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04132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第一篇】

[摘      要]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针对临床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行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12-02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体系,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1]。这是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要求专业课教师挖掘、学习并讲授好与本门课程有关的思想政治元素[2],这正是做好课程思政的挑战之处。

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保健、疾病防治和疾病护理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护生运用现代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小儿实施整体护理,从而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工作中,儿科又称为“哑科”,患儿年龄小、易哭闹、语言表达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因此,小儿护理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儿科护士要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素养。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心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3]。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秉承人性、德性,融知识、情感、意志等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服务与患者的实际工作本领和才能[4]。培养护生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缓和护患间的紧张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5]。这在以后儿科护理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儿科护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以加强护生人文关怀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行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德育目标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德育目标为:培养护生对儿童具有慈母般的爱心、快乐的童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德育教学设计

三、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一)课堂育人途径

1.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实践人文精神

根据儿科护理课程每章节教学内容,编写典型教学案例,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考核、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理念,实践人文精神。如,每班学生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以小组得分作为考核结果。考核之前每个小组随机从备好的案例中随机抽取1个,每一个案例均要由教师来扮演患儿及父母,小组学生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临床护理操作在婴儿模型上完成。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考核学生在护理工作当中的人文关怀能力,根据设计好的考核评价表给予评价,人文关怀项目一般占总分的15%~20%左右,包括护生接待患儿及家属的态度,回答咨询的态度,对操作目的R解释和指导,沟通能力,出院指导等条目的考核,以促进和养成人文关怀素养形成。

2.以典型实训操作为载体,实践人文理念

兒科护理中梳理每章节典型护理操作。以“新生儿沐浴”为例,实训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理念养成,教师在示范新生儿沐浴时,要明确告诉学生必须使用婴儿专用沐浴露、润肤油等,以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伤害;在抱新生儿的时候应该要对头颈部进行保护;在进入浴盆的时候除强调安全性外,应事先准备婴幼儿喜爱的戏水玩具,给予宝宝呵护、安慰,减少入水的恐惧;婴儿抱出浴盆后立即包裹干净大浴巾,防止着凉。另外,教师在模拟临床操作的时候,正确指导学生,强调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和婴儿交流,爱护模型,动作要细致、轻柔,对一些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行为,如随意放置婴儿模型、不爱惜模型、操作时动作粗暴等行为,要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

3.开设多种公共选修课,丰富护生人文素养知识,强化人文关怀

临床儿科工作不仅仅需要过硬的儿科护理专业知识,更需要懂得儿童心理学、儿童社会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旦在这些知识上有所欠缺,必然会导致人文关怀的不足。游戏是儿童天然而重要的活动,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重要途径。我校通过开设《0~6岁儿童启蒙教育》《给宝贝最好的健康照护》《婴幼儿发展与教养策略》等一些公共选修课,培养护生学习婴幼儿心理学、幼儿游戏设计等多方面人文素养知识。另外,在儿科护理实训室中,专门布置一间宽敞明亮、饶有趣味充满游戏气氛的游戏室,里面放置儿童玩具、图书、录音机等,供公共课等相关课程实训使用,将游戏融入儿科整体护理中。 (二)课外育人途径

1.医院临床见习、实习,进一步实践人文关怀理念

从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上,“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护生在见习、实习的时候,通过具有临床丰富经验的带教老师的示范教育,在亲身体验当中进一步提高其自身人文素养。如,对腹泻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因为小儿年龄较小,血管较细,常伴有脱水,给穿刺增添一定的难度,护士在穿刺之前就要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以免引起患儿父母过度焦虑。

护生对患儿应多抚觸、搂抱,对稍大一些的儿童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调节护患关系。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包括安慰和鼓励患儿、适度表扬、适当解释等。良好的沟通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矛盾。

2.定期安排幼儿园等机构,服务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为了拓宽护生的知识面,使其进一步了解小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教师可组织护生赴社区幼儿园与婴幼儿亲密接触,让护生亲身体验照顾婴幼儿,在陪伴时想办法让孩子配合,探索与婴幼儿及家长有效的沟通方式,理解家长对婴幼儿健康的关注,宣教育儿知识。让护生从家长和孩子的现场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护理技巧,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三)线下分享、交流

在上述课外实践过程中,请学生写下见习日记,拍照片、微视频等,并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互相分享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人文理念培养。

