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道德教育论文(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25163

【导言】此例“道德教育论文(汇总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德育教育论文【第一篇】

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便命炼丹师炼制仙丹,以保证延年益寿,炼丹师通过火炼法或者是水炼法的方式,把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经过高温处理,形成一种类似于药丸一样的合成物质,让皇帝享用。这便是中国早期的化学的雏形。基于此原理,渐渐地人们通过进行多次实验,由硝石等物质的等比例混合,制作成了威力无比的火药,应用在军事,采矿的行业里面,这使得化学的应用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野中来。正是有了古代这么多鲜活的关于化学的例子,才使得现代人对于化学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古代人与化学之间的故事,让更多的学生对于化学有了新的了解,在被这些生动的事情所吸引的同时,让学生对于学习化学有了新的动力,也使得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升高到一定的高度上来。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于化学物质的照片,让学生对于这种新奇的从来没有见过的物质,产生好奇感,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化学的学习上来。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例如:把锌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里面,观察实验的现象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渐渐地被化学所吸引。

二、德育教育的合理性开展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凭借着文化课的授课老师来进行传授,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学生们上课,保障学生所接受的德育思想都是最为专业,最为科学的。

三、化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合理结合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就会知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这一类的气体属于有毒气体,在吸入到一定程度上,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轻则昏迷,重则就会造成死亡。所以说,在学生做化学实验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大脑的清醒,要在心中时刻的提醒自己,注意化学药品的添加量。这就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让学生树立学习学风严谨的态度,来保障化学实验进行的安全性,降低发生危险的几率。学风严谨,无论在对于化学的学习上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对于任何的学科,都是值得遵守的,这直接的说明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在化学中,两种物质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实验,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这就需要学生有着强大的脑存储空间,能够记住这些化学知识点。在化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记忆力的提升。因为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上,有一定的提高,还能使学生本身存在的潜在能力都能很好的激发出来,这对于化学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还要保持创新精神。因为对于任何学科,创新精神都是存在的。对于化学题来说,一道化学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仅仅依照老师所给出的参考答案来学习,就局限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要把问题多元化进行思考,思考这道题是否还有别的解题形式,从而开发大脑思维的活跃性。这也是需要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的,因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新的改变,不再仅仅局限在以前被束缚的思维中了,思维的自由让思想有了创新的能力,为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道德教育论文【第二篇】

(一)过度“西化”引发了道德危机

1965年新加坡独立之初,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为了发展经济,新加坡不断的“西化”——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及技术,“为了电脑化而成为讯息中心,而实行了英文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新加坡建成了以制造业、金融、交通运输、贸易、旅游为支柱的现代化经济结构,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加坡经济甚是富足,但同时也使新加坡处于“面临道德危机的阶段”。新加坡的道德危机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犯罪、吸毒、色情、嘻皮、离婚、堕胎等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二是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怕吃苦,怕脏怕累,不赡养老人,年轻夫妻不想生孩子等等。

(二)传统家庭结构的丧失

在新加坡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新加坡重要的社会组织和家庭结构也出现了变化。1965年来在新加坡政府及其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到了八十年代新加坡呈现出一派繁荣和进步的景象。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步伐进展,新加坡社会也出现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西方的腐朽生活价值观逐渐腐蚀下一代,社会失去坚固的家庭结构,而这又是长期以来促成新加坡社会团结的重要社会力量。要如何消除这种社会现象?李光耀提出:要以儒家思想去抗拒欧美风雨的吹袭,同时不惜任何代价避免三代同堂的家庭分裂。李光耀说:“我们的任务是在我们的孩子思想还未定型而且还可以熏陶时把儒家思想价值观念灌输给他们,以便这些处事待人的态度能够在他们长大后根深蒂固,终生不忘”。

