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例精编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例精编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篇1
一、语感的含义语感,是语言
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的语言能力。它的形成和结果以及运用的过程是无意识的。这“无意识”并不排斥意识活动,而是指它的过程和结果难以用言语表述。也就是说,语感是一种不假思索、迅速准确、自然而然地直觉把握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能力。
二、小学生语感培养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感培养能有效的将三维目标统一起来,使小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改进语文教学。语感培养能够做到这一点。语感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知识对语感培养起很大作用,语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语感的培养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形成或改变。也就是说,语感培养即不是脱离言语知识、脱离言语文本的天马行空,也不是咬住字词句不放的文字游戏,它要通过字词句通向人的心灵、精神世界,通向生活,通向社会。作为言语主体的人,可以凭借语感主动地去选择符合自己心理图式的言语内容和形式,从而与活跃于语言对象中的思想情感形成共鸣,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形成、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人文素质。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的大量反复的感知认同,有助于一个人求真、逐善、创美。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
1、诵读吟咏,积淀语感
诵读吟咏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诵读吟咏是语言积累的最重要途径,从古至今,琅琅的读书声都是语文课的一大特色,是眼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朗读可以感悟文章的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也可以通过吟咏、朗读让小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咏、朗读让小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诵读能力的培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朗读、诵读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文学的情感的熏陶,加强美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要善于用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要重视背诵,背诵的过程是典范语言模块整体储存的过程,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沉淀了文化,提高人的语文素养,受用终生。
2、积累语汇,夯实语感学习的基础
语感,是借助各种言语实践活动形成的一种内化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以大量的存储为基础的。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言语材料的积累。小学生在逐渐养成主动识字习惯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增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并得以发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这就要求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调动小学生语感的经验性,不能把识字数量的多少当作识字教学的全部目的,也不能当作衡量一种识字方法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此过程中,小学生能否借助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将识字任务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实事联想起来,能否借助语感的经验性来独立识字是关键。
3、品析语言,架建语感学习的桥梁语感,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语感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当的语感分析,即品析语言。因此,引导小学生品析的功夫少不得。训练语感,必须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要鼓励小学生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及其蕴含的艺术魅力。一般说来,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的语感训练应着眼于以下几类词句的品析:能够表达文眼(诗眼)的语句;能表达声音、色彩、气味的词语;能表达作者感情态度的词语(多为虚词);表现力较强的动词、形容词;作品中重复出现的重点词语;阿拉文库中使用的文言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叙事性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性语句。
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词句方面的训练,从课文范例中寻找精彩的字、词、句、段,引导小学生比较归纳,品味揣摩,激发情感,联想想象,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感的艺术魅力。
4、写作随笔,养成语感学习的习惯
写作语感随笔,最大的好处是容易养成研究语言的习惯。无论是课内课外,读书讨论,养成随时写作短小的语感随笔的习惯,可以时时感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语言的快慰。久而久之,人的语感能力自然会增强。小学生在面临习作时,新课标要求小学生不是为了习作而习作,而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明显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使用,所以小学生习作更应调动小学生语感的情感性与整体性。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就要去感受生活,体味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对语言文化中特有的意境、意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在吸收与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表达。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写作过程中,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思索、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语感认识又提高一步。
四、结论
语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对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起着塑造、监督和指导等作用,它统摄了具体言语活动的全过程,没有语感的参与,这些具体言语活动方式就无法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因此,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只有深入探讨语感的本质、语感的形成,才能有助于基础教育中语感教学走一条低耗高效之路。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篇2
(一)组织管理的到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切实做好“小学数学教具学具课件化”的课题研究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题负责人为主研人员并负责具体的工作。课组题每位成员对课题研究任务认真加以贯彻实施。
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的制度规范。由学校教科室对本课题制定了学习、研究、奖励的相关制度。
(二)硬件条件的创立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我校从20__年以来,在县教育局、电教站的支持下,学校投入大量自有经费,建设了庞大的校园网络,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了一台电脑,网络接口到每个教室。每个班级装备了“三机一幕”(含34英寸电视机、DVD机、光学投影机和幕布)。这为我校各学科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和操作平台。
(三)教师培训的开展为课题研究增加了动力
我校积极开展对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教师尽量采用电子文档方式上交材料,利用校园网传输文件,特别是每期上交5篇教学案例(电子文档)以及相关课件,对教师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极大地帮助。学校对本课题组的教师的培训、研究学习环节形成了制度化。对本课题的研究实施,不仅是新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四)课题研究的开展实施
