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汇聚(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5940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汇聚(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准确把握每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量的计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经常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我国现在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

复习各种量的计量单位以及各自的进率。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复习。

举例说说什么叫相邻单位?

以上三种单位的进率有什么规律?

见教材118页三种量的图示,用尺量一量然后说说各表示什么?(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进率。

重量单位的复习。

常用的重单位有哪些?

填写教材118页的表。说说它们的进率关系。

练习:6000千克=吨2千克=()克。

时间单位的复习。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时间单位。

分、时、秒、月、日、年、世纪。

填写教材119页的时间单位表。说说各自的进率。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名数的改写复习。

看教材119页“名数”的示意图,举例说说什么叫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练习:先填写教材119页例题的空。再结合教材120页说说填空的过程。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20页的“做一做”

全课总结(略)。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五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三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班级情况分析。

五(2)班的个别学生思维活跃,常有独到的见解,语言表达比较清晰。有极个别的学生自觉性太差,完不成作业,上课没养成倾听得习惯。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这一学期应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转化。

五、教学措施。

1.、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新课标第一网。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 、2、5、3的倍数的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 六)、统计(3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四篇】

我觉得教师要想上好这类课,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来源,形成的认识,缺乏自己的体验,因此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学习活动的组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

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说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盎然,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二、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数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估计,通过组织学生估测,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展示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能够相互借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五篇】

冬爷爷吹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春天的景色秀丽宜人,令人心旷神怡,它多么像一幅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图画。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经过阳光的普照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一种植物都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绽放于天地间。

我跟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了熟悉的校园,开始了一个奇妙的旅程。

校园里的桃树光秃秃的桃树树上,开满了一朵朵粉红色桃花,它们鼓鼓囊囊的,含苞欲放像一个白里透红的水蜜桃。池塘边的柳树也不甘示弱,拖着那嫩绿的枝条在春风中飘动就像一位公主使出那纤纤细手在翩翩起舞呢!操场上一棵棵小草破土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春装。在花坛哪儿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不信你瞧!那白白的玉兰花,晶莹皎洁、亭亭玉立,看着它,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怀。在玉兰花旁边的米兰花四季常青,开花时各飘十里;它油绿清新,谁能不喜欢他呀?还有一朵花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花中之王――牡丹花,它有这绚丽的色彩和迷人的花香,而且姿态优美有一种富贵吉祥的韵致。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啊!我万紫千红的春天。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能告诉老师今天是几点起床的吗?那你是怎么知道起床的时间的?(看表)你们见过表吗,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学生自由表述)今天老师就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了各种各样漂亮的钟表,想一起看看吗?(课件播放“漂亮的钟表”)。

看到这些你又想知道什么?看来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和钟表有关,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钟表。(揭题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表。

1、观察钟面。

把自己的钟面模型拿起来和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可能的答案):

1)有1~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

2)还有一些格子(有大格有小格)。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说明:2个数字之间是一大格。

3)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细细的长长的叫分针,一根粗粗的短短的叫时针。

4)辨别分针和时针。

生:用大拇指表示时针,食指表示分针。

5)、观察指针走动方向。

师: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时针和分针都是顺着1、2、3、4……的顺序旋转。好象在画圈。

6)、归纳小结。

师:现在,你能介绍一下钟面吗?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有时针和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二)认整时。

师:能说说这些数字,时针分针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看时间)那你会看时间吗?

1、老师拔3时,指名说钟面上的时刻。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

提醒: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老师把这个时刻记录下来。(板书:3时)请在作业纸上写出3时。

教师再拔出另外两个时刻,让学生认一认,并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再把所认时刻在作业纸上写下来。

生:(用一句话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做什么)。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它们的共同点是分针都指着什么?(数字12)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现在,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看时间的,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小结: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象这样的时间就是--整时。

顺口溜: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3、拨整时。

小游戏:老师拔时刻学生认,老师说时刻学生拔。(师生互动生生活动)。

(三)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

电子钟上的7时是这样表示的,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叫电子表示法。

2、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电子表示法“7时”是怎么写的?

