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优推18篇)
通过叙述式教学,结合生动故事与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理解与记忆,提升学习效果,培养综合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师:同学们预习第七课了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来学习这篇课文——《爷爷的芦笛》(板书)。课文的题目既然是“爷爷的芦笛”,那有谁知道,爷爷的芦笛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生自由答)(两次,三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2、名3、回答,4、(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5、说——读——概括)(师相机指6、出第一次是强强的想象中的。)。
第一次:在强强的想象里出现。
第二次:初到海边。
第三次:海潮涨起,恐惧时。
7、师:三次芦笛声在不同8、的时间,9、不同10、的情况下出现,11、它带给强强的感受也是不同12、的,13、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近强强,14、和他一起去欣赏去感受爷爷那——神奇的芦笛声。
第一次:强强的想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体会,在强强的想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笛声又是什么样的?读一读,说一说(大海充满诗情画意,笛声婉转悠扬)。
(出示课件,提问:强强不止听出了笛声的婉转悠扬,还听到了——一股浓浓的海水味,笛声里怎么会有海水味呢?)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诗情画意或风平浪静。
——婉转悠扬——。
难怪强强心中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板书)。
第二次:初到海边。
带着美丽的向往,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展现在强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海水——海面——海风——(解释“温润”“温馨”)(课件出示内容)一起来读一读吧,(看屏幕齐读)。
师:大海与强强想象的一样美丽,那笛声也正如想象的那样——(生说:婉转悠扬),师引读:清脆的笛音——(生读),强强的心里多么高兴啊!
(板书)平静、温馨——清脆——高兴。
第三次:夜里充满恐惧时。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夜晚很快就到了。
1、(引读)爷爷说——强强说——。
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聪明!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1)指名朗读。
此时的大海与白天时的大海一样吗?大海变得(太凶猛了、太可怕了……)。
(2)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读课文。(师巡视)。
交流: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出示)“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再来看看那位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很勇敢的强强怎样了?(害怕了,紧张了,焦急了……)。
(出示)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
强强吓得钻进……。
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
(4)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8——10)节,把大海的凶猛可怕和强强紧张害怕的心情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
四、学习第四段。
1、
对,是爷爷的芦笛!(出示:啊,爷爷的芦笛!)齐读。
2、这时候,强强觉得自己变的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
为什么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包含着爷爷对强强的鼓励和安慰。)。
(出示:爷爷会说:“。
”)。
4、强强明白爷爷的意思吗?(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你明白吗?把你的理解讲给大家听。听了大家的理解,我不由得想到了这样几句话送给大家:
出示: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话记在心中。
回归整体:结合板书。
这是一支多么神奇的芦笛呀!
15、摘抄句子。
16、背诵第一段。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题】:【本学期总第课时】。
【课题】:积累运用一2。
【课型】:复习积累。
【主备人】:杜建民。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仪。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教学反思】:
【课型】:复习积累。
【主备人】:杜建民。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仪。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课件。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赵恺的小说《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笛》,走近朱丹。
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补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感。
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作用。
你还能从朱丹的穿着打扮上读懂朱丹的情怀吗?
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从一取一放中,你又能体会他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是小说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语句,你就能读活人物,读懂人物。
1、引读课文,说说朱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2、配乐范读,理解是什么让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让朱丹感到温暖。
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
4、小练笔:笛声中有什么?内化情感。
朱丹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师被什么打动了?这个故事打动你的是什么?
朱丹的手中仅仅握住木笛吗?
