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验室设计方案【参考4篇】
【导言】此例“企业实验室设计方案【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企业实验室设计方案【第一篇】
关键词:会计;实验室教学;研究;实践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验室教学的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会计实践性教学是为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验室教学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当前会计实验室实践教学的一般做法是:在一间机房内,给每台机器装上财务软件,再设计一套实验流程及实验数据即可。这种模式一次性投资少、建设难度低、见效快,在全国迅速普及,信息化的初期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入实际工作的桥梁,但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财务系统与生产、供应、销售系统密切联系,共享信息资源。这一功能单一的模拟实验室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立足岗位培训学生,教学内容狭窄,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化新的要求。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加速实践会计实验室教学模式的重构。
二、实习基地是会计实验室的升级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如语音室、实验室等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校外实习基地以就近、实际为原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来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或公司。如商英专业可开发旅游局、旅行社、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翻译服务公司、进出口公司等为实习基地;服装专业可开发服装厂、缝纫部、干洗店等为实习基地;与这些企业,公司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公司带来了效益,节约了资金,而且学生得到了锻炼,吸取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和效果。
三、构建新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应用教学软件
(1)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主要有会计核算教学软件和会计管理教学软件。会计核算教学软件是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数据处理过程,用系统软件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业务、会计核算的软件,如用友会计软件(教学版)。教师利用这些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会计管理教学软件,是将会计管理思想和会计方法,用软件工具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预测决策、会计控制分
析、会计考核评价等问题的软件。
(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将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软件。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增加实践教学课堂容量,压缩实践教学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3)考试与改卷软件。这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编写的能够完成实践课程自动抽题、无纸化考试和自动阅
卷的教学辅助软件。这种软件一般具有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电子考试、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
实行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应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建成局域网,实现小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递,再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局域网与校园网络连接,实现全校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输。更加重要的是应以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会计专用教学网站,将会计教学资源放在专用教学网站上,让学生随时共享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师授课录像、习题集、题库、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
3.采用会计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会计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校外生产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
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社会调查。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项目设计。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
8.撰写论文。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四、我系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经验与不足
(一)实验室及会计实践专业化问题
我系实训室种类较多,但是每种只有一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时多个班级开设同一实训项目,则场地不够,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同一类实训师资力量稍嫌不足:表现在会计教师少,教研室里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实践教学,而且有些老师对实践教学项目并不熟悉,比如说有些老师精通手工模拟,有些精通软件操作,如果精通手工的老师排在软件实训里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应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老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践室的作用。
(二)教师的会计实践经验不够
目前会计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上讲台,又由于手上的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机会同时在企业里从事财务实践工作,虽然院系会组织定期培训,但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不高。而实验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各院系在会计实验室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实训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实训教材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组织实践教学、传播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实验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材建设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进行有机结合。但是要找到一套适合本院系学生和实验室条件的实训教材是比较困难的。
(四)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我们结合实验室条件、师资力量及学生素质,探索出一套成之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1.组织教师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并切实为之创造条件。不定期地参与事务所的一些审计评估工作,有些个别教师还在其他单位及事务所参与更多的会计、审计工作。他们将已掌握的企业资料,制作成相应的案例,充实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贴近实际;同时,教师在参加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理论教学在见诸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也尽可能地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现在,我系所有会计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会计证、电算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珠算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通过自己切身的体会,老师们很自然地把取证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与学历教育的要求融为一体,注入课堂,使理论教学与取证考试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增强了取证辅导的针对性。教师既是讲师、副教授;又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他们能讲课、能编写教材、能带实习、能指导毕业论文、能承担与教学有关的科研课题;也能动手做传票、登账、出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自己动手,编写适合本院系的会计实训教材。实践教材原则上应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考虑到本院系的办学特色,根据高职财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融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一体化教程,并配套制作动态实验教材、电子实验教材和立体化实验教材,得到了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盛锦春等。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整合[J].上海。信息技术。2006.
