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管理文档 >

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优秀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33067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第一篇】

本周一(20__年10月30日)上午第三节课,我在九年4班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为《唐雎不辱使命》的第二课时。

公开课的教案是根据教参里的“教学建议”,结合我想展现4班的诵读能力的教学意图,设计而成。

自信地说,我的这节课还是有亮点的,毕竟我很用心在备课,而且我的课堂把控能力还算不错。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公开课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三大方面,来说说他人对我这节课的评价。

一、教研组的集体评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内容安排太多,所以一直在赶着上。

2、重点不突出,每个环节基本上都是浅尝辄止。

3、跳跃性过大,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很突兀。

(二)、教学设计可做如下修改。

1、“读一读”(无句逗朗读)、“考一考”(基础字词句的翻译)这两个环节可以直接删去。

2、把“说一说”(复述情节)、“评一评”(人物形象分析)作为重点,保证时间让学生展开说。

总的来说,公开课的内容安排不宜太多,而且最好要有弹性的设计,可以随堂做调整。所有教学活动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展开要充分。

二、教研后我与江丽鸿老师的共同探讨。

1、句逗训练很有意义,可以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平时可以多做训练,但教师要有相应的指导与落实巩固,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2、借助关键词来复述课文,这个形式不错,可以多让学生练习说,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可以训练他们概括的能力。

3、“写一写”(随文练笔)作为课外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参考《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写法。

“仿课文,写作文”一直以来都是江老师研究的课题,而且小有成果,很值得我借鉴。

4、关于“士”的文化精神,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结合本课的课后练习四以及《出师表》,做一次综合性学习,就算没有时间开展活动,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三、朋友圈的留言。

1、黑板有点乱。

这是我的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同学,在看到我发的公开课照片后,在下方的留言。

小学老师们注重细节,追求精致课堂,我早有耳闻,此次体会颇深。

我的板书设计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是两张插图、两个小黑板,把大黑板遮拦得杂乱不堪,确实不妥。细节决定成败,我要引以为鉴。

2、你的字进步很大!

这是以前的一位同事给我的留言。

坦白讲,在读师范时,板书就是我的软肋之一,而从教以来自己又懒于练习。

所以,她的肯定,我受之有愧。其实,我需要改进的真的还有很多很多!

此次公开课应该说遗憾不少,甚至可能会让这些年来一直关注并关心我的人失望地认为:“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只是这样!”

不过,只有我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艰辛。其实,大多数笨鸟还是只能在后面慢慢飞的。但是她会一直飞下去!

今后的教学,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继续保持对教学的敏感与热爱,不气不馁,一步一步向前走!

加油!

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第二篇】

为了帮助学生更阳光、更健康地成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学校领导和心理老师的指导下,我校学生策划创办了学生心理社团——扬帆心理学社。心理社团由学校组织管理,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形式。高中生心理社团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心理社团是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自我认知的不断发展,加上心理学自身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和兴趣,多数学校心理社团参加人员较多,参与积极性高涨。但学校在开展社团活动上因缺乏合理的指导,社团活动内容不够新颖,活动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参与的热情剧减,无法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的。基于学生心理社团没有细致的规划、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学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引导,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加大心理社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社团管理的高效性。文中从学生心理社团展开研究,介绍了强化心理社团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学生心理社团的重要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了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高中生处在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时期,内心体验比较细腻、感情比较脆弱、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绪波动大。如果长时间处在消极悲伤的氛围中,不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会受到影响,也有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不仅仅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迫切需求,也是建立和谐校园的需要。学生心理社团是由一些对心理学感兴趣、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经过学校纳新、筛选组成的。通过开展具有特定意义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发展其特长。学生心理社团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心理社团还采用互动或自助的形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心理健康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一部分。随着学生心理社团的快速发展,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招募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骨干作为心理社团成员,以这些学生为核心,在辅导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开展一系列心理活动,以点带面,创建有心理层面的互动机制。学校建立学生心理社团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缓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掌握相应的心理调适办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正确的观念,学生之间相互关爱,共建和谐校园。

二、高中生心理社团的现状。

随着学校社团的不断增多,心理社团因自身的神秘感,活动类项目较多,受到学生的喜爱和重视,参与社团的学生也日益增多。当然,在心理社团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对心理学认识不足。

一部分学生抱着“想在短期内了解和掌握高深的心理学知识与技巧,例如:犯罪心理、催眠术、看穿人物内心等的想法,这也表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完善,学生对心理学看法有待改进,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常常会简单地用“有用”或“无用”来评价开设的学科或活动。

2.社团管理松懈。

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参与社团的目的和对社团的了解有所不同,加上高中生对于同龄人的评价有着较为敏感的心理,社团建立初期,无法形成较好的团队意识,社团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社员之间的合作明显不足,活动效果不理想。

3.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

高中生课业负担较重,不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参加社团的活动。学生对社团开展的活动认可度不高,导致活动策划无法实施,开展的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

4.社团活动内容尚需规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开设的主学科相比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学科中的很多内容与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心理社团毕竟刚刚起步发展,社团的内容都是在探索中实施,缺少适合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内容,特别是某些学生感兴趣、操作性强的内容无法开展,有些社团开展的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参与性欠佳,出现社团成员无事可做的状态。

