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应急管理局样例【优秀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应急管理局样例【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应急管理局【第一篇】
xxx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引我们走好新征程,探索新路子,创造新业绩的科学指南。特别是他把创优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并列,放在同等位置。为了营造有利于营商环境建设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全面推动街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深入开展,依照相关文件要求,街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情况,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1、今年以来,街紧扣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营商工作任务,社区和村联动推进营商工作,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各副职领导为副组长、便民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主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地点在街道二楼办公室。
2、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进行工作部署,在会上学习相关文件,要求各业务口就各自营商工作进行汇报,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对“最多跑一次”及社区和村民事务代办工作进行通报,并就工作进行详实、细致安排,及时对各类事项在乡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公示。
3、重点项目保障有力。我街成立以武装部长为组长协调工作小组进行工作协调,保障了各项工程进度。
街认真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对《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xx-20xx)》的文件,仔细研究,落实到位、到人。根据《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吉软环境办[20xx]38号)文件精神,街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落到实位。积极宣传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利用街道、村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led大屏进行滚动播放,让每一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够了解。街道软环境办组织相关部门对《条例》内容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相关探讨交流,让相关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政策及条例条规。
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提高中心标准化水平。大力推行规范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围绕“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窗口首接制度”和“无否决权制度”等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规章制度。公开举报、监督电话,落实便民服务监督检查人员,及时受理和处理群众的投诉。中心以“规范、优质、高效、廉洁”为服务原则,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坚持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凡是属于能办理的.事项,只要材料齐全、条件具备,服务中心及时予以办理;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办理的事项,服务中心也予以受理,并代为办理,限时办结。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及时推广各部门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案例评选及典型案例宣传,全面提升高街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逐步投入运行完善功能设置。大厅推行“一窗式”的模式,让群众就近办事,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应急管理局【第二篇】
为了营造有利于营商环境建设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全面推动风景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深入开展,依照相关文件要求,风景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景区工作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实施《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精神,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结合景区工作实际,现将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风景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开展景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创造良好工作氛围,提高广大职工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加强监督教育工作,提升全局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视度和积极性。立足群众需求,提升本单位的机关工作水平,注重政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及时向有关载体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更新,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获取相关政务信息,认真落实营商环境建设要求,及时完成风景局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推行。
认真准备公开日活动及5月16日的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周活动。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我局信息主动公开机制、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公开程序,明确公开标准,积极准备活动宣传内容及单位展台、展板,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及政务公开宣传工作。风景局把景区相关情况做为本次政务公开及营商环境宣传周活动的宣传重点,于5月15日、16日两天分别按照文件统一要求在环保局和工人文化宫门前,设置“真正解决群众办事难,打造发展环境最优景区”标语的大型展板及定点宣传展台,展台上配设有“咨询接待”和“投诉受理”桌牌,并由负责领导带队,组成4人小组参加活动。工作人员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咨询,在活动现场对广大市民发放宣传图册,讲解景区具体情况,加强市民对凤凰山景区情况了解,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完善风景局工作机制,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风景局设立有经营科专门负责景区内经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每年初,风景局经营科都会组织全体景区经营业户召开专项会议,传达景区全年经营工作的'具体事项,并签订有正式合同及食品安全责任状。保证景区内商品的安全、卫生。凤凰山景区内所有经营网点均有合法营业执照,营业人员穿着统一服饰佩戴工作证件,所有商品全部实行明码标价,并以公示板的形式公开公示,坚决杜绝恶意载客、黑商、黑户行为及随口要价、加价等问题。风景局制定有经营管理制度,实行经济处罚模式,对违反规定出现扰乱景区营商环境的经营业户,视情况给予100—1000元不等的经济处罚,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其在景区内的经营资格。景区内索道、观光车等营运公司,所有票价均按照物价局规定收取,不存在增加收费、胡乱收费、无故收费等情况,同时各项收费均按照物价部门要求,制作公开展示板向广大游客公示,保护游客知情权,绝不欺客、宰客。
风景局领导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工作,认真落实相关文件要求,研究制定宣传内容及制作展板。按照提高效率、简明清晰、方便办事的原则,深化和规划机关工作的流程和程序,使我局的政务工作更加公开化、透明化、简洁化,保证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让公众了解,让群众监督,让百姓受益。并按便民原则,通过网站、报刊、数字电视、行政办公室、信息公告栏等多种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确切做好工作信息载体的建设。
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织机构体系。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使我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应急管理局【第三篇】
20xx年,全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人民为中心,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全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县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和责任担当,主动对标先进,着力打造“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全县营商环境评估指数全面提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估中评估指数稳步提升,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估中位列前排。