[2]李飞星。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实验教学[J].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
企业实验室设计方案【第二篇】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特点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探讨“工业设计项目工作室”视角下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式,在分析其可行性、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教、学、做、产”四位一体的教学平台,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
项目工作室;工业设计;职业岗位能力;评价体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压力持续增长。其中,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七百万,平均初次就业率约%,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只有75%左右;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727万,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总人数超过50万,就业人数进一步上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表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49万。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劳动力处于短缺状态。这种迹象表明,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如何解决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就业难”的问题,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在竞争激烈的大数据时代下制定出既能保持高职院校的地方特色,又能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配对的培养方式,是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通过对工业设计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的探讨,一方面针对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所需知识和技能,从一线生产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岗位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缩短从学生到社会人员的过渡期;另一方面针对工业设计的专业创业前期不需太多的经济投入、创作时间自由、项目运行周期相对短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工业设计项目工作室
工作室的由来起源于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Bauhaus),一所由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在20世纪初建立的作坊式设计学院。作坊是学院教学的主要场地和方式,是一种融合美术与工艺装饰,实现艺术与技术统一的教学平台;学生在具体的项目运行过程中与经验丰富的人士合作学习,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工作学习,不仅方便学生掌握各种生产技术、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课程结束时,以产品的方式展示教学成果,取得企业生产的订单,创造经济效益。可以说,作坊的形式就是我们今天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雏型。这种作坊式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与职业岗位素质的培养,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今天的现代设计教育中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工业设计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以具体的项目(设计)任务驱动教学进程,一方面借鉴行业、企业的项目运作流程和项目管理制度进行课程设计、课堂管理及教学评价,推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创造性、抗压性和协同性等职业岗位能力;另一方面引进行业、企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教学、评学,并以产品的形式展现教学成果,达到产教融合。工业设计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倡以工作室为平台,围绕行业、企业具体设计项目,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氛围中,接触真实的设计任务,完成“设计—产品—商品”的完整流程,强化了学生工作过程体验、职业岗位能力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工业设计项目工作室培养模式
(一)可行性分析
1.有利于学生“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导向,充分整合、利用校企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项目环境下体验项目任务、项目策划,及实施方案、生产、销售等全过程,并从实时评价反馈中解决专业问题,进而获得专业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具体化的实践任务获取专业知识并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其信息处理能力、整体化思维、系统化思考等职业能力也得到充分提升。
2.有利于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统一性
项目工作室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项目工作室教学以完成某项具体任务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灵活性强的选修课程,增加培养方案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同时,还能根据项目团队人员的组成结构(教师、学生、企业、企业人员等),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借助学院教师扎实理论知识和行业、企业人员的实践经验,通过由学生实践操作,全程监控项目进度,提供实时反馈,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人才与缺口”等偏颇的矛盾,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3.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在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环境下的学生,其身份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名设计师或公司员工的角色来参与整个教学活动,避免学生以一种“无责任、无压力”的身份参与项目。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主动调整心态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4.有利于实现产教融合,提高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以明确的项目任务展开,学生在工作室导师们(企业、行业人员及学院教师)的指引下展开市场调研、策划、设计、制作等各项任务的实施,完成从“设计—产品—商品”的整个工作流程,让学生深入市场,促进学生与企业设计人员、营销人员深入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职业操作技能,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第一手信息和实践知识,积累相应的市场经验。通过“教、学、做、产”四位一体的教学平台,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