四、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高职护理专业2017级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0岁。按班级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52人,研究组50人。对照组、研究组护生的相关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再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品德教育,采用美国护理学教授编制的关怀能力量表(Caringabilityinventory,CAI),评估两组的关怀能力,此量表总共包括37个条目,分为勇气、耐心和认知3个维度,采用Likert7级评分法,“非常同意”为7分,“完全反对”为1分,CAI总分为37~256分,各维度分值:认知14~98分,勇气为13~91分,耐心为10~7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士的各维度关怀能力越好。采取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t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两组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培训前对照组、研究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研究组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四)讨论分析

研究组学生在进行儿科护理课程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传授知识技能外,更注重人文关怀思想品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训课、临床职场见习、实习,面对面和患儿及家属接触,进一步提高人文关怀能力,通过线上线下典型的人文关怀知识、案例的分享,进一步促进人文关怀素养的养成。通过上述基于人文关怀的儿科护理课程思政的学习,研究组50名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了提高,于对照组相比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任务。培养护生的医学职业教育,既要传授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素养、医德高尚的医护工作者。我们在实施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从思政教育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术双馨的儿科护士工作者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殷樟凤,朱姬莹.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129-133

[2]咸菁,宋宝剑,何东伟.基于课程思政的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设计,2018,26(4):142-143.

[3]McCanceTV,McKeanaHP,:,1999,30(6):1388-1395.

[4]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6).

[5]孙钟,陈虹.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9-81.

[6]柏晓玲,楼婷,江智霞,等.基于儒家思想的护理人文关怀理论模型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0):1563-1566.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第二篇】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陈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7年了,工作的这6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学习,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多样性

难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这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本节课探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展示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承载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探究一:多媒体展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下纷呈的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

①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

第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第二: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小试牛刀:

1、2013年3月13日,是农历的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民族节日属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①观点正确;②③属于民族节日的作用,正确;④观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答案]C

探究二:展示文化遗产的图片,以及我国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材料一:我国已拥有各类世界遗产37处

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已经有37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遗产大国。其中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6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你能说出哪些的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部分:长城、故宫、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及孔庙和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平遥古城、庐山、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皇家祭坛天坛、重庆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洛阳龙门石窟、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大同云冈石窟、澳门历史城区等

材料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

古埃及的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迄今,埃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97座,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省沙漠里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1979年,埃及从吉萨至达哈舒尔的金字塔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威尼斯广场南面,是迄今留存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1980年,包括它在内的罗马城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对文化遗产有什么了解吗?

(2)文化遗产

①人类遗产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②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意义: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保护: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小试牛刀:

2、由我国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解析]我国民族文化能在异国得到观众的共鸣,是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具有共性;文化差异会导致误解,故C正确,B排除。A、D不是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排除。

[答案]C

2、透视文化多样性(难点)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意义

①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族建筑和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等等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共性与个性)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民族性:由于多种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小试牛刀:

3、、“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B.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

C.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D.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材料是通过反例启示我们文化要多样性,而不能整个世界一个模式。A、B、D三项是从整体上表述文化的多样性,没有结合材料,是不正确的。

答案:C

3、尊重文化多样性(重点)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的原则

①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小试牛刀:

2、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坚持文化中心主义。所谓文化中心主义就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评论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确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错误的倾向。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③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就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所以①②④正确,③说法错误。所以选C。

答案:C

课后小结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第四篇】

摘 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语言教学是当前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大学英语教学承载着知识文化传授与思想道德培养的双重责任。该文以《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II》教材为具体案例,结合“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特色,摸索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更合适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144-02

在近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这是自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2]。

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授课学时比其他通识课甚至专业课程都要长,学生覆盖面广。较大的课时比例和较长的开课时间都十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保证思想教育的广度和持续性,具备对学生进行长期思想教育的条件。语言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丰富,可以作为推进“课程思政”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载体。因此,在大学英语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为思政教育拓宽渠道,又是英语教学本身所需。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内涵,收集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德育素材,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德育目标,将其列入教案,并切实地贯彻落实。在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渠道作用,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加学生对自身、国家和民族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让学生学会坚守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以教材为基础,思想道德、知识文化、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明德为导向,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负责、感恩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3]。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例

下面以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II》(2015年2月第二次版)为例,就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设计作初步探讨。

范例一,Unit 4 Money之阅读文章A:The First Credit Card(《第一张信用卡》)。

课前通过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源,在教学平台上发布资料,包括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课件等,同时提供校园贷微电影《贷价》,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进入单元主题,即对信用卡的产生和发展的思考。

