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例【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1119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例【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文【第一篇】

记得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实现中国梦从我做起!

我知道当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真的成为了一位老师,我的学生们一定会向我提出各种各样令人费解的问题。所以,我一定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从现在开始我要课上聚精会神地听讲课下认真复习、预习仔细完成作业利用放假时间多看点书扩展自己的知识在家里,我会品读那些我已读过许多遍的书,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另外我会在学校多看,多学,多想,看看老师的新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相处之道等等为。

我的理想。

最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文【第二篇】

自动驾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其发展背景在于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性、缓解城市拥堵等问题。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节能环保问题。自动驾驶的研发已经成为全球花费巨大的研究领域之一,同时也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2.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司法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自动驾驶路试管理规定》。从而在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同时,也加强了相关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目前有多家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到了自动驾驶的开发阶段,其中包括比较知名的百度、蔚来、特斯拉等。

3.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相对欠缺,在技术上还需要更多投入;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着与现行交通法律约束的关系。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与成本等等问题需要在未来的推广应用中加以解决。

在未来发展上,自动驾驶义不容辞的会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自动驾驶技术不仅仅局限于车联网和智能交通领域,在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上也将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自动驾驶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将会逐渐增加,并且在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颖的产品形态。

5.如何让中国在未来自动驾驶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

未来怎样让中国汽车业在自动驾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依托“互联网+”的优势,与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域进行融合,从而构建全产业链的自动驾驶生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提高自动驾驶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同时,还需要相应的加强国家政策的支持,建立自动驾驶标准和规范,从而建成一个有效的自动驾驶产业体系。

最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文【第三篇】

摘要:当前,中国工业国外遭受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国内则受制于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和体制滞后等因素,工业发展瓶颈日益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为此,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理顺初次分配关系和消费投资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使得我国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巨变,已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快速的经济增长不断积累了体制和机制上的矛盾,也使得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艰难的转型阵痛期,经济下行压力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迫切需要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做出调整。考虑到中国复杂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任何单纯围绕产业结构展开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可能都无法全面解决中国产业结构的实际问题,必须有耐心地探析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逻辑,才是治标之策。

研究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理解为何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实质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体现,之所以一再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动机无外乎两个,一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表现出经济发展上的供求严重失衡问题,不严重失衡是很难从宏观上直观察觉出的,出于治理经济发展症结问题的考虑,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结构,向供求平衡趋近;二是主观性的积极推动,急于向发达国家靠拢赶超,急于实现现代工业化的目标。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快速走完工业化,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国战略目标是每个国家、每个理性经济人都求之不得的事情,关键在于步子不宜迈得过大、过快,我们应该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逻辑规律,经济制度和市场体制、劳动者素质水平都要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否则必然出现结构失衡问题,阻滞经济进一步发展。

短期内能快速推动gdp增长的无非是投资和出口驱动。理论上讲,投资在短期内确实属于支出的构成部分,可以提高总需求水平,但长期中它又是供给的主要来源,投资的这一双重属性,使得它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旦操作不慎会加剧供求失衡的程度,既不能投资过度,也不能投资不足,消费也是如此。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实质上是处理供求平衡的问题,也是正确处理产业结构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流程来看,经济体系有家庭、厂商、政府和国外四大职能部门。要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要清楚消费与投资的来源,消费源自于居民家庭和政府,投资源自于企业和政府购买,理论上政府作为非盈利机构,没有投资的属性特征,但其在现实中确实对投资活动起着重要影响,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应予以充分重视。用于消费的收入源自于收入分配,按照gdp的收入法核算原理,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与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分别可看作居民、企业、政府的分配收入来源,可以看出,收入分配结构决定着消费与投资的需求结构。由于消费面对的是最终产品,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但投资结构较为复杂,由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行业部门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效率互不相同,同样的货币,融资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产出的规模,决定了不同产业的供求结构。概括来讲,收入分配结构、融资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消费与投资的需求结构是否合理,也决定了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要解决产业结构问题,必须从收入分配结构、融资结构和需求结构分析入手。