(三)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少量的欧亚裔人种构成。长期以来,华族人口占了新加坡将近八成的人口比例。新加坡政府认为,儒家伦理有爱己爱人的精神,它不但和各种宗教或文化没有冲突,而且还能够和它们相互融合。“学习儒家伦理,能够使我们尊重各种优良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另据新加坡198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大多数的华族是受着儒家思想的主宰,因此,政府认为“如果把儒家思想丢弃掉,等于切除了华人的根”、“儒家伦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华族文化的根源”。据此不难看出,新加坡政府此时推行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为了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实施

(一)多措并举,奠定儒家思想教育基础及拟定教学大纲

1982年2月,新加坡教育部正式宣布将“儒家思想”列为中三中四学生必修宗教/道德教育的第六个选修科目,让不想修读宗教知识的中三中四学生选修。新加坡政府在宣布该决定后,便多措并举来奠定儒家伦理在新加坡的思想基础工作。一方面,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专门开设陈列橱介绍孔子哲学思想的中英文书籍,并将有关儒家思想的书籍文章编印成书目免费向民众提供,让民众了解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号召各社团、宗亲团体协助宣扬儒家的道德思想与理论,加强传播东方传统与价值观念,并尽力保存以发扬中华文化。最受人瞩目的是,新加坡政府邀请海外儒学专家多次到新加坡演讲、开展研讨会、座谈会等,出现了“群儒汇狮城”的热烈场面。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大众传播媒介、舆论机构都对这一事件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导,引起了新加坡举国上下及世界多国的关注。海外儒学专家余英时教授、杜维明教授等八名教授先后赴新加坡,通过座谈会、讨论会、研讨会等活动,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多番共同探讨后,初步拟定了适合新加坡社会的儒家思想课程教学范围及纲目。最终由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教授综合各方意见后提出了一个纲要,并于1983年3月在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委员会上通过。

(二)《儒家伦理》中文教材的编写及推广

《儒家伦理》教材的编撰工作是艰巨的,儒家伦理课程编写组除了编写中文版的教材外,还编写了英文版教材,以便学生修读这一科时,可自由选择以中文或英文作为教学媒介。整个儒家伦理教材的编写、推广与应用是灵活、迅速而有序的。部分教材一经编写完成便及时的公开在选定的中学试教,待一套完整教材的编写完成后,便迅速在这些选定的学校中全部推广试教。1983年儒家伦理课程编写组首先编写中文版教材,1983年7月,中文教材开始在15所选定的中学试教。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教导后,1985年开始在所有学校全面推行。儒家伦理课程编写组不断收集各个《儒家伦理》授课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以及在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根据新的教学需要于1987年为儒家伦理课程编写了辅助材料。1988年,儒家伦理课程编写组总结《儒家伦理》在各学校推行的经验,对1984年出版的《儒家伦理》进行了修订,正式出版了中三《儒家伦理》课本修订版。1985年,中四《儒家伦理》教材正式出版并开始试教。

(三)英文教材的编写及推广

英文教材的编写是在中文教材完成的基础上展开的。1984年,儒家伦理课程编写组开始编写中三学生英文版教材。用英文编写儒家伦理教材,这在世界上是没有过的,新加坡开创了这个先河。也正因为如此,英文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世界上并无既有的儒家伦理教材英文教材及相关经验可借鉴;另一方面儒家伦理已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如何把古代的传统思想精髓既能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又能让学生易于理解,这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尽管“英文教材的编写困难重重,但儒家伦理课程编写组还是客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1984年上半年完成了编写,1985年开始试教。经过为期一年的实验教导后,1986年,《儒家伦理》英文版教材在所有学校全面推行。新加坡课程发展署在推行儒家伦理英文教材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推行效果,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于1987年对其进修了修订补充,并增加了辅助教材。

三、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特色及其对海南国际旅游岛道德建设的启示

(一)儒家伦理教材特色

儒家伦理教材的编写是此次道德教育运动的难点及亮点之一:《儒家伦理》的编写遵循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原理,教材的编制不是一次编写出来就“静止”了,而是“动态”的、发展的,结合教材推行的实践,经过长时期的试教,不断地的修订后才完成的;整个教材及其配套资料非常齐全,这些教材不仅包括学生的课本、教师手册、学生习作簿和补充教材外,还包括了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透明软片、挂图等视听教具;课文的编写以适合学生的第二语文程度为原则,力求深入浅出,同时配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使学生容易领会,并能付诸实践。《儒家伦理》的编写及其特色,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中小学道德教育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一本好的教材能为使用者带来事半功倍之效。海南国际旅游岛在今后的道德教育教材编写中,不妨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的这些良好经验,以编写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教育、实现既定道德教育目标的教材。

