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旅游景点英语 旅游景点英语【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05878

【导言】此例“旅游景点英语 旅游景点英语【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旅游景点英语范文【第一篇】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人口呈现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旅游业大国,吸引了众多的国外游客。英语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是国外游客了解中国旅游的窗口。为了将河北省的旅游风貌更好的传递给世界游客,势必要科学的应用英语翻译的思想,将翻译理论与河北省景点紧密结合。

二、语境及其分类

语境就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虽然,中外学者对语境的定义和分类众说纷纭,但对语境主要部分的划分莫衷一是。本文将语境界定为三部分,第一,从结构上可以认为语言内部因素构成的语言语境,包括语言语法、词义等;第二,从空间上可以认为语言当前所处环境的情景语境,包括语言周边环境、当前地点、与参与者的关系等;第三,从时间上可以认为语言在纵向时间跨度上的文化语境,包括该处语言所表达的历史含义、价值观念等。

三、从语境视角分析河北省景点误译

本部分分别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分析河北省景点误译并提出修改建议。

(一)语言语境角度

语言语境即语言内部的环境,主要研究语言因素。旅游翻译要想达到宣传和吸引游客的目的,在翻译的解码和编码过程中,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原语文本,然后考虑言内语境,再进行正确翻译。例如:西北井绿道地处市中心,依山傍水。为广大市民提供户外休闲、游憩、运动、养生、亲近自然的生态人文佳境。 The Northwest well greenway is located in the city center,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lakes. It’s an ecological humanities nirvana, where the general public can enjoy outdoor leisure, entertainment, sports, health, and the opportunity close to nature.以上翻译中“人文佳境”一词存在问题。根据原文语境可以得知西北绿井道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运动,养生等的地方,而nirvana意为涅,天堂,极乐世界,属于佛教用语。用于此处显然不恰当。此处应改为“ecologic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二)情景语境角度

在旅游翻译中,同样要考虑外国游客所处的情景,不能简单的进行语言对等,而是追求等效。所以景点翻译要充分考虑译文的情景语境因素,使得翻译达到与原文近似的读者效应。例如: 进入“一线天”,悬崖峭壁,雄险惊心,窄涧幽谷,天光一线,真有“双崖依天立,万仞从地劈”的意境。“一线天”是峡谷形成的初期阶段,由于物理风化作用和间歇性水流下切及侧向侵蚀,使垂直地面的裂隙(节理)不断“扩张”,形成十分狭窄的峡谷,故称“一线天” Slot Canyon, a segment of the narrow gorge, due to its small width but high cliff on both sides, you can only witness a gleam of light when you are looking upward from its bottom. It indicates that the narrow gorge is at its primary stage.

本段翻译是介绍一线天的场景,外国游客置身其中,除了感受到它的雄险惊心的意境之外,而外国游客更关心的一线天形成的原因。而恰恰本段缺乏对这一方面的翻译。

(三)社会文化语境角度

由于中外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存在很大差别,所以语言运用习惯有所差别,所以在翻译中要重视社会文化语境的差别。在景点翻译中,由于外国游客缺乏对中国社会文化,历史,风俗的了解,所以必要的增译或释译对游客了解河北省景点文化至关重要。例如:

由于外国游客缺乏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于军阀孙殿英这一角色,会感到一头雾水。在此,缺少对孙殿英人物的介绍。应增译为“in 1928, the underground palace was robbed by the warlord Sun Dianying, who was the army commander of the nationalist party at the time and is notorious for robbing the East Tombs of Qing Dynasty”。

四、结论及前景

旅游景点英语【第二篇】

关键词:英语旅游文本 语域理论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04-02

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对外旅游业也在繁荣发展,在此过程中,英语旅游文本,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能够帮助境外游客更好的了解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习俗,在涉外旅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英语旅游文本这一对象,国内外学者做出许多研究。

1 英语旅游文本国内研究概述

国内英语旅游文本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英语旅游文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领域。如:田传茂[1]大量引用例证,从语篇出发,对中国景点的英译文本和国外景点的汉译文本进行结构比较,分析英汉旅游文本主要差异和翻译方法。闫丽俐[2]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以河南省旅游英译文本为实例,借助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出国内的英语旅游文本在语言使用上应当符合英语旅游者的语言习惯,并提出了旅游英语文本翻译上的一些策略,如改译、扩译等。高旭东[3]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结合翻译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实例,探讨了旅游翻译的有效途径和适于旅游翻译的增补法,类比法,省略法等策略和方法。安春平,张治中,邢兆梅从符号学的角度,运用符号学中三种语言符号意义的理论对旅游翻译文本的汉译英进行分析论述,并对旅游文本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说明从符号学角度进行旅游文本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内英语旅游文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这些对旅游文本的研究多集中在实用翻译方向上,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外理论,重视传达翻译策略和技巧,但是却忽略了英语旅游文本的文体特征。而目前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译者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千差万别,许多译本是译者凭着主观经验写成,缺乏实证依据。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应当回归到英语旅游文本的文体特征研究上来,以期减少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上的文体失误。