(三)经济结构的关联关系。

经济结构的关联关系主要围绕资金分配结构(收入融资结构)、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三大方面展开。概括来讲,一方面,货币资金的分配结构决定了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比例结构,同时,需求结构又决定了产业结构水平;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又可以直接反馈经济的需求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同时需求结构也可以直接反馈出资金分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总之,三大结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资金的分配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着需求结构,最终决定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我们可以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反馈信息中挖掘资金分配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分配结构问题,最终解决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从最高值的%持续下降到的%,且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第二产业(包括工业)的比重体现出超级稳定的态势,20以后一直维持在46%左右,最高值为的%,最低值为的%;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从年的%持续上升到20的%。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产业呈现第二产业比重超级稳定、第一产业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持续上升,表面看来似乎是第一产业下降的比例转移到第三产业增加的比例上,体现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质量并不理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并未快速发展,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并未跟上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未表现出工业化技术路线具备的正常水平。当然,可能存在统计核算方法的缺陷,当前中国的市场成熟度还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并未完全剥离出工业制造业,第三产业比例可能存在严重低估的可能。但必须指出,2000年以来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收效甚微,可以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无效。

(二)国际比较分析。

为了便于掌握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这里对比分析世界上高、中、低收入水平国家的相关三次产业结构数据,以期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见表2)。按照当前中国的收入水平,应该属于中等偏上收入水平,20世界三次产业比例平均水平为%∶%∶%。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第一产业比例%的水平是比较合理的;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对于投资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来说也算是较为合理的结果。总体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与韩国相似;与印度相比,中国工业较为发达但服务业相对落后;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制造业强国还有较大差距,与美国等服务业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若能从第二产业中分离出10个百分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就比较接近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由此看来,中国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必须完善市场,提升制造业的需求空间,快速发展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水平,这也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体现出超稳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总体上效果甚微。投资驱动、消费驱动决定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表面原因在于消费率持续下降,投资驱动不足以弥补或支撑消费不足延滞的产业升级,消费不足使得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迟缓,技术创新不足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瓶颈,整个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与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偏低。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依靠劳动密集性比较优势以及投资驱动带来的数字驱动的gdp质量并不是循序渐进式的发展,而是赶超式的跨越发展,各种市场体制与制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血拼式发展带来的第二大国总体经济发展质量并不高,投资与消费失衡越来越严重,严重偏离了均衡发展轨道。长期的消费不足严重阻滞了我国的潜在经济发展速度,直接引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面临较大的瓶颈,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并未随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迅猛发展。原因在于我国的工业发展总体质量尤其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劳动力素质或人力资本不足以支撑我国快速走向工业强国的需要,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需求结构分析。

从最终消费性支出构成中可以看出(见表3),居民消费比例和政府消费比例在2000年以后基本稳定,居民消费率仅下降了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占比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年均下调约个百分点,协调于城镇化进程的速度;最终消费率则从2000年的%直降至的%,相应的资本形成率则从%攀升至%,体现了2000年以后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战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的经济增长战略符合快速工业化进程的技术路线特征,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阻滞使得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发生较大比例失调,直接引致产业结构为主的经济结构陷入瓶颈,调整步履维艰。那么,高储蓄、低消费、高投资的效果如何,这里主要从投资的行业结构来分析一下行业融资结构。从表4中可以看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在行业构成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占比明显较高,二者之和超过所有行业的半壁江山,接近60%,房地产业占比逐年提升,年攀升到了%,而近几年制造业占比变化不大,约占1/3左右,2013年的制造业占比为%;在其他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位列第三,差不多占1/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略低一些,占第四位,占比不到8%,但2013年占比达到%,超过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位居第三位;其他行业占比就明显较低了,基本逐渐提高的有农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基本逐渐下降的'有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绝大多数行业都是提高的,第二产业行业基本下降,总体方向是利好的,体现了反垄断进程和市场化融资节奏的加快,但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占比却明显下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投资这块大蛋糕怎么分,对于产业结构优化非常关键,从行业投资结构来看,制造业占比是合理的,但房地产业严重压缩了其他行业的变化空间,设想从房地产业占比中拿出10个百分点用于第三产业各行业,结果会怎样,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除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两大行业,第三产业其他所有行业占比也就10%左右。从投资行业结构角度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相当程度上在于房地产业的重塑调整,充分释放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提升空间。