(二)“新加坡模式”的“社会工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政府所推行的儒学道德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策划和率先推行的具有“新加坡模式”的“社会工程”。“新加坡模式”的道德教育运动由于由政府主导,使得其在施行的时候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能所有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该道德教育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海南省政府应该辩证的学习“新加坡模式”的“社会工程”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经验,学习“新加坡模式”一些好的举措,使之应用于海南国际旅游岛道德建设实践,以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人民的道德水准。

(三)儒家传统思想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游戏;德育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种游戏之中。孩子为了游戏或者说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游戏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游戏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成了对幼儿实施各种教育的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特别提出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正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而作的重大改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角色游戏中的德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把想像活动和现实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角色游戏由幼儿自选主题充当角色,可充分表现出幼儿的愿望,满足他们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在角色游戏中,由幼儿自己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动,自觉克服达到目的的各种障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守则意识。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成人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如在游戏《乘火车》中,乘客较多,扮售票员的幼儿就不能自己坐下,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扮司机的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等。幼儿在此游戏中模仿成人去关心他人、尊敬长者,使尊老爱幼的思想在幼儿心中萌芽。通过角色游戏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利用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使幼儿受到感染,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幼儿效法正面的榜样,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

二、表演游戏中的德育

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情节和内容,通过角色和游戏动作进行表演就是表演游戏。这种游戏也是以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但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为根据,反映童话故事的内容。幼儿所喜爱的童话故事大多蕴含住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故事《小熊请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狐狸?”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狐狸狡猾不诚实、好吃懒做、专门偷别人的东西等。幼儿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理,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勤劳的道理。这种有正反人物鲜明对比的故事表演,使幼儿容易分清是非、好坏、善恶,从而使幼儿对周围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弃恶从善。在表演《三只蝴蝶》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以便于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故事中三只蝴蝶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的情意正是需要幼儿去模仿学习的;三色花的斤斤计较、小家子气也是幼儿应该克服的毛病。幼儿通过角色的扮演,能够亲自体验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增强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幼儿的言行向好的方面倾斜,克制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往往愿意扮演主角或正面角色,而不乐意扮演配角和反面角色,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认识到,表演每个故事,都需要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主角、配角、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构游戏中的德育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通过想象活动,创造性反映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依照幼儿的愿望构思再动手造型,然后达成构思,获得成功的愉悦。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会积极地、独立地、全神贯注地摆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克服一些困难,认认真真地去做,失败不气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这自然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意志。并且通过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轮流使用结构材料的习惯,幼儿在游戏时,常常需要互相协商交换才能使游戏继续下去,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之间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好习惯。

四、智力游戏中的德育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有趣的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持久性。智力游戏中的规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它促使幼儿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诚实遵守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长大后才能遵纪守法,成为有用之才。公务员之家:

五、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中的德育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的,有规则,有结果。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还能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幼儿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的品质。幼儿在奔跑、跳跃、钻爬滚摸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愉悦,还能激起取胜的欲望,有利于生发幼儿的进取心。

道德教育论文【第四篇】

作为好朋友,我首先要介绍的是,丁教授1家4口人。丁教授本人,他太太,女儿,儿子,4个人都是北大生,1家4“北大”,很不容易,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1家”。我来这里“服务”,就是丁教授夫人安排的。

