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管理专题论文优质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现金流管理专题论文优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现金流管理专题论文【第一篇】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要素企业现金流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交易或其他事项引起的现金流动的数量。现金流贯穿于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科研等各个环节,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是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要素。
2.企业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标现金流是反映企业盈利质量的重要财务指标,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侧重利润和收入指标,而通过现金流量表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指标,还反映了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信用和实力,可以说,现金流是企业盈利质量的“检测器”。
3.有助于评估企业市场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金流量是评估企业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仅能够反映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将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流动比率等指标相结合,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并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最终确定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刺激下,我国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总体向好,普遍建立了现金流管理和控制制度。但与此同时,受到人员、管理、企业实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现金流管控领域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如下:
1.现金流管理意识有待提升企业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足,将现金流视为一项技术性工作,导致现金流管理工作流于表面,未发挥应有作用;对现金流认识程度不够,将利润等同于现金流,对赊账销售、折旧、摊销等隐形问题未加以考虑,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2.对流动资金缺乏科学预测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科学规划,存在盲目扩张的情况,企业经营涉足多个领域,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同时,企业对所投资领域的项目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资金占用时间等缺乏科学预测和管理,可能导致项目进行中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引起资金链断裂。3.缺乏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企业的现金流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一定裕量的现金流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经营中常常面临各类复杂的不稳定因素,引起现金的流入与流出不平衡,当现金流量低于警戒值时,如果未能及时预警,将带来巨大风险。一旦企业遭到突发事件,需要动用现金时,很可能陷入困境。
1.提升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意识要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与控制,必须从意识上提升对现金流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修正只注重利润率的传统观念,进行投资时充分考虑资金的占用率和回收率,以及赊账销售、折旧、摊销等情况,最大限度的平衡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确保现金流量通畅,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于多元经营的企业来说,还应该积极优化现金流管理方式,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业务分权、财务集权是最优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业务分权有利于防范企业资金流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财务集权来优化现金流管理,可以借助网上银行服务,通过收支两条线来对各部门之间的现金流进行监管,统一调剂企业的资金。
2.加强对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现金流的管理重点在于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存货管理,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能够结合管理重点,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预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进行规划,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算的编制,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资金的收支,组织财务活动。当现金流量的预测为负值时,企业能够提前进行现金流量筹措,通过银行贷款、优秀资产等方式解决资金的急需问题,以保证资金的裕量,当现金流量的预测为正值时,企业根据预测的盈利数额和时间,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将富余的资金转化为持续流进的现金流。
3.构建现金流风险管理预警机制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很多中小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缺乏风险意识,存在盲目扩张和规划不科学的情况,应该在企业现金流的管理与控制中,引入现金流量的预警机制,提升企业对现金流动风险的把控能力。企业现金流量风险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潜伏期较长,通过对现金的循环周期比率、销售额增长速度比率、应收账款回收指标等的分析,当现金流出现风险时及时进行预警。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例如,可以由财务、审计、市场等相关人员和环节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企业现金流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考核,并输出风险分析报告,从组织保障上提升企业的现金流风险管控能力。
四、结语。
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组织规模日益庞大、管理层次不断提升,现金流管理的重要作用已经不断得到企业的重视。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现金流管理与控制制度,需要从各个方面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设计一套实用的管理模式来确保现金流管理的一贯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最终推动企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现金流管理专题论文【第二篇】
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影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的因素。