1.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收集、制作、整理。
课题教师注意从平常的教学中去收集教学素材。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需求,从互联网上去收集相应的图片、课件和视频资料等。利用自己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采集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情况,对自己的数学教学设计尽量用电子到教具。同时,实现了资源与平台的有机结合。
2.集体备课、集体教研,个人深化加工。
课题组教师由于都是物理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渗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意识地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同时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的班本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3.课题研究实施的重点面向学生
我们在教学中精心收集和制作的资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课题组的老师在本学年,都上了不少的多媒体课。如廖亦云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认识方向”的公开研究课,并作了录像保存。周琴老师利用教室的大屏幕电视和DVD机,使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入到日常的课堂中。这些教师面向学生的教学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得以实施。
(五)本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在本年度,我校切实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各种研究工作,取得的一些成效。课题组多名成员的课件在常州市课件评比中获得名次,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反思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课组题成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存在差异,个别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有的教师存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反而加重教师工作负担”的思想。集体备课、教研的工作还需加强。
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力量,所以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校将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利用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的带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篇3
如何展开课题研究,这是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的难题。如何确立课题,确立了课题又该如何开展?在讲座中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自己探索出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的教学及课题研究总体框架。这个总体框架以“三小”、“三大”的新认识和新实践为主体内容。“三小”、“三大”即是:把目前的学校教育看成是“小学校”,把学生未来生活的社会看成是他们的“大学校”把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看成是“小课堂”,把当地广阔的农村社会看成是“大课堂”;把学生在校学习的课本看成是“小课本”把他们现在的和未来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看成是“大课本”。“小学校”是为了学生以后在“大学校”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服务的;“小课堂”是学生进入“大课堂”前的基础训练;学生学习“小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读懂无字的“大课本”。李教授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由“三小”向“三大”过渡,向“三大”方向发展,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是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理论问题。前者主要体现研究的实践价值,后者主要体现研究的理论价值,两类课题都离不开教育的实践,因而都具有现实意义。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源泉解决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研究的重点。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主要是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指教育某一具体方面或者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些往往是选题的直接来源。对这类课题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管理研究。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管理体制、学生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研究课题。
2、教育理论文献分析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现有的教育理论文献中,从前人构造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寻找并填补其中的空白区,可以继续他们提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研究,也可以对前人理论发出怀疑,经过研究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还可以参与学术上的争鸣、讨论。
总之,从实践中找课题与从理论文献中选课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具体课题中往往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价值。从实践中产生的课题如果很值得研究的话,往往都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践研究所解决的具体实践问题,往往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理论。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篇4
我有幸参加了珠海市幼儿园课题研究培训班。有专家专业指导学习感觉受益匪浅。几位教授对课题研究如何选题,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我今后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选题等有了很大的帮助,给了我们一把学习课题研究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专业知识和提高自我思想素质的钥匙。作为一名课题研究培训学员,自我感觉十分的欣喜和荣幸。在这5天的学习过程中,有辛苦,有收获,有感受,更加体会到为我们以后课题研究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面具体对课题研究培训浅谈几点体会:
一、是在课题研究培训前,如何选课题感到很困惑,但在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如陈坚教授对幼儿园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释,专家的观点讲解等等,令我豁然开朗,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在选课题的时候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1、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
2、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先从小课题做起。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便能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做到有效有质。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是课题研究开展教师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这两种说法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他们互相推脱、不讲协作,“三只蚂蚁之所以能抬进洞,”正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所以团队合作必须以个人的自由、个人独立为前提,再此前提下团队合作的人们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整体,一向心意地投入工作。有首歌唱得好“团更加体会到为我们以后课题研究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三、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孩子,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孩子。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