根据教材导入内容,引导学生辨识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和货币名称缩写,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勇于创新,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发行更高面值的人民币用于流通?从探讨答案的过程中引出更便捷普遍的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支付、移动设备支付等,学习包括不同种信用卡的名称和不同的APP支付方式及其相应的英文表达。适当的内容补充不仅能够提升语言知识,拓展经济知识,也能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生活在我国普及的自豪感。

课堂中有效互动加强思政渗透,就某一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例如,抛出问题:信用卡的优劣势有哪些?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立场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思考、认识到由于不同的事件和立场,会有不同解读,并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理财观。

教学实践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反思表格、思辨性写作、拍摄微电影、创意课本剧等都是学生课后巩固、内化、迁移、拓展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4]。基于课文内容,教师布置思辨性写作这项课后任务。思辨性写作要求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转换角度思考,写作过程中不仅需要罗列现象,而且要运用思辨思想和文化积累分析问题。笔者提出的思辨性写作命题为Money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大学生理财》),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帮助部分学生改正大学生不需要理财的错误观念,还能传达合理理财,取之有道的概念。

范例二,Unit 5 Brand之听力章节:Discussing Brands (讨论品牌)。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紧扣课程思政与教材的结合点,该章节的5个听力任务思政元素提炼如下。

思政教学融入到细分的子目标中,从而降低课程思政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焦虑,使得思政内容的渗透更加自然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引入各个任务的主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在任务1的听力前设置问题:在苹果、三星、小米中你会选择哪个品牌?从而引入听力内容。在任务1听力之后设置问题:选择现在所使用的手机原因是什么?年轻人中流行哪些品牌?在内容方面和思政元素方面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后布置问题,展开小组讨论:(1)我们如何来衡量品牌价值?(2)一个有名的品牌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哪些好处?(3)什么样的品牌名称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通过对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讨论后的小组报告,巩固该节课的语言知识,同时内化该节课的思政内容。

范例三,Unit 6 Quality之写作章节:Questionnaire (问卷调查)。

紧扣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创设性选用教学内容。授课教师挖掘该章节的思政元素,在掌握问卷调查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知识中,融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民族品牌自豪感等元素。课前布置任务观看微课《如何写问卷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调查的要点;结合上一单元Brand(品牌)中所学知识,展开“手机品牌忠诚度调查”。

采用实际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课前掌握微课中调查问卷的写作要点情况及完成问卷调查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查漏补缺,完善问卷。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并启发学生对严谨认真工作态度的思考。

课后布置作业,编写问卷“双十一购物行为的调查”,并在校园内展开调查,巩固问卷调查的写作技巧,同时从思政教学的角度弘扬理性消费、崇尚节俭的好风气。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科研的好习惯。

3 结语

英语教学为思政教育提供创新方法和途径,思政教育确保英语教学方向的正确,并为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在日积月累中,精心设计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更要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实处。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2.

[2]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新华社,2019-03-18.

[3] 吴献华.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励志教育[J].湘潮,2012(5):78-79.

[4] 李波.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04-105.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第五篇】

[摘要]目前的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问题,忽略了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必须要发挥的导向和调节功能。本研究通过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项目,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同时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力争培养一批具备较强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职业操守等高思政标准要求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护理教育

1、研究背景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护理学是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随着社会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急剧增加,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养一支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护理人才队伍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1],明确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课程思政应运而生。面大量广的专业课程是高校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掘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元素,并广泛实施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然而,目前的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问题,忽略了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应该要发挥的导向和调节功能,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十分必要[3]。

2、《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路径

统一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职业习惯养成和职业素质感知最关键的课程。本研究因此以《护理学基础》课程为切入点进行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讨。课程组教师均为护理专业科班毕业,对护理职业的思政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务求教学全过程以身作则,践行“细节决定成败、言传身教育人”的宗旨。

“课程思政”要素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组教师集体讨论、精心设计各个“课程思政”要素,采取人物访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SP病人引入、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仁术”与“仁心”的有机融合。

《护理学基础》课程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内容各章节,通过引导,学生将能够在习得基本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如下职业素质: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慎独的职业修养;

自我防护的工作习惯;

爱伤的意识;

严谨、细致、规范的职业操守;

团队协作、表达沟通技巧;

伦理思考能力。

“课程思政”资源编制:课程组教师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部分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资源的编制,再集体讨论,初步形成活页式二维学习材料和视频类三维学习材料,将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再不断补充完善。