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3、把作业纸上的时刻用电子表示法写出来。

三、应用拓展。

看来呀,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钟表,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时刻该做什么。比如像老师早晨6时起床,7时我该上班了,大约中午12时我要吃午饭了。同学们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能说一说吗?(指名一位同学说说,然后再互相拔一拔说一说)。

1、师:小明听到这里这么热闹,也赶来了。他还带来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呢!

说说第一幅图:几时小明在干什么?请生上来写出两种表示方法。

a.投影教材第92页“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师:你能用两种表示方法将“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补充完整吗?

b.指名说说几时小明在干什么。

(7时刷牙,8时上课,10时做操,12时吃午饭,下午6时看动画片,晚上9时睡觉。)。

c.展示学生作品,评一评,看谁写得好。

2、课件显示“上午10时小朋友上课”和“晚上10时小朋友睡觉”两幅图。

请生说说: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第一幅图是上午10时,第二幅图是晚上10时)。

五、课堂小结。

师:最后,老师要送大家一句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六、作业设计。

1、课后,你也在钟面上拨出几个时间考考爸妈和同学。

2、想一想,7:30在钟面上该怎样拨呢?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七篇】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

旋转。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八篇】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单元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

1. 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2.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不仅能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了解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体会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

编写这本教材的编辑室的叔叔阿姨们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你们知识这些信件是如何传递的吗?(出示例1下面寄信的流程图)师:把信件投入邮筒后,邮局把收集起来的信件通过机器分拣,机器是根据每封信上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的,再把信件传递到收信人所在地的邮局,最后由邮递员根据具体的地址来投递信件。

2、探索邮政编码的结构。

观察以上这些地区的邮政编码,你发现了什么?

师:湖北省较大,所以仅用44还不够,因此湖北省的省级代码有两个,除了44,还有43。

观察以上邮编,猜一猜前三位表示什么?前四位呢?

师:前三位表示邮区,这里的448就表示湖北省的荆门邮区。前四位表示县(市),如这里的4482就表示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邮局。你能与同桌说一说其它两个邮编前四位分别表示什么吗?(如有条件可通过课件了解湖北省中的不同邮区。)。

(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二七邮政支局 430012。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市双洞门邮政支局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武汉市武胜路邮政支局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市钟家村邮政支局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市中华路邮政所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市水果湖邮政支局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武汉市红钢城邮政所 430080。

师:最后两位数字表示的是该邮局的投递局或邮政所。

(4)请大家打开书113页,找到上面的邮政编码。这是表示谁的邮政编码?同桌交流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注意结合收信人的地址来说)。

结合发信人的地址你们能说一说100081表示的含义吗?

师说明:由于北京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所以它的邮编第三位和第四位数字都是0,只有81是表示投递局。我国还有3个直辖市,他们的邮编分别是上海市200000;天津市300000;重庆市400000。如果是省会城市,他们的邮编第三位第四位也均为0,如江苏省南京市210000;广东省广州市510000;四川省成都市610000;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三、巩固练习。

1、你还收集了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

师: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推行邮政编码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信函自动分拣机可以通过拍摄到信封上的邮政编码,通过皮带传输和机械手把信函放进特定邮政支局的信格里。机械分拣可比人工分拣的效率提高10倍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牌号``````)。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五、作业:书p118第1、2题。

教学反思: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听过多节有关的研讨课,但临到自己教学时才真正体会到本课教学的艰难。

虽然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关邮政编码的知识,自己也进行了大量的查询,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倍感吃力。如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北京人民出版社的邮编是100008,它的第三、四位都是0呢”;“为什么我们学校的邮编4300xx第三、四位也是0呢”;“邮区是不是指什么市?”“邮区与市、区、县有什么关系?”一个接一个问题“炮轰”过来,着实招架不住。

二是对教学方法的争议。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以讲授为主的内容,还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以观察发现探究为主的内容。常规课老师们往往选择前者(因为高效),比赛课或研讨课老师们往往选择后者(因为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那么到底选用哪种方法能够在常规课内既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我选择了以后者为主,适时辅之以讲解,效果还不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很活跃。