(二)收入分配结构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劳动报酬比例在―略有下降,当前维持在46%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过低;固定资产折旧又称资本消费,占比逐年小幅提升,20达到峰值%;营业盈余大致体现了企业资本积累的程度,占比呈现逐年提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年达到%,高出个百分点,时竟高达%;生产税净额比重体现了政府分配的收入占比,2003―20逐年下降,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而后两年基本稳定在%的水平。总体来看,中国近年的收入分配结构体现了加速资本消耗和资本积累的速度,满足了快速工业化的需要,压缩了劳动报酬的占比和最终消费的空间,提升了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从长远来看,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必将压缩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空间,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劳动报酬比例、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占比势在必行。对于企业来说,不是劳动者报酬提高后,企业生存空间变小的问题,合理分配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结构才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实际上,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过于求,使得劳动者在利益博弈中始终占据被动地位,劳动者报酬占比始终较低。对于企业来说,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才是关键所在,不能一味地通过降低劳动者报酬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我国经济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增长,已经从总量上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体上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中期的发展历程,东部部分地区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完成了实现工业大国的战略目标。我国要想成为工业强国,需要从经济发展的逻辑出发,逐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需求结构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要充分意识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时必须充分重视经济发展的内涵,正视经济发展的逻辑,切忌重复数字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经济回归到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消费驱动内涵式经济发展轨道;二是要理解实现消费驱动经济发展模式难度是较大的,要耐得住性子,充分理解新发展阶段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坚定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切忌再次出现政府职能越位,要认识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要素市场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的结果,不能本末倒置;三是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要素市场的规范上,充分发挥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的调整功能;四是切实充分重视民生工作,理顺货币资金的分配结构,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提升居民消费比重,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提高最终消费率,真正实现消费驱动的良性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轨道,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实实在在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2]金碚.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2,(5):5-17.

最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文【第四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清凉的夜晚,我坐在小竹凳上,抬头仰望着皎洁的明月。我想:月宫里的嫦娥是否知道,在那她遥远的广寒宫旁已经有我们中国人的足迹。去那儿曾经是我们多少代人的梦,如今终于实现了。梦,多么美丽的字眼。人人都有梦想,我也有梦想。大人有大人的梦想,小朋友有小朋友的梦想。有些时候,梦想很容易实现。但也有些时候,梦想就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需要人们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去实现。

中国梦,多么伟大的字眼,自从看了《我的中国梦》,我才知道原来在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故事,在每一个成功中,都有着一串串汗水和眼泪。如果没有汗水和眼泪,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沙滩上有一颗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开始跃跃欲试,想要为社会,为祖国,贡献出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然而,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同千千万万的中国小学生一样好好读书,用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和知识帮助身边的人。

我回到房间,冷静地坐下,闭上眼,在心中默想: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梦:富强!富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毫不惧怕。灾难总是短暂的,美好的生活一定是永远的。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千千万万个中国心,凝聚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巨大的中国力量一定能实现大梦想。

最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文【第五篇】

(一)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要进行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能与知识不同,它是经验的积累,必须在工作中才能体会,不是理解和记忆就能掌握的。传统的学科型方式培养不了高技能,更培养不了高素质,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培养环境、培养内容、培养目标与产业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二)发挥好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必须加强产教融合。

当前校企合作的实践充分表明,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与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利于人才质量的提升,不能有效发挥产教融合的效用。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生命线,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仅靠职业教育单方面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实现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好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才能形成提升人才质量的合力,提高人才产品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

(三)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愿意开展产教融合。

企业是否具有与职业院校深度融合意愿的前提是能否盈利。盈利是以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支撑,以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前提。只要因为与职业院校的融合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必然具有积极性。生产效率的提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成本降低了,二是收入提高了。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在意愿,关键看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

(四)实现职业教育历史使命,需要实现产教融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育人为本的理念是当前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职业院校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怎样实现人才与企业的需求相对接作为办学的重点。而产教融合是连结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供给的纽带,可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形成教育合力。校企一体化立体教育网络,真实化的工作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道德人”“社会人”提供了良好的培育途径。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松散,形式单一。