三、强化学生心理社团管理的策略。

1.坚持科学引导,增强心理社团的责任感。

学生心理社团必须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确保其能更深入生活、接近学生,加大心理社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新时期对心理社团的要求。心理社团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发挥学生在心理社团的功能,学生心理社团通过开展相关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转移,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切身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无限乐趣,从而加大集体荣誉感,树立全面、集体观念。在与同学的日常交流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及道德文化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同时,可以开展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感化、引导那些性格孤僻、自卑内向的学生,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团活动,这样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2.制订长期发展目标,重视制度建设。

学生心理社团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根据学生心理社团的情况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制订的。长期发展目标的制订,应确保心理社团发挥其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力军的作用,这是对学生心理社团的再次塑造。同时,为有效落实整体发展规划,必须重视建设制度。学生心理社团应该包含管理办法、章程等多项内容,这也是社团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科学合理地制订心理社团的各项章程和管理办法,确保社团的决策、机制畅通,更好地发挥社团资源的优势,提升整个团体的工作实力,规范各个方面的工作。

3.给予专业指导,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

学生心理社团在实际发展中,学生热情度极高,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和组织能力,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发展要求,致使工作缺少传承。为确保学生心理社团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心理社团的活动层次,建立独具特色、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必须调动心理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大力鼓舞校内外专业老师、知名教授参与指导,也可以聘请校外知名人士加入到指导老师队伍中。建立高质量的指导老师团队,加大对学生心理社团的指导,提升心理社团活动的水平,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

综上所述,心理社团对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社团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琳。高中学生心理社团自主发展模式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14):107.

[2]刘泉利,罗博文,王孟琦,等。警校学生心理社团科学工作方案初探[j]。华章,(11)。

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第三篇】

任何考试都只是一场选拔赛,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研究生考试也是如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参加研究生考试,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大四的学生。很多大四的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在实习的时候要么简单对待,要么直接托熟人盖章。随着研究生考试的结束,一些不愿意接受调剂的或是分数不理想的考生就不得不转而投入就业大军中。

刚刚经历考研的失败,又临近毕业,很多人都会感到不安。刚从考研大军中溃败下来的小洪说:“考研失败的时候,心里确实很不好受,现在重新回到就业大军中,也觉得自己很没优势,一来没真正的实习经验;二来,现在似乎都没有什么招聘,估计好的单位也是少之又少了。”现在已经是5月份了,再有一个多月就毕业了,毕业前能否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小洪心里确实没底。

刚刚经历考研的失败,又临近毕业,时间的紧迫感确实让像小洪这样的考研失意族很担忧。考研失意族重新投入就业大军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呢?他们的优势又在哪里呢?我们不妨来听听过来人的建议。

小陈参加工作已经两年了,两年前,她也是众多考研失意族中的一员。跟小洪一样,一开始她也很担忧、很迷茫。既没求职经验又没实习经历的她,经历过一段迷茫期之后,在家人和同学的鼓励下,最后她还是在毕业前顺利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她觉得考研失意族找工作并非全是劣势,他们也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所以考研失意族找工作的时候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小陈说,考研的失败对她来说还是蛮受打击的,又临近毕业,就很紧张,情绪也很低落。她说,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是主要是要学会调整,不然就会影响求职效果。对于考研失意族来说,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心态,来自家人或是朋友的鼓励能够让他们尽快走出低落期。

第二,主动寻求帮助,掌握一些求职技能。多找身边已经求职成功的同学聊聊,作为过来人,她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心得,例如简历制作、面试注意事项等等。这样你在求职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对你的求职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学会扬长避短。很多考研的学生,为了挤出更多的复习时间,确实会缺少一些实习的经历,在找工作的时候这多多少少是一个劣势。面对自己的劣势,要懂得扬长避短,例如可以通过介绍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展示出来的能力;或是可以讲讲自己通过复习考研,使得自己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扎实等等。

第四,确定目标,抓住机会。小陈说,每年的3月至5月,10月至12月,都是招聘的高峰期,虽说第一个高峰期已经过了,但是大家还是可以抓住第二个高峰期的。只要你善于拓宽信息的来源,其实还是有很多不错的选择。

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第四篇】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情绪在幼儿一生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其个性、行为的发展。我园参与宋宁所长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的研究,侧重于“幼儿情绪发展的监控与维护”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从小、中、大幼儿的情绪发展的特点出发,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全体幼儿实施情绪的优化性维护;同时,对有不良情绪倾向和不良情绪特点的幼儿进行辅导,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实施预防性维护和矫正性维护。此课题的宗旨是希望通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小、中、大各年龄班的情绪发展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情绪评价标准。

从日常的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3-6岁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易转移和易感染等特点。我们将所观察到的问题行为进行统计与归类,结果表明:小、中、大班幼儿出现的问题行为各不相同,具有显著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集中表现出个体适应性较弱,他们对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生活中的突发情况等缺乏适应能力,对成人依赖性大,情绪不稳定;中班幼儿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易出现与同伴、成人交往中的问题,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交往中矛盾频繁;而大班幼儿随着龄的增长,个体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较多表现出学习中的问题行为。

