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疾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75075

【导言】此例“疾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突发事件概念范文【第一篇】

一、二十世纪人类国际私法理论之嬗变轨迹

(一)美国国际私法理论之演进:功能主义勃兴之后的概念主义复苏

无可否认,人类二十世纪的历程是美国强盛的历史见证。在二十世纪人类国际私法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美国国际私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与欧洲国家国际私法一起成为二十世纪人类国际私法发展的两大中心。

1、 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的理论渊源

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的主要理论渊源来自于欧陆的“国际礼让说”(十八世纪),与英国的“既得权理论”(十九世纪),「3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斯托雷(Story)为代表(十九世纪)和比尔(Beale)为代表(二十世纪前叶)的美国国际私法理论流派。斯托雷认为,一个国家在其自己的领域内享有绝对的主权和管辖权,所以一国的法律只有在其该国的领域和管辖范围内才有效力,只有在“国际礼让”的情况下,才能让外国法在内国领域发生效力。「4比尔的思想体现在以其为首编撰的1974年美国《第一次冲突法重述》(Restatement of United States, Conflict of Laws, First, 1934)中,其认为,跨国(州)民事纠纷实际上是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之争,内国并不承认外国的法律在内国的效力,内国仅承认根据礼让可以获得承认的外国的权利。「5

2、 传统美国国际私法理论的特征:概念主义的国际私法观

“美国冲突法是美国法中少有的具有大陆法系传统的法律部门之一”,「6因此,传统美国国际私法理论同大陆法系国际私法理论较为近似,都体现为概念主义的特点。所谓概念主义,以法国民法典的冠名者拿破仑的名言最有代表性:“将法律化为简单的几何公式是可能的,任何一个能认字并能将两个思想联系起来的人,就能做出法律上的裁决”。「7因而德国法学家耶林批判此种观念所指导的法学理论为“概念主义法学”。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1934年美国《第一次冲突法重述》中,根据该示范法,为了使外国的权利根据礼让可以在美国法院获得承认,建立了一套概念主义国际私法观的冲突法规则体系,其通过连结点这一抽象概念将某一权利固定在某一地域(该地域必定是该权利得以产生的地方),形成了一种概念化的系属公式以及固定的冲突规则来解决适用何国法律的问题。“毫无疑问,概念主义占据了比尔在《第一次冲突法重述》中所采取的方法中的主体地位,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既得权理论基础之上的……”「8美国法学家庞德曾经指出:“十九世纪的法学家曾试图从司法中排除人的因素,他们努力排除法律适用所有的个体化因素。他们相信按严密逻辑机械地建立和实践封闭的法律体系,在他们看来,在这一封闭的法规体系的起源和适用中承认人的创造性因素是极不恰当的。”「9尽管庞德的评论是针对十九世纪所有法律领域而言的,但我们仍可以将之视为对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的精辟论述。

3、美国“冲突法革命”-概念主义的衰微与功能主义的勃兴

概念主义的国际私法观指导下的传统冲突规则具有明确性与稳定性的特点,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机械地抽象预设单一连结因素以供做选法之媒介,法院依此模式机械的操作,往往将导致不符合个案公正(individual justice)之判决结果。”「10传统的冲突规则“过于僵硬和机械,使得法官必须运用一切可行的例外条款,如识别、公共秩序、程序问题与实质问题的划分甚至反致制度来寻找公平的判决结果,《第一次冲突法重述》也因为这些例外条款而受到重视。由于频繁而广泛地适用例外条款,《第一次冲突法重述》渐渐地被认为不足以实现它的制定者所肯定的法律确定性及可预见性目标。反过来,这样的结果进一步促进和刺激了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冲突法革命……”「11