2 基于语域理论的英语旅游文本研究

语域理论

韩礼德在1978年指出:语域是“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1985年,韩礼德进一步指出:语域是一个语义概念,是与某一特定的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情景组合相关的意义组合;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域的三个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语场”即社会行为,也就是正在发生的事件;指正在发生的社会行为的本质、参与者所从事的事情,其中语言是不可或缺的成分;“语旨”即角色结构,指参与者是谁以及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语式”指语言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指参与者希望语言起什么作用。

以语域理论为基础,对英语旅游文本展开研究,可以使译者在语场、语式、语旨三个层面对英语旅游文本的编写有更好的了解,从而在翻译实践中撰写出更地道的旅游宣传文本。

语域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旅游文本研究

研究文本简介

笔者以语域理论为指导,将中国作者撰写的英语旅游文本《新大杭州旅游指南》和新西兰作者撰写的英语旅游文本《杭州》作分析和对比,找出异同。研究旨在对中外英语旅游文本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英语旅游文本的撰写提供一定帮助。

中外英语旅游文本在语场上的对比研究

语场指说话的内容。在旅游文本的撰写过程中,景点介绍是其最主要的说话内容。在景点信息的描写中,数据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详实的数据信息,可以给游客的出行,提供精确指南。我们以两个读本中的十个景点的数据描写为例,对中外英语旅游文本在词汇使用上的差异进行说明。具体信息见表1、表2。

从表1、表2的数据描写可以看出:中国作者在进行景点的英译介绍时,具体使用数字来进行长度,时间,规模等的介绍,以期用精确的数据给读者留下印象,当然,这样的数据描写也包含着相当多的文化历史背景信息,反映出编者的民族自豪感。外国作者的读本中,虽然也有这样反映文化信息的数据描写,但是数据的提供更多是为读者提供旅游服务,如搭乘什么车,热线电话信息等等。

中外英语旅游文本在语旨上的对比研究

语旨具体体现交际情景中讲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和讲话者的交际意图。而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是角色关系的交换过程。在英语旅游文本的撰写过程中,人称代词的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笔者对上述10个景点介绍中的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做了汇总,具体如表3、表4所示。

从表3、表4,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旅游文本的编写中,编者或译者承担的是旅游产品推广者的角色,他们和游客―即旅游产品购买者之间的关系是疏远的。因此,在文本的撰写过程中,普遍采用第三人称,这既体现了英语旅游文本语体的正式性,也体现了文本在对景点做介绍时的客观性。

中外英语旅游文本在语式上的对比研究

语式是指交际者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和现实语境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在韩礼德后期的著述中,语式还包括修辞概念。英语旅游文本在表达上大量使用长句,复杂句,这些都是由它书面语的特性所决定的。在长句的写作中,连词的使用不可避免。笔者以连词的使用为例,对所选取的10个景点文字描述进行信息汇总,具体如表5所示。

尽管中外作者在连词使用的频率和选择上有所差异,但是不可否认,连词还是广泛的在英语旅游文本中得到使用,这和文本本身的书面语特征息息相关。

3 结语

以语域理论为指导,笔者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维度对英语旅游文本的编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旅游文本在撰写上具有很多共性,如大量数词的使用,第三人称的运用,连词的应用等。这些都是由英语旅游文本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当然,中外作者在如何使用词汇、句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英语旅游文本的编写或翻译过程中,语域、语篇结构、语言表达手段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参考文献

[1] 田传茂。中英旅游文互译策略举隅兼及翻译原则[J].海外英语,2010(1):6-8.