此行,我带了1个团来,是到嘉兴去开同学会的。我曾在嘉兴青年中学读过书,那是在5105年前,现在我们这些老同学都已经是7、810岁的人了,大家都想回自己的母校去看看。从而可以看出,学校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什么都不看,就只想看看自己读过书的地方。虽然,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变成医院了,但是大家还是想回到老地方,看看那些房子,可见1个学校对人的深远影响。从台湾我带了3108个人,在这里我还找到了1210个同学,听说我们要来,都从4川、福建、广东赶来,大家聚合在嘉兴,找了个旅馆,见了个面,吃了顿饭,到自己母校门前照了张相,徘徊徘徊,然后各自解散。这次,以这个理由,我带着这个团到这边来,顺便到了宁波。丁老先生说,难得到宁波,去宁波大学正好可以做个服务工作,并说宁波大学这儿正在做1个系列专题讲座“做人、做事、做学问”,专题讲演内容与我所讲的思想内容很符合,正好可以去做个服务。我说,我讲得不好,他说,没关系的,讲错了也不“挨打”,因此我来了。最近,丁教授经常介绍我到大陆来,他甚至陪我到过西藏这样如此偏远的地方。我的年龄也大了,今年7102岁,学校也有人接班,闲着没事就常跑出来“玩”,全国各地我差不多都快跑完了。主要做些什么事呢,就是利用自己剩余的价值为国家多做点事,想着怎么样把仇恨消除消除,把误解开通开通,把文化交流交流。两岸相隔510多年,太没道理了,早点回归,早点见面,早点团结,早点建立大中华、大中国,这才是我们的愿望。至于我们具体应该怎么都不用去管它,只要大家爱国就行了,谁来爱都1样,为什么非要你来爱,只要大家都爱就行了。

所以,在没有开始巡回讲演之前,我已经找事来做了。我在台湾组织了1个大学教授篮球队,全部是大学教授,没有助教,也没有副教授,全部是博士级的教授,组织了大约1百510个人,不打篮球也不能参加这个队,队的名字叫“4君子”篮球队。“4君子”篮球队基本上都是7、810岁的老头,我们每年到大陆的各个大学去访问,请出他们的教授篮球队和我们比赛,保证尽量不准有体育系的参加,不考虑输赢的结果。海峡两岸没有输赢,我们还要考虑输赢吗?你打赢了我有什么光荣,我战败了你有什么利害,我们就是要在1起玩玩,最为重要。今年3、4月份,我带了几10个人,访问了长春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现有5万多人,主校合并了4所大学,非常宠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校。然后,我们又到了沈阳师范大学,结果它和吉林工大、农大也要比赛。这两所大学的校长看到我,就说,我讲演来了长春6趟,他们学校怎么1次都没来过,这次非去不可。我说,好。离开那里,我就赶到长春去补这个人情。明年我是以顾问身份带领球队,台湾的顾问是我,大陆的顾问是丁教授,明年丁教授会带领这支球队到处去打球。我们老了,还有老的玩法。

今天,丁教授和我讲了很多,也合了书记要求讲演的主题。他说,高震东先生当爸爸像爸爸,当老师像老师,当儿子像儿子。这句话很重要,我就从这儿开始吧。道德也好,1切也好,都是从做人开始的。当什么像什么,就是“位”的思想,最早《易经》里有记载。中国的学问,也是先从“位”字开始的,中国有本书《中庸》里也讲到“位”。“位”,就是要找到你自己的位置。我们每个人都有1个证——身份证,告诉你是什么身份。身份证的目的,就是时刻提醒你做人的道理。这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来源于中华文化的精神,让你永远守住自己的位置。不要忘了自己是谁的儿子,要对父亲负责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谁的先生,要对太太负责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谁的长官,要对部下负责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谁的部下,要对长官负责任。处处告诉你责任,责任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你的身份,你没有这个身份,又怎么会有责任呢?你1切的责任、权力、义务都来自于你自己是个什么?所以,必须先要找到自己是个什么,这是今天要谈的问题。