备注:

1、编码与大数的区别。大数和编码的位数都很多,但是编码不是大数,可以问学生“编码是一个大数吗?是一个多位数吗?”要让学生搞清楚这一点。邮政编码不能说是6位数,而应该说是“由6位数字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身份证的一些常识及其编码的科学性,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编码、应用编码的意识。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探索身份证编码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数字编码的基本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来身份证是一个很重要的证件,那身份证上都有哪些信息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身份证号码记录表,说说自己从分享的“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汇聚(10篇)”,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行政区代码它只记录到省、市、区(县)。前两位表示省,接下来两位表示市,再后面两位表示县或区。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7至10位表示年份,11、12位表示月份,13、14位表示日期。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表示同一地址所在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编写的顺序,单号分给男性,双号分给女性。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511182197302110031。

518182197604280022。

510182194712260011。

5、区分新旧身份证号码。

同学们分享的“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汇聚(10篇)”,新型身份证号码跟旧身份证号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师:新身份证号码把出生日期的年份写完整了,最后多了一个校验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板书设计:数字与编码--身份证。

42 01 03 19750802  122     x。

省 市 区 出生日期 顺序号 校验码

教学反思:

全班在课前都完成了父母及自己身份证号码的收集任务,而且他们早已在编码中发现了出生日期的秘密,因此本课只剩一大重点--性别如何从身份中区分需要突破,同时简单介绍前6位、后4位的含义即可。教学十分顺畅,学生十分喜欢做根据身份证推断爸爸、爷爷、妈妈这一类习题。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九篇】

标1、学习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点。

学难。

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没说坚贞不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激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13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检查自学:

1)读生字,正音。

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

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

3)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板:坚决地说忠于革命。

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板:不慌不忙视死如归。

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板:瞅了瞅没说坚贞不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齐读课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

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在书中标注出来(读后提问。)。

默读课文,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在小组里交流。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练读。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朗读。

联系上下文理解。

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指生。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置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思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质疑设疑,从而知道学生那些内容不理解,学习重点在哪里,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教学,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的关键。在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领悟革命者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读中悟情,使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第十篇】

教学内容:

复习,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练习造句。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并说说第二、三、四段分别讲了什么?

(第二段讲骏马外形特点:第三段讲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第四段讲只有一只蹄子着地,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二、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一层进一层,联系得十分紧密。)。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说了什么。

(由奔马讲到古代劳动人民,从奔马身上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卓越的创造才能。)。

2.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侧重从造型奇妙、优美上理解)。

3.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侧重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使奔马保持平衡上理解)。

4.这一段和第二、三、四段是什么关系?(归纳小结,与上文紧密联系。)。

5.着重理解“卓越”(超出一般,非常优秀)一词。

6.个人练读。齐读。读时浮现奔马形象,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崇敬、热爱之情。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说组成,记字形。

2、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

3、每个生字写三遍。

五、联系课文,说说对“匀称”“构思奇妙”“卓越”“匠心独运”“安然元恙”的理解。

七、作业。

1.读写字词。

2.预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板书:

膘肥身健。

外形体形匀称。

艺术珍品马踏飞燕卓越的创造才能。

构思。

重心平衡。

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

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凝视”“摆脱”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人物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三、教县准备:

1.根据课文插图绘制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复习,观察图画,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听写:骏马、膘肥身健、坚韧有力。

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

二、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到的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是100多年前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1870年夏天,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画了许多写生,1873年完成了这幅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今天,我们来学习根据这幅油画写成的课文。板书课题。

三、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船怎么样?(吃水很深,说明货物重。)纤夫姿势怎样?(大多身子向前倾,说明都在使劲,一步一步向前非常吃力。)。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2)启发思考“逆风行驶”与“帆没有张起来”和纤夫的关系。(逆风,不能张帆,必须由纤夫拉纤j“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与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大多身子向前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245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