(一)加强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修订《县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加强权责清单集中调整和动态管理,建立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与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联调机制,确保各类清单准确、完整、协调一致。
(二)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及服务机构管理。编制《县县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xxxx版)》并向社会公开。指导监督中介服务机构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条件、流程、时限、收费标准,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严格查处违规收费、变相涨价、出具虚假证明或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完善中介服务信用评价、惩戒和淘汰机制。
(三)清理整治各类变相审批。开展变相审批、多头审批、重复审批清理规范、督查抽检和暗访暗查工作,分类编制行政备案事项、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定等行政管理措施清单。
(四)清理整治行政审批隐形门槛。对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隐形门槛、特殊环节、兜底条款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规范明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及材料清单,审批要件中不得包含“其他”“有关”等模糊性要求。
(五)清理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对妨碍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对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实施歧视性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促进、政府采购、招投标、公用事业服务等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清理,修改、废止一批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的受理回应机制,及时纠正、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六)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国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重点规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应急管理、税务等领域执法行为,降低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七)推动行政审批权力下放。有序推进乡镇和街道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试点工作,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乡镇和街道,全面提升乡(镇、街道)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八)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按照省、市的部署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20xx年底前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九)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工作。持续实施市场主体注销网上全流程办理,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税务注销程序,实现在企业注销同时并联办理社保、医保、税务、商务等市场主体注销业务。
(十)推进工业产品许可证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压减强制性认证事项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广泛推行产品系族管理,解决重复检验检测、重复审批认证等问题。
(十一)不断优化药店开设审批。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取消药品零售企业筹建审批,清理对开办药店设定的间距限制等不合理条件,并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二)引导企业进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按照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发动企业积极参加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工作,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
(十三)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类管理。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类型、投资类别、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区域位置等制定分类标准,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按类别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压减审批时间,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政府投资类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不超过xx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的社会投资项目不超过xx个工作日;小型社会投资项目不超过xx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工程项目不超过xx个工作日;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基础类不超过xx个工作日、完善类不超过xx个工作日、提升类不超过xx个工作日。
(十四)推动工程项目建设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各成员单位自建审批系统、政务服务网站点全面互联互通,实现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等过程信息和审批结果信息实时共享,有效杜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外循环”。优化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增强系统稳定性、便利性。
(十五)规范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中介服务管理。鼓励社会投资项目业主通过中介网上服务大厅自主选取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功能,推动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进驻,实现中介服务网上展示、服务委托、成果提交、监督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十六)加快推动实施区域评估。建立健全区域评估的事前指导协调、事中跟踪督导、事后评估反馈等监管工作机制,按照市级工作部署,有序推行区域评估,区域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相关部门管理依据。
(十七)探索建立施工图分类审查制度。将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分为特殊建设工程、低风险工程、一般工程三类,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进一步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提高审图效率,同步加强勘查设计行业的事中事后监管。
(十八)提升政府采购效率。按照省、市的部署,配合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与财政业务工作衔接,督促采购人依法及时确定采购结果,严格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和履行合同。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20xx年版)的通知》(府办发〔xxxx〕xx号)等相关规定,将xx万元以下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商品统一纳入政府采购协议电子供货平台进行采购,致力于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十九)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定《县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20xx年培育知识产权试点x家,件以上。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优先推荐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司法案件繁简分流。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开展年度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专项行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支持涉外企业建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预警维权和风险防控机制。
(二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银行按照估值给予合理授信贷款,助力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门槛高、合作银行少、授信额度低等问题。
(二十一)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按照《x市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及《x市人才分类认定目录》,探索建立体现行业人才特点、注重人才实绩、分层次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办法。支持企业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定,加快形成知名企业、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深化服务专员制度,发挥“人才之家”作用,切实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障、落户安居、待遇兑现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服务。获得企业发放职业技能相关证书的人才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享受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