1933年,凯佛斯(Cavers)教授于《哈佛大学法学评论》发表了《法律选择过程批判》(A Critique of the Choice-of-law Process)一文,「12拉开了冲突法革命的序幕。作为这一场大批判运动的第一人,凯佛斯以其冷静的思维、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传统规范的痼疾所在:传统的冲突规范是一种管辖权选择规范,并不是对实体法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方法根据一个机械的冲突规范,通过单一连接点的盲目指引,确定某一国法律具有管辖权,将其实体法用于审理案件的是非曲直。「13到了六十年代,美国国际私法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更为激进的柯里(Currie)教授指责传统国际私法理论是 “概念式的”、“毫无用处的”,“是一个诡辩的、神秘的和失败的领域”,「14他极力鼓吹要彻底抛弃旧的冲突法,取而代之以政府利益分析方法,即“冲突法的核心问题或许可以说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州的利益存在冲突时,确定恰当的实体法规范的问题,换言之,就是确定何州利益让位的问题。”「15他的学说中新的视角、独特的分析方法是国际私法学说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他揭示出一切法律冲突背后所隐藏的实质,而在传统的理论几乎全“用一些被普遍适应的抽象的规范来掩盖法院实际上最先考虑的问题”,即选择什么法律才符合本国对内对外利益,其作用影响深远。与之同时,还有艾仑茨维格(Enrenzweig)与利佛拉尔(Leflar)提出的“法院地法说”与“较好的法律规范”等大量学说先后涌现,「16目的都在解决传统冲突规范只指引管辖权法律的弊病,试图从实现实体正义的最大化出发来重构理论体系。

可以看出,美国冲突法革命的实质是功能主义国际私法观对概念主义国际私法观的革命,所谓国际私法的功能主义,是指“通过对案件中涉及的法律规范所体现的立法者的目的和政策的考察,更确切地说,就是考察立法者对于其法律在该案件情势中适用的期望和意图以及在其适用中的利益,确定是否适用该法律,以解决法律冲突问题……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就在于排除冲突规范的运用。”「17

疾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二篇】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对我县辖区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和定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定》、《昭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重大放射性物质、危险化学品丢失、泄漏事故和自然灾害引发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工作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各级政府负责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保障机制,组织开展群众宣传教育工作。

(二)统一指挥,分级控制。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县乡政府统一指挥、协调及时处理,分级控制。

(三)行政强制措施保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特征,必要时,可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及时控制。在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突出“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及时控制”,并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并有扩散趋势。

2.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发生腺鼠疫、霍乱。

2.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我县较宽区域内,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3.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发现已消灭的传染病。

5.发生群体性医源性感染事件。

6.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7.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9.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乡(镇),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五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3例以上的死亡病例。

3.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至49人,或死亡3人以上。

5.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一周内在一个我县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至99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3.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或死亡2人以下。

4.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二章组织管理及职责

一、组织指挥体系

二、职责

(一)应急处理指挥部职责:负责应急工作指挥,协调有关部门参与事件的处置工作,保证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必需的人员、经费和物资。

1.提出紧急应对措施;

2.指挥有关部门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4.紧急调集人员、设施、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储备的物资;

5.对人员进行疏散、隔离、查验、限制流动;

6.对传染病疫情重点区域或者疫区采取紧急措施或者实行封锁;

7.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8.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协助、配合上级科研机构进行科学实验;

9.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县指挥部作出实行封锁、限制人员流动的决定时,须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应急处理指挥部办公室职责:承担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事务。

(三)部门职责

1.县卫生局: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县卫生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确认,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启动本预案;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部门工作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负责确定监测点及监测报告,及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动态;负责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做到经常性的培训和演练工作,并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立即出动,保证反应快速,处理及时,必要时请求上级支援;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人员的紧急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和医务人员的紧急培训。

2.县交通局、县乡公路管理段、海事处:负责对乘坐公路、水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送,做好疫区的内河水上交通管理工作。

3.县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密切注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相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应急车辆的运行畅通,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的法定传染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查寻,依法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密切监控互联网有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依法查处制造、散布和传播恶意诽谤言论和恶意阻挠、干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人员,落实有关措施。