1切的道德教育都是从这里开始,1切的道德教育都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产生道德的基础。道德是润滑油,密切合作而永不磨擦,密切合作而永不高热,不会发生冲突,永不矛盾。形象是绝对矛盾的,内容是绝对合作的,外表是矛盾的,内容是合作的,这就是道德。各位同学,懂得什么是道德,这实在是太重要了。中国《易经》里告诉你的儒家的道德观和老子的道德观,又是不1样的,千万不要把老子的《道德经》当作是道德教育,那完全是两码事。《道德经》的来源是由老子的8101章5千言,它1开始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民可民,非常民”是取得上经的道,下经第3108章是无道讲德,无德之德视为有德,因此取名为《道德经》。它和道德是两回事,更妙的是在于它是从天理讲到人理。看起来,老子完全脱离人理,实际上不是的,它从天理进入人理,让唯证者不要离开了天理,违反了就会失败。儒家刚好相反,儒家从人理进入天理,到最后,天人合1。在哲学上,已经为道德思想提供了1个研究的观念。1个是从天理进入人理,1个是从人理进入天理,两种不同的道德观。道德,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有距离又有合作,怎样让它不产生磨擦,太重要了。人的道德来自你和你的关系,我和我的关系,我们俩的关系搞得很好,这就是做人的道理。我们眼中有仁,心中有世,这就是爱国。关键就看你,心中有谁,心中装得越多越伟大,装得越少越平淡。道德范围的大小,就看你心中装的人的多少,心中有没有“仁”。“仁”字很奥妙,仁者就是仁爱的人,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只有1个人,它是有3个人的。你心中有他叫仁爱,你做什么事都想到另1个人,这就叫有道德了,有仁爱了。

我到新加坡、菲律宾去参观,1下飞机,1个导游小姐就上来给我们“上课”,他说,各位先生,新加坡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地方,是1个从来没有人贪污的地方,是1个不能随便吐痰的地方,是1个不能随便抽烟的地方。讲得我们都害怕了,那怎么办呢?她说,如果大家要吃水果,赶紧把皮扔给她,要不然,会边行边挨凑的。还举个例子,说美国的1个小孩跑到他们那里不守法,结果让他们拿着鞭子打,美国总统写信道歉,用美国的国旗保证,用美国的国格要求,仍旧照凑不误,绑在柱子上,用带刺的鞭子打,打了3遍,打完之后住院,住完院再打第2遍,再住院,住完后再照打,直到惩罚完全为止。并警告我们不要随便吐痰,乱干就会遭打,凡是要小心为上。我年轻的时候认为抽烟不好,连烟都没有抽1支。人生枯燥,不能白来1趟,我规定自己从610岁开始,抽到710岁。我创办的学校,有4个信条,不抽烟、不打架、不作弊、不留级,违反了“定斩不饶”,1违反就开除。我的这个学校,每年要开除2、3百人。道德教育就是从生活细节,点点滴滴开始的,任何1个行为都是从小地方看。检查学校再漂亮的图书馆不用看,只需检查厕所、厨房、储藏室,这些小的地方就可以了。只要这些小地方做好了,这个学校就够资格做教育,管理。外表的1切都没有意义,教育是从细节开始的。在新加坡,我问哪儿可以吸烟,导游小姐说,各位,头顶青天,脚踩地,就可以吸烟了。这根本做不到,后来,她说,老先生,告诉你吧,公共场所不能吸烟。我问,何为公共场所?她回答说,2人以上,即为公共场所。今天,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2人以上为公共场所吗?法律的规定当然不是这样,而中国的仁字就是这样写的。2人以上即为仁,心中有仁最为重要。