(二十二)提高出口退税时效性。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减至x个工作日以内,按照上级税务部门部署要求开展无纸化单证备案。
(二十三)持续推进高质量利用外资。坚决执行《x市关于鼓励利用外资的若干措施(试行)》和《县外商投资服务管家制度》,完善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外资企业投诉处理工作机制。
(二十四)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加强x市政策性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相关政策宣传,积极为辖区企业对接争取融资支持,推动在息金融机构加大向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缓解企业资金接续难题。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保函业务,协助企业以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鼓励政策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与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
(二十五)提升破产处置效率。积极推动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探索制定“无产可破”案件援助制度。推行破产审判专门化和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完善“执转破”案件审查移送机制。按照省高级人民法院审限管理工作意见加强破产案件审限管控,缩减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时间。
(二十六)推进“执行难”问题解决。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打通审判、执行系统壁垒,实现技术融合、信息共享。优化执行联动机制,完善保全、救助、悬赏三位一体的保险机制,加强与银行、住房公积金、房管、保险等部门信息共享,加大被执行财产线上查控力度。推行律师调查令制度,拓宽被执行人财产发现渠道。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体系,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胜诉权益。
(二十七)加强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围绕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政务服务“好差评”)第三方评估导向和重点内容,制定县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县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十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实体政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工程,不断优化、提升和完善大厅服务功能。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及审查要点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重点开展办事流程中实地勘验、现场核查、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环节清理规范,明确特殊环节办理时限。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启动政务服务isoxxxx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二十九)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系统性重塑,推进全县市场监管、税务、医保、农业农村、教育、人社等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全县政务服务“零跑腿”全程网办率达到xx%。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20xx年底前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就医结算备案、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xx项事项异地办理,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持续深化“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20xx年底前实现省内事项“全省通办”。深化“一窗通办”改革,除涉密和特别复杂事项外,“一窗通办”分类受理事项比例达xx%,规范编制“一次办”办事指南,实现企业高频事项(年度企业办事频次前xx%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大力实施流程优化再造工程,围绕企业和群众需求不断扩展集成套餐服务范围,20xx年底前实现县级网上集成办理套餐x个以上。建成县政务大厅“xx小时自助服务区”。全面规范和优化帮办代办服务,建立完善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加强对老年人、视障听障采残疾人等群体的引导和服务。
(三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移动体系建设。落实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引,依托省“贵人服务”平台,积极推进覆盖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三十一)推进电子证照试点工作。推进电子证照工作。建立电子证照常态化管理机制,全面推动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互认共享。根据x市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管理办法,推进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在政务服务、公用事业服务领域的全面应用。20xx年底前全县行政审批部门全部完成审批电子印章制作和应用工作。
(三十二)完善政务信息归集、共享、交换和应用机制。大力实施政务服务数据融通攻坚工程,推动政务服务数据交换共享标准化建设,提升政务数据的归集、共享交换和开放应用能力。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的网站、app、小程序集约化建设,建立政务服务数据交换共享责任制度和数据质量评估机制。
(三十三)配合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工作。积极配合市委政法委完成20xx年xxxxx、xxxxx、xxxxx等xx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工作,完善热线管理运行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
(三十四)建立行政审批在线巡查监督机制。加强网上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建设,常态化开展网上政务服务在线巡查监督,对网厅信息错漏、办理事项颗粒化程度低、一次性告知不充分、网上信息更新不及时、办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定期通报、限期整改。
(三十五)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全面实施“好差评”制度,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建立评价数据收集、分析、调查核实、督促整改、评价结果考核应用的闭环管理机制。
(三十六)不断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提高不动产登记服务效率,扩大x日办、x日办、当场办、即时办业务类型比例,20xx年底前全面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网上办。持续推动费用减免,免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费、邮寄费。拓宽缴费服务渠道,推出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方便快捷缴费方式。按照省、市的部署配合提升改造不动产登记系统,扩展完善数据库结构和内容,确保适应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工作需求。健全不动产登记和土地权籍测绘投诉机制及土地纠纷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三十七)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集成。按照省、市的部署,推进公安、住建、民政、人社、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和水、电、气等公用企业数据信息与不动产登记系统数据集成共享,实现房产交易、缴税、登记并行办理;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讯开通或变更同步办理,由不动产登记部门统一受理,同步推送至供水、供电、供气、广电网络等公用服务单位并联办理相关业务。
(三十八)提升纳税服务质效。大力推广税(费)种综合申报,依法简并部分税种征期,减少申报次数和时间,缴纳税费时间压减至xx小时/年,严格执行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规定,进一步降低总税费负担率。优化社(医)保缴纳流程,20xx年xx月底前基本实现企业社保事项网上办理,个人缴费事项掌上办理。推动智慧办税建设,提高办税缴费体验,扩大电子办税、多元化缴款、电子退库覆盖面,探索涉税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探索推行留抵退税联动办,依托电子退税信息,简化办理流程,提速退税办理时间。向新办纳税人免费发放税务ukey,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引导关注税企互动平台,纳税服务前端化。推广增值税电子发票及其他电子票据、凭证的广泛使用。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扩大将涉税资料事前报送改为留存备查的范围,减轻企业办税负担。
(三十九)简化税费优惠政策适用程序。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甄别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优化非税收入退付管理服务,确保各项非税优惠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四十)推进婚姻登记异地办理改革。按照省、市的部署开展辖区内乡(镇、街道)结婚登记异地办理试点工作。
(四十一)持续优化公证服务。按照省、市的部署推进高频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逐步实现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等环节全程网上办。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降低企业公证事项和公证事务收费办法和标准。