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行为,根据环境的变化,我们尝试对小、中、大班幼儿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做邮前瞻性的心理预警,通过幼儿园的“家园互动栏”向家长提前发出警示,防患于未然。心理预警有利于教师对个体幼儿超前干预,有效地对可能出现情绪问题的幼儿实施预警性维护;同时也为面向全体幼儿实施的情绪维护提供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心理预警的出现,搭建了家园互动的桥梁,既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近斯的教育重点,又为家庭教育提供必要指导。从而,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心理教育效果。

二、实施方法和内容。

(一)实施方法。

根据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幼儿的特点,两个月制定一次心理预警,并根据预警内容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二)心理预警内容。

下表是20十一月、十二月两个月心理预警,具体内容如下:

表一:小班心理预警。

心理概述:对气候的变化,不能较快适应,易产生不愉快的表绪。

具体行为表现:

片段一:早晨天气寒冷,幼儿拒绝起床上幼儿园。

“妈妈,天好冷啊!我不要上幼儿园!”

片段二:户外活动中,幼儿不愿积极参与活动。

“老师,我的手冷,我不拍球!”

片段三:进餐时,幼儿棉衣较多不方便独立进餐。

“老师,你喂我吧!”

指导建议:

1.家长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早睡早起,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2.利用文学作品、艺术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冬季的特征,让幼儿从情绪上渐渐的喜欢上冬天。

3.家长和教师结合天气变化,坚持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锻炼。

表二:中班心理预警。

心理概述:遇到困难,与同伴发生矛盾、争执,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易冲动,产生不良情绪,易出现过激行为。

具体行为表现:

片段一:老师宣布游戏结束了,xx小朋友大哭大闹了起来,“我还没有玩够呢……”

片段二:排队参加游戏,xx边推旁边的小朋友边说:“我要站第一个,我要站第一个……”话没说完,就猛地将挡着他的小朋友推倒在地。

片段三:数学操作活动中,xx哭了起来,边哭边讲,“我不会,我不会,我就是不会嘛!”

指导建议:

1.利用游戏、文学作品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2.采用“同质”辅导的'形式,在特定情景中让幼儿练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3.营造良好的、宽松和谐的家园情感氛围。

表三:大班心理预警。

心理概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退缩、躲避。

具体行为表现:

片段一:计算活动中,学习5以内组成、分合。部分幼儿不能完全理解题意,就开始哭了,“我不会!”

片段二:体育活动中,学习跳绳,有些幼儿不会,也不愿练习,老师请他多多练习。他会说,“等我长大就会了!”

片段三:拼图游戏中,幼儿已掌握了30片的拼图游戏,当老师出示更多数量的拼图时,幼儿立刻叫起来,“我不想玩了。”

指导建议:

1.成人为幼儿提供的学习任务要切合孩子的实际能力,难度不宜过高,鼓励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2.幼儿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必过虑,要正确对等幼儿的畏难情绪,及时肯定,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家园配合,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友谊赛,激发幼儿的成熟动机。

(三)具体教育措施。

根据心理预警的具体内容,我们对幼儿的心理教育采取了集体教育、同质小组活动、个别交流、家园互动等多种形式。

1.主题教育。

专门设计的主题教育,教育氛围好,有理论依据,教育目的明确,教学准备充分,并可以检查评价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程度。如在小班结合对气候的变化,不能较快适应,幼儿易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冬天不怕冷。”主题活动中安排了故事《我不怕冷》,歌曲《雪花飘》,体育《滚雪球》,健康《冬天也要锻炼》,音乐《风雨都不怕》,语言《北风爷爷你吹吧》,科学游戏《冷与暖》、《认识冬季服装》等等。让幼儿了解冬天天气特征,知道冬天保暖的一些方法,并且从心里喜欢冬天和各种冬季运动。坚持天冷也按时起床入园。又如中班教育活动《贝贝为什么没有朋友》、《你快乐,我快乐》的开展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

2.同质小组活动。

同质小组活动是将有某些共同心理问题倾向的幼儿集中在一起,遵循健康有益的导向性原则,自主、参与的实践性原则,开心、愉悦的趣味性原则,领会、自悟的体验性原则,开展心育游戏。如小班娱乐角的“堆争人”,手工撕纸“雪花飘,冬天到”;大班的综合技能展示“我喜欢……”“健康宝宝大比拼”等。针对中班幼儿易出现的情绪亢奋的行为,我们将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几名幼儿集中起来,以小组游戏的方式,专门对他们进行引导。如:开展游戏“圣诞老人收徒弟”、“快乐园”、“机灵宝贝”等。通过数次活动,这些幼儿在情绪控制上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家长也反映孩子的进步突出。

3.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的方式可以是老师针对个别幼儿的问题与家长讨论,也可以是老师直接和幼儿交流,了解幼儿心理的真实想法,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与反应,在幼儿的心理低潮期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幼儿顺利地克服负面情绪,增强对不良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在小班专设的红星榜,通过每天的评红星活动,激励幼儿天天坚持来园。如:在小班专设的红星榜,通过每天的评红星活动,激励幼儿天天坚持来园。大班开设的“悄悄话”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单独与老师、好朋友交流的场所与机会。