对本文写作特点总结,对朱丹性格特点的总结。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1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5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正确地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西湖的绿》是1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下功夫。
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并在小组里交流。
(估计多数同学在初步阅读后会回答,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宗璞是个擅长直接描写景物特点的人,她在文章中直接用了二十多个绿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含有绿字的词语或描写绿的词语找出来,然后小组里交流。
先自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含有绿的词语或表示绿的词语有:绿、绿色、绿意、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碧澄澄的、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阴阴、青绿、苔绿)。
教师:1篇不到20xx字的文章中,作者用了20多个绿的,但是我们都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么了不起啊,请再读课文,让西湖的绿深入我们的心。
教师:作者感慨地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呢?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想想那里绿得怎么样,也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在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点拨。
教师:灵隐绿得怎样?苏堤绿得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请根据你们的理解上来填写,再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不管填上什么词语,能说出一定的理由就要鼓励。然后加以引导。
灵隐绿得()苏堤绿得()花港观鱼绿得()()()()。
1、灵隐的绿。
估计学生会在灵隐的绿填上丰富、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体会,从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去感受灵隐是绿得多姿多彩。
2、苏堤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苏堤绿得阴或绿得美。苏堤绿得阴,苏堤两边是湖水,湖水是绿的,路旁的树是绿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苏堤绿得美,树上的青苔有趣,多种形状都有。
3、花港观鱼看到的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体会到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教师:西湖是这么的美,每年来旅游的人国内客人上千万,国外旅客也有几十万。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导游吗?喜欢带到哪个地方就带到哪个地方,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生模拟导游)。
教师:西湖的美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去西湖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那时你会有更多的感受。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
3、写好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教学难点: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段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相声片段。了解倒顺词的特点。
2、积累与整合自由读六组词语指名读,说一说这六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归纳一下:演讲讲演、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让学生再举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应用与拓展根据上面补充的内容,练习把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段里续说。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意生活,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诵读与欣赏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第七年返回故乡时所作,刘邦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君主,《大风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显露。自由读范读,注意诗歌的停顿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讲解:兮是古时候表示语气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自由练读,小组合作,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做到熟读成诵。全班朗读比赛集体评议、交流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感情三、写好钢笔字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描练兴趣。让学生整体观察、欣赏、感知这几行字提示注意点:要从字的布局、大小、形状去观察、揣摩,感受匀称美。指导学生按行书的运笔方法描练评议:同桌互相比一比,哪个描练的字漂亮。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学生讨论交流师创设情境。
1、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
3、指生交流,并说出自己从这则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启示。
4、学生评议。
5、师总结。
(三)指导学生做书签。适当加一些图案,起到一个美化作用。
(四)总结。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8
黄山雄姿灵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本文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石。在作者笔下,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神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趣味横生。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本文是1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共六个自然段,有三个自然段配有图片,可说是图文并茂,为理解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黄山是名胜,可孩子年纪小,真正去过的不多。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演示:
(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敢想敢说,发挥了主体作用。
2、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引导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采用活泼的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二、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识字环节要创设识字的情境,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在交流中多了解识字方法,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二、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发挥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在朗读的方式上不要限制,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儿童乐于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记录发现,并思考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2、思考自己曾独立解决过的生活中的小事情,受到了父母夸奖。
3、收集有关活动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蓝猫淘气三千问》。今天又两位好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是蓝猫和淘气。它们知识渊博,今天江河我们一起轻扣自然科学的大门。
2、老师板书课题。
二、游戏猜猜看。
小淘气请大家一起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学生说答案。就这么一个图案,就能猜出这么多答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三、问题大分享。
2、小朋友出现了这么多问题,那这些小问号是从哪里来的呢?
看课件:谁来说说?原来,她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小问号。
3、课前,我让大家去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小问号的答案了,你们找到了吗?
下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哪位同学来把自己的秘密与大家分享?
四、走进名人屋。
1、老师讲瓦特的故事。
2、同学互相说自己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
3、学习书上的故事,从中明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五、生活小能手。
1、看我们生活中的生活小达人想出的各种小妙招。
2、介绍自己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3、你还想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呢!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晴天的夜晚天空中有些什么;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欣赏美的情趣。
2.认真看图,看懂图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四个词:月儿、船儿、看见、蓝天,认识并会写小字头。
4.能正确回答课后思考题,正确书写生字笔画、笔顺。
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六个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难点。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一)启发谈话:
板书“船”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字?你们见过船吗?有哪些船?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0.小小的船”。
问:这个课题里讲的是什么船?“小船”和“小小的船”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2.“小小的船”是一首儿歌,讲一只很小的船的事。翻开课本,读读课文,看这只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自己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
二、教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借助汉语拼音音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回答:全文共有几句话?
分句朗读,检查字音。
(二)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的一只船?读儿歌第一句,回答问题。
2.用铅丝演示:“弯”(稍弯),“弯弯”是弯得很,形如弯月。
3.教师:儿歌里讲的船不是一般的船,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船。(出示图片或幻灯片,上画一轮弯月。)就是这样的月儿,弯弯的,像只小小的船。(板画一只小船)一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在弯月上加上小孩图片)把月亮当作小船。
4.问:这只船的两头怎么样?儿歌里怎么说的?课中操:唱歌《小小的船》,并加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加动作。
三、总结。
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小朋友你们喜欢星星吗?老师这儿有,想要吗?如果你能把星星背后的字领着大家一起读,那这颗星星就是你的了!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感知课文。
1、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好吗?请小朋友闭起你的眼睛,我们出发了……我们跨过小溪,爬过高山……(课件出示晴朗的夜空图,星星在闪烁,同时放伴奏音乐《闪闪的小星星》)。
2、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在这里你看见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夜空是多美啊!好象缺了什么?(点击圆月或弯月)。
2、课文中的月亮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边读边想。
3、课文中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呢?