由于政府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主导机制还没有形成,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系主要还是靠人脉关系和信誉。从调研来看,目前校企之间的合作很松散,大多数学校基本上就是签个协议,搞个仪式,挂个实训基地牌子,目的是找企业解决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的问题。

(二)合作深度不够,层次普遍不高。

从已有的合作来看,校企合作主要局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校企合作的动力就没有了。目前校企合作呈现出“三低”:有效参与工学结合的学生比例偏低,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课的课时比例偏低,合作企业真实参与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人数偏低。建立的.合作关系,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难以持久的低层次合作,合作成效不尽人意。

(三)职业教育技术服务能力较弱。

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职教师资参与技术服务的意识普遍不强,技术服务能力较弱,基本上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能力较弱,主要局限于参与职工培训等服务形式,至于参与企业研发、技术改造等这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大多数学校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考核指标,教师对此重视不够,难以形成内在动力机制。

(四)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未能有机融合。

在校企合作中,对于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交融重视不够,很多学生不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工艺流程、人才要求,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这些状况势必制约校企合作之间深度合作,毕业生在就业后对企业的认同感较弱,频繁跳槽,导致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从而影响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制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的形成。

(一)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越教育、经济、劳动人事等部门的教育,单靠教育部门难以解决产教融合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对合作要在政策、制度、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与协调,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进行战略性的顶层设计。

第一,完善法律,明确职责。尽快出台《校企合作教育法》或者《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专门性法律,同时,应尽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为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依据。省、市级政府应结合各地实际,尽快出台适合地方特点的实施条例或细则。

第二,设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保障校企合作顺利推进。各级政府应专门成立由教育、人事、财政、工信、税务等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参与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调节校企关系。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校企合作相关事项的协调、联系与运作。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确保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第三,发挥行业协会的参与和指导作用,提高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效率。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服务与实践,提高校企合作成效。

第四,完善政策与制度,形成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积极推行产教融合企业、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成本补偿制度,同时,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立项优先等,对合作办学成绩显著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加强职校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

第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产教融合作为一项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要理性思考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应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二,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素质为核心、能力为根本,融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学校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学院、学科、专业、学年制等教育体系,推行全面学分制,加强教学改革,加大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力度,加强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指导,积极扶持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并通过资金、师资、实验条件等方面的保障,使其成为学校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孕育基地、实验基地、孵化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拓展校外综合型创新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从特色、人才质量、就业质量上下功夫,要让课堂、教材、教法以及教师的理念都要围绕市场,专业设置要更加契合社会需求;课程设置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做学教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综合素质。

四、结语。

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就是实现人才质量和招生竞争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学校要坚持走以质量为核心、以双师型教师为关键、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完善法律,明晰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要出台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坚持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对校企合作进行统筹规划,坚持校企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把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与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有机结合,建立有利于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校的招生竞争力,为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文【第六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想当白衣天使……请看下文。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衣食无忧,生活稳定,尊严无损,这些都源于我们祖国的昌盛,国力的雄厚,军事的强大,在祖国和平的蓝天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我们比先辈拥有了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能心无旁骛地遨游学海,向书山攀登。我们是新一代的读书人,理应志存高远,只争朝夕,我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在书中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

在约一个世纪以前,有一位瘦弱的学生在回答老师为什么而读书的时候,充满自信地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并用毕生的心智实现了他的诺言,赢得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敬重,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在许多先辈的努力下,中华正在崛起,我们从小要立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刻苦读书,让我们攀登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想当白衣天使,有的想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的想当科学家。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导游,带领大家领略世界各地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介绍当地的风俗、历史,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服务。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个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雄关漫道铮如铁,是对梦想的追求,而今漫步从头越,是对梦想的执著。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

最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文【第七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我的中国梦”。