旅游景点英语【第三篇】

关键词精译;景点;公示语;城市形象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旅游也以其双向互动的独特优点,成为中西方相互沟通的桥梁。武汉市全球形象口号“武汉,每天不一样!”(Wuhan, Different Everyday!)的出炉,也显示了武汉重新绽放其“东方芝加哥”光彩的决心。为达到理想与现实的契合,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要以相对“精译”而不是绝对“纠错”的立场,城市形象不仅可以“提升”,更能够得以“出彩”。

一、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现状

武汉市著名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鱼龙混杂。笔者对黄鹤楼、江汉路、省博物馆、昙华林等十一景处点的公示语汉英翻译进行了调查研究,列举出武汉市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几个问题:

1.区域差异和水平差异明显

像黄鹤楼、省博物馆这样久负盛名且外国游客较多的景点,百分之八十的公示语都有其对应的英文翻译,而在如江汉路此类以娱乐休闲为吸引点的景点里,公示语的翻译鲜少。同样,如市民之家此类由政府直接管辖的景点,其公示语汉英翻译都是经过专家一致讨论通过再实施的,而大部分由商家组成的商业街或企业承包的旅游建设区,公示语翻译就没有按照标准执行,错译、中式翻译的情况比比皆是。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区域差异和水平差异明显,使得城市形象的建设有所失衡。

2.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

这十一处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普遍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存在着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指示不清、意图歪曲、语气生硬、逐字死译、中式英语、文化差异这八个方面的问题。

例1:禁止吸烟译为“No Smaking”

这是江汉路步行街一家小吃店内的公示语,出现了明显的拼写错误,应改译为“No Smoking”。

例2:当心落水译为“Warning!Falling into water”

东湖风景区的岸边隔百米就会有一个这样的公示语,可译成:警告!掉进水里。原是当心落水现在却有一种让人掉进水里的意味,并且“Warning”这个词的语气有一种压迫感,这句话既逐字死译又语气生硬。可以适当精译成“ Be careful not to fall into water”,这样既指示明确又让人感觉很自然。

3.缺乏一致性和特色性

例3:小心地滑

东湖大多译为“CAUTION! WET FLOOR”;江汉路大多译为“Caution!Slippery”;户部巷出现“BEWARE OF SLIPPERY”;中山公园出现“BEWARE OF WET FLOOR”

从例3可以看出旅游景点中公示语汉英翻译可谓百花齐放,但实际上大同小异。同样的一句公示语在不同的景点翻译不尽相同,显示了公示语翻译一致性的缺失,也侧面映射城市对这方面规划不够到位,也是出彩城市形象的一大禁锢。

二、精译旅游景点公示语,出彩城市形象

根据市外办的《武汉市公共场所标识英文译写指南》,为缩小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区域差异和水平差异,政府监管部门应注重公示语的重要性,定期调查分析武汉市旅游景点公示语的分布情况,可按照景点占地面积大小定额分配公示牌。还要严格规定公示语的使用,将公示语在每一处景点统一投入使用。

要加大对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审核和校正,力求做到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政府可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定期对武汉市各个景点的公示语翻译进行调查、采样、分析,然后交由专家进行修改、审核。在城市内形成良好的公示语使用氛围,设立公示语精译信箱或网站,鼓励市民对公示语进行精译。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要结合景点区域、景点特色以及景点游客构成,还要考虑到大众的文化水平和游客接受程度。

努力使旅游景点公示语保持一致,体现公示语的城市特色。调研小组可搜集旅游景点同一公示语不同的汉英翻译,制作成调查问卷对中外游客进行调查,结合专家的意见,定出最符合标准、最贴近实际的翻译再投入使用。同时,将公示语汉英翻译结合城市特色。在内容上,原创一些带有地方色彩和浓郁文化特色的公示语;在形式上,不拘泥于文字和图片单一组合。

三、结语

城市形象的出彩与旅游景点公示语的传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加快旅游景点公示语规范化、普及化的速度,才能开阔城市形象的出彩的广度;只有构建特色的城市形象发展体系,才能加强城市形象与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之间的联系;只有深刻认识到精译旅游景点公示语与出彩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才能以更长远的眼光把握城市发展的脉动。随着中外交流合作的深化发展,城市形象将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精译旅游景点公示语亟待被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旅游景点英语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新疆 旅游景点(区)介绍语 标识语 英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23-02

引言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和自然景观奇特,有许多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景点(区)。但当前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显著问题是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而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宣传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在旅游景点(区)的介绍语和标识语翻译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旅游景点是外国游客接触新疆的首要而直接的渠道,蹩脚的译文在旅游宣传中不仅没能取得宣传的作用,还会使部分游客误解迷惑甚至反感,从而导致旅游宣传中的交际失败,最终影响新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做好旅游景点(区)介绍语和标识语的工作,使其为新疆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服务,具有深远意义。

一、新疆旅游景点(区)介绍语和标识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外游客了解新疆的一个有效窗口——各旅游景点(区),在文字英译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景点(区)的对外推介,也影响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一)拼写和语法运用错误普遍