4.人武部:组织动员民兵应急分队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5.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群众防病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及时准确、全面宣传报道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措施及情况;澄清事实,正面引导群众,做好正确舆论导向工作。

6.县财政局:负责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应急处置所需资金的准备,并保证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7.县民政局:组织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分配国内外企业、个人以及外国政府、境外组织捐助的资金和物资;做好救助款物管理和发放工作。组织和动员社区、村委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

8.县发改局:负责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及相关物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依法严肃查处借机哄抬物价的单位和商家。

9.县经贸局:负责组织协调相关企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等所必需物资的调节、储备、供应工作。

10.县环保局:负责对因水、气、固体废气物污染和化学品丢失、泄漏造成污染引起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环境监测,提出防止污染扩散的措施,提出治理污染、消除危害、恢复环境的方案。

11.县民宗局: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高寒边远少数民族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和救治工作。

12.县质监局:负责商品生产市场的督查,加强对生产环节相关产品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13.县食药监局: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协助对药品、医疗器械的价格、药品广告进行监督检查;协助经贸局做好相关物资的储备工作。

14.县工商局:依法对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施监督管理,查处各类有关违反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加强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个体工商户和各类企业实施监督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配合发改局依法严肃查处借机哄抬物价的单位和商家。

15.邮政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域内的信息网络畅通和邮件的卫生安全。

16.县教育局:与卫生局密切配合,组织各类学校实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内发生,做好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17.县红十字会: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情况,向省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18.县农业局:负责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对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19.县林业局、药山管理局: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基础调查和样品采集及保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组织快速隔离、病样采集,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和趋势等预警信息。

20.县粮食局:负责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等所必需粮油产品的调节、储备、供应工作。

21.供电公司:负责现场电力输送,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救治单位等重要部门的电力供应。

22.其它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单位实际,建立周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等)组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疫情信息网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完善我县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对疫情进行整理、分析、上报,并向县政府提出预警建议。

二、各相关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交通、建筑工地、商品市场、流动人口聚集地和各监测点的监测。

三、建立与相邻县(区)的联防联控机制,及时了解周边地区的常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相互沟通信息,协调工作。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监测点及监测网络组建的技术方案和相关日常监测工作,制定监测计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承担实验室检测任务,诊断致病或中毒原因,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及时预测预报突公共卫生事件。

五、各监测点根据监测方案开展疾病监测和报告;非监测点根据监测工作需要适时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章信息报告

一、报告范围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乱暴发;动物间鼠疫、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和炭疽流行;

2.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4.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中毒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7.药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8.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9.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丢失、泄漏等事件;

10.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发生后出现的疫情;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报告内容

(一)初次报告

1.必须报告的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联系人及通讯方式。

2.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二)阶段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三)总结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报告原则、时限和方式

(一)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

(二)报告时限

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同时在2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阶段报告应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及上级要求随时上报。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三)报告方式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原则上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但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报告。

四、信息报告流程图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2小时内

县卫生局(2小时内)县人民政府

2小时内

市卫生局(2小时内)市人民政府

第五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按照《*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警级别和的规定做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大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消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县卫生局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后,要及时通知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进一步发展。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响应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的应急反应。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县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并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县卫生局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县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发生后,超出县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事件发生范围跨县区域的,由县政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由市人民政府责成市级有关部门启动市级相关专项预案或部门预案进行处置。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应急处理。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发生后,县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若救援工作需要,应请求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派专家组进行医疗救援技术指导和帮助。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进行指导和帮助。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迅速组织市、县(区)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省、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各项措施。

必要时请示省政府或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的应急反应。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发生后,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本级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和帮助工作,同时报请省人民政府启动省级预案进行处置。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迅速组织市、县(区)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省、市人民政府和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各项措施。

第六章物资的储备与调度

一、县财政局要确保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金储备。

二、各相关部门要确保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物资储备与供给。

三、县卫生局要保证医疗、预防等相关技术的储备和适量药品、器械的储备。

四、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应急设备、设施、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调度。