多少年来,从来没有一个词汇像“中国梦”这样令我们魂牵梦绕,心潮起伏;从来没有一个声音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令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沐浴在二十一世纪的阳光里,我们回忆过往,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比我们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从过去的封建落后,到今天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过去的民不聊生,到今天的小康社会;从过去的愚昧落后,到今天的神舟上天蛟龙下海;从过去的东亚病夫,到今天在奥运赛场上升起的一面面五星红旗。古老的中国开始焕发出新时代的精神,觉醒的东方雄狮发出令世界颤抖的怒吼。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中国梦”,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可见。

“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琼楼,而是真梁实柱撑起的恢弘大厦。而在这些顶梁柱中,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一根。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比同代人肩负了更大的责任,因为我们的梦想是“中国梦”最具未来影响力的一部分。

当责任的重担压在肩头,我们应该怎样规划我们的“中国梦”呢?

习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习的话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指引了前进的道路——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个有梦想的人。远离空虚庸俗,用时代的最强音去唤醒自我,坚定理想的信念,让梦想的种子在时代的沃土上生根发芽。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个有能力的人。用我们勤劳的汗水去浇灌那梦想的幼苗,在黑板与粉笔之间书写青春的篇章,在墨水与书籍之间铸就人生的辉煌,让梦想的花朵在讲台上绽放。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从课堂小事开始做起,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偏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牢骚;多一点专注,少一点虚荣。勇敢地肩负起时代的责任,让梦想的枝叶在灿烂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用自己年轻的智慧去克服重重难题,用科学的方法去培育各种性格的花蕾,用不断地创新去收获梦想的果实。

梦想在前方,挑战的道路在我们脚下。为了个人价值梦,为了教育事业梦,为了民族复兴梦,为了我们的“中国梦”,让我们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当中去,坚定地、执着地、勇敢地去追逐我们新时代青年教师的“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国就必须强军,军不强最多是一个富国,而永远成不了一个强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强军是历史的警示。大清帝国,白银储备世界第一,gdp占世界三分之一,但由于军力不强,准确地说,是大而不强,或者说是腐而不强,甲午一战,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科威特不可谓不富,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名,但由于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一夜之间就被伊拉克灭掉了。由此可见,在国际角斗场上比拼的不仅是重量,更重要的是力量。

强军是时代的呼唤。信息化时代需要一支信息化的军队,存在代差的军队,在起跑线上就输人一筹。同样是作战师,就作战效能而言,信息化师是机械化师的3到5倍。中国-军队尚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在武器装备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存有10年到20年的差距,必须要有紧迫感,奋起直追,赶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否则,落后就意味着挨打。

强军是形势所迫。环视四周,我们周边并不是太平无事,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战略空间被挤压。虽然,中国一再声明我们力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但有些国家把我们的和平诚意误认为是软弱可欺,把我们倡导的和平崛起错判为挂上了免战牌,一再挑衅我们的和平底线,如果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和平就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水中月,镜中花,不仅失地收不回来,而且还会丧失更多的利益。

强军是军队的使命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军队的职责是“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军不强就难以履行使命。强军之基是要立足于能打仗,打胜仗,具备了核心战斗力,弘扬了子弟兵的光荣传统,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军队各项工作,那些投机钻营、跑官买官者就失去了许多施展手脚的机会;军费朝“打胜仗”聚焦,好钢就可以用到刀刃上。军队是特殊的武装集团,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武”字是它的的核心,而“武”字又是由“止”和“戈”字组成的,止戈为武。因此,军人必须“尚武”但“崇和”。战争对于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解读。对军人来讲,一定要“敢战”、“善战”,关键是“胜战”;对于民众来说,一要“慎战”、二要“援战”,关键时刻“参战”;对于外族来说,我们一不好战,二不惧战。战争对于国家来说,是最后选项;但对我们军人来说,是最重要的选项。只有敢战方能言和,只有有备才能无患,这就是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辩证法。

中国梦中蕴涵着强军梦,中国梦为强军梦提供了物质基础,强军梦为中国梦提供了安全保障。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冯春然,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梦想,是一个常被提及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无限的斗志。中国梦,是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动力。