4.家园互动。

开展以情绪情感教育为主题的家园互动活动,有助于幼儿情绪认知能力与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家园互动可以家园联谊、邀请家长上课、亲子竞赛等形式开展。

案例一:

小班做冰花。

游戏目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学做冰花,增进亲子关系。

游戏玩法:

1.幼儿用撕、剪的方法做出皱纸片。

2.幼儿在父母的帮助将水和纸倒入模具内,放进冰箱。

3.幼儿和父母一起欣赏自己制作的冰花,探讨冰花形成原因。

4.幼儿和父母共同制作不同形状、造型的冰花,相互欣赏。

案例二:

大班亲子竞赛。

游戏目的:练习运用筷子的技巧,能勇敢面对活动中的困难。

游戏玩法:

1.幼儿用筷子将物品从一只碗夹至另一碗,多的一组为赢。

2.幼儿用筷子夹送物品至父母的平底勺中,由父母用勺运送至自己的碗中,多者为赢。

3.父母筷子在封闭的盒中夹取物品,并由幼儿用筷子转夹送至另一碗中,多者为赢。

在小班这个亲子活动开展后,我们发现幼儿对冬天的冷并不再是惧怕的心理了,他们喜欢这些有趣的游戏,并且更愿意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中去了。而家长也从中受到启发,还在自己家里利用夜晚零下的自然气候和孩子再次尝试制作冰花,和孩子在一起也经常讨论如何过冬及冬天的一些有趣的游戏等。让幼儿在心理上接受冬季,喜爱冬季,顺利的度过了心理上的难关。而大班的亲子活动则充分发挥了幼儿及其父母的主动性、积极性,用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掌握技能、运用技巧,父母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能帮助他们克服比赛中的畏难情绪,建立自信心。同时,家长在游戏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成功、快乐,亲子之间的交流增多,效果更佳。

家园互动还可以结合社区活动开展,如中班开展的“运动中的快乐”,就是利用五台山健身器材、攀登紫金山等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孩子们在运动中与同伴合作、分享,体验快乐的心情,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

三、实施效果。

1.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为科学育儿提供平台。

在学前阶段,父母是对孩子有最深远影响的人。父母对孩子情绪反应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情绪、智力的成长。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都会遇到不同的心理变化。作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的父母们在处理孩子出现的心理状况时,常常摸不着头绪。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预警给家长指引了方向。家长通过心理预警的提示,及时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现状,也知道幼儿园现阶段心理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家长也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密切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使得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应外界的变化,保证心理健康发展。

2.加强家园互动,提高教育的一致性。

在当代信息社会,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视,《幼儿园工作教员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纲要》中还指出:“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但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幼儿教育这个整体中,除了幼儿园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都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了心理预警牌的指导,有了家园互动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实现了家园同步同态,形成了家园互动,提高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作用,使幼儿教育的价值大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价值的总和。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家长、老师三方一齐参与,幼儿的心理情感、社会化都得到不同程度、不同纬度的成长。

3.实施心理预警,体现园本课程理念。

我园的“健康成长”课程认为:健康是身与心、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关系和谐的结果。它是整体性的,包括生理、心理等层面的内涵;它是动态性的,个体的积极参与能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幼儿获得健康并越来越健康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健康成长课程的实施理想。健康成长意指幼儿的身体、认知、审美、道德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身心完美。健康成长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不仅有利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积极推动教师的健康成长,还有助于家长的健康成长。

心理预警的尝试,正是我园健康课程的一个具体体现。我们通过心理预警,以及随之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得多数幼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幼儿的交际、排除困难等能力增强了;生活、学习、游戏的态度更加积极了。

总之,心理预警的设置,使得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家庭、社区等紧密环扣的幼儿教育为幼儿的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符合时代赋予我们的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值得尝试和推广。

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第五篇】

心理辅导相较于其他工作,更需要与人的心灵相触碰,而良好的心理辅导则应该建立在良好辅导关系的基础之上。良好的辅导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问题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学校的心理辅导主要是面对广大学生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大多会表现出一种隐秘而封闭的特点,他们不会轻易向教师和家长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时,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就要在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地展开,以此来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辅导者要注重用语言传达接纳与共感。

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辅导者要努力掌握用语言将自己的理解、接纳、共感传达给来访学生的能力。首先,感情的反射。简单地说,就是辅导者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给予及时反馈。这个时候的反馈其实可以不需要仅局限于语言上,同时还可以包含一些非语言的表达。例如,在学生讲述自己痛苦的经历时,辅导者也可以做出较为痛苦的反应,并说出一些类似“这简直让我太伤心了……”的语言。其次,感情的明确化。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其实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比较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对一件事情的感情是模棱两可的。这个时候,辅导者就可以借助语言,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他们的情感理出头绪,使其感情明确化。再次,内容及问题的重复。例如,在学生说“我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时,辅导者可以说:“感到一片空白了。”这样的重复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辅导者正在认真地倾听自己的话,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表达出辅导者的理解和共感。