3、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案例

如表1所示,以若干案例引导融入教学内容,进而达到预期的各思政元素的渗透。

表1 部分章节思政元素融入点设计

授课要点   思政内容融入点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预期成效

认识护士工作   职业精神-“提灯女神”南丁格尔

团结协作-中国首届“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获得者陈训如教授评价医疗和护理的关系为车子的两个轮子   人物访谈   理解护士基本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护士职业态度。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了解医护关系,养成团结合作的工作习惯

安全运送   敬佑生命-第40届南丁格尔获奖者广东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钟华荪   SP病人引入   培养敬佑生命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核心理念

采集标本   大爱无疆-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军区南京总医院妇产科护士长陈声容   案例教学   培养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核心理念

书写病室报告   伦理思考-“抱婴跳楼”惨剧   小组讨论   启发伦理思考:启发学生“仁心”与“仁术”的伦理思考

无菌技术   慎独-汉朝杨震深夜拒贿

严谨-造口专科护士蔡蕴敏   人物访谈   培养规范操作、慎独的职业精神:理解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养成慎独的工作习惯

隔离技术   奉献-第40届南丁格尔获奖者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叶欣

无私-新冠肺炎-最美逆行者   人物访谈

SP病人引入   培养职业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无私、“甘于奉献”的核心理念

皮肤护理   伦理思考-“杀人”保姆   案例教学

SP病人引入   启发伦理思考:启发学生“仁心”与“仁术”的伦理思考

冷热疗法   爱伤-第42届南丁格尔获奖者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护士长刘淑媛

沟通-低温烫伤   案例教学   培养爱伤情怀:认识生命和死亡,探讨人生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沟通的重要性

以《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其中一个内容“压疮病人的护理”为例简要说明如下:根据《护理学基础》大纲,“压疮病人的护理”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以标准化病人为教学载体,以案例形式呈现标准化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在病情发展的每个阶段设置若干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标准化病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情绪变化做出反应和护理。

4、思政元素“无形”化于课程的思考

课程思政是一种“大思政”的教育理念,需要各课程的任课教师充分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教师在任课过程中如何通过有形的载体实现无形的思政教育,是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

人物访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及案例教学等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标准化病人作为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仿真的模拟临床环境,让学生从现场情境中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通过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4-5]。

本研究通过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项目,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同时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力争培养一批具备较强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职业操守等高思政标准要求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DB/OL].http:///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

html.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3(1):31-34.

[3]李燕,乔远静,王晋芳.基于课程思政的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及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4):69-72.

[4]WITTMA,MCGAUGHANK,essmentandcommunication[J].ClinicalSimulationinNursing,2018,23:16-20.

[5]MACLEANS,KELLYM,GEDDESF,ation:anintegrativereview[J].NurseEduationtoday,2017,48:90-98.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讲授探究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女朋友化妆要等“得”,女朋友花钱要舍“得”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合作探究二:

我现在要在我们班上做个调查:你们当中有多少个人在上初中之后拥抱过异性?为什么很少甚至没有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因为中国的礼仪文化中没有这种见面礼节,在中国文化中只有恋人与夫妇才会拥抱,一般人之间的见面礼是握手而没拥抱。但在西方,拥抱则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这说明风俗习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合作探究三:记忆大考验,是否还记得《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说明文化程度在影响人们的交往。(在白板上勾勒出学生找的关键词)

◇合作探究四:

“o”是什么?数学老师说零,英语老师读作元音字母,语文老师认为是句号,音乐老师则把它看作停顿。

面对同一符号,各位老师的认识竟然有如此差异。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为他们知识素养或知识结构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合作探究五:

孙中山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学生:

教师: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毛泽东代表的是无产阶级,价值观不同所以在中国道路的选择上不同。

◇合作探究六:

Moon'sdown,

OutsideSuZhouHanShanTempleisinsightIt'sringingbellsreachmyboatatmidnight

翻译以上英文,看谁翻译的又快又好。

白板展示中文翻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你们喜欢中文的写意,还是英文的写实?中国人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教师: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反过来又对实践、认识活动有反作用。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找出并回答:文化对人影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合作探究七:

铭记着的

理由

你曾经最感动的一件事

你最喜欢的一首音乐

你最喜欢看的一本书

最另你回味无穷的电影(视)

最让你难忘的动画片

最另你鼓舞的名言佳句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从精神深处培养、教育和塑造着我们。

请大家列举一些潜移默化的成语、俗语、典故等等。

◇合作探究八:

诗歌欣赏《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思考:“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这种深远而持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的影响