第七章专业队伍建设和培训

一、专业队伍建设

(一)成立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处理组、检验检测组、疫情信息报告分析组、医疗救治组和宣传动员组等专业组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协调下开展工作。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处理组由卫生、公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医疗救治组由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

检验检测组由卫生、疾控、公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疫情信息报告分析组由卫生、疾控及相关专业人组成。

宣传动员组由宣传部门牵头,卫生、公安、教育、新闻等相关部门组成。

(二)确定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我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医院。县卫生局要加强对这两所医院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和救治能力。

二、县卫生局要制定和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传播特点、危害程度、控制方法等进行培训,必要时应开展模拟演练活动。

第八章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定》和本预案及部门工作职责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对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准确、预警及时、预案周密、处置有力、措施得当、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章附则

一、本预案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 图形 背景

一、前言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报纸媒体空间及字数的限制,新闻标题的写作者需要以精炼简洁的话语传达出较多的信息,所以新闻标题独特的语言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英语新闻标题,研究中收集的语料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中国的知名英文报刊。本文希望利用图形―背景(figure-ground)理论对英语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找出英语新闻标题中图形和背景分别具有哪些特征,这将对深化图形―背景理论的应用研究和提升英语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图形―背景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与突显原则有关,它起源于心理学领域,后被运用于认知语言学领域。根据突显原则,语言结构决定了信息的突显程度。图形―背景理论就是建立在突显原则的基础上。1915年丹麦心理学家Edgar Rubin首先提出图形―背景理论。图形―背景现象是指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有意义的图案上,而忽略了周围其他的图像。当人们关注于某个图像时,很难注意到它的背景,这被称为图形―背景分离。此后这个现象引起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的注意,他们研究了视觉和听觉输入是如何根据突显原则来组织的。他们同时认为这两种感觉域可以分离为图形和背景。图形部分呈现突显的和易于观察到的特征,而背景是不明显的模糊的。下图是著名的花瓶侧脸图,这幅图既可以看做是两张侧脸呈现在一个白色背景上,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白色花瓶呈现在黑色背景上。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eonard Talmy(1978)首次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语言学研究,他将图形和背景的分离视作语言信息组织的基本感知原则。现在图形―背景理论已经发展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在语言分析中,图形―背景理论可以用来研究方位关系,特别是研究介词的使用。同时该理论也可用于研究隐喻和时间的关系。在句法研究层面,图形―背景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句法结构,建立了图形―背景二分句法。根据认知语法,图形―背景分离的感知原则可以解释句法的多样性。

要分辨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就必须对语言中图形和背景的特征进行明确。掌握了这些特征,就可以明确人们在确定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时的影响因素。Talmy试图定义图形和背景的特征包括定义特征(definitional characteristics)和相关特征(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s)。关于这些特征的具体描述可见下表。

以上这些特征对于明确语言当中的图形和背景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定义特征对于确定图形和背景有决定性意义,相关特征在确定图形和背景时只起辅助作用。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相关特征服从于定义特征。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许多相关特征联合起来一起确定图形和背景。

根据这些特征,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可以得以解释,同样,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图形和背景也可以得到解释,借助定义和相关特征,我们可以分析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图形和背景的特征。

三、英语新闻标题中图形和背景的特征

人们阅读新闻标题时,注意力经常会不由自主地被新闻标题的一些核心信息所吸引。根据图形―背景理论,这些核心信息可以被视为图形,而其他被忽略的信息则被认为是背景。新闻标题的阅读者通常注意到的都是图形部分。这个认知过程是在标题阅读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发生的。然而关于如何辨识新闻标题中的图形和背景方面的研究却不是太多,因为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这个过程而不认为其有何特殊之处。但是如果能对新闻标题中图形和背景的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撰写更具传播力、更加有吸引读者效果的标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着重讨论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图形部分的特征。