(四十二)持续优化医疗服务。参保群众可自主选择使用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及身份识别、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等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互认,并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减少群众重复办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评价机制,为服务对象提供评价渠道,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十三)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对接互联网平台,推动互联网医疗建设,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健康咨询、远程辅导诊断等服务。
(四十四)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20xx年xx月底前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推动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线上办理。清理医x点机构不必要的申请条件和要求,缩短办理时限,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定点管理,并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四十五)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推动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证,加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业务协同和就业信息共享,做好就业保障和服务。做好就业服务和保障,实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信息精准化、智能化匹配推送。对非公单位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取消由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的环节。
(四十六)加大就业服务供给。严格按照“放管服”要求,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在我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严禁培训机构私设职业技能培训门槛。依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扎实推进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标准化、便民化,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
(四十七)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积极推动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四十八)加强社会救助服务数据共享。加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残疾人、教育救助对象、住房救助对象、医疗救助对象等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畅通困难群众求助热线,完善特殊困难残疾人访视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开展救助。
(四十九)加快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制定出台县促进x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加快完善婴幼儿服务设施,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到20xx年,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x家具有示范效应的普惠性托育机构,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到20xx年,街道至少建成x家具有示范效应的普惠性托育机构,每千人口拥有x-x岁婴幼儿托位数个。
(五十)提高水电气供给可及性。推进水电气“一站式”集成服务,依托政务服务网实现水电气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实行“三零”服务的低压非居民用户用电报装压减为“业务受理”和“装表接电”x个流程,合计办理时间压减至x个工作日以内,未实行“三零”服务的低压非居民用电、高压单电源、高压双电源用户报装业务合计办理时间分别压减至x个、xx个、xx个工作日。用水用气报装接入优化为“申请受理”和“验收供应”x个环节,涉及外线施工的相关手续实行并联办理,审批时限压缩至x个工作日以内。市场主体报装水电气需要在红线外新增配套设施建设的,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另有规定外,不得由用户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任何费用。
(五十一)提高水电气供给可靠性。加强对水电气服务单位供给可靠率的监督,主管部门要建立考核机制,督促供给单位提升供给可靠性和服务质量。20xx年底前,城镇、农村地区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x个、xx个小时以内。
(五十二)提升水电气外线接入工程审批效率。用水、用电、用气报装外线接入工程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联合踏勘和限时办结。对符合条件的低压短距离接电工程和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的用水接入、小型燃气接入工程探索实行接入工程告知承诺制。
(五十三)提升改善供水服务。全面清理取消供水报装接入中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用户接入工程费用。规范供水工程市场秩序,不得直接、间接或者变相指定客户接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设备材料供应企业,不得限制和排斥其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加强停复水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停水次数和时间。加快推行供水接入报装“零上门、零材料、零收费”服务。
(五十四)提高公共服务标准化透明化水平。水电气供给单位要向社会公开水电气报装及相关接入施工的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免费提供工程造价标准咨询服务。加强对水电气供给项目廉政风险监督,建立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压减权力寻租空间,有效防范腐败风险。
(五十五)积极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提升各级政府诚信行政水平和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将诚信政府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指标体系。对存在“新官不理旧账”、政府承诺不兑现等情况的,要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五十六)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的有关意见。对市场主体提出异议的信息,信息提供和采集单位要在规定时限内核实并反馈结果,经核实有误的信息,要立即予以更正或撤销,并消除不良影响。
(五十七)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探索建立审批、监管、执法和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部门间市场主体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推动税务、公积金、社保和金融机构合作,将市场主体纳税、公积金缴纳等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发挥信用信息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五十八)持续开展清欠工作。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在建项目资金支付环节的监督,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五十九)推广实施容缺审批制度。制定政务服务容缺审批管理办法。调整规范容缺审批后补事项清单,提高清单含金量。建立容缺审批信用信息记录、归集、推送工作机制。
(六十)推行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编制本级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开,明确告知承诺制的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纵深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编制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开,明确告知承诺制的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
(六十一)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大力实施“互联网+监管”和基于信用体系建设的监管制度,加强部分重点监管领域数据汇集,强化运用“互联网+监管”系统风险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六十二)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部门联合监管。继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范围,除特殊重点领域外,各部门涉企双随机检查事项覆盖率不低于xx%。建立与信用、风险挂钩的“双随机、一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差异化新型监管机制,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加快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提升工程,持续完善“一单两库”,规范抽查行为、公示行为和后续监管。深入推进部门联合监管,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落地。
(六十三)加大重点领域监管力度。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等涉及公共安全、生命健康、特殊行业的重点领域实行重点监管。负责组织对国家免疫规划制度的实施、预防接种环节接种单位及医疗卫生人员接种行为的常态化监管。