1.制定与论证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企业和行业共同就工业设计专业的社会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实施条件与保障等方面进行商讨,并据此进行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论证。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等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往工作室教学模式方向上倾斜:从企业行业的需求、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特点出发,制定出相应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权衡好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在工作室教学中的比重;从项目的性质出发,适当增减授课的内容,协调好课程授课时间的长短与地点的更迭,保证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教学成果的产出。
2.导入课程开发评估标准
以社会需求为标准,以行业、企业的操作规范为指导,以项目运行过程为落脚点,在课程的开发中逐步实现授课与授业的融合。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以工业设计行业岗位标准和评价标准来拟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课程评价标准及方案实施计划等内容,根据项目的性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深化拓宽相应知识领域,融入以培养诚实守信、刻苦耐劳和团结向上等高尚品质为目标的教学内容,通过行业、企业人员把握设计进程,学院教师把握教学规律和方法,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运行。
3.筛选工作室教学项目
项目在工作室的筛选条件需要满足:一是适合课程教学;二是具备可操作性。以产品设计和创意概念设计项目为例:(1)产品设计项目针对企业生产链中的某一系列产品或下一代即将开发的产品而进行的形态或使用方式等内容的改良或开发。该类项目具有完整的市场资料、成熟的生产工艺、明确的设计定位与设计目标;项目的运行以行业、企业人员为主,学院教师为辅,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人员的管理、生产经验,引导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中的实践能力学习。(2)创意概念设计项目主要是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竞赛项目和企业后期产品开发或衍生出来的一种具有一定趋前性的设计方案。该类项目主要以学生创意思维为主,抛开形态的束缚,以“天马行空”的方式重新塑造某一使用功能,再赋予一定的形态;项目的运行以学院教师为主,行业、企业人员为辅,在保证概念新颖的同时,使概念产品化,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中的理论能力学习。
4.制定项目运行管理制度
结合行业、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制定出既有企业管理模式,又能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要的工业设计项目工作室运行管理模式。在工作室项目教学中,参照行业、企业的经营结构模式,在项目运行中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赏罚制度,按项目设计流程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具体的分工,明确学生在项目中的岗位及职责,并根据工作室的运行需要,灵活调整学生的工作性质,保证项目的运行处于完整的设计系统中。
5.推广及转化教学成果
产品商品化产品设计项目中的教学成果无论是在形态、材料、工艺、成本上,还是在市场、营销等因素上已有一定的基础积累,实现商品化的基础扎实,容易被推广转化。同时,在推广转化的过程中,设计团队可开始进入下一代产品开发工作。创意概念产品化。一方面可作为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竞赛的参赛作品,以公众的方式检验设计的创新性及可行性,借助“互联网+”方式(如众筹)实现创意概念的产品化;另外,行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业链的特点,将创意概念列入到其产品链中的下代产品或衍生分支产品的开发方向。教学成果维权保护。利用专业的保护手段,根据项目成果的性质申报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确保成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三、工业设计项目工作室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一)教学评价机制
工业设计项目工作室的评价机制以行业、企业项目开发运行周期和预期成果为标准,由行业、企业人员和学院教师共同制定出具体项目的评分标准及奖罚制度。严格执行并记录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考勤、进度和成果等数据,在项目运行后期阶段,以制定的评价标准配对收集的数据,逐项评分,算出总分,做出奖罚处理。项目结束后,项目运行中所有记录的原始数据与工作室的评价标准及制度将公开化,接受大众的监督。
(二)教学奖励机制
1.教师层面绩效分奖励。
对辛勤付出的指导教师,学院(或系部)需严格按照绩效方案,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给予对应的绩效分,并在相关的教学评比活动中优先考虑;如学院并无相应的绩效方案,那么应把这类教学活动列入到相似性质的奖励方案中,以保证教师的利益,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经济奖励。在以学院教师为主,行业、企业人员为辅的开发项目中,与行业、企业签订相应的项目开发合同,收取适当的开发费用;在以行业、企业人员为主,学院教师为辅的开发项目中,企业应保留其基本工资,学院需给予其对应职称课酬。
2.学生层面学分奖励。
通过参与项目工作室的具体工作,学生可获得相应的综合积分,此类积分可积累到学生参评优秀学生、奖学金等评比活动中;项目中的方案如若被行业、企业认可并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或创意概念方案,且获得省级专业竞赛三等奖以上奖项,则可为学生免去该门课程学习,自动获取课程的学分;同时,学生还可把该创意概念进一步深化,并完善为毕业创作。经济奖励。对项目中被行业、企业认可并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或创意概念方案获得专业竞赛一定名次的设计方案,企业或学院应根据具体奖励制度,给予一定的经济酬劳,既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经济压力。
作者:方景荣 谢唤婷 沙海银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学院
企业实验室设计方案【第三篇】
关键词:应用型:情景教室
一、问题的提出
“情景教室”实验课程教学是指课堂教学模拟企业单位财务报账大厅情景,即从教室布局、学生所担任角色,均按现行大、中型企业单位财务报账大厅情景布置,学生学习用资料及案例举例采用按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方法,其效果是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下直接感受现代财务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该教学方法直观,将枯燥的财务会计教学以最直观的情景教学来体现,特别适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现代大学生。从而避免现行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会计学科专业课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缺失应用性的怪现象。学以致用是学校办学的宗旨,也是教育的目的,特别是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会计学科,财务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科的最主要课程之一,如何将现行会计准则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国内外院校各有其特点: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欧、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注重动手能力、“情景教室”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国外非常普遍,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计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的课程设计模式。其主要表现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其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以浅显为度,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加强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虽然专业必修课门类虽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国内会计学科现状