在古代,为了使国家经济发展,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为后世繁盛建立了基础。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华民族复兴之幕。在现代,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人更不少。鲁迅,把精湛犀利的语言编织成利剑,毫不留情的刺向敌人的心窝,用一腔热血写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让我们世代传颂;雷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他那颗火热的心无私的帮助身边的人,人们将他歌颂;张海迪,身残志坚,用不屈的脊梁,为我们社会主义文明,建树了一块耀眼的丰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梦想,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信念和希望。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支撑着我们行走,带着我们一起"飞翔",微笑着面对人生。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远大抱负不仅仅是一个梦,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那么一个梦,不管它是大是小,它都是人们心中所理想的、期望的。而唯一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就是勇气和行动。

光阴如梭,时光飞逝,在不知不觉中,我已在乐至调查队工作了四个春夏秋冬。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也从一个懵懂青年、调查工作门外汉,成长为单位的业务工作骨干。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到,调查工作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优厚的待遇,唯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无私奉献,我看到了老一辈调查人在平凡岗位上乐此不疲,心无旁骛,用自己的心血,谱写出一曲曲服务科学发展的壮丽人生之歌!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埋首调查工作的默默奉献,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只是投身调查实践的辛勤耕耘。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也一直在思索、在寻找,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作为一名调查工作者,该守望什么样的精神家园?该追求什么样的理想目标?该体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看了《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心中茅塞顿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我们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调查实践中,调查数字枯燥但却有味,调查工作平凡但不平庸,有时为了报表能及时上报,为了数据能真实可靠,为了报告能服务发展,我们常常夙夜在公,节假日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为了把脉经济、了解民意,我们也需要经常下企业、走农村、访住户、进市场,这些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们凭借着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热爱,无怨无悔、全身心地投入,我们以朴实的人格、平凡的本色,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书写着调查小天地、人生大舞台的'华彩乐章,铸就着调查事业科学发展新的辉煌。

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作为一个年轻的调查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多学习,做孜孜不倦的人。首先是要学习经济理论和统计调查业务知识,这是干好统计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学习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领导的讲话精神,这是增强工作针对性的前提;再次是学习计算机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这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最后,还要多学习人文历史知识,这是提高我们人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做一个心智健全,知识丰富的人的保证。

多思考,做远见卓识的人。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发展方向多思考。综合考虑自身情况,扬长避短,切合实际,找准定位,确立发展目标,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其次要对从事的工作多思考。每一项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深入思考、乐于思考,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加富有成效的开展工作;再次,要进行创新思考。我们每一位调查工作者,一定要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提出更加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使统计调查工作能够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确保数据质量建立在扎实有效的基础之上。

多实践,做知行合一的人。一方面要多承担工作任务,只有多干工作,才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平台。另一方面要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是主动还是被动,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不仅决定我们工作的成效和质量,也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主动工作就会心生快乐,天空晴朗;消极工作必然心生茫然,阴云漫天。

多沟通,做和而不同的人。在实际调查工作中,首先就是与上级多沟通,通过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上级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增强把握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其次是与同事多沟通。老同志经验足、方法多,是我们学习的最直接和最佳捷径,多沟通才能快进步。最后是与调查对象多沟通。当前我们面临着调查对象配合程度越来越低的问题,只有多沟通,多交流,加大感情投入,才能取得调查对象的信任和配合,畅通调查渠道,把数据质量建立在扎实的实地调查基础之上。

多担当,做奋发有为的人。多担当要敢于担当,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劲头。要敢于承担工作重任,敢于克服工作上的困难。多担当还要善于担当,这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一种智慧。就是要在工作中敏于思考,善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才能把所承担的工作做得更好。

今天,中华民族的富强之梦已经翘首可待,人们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全社会正凝聚起最广泛的精神力量,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并为之奋斗,一个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必将成为现实。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最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范文【第八篇】

经济的演化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这种路径依赖性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变迁和制度演进上,从而使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路径依赖的存在会有利于现有技术经济制度发展,而不利于其他技术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壮大,从而使得强者越强,弱者恒弱[4]。