(六十四)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落实国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按照省、市的部署探索开展包容审慎监管试点工作。
(六十五)加大对医疗机构规范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违规支付医保待遇、拖欠定点医药机构费用等问题。建立欺诈骗保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对欺诈骗保行为加强部门联合排查。重点整治定点医疗机构及其他服务机构的不规范诊疗行为。
(六十六)加大对金融机构规范整治力度。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安排部署,配合上级监管部门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附加费用,整治银行等金融机构强制搭售产品、超公示标准收费、收费与服务项目不符等违规行为。加强金融机构服务项目和收费公示,健全金融业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机制。推动地方金融组织规范金融服务收费管理,确保不增加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六十七)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的规范管理工作。培育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商协会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严禁商协会干预市场主体加入或者退出,加强对商协会涉企收费行为监管,编制商协会涉企收费清单,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对违反涉企收费规定的行为加强联合执法。
(六十八)建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协同联动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机制,认真落实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抓好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夯实责任,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工作局面,不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六十九)健全完善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配合做好x市优化营商环境平台建设相关工作。按照省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营商环境监测调度工作,以评促改,重点推动业务流程、办事流程再造,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整改提升方案,力争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提高办理质量,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县营商环境水平。完善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制定年度考核方案或考核细则,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
(七十)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问题调查处置机制。加强对营商环境的督促检查,不定期对全县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开展明察暗访。畅通投诉和监督渠道,实行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同监督机制,设置营商环境投诉热线及处理办法,接受社会监督举报,认真查处投诉举报问题,切实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七十一)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认真总结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经验做法,充分用好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强化对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和分配、预算执行以及监督反馈等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常态化监控,确保资金落实到位、规范使用。
(七十二)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完善以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商协会参与的外部咨询监督机制,持续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协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担任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制定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工作管理办法,完善义务监督员聘任、激励和退出机制。
(七十三)探索建立涉企政策综合协调审查机制。出台全县涉企政策综合协调审查制度,开展涉企政策公平性、合法性和配套性审查,实现涉企政策与企业发展需要相协调,增强政策实施效果。
(七十四)完善惠企政策兑现机制。修订完善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县安商优惠政策,建立招商引资、产业扶持政策等涉企政策库,编制惠企政策清单,将政策兑现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对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当地政策调整等理由不兑现招商引资活动中依法作出承诺、签订合同约定的行为开展专项调查,对全县营商环境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要严格追责问责。用好县“贵商易”民营经济服务平台,积极做好涉及企业,政策咨询、政策建议、问题投诉等服务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应急管理局【第四篇】
今年以来来,xx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打造廉洁高效的交易平台为目标,着眼工作实际,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制度、简化流程、加强学习、优化服务等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截止xx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受理招标采购交易xx项,交易总全额xx亿元,节约xx万元;土地挂牌xx项,交易额xx万元。
完善相关软硬件设备及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物理、技术和流程“三重隔离墙”,即:交易场地“物理隔离”,防止违规操作“技术隔离”,交易环节“流程隔离”,得到各行政监督部门和招标代理机构的一致好评,为交易现场评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对所有项目实行限时办结、边办手续边招标,确保项目早进场,早受理,早安排,早服务。
3、实行“容缺承诺受理”机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率,按照市委、政府工作要求,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容缺承诺受理”服务规则》,开展容缺承诺受理服务,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在合法合规情况下优先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项目开评标,主动提供政策及业务咨询。
按照《关于优化政府采购环境有关问题的通知》(豫财购〔20xx〕4号)二、降低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交易成本规定:“(六)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自20xx年8月1日起,所有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活动中,不再向供应商收取投标保证金。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也不再向供应商收取投标保证金。
1、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对前来办事的人员,热情服务,认真履行职责,受理的事项根据政策给予说明,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解释清楚,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出工不出力”,真正做到清正廉洁、爱岗敬业。
2、为推进“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事业负担,中心花费大量时间,想法设法联系投标企事业,清退往年沉淀保证金。
3、严格落实和正确执行政府采购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要求代理机构在文件制作中对产品报价给予一定比例的扣除,用扣除后的报价参与评审,进一步减轻企业压力。
下一步,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文件的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把“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提高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舒适感和幸福感,为我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应急管理局【第五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和“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四位一体,纵深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推进有序,为全面建设“四个江油”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突出人才优先,招才引智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1.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建立民营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平台,常年免费提供招工服务;有计划的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和巡回招聘,确保民营企业用工需求。2018年至今,组织大型现场招聘会10场,新增就业9051人,为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534万元;组织大学生就业见习185人,发放创业补贴万元,新增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93人、返乡农民工创业2302人,带动就业7245人。
