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21715

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1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坚持把就业促进行动摆在十大暖民心行动中的首位,聚焦“就业难”与“招工难”突出问题,从重点群体和市场主体实际出发,进一步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让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感受更多暖心服务。

(二)具体任务。1。帮扶社区居民就近充分就业。以社区为载体,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社区居民就近就业。20__年力争全市40%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到20__年全市7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2。促进人力资源供需精准对接。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短缺等难题,畅通人力资源供需信息的对接与匹配。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年均新增技能人才1500人;举办招聘会不少于9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3500人,企业缺工问题得到有效缓解。3。推动“53353”拓岗行动落地落实。募集开发一批就业岗位,安置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因疫情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20__年开发青年见习岗位650个、短期见习岗位378个、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360个、公益性岗位342个、临时性专项岗位342个,岗位开发在9月底前完成。

二、工作措施

(一)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助力“家门口”就业

1、创新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促进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常态化开展“送岗进社区”等贴近群众需要的服务。

2、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综合运用资金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加大对家政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按规定给予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稳定岗位供给。鼓励各地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加强对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的岗位需求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

3、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就业。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42个,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托底安置。20__年在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342个,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等原因失业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鼓励各镇(街道)、村(社区)积极开发、储备更多临时性公益性岗位。落实定期联系失业人员制度、就业困难人员分级分类就业援助机制,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帮扶,确保有就业需求的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政策。

(二)以扩容提质为关键,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4、支持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回桐留桐就业创业为导向,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措施。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城乡社区服务和乡村振兴领域。每年募集青年见习岗位650个,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20__年,开发378个短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等服务。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三支一扶”、“村医定向”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360个。

5、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全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300人次,创业培训不低于300人次。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密切关注外地返乡农民工情况,把推进脱贫劳动者就业、农村困难家庭人员就业与解决企业用工短缺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加强对脱贫劳动者就业帮扶力度,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不少于2。9万人。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确保总体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保持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及带动脱贫人口就业人数总体稳定。

6、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就业起航”行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为有创业需求和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指导,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激励退役军人回乡创业。

7、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实施20__年残疾人就业扶持工程,对残疾人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给予资金扶持;扎实做好残疾人就业宣传年活动;开展残疾人种植、养殖、农村电商等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和残疾人定(稳)岗就业援助等活动,引导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

(三)以供需匹配为抓手,强化企业用工服务

8、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日常招聘机制、用工保障服务应急解决机制、联动服务机制、校园招聘及校企合作机制,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规范化、服务化。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将一次性缺工50人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招商引资新开工投产项目作为服务重点,加强镇(街道、园区)和部门联席会商,实现“重点交办”、“快速反应”,做到“一企一策”、“特事特办”,让企业用工有保障、缺工有缓解。

9、扩大劳务合作成果。充分利用“两皖”劳务对接中__与__县之间合作机制,强化劳务合作密度,提升劳务合作效能。同时积极走出去,到人力资源丰富地区探索新建劳务合作基地,组织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赴劳务合作基地开展招聘活动,大力招引企业急需的技能员工。

10、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针对企业用工形式多元化和用工需求的差异性,20__年引进市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3家,以后每年增加1家以上。积极鼓励本市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人员输送、技能培训、后续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11、推广应用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推广“__就业”微信公众号、“__人力资源市场”抖音直播号,发布岗位招聘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实时与“__公共招聘网”、“安庆公共招聘网”无缝对接,通过后台大数据精准匹配、信息推送,推动实现缺工企业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市共享”、劳动者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

12、扩大技能人才供给。围绕社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__年开展补贴性培训3200人次以上。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稳步扩大系统培养技术工人规模,提高高级工培养比例,每年稳定向社会输送400名合格技术工人。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技工、职业学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进以企业、技工院校、社会评价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将评价结果与待遇挂钩,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15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0人。

