
出示例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1)9时(2)17时。
(3)9小时(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开馆,17:00闭馆,每天开放()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板书设计:
普通计时法:上午9时晚上9时。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篇。
热门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8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汇编8篇。
有关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篇。
必备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第二篇】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从“审奥情景”引入钟面,使学生认识钟面。
2、初步了解时、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及按时作息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时间、了解时、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钟表模型(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申请奥运会成功情景图。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面?
在什么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得出:从文中的文字和钟面上知道的。
师:还可以怎样知道具体时间?
3、日常生活钟表的种类很多,(教师出示一些钟表)你能说出哪些关于钟面上的知识来?
二、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教师拔出9时整。
问:现在是几时?
时针指着几?
分针指着几?
2、教师再拨一时刻继续问:这时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
再拨几个整时一次类推……。
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时就是几时。
4、教师拨出9时10分问:
现在是几时又过了几分?
这时时针怎么样?分针指着几?
5、教师再拨一时刻继续问:
这时时针怎样?分针指着几?再拨几个一次类推……。
问: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分针刚走过几,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7、教师出示9:00,9:08。
问:这样的时间你认识吗?引导认识电子钟面上时间的方法。
8、完成“试一试”其他题目。
三、体验感悟。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出示四个带有时间的钟面,说一说是什么时间?那时你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后得出:
7:45上学。
9:05做课间操。
10:25正在上课。
3:25正在踢球活动。
3、完成第2题的“连一连”。
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1、完成第4题的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教师拨,学生说。
学生拨,教师说。
2、作业: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会认电子表上的时间,能用电子表显示方式写时间;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第四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第五篇】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第六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第七篇】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计时法教案【第八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
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3.对比研究,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师:哪种呈现方式最简洁最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分类的结果?
引导发现:用数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简单,最清楚。
4.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1)教师选取学生优秀作业呈现在黑板上,指定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完成统计表的。
(2)教师板演绘制简单统计表的过程。
(3)学生模仿教师用统计表重新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
(三)根据数据提出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学生的分类结果分开呈现。
3.逐一出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
师: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4.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使学生体会: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四)即时练习,巩固新知。
1.师: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觉得哪种分类方法好?
学生可能根据游戏的公平性来选择,可能会偏向于男女人数相等的分类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交流。
2.师:还可以怎么分呢?把你的分类方法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教师对表格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的学生给予表扬。
(五)回顾整个统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说一说分类活动的全过程。
2.教师小结:先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再数清楚数量,然后制成统计表,最后观察表中的数据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学生很可能会按男女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类,但是计数活动会比较困难。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计数结果可能会不同,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数才不会错。
计数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填写的难点在表头的设计,学生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独立完成计数和统计表的填写。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
3.完成练习七第7题。
(1)(2)两小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小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集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