4、教学生字“两、头”
(1)“两、尖”就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自己能学会吗?分小组学习。
(2)你是怎么样来学习这两个生字的?(字音、字形、组词、造句)。
(3)反馈、交流。
(4)弯弯的月儿两头……,就请你在在月儿两头尖的地方各写一个“尖”字。(课件两头各出现一个尖字。)。
5、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呢?对了,像小船。(出示船与月儿比较图)像在哪里?
6、领读句子。这里的“小小的船”就是指什么?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就是指什么两头尖?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句子。自己读、齐读、个别读(课件出示句子)。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三)、学习课文第二句话。
1、夜空这么美丽,你想不想上去看看?请大家再次闭起眼睛,我们就从小河边出发,一起飞向蓝天,飞吧,飞吧,坐到月亮上去……(放音乐《小小的船》的伴奏)。
2、你坐在月亮上舒服吗?(课件出示小女孩坐在月亮上)那就让我们坐在月亮船里愉快地唱着歌,在夜空中遨游吧!(课件《小小的船》歌曲)。
3、你坐在月亮上,看见了什么?对你的同桌说说。
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课件出示句式)。
4、小朋友看见的真多,书上的小朋友,却只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什么是“只看见”?——其他都没有看见。
5、学习“只”
a、读音zhi告诉是一个翘舌音。
b、你怎样来学习这个字的?
c、看着老师书空,自己学着进行书空。
4、那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齐读、个别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5、你认为该怎么读,最好听呢?(课件出示有隔音符号的句子)集体读、个别读、小组读。
(四)、总结谈话。
朗读全问,做练习。
第三课时。
(四)、指导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1、自由找朋友,读给他听。
2、集体读,指名读,表演读。
小朋友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如果你们会唱就跟着一起唱好吗?放《小小的船》的音乐,学生跟唱,实际为背诵。
三、巩固复习。
1、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生字。(开火车)。
2、练习:(课件先出示填空题,再出现答案)。
弯弯的()小小的()。
闪闪的()蓝蓝的()。
3、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吗?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1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4课时。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2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1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识字与写字。
三课时。
我能自己识字啦。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学挂图与生字卡片。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小朋友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分四人小组开展活动。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的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泸州()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3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小、少,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大小、多少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韵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红星贴纸。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去作客。(课件出示一幅图)。
你们瞧,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随机在图上出示带拼音词卡)鼓励说怎么样的什么,说得好给予表扬。
2、谁能当小老师来给大家领读这些词语?(请一生领读)。
哪些音要注意,请你给大家提个醒。
3、同桌互相读词卡,读得不好请你帮助他,教会他。
4、开火车,读词语(词语全下来在图下排队,去拼音)。
5、(生字变红)说说怎么记住它?(同桌互说,每人三个)。
为什么桃、苹、杏是草字头或木字旁?(都是植物的果实)。
6、齐读8个词语。
1、认识了小院里的动物和果实,接下来,我们要学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题目是---(出示课题)抽读,齐读。
师巡回表扬读得认真的小朋友。)。
(每人一句接读)。
(评价表扬)请大家再象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读读儿歌,读好了请举手。
4、读了儿歌,你知道了谁和谁比?比什么?(随意说,说到哪组老师就用箭头在课件图中标出)。
()和()比()。句式训练。
学生说到哪句,就请他找出儿歌中的这句话读一读。(以下几步随机进行)。
*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
一头(),一只(),还能说吗?
*你从哪个字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哪些东西也能用颗来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堆和群有什么不同?学习提土旁。
一堆()一群()口头练说。
5、比完大小和多少,让我们连起来把儿歌读一读。
6、喜欢这首儿歌的小朋友给它配上动作来读好吗?(四人小组配动作)师生一起配动作读全文。
转)师报幕生表演。
1、练习(出示四个苹果,两只梨)苹果比梨多,梨比苹果(少)。
苹果比梨大,梨比苹果(小)。
(生口头填空后出示小,少两字。)。
星)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3、连一连(见同步练习第40页,手拉手,找朋友)。
4、游戏:找朋友(10人玩,数量词和名词搭配)。
一朵白云。
一条小河。
一棵小树。
一片叶子。
一只小船。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块西瓜。
一双鞋子。
一辆汽车。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4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3.认识光源、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两课时。
十又。
朋友)。
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出示句式: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1)看图说一说,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在小朋友后面。)想一想,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背着太阳走)。
(2)指导读句: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说说,影子在谁前,在谁后?