(四)以提升质量为支撑,深化多元服务机制

13、发挥多元服务主体作用。积极鼓励支持本地竞争力强的3A级及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一批聚焦主业、能引进紧缺人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落实《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__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推动用人单位依法用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强化人力资源行业监管,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就业服务积极作用,依托各类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等,引导行业自律、规范内部治理,定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14、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加强“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就业观宣传,努力营造崇尚劳动、积极就业的社会氛围。积极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对就业容量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健全规模性失业风险预警机制,加大困难行业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培训留工稳岗。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高标准推进就业促进行动,打造“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社区居民就近就业,推动更加充分就业。对达到省级、市级、县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标准的,分别给予社区10000元、8000元、6000元的一次性补贴,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统筹安排。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安庆市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招工引才补贴。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职业中介机构、职业经纪人招引返乡或市外人员到重点工业企业或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稳定就业一年以上,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助。其中就业补助资金承担300元/人,其余部分由市财政依托人才基金统筹解决,每户人力资源企业享受补贴不超过10万元/年。

(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人口、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五)一次性扩岗补助。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照10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并按照3000元/人标准给予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所需资金由就业资金承担。

(六)临时性专项岗位奖补。对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因疫等原因失业人员就业的,根据安置人数,按规定由省级财政给予30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要把“就业促进行动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属地责任,真抓长抓、快干实干,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重点群体就业、企业用工服务等已纳入年度就业创业考核和年度绩效评价内容,要共同推动任务逐项落实。

(二)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保障各项政策落实,加大财政资金对就业促进暖民心工程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服务保障。就业促进行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加强协同配合,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企业等分类宣传,让公共就业服务“触手可及”,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

为贯彻____关于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的指示要求,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全区范围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本地劳动力资源外流等突出问题,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尊重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促进、市场调节的作用,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根据市人社局关于暖民心行动部署安排,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充分就业。以社区为载体,聚焦困难群体就业,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以建设“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减少失业人数、缩短失业时间,推进更加充分就业。20__年力争50%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二)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对接。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紧缺、重点群体就业等难题,发挥组织就业、技能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缺工和高质量就业问题。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41个左右,推动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1%以上,每年帮扶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参加就业准备活动600人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390个左右;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开展补贴性培训47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340人,引领全区技工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开展“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举办招聘会不少于115场次,有效缓解企业缺工问题。

二、工作措施

(一)助力“家门口”就业

1、打造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促进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积极争先进位,争取获得省政府对每年认定“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推动进度较快、成效较好的乡(镇)、办事处奖补。

2、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综合运用资金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加大对家政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按规定给予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稳定岗位供给。鼓励各地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加大对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的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

3、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就业。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90个,托底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确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公益性岗位安置。落实定期联系失业人员制度,完善困难人员档案,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帮扶,使有就业需求的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政策。

(二)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4、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供给,提供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推动访企拓岗,支持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城乡社区服务和乡村振兴领域。全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41个,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

5、促进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加强在乡农民工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畅通就业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岗位储备机制和多方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围绕“三接三业”工作目标,常态化开展“接您回家”活动,在服务我区务工人员外出就业的基础上,支持鼓励他们在提升技能水平、积累创业资本后积极回乡发展,反哺家乡建设,带动其他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密切关注在外农民工就业情况,失业农民工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登记。精准提供就业帮扶,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450人次以上。加强与省内省外劳务协作,通过本地消化和省内外劳务协作,引导尽快实现就业。

6、巩固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延续实施就业脱贫相关政策,通过“四个一批”就业帮扶模式,推动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全部实现稳定就业,防止发生返贫致贫。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三类户”开展定期核查、跟踪监测,精准掌握就业状况。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确实需要裁员的企业,提前介入指导,同等条件下优先留用脱贫人口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7、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持续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建设,激励更多退役军人回乡创业。

(三)强化企业用工服务

8、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组建由人力资源社会作 文 吧保障、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商务等部门组成的招工服务专班、招工小分队,为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让企业用工有保障、季节性缺工有缓解。人社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招用工服务,为企业招引创造良好用工环境。

9、推动求职用工“一网”通办。依托__公共招聘网运行机制,完善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加强企业岗位招聘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动态更新,通过后台大数据精准匹配、信息推送,推进实现缺工企业岗位需求“一网发布、省市区共享”、劳动者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推广求职用工“慧就业”APP小程序,让劳动者求职更加方便快捷、企业用工更加精准高效。

10、持续扩大技能人才供给。围绕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__年开展补贴性培训4700人次以上。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技工学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进以企业、技工学校、社会评价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将评价结果与待遇挂钩,多方位打造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1340人。