2.鼓励企业技能提升培训。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新招录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标准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人社部门牵头的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推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广泛开展“订单式”“委培式”等培训,促进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绵阳市级和江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分别给予所在企业5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对在绵阳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高技能人才,分层次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2018年以来,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112人,品牌培训381人,创业培训464人;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训3期,培训的133人中有85人晋升高级工。
3.实施招才引智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全职引进一、
(二)持续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1.构建宽松经营环境。突出优化政务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积极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近年来,市人社局进一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执法检查预案规定,除发生投诉和上级专项检查行动外,劳动保险监察机构均不随意到企业进行监察;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减少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严格落实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价制度,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劳动保障诚信“a”级的企业,一个评定周期内免于日常巡视检查。认真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社会保险登记工作,企业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企业社会保险登记时,统一采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不再发放社会保险登记证,也不对已参保企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换证,并取消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年检和验证。
2.落实社保降费补贴。按照政策规定,积极落实社保补贴,严格落实社保降费政策,推进阶段性降低保险费率工作,为企业经营减负。自2019年5月1日起,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9%降至16%;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继续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其间:失业保险总费率降至1%;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在现行基准费率基础上下调50%;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全省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300%,下限2019年为50%,2020年为55%,2021年为60%。
3.提供便捷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管理顾问服务;实行劳动争议仲裁流动仲裁审理制。依申请,仲裁机构可到用人单位开庭审理案件;协助建立健全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升企业自主预防解决争议的能力,助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截止目前,2019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84件,在用人单位开庭一次;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38家。
4.紧扣改革转职能。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改革。扎实做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征收政策调整宣传解释。主动谋划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安置工作,积极做好社保费征收职能划转工作。
(三)突出服务意识、聚焦“放管服”改革,加速推进群众满意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修订人社工作纪律和服务规范,建立四级巡查督查机制,强化服务作风。提高服务品质,完善一次性告知书制度,疏理公布“取消证明”“最多跑一次”两个清单,取消证明58项。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69项,全程网办164项,均超过全部事项的90%。
2.扎实开展疏堵去痛解难活动。开展“换位体验”“局长跑窗口”“网友进大厅”等活动,查找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增设“社保卡信息维护”窗口,协调各银行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办卡流程;整合退休窗口和流程,实现一条龙快捷服务,提速50%以上。
3.认真开展多样化便民服务。加强乡镇、村(社区)基层平台建设,下延服务42项,推行“一站式办结”+“上门、延伸、代办”的“1+3”服务模式。坚持周六延时服务,积极引进一体化自助服务机,自主开发政策查询机,大力推广绵阳智慧人社app、人社微信号,全力拓展“互联网+人社”服务范畴。
(一)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技术工人、青壮年需求大,供给少。同时由于外部经济形势不佳,可能引发农民工返乡潮,稳定就业难度不断增大。二是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带来挑战。目前正处于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医保、生育保险职能划出改革的关键期,如何平稳过渡、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如何形成较好的部门协作仍需思考探索。三是人才工作还有差距。人才工作的手段拓展不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和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江油发展需求,特别是对技能人才需求较大。四是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业务仍无法实现网上办理。
(二)对策建议。
1.坚定“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面发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是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新建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农民工保障服务中心、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探索市场化运营管理,组织“春风行动”等系列大型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二是确保全市就业稳定。扎实做好去产能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实现全年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工作目标。三是全力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参加“衢州——绵阳”等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活动,在拓展本市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稳定农民工外出就业规模,确保全市农民工转移就业稳定在23万人。
2.坚持“产业为基”聚焦“项目为大”,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一是全面实施人才新政。配合市委组织部实施好高端人才“领聚计划”、骨干人才“融聚计划”、柔性引才“智聚计划”三大人才计划和企管人才“领航工程”、技能工匠“锻造工程”、乡村人才“振兴工程”、英才激励“博爱工程”五大培育激励工程。加大人才招引和服务力度,逐步完善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机制,全年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二是大力推进“技能江油”建设,紧贴“一区多园一走廊”工业发展需求,实施“诗城工匠”培养工程,新建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职业教育,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按照不同工种和等级进行1000至6000元的补贴,加快培育一批实用性技术工人和顶尖技能人才,为江油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合格的产业大军。