二、辅导者要做到热情友好与温和相待。

在学校的心理辅导中,辅导者与学生除了具有一般的心理咨询辅导关系,同时还具有师生关系,这一层关系的特殊性就使得学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来走进心理辅导教室,向辅导教师进行倾诉。由此可见,在心理辅导的初始阶段,辅导者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进行倾诉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辅导者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一种热情友好、温和相待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来访的学生。具体的过程为:当需要帮助的学生来到心理辅导教室的时候,辅导者可以先让学生坐下来,并与学生保持一种适中的位置进行交谈,例如,作一些日常的问候,或是从来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以温暖、亲切的语言来慢慢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他们产生亲切之感。当辅导者感到学生已经开始缓解心中的拘束,愿意和自己敞开心扉的时候,就可以将话题慢慢引向辅导的主题。当然,这种热情友好态度的表现程度还需要辅导者自行把握,切不可太过亲近和热情,以防物极必反。

三、辅导者要坚持保密原则进行辅导。

在辅导开始之前,辅导者就需要向学生说明保密性的问题,并对整个心理辅导过程中的记录给予明确的说明,对学生所说内容的保密做出肯定的承诺,以此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担忧和戒备,进而使学生的自我探索得以顺利开展。在校心理辅导中的辅导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社会交际之上的,这就使得辅导关系的深度和密切的程度都超过了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友谊关系,这种建立在特殊环境下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及隐蔽性。例如,一般未经学生允许或是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辅导者不能暴露学生的信息和秘密,如果是因专业需求或是其他的原因,需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探究讨论、科研写作、教学引用,就必须要隐藏能辨别出学生身份的相关信息。在校心理辅导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辅导场所,辅导者还可以将辅导的场所延伸到互联网上,以此来获取更多与学生有关的情况,但是这同样需要辅导者坚守保密原则。例如,辅导者可以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不需要问学生的真实信息,让学生在网络上能真正实现畅所欲言,对学生在网络上反映出的困惑等要及时分析、指导。如果辅导者在网络上发现较为严重的不良行为时,就要在不暴露学生信息的情况下,将这一问题向相关的教师进行说明。

总之,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贯穿于心理辅导全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辅导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被充分重视,特别是在心理辅导开始的时候,相互信任、彼此坦诚的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总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进行有效心理辅导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红梅。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第六篇】

中职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在校中职生已达到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人职业生涯,因此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劳动素质和职业素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随着国家对德育的重视,中职学校在德育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快速的社会发展和变迁对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模式及其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就当前的中职德育工作而言,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较重、教育方式刻板。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群体意识等,这些品质是个体社会化历程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以学校德育课堂的教学形势进行则显得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比较浓厚,在教育方式上稍显刻板,不够灵活。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校硬件设施、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制约,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的教学过程和班会实现,教育方法往往只是局限于教师灌输式的“讲”和学生的“听”。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指导,因此注重从思想上对学生教育并没有错,但是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学生民主、平等、参与意识的逐步增强,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正面教育的接受性以及中职生的身心发展性质和特征。

(二)、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德育课程作为学校的课程之一,其考核评估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科任自主命题自行阅卷的考核方式,透过试卷分数的多少来衡量学生道德品质的高低。这种考核方面显然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个体的道德品质能否通过打分的方式来考核是值得商榷的;其次试卷的内容是否能够反映出道德品质的核心;第三、学生是否认同考核结果并将结果视为个人需要努力的参考。分数考核的结果还可能造成对学生进行道德评判的可能,而一旦对学生进行道德评判就容易产生偏见等刻板印象。德育课程考核的内容也往往离书本不远,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程本身的积极影响,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引导学生将课程内容融入个人的日常生活。

(三)、缺少对学生个体行为背后社会动因的深入追踪。

德育的目标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者。中职生处于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他们有着来自于各自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及行为需求,其行为深受日常生活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生行为表现并不总是遵循德育教学的要求,因此,学生出现偏差行为是教育中的常态现象。教育者需要将学生作为和谐完整而且存在差异的人来对待,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其行为背后的社会动因给予相应的关注。但是,目前的德育工作往往以说教为主,教育者容易给行为偏差学生贴标签,对其社会生态背景了解不足,教育效果打折扣。

(四)、教育评价机制偏向就业。

在德育的评价机制中,以就业为“马首是瞻”,忽视学生的素质发展,尤其是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发展。中职学校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社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但是由于中职学校德育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评价机制存在的不足,导致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因此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势在必行,而社会工作渗入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则是其积极探索之一。

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社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能应对各种问题的制度和专业,发展出一系列的分支,在社会的众多领域中发挥其独特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社会工作的功能空间也在扩展,在学校中开展的社会工作实务,即学校社会工作是其重要分支之一,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论、方法运用于学校学生德育工作,为在校学生提供特种专业服务,以协助学生预防问题发生,改善不利处境,更好地完成学业与健康成长。笔者认为,社会工作渗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是有助于提升德育工作效能的。