今天办任何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心中有仁,眼中有世。仁为道德、位置,要把自己的位置搞清楚,定好位。老子说,道蕴含在所创造的事、物、理中即为德,认识道德从守分开始。合理的身份,它不能争取,是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的。在座的各位同学有1个共同的身份——学生,学生2字从何而来?孔子曰“学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为什么叫学生,而不叫学死呢?中国的教育法谈到,学生就是根据任何1个朝代订的教育宗旨而来的,根据朝代的政治需求所订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由此,定名为学生。学生有3个生。第1,学生活的基本常识。电脑已成为基本常识,要懂得电脑上网,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第2,学生存的技能。1个人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能生存。生存靠服务,读书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不知道的别人服务的。要有1技之长,先他人而后己。人是从动物进展而来的,从动物性往上进展到人的生活,到了某1程度,讲的是道德、气质、人格、人性。要学的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最后,必须学死,。“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最难的是死,死得其实,死得其所,是读书人所要学的。人与野兽不同,是因为人有自己选择和控制死的权利,有选择的机会和本领,而动物没有。当敌人对闻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你可以继续担任宰相,闻天祥说“我生则国死,我死则国生”,我只是被你暂时的控制和压迫而已,并不是投降。浩然之气,视死如归的伟大气魄,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所以,老师以学生的心作坟墓,伟人以老百姓的心作坟墓,那才是最好的归宿。“善歌声使人记其声,善教者使人记其智”,这就是读书人应有的态度。人活着不是为了基本需求,而是为了实现最高的理想与目的。荣誉高于生命,荣誉1切,1个人必须永远维护属于自己的荣誉,不能为了改善1时的生活而丧失了荣誉,这都是不值得的。

古人的东西很多,是学不完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古文化,首先得认识文字,其次要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我们要咬牙切齿学英文,在忠信教育法中特别强调,学习英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能力。学英文是另有主张的,是迫不得已的。现在其它1些国家都在使用我们的语言,这是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威望,然而,现在我们不但不能继承,还得去学其他国家的语言,站在国人的立场上是很惭愧的。所以,我们要认清自己的目的,要读懂文字,还要配套和加强后代子孙延续中华的文化,否则,我们将“丢失”我们自己的文化。管子说过,国之亡必亡其所长。日本最厉害的是军事教育,最后就死在军事上,德国也是如此。我劝大家多读管子的书,道德教育就是向管子学的。管子的时代是订制度,以德治国,以法制国,1个国家必须立法,1切按制度来,官不能随便封,也不能随便建。古时候的封建,就是帝王向将相封赏,没有官位就随便建1个。要想加强道德制度,就必须立法,订制度,提出的1个口号就是以礼治国,“礼义廉耻,国之思维,思维不张,国乃灭亡”。1个国家要搞道德教育,必须记住这4个纲领。用阿拉文库讲,礼即1个人做事规规矩矩的态度,1切重于道理,要说肯定的话,不能摇摇摆摆,温恭谦让,这是君子应有的态度。义即正正当当的行为,廉即明明白白的辩驳,耻即彻彻底底的觉悟,1个人要自我觉悟,懂得了无耻才不会做无耻的事。《中庸》也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这里的“义”不==“江湖”上的义气,我们所提倡的义是有利于人群,有利于法理,有利于天道,是该做的事。

道德是从文化中磨合而出的东西,不是规定出来的,是慢慢成长起来的。儒家强调自强不息,当代中国的学生都应该做到规规矩矩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能不断实实在在做人,就是自强。1个人能够不断自强不息,谁又能羞辱你。当代的学生常犯这样的错误,他说,老师,你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其实,他错了,那不叫自尊心。靠他人的尊重,靠他人的谅解,靠他人的原谅,靠他人的不敢侵犯,我自己绝不做错事,绝不做让别人批评的事,为了尊重我自己,所以我永远都不做错事,那才叫自尊心。搞清楚两者的定义,也就没什么不可理解了。忠信教育法特别强调,学生有犯错的权利,认错不罚。忠信教育学校内,有1个商店属于福利性质,它也是培养学生人格和君子自强的场所,它不用任何强制手段或措施。

办教育是国家的1个过程,是到了某个程度非办不可的,是天道,是自然之理。现在我们的国家富了,台湾很多人不自爱,素质低下,极易引起大陆同胞的反感。认为10年之前回大陆的台湾同胞是神,现在回大陆的是普通人,10年之后回大陆就是鬼,这里就涉及到1个道德教育问题。1个国家几10年能和平相处,是很不容易的,海峡两岸是有骨肉之情的。因此,我们也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好好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这也是忠信教育法特别强调的第1件事就是爱国。爱国从爱家开始,爱家就要从孝敬父母开始。否则,道德就无从谈起。1切道德从近身开始,从小利、小礼、小廉、小耻开始,教导小孩子要从简单的日常基本礼貌开始。从实践来看,办校310多年来,学校没有犯罪记录,就是从小处抓开始的。道德从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从态度开始,承认父母的辛苦,认同父母的身份。所谓态度,是对他人所表示的1种行为。