深远持久的影响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且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实现我们的完美人生。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第七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尤其是在课程中体现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及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9〕 35 号)等文件要求,按照《湖南工学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顶层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二)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坚持分类指导

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技能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示范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示范教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提升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措施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核“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落实程度;在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扎实开展“课程思政”的大讨论和教学设计活动

在全校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大讨论,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专题辅导和深入解读,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的理解,促进教师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各教研室、实验中心召开1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专题研讨会。

各教学单位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活动。按照方案要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以课程组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做法,深化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2019版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列入“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模块中,确保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3、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推出一批在全校具有引领作用、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本学年度各教学单位遴选1-2门课程思政精品专业课程及课堂教学优秀案例。

4、遴选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进一步完善《湖南工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规范》,严格执行听评课制度,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建立任课教师诚信档案。本学年度各教学单位选树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立德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5、“以赛促教”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结合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竞赛、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及信息化教学竞赛等各类各级教学竞赛,设立课程思政计分要点,考核参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及效果,达到“以赛促教”目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思政工作在湖南工学院思想政治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党委书记任组长,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宣传部、教务处、教评中心、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六、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第八篇】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护理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是当今护理教育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为例,从提高教师德育意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德育要素、恰当灵活的融入教学、全面有效的评价五方面探索了护理类课程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 课程思政 实践途径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2018年度第二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jg0219)。

中圖分类号R47-4;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110-02

***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未能有效形成[2],思政教育与专任教师的关系始终弱化。而儿科护理人才培养中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一方面儿科临床护士紧缺现状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在职儿科护士职业认同水平整体偏低,离职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行业稳定性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护理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是当今护理教育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为例,从提高教师德育意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德育要素、恰当灵活的融入教学、全面有效的评价五方面探索了护理类课程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1.提高教师德育意识

***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因此,实践课程思政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教师的德育意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构建大思政格局,把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学校层面应重视对每一位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从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方面加以引导。教师自身也应为人师表,在课堂上注重“言传”,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身教”,为学生展示热爱工作、敬业奉献、平等友善的良好形象。

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在《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一书中指出教学大纲是指导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以文件形式简洁地规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的范围、重点、程度、教学顺序、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培养方案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要从教学大纲的改革入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明确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在编写教学内容和进度时兼顾对德育要素的要求,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增加对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的考核要求,最终确定融合课程思政改革理念的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3.深入挖掘德育要素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重在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而儿科护理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涵和德育资源,有效、准确的从课程中深入挖掘、提炼出德育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的根本。为此教研室充分结合儿科护理学的课程特点和护理教育的特色,注重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运用教研室集体备课、与思政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联合会议、深入行业的实践学习等手段,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和各教学环节进行透彻的挖掘与分析,形成了思政教育案例库。以下是部分教学章节的德育目标和课程思政融入点(表1)。

4.恰当灵活的融入教学

如何在保证教学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增强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提炼出的德育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使学生喜闻乐见,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关键。教研室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载体等环节的有效设计和实施,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

课内

在第一课堂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微课教学、对分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式教学、教师标准化病人等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理论教学时适时介绍我国相关的卫生政策,覆盖所有儿童的保健服务和取得的成就,普遍开展的新生儿免费筛查工作大大减少了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并发症,广泛开展产前检查使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实训教学可以采用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方法,模拟逼真的临床情境由学生扮演护士角色树立学生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职业素养。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用临床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

整合课内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在时间上向课前和课后的延伸和空间上向课外实践平台的延伸。针对一些儿科护理工作相关的新闻事件发起线上线下的讨论;提供学生丰富的拓展资源,如最新的疾病诊治护理指南,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求实、求真、进取,并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和获取文献的能力。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优势,组织专家进课堂、学生进行业等一系列活动。让行业专家和优秀儿科工作者走进学校,现身说法;将学生带进儿童医院、幼儿园、福利院和中小学校等,贴近服务对象,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在真实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以及社会责任心。

5.全面有效的评价

由于对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一种新的尝试,有效、全面的评价其效果,特别是育人效果,是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改革方案的前提,可以从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结合的方式,用Likert五分量表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表现,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体现出的合作、进取精神,爱幼爱伤观念和敬业、奉献等美德。

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是否满意,并给出对教师品德、政治素养和德育能力的评价与意见。分析反馈结果,反思研究过程中各个环节,总结成功经验,弥补不足,不断完善、优化实践途径。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不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专业课程中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真正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4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