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县财政工作要点

好学生发表时间 3150487

2024年县财政工作要点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两个加快”发展目标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2024年全县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以“强工兴产、优城兴业、全面追赶”发展思路和“两个加快”战略目标为总抓手,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重点结构,保证必要支出强度,增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推动财政平稳运行,为新时代新征程平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一、强化财政收支管理

(一)全力组织收入。锚定“争一保二”排位目标,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常态化开展财政收支运行精准调度,做到一月一交账、一月一通报。力争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年、进度快于序时,确保实现“开门红”,半年实现“双过半”。压实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责任,突出重点行业和主要税种收入监测,牵头做好财税收入征管,强化依法治税和“两费一金”专项收缴,加大历欠税费催收力度。

(二)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通过调存量、优结构加强财政资金跨部门、跨领域整合,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和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等重点领域。坚持有保有压,严把预算关口,完善支出审核机制,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过紧日子的十二条措施》,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强化过“紧日子”监督,定期评估过“紧日子”落实情况,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监测监督。

(三)争取上级支持。精准把握国省支持四类地区和托底帮扶县等重大发展机遇,积极谋划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压实对接工作责任,着力推进一批差异化支持政策落地平昌。力争取各级各方支持,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中央预算内资金、增发国债项目资金、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以及各类示范试点项目争取力度,确保全年向上争取实现新突破。

二、厚植民生保障能力

(四)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民生保障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民生保障,确保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1%以上,扎实办好30件民生实事,更大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五)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保持教育支出强度,全力保障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考标准化考场建设、职业教育达标工程建设、特殊教育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持续做好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和精准保障困难学生就学权利,助力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六)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持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工作,不断深化医疗体系改革、健全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逐步优化城乡医疗资源布局,支持加快健全完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助力竣工投用县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县中医医院综合楼,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七)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困难群众就业兜底帮扶;全力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和补助标准提高;优化救助福利体系,严格执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夯实未成年人保护体系。集中财力办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三、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八)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发展。助推工业升级提能,支持引导“1+3”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跃升,加快培育能源化工、白酒、肉牛“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促进消费提振释放发展活力。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政策,实施“转企升规”奖补培育扶持“四上”企业,加强“四上”企业服务保障。

(九)保障县域重点项目建设。紧盯县委、县政府确立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平仪高速、兰草水库”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足额预算工业发展资金,集中财力积极引进更多的优质投资项目和企业,最大限度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整合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省内对口帮扶资金以及其他社会帮扶资金,积极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大对肉牛、茶叶、青花椒等特色产业投入,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提高农民特别是脱贫户、监测户的收入,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继续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一)有序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持续做好中央大宗产品保险及地方特色产品花椒、茶叶、母牛、肉牛、牛犊、育肥猪价格保险等承保工作,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和市场风险、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综合效应,引导和鼓励农户、涉农企业等主动投保,增强地方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十二)支持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积极支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天府粮仓等项目,建设好农业产业园区,继续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民惠农政策。支持加快水利工程项目防洪堤建设进度,支持病险塘库整治和排灌渠道疏通,支持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处置,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十三)支持生态环保领域建设。支持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完成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牢牢抓实地灾防治工作。严守森林防灭火底线,全面筑牢森林“防火墙”。做好退耕还林、生态护林员补助、公益林效益补偿等惠农惠民资金保障,做到及时足额补助到位。

四、纵深推进管理改革

(十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预算编制管理,积极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继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拓展财政重点评价范围,加大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力度,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严格逗硬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充分体现激励约束。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及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提高信息公开质量。常态化实施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惠企利民作用。

(十五)强化财金融通支持。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科创母基金作用,加快引进和组建一批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为产业链建设提供更好融资支持。建立项目融资激励机制,用好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转贷引导、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引入金融“活水”,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十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科学盘活国有资源资产,进一步优化完善资产处置方案,加快资产处置和盘活。支持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提升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效益,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效益。加强国有企业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在公平竞争前提下,更多参与市场竞争和项目实施,逐步实现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主营业务不交叉、发展活力充分释放的良好格局。

(十七)深化会计管理。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持续推进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引导和规范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健全会计人才培养,激发会计人才创新活力,促进全县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整体提升,全面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报名工作。创新和加强代理记账行业日常监管,促进代理记账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防范化解运行风险

(十八)扎实扎牢债务风险底线。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健全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过程监管体系,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底线工作,加强日常监测和风险预警;强化债务约束管控,建立“四严格、四严禁”和“三个坚决不干”的债务管控机制,坚决遏制债务增量。积极做好项目储备以及2024年新增债券申报、发行和对接工作;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足额纳入预算,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明确债务单位偿债责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十九)扎实扎牢基层三保防线。严格落实“三保”政策,夯实“三保”预算,确保逐项足额编制,不留财力缺口,确保“三保”支出精准、足额、优先纳入预算管理;实施“三保”支出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加大“三保”执行监控和监督约束力度,坚决落实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从源头上防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确保“三保”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坚决扎牢“三保”底线。

(二十)扎实扎牢财经纪律红线。加强财会监督,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主责监督、行业部门依责监督、单位内部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扎实开展财经秩序整治、春节保稳定资金、过紧日子、乡村振兴、政府采购、教育资金及其他民生类资金等重点监督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公开和通报力度,加强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实现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成果共享,形成监督合力,不断提升财会监督的效能。

六、持续强化机关建设

(二十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强化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立足财政职能出实招、做实功、见实效。强化理论武装,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理论学习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强化基层党建,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合力,把“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握财经活动中的政治方向,落实财政管理中的政治要求,确保财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十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各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财政文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实局领导班子“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重点业务日常监督机制,聚焦资金分配、资金支付、项目审批、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财政评审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着力防范财政资金管理风险。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建设,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

(二十三)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抓实巡视巡查问题整改。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分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做好舆情监测,积极稳妥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

(二十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严的要求、高的标准、实的作风贯穿到财政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监督的全过程。依托“干部见习堂”大平台,持续优化“财政大讲堂”“财政夜校培训”内容,强化财务干部业务技能培训和综合素养提升。优化机构职能配置,有序推动轮岗交流,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夯实干部实践历练,积极选派优秀财政干部上挂下派、驻村帮扶。加强干部日常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做好退休同志人文关怀。扎实开展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开展基层财政干部能力培训。提高财政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财政良好形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15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