(一)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
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资本注入。
1.保费收入。保费收入一般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这是因为风险是指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异。因此只要保费收入的减少是计划之中的,则不会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因为公司肯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只有因突发事件,比如政治因素或发生巨大灾害,所产生的保费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才会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极为严重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保费收入计划中的下降并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但保费收入的连续下降势必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保费收入的连续下滑必须引起公司管理层和监管机关的高度重视。
2.投资收益。投资收益除了取决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更主要地取决于利率。
利率(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因素,我们可以将此处的利率定义为实际利率)对寿险业的影响不仅巨大,并且作用于方方面面。
(1)利率对保费收入的双重影响。当利率处于较高阶段时,寿险保单的价格相对较低,当利率走低时,寿险公司必须承担高利率时期所售保单的利差损。如果利率长期低迷,则会使寿险公司背上沉重的包袱。研究表明,这种所谓的“现金流动承保”是寿险公司破产的重要因素。反之,当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保单价格较高,当利率长期处于上升趋势或快速飚升时,原先在低利率时期购买保单的客户会觉得不合算,于是纷纷退保。大量退保也会使寿险的现金流量受到很大威胁。因此,只要利率不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出售传统型的保单就会使寿险公司面临两难境地。
(2)利率对资金运用的双重影响。当利率提高时,资产贬值,这意味着偿付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为了支付赔款而被迫处理资产,那它就会陷于支付困境。另一方面,高利率也意味着从投资中获得了高额的收入。在利率下降的短期内,通过实现资本的收益,还会取得好的投资效果。但如果利率下降期延长,对投资效果就会产生负作用。
通过对利率与破产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利率下跌阶段破产的保险公司数量增加。
3.资本注入。资本注入主要包括一般增资扩股、上市或配股。资本注入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入。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本身就是公司的重要业务范围,而资金运用是靠投资组合来完成的,因此寿险公司的资本注入一般不需要以特定的项目做依托。由此资本注入的现金流量存在的唯一风险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投资回报。
与现金流入不同,现金流出通过途径,通常包括给付、工资、佣金、购买债券、分红、再保、缴税以及行政费用等,其中的部分支出是资本预算已经决定的,例如在某一时期购买电脑设备。对保险人而言,现金流出有一此规律性,如每月的月初现金流出较大,因为一些支出,如年金给付、租赁费、使用费等主要在月初支付。从全年看,索赔和退保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在以上诸多影响现金流出的因素中,主要包括给付、退保、大规模投资支出、分支机构建设等。
1.给付。一般而言,满期给付完全不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只有死差损长时间处于较大的情况时,才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构成影响。
2.退保。退保率即使比精算假设稍高,也不会构成太大的现金流量风险。只有当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退保行为(类似于银行的挤兑),才会对寿险公司构成致命威胁,通常只有受政治因素或短期内利率的飚升的影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3.大规模投资支出。投资支出一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且由于寿险大部分是中长期资金,有时对流动性的需求不是很高。但大规模的投资支出,一旦发生利率或信用风险,则并非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4.分支机构建设。分支机构的建设对老公司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但对于处于扩张期的新兴公司,则会造成一段时期内大规模的现金流出,往往此时会给公司的现金流量造成较大的压力。当分支机构开业后的营业状况并不理想时,预期的现金流入不能实现,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危险。
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寿险公司在任何时候持有适量的现金,既能支付到期债务,又不致因持有现金量过大而遭受损失。根据上述目的,现金流量风险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要求寿险公司必须在任何时刻拥有足够数量的现金,以支付正常的到期债务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如大额赔付,或外部环境,如政治事件的影响。与银行面临挤兑风险相似,寿险公司有时会因信誉危机或不可抗力造成大规模退保,从而造成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这些都是在现金流量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安全性因素。
(二)收益性原则。
收益性原则与安全性原则是对立的,手持现金越多,安全性越大,但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收益性越差。反之亦然。
对寿险公司来说,现金存量不足将导致一些到期债务不能按期支付,使其与保户、股东或员工的`关系出现问题,也许此时公司不得不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场合将其部分资产变现并因此而蒙受损失。同样,现金存量过大也是问题,虽然保证了充足的安全性,但由于其只能提供低收益或无收益,因此,过量的持有现金将使公司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比较而言,安全性原则的满足相对要容易些,只要保留足够数量的现金就可以达到,而以最小的机会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才是风险管理真正的目的,才是公司的经营目标。因此,寿险的现金流量管理,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同时,必须更多地考虑收益性原则,精确测算所需要的现金量,并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风险偏好)确定安全系数。只有科学、精确地测定所需的现金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现金流量中的其它部分运用出去,降低机会成本,取得较好的收益。
(一)现金预算。