今天所讲的以德治国,就是简化了的以道德治国。道德不是规定的,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磨合。道德是文化的1部分,而文化在古时文与化分开用的,到了汉朝才开始合用。到目前为止,“文化”1词在古老的中国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任何国家都没有,所以众说纷纭。有人说文化像空气1样是不可分离的,有人说文化是1个族区的生活习惯,有人说文化是人类从古到今创造出来的社稷,这些社稷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非理的,有些是反理的,但这些都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导。还有人说,文化是文明的综合体,它包含艺术、宗教等等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简而易之,今天的文化就是包含了万象的1切。文化是1个不可或缺的东西。文明是1个相对词,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智慧文化。文明可以创造。文明有的可以回归文化,有的不能回归文化,文化可以创造文明,文明可以滋长文化。但不1定个个文明都可以回归文化,当文明进入到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时候就成了文化。文明的相对词是野蛮,人类脱离了野蛮进入文明,就是明白了事理、道理、人理。文明包含了文化,文化也包含了文明,反反复复,也就变成了没有对错。文明是不比是非的,它只能比厚与薄,丰富与贫穷,精华与糟粕。立场不1样,也就决定了不1样的文明。文化是客观存在的。由于道德包含在文化当中,因此,道德教育就是伦理教育、人伦教育。人伦有它的伦理,根据伦理就有人的定位,根据人的定位产生人的行为。这就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因素。

德育论文【第五篇】

(一)价值观混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想逐渐显现,使个别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混乱。这些导致了学生奉献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减弱。部分学生缺乏社会基本道德,思想认识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影响到了学校的校风和学生的学风,也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教风。如,大学生作弊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可以说是泛滥成灾。一些大学生为了考试过关,在参加考试时,挟带小纸条、利用手机上网查询答案等现象非常突出,甚至为了获证而找考场,买答案,或者补考时找同学替考,可谓五花八门、举不胜举。相当一部分学生事事以“我”为中心,以利益为中心,不仅看不起贫困家庭出身的同学、没有背景的同学,反而嘲笑这些同学,思想严重扭曲,人格毫不健全。

(二)德教方法僵化。德育教育的方法必须考虑新时期大学德育教育受多元化新思潮影响的特点,做到与时俱进。高校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班级辅导员、团委和学生处(部)的教辅人员。负责德育教育的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德育教育的接受者。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育方法能否做到因材施教。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采用“灌输”和“说教”等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形式单调,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厌烦心理,阻碍了学生对教育目的的认同。一些德育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生时缺乏感情交流,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问题,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思想上的矛盾,最终使学生在心理上与这些人员产生了隔阂。

二、高校德育教育问题产生原因剖析

造成高校德育教育问题原因比较多,主要有:

(一)德育教育工作目标淡化。人们普遍认为,高校的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四有”新人。但是,进入21世纪后,高校的上述基本任务,在高校提得并不多,许多高校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强调教师能发表更高级别的文章,强调教师申请的高级别的课题项目,强调有更多的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更多的教师成为院士、资深教授,强调硕士点和博士点的申请和设立,强调建大厦、盖高楼,强调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强调学生的就业率,但却忽略了学生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的价值观成长。德育教育工作目标的淡化,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高校教育舍本逐末。

(二)德育教育指导思想移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学德育教育却仍然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指导思想,仍然对学生进行舍己为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僵化而死板的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这些传统美德的教育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但许多高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忽视了在21世纪这个信息大爆炸、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思想上发生的较大转变,也忽视了现代信息社会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也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总是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的道德教育,导致了德育教育指导思想移位。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推进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方式改革,使德育教育能更好地切合时代背景。