1.路径依赖的理论研究。

路径依赖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问题首先由保罗·大卫在1985年提出,之后w·马兰·阿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技术演进中的路径依赖的系统思想,后来,道格拉斯·诺斯将前人有关这方面的思想拓展到社会制度变迁领域,从而建立起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在诺斯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中,主要指出了三点:第一,制度同技术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会使制度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强化,即沿着良性循环轨道得以迅速优化,或者顺着原来的错误继续下滑,弄得不好,还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一旦被锁定,要脱身而出就需要借助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权变化才能实现对原有方向的扭转。第二,制度变迁除了受报酬递增机制的影响外,还受市场中交易因素的的影响,如果没有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制度就会变得不重要。第三,制度变迁比技术演进更为复杂,政策行为者具有不同的主观主义模型,这是各种制度模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5]。

“路径依赖”源于制度演进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又通过制度的规模效应、示范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来表现[6]。具体来说,规模效应指的是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当制度主体改变现有制度形式而采用另一种新的制度形式的时候,由于惯性力量的存在,会使新制度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阻碍,实施规模也会由此受到限制,这便会带来新制度实施成本的提高,但是随着新制度的实施和范围的扩大,其原始成本投入会随着相关制度实施情况所能够带来的规模扩大而有所下降,这种情况类似于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的情况。示范效应指的是新制度实施所带来的效益会带来人们的行为追赶和效仿学习,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行为主体采用该制度,加速新制度的实施和扩散,这是推动制度变迁的重要方式,但是越多的群体采用某项制度,该项制度今后的改变和转型就越困难。协调效应指的是制度及与其配套的相关规则的协调关系,即制度主体之间为了既定的利益而相互配合的活动,这就带来了一种现象———对既定制度补充和协调的配套措施的实施会引起利益连带效应,这就像一个链条,其中任何一环发生断裂势必会引起整个链条的松散。在制度变迁中,当与既定制度相配套的相关规则建立起来之后,任何改变既定制度的行为都会对整个制度链条产生危机,不仅对制度利益主体,而且对配套制度的相关利益者都会产生影响。适应性预期指的是实施制度的主体者对已经产生效益的制度及其配套体系的心理预期会随着效益的增加而增强,并且会随着该种制度体系的实施而继续对未来的利益进行预期,这种预期一旦建立便会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对新制度会产生潜在的抵抗力。

路径依赖所体现的是一种正反馈机制,涉及的主体行为具有强化性和稳定性,要想用其他某种新的制度代替现有制度,就必须要打破现存的路径依赖,这不仅是个制度的重新制定和实施问题,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行为主体的各方面的配合,包括组织体系、生产体系、观念体系等相关部门的一致行动。

在制度或者决策产生之初,往往是随机事件决定着制度的状态,配合制度的推广和实施,必定会有大量的原始投资成本,随着制度实施程度的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其投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并且会有大量的行为主体参与到制度的推广过程中来,示范效应得以产生;共同利益使既定环境下相关主体行为联系更为密切,从而刺激了协调效应的产生,这种效应会使行为主体之间产生一种依赖原有的制度框架、不愿做任何改变的现象,久而久之,行为主体的惰性就表现出来,并派生出很多非正式的共同规则出现,沿用着这些制度链条便会使行为主体产生适应性的预期;当适应性的预期状态稳定时,对原有制度的改变就变得较为困难。