(一)、社会工作的价值和工作原则有助于扩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个以助人为职业的专业而言,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受一些专业助人理论、理念和价值、方法的指导,但是就社会工作渗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而言,社会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促进学校德育的功能。

1.社会工作的增能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但是与其他助人和教育人的活动不同,社会工作尊重个人并相信人是有潜能的,并注重充分挖掘个人的潜能以达致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即社会工作的增能价值。社会工作不只是简单的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且还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得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社会工作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获取实用的知识和技巧,同时有助于培养其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发展能力,为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相信人的成长和转变超出人的预期,认为尽管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困难会对人造成伤害,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发展的机遇。优势视角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强调对学生优点的关注,注重对学生优点的发掘和运用,以发现其优势和资源,解决自身困难,认为要识别、利用学生已有的优点和优势,利用他们的能力、兴趣、成就等已有优势来进行德育。

3、社会工作全面发展价值。社会工作价值观注重人全面发展,协助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爱国情操、道德观念、纪律观念和良好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具备高尚思想品质、良好道德修养,完善的人格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因而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未来劳动者--中职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尤其是德育水平。

4、社会工作的个别化价值。个别化在社会工作中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价值,把每个人看做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目前的中职生作为“95后”“00后”的未成年人,在心理上具有自我意识突出、个性鲜明等特点,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应用社会工作个别化价值的指导,更能体现对教育对象的尊重。

(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有助于整合学校德育的资源。

社会工作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资源的传递过程,收集、组织、协调各种资源和有效传递资源,包括受助学生需要的物资、机会、生活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等。社会工作者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和服务传递系统,作为工具性的资源,并协调各方,如民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各类基金会等,扮演媒介者的角色,尽最大努力积极寻找、组织和有效运用这些资源为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联系学校进行减免补助或者联系校外的基金会、民政机构等组织进行物质援助。

(三)、社会工作的内容有助于完善中职学校德育的内容。

中职生正处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发展关键阶段,面临着成长和就业的双重挑战,社会工作渗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弥补中职学校本身的德育工作存在的缺陷,还需要对中职生的需求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内容也必须要围绕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职生一方面需要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需要完成成长任务以及职业规划和发展任务,其需求可以分为一般性需求和特殊性需求。

1.一般性需求及社会工作的内容。一般性需求是针对所有中职生而言,根据学生的一般性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协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避免逃学厌学等不良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协调与教师、同学、异性、父母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控制并处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负面情绪,如沮丧、冷漠、抑郁、焦虑、嫉妒、浮躁、情绪波动大等;帮助学生避免一些生活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打架等。

指导工作,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总的来说,社会工作者首先可以帮助中职生解决暂时的困难,如经济困难、情绪困扰、行为偏差、学业辅导等;其次可以推动学生的发展,通过各种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整合资源,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另外,社会工作可以成为学生与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桥梁,通过改善环境或者争取资源解决学生的问题。

学校社会工作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使学生学会做好准备以适应未来的生活的专业助人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与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不冲突的。学校社会工作如何与现有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团队,如何主动渗入学校环境、积极寻找嵌入点是既是目前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全新课题。

(一)采取嵌入式发展策略,积极渗透与宣传学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嵌入性理论是新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理论,polanyi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将非经济的制度包括在内是极其重要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可借鉴该理论的观点,重点考虑从认知嵌入和关系嵌入入手形式,采取嵌入式发展策略。

认知嵌入原指经济行为受到行动主体的知识背景、意识、经历等认知层面的影响。中职学校是否愿意接受学校社会工作者入校与他们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观念、意识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对于新生事物,人们习惯于抱有观望的态度,一味强调自己的专业性并不见得能够很好地被别人接受。从社会态度改变的角度来看,如何与行为主体原有的观念、意识衔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辅助形式,其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与学校社会工作有很多相近之处,校方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并不陌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介绍二者的相近与不同之处,努力和学校管理层的沟通,使他们对学校社会工作怀有一定的兴趣并乐意做尝试。学校领导的认同与积极接受特别是认知嵌入的重要方面。认知嵌入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因此应该以细心、耐心的态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好长期持续的准备。

关系嵌入是指行为主体在具体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嵌入。关系嵌入在很多方面影响组织间的合作、资源的交换和组合、共享性知识的开发等。其中,信任是最为重要的。信任本身具有扩展的潜能,是一个不断趋于扩大的动态过程。建立基础的信任之后,学校社会工作者才有机会了解更多真实、深入的信息与资料,对学校环境系统进行评估。由此,学校社会工作者才可能在日后的实务工作中制订适当的目标与干预计划。

(二)重视生态系统理论为出发点,努力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学校社会工作究其本质是协助学生更好发展与成长的工作。对于中职学校,社会上长期以来持有较为普遍的标签化现象:即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好、口碑不好,学生也问题多多。这种标签会导致托马斯的“情境化效应”,即对此类学校的学生、教师形成心理、精神上的压力,缺乏进一步改善的信心与勇气,甚至达成了期望预言。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在情境中”,学校社会工作应该积极倡导以下理念:1、学业成绩、学风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更多与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有关,是城乡二元社会以及教育分级分类、教育资源偏斜的结果;2、学生学习成绩、动机、水平等并不直接反映智力水平,更多是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相关;3、教师、学生的身份认同会对积极、正向的校园文化产生影响;4、家庭、社区等的力量的整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能够跳出微观服务对如何改善、促进学校的社会形象,加强学校与周边资源的互动做更多思考。