由于译者本身的专业素质比较低下,许多景区景点的简介和公示牌中存在大量拼写或语法等低级错误,这种现象在全疆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城市都非常普遍,这会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于景点的了解,对景区的宣传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在乌鲁木齐一处有名的景点,其环保箱的英译为“Environmen friendly trash box”;又如,在葡萄沟景区,将“Scenic Spot”(景点)拼写成为“Scenjic Spot”,让外国游客摸不着头脑。“禁止践踏花草!(Keep off the grass!)”“小心脚下(Mind your step!)”等标识语在景区很常见,但在很多景区,例如在喀纳斯景区竟将“禁止践踏花草!”译为“Step the flower and grass not”,吐鲁番一景点将“小心上楼”译为“Go upstairing with care”。

(二)地名和景点名称翻译不规范、不统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地区,有47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除回族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所以他们的语言对当地的地名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由维吾尔语命名的地名有吐鲁番、库尔勒、喀什、阿克苏等;“乌鲁木齐”“喀那斯”“博尔塔拉”“阿尔泰”就是从蒙古语音译而来。而在新疆的旅游景点中,对于这些地名的英译就出现了比较混乱的现象。例如,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就有很多的英语名,如Urumuqi、Urumusi、Urumuqh、Urumq、Ulumuqi、Urmqi、Urumqi。此外,吐鲁番一词在吐鲁番也有几种不同的译法,如吐鲁番Turpan、Tulufan、Turfan。

景点名称的英译也存在大量的不规范和不统一的现象,甚至对同一景区有多种译名的现象。新疆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有人翻译成“the Etgar Mosque”,还有人翻译成“the Idgar Mosque”;楼兰古城遗址分别有“Ancient city of Loulan”“Ancient City Ruin of Loulan”和“Ruins of Loulan Ancient Sites”几种不同的译文。

(三)文化缺失和误译

新疆民族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但对于有些具有新疆浓郁而独有文化特点的事物进行英译时,却往往出现误译的情况,从而导致外国游客产生误解或者一头雾水,不知其为何物。如对维吾尔族的传统表演节目“达瓦孜”的英译,有译者直接将其音译为“dawazi”而不加任何注释,这对于那些根本不了解新疆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跟没有翻译是同一效果的,还有译者将其译为“Reach tile zi”,令人啼笑皆非。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只对源语文本(source language)的表层结构做简单的处理而遗忘或忽视文化的传递,就很可能造成对源语文本文化信息的误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上问题在新疆各个景点(区)广泛存在,其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反映出新疆的翻译市场缺乏一定的规范机制,缺少监督,任由这种混乱的现象存在。其次,这也反映了翻译委托旅游机构不重视吸引外国旅游群体;最重要的是,受委托译者素质偏低,缺乏足够的翻译素养,文化意识淡薄和没有责任感,素质亟待提高。

(二)解决对策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吸引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新疆旅游,提高新疆各旅游景区的知名度,笔者认为新疆旅游景点(区)相关介绍语和标识语的英译亟待规范和改善。提出如下对策:

1.规范管理旅游文化翻译市场。旅游景点(区)的相关翻译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这一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应制定出符合新疆实际需要的翻译规范或标准,引进相应的市场旅游文化翻译准入机制,对旅游景点(区)相关文字英译进行规范。

2.政府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文化翻译的投入。新疆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新疆地域文化旅游翻译,并加大相关投入。政府应组织相关专家统一全疆地名、人名的英语翻译标准。

3.编撰维英(汉英)地名双语词典,为新疆各地名和旅游景点名的翻译提供依据和参考。

4.译者需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译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应该对新特的地域文化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才能采用合适翻译策略进行正确有效的文化信息传递;并且强烈的责任感对于任何领域的工作者来说,都是基本职业素质要求。

三、结语

近年来,新疆由于特有的地貌风光和各民族文化特色日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此旅游。旅游景点(区)介绍语和标识语英译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西方游客对新疆的评价,但我们对于旅游景点(区)介绍语和标识语英译规范和管理却相对落后,跟不上旅游发展的步伐。为了弘扬新疆民族文化,在西方游客心目中树立起清晰、具体、积极的旅游地形象,采取一些措施改进和规范新疆景点(区)内的介绍语和标识语英译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崔延虎《新疆旅游》Tour in Xinjiang[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2]石小齐等。新疆旅游[M].新疆人民出版社,

[3]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和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石小齐,等。新疆旅游[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5).

[5]陈红。旅游资料翻译技巧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

[6]刘瑞强。试从翻译效应学角度看吐鲁番景(区)点的英译[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1).

[7]姜华。乌鲁木齐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调查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7(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805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