3.夯实民生底板增强群众“三感”,扎紧织密社会保障网。一是加速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增强群众幸福感。以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为目标,健全全民参保信息系统,实施精准扩面。畅通各类保险转移接续,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提高保障水平。认真做好社保基金和就业基金的风险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系统性风险。二是稳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增强群众安全感。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稳妥会同税务部门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切实按照机构改革部署做好社保、医保职能划分与协调配合,妥善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调整后的参保安置工作。三是大力实施“江油人社事、最多跑一次”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深入推进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乡镇、村(社区)平台标准化建设,打造15分钟人社服务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社银一体化”、“综合柜员制”和人社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窗口队伍建设,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全力疏堵去痛解难,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四是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按照上级部署,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实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展翅”行动和援企稳岗“护航”行动,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确保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为全市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4.严格依法行政打造阳光仲裁,积极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一是支持服务实体企业规范用工。开展政策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增强企业依法用工意识,提高职工依法维权能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劳动关系矛盾,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以调为先,统筹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调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二是加强治欠保支工作。加强日常巡察和专项检查,认真做好迎接国家、省、绵阳考核工作。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等制度落地落实,确保农民工工资建账率、直发率、按月实名发放率90%以上,工资保证金、政府项目清偿率100%,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加强调裁审衔接,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应急管理局【第六篇】
2022年,泸溪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努力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效能,为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大政务公开,积极主动依法依规做好各项信息公开,利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核发备案登记、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农药经营许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等服务事项挂网公示754项,其中主项服务295项,其它服务295项,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规范化、透明化管理水平。二是优化办事流程。行政审批事项入驻政务大厅窗口办理,严格执行“一窗受理”模式,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办事制度,提供从前台受理、勘查现场、到后台审批的一条龙服务,确保群众“少跑腿”。累计完成进驻事项办件量459件,其中行政许可办理457件,依申请类公共服务办理2件。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保障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公正、公开、透明。组织农资市场巡查检查43次,检查经营门店和企业总数共312家次;巡河打击非法捕捞116次,立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9起,移送司法机关4起;查处运输、经营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生猪案2起。
强化惠农政策落实,服务三农,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全力稳住农业发展“基本盘”。积极克服疫情灾情等不利影响,全力推进灾后恢复生产,农特产业总面积稳定在4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兴隆场白茶加工厂、洗溪红酒庄园、茶产业综合体等一批三产融合项目建成投用。二是全力破解经营环境“肠梗阻”。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拉网式检查90余次,完成农产品速测792批次,定量检测175批次、合格率%,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三是全力打出企业服务“组合拳”。加强涉农企业帮扶指导,协调各方解决企业发展实际困难。开辟“绿色通道”,为各类涉农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务实的“点对点”服务。2022年,帮助企业成功申报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为40余家涉农主体申报贷款贴息,贴息额达30余万元。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农业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应急管理局【第七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应急管理局样例【优秀8篇】”,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紧扣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企业展现出更加充沛的发展活力。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深化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实行“企业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近似名称”人工干预。对于符合规定的申请,申请人作出相关承诺后,登记机关不再对名称是否与他人近似等情形进行人工审查。
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登记审批效率。2021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48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其中:企业52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30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个体工商户1496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三是推进企业简易注销。在坚持“便捷高效、公开透明、控制风险”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由企业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简易注销程序。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未开业)、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无债权债务)的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推行企业注销“一网通”服务,实现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
(三)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综合监管.一是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推动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制定企业公示信息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紧扣工作实际,从法律依据、基本流程、实施检查中的有关事项等3大类7小项方面,细化了抽查工作。截至目前,在食品、药品、商标专利、广告、投资类企业、网络餐饮以及定向不定向抽查等领域开展双随机抽查51项(跨部门抽查1项),基本做到随机抽查全覆盖,合计抽查各类主体1969家,抽取执法检查人员68人。二是利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市场监管”的信息监管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量归集各相关部门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涉企信息,实现本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使用覆盖达100%。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提请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同心县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文件,共召开3次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共添加执法人员211人,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5项,同时将检查结果均按照要求录入“自治区平台”予以公示。