(三)以增能、赋权为核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与生命价值的全面展现。

传统学生德育工作主要是以教育、感化等形式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与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发挥不足。增能、赋权的理论是社会工作的新型理念,这种理念是在充分关注被帮助者的心理状态、精神世界的基础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成内生的、持久的改变。

在具体的工作中,学校社会工作者应注意以下方面理念的改变:1、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2、所谓的“差生”很多是由于对学习、学校教育的不适应导致的;3、传统的教育很多是通过僵硬的说教,按照一个单一的发展目标来改选异类的。学校社会工作则主张个体价值,强调发展的多样性。学校社会工作首先应该去除标签化的学生分类,强调学生的价值与发展空间。4、与传统的由外而内的改造不同,学校社会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内生的主体性改变。这种改变往往需要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与信任,即通过增能与赋权,让学生达成自我改变,并在自我改变中,发展自我效能感、自信心。5、只能通过增能与赋权导致的学生改变,才是真正人本化的、持久性的。

很明显,这种以增能、赋权为核心的社会工作理念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对立的。但这种理念也是与目前个体自由、权利、意识不断上升时代的教育要求真正适应的。如何与具体的工作中,真正将这些理念化为具体的行动,如何自立与传统教育理念的冲突,这些都将对学校社会工作者智慧的形成挑战。

(四)将服务扩展至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内部教育氛围。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如果仅仅将目光聚集地学生身上,也会出现偏差。教师的理解与配合对学校社会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社工如果没有充分注意到这点,跳过与教师的沟通而急于直接与学生接触,结果可能导致不利于后期工作开展的困难:有些老师因为不理解而成为旁观者;有些老师可能因为社工“抢”了他们的地位而产生敌意,出现一些对抗性言行或者行动;社工由于缺少与教师的信息沟通,开展工作缺少宏观、整体视角。把教师纳入到学校社会工作者服务的范畴当中,可以在帮助教师减压的同时真正了解与理解学校社会工作。事实上,让他们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支持者与配合者,这是良好的学校社会工作氛围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孙永军.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工作,.。

[3]兰建平、苗文斌,嵌入性理论研究综述,技术经济,.1。

[4]徐问.教育现代化与学校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2008,(4).。

[5]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余思达。

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第七篇】

摘要:双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本文通过高校学生调研,通过数据分析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双语教学;问卷调查。

1双语教学的概念及发展背景。

概念内涵。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解。

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各地情形复杂,因此双语教学也表现出各类不同的情况。

按照“双语”的不同情形,一般我们所了解到的双语教学多为汉语和英语,这是目前高校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但我国少数民族众多,还有一类双语教学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其双语的概念为汉语及其民族语言,像朝鲜族、蒙古族等,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受双语教学,在其高考及各类期中期末考试中也有专门的双语试卷。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学校特色教育的体现。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我国该学科教育兴起于80年代,发展时间较为短暂,尚需大量借鉴国外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且旅游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景观学等众多专业学科体系,而这些理论体系大多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学者的学术知识也是来自国外,或是留学或是翻译英文文献。

由于各地语言习惯和各人理解能力的差异,学者们在翻译和讲授国外理论时难免与原著有所出入,因此双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接受国外原著和一手学习资料的机会,培养其外文阅读能力,使其能够更准确的理解专业定义和理论内涵。

另一方面,双语教学也能为学生将来从业上岗打好基础,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为广泛,许多学生毕业后开始从事管理、经贸类职业,在校期间通过双语教学的培训,使得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得心应手的进行各类专业的深造学习,并与各方面人才进行专业交流。

学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实践【第八篇】

南丁格尔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美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客观需要,美是可以潜移默化人的高尚情操。美学是揭示美的本质,阐明美的客观标准,培养人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门哲学学科。“从美学角度看,护理学本身就是美的产物”。护理工作是一切艺术中最精细的艺术。临床护理工作,既繁琐又精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护理美学作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护理学科的应用价值。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及护理审美规律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疗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美学正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应用,护理的美体现在护士的心灵与外在,更体现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的过程中蕴涵着艺术美与技巧美,无论是护士的职业道德、形象礼仪、沟通交流、技术操作还是护理环境,都展现着护理的美,都是护理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护理职业道德美。

护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是与健康生命相关联的工作。护理工作是服务量大、负荷重的医疗工作,这就要护士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而且能够热爱护理事业,热爱护理专业,具有献身护理事业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护士要主动积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为其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个性化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这就要求护士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忠于职守、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蔼可亲、体贴入微的态度。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具备了职业道德美,护理质量就会提高[2]。而高的护理质量对保障患者的安全、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2护士职业形象美形体美:

先天因素和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护士的形体美符合人体美的标准,遵循对称、均衡、和谐、主次、节奏、完整、多样统一的黄金分割等人体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同时还具有白衣天使的气质,有充沛的精力,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起居规律,善于用脑,应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职业特征:护士的制服与帽子象征护士的自信,妆饰适度,头发前不遮眉,后不过领,淡妆上岗,不佩戴首饰及粗大的耳环、项链,与护士角色相适应。自然、大方、健康、高雅,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蔼、可信,切忌花枝招展,奇装异服。护士“包装”绝不是赶时髦,树立整洁、端庄、可亲的职业形象,不仅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树立职业道德。

3护理礼仪美。

护士在日常护理中难免与患者和医生打交道,护士在交往中要遵守礼仪的'六个原则:尊重、遵守、自律、适度、真诚、宽容。护理工作中,患者不仅在乎你的操作技术,你的礼貌对他们来讲也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患者要尊重他们,让他们在心理上满足。护士工作经常要让患者打针吃药,若是直接喊其床号或是直呼其姓名都是不礼貌的,都会使患者产生不良的情绪。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对于患者不仅仅是态度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给予信念上的支持,如果再加上娴熟的动作和良好的形象,患者就会感到极大的放心。

4护士仪态美。

护士应以庄重典雅为美,站、行、坐、打针、拿药、拾物规范、准确、娴熟,仪表大方,面带微笑,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给患者以亲切感。仪态是指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姿势是指身体呈现的样子,风度则属于内在气质的外化。仪态美是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即人体的姿势或动作中表现出节奏感、稳定感和韵律感,同时也要表现出心灵的内容。人体的姿势主要有站姿、坐姿、走姿、手势、蹲姿、表情等。护士的站姿应给人以挺拔向上、舒展俊美、庄重大方、亲切有礼、精力充沛的印象;坐姿要求背部挺直和腿姿优美;走姿属动态之美,应协调、稳健、轻盈自然,显示女性庄重文雅的温柔之美;手势是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动作,可以增强表情达意,它是一种动态美,手势运用要规范适度,给人一种优雅、含蓄、彬彬有礼的感觉;蹲姿也应当是优美的,应一脚在前,另一脚在后,两腿靠紧下蹲,前脚全脚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后脚脚跟提起,脚掌着地,臀部要向下蹲;表情是指人的面部情态,它最为丰富,最具表现力。微笑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它不仅在外表上能给人以美感,而且还可以最真实地表达自己热情与友善之意,有巨大的感染力,把真诚友好的微笑用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是对护理人员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微笑的基本特征是齿不露,声部出。微笑应是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应笑得真诚、适度、合时宜。微笑也要注意场合、环境和对象。

5护士语言美。

语言是内在美的体现,美的语言是一首诗,是一首悦耳的音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护士应该用最美好的语言来使千差万别的患者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护士与患者用语言沟通时,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询问病情有询问声,操作有称呼声,巡视有问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后有谢声。语言沟通交流时,注重表达方式,语言的简洁清晰,语速平缓、语气的柔和;非语言沟通的细节,如面带微笑,认真聆听,适当的手势,温和的目光等,正确应用非语言交流技巧能增添护患间交流效果。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的感情全部表达言词声音肢体语言。由此可见,肢体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它能较好地表达感情,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注重肢体语言。护士的语言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坦诚与慎言的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针对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6护理操作美。

基本护理操作是护士素质水平能力的最具体、最集中的体现,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审视每个细节、环节,使每项操作的每一个动作符合标准,护士在实施操作需轻松,优雅,细腻,灵巧,尽量以美的举止呈现在患者面前,让他们的心理保持最佳状态。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精细美,和谐美,娴熟美。如在输液前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三查七对,一丝不苟的无菌技术操作;铺床时中线对齐,四角平整的外观美;体温单的点圆线直,洁净美观等都是精细美的体现。和谐美是指配合适当,体现在为患者擦洗伤口的轻柔美;抢救患者时镇定自乐,忙而不乱,肌注时“两快一慢”的技艺美;胸外心脏按摩时毫无矫揉造作,竭尽全力的力量美。操作中的动作规范,敏捷,准确,熟练能给人以娴熟美。操作熟练轻巧不仅容易赢得患者的尊重,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护理环境分两个部分:即护理自然环境和护理人际环境。护理环境美是指对人的健康恢复与提高有益的护理自然环境美和护理人际环境美的和谐统一。

护理自然环境美是护理审美主体与护理审美客体共同进行合作完成护理过程的活动空间,是护理环境中硬件美的集中体现。具体要求是布局合理,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色调和谐,温湿度适宜,物品放置有序,比例均衡,床铺整洁,安全静谧。

护理人际环境美具体体现在护患关系,护医关系。护患关系是护理活动中核心性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环境美是以护理工作者的良好职业道德为前提的,以尊重患者,举止大方,百问不厌,微笑热情为表现的,以此建立起来的给护士、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空间。护医关系的环境美也同样重要,同事之间和睦相处,相互信任,在工作中互帮互进,共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护理美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顺应了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体现了护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重创造美,把外在美和内在美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微笑留在脸上,娴熟动作留在手上,文明用语留在口上,仪表整洁留在身上,方便患者留在心上。用一种职业美去影响患者,让其感到温馨的关爱,从而理解支持并配合护理工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6 323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