以语言中图形和背景的定义特征和相关特征作为参考,可以确定英语新闻标题中图形的特征。根据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图形是感知领域当中突出的部分。因此英语新闻标题当中相比其他部分信息更加突出显著的部分就是图形。而根据Talmy对于图形的相关特征的总结,图形部分具有更具移动性、更小、几何图形上更简单、更易辨识、更具关联性、即时识别性较弱、更加突出以及一旦识别便更具依赖性等原则,我们分析了英语新闻标题中图形的一些重要特征。

首先,在新闻标题中,事件的最新动态通常被设置为图形,为的是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原因如下:第一, 新闻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因此这个部分经常被设置为新闻标题的图形;第二, 这个部分与语言现象中图形的相关特征相符合,如更具关联性、更突出以及更具依赖性等特征。一般说来,图形处于主语的位置,背景处于宾语的位置。以下例子引自研究数据:

(1)New Japan FM appointed for “consistency” (China Daily, Mar. 11, 2011)

(2)Gome appoints new chairman (China Daily, Mar. 11, 2011)

(3)Bank pays record fine for mishandling complaints (The Times,Jan. 12, 2011)

(4)Govt to build 10m homes (China Daily, Mar. 11, 2011)

以上四例的共同之处在于事件的最新进展被设定为图形。在阅读这些新闻标题时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新事件的最新进展。

在例(1)中,新的日本外交大臣的任命与读者的相关性更大,而且其所处的主语位置更加凸显,所以“New Japan FM appointed”是这则新闻标题的图形,同时也是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在该标题中运用了被动语态,从而使得图形部分处于主语的位置。这则标题的背景则是for “consistency”,为任命的原因,用在这里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2)也是一则与任命有关的新闻标题。然而这则标题的图形不是新任命的主席,而是国美(处于主语位置 )任命新主席这一行为,因为这部分信息更突出并具有更大的相关性。在这则新闻当中,新闻的最新进展是国美最新采取的行动。

在例(3)中,银行(处于主语位置 ) 赔付超记录的巨额罚款的行为被设置为图形,因为该信息更加突出,更易识别。读者会首先注意到这个信息点,而付罚款的原因则被看做是背景,读者一开始不会注意到这个信息,但是第二次阅读时能从中得到额外信息。

在例(4) 中,“to build 10m homes”的信息对读者来说更具有相关性,而且这个行为依赖于Govt(政府),因此这个部分可以被视为图形,而行为的实施者Govt(处于主语位置)则被看做背景。新闻编辑认为即将要发生的行为比这个行为的实施者更加重要。而且读者对于政府要采取的行动的兴趣大于对政府本身的兴趣。这个标题中的图形因为“10m”这个数据的应用而更加凸显,因为在视觉感知上数字不同于其周围的单词。该例说明图形和背景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图形对应主语、背景对应宾语,有些句子的图形和背景顺序却是颠倒的, 背景在前,图形在后。例(4)正是如此。

从以上四个例子的分析当中,不难看出事件的最新进展,同时也是新闻的核心信息,经常被设置为新闻标题的图形。而其他的信息如原因、事件细节等都被设置为背景。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图形的第二个特征是引用部分通常被设置为图形,因为这个部分在形式上更加突显,在内容上更具依赖性,更具辨识性。引用部分尽管不能概况新闻的主要内容,但是却能表达出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并且能够第一时间被读者捕捉到。试比较以下四例。

(5)“9 in 10 kindergarten teachers unqualified” ( China Daily,Mar. 11,2011)

(6)Presenter wins “ageism” case against BBC ( The Times,Jan. 12,2011)

(7)Home office “is best workplace for gays” (The Times,Jan. 12,2011)

(8)“I kissed him goodbye, then he was gone”

A year after the quake, a father recalls loss of his son (The Times,Jan. 12,2011)

