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3篇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升级与改造,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新质生产力的魅力在于其创新性和高效性。通过引入先进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同时,新质生产力也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学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创新思维,突破传统束缚。我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我坚信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总之,学习新质生产力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领悟到了其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我将带着这份体会和感悟,不断前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不懈努力。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极具前瞻性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对全国其他地区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力是历史的,今天的生产力是过去世代积累的结果;生产力又是现实的,表现为庞大的创造社会财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今天的生产力又是未来生产力的基础。
犹如生物体进化,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过程,生产力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地繁衍出新生力量。
在传统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以复制过去为主,生产力发展速度极其缓慢。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进步大体以万年甚至10万年为单位来计算;到了农耕社会,生产力进步速度大体以百年为单位来计算;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进步大体以10年为单位计算;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生产力进步基本上以年和月为单位计算。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摩尔定律显示,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一半,就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之快;而今天已经远不止这个速度,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来形容。
但是,无论处于什么时代,生产力的发展都是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推动的自然的和历史的产物。
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产生的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属性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既有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也有未来产业萌发的新芽,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在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引导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头雁效应并辐射相关产业,形成具有强大引领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兴产业未必都是战略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站在科技进步前沿,又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带动作用。
二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静态的、停滞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新兴”的内涵处于不断衍变过程中。19世纪和20世纪钢铁、石油等都成为不少国家的新兴产业,甚至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1世纪,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未来世界一定会在今天各种“新”产业的基础上产生出更新的能源、更新的材料、更先进的制造和更先进的电子信息以及因颠覆性技术而产生的新产业。
三是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就是未来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竞争,也就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可以出击对手的“拳头”,未来产业就是未来可以形成强大出击力的“拳头”未来产业虽然处于孕育孵化阶段,但它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高成长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犹如一棵刚破土而出的小松树,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深刻认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能,其规模和速度取决于当下,决定着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以全球视野来积极谋划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的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客观上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幅度和深度。
所谓幅度,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的产业数量。
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火车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为标志。
由此可以看出,过去产业革命基本上聚焦于某一点或者少数点上,覆盖产业范围相对较小;而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则呈多点爆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覆盖的产业范围越来越多,科技革命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幅度大大拓展。
所谓深度,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衍生出来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附加值越来越高,“沿途下蛋”越来越多。
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深耕细作,加速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新质生产力的转化,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新旧转换,实现国民经济的旧貌换新颜。
要在全球激烈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必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方面,要看到经过新中国成立7()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还有不少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没有突破,严重依赖国外市场。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为主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的竞争,谁占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制高点,谁就是赢家,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没有发展潜力以及未来命运前途的重要标志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因此,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赢得国际竞争的制胜之道。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我国生产关系总体上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释放活力。对于政府而言,一方面要提供公平竞争的良好营商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平等竞争的环境要胜于任何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压力又是其发展的动力,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优化政府服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二是要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要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状况及时优化、调整和完善,要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各地区要对产业发展状况特别是对龙头企业进行全面分析和摸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从中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选择上,要力避盲目铺摊子,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规划,既要制定共性的支持政策,又要根据企业诉求,“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政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于高成长性的未来产业要给予精准的政策支持,促使其尽快地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要打通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堵点和痛点。
三是要培育一大批懂科技、懂资本、僮市场、懂金融的战略企业家。人才是市场竞争的制胜之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人才,特别是需要千百万个“四懂”战略企业家。企业家不是温室中培养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竞争的商战中打拼出来的。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家具有“单打冠军”的特点,存在僮科技的未必懂市场、懂市场的却不僮金融等问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的是“四懂”人才,也就是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政府在培养“四懂”人才方面大有可为,特别是可以为企业家成长提供实战型的学习交流平台。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一一“新质生产力”。
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喀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字面意思上,即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但随着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
回顾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其实就是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进入新时期,人类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这是在信息革命基础上孕育兴起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质生产力,会带来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新质发展。
以时下流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为例,它们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面对百舸争流,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费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从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来看,经济增长、生产力跃升的背后,都是因为实现了蒸汽机、电力使用等某项重大创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要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
必须深刻认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
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多重挑战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我国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嬴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产业体系虽然规模庞大、门类众多,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必须加快发展战喀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补齐短板弱项,加长长板强项,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与时代同行。
近年来,通过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我国正在从互联网时代的“后来者”努力成为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引领者”。
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为我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只有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