现金流管理专题论文【第三篇】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产品销售的方面。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选拔,企业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意识,同时企业缺乏培养和选拔管理会计的动力。企业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会计人才的引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管理和企业经营方面投入关注,同时需要重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和建设。许多国外大企业的管理者都起步于财务、会计等部门,对于财务管理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这不仅对于把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众多的会计管理人才,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有财务会计进行,企业对于财务会计的选拔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的工作需要由会计人员完成,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常经营,所以,对于企业财会人员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当前,我国财会人员的整体数量多,但是质量不高,总体的职业素质还非常欠缺,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知识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称差别大、继续培养教育不够重视等几个方面。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推进,在会计工作方面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造成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失误,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同时,目前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主要是职能部门的普通员工,只是做好本职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参与到企业的管理经营之中,没有起到应由的作用,只是简单执行领导布置的任务。
3、理论和实践脱节。
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项举措,是根据具体的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运营状况所决定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的内容、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大都由国外引进,并没有普遍的运用到企业之中,国外理论不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而且理论和概念的假设性过大,与现实情况不符。这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具体应用。
1、提高管理会计地位。
提高企业管理会计的.地位,首先要从企业的管理者入手,只有企业管理者加大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才会引进更多的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也就提升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地位。这能够更好的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领导者在企业内部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培养和引进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使企业的管理会计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有自己独立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权限,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对管理会计的深层次培养,定期对管理会计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升管理会计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夯实理论功底。
管理会计理论功底的夯实需要从根本上入手,在管理会计的培养和学习阶段夯实基础,不断的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升管理会计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首先,完善高校的管理会计培养机制,在专业理论只是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应变能力的提升,提高管理会计的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会计的责任感,灌输管理和财务会计两方面的内容和意识,使管理会计明确自身定位,在企业的发展管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对于管理会计的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其次,健全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会计职业资格的入门要求,实现管理会计的科学化培训和考试,保障管理会计人才的质量,使之适应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构建系统化的继续教育机制。为了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国际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管理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制定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和政策,督促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到解决,同时使管理会计人员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的要求。
3、实践应用。
管理会计工作还是要落实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来,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做出改进,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而服务。对与管理会计的日常工作进行分析和改变,从实际上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现金流管理专题论文【第四篇】
据说万科全国的项目降价期间,万科总经理郁亮曾经到soho老总潘石屹的家中做客。潘石屹问郁亮,为什么万科降价25%,而不是像其他企业一样降价5%或10%。
郁亮回答说,万科做过市场调研,只有降价25%才能马上对成交量产生影响,5%~10%已难以对市场起到作用,而25%已经是万科的极限。
一言以蔽之:现金流。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现代市场经济高度依赖信用,信用是拿来干什么的?讲白了就是借钱。不管你是向银行举债,上市融资,还是占用上下游的货款变相融资,乃至回家向娘舅哭穷,企业要运营,生意要周转,少有不借钱的,只不过量大量小,借长借短的区别。
经济不景气是危险,也是机遇。我们倡导企业和营销人要有这样的心态。不过好的心态要有足够的实力支撑,正确的思路才能结出果实。尤其是想在寒冬里逆势而上、趁别人冬眠收缩时打扫战场的企业,他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就需要更多的钱。就是只想自保越冬的中小企业,也需要足够的钱来应对订单下滑。
钱从哪里来?
首先看宏观的金融头寸,
国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开始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不要觉得这个总量离你我很远,在国家强力干预的经济体中,大河没水小河干,上游不放闸,下游就喊娘。
最后看消费市场。消费在中国一直是滞后的增长领域。通常是出口上去了,投资上去了,赢利上去了,税收上去了,然后才轮到收入上升,最后才是消费上升。而现在出口和投资都在减速,收入水平上升幅度不可能再重复过去几年的水平。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消费增速出现回软。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抢呗!先下手为强。
这就是为什么万科作为行业领头羊率先降价。万科很清楚,在这个池子里它个头最大,需要的资金最多,要维持生命,保持原来的体型,还要在寒冬里能跑能跳的,意味着在食物总量相对萎缩的情况下,它要占据更大的百分比。如果它让池子里其他人先动手抢去了现金份额,它能分到的就少了。小个子少那么一口两口的还能对付一阵子,大块头摊子大,一旦周转不灵,轰然倒地是分分钟的事。
实际上,已经有聪明的企业在“洗劫”渠道,“洗劫”市场。他们用非常优惠的条件引诱客户的现金,让他们半年之内都不用再进货。
越冬的粮食就那么点儿。他多拿一手,你就少吃一口。是时候好好盘算一下啦!