例(5)中,标题只有一句来自采访现场的引文。该引用给出了没有资质的幼教老师的数据,但是却包含了数据之外的信息,并能引导读者推测新闻的主题。这则引用虽然只是陈述一个数据事实,但是却符合语言中图形的一些相关特征。首先引号的使用使其在形式上得以突显,而这个引用的内容又是依赖于背景或者说是新闻的主要内容。因此这则新闻标题的图形就是这则引用本身,这则标题当中没有背景。这种情况被称作单图形模式。

在例(6)中,引用部分只有一个词“ageism”。引号的使用使该词在形式上突显出来,而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也具有吸引力,并且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读者首先会注意到这个引用词,并被吸引去读其他的背景信息。因此“ageism”是这则标题的图形,而这个图形的作用是吸引读者兴趣,使其主动寻找更多信息。

在例(7)中,引用部分是一句不完整的句子,用来描述标题中的主语。根据一般的感知原则,如前所述,主语一般被视作图形。然而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引用的运用,感知中心被转移到了引号内的内容而不是主语。引用部分不仅因引号的使用使其在形式上突显出来,内容上也因为“gay”这个敏感词使用而突显出来,因为敏感词新奇并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这则标题中,图形部分就是引用部分。

例(8)是一个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的双层标题。主标题部分是一个引用,只从这句话读者不能推断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但是却会被这句话打动,并出于好奇来寻找更多信息。副标题部分则为引用提供了背景信息,读者也能从副标题中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因此这则标题的主标题是图形,因为其位置和形式都很突出,并且依赖于新闻背景信息,而副标题部分则是背景,为图形提供背景信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闻标题的引用部分经常被设置为图形,特别是那些包含有惊人数据、新奇信息或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语的引用。而新闻标题的其他部分则被看做是背景,作为图形的依靠基础,并且提供相关背景信息。

英语新闻标题中图形的第三个特点是新闻的结果通常被设置为标题的图形。这与Talmy的因果原则相符合,该原则认为原因事件通常被设置为背景,而结果事件通常被设置为图形。在许多新闻报道中,特别是事故或灾难报道中,死亡人数或是受伤人数通常出现在标题中,并且是读者关心的内容。以下三例可以说明。

(9)Pakistan: suicide bombers kills at least 36 (China Daily,Mar. 11,2011)

(10)Clashes into Cario leaves 13 dead (China Daily,Mar. 11,2011)

(11)Attack jolts city as ethnic strife is on rise ( The New York Times,Jan. 25,2011)

例(9)是一则关于爆炸事件新闻的标题。根据常识,读者最关心的往往是事故的死伤人数。 新闻报道者将事件的结果放在标题里,这样读者就能快速地得到他们最关心的内容。伤亡数据是这则标题的图形。因为根据因果原则,事件的结果被设为图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数字“36”在形式上比其周围其他的字符更加突显。

例(10)与例(9)类似,也是一则与意外事故有关的新闻。这则标题中的数据也是事故的结果,即死伤人数。读者不用阅读新闻的正文就可以获知事件的伤亡人数。

例(11)是一则典型的包含起因和结果的新闻标题。报道者想要突出的是事件的结果“attack jolts city”,而事件的原因“ethnic strife is on rise”便自动地被视作背景。这个例子也验证了因果原则。而这则新闻的结果同时也是新闻事件发展的最新动态。这与我们之前讨论的新闻标题的图形的特征相一致。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事件的结果通常被视作标题中的图形,特别是一些数据信息。而事件的起因则被处理为背景为读者提供补充信息。

Talmy的替换原则认为不被预期的事物通常被认为是图形,而预料之中的事物经常被视作是背景。这个原则也可用于新闻标题中确定图形和背景。因此英语新闻标题中不被预期的事件也被视作是图形,而预料之中的部分被认为是背景,其功能是通过对比突显图形。比较以下两例。

(12)Coach supports keeper despite huge blunders (China Daily, Mar. 11,2011)

(13)Iraqi women feel sidelined despite parliament quotas ( The New York Times, Mar. 13,2011)

