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了论文【精选4篇】
【导言】此例“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了论文【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商企业管理了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模式
企业工商管理对于企业运营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企业诞生、成长与发展各个阶段。其中,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工商管理活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为工商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包括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企业管理理论在内都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做出了相当丰富的论述。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必要性,其次概括与总结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为提高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思考。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涵
首先,企业工商管理是指企业在一系列组织框架与制度下,通过经营管理活动、企业战略选择、财务管理与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平。最为根本的是,无论是企业成长初期还是企业发展中期,企业工商管理活动都掌握了企业发展的命脉与关键。其次,在理清企业工商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掌握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涵。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是指为了完成既定的企业工商管理目标,在总体发展战略与经营模式下培养足够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人才支持,本质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提升。其中,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包括本土培养与合作培养,本土培养是指以培养工商管理系统内的人才为主,学生或学员通过职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学习、企业管理培训等方式逐渐掌握工商管理所需的知识体系。与本土培养相反的是合作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单位无法通过第一种方式培养足够的工商管理人才,或者说目前本土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工商管理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途径中无论是本土培养还是合作培养都需要以服务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为目的,以企业工商管理实际状况为依据,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从而发挥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实效。
(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方面。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途径来看,本土培养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尽可能地缩小培养成本,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而合作培养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能够缩短本土人才培养的持续时间。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还体现在高效管理员工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员工管理与维护成本都是影响企业效率的关键环节,这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或公司尤其重要。本土培养对员工职业发展的整个阶段都能进行有效管理,根据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可知,长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本必然处于LAC曲线的最低点。而对于合作培养而言,仅访学成本高于本土培养的成本,但是其收益一般情况下更高,对于工商管理方案制定、活动展开等理解更深。第三,除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以及高效管理员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还体现在统筹企业财务状况层面。成功培养模式为能够合理地发挥工商管理人才的作用引导企业的资金流向,保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确保企业融资顺利进行。包括财务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及产业链管理工作在内都是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用武之地”,由此可见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对于整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二、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陈旧
首先,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陈旧作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首要困境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由于国内工商管理教学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加之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市场条件,绝大部分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仍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培养方法大都为专业课程学习、外部机构实训等。然而,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若不改变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必然被高度竞争的市场所淘汰,相应的工商管理人才支撑作用必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偏离实际
此外,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困境还包括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偏离实际。根据统计数据,我国78%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细节化,导致工商管理人才只精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中的一门或少数几门。显而易见的是,零碎的知识体系导致工商管理人才难以从全局、系统的角度把握企业经营管理体系,难以全面地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效率与水平。最为致命的是,如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决策者并未全面掌握工商管理知识体系,那么企业在做重大转型战略或遇到重大危机时就有可能误入歧途,不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基石。
(三)培养成果评估不成熟
具体而言,培养成果评估不成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评估缺乏目标性,在评估培养成果时往往不了解人才培养的重点与重心在哪,以至于使用“一刀切”的评估机制,并未细分不同部门、不同组织结构的人才的工商管理特点。另一方面,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评估缺乏科学性。在评估培养成果时大都重视可量化的成果,而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在内的大量培养成果难以量化,往往导致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评估时存在较大的偏误。
三、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以现代教学手段革新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
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陈旧的问题,因此构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需要以现代教学手段革新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现代教学手段要求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包括“一言堂”式的授课方式等等,而转向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具体而言,现代教学方法包括网络在线学习法、工商管理实训课堂以及校企互动教学课堂等,通过引进现代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或学员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其夯实理论掌握程度,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管理,既提高了学生的实战经验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二)以理论结合实际丰富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
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的丰富与充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将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原则贯穿始终。理论结合实际一方面要求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工商管理理论基础,尤其在课堂教授、课后复习以及教学考核过程中体现理论知识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要求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工商管理实践相结合,单方面掌握理论知识或实践能力都不是合格工商管理人才的标准。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将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等理论培训与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企业实训等实践培训相结合以提高培养实效。
(三)以多维评价体系完善培养成果评估
由于培养成果评估涉及主体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学校、学生等,因此构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还需要以多维评价体系完善培养成果评估。尤其注重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无形工商管理素养的考核,避免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传统评估方式,以多维度、多样化为评估标准,从而达到良好的评估效果。最为根本的是,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等机构需要越来越重视对工商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突破单一的培养成果评估标准,并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为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做出贡献。根据分析,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必然会加快我国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等机构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方参与主体需要在深刻认识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内涵与必要性基础上分析目前工商管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需要辅以现代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理念以及多维评价体系等举措,尤其需要重视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成果评估等方面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陆红光,黄静,李举烈。不一样的课程专业,不一样的工学结合———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2]莫少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基于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庞中燕。区域经济发展下的广西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6(29).