(三)德育教育内容空泛,方法单一。在行为科学领域,道德知觉就是人们对道德的整体认识,既包括一定的道德知识、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也包括对于道德精神的理解和道德习惯等。但是,现阶段,高校德育重理论轻实践,内容空泛、方法单一。德育教育内容不接地气,与大的时代背景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联系不紧密,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无法做到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忽视了学生自身性格、家庭出身、教育经历等方面的差异,认识不到学生个体的异同性,忽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使德育教育成了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缺乏说服力,导致德育教育失败。对于德育教育方法,一般是通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开展,简单地认为多上政治课、多上德育课就可以完全发挥教育效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来对多样化的学生实施教育,教育效果必然差。

(四)德育教育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德育工作机制也存在着缺陷。一般情况下,高校德育教育评价都会采用容易计算和评比的量化机制。但是,这种可以计算的指标如果用来检验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则是“失灵”的。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德育内容在学生中的真正效果是无法进行量化和对比的,这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数论”与“序数论”的差别。“基数论”认为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是可计算的,而“序数论”则认为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是不可计算的,只能对效用进行排序。同样,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若以量化作为评判标准,只在考核中达到量的指标,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主要表现为,德育工作者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课后忽视与学生交流,不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教育指导,这种机制必然导致德育工作的失效。

三、提高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对策分析

针对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德育教育方法,多措并举,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目标。

(一)明确目标,端正思想。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要坚持把“德”放在首位,对学生的教育要首先强调“德”的培养。若过不了“德”这一关,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应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优秀大学生的培养,要求高校必须树立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指导思想,倡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大程度地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高尚情操的树立。而后,再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高校教育不应把就业率放在过分重要的位置,过犹则不及,即使就业工作再重要,也要以培养德育合格的大学生为基本己任。高校办学是否成功,不应仅仅看其为社会输送了多少毕业生,而是要看其为社会输送了多少优秀的毕业生,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在毕业若干年后有多大比例的人处于本部门或本单位或本岗位或本领域重要的位置,做出了多少突破性的贡献。培养最杰出的人才应该成为高校教育同时也是高校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培养目标,高校应树立这样的思想。

(二)树立信念,培育理想。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四有”新人的需要。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教育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信念和理想的导向作用更不容忽视。正确的信念和理想是大学生进步的“路灯”和“灯塔”。面对社会中复杂的现象和各种各样的诱惑,少数大学生特别容易陷入困惑甚至迷失自我。为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让其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21世纪高校德育的核心工作,必要时将其纳入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中进行考核。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因此,只有具备了健康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做一个为祖国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大学生。人的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华民族无数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信念和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最大的精神动力,若无信念和理想,将如同行尸走肉,何来付出与贡献?

(三)充实内容,改革方法。现在,高校德育工作不仅要丰富教育内容,更要改革德育教育方法。在强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和社会背景,补充、完善德育教育内容,使得这些内容为学生所接收,进而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摒弃传统上单纯的教条式的灌输和教育。对于高校德育教育方法,应做到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在德育教育课堂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避免“满堂灌”,鼓励学生课堂上讲述与德育有关的真人真事。一般认为,如果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上讲得非常容易的理论用于社会实际问题的分析,才能算是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高校德育教育要大力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更需要不断采用丰富的教育手段。

(四)加强管理,完善评估。高校德育教育有无成就?其价值大小或多寡如何?要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传统的德育评价机制主要倾向于量化,忽视了那些不能被量化的指标的评价,而这些不能被量化的指标也许正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如学生品德就是德育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而恰恰又很难被量化的一个指标。所谓品德评价就是对一个人的道德价值的评估、比较和预测。因此,在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中,需要建立一种无法被量化而又恰当的评价内容或指标。如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或某种偏好,并将对话内容和问题记录下来。在过一段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以后,再问相同的问题,对比学生与之前的答案的异同。因此,应积极加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估,完善评估制度,构建理想的评估体系,为高校德育教育效果考核提供科学的评估办法。

四、结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