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句式:我的前面是(),后面是()。
或()在我的前面,()在我的后面。
(4)小朋友心中很快活,我们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就应该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范读,学生仿读、自由练读: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同学们常常和影子在一起玩吗?你还常常做哪些事?说一说。
句式:我常常()。
(5)谈话: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再读读句子,读出你对影子喜欢的语气来。
(6)背诵:(学生看图练习背诵;教师引背课文;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2)根据节奏提示,练习读句: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4)指导读句:影子是你亲密的好朋友,应该怎样读这个句子呢?读下句:
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5)熟读后背诵第二节。教学方法同第一节。
影子像是调皮的小黑狗,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你哪里,真是“形影不离”。
1.想一想影子还有哪些变化?(大小长短的变化;物体移动影子也跟着移动等。)。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本课教学从生活现象引入,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生活再实践。整个过程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反映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5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重点:
音近字、形近字的比较练习,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以及怎样修改错句。
难点:
修改错句和看图补写句子。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拼读音节,指名拼,评议正音。
2、填写,
3、指名板书,校对。
4、同桌批改。
1、自由说说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或相近。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
3、划去不能搭配的字。
4、校对。
1、自己比较每组字的相同点、不同点。
2、反馈,得出结论:
下面一行字是上面一行字加偏旁而来的,说说这个偏旁与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3、口头组词。
4、书面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1、读例句,比较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具体在哪里?。
2、指名说,
3、口头填空,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4、书面完成。
5、小结:我们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在“什么”的前面加上“怎么样”的词语。
作业1——4。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2、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听写本单元词语。
1、读第一句,理解题意。
明白每一行都是按字——词——句的顺序排列的。
2、学习第一句。
a、读一读。
b、说说“明亮”是有哪几个字组成的,“明亮”是什么意思?它在句子中说明什么?
c、抄写第一句。
3、按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学习二、三句。
1、读三句话,想想错在哪里。
2、指名说,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怎么说?
3、反馈:
第一句:把“春天”改成“夏天”,或把“荷花”改成“桃花”
第二句:删去“和白杨树”,在“梨树”前加个“和”
第三句:删去“月亮和”
4、书面完成。
1、读题,了解题意,明确要求。
2、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3、想想每句话应补写什么,才能连成一段完整的话。
4、补写。
地方飞过海酿母菌,没,那么点忐忑后飞过海发挥。
5、交流反馈。
作业本作业5——7。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6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第二十五课《学弈》,《学奕》教学设计。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利用旧知迁移,游戏激活兴趣。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成语积累作为旧知迁移到古代文言文成语故事这一新知上,利用成语游戏开课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教案《《学奕》教学设计》。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弈经验总结会",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而接下来的孟子讲学这一情境的创设也改变了以往朗读评评点点的传统模式,将学生直接引入学习、朗读的氛围中,达到身临其境,忘我境界。
5.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1.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将旧知成语与新知文言文成语故事相结合,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的范读,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3.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4.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共创设了"学弈经验总结会""孟子讲学"两个情境,前者的创设主要意图在明理,其中创造性问题――――在经验总结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你们作为嘉宾能联系实际说说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后者的创设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5.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推荐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成语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7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课时。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指名说)。
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
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1、自由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
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
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1、师配乐读古诗:
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1、出示挂图:
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
(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1、自由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1、看图:
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1、个别读。
2、评读。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所见。
骑振捕闭。
小池。
泉眼树阴。
小荷蜻蜓。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18
为促进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活动宗旨,开展语文组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教法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一年级语文全体老师。
1、选题要求: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空白课时进行比赛,本次比赛课题定为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比尾巴》。
2、内容要求。
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选教材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选择该教材的依据和实际教学效果;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体系;本课时所讲授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课时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
第三、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分析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说明依据。
第四、教法和学法。说明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依据。
第五、教学过程安排。
3、其他要求。
(1)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说明所设计教学环节的意图及理论依据。
(2)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现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和观点。
4、截止时间。
20xx年11月6日。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必须是本人认真设计的真实成果。在设计中要求做到《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符合学生及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
1.特色教学设计应以课堂活动事实为基础,贴近学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学设计应对课堂活动作出具体叙述,能够体现出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学原则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报送的课堂教学特色教学设计,稿件文责自负,严禁抄袭,一经举报或被发现抄袭者,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并进行通报。
4.教学设计封面页请提供以下信息:课题、年级、作者姓名、工作单位、
5.内容格式不作统一规定,但一般应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3)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