工商企业管理系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企业为实现稳定、快速发展,有必要重视工商管理作用。传统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只是注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利于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此类工商管理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此,有必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提高工商管理水平,从而使得工商管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一、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建设发展规模得到有效的扩大,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有必要重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但是现如今的工商管理人才具有诸多不足,现对其一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的重要性。为此,企业高层工商管理人员全部归置高级管理人才,专门负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就是由于企业将工商管理人才全部归置为高级管理人才,并没有对人才加以类型区分,实际情况下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包括两种类型人才,分别是理论型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型管理人才。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管理较为混乱,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并不能有效落实[1]。此外,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扩大了招生,使得高等教育并不是十分“高等”,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是注重理论培养,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使得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实际发展需求。
(二)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
对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不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1、在上述分析中,从中可以了解到企业将工商管理人才全部归置为高级管理人才,如此一来,在组织管理人才培训时,并不会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导致理论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毫无区别,不利于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在相同目标基础上,两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实质上的区别,课程体系总体看起来,相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培训理论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并不能提升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2、在上述理论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之外,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又是一大不足之处。对于企业工商管理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此,工商管理十分注重实用性。如此一来,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有必要引入实践性课程[2]。但是现阶段的高校课程体系中,严重缺乏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的实践性课程,即使安排了相当的社会实践课程,同时安排了一定量的实习课程,但是并没有对实践性课程进行系统的计划设计,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空有满肚的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极差,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3、在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一段时间内,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是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促使工商管理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较差。
(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原先的说教式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主要以学生的说教为主,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促使学生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3]。此外,在说教式的培养模式下,工商管理人才并不会深入思考问题,只是单纯的接受管理理论知识,在不发动思维思考问题的情况下,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
在上述分析中,现阶段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有必要加强其管理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得工商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现对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主要分为技术型人才以及理论型人才。为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需要加以针对性培养。对于理论型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引导管理人才能够使用自身的管理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工商管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对于应用型的人才的培养,其主要是需要工商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同时需要拥有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有效解决实践操作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4]。因此,在明确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时,企业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制定相对应的培养目标。面对现阶段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培养出一个能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又有较好的外语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5]。
(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培养目标以及基本思路,需要对现阶段的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同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课程的工商管理课程以及管理要求,针对市场所需,设置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与此同时,针对现阶段企业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人才,有必要在设置课程时,加入一些实践教学内容。此外,为了使得管理人才能够发挥专业职能作用,就需要在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二是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够满足现代市场发展需求,为此,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时,有必要对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以分析,从而在学科专业融入企业管理知识。此外,为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需要增加工商管理人员相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培训。总之建立学科交叉培养计划,有助于培养综合实践性工商管理人才。其三是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工商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工商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阶段主要采取模块教学方式,对不同能力的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6]。此外,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有必要与企业经营战略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人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同样在不断发展,工商管理人才只有拥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为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需要对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培养的主要措施为企业高层领导需要不断具有企业长远发展的眼光,从而不断学习国外企业发展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有必要加强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培养课程设置上,需要设置一些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的教学模块,从而能够对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最为主要的是不断地实践当中,将较为陈旧的理论加以创新。此外,在制定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上,需要结合现代市场发展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对应的培训思路需要加以创新,需要以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管理职业技能为主导,不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工商管理人才。此外,为满足现代工商管理需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需要对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而言之,只有以上人才培养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就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有必要在管理专业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对其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小青。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5).
[2]陈军,张韵君。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07).
[3]李彦锦。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4).
[4]李志。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01).
[5]邹记龙。关于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6(15).
[6]卫民堂,王小青,冀祥,许玮玮。基于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01).