现金流管理专题论文【第五篇】
1.坚持国家层面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指导,加快完善管理会计推进的组织体系建设。
以财政部为主导,合理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各级财政部门的牵头作用,突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主体作用,借助会计中介的纽带作用。在宏观上形成财政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企业重在应用,有关社团机构服务支撑的组织架构。建立管理会计整体工作统一领导有力、组织协调有序、应用主体积极的推进机制,以科学的组织体系建设,保障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推进。
2.设置管理会计专门机构或岗位并赋予相应的职能。
管理会计是一种涉及企业组织各个层次责权利关系的应用,将会冲击组织结构的调整,促使其由传统的金字塔转向扁平型、网状型甚至无中心型的组织形式,这是组织结构分权化的趋势。同时,管理会计处于信息集成的关键点上,掌握着信息上下沟通与内外流向。因此,企业应顺应管理会计与组织形式相匹配的趋势,注重适时调整组织结构。明确管理会计在企业转型中的重要性,按实际情况和需求设置管理会计专门的机构或岗位,配备管理会计人员,赋予相应的职能和职责,确保管理会计的实施运用更加趋于科学有效。
3.管理会计应用务必落实“一把手”职责。
管理会计应用不仅是系统工程,也是创新工程,整个落实过程都离不开具有权威性的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推动。比如:管理会计系统运用是否与企业现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相匹配;选择的方法工具是否有利于改进企业管理系统、是否提升了企业价值。企业组织设计和应用效果评价都离不开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投入和判断调整。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和履行实施主体的职责和义务,组织指导管理会计的具体实施,形成企业内部全员的组织认同和合理的职权分配,及时消除各组织之间职责不清的负面影响,在管理会计应用中及时进行组织重构和机制创新,指导并保证各项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
1.加强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创新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技术方法及工具。
一是组织力量对各种技术方法、工具进行系统梳理完善,阐明不同方法工具应用的环境条件、具体操作的要求和选择使用的利弊,增加标准的科学性和可选择性,最大限度发挥其具体指导和示范带动的作用,便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用适合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二是突出本土化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的应用转化,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总结创新工作,研究构建符合我国企业特点的管理会计体系,提高实际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创新技术方法应当考虑企业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问题。我国企业情况差别较大,存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国有、民营不同性质的企业,东部、中西部不同地区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选择方面具有差别性,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需求,分期分层次出台应用方法和工具,指导不同企业在相对标准化下能够个性化选择,以便达到分类指导的效果。
2.企业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导入管理会计技术方法。一是坚持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应用能够支持和推进企业战略实施,能够提升企业价值。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领,识别出企业需求是什么,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方法的选择必须与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对应。具体实施中,细化工作程序,有针对性地编制企业管理会计指导手册,能实现业务财务联动,达到为企业破解难题的效果。三是个性化的技术方案是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应总结具有特点的技术方法,加强成功案例的交流和推广,不断创新丰富管理工具。
3.开发管理会计软件,推动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过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拓展,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软件服务领域市场,共同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跨越发展。一方面,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会计与业务的融合与集成。设计开发管理会计软件,在注重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条件下,加大会计信息化管理和网络财务监督,使管理会计复杂公式和模型简单化,以保证管理会计工作快捷有序进行。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深度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跟进支持,企业要注重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注重运用先进的计算分析方法,把管理会计的各种程序和工作方式引入信息化管理操作中,使财务工作摆脱原有记账、算账束缚,更多地转向管控、评价、预测等工作,在会计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中发挥出职能作用,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需求。
1.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营造应用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相关制度。根据国家体制深化改革的要求,企业应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发挥好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的职责作用,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打牢制度基础。其次,尽快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提升管理会计业务水平,建立企业自身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为实现核算型会计向决策型会计转变创造条件。最后,建立全面的、全员的培训制度,特别是财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注重企业文化和业务知识及岗位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会计体系,有效推进整体团队素质。
2.健全和完善管理会计相关制度。
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管理,要提高制度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必须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促管理,有利于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促进管理会计信息的交流沟通,能够行之有效地发挥好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建立完善成本管控制度、责任会计制度、决策分析等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制度、信息标准规范制度、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注重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受控的制度体系,确保管理会计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3.试点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推进管理会计职业化。
管理会计的运用需要专业人员来实施,以资格制度为引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有利于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应当借鉴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经验,适时出台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制度,壮大管理会计师队伍,提高整体执业水平。推进管理会计职业化,有助于规范和提高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更加增强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更有助于职业经理人的成长,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4.优化法律环境,建立完善《会计法》相关制度及机制。
依法治国、依法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或制定,能够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应当以《会计法》修订为契机,增加与完善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发展的需要,在《会计法》中明确管理会计的地位、职能、作用,并与财务会计区分,对二者分类管理、分别指导。在对管理会计相关内容予以规范的同时,从法律法规上明确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职责和义务及其规定,从而保证企业在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刚性约束。同时,企业还应当主动配套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积极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完善业绩评价和预算承诺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总结,力争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