例(12)和例(13)有共同之处。这两个例子都利用了介词“despite”来形成预期中的事件和不在预期中事件的对比,以此来突出不在预期中的事件,并将其在新闻标题中设置为图形。在例(12)中,守门员(keeper)出现了重大失误(huge blunders),但是教练仍然留用他。这个举动超出人们的预期,足够新奇,所以被设置为背景。在例(13)中,尽管女性议员的数量不少,但是女性议员却觉得她们没有得到应得的权利和重视。该则标题中的图形是“Iraqi women feel sidelined”,并且通过预期事件和非预期事件之间的对比得以突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英语新闻标题中图形的一些特征。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图形部分通常是事件的最新动态、引用、事件的结果或是预料之外的事件。此外Talmy的图形―背景原则(Talmy,2000:328),包括时序原则、包含原则、依存原则也可以用于标题中图形和背景的确定,这些原则也可以用来确定新闻标题中的图形和背景。

得出了英语新闻标题中图形的特征,其背景的特征也算是基本解决。既然事件的最新进展作为图形,那么早先发生的事件就可以被视作背景。引用是图形,那么说话者和其他背景信息可以被视作是背景。结果是图形,那么原因就是背景。预料之外的事件是图形,那么预料之中的事件就是背景。以及语言中的图形―背景原则概况的其他情况。

确定英语中的图形和背景的特征,对于撰写新闻报道的标题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助于新闻报道者撰写出更有效力、更有吸引力的新闻标题;另一方面,对于图形―背景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也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Talmy, 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J].In Greenberg,J. H.(ed.) Universals in Human Language Vo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627-649.

[2] Talmy,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 :The MIT Press,2000.

[3] 胡壮麟,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 刘路。新闻标题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范文【第四篇】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省劳动保障厅文件《关于印发<省处置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和*办发〔2004〕12号文件《印发<关于妥善处置群体上访、异常上访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劳动保障部门职责,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在县政府统一布署下,与相关部门协同处置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原则;

3、快速反映,冷静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原则;

4、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股室和业务经办机构协同处置原则。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另发)。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县社会保险局、县就业管理局、县医保中心、局办公室、劳动监察仲裁股(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社会保障股、培训就业工资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股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劳动保障系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局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维稳办)及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备队(文件另发)。维稳办设在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局维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业务骨干担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应急预备队以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为主,成员需要时从局属各单位抽调应急,应急预备队按照群体性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和应急指挥部门要求具体负责实施。

(二)报告制度

(三)处理方法

1、了解情况,立即上报。涉及劳动保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无论是发生在局机关、局属单位或其它地方,维稳办人员和应急预备队要迅速赶到现场,了解详细情况后,及时向局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志报告,并按要求进行上报和通报。

2、研究对策,妥善处理。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应急预备队要服从县政府统一调度,与相关部门搞好配合,共同研究处置方案。要照顾好现场老、弱、病、残人员,稳定职工情绪,避免矛盾激化。同时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团结大多数职工,孤立少数闹事者,以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力争把问题就地解决好。要严防出现越级上访和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现象发生。要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相关部门一起通过与职工代表对话,找出问题症结,制订可行处理方案。在制订处理方案时,要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答复处理。根据处理方案,服从安排,严格按政策答复,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不能发表带有倾向性和不利于解决问题的言论。

(四)善后处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维稳办人员要及时将处理结果上报有关部门。对新闻媒体一般不公开报道,确需报道的,依照相关规定执行。要认真分析事件的起因,评估事件后果。要对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经验教训。对在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要研究防范措施,预防事件的再度反弹。对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对在处置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有功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扬。

三、工作要求

1、从实践“三个代表”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工作理念,维稳办人员和应急预备队队员要服从统一调度,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做到细心、耐心、热心、公心。

2、维稳办人员要严格按照报告制度的要求,按规定时限进行上报和通报,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

3、认真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关系到全局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涉及职能股室和业务经办机构要协同配合,团结一致,不能互相搪塞、推诿,更不能置之不理,任由事态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207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