工商企业管理系论文【第三篇】
一年来,在商务部党组正确领导、有关部门、全体会员单位和理事的大力支持下,学会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遵循为企业服务、为会员服务、为商务事业服务的宗旨和发展、改革、创新、自立的指导思想,围绕商务工作中心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学会五届一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工作计划,加强了与部财务司等有关司局的联系,启动了学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健全了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请各位理事审议。
一、2007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商务财会理论研究
2007年,全国商务系统财会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工作进展顺利。各省市、大区以及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的理论研讨和论文评选工作已经圆满完成,正在组织对拟推荐论文的修改及报送工作。全国论文评选委员会将于2008年1月份召开评审会,优秀论文将在2008年初召开的全国商务系统财会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2007年的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了理论研究组织领导
2007年,部财务司和学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2007年商务财会论文评选工作安排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学会联合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通知强调,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工作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级学会的中心任务;同时,对理论研究具体工作做出布置。“两通知”的,进一步明确了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具体要求,为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2.深化了理论研讨和论文评选的具体指导
接到通知后,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财务处和外经贸会计学会领导深入指导理论研究具体工作。从落实课题、征集论文、组织审改到论文评选,全程关注甚至全程参与,并亲临省区市或者大区组理论研讨会,根据商务工作发展需要,提出理论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北京、辽宁、四川、广东、江苏等21个省市商务主管部门财务处负责人参加了大区组理论研讨暨论文评选会。
部分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和财会处领导率先垂范,有的亲自撰写论文,有的亲自审改论文,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山西省商务厅领导安云亮同志对理论研究工作十分支持,坚持年年撰写论文,并且论文有深度,质量高。辽宁省外经贸厅原财会处处长林国军同志,调任贸发处长以后仍然热心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工作,亲自审改辽宁省的论文,并参加辽宁省和东北大区组织的理论研讨会。
3.完善了大区理论研讨与论文评选机制
大区组作为学会理论研究组织推动工作的一级机构,对理论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大区理论研讨会不能正常举行。今年,总会和各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外经贸会计学会认真贯彻通知精神,积极完善大区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大区组的作用,全国5个大区组以及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都如期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其中华北、中南、华东3个大区组以及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继续坚持开好研讨会,东北、西北西南大区组恢复了大区组研讨会。
4.提高了论文评选及表彰层次
从今年开始,进一步完善了论文评选制度,对优秀论文将在全国商务财会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同时,改进了论文评选机制,对论文评选委员会的构成进行了调整。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商务财会理论研究的权威性、学术性和指导性。
(二)《国际商务财会》更名改版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对外经贸从单一的商品贸易逐渐向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技术引进与输出等方式相结合转变,传统外经贸行业的概念逐渐淡化。为适应形势发展,更好的满足读者需要,经商务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7年1月,杂志正式更名为《国际商务财会》。
杂志更名改版得到了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为我刊亲自题写刊名;杂志顾问、原外经贸部刘山在副部长,杂志编委会主任、商务部傅自应部长助理对杂志改版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新一届编委会也给杂志更名改版提供了许多支持。
更名改版后的杂志从内容、版式以及市场运作上都有很大改进:内容上,突破传统外经贸的框框,紧跟商务财会工作需要,开辟“准则实施”、“商务观察”、“国际运作”、“财会人生”等新栏目;版式设计上,改进封面设计、内文用纸,便于读者翻阅和查找;在市场运作上,杂志扩大对外合作,以媒体交换等形式,在各类报纸、期刊等广告媒体上广泛宣传,提升杂志知名度。
读者的订阅是对杂志更名改版工作最好的肯定。从省市学会发行主渠道看,上海、山东、山西、辽宁、黑龙江、吉林、武汉、沈阳等省市学会的订数有的比2006年明显增加,有的比前几年明显回升。从2008年杂志征订情况看,各省市都很有信心增加杂志订数。上海、江苏等华东各省市以及天津、辽宁等省市表示2008年的订数一定会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有的学会甚至表示杂志订数要翻番;宁波在原订180本的基础上,再增加100本。
(三)3本书的编写
1.《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