持续跟踪发明专利申请,倾斜扶持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二是强化知识产权监管,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推进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衔接,依法将案件线索移送相关职能部门,提高办案效率,提升本地人均知识产权起诉案件量,维护知识产权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强化知识产权宣传,组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活动,通过微信、网站、电视、纸媒进行知识产权政策宣传活动,提升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及保护意识。四是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与人行同心县支行、县金融局等部门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政策引导,协调各商业银行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纳入工作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全覆盖,提升全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程网办率不高。我县大部分办事群众文化程度较低,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网上申报接受能力差,习惯于到窗口办理,经营户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的意愿不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在我县运用不广。二是电子营业执照推行中,申请人表示“手里有一张看的见的营业执照”更踏实,更愿意领取纸质营业执照,对电子营业执照的认知度、认可度还有待加强。三是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相关部门在协调配合方面不够深入,对列入经营异常及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在贷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限制或禁入还不够严格,没有真正建立部门协调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失信和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工作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内,提高企业开办效率。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提高注销登记便利化,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和自治权,由企业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简易注销程序,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
二是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对涉企经营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行分类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持续加快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用户注册、实名验证、身份鉴别、单点登录等服务,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在“一网通办”平台的“一次认证、全网通办、证照共享”的目的。完善登记流程,实行企业登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运用。
四是持续简化企业登记手续。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放宽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企业经营场所改革。加大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化营业执照使用的宣传力度,提升对电子营业执照的认同感。
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建设,在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上转型升级。强化信用约束,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公示信息抽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僵尸企业吊销等工作,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六是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业务培训和宣传。注重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工作技能、办案技巧的学习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以案释法,切实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义效果宣传报道好,为全社会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应急管理局【第八篇】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和降低审批收费的意见》,以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工作作风转变,积极构建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全区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9月30日,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大会,将优化全区营商环境作为会议重要内容,对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做出全面部署安排,建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高竞争力、增创新优势的战略任务统筹推进,出台了淄川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
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进行拓宽,促进各类营商主体公平竞争。
规定申请办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
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内资公司试行“零首付”登记,同时放宽企业、个体工商户住所及企业名称使用限制,20xx年底前一律免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
对企业开办设立的前置审批事项进行精简和规范,实行企业开办设立并联制度,大力推行网上注册、年检。
规定企业设立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变更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名称核准当日办结。
为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行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联合办理制度。
对区级权限范围内实行审批制、核准制的项目,建立了联合审批制度,对全部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按项目立项、土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大幅缩减了投资建设审批时限。
建立了区重大项目审批全程代办的制度,由各相关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明确专职代办员,对审批事项实行全程代办、公开代办、高效代办、无偿代办。
制定了建设类项目收费标准,并进行了全面清查。
对区重大项目用地实行“点供”政策,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由区政府统一调控、统筹协调解决。
符合独立选址要求和土地“点供”条件的重点项目,使用了省下达给我区的指标或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城乡增减挂钩等政策予以保障。
对园区新上项目所需的环境容量、用地土地指标予以倾斜,及时协调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优先保证。
为降低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全面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对企业贷款审批过程中的各类附加收费,以及强制返存贷款、搭售理财产品、设置企业开户最低资本金、最低存款额等违规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
建立了“企业稳定资金池”,用于企业贷款资金过桥以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结构贷款担保的风险补偿。
为加强区域资本市场建设,制定了企业上市挂牌交易奖励扶持政策。
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各类创新型金融机构。
全面落实收费项目取消、减免等政策,及时为企业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
对区及区以下自行设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予以取消,对国家和省依法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实行目录管理,并一律按下限执行收费标准。
整理编辑《淄川区现行涉企收费项目目录》85页,涉及收费系统(部门)25个。
积极推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改革,由执收部门分别到企业收费改为企业定期、定点统一缴纳。
实行国税、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机制,推进国税、地税信息共享,金税工程三期上线后实现了税务登记当天受理即时发证。
全面及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由事前备案改为了事后备案。
坚持税务检查归口管理,实行了“一家查账,多家认账”的制度。
加强商事纠纷调处,主动介入土地征用、涉法涉诉、劳动争议、企业生产经营等过程中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重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
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公正服务,对于企业办理的公证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予以受理、办证、出证。
对行政审批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和动态清理机制,并及时承接、调整上级下放、委托的行政审批权限。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编制审批流程图,提高审批效率。
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推行“联审、代办”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