(四)深化多元服务机制

11、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加强“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就业观宣传,努力营造崇尚劳动、积极就业的社会氛围。积极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对就业容量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健全规模性失业风险预警机制,加大困难行业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培训留工稳岗。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让公共就业服务“触手可及”,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12、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热土,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举办“赢在__”“__创汇”等赛事,围绕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精编一批优秀创业项目,促进参赛项目成果转化。积极整合就业帮扶车间、家庭农场、闲置场所等,进一步拓展创业园区数量和容量,努力让各类创业项目留得住、能发展。持续推进__小吃品牌化发展,以小吃创业带动灵活就业,力争到20__年底,全区“__名小吃”生产经营主体达到350个,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

15、强化落实劳动者权益保障。充分发挥“接您回家”工作站的保障服务作用,为在外农民工提供就业咨询、依法维权等服务,随时关注他们的就业动态。发挥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作用,持续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提升项目、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项行动。

三、相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按照____提出的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指示要求,针对全年就业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大超常规工作力度,统筹就业补助资金、财政资金等各类资金支持就业促进行动,促进市场主体稳定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尽快实现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二)加快任务落实。针对市分解部署的641个青年见习岗位,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9月底之前完成。同时要加强统筹协调,针对性扩大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数量,助推全省完成不低于3万个的目标任务。

(三)加强工作调度。坚持结果导向,建立完善群众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有没有得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关键,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常态化调度,适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调查评估、重点群体就业情况电话回访等,重点核查就业促进行动各项政策举措推进落实情况。

四、就业促进行动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各级财政资金列支。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具体补助标准按照__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

(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劳动力、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

(四)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并按照3000元/人标准给予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对与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其它奖补按现有政策执行。

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3

一、目标任务

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充分就业、县域范围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在尊重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促进、市场调节的作用,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一)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建设2个“三公里”就业圈试点社区;20__年力争40%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到20__年7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二)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20__年高校毕业生去向留宿率达7%以上,到20__年高校毕业生去向留宿率达11%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年均新增技能人才700人;年均举办招聘会不少于68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950人。

二、主要内容

(一)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助力“家门口”就业

1、创新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完善社区公共就业服务软硬件建设,促进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

2、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加大对家政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按规定给予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稳定岗位供给;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加大对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需求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

3、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就业。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20个,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缓解当前阶段性就业压力,在乡镇、社区(村)开发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220个,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由财政资金给予不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落实失业人员帮扶制度,完善困难人员档案,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帮扶措施。

(二)以扩容提质为关键,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4、支持高校毕业生县内就业。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420个左右。针对当前就业严峻形势,新增开发241个短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550个以上。

5、促进农民工县内就业。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密切关注返乡农民工情况,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引导其到重点企业就业。加强对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

6、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积极实施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激励更多宿松籍退役军人回乡创业。

(三)以供需匹配为抓手,强化企业用工服务

7、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落实重点企业用工服务责任制。成立招工服务专班、为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在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时,县人社部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招用工服务,为企业招引创造良好用工环境。

8、打造县内求职用工线上平台。充分利用“__公共招聘网”“宿松人社”“宿松就业”等平台,提高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加强企业岗位招聘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动态更新,让劳动者求职更加方便快捷、企业用工更加精准高效。

9、扩大技能人才供给。围绕我县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__年开展补贴性培训3700人次以上。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进以企业、社会评价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将评价结果与待遇挂钩,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7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0人。

(四)以提升质量为支撑,深化多元服务机制

10、发挥多元服务主体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3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落实《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__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推动用人单位依法用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强化人力资源行业监管,定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11、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加强“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就业观宣传,努力营造崇尚劳动、积极就业的社会氛围。积极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树立正确就业观。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招聘会。做好就业容量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失业风险预警监测。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让公共就业服务“触手可及”,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给予社区6000元一次性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县级财政资金列支。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安庆市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人口、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四)阶段性稳就业补贴。结合稳就业需求,按规定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正常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按政策规定给予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

(五)临时性专项岗位补助。对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失业人员就业的,根据安置人数,由省级财政给予岗位所在地30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