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来看,专业院校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1、培养研究型的高级会计理论人才。坚持这种模式的主要集中在部委属重点高校及省属院校,他们认为会计本科教育应以培养理论型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师资队伍重理论研究,轻会计实践。许多重点院校财务会计学课程设置、教材的编著均不严格按会计制度编辑,而是从国际惯例出发,既参考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但又不拘泥于现行会计制度,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以国际会计准则为蓝本,遵循现行国内会计准则但又不照搬国内会计准则,其培养模式是通过浓厚的理论研究学习和深层次的探索我国会计理论,在此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但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财务会计学情景教室的课堂实验课程环节。
2、以狭窄的职业技能培训性质为主的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其模式与上述相反。目前这两种模式都没有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前者空有理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后者只是纯粹的簿记劳力,缺乏应具备的基础理论,从而造成了会计学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学科注重的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来。财务会计学科作为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顺应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然而,众多的地方本科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其办学理念、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仍存在着与办学目标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办学理念模糊。目前,所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仍然较为模糊,众多院校的发展目标仍是以研究型大学为最终目的,应用型模式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只是在教学、实验设备、师资力量达不到要求条件下的一种妥协,某些院校或者照搬研究型老牌大学的办学模式或者继续执行原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缺乏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操作的独特的办学理念。
2、办学条件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征。实训基地缺乏,目前的实验场所缺乏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账大厅的氛围,实训资料只是脱离实际的简单案例,会计案例随心所欲,缺乏遵循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企事业单位真实案例,缺乏具备理论研究能力又具备动手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3、课程建设缺乏创新性。在课程建设上仍照搬老牌大学的模式,除了公共课、基础课等国家硬性规定外,专业课仍遵循着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模式,实践课仅在临毕业的最后一学期进行,由于临近毕业,学生找工作与实习同步进行,应用型学校最关键的实践操作形同虚设。
4、教材建设无法适应应用型学校特色的具体要求。目前会计学科教材,从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等专业教材,基本采用重点大学主编的教科书,由于重点大学均属研究型大学,课程教材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制度现实,所编教材将现行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相结合,既遵循会计制度原则但又不苟同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很难想象学生如何将其应用于企业现实的会计核算工作。
三、解决办法
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标必须是理论知识能真正地应用到现实的具体事项,“应用”必须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现时的应用型高校会计学科课程体系摆脱不了上述两种模式影响,实践课程涉及的会计案例随心所欲,与现行会计制度不相吻合,学生毕业后无法及时进入角色,“应用”名不副实;基于上述理由,财会学科的课程建设必须是:会计理论是以遵循会计准则为主适当超前为度;加强应用性的实践环节,最好的办法是到厂矿实习,然而现实厂矿企业会计岗位特点:岗位重要、数据保密、人员需求量少,因而将大量的学生集中在某个企业实习的模式显然是不现实的,毕业实习环节对财经院校来说属于薄弱环节,而应用型人才经常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操练却少不了这一环节,为此,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情景教室”实验课程教室,“情景教室”由以下部分组成:一是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二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必须改革现行的会计教学模式,以新会计准则为规范的企业经济事项案例为教材,以“情景教室”课堂教学方式为环境,营造浓厚的会计氛围。
(一)“情景教室”实验课程意义
案例实践技能的运用是应用型学校的重要手段,而注重实践的“情景教室”实验课程则是解决应用型新型地方高校财务会计学的重要环节,其意义非凡。表现
在以下方面:
1、财务会计学是社会科学,必须以社会为工厂,学习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即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的专业人士才能学好该门知识,而从中学直接上大学的现代大学生缺乏的就是社会经验,“情景教室”教学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有效途径。
2、企业会计账簿忌讳涂抹的特殊性不允许学生在下厂实习中亲自动手操作,“眼看手不动”是目前财会学生实习的尴尬待遇,“情景教室”教学模式让尴尬化为乌有。
3、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宗旨是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是学以致用的必然环节。而“注重实践”的最佳选择是采用“情景教室”教学模式,这就是我们选题的重要意义。
(二)“情景教室”实验课程建设
1、“情景教室”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紧紧围绕着国家会计制度和国家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而设计的,强调基础、实用,并对前沿未知领域知识有一定的关注。它区别于传统的以会计基本原理为立足点,以国际惯例为原则,不拘泥于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研究型会计课程模式。
2、“情景教室”实验教学的这种人才能力培养是以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教学内容去粗取精,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室”实验教学注重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重视实习和实训教学环节,它的培养比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实践训练,更要有良好实践环境和氛围的体验。为达到这一要求,必需规范下列内容:首先规范“情景教室”环境。“情景教室”的布置必须按照现行大中型企业的财务报账大厅格局设置,应具备出纳柜台、凭据审核组、材料组、成本核算组等会计核算程序各环节,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及其会计核算软件,并在大厅内按现行会计记账凭据格式印制相应的账、表、凭证等,营造财务会计核算环境。其次账务处理程序按企业现行通用的核算程序进行账、证传递,为配合会计电算化,可在采用手工记账的同时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由于是同一套凭据按不同的记账程序处理,其结果必然相同。因此可以检验学生的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4、由于采用“情景教室”环境。学以致用,理论课程与现场实习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