对于技术融合这项特定的技术活动,路径依赖可以从技术活动主体—企业和制度变迁的主体—国家两个层面上来理解。

按照诺斯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在企业层面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企业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现在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前期发展的影响,今天的技术(制度)是建立在初期技术(制度)改进的基础上,明天的技术(制度)进步又是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之上[7],企业今天搜寻的结果不仅是一种新技术,而且是增进知识和形成明天使用的新建筑块的基础[8]。企业在任一时点上的知识存量均来自企业在过去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已丧失价值的旧知识的不断摒弃[9]。这种不断的积累和摒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特定的固有的内在价值体系和思维惯性,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这种既定生产和实践模式,使企业内部自有技术、文化论文“target=”_blank"企业文化和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刚性力量,对既定的模式和制度都有保护倾向,对新技术和制度具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力,这就是企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使现有优势技术和企业制度占据更多的发展空间,并且不断地自我强化、自我完善,成为企业的主导力量,意味着现有技术和制度的刚性力量会潜在地抵抗外来新的技术和制度,即使外来技术和制度比企业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更为先进,也会被企业现存力量所抗拒。但是,如果这种强化现有技术和制度的情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那么企业未来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因此,路径依赖有助于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但一味地坚持也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对于技术融合企业而言,很重要的阶段就是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的结合。当企业存在生产要素路径依赖的时候,往往会形成人力因素或非人力因素的刚性力量。非人力因素的刚性力量很明显,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包装品牌等,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短期不可更改性;对于人力因素,以往的生产实践使得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人们必定形成了特定的生产和经营技能,知识和经验的集中认同形成了对外部新要素介入的壁垒,主要表现在企业现有技术合力的约束、企业认知层面的局限和企业文化的束缚三个方面。当技术融合过程中企业现有技术存在局限而尚未被察觉时,往往会继续投入资源以期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出现,而短期的高效益会使企业沿用这一发展路径,继续扩张生产,导致技术局限越来越深;认知局限在技术融合活动中的反应很大,技术融合需要企业相关人员从原有的生产经营实践转到另一种模式上去,对过去路径的依赖会使这种转变变得很困难,技术融合需要群体共同的认知技能的合作来完成,单一的认知会阻碍甚至破坏融合活动的进行;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企业员工身上的特质技能,它是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指导作用非常强大,而且一旦形成就具有无可替代的稳定性,要想改变它需要非常多的投入,企业文化越强大,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力量越强,异质价值观越难进入。

诺斯认为,“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10],即所谓的路径依赖就是人或事物对现在发生作用的某种行为的依赖,它能够导致行为主体既定方向的不断自我强化,其结果就是使新制度的实施不能脱离原有制度的环境,而且要想使新制度更有效率,就必须使用既定的要素,这一过程脱离不开制度形成初始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技术发展路线的选择和政策的制定上,路径依赖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一般来说,思想观念一旦在某一个群体中形成,就会体现出很大的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当人们对既有思想观念形成特定的认知框架后,就会形成习惯,习惯会限制人们对新的思想观念的认识、选择和使用。当习惯被一直沿用的时候,就形成了风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旧制度的沿用依赖就会超过对新制度的向往。

在我国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历史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影响深远。在持续了几千年的官僚主义管理体制下,“随着旧政治体制的崩溃而来的权威断层,对所有社会关系都有破坏效应。而中国人在其重建政治制度时通常也还会采用精英统治和等级权威的结构”[11]。这种治理模式导致中国公众的参与意识淡薄,在新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无关己事而忽视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我国的改革总体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之前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导致了“官本位”的盛行,人们的主权意识缺乏,形成了一个“全能型”的政府。以往的每次改革都是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人们的等待和被动接受心理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政府在这种惯性思维方式里易于集中地制定相关的政策。缺乏了实施主体的参与,制度的制定容易脱离实际。

因此,路径依赖的存在使得新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存在一定的障碍,在改革的过程中,对初始路径的选择非常关键,“改革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改革者的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而且依赖于一开始时选择的路径。哪怕目标是清楚的,具体措施的大方向也是正确的,可是只要在初始的路径选择上有一些细微的差错,在往后的发展中,它会按本身的逻辑,偏离原来的目标,演进到远离原来设计的另一种体制去[12]。”因此,在科技指导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国既有的管理思想占据一定的统治地位和空间,沿用即成的观念使得新科技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但是政策的外围保障是一步步进行的,是随着技术要求的不断变化和形势的不断发展而做出的相应调整。这种调整必须要适应以往形成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在某种程度上必须要打破旧的习惯的影响,这样才能做出客观的指导。

参考文献。

[2]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技术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

[3]闫凌州,孙虹。国外科技与产业创新政策演变趋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12)。

[5]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2.

[7]任力,王宁宁。演化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

[8]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9]高凤莲,段慧娟。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4)。

[10]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1][美]詹姆斯。r.汤森。中国政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8)。

[12]吴敬琏。路径依赖与中国改革———对诺思教授演讲的评论[j].改革,1995(3):5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8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