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4

一、年度目标

20__年,力争50%(5个)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60个左右,开发公益性岗位430个左右,开发一批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招录(招聘)岗位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留黄就业率逐年提升。举办招聘会不少于90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2750人次以上,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400人次以上。

二、推进举措

(一)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提升社区就业服务水平,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加大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为社区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就业帮扶,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二)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筑巢引凤”行动和返乡群体就业“就业无忧”行动,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岗位供给。募集开发一批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安置公益性岗位。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退捕渔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三)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进一步深化驻企服务保障“三强两优”行动,持续开展“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等活动,落实重点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劳务对接协作,持续开展__县企业招工“定制服务”。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黄山分站,完善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扩大技能人才供给,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开展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利用“高校直通车”等就业服务品牌,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学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开展县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认定,对认定的区县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60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由就业补助资金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安徽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0__年一季度,对企业招用人员初次在__就业或新招用返乡人员,且依法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3个月以上的,由县财政按8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新增就业补贴,每户企业最高不超过8万元。

(四)引进劳动力奖补。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为我县企业引进劳动力的,根据20__年1月1日以后新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人员数量,由县财政统筹资金按照每人300元的标准对机构、组织给予补助。

(五)校企定制培养一次性就业补助。对与县内定制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8个月以上的我市本科院校、高职、中专毕业生,按照本科、大专、中专分别给予学生本人10000元、5000元、3000元一次性就业补贴。

(六)市外大中专毕业生招引一次性就业奖补。对在我县首次就业,且与我县符合条件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满8个月的市外高校、职业院校毕业5年内的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生,分别给予学生本人10000元、5000元、3000元一次性就业补助。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我县企业招引大中专毕业生,根据经人力资源机构介绍引进、在我县首次就业、且与我县符合条件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的市外高校、职业院校毕业5年内毕业生人数,按照500元/人标准给予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一次性奖励,对当年引进符合条件人数达到50人以上的,再一次性给予20000元奖励

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5

为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充分就业、省域范围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发挥政府组织引导、市场主体调节的作用,让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感受到更多暖心服务,__区制定20__年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一、行动主题

实施就业促进行动,推进民生惠企政策

二、行动时间

20__年全年

三、服务对象

(一)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社区居民;

(二)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

四、行动目标

20__年,所有城市社区参与“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力争60%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不低于25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不低于500个,落实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高校毕业生留蚌就业率达70%以上,中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留蚌就业率达70%以上。举办招聘会不少于20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39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600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550人次以上。

五、工作举措

(一)深入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升级完善“三公里”就业服务平台功能,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促进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持续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各乡、街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加强对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的岗位需求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帮助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家门口”就近就业。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积极落实“百万大学生兴皖”“两强一增”行动,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岗位供给。落实大学生在蚌就业租(购)房、助学贷款代偿待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城乡社区服务和乡村振兴领域。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31”(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帮扶服务。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不低于250个和公益性岗位不低于500个,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安置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公益性岗位安置。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建档立卡退捕渔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三)大力做好企业常态化招工用工服务。实施“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落实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和常态化服务机制,继续完善人社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实施直补快办行动,通过部门数据协同、精准锁定政策享受主体,采取“免申即享”,促进援企稳岗政策落地。常态化开展劳务对接活动,鼓励各乡、街之间建立劳务对接机制,促进劳动者市内转移就业。充分利用全省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__公共招聘网),及时动态更新我区企业岗位招聘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让劳动者求职更加方便快捷、企业用工更加精准高效。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扩大技能人才供给,开展补贴性培训39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600人。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提供市场化就业服务,支持市场化引进高端人才。强化人力资源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积极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六、政策支持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每年“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推进工作较快、成效较好(完成“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当年目标任务)的3个县、区,由市级财政给予最高30万元奖补(与省级奖补不重复享受),主要用于统筹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支出。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10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市、县、区财政资金列支,其中:市级财政承担40%,县(区)财政承担60%。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300-500元/年/人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100元/次/人的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400元/年/人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有关补助标准按照__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劳动力、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四)运营费用补助。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运营蚌埠市“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按照服务城镇劳动年龄段人口每人总费用1元的标准,给予运营机构经费补助,所需资金从市、县就业补助资金中支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262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