5、“情景教室”实验教学的特殊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鞭策了教师更加努力学习,师资队伍注重双师型,既懂得教学规范,又有丰富的企事业会计实践经验,并严格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则从事教学进程,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很快适应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工作,从而造就了一支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情景教室”的实际应用价值
企业实验室设计方案【第四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会计实验室;仿真性设计;社会实习
社会经济越是发展,会计就越重要。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会计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厂长、经理,已充分认识到优秀会计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社会对会计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理论及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懂管理,会决策。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国每年不少大中专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会编制记账凭证,不会记账,不懂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要求,管理、决策、分析更是无从谈起,可见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实践性教学有利于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正视现实,我们的会计实践教学亟待改革。虽然近几年也不断探索实施了一些新的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但大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笔者主张,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普及问题讨论及会计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教学过多地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只注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应用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职校专业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讨论,以陈述问题的方式来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问题置于未来情景中,寻求最好答案,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作为教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前,应广泛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力求所选资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使学生能在讨论中开发智力,提高其吸收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案例分析就是通过对一个个会计案例的解剖分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充当一个“角色”,有比“旁观者”更深的体会。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无疑有极大的帮助。案例分析教学还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案例分析教学所需教学案例,主要靠教师的日常收集整理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或由企业提供,或从其他有关资料获得。例如,要解决目前会计实践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轻分析和不重视管理的现状,可以在准备的资料中,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违规提取现金及纳税申报表中故意隐瞒应税所得额等,也可故意设置一些凭证要素不齐全或手续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如在发票中大小写金额不同、报销凭证中无经手人或证明(验收)人签字等等。用这些外露或隐含的有问题的资料,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挖掘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及时处理。
二、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充实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各财经中专校大多设立了会计实验室,为配合教学的进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离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仅停留于手工记账程序上,电算化会计尚未普及。对此应在电算化会计课程和手工记账实验之后,增加电算化会计实验课,这要求有配套的教程和软件。二是会计实验的项目单一,大多仅局限于工业产品制造业,其他行业会计实验均未涉及。我们不妨在完善会计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将实验项目划分为必修和选修项目,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三是缺乏专职的会计人员,实验室管理不规范。提高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后,实验设施应有专人管理,使实验室建设走上健康之路。
三、加强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设计
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立是尽量接近真实的仿真性实验教学基地,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在学校里为学生提供与下厂、下店同样的实习环境。一座会计模拟工作台就是一个会计工作岗位,仿真设计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验主体的仿真性。会计实验教学应和企业多加联系,了解企业的各个环节和运作模式,使我们虚构的会计主体“XX公司”或“XX企业”这一会计主体的实验内容既有全厂的概貌,又有生产流程、产品品种、人员、工资、进货渠道、销售对象、开户银行和纳税情况等各种详细资料。二是实验资料的仿真性。这也是区别于以往“大习题”、“模拟实验题”的主要一环。会计模拟试验资料的仿真性如何体现?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关教师联合编制一套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较全面、系统的业务,也可以把与学校建立校企关系的某一企业某一阶段的业务从数字上加以改动,或将企业某些阶段的业务在实务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这一阶段,可在模拟实验室设计会计模拟主体、模拟现场、模拟“机构”,让学生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训练,力图使实验内容与实际业务尽可能接近,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必要的社会实习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只是理论知识,尽管通过上述途径可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但毕竟还是纸上谈兵。因此社会实习应得到加强,学校应积极探索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与社会上的企业联营,建立一批协作单位特别是与企业单位协作,也可与会计事务所联合,让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去锻炼、实习。目前各校采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模式,学校可与校办企业或后勤集团公司联系,吸收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日常管理,运用所讲所学知识对企业随时进行诊断和剖析。校办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不同,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管理,既为企业节省了人工费用,又使教师和学生有了锻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等。会计教育目标之我见[J].会计研究。
[2]李心合。论会计教育目标[J]会计研究。1998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