近两年来,随着新会计准则、新财务通则和新税法的出台,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指导意见和通知陆续下发。为使企业更好地贯彻这些新制度、新法规,方便财会人员查找和学习。2007年,我会受部财务司委托,按期出版了两册(2006年下册和2007年上册)《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共纳入400余个重要的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文件。
《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作为学会出版的传统书目,发行量一度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为转变这一状况,学会按照市场细分的理念,针对习惯纸质媒体的读者需求,改进装祯版式;各省市学会积极加强各方面联系、推介,发掘习惯纸质媒体的读者群,夯实发行渠道。目前这两册书的征订情况良好。
2.《企业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取胜并保持长盛不衰,就需要特别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本着为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的目的,出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书。
该书内容丰富,案例详尽,既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也提供了防范和应对各项业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既纳入了生动的风险案例,也包含了重要风险管理文件。适合企业管理层、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阅读和学习;也可以作为各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外经贸会计学会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培训的参考教材。
3.《反倾销会计实务》
为更好的帮助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2007年学会组织了几位反倾销专家编写了该书。目前该书的初稿已经编写完毕,正在抓紧时间总撰编审。
(四)培训工作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2007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共举办了26期培训班,学员共计3 162人,占国务院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中央企业财会人员应培训总数的10%,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反倾销会计培训班
根据部财务司《关于举办2007年“全国反倾销会计人才培训班”》的批示精神,学会承办了全国反倾销会计工作培训的任务。2007年在长沙、郑州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16人。总体看,2007年反倾销培训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计学会高度重视:不仅积极组织落实,宣传、推动培训的开展;还亲自参加培训,既带动了其他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又为日后组织反倾销应诉工作做了思想认识和知识技能准备。
(2)培训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85%~95%学员来自湖南、河南本省及其他中西部地区省市。
(3)学员普遍反映良好,认为本次培训内容实际、深入,受益匪浅,不仅消除了对贸易争端的惧怕心理,而且掌握了基本的应诉程序和自我保护措施。
3.联办新会计准则培训班
2007年,我会与各省市学会合作,分别在海口、大连、成都成功举办了3期新会计准则培训班,共有272人参加培训。培训班特邀了部财务司领导和资深专家分别就当前外经贸政策和新会计准则做了详细讲解,受到学员好评。联合办班的模式,发挥了“总会”和省市学会各自优势,将师资、生源、协调组织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双赢、双发展。
(五)召开财会处长、审计处长联席会
2007年9月18日至20日,我会与部财务司在西宁市联合召开了“2007年全国商务系统企、事业单位审计处长联席会”。70多人参加。财务司审计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商务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反映出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要求。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李三喜总经理讲解“如何构建中国式内部控制”和“中国企、事业单位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中国中化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交流。
(六)杂志创刊20周年庆祝活动
2007年是《国际商务财会》创刊20周年。5月,学会在武汉召开了杂志创刊20周年庆祝会暨杂志编委通联员会议。庆祝会得到了商务部领导和湖北省商务厅的重视,原外经贸部刘山在副部长、商务部傅自应部长助理、李荣灿司长到会祝贺并讲话。会上还对杂志创刊20周年征文的获奖作者以及对杂志创办和发展有贡献人员进行了表彰。
(七)编发简报
为及时反映各级省市学会的工作动态,相互交流、学习,促进工作,学会加强了简报的资料收集、整理、编写工作。全年编发25期,比去年增加9期。
(八)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发展新会员
为加强总会与省市外经贸会计学会的联系与合作,为更多的外经贸企业和财会人员服务,省市学会经过协商,同意已加入省市外经贸会计学会的会员单位,加入中国对外经贸会计学会,目前已有26家省市属企业加入总会。
(九)网站
在部信息化司的支持下,学会新版网站于2007年10月10日开通,运行良好,月平均点击量占“协会学会类”前3名。
二、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商务财会改革30周年。30年来商务财会在财税体制、财会制度以及调控机制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学会也将围绕“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为主题开展工作。
(一)举办主题论坛或研讨会
主题论坛或研讨会将以“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为主题,具体组织方式将根据论坛或研讨会的内容、规模来确定。在此,希望各位理事多提意见和建议。
(二)编好2本书
1.修订《外经贸财会基础手册》
随着新会计准则、新财务通则在企业的推广实施,新税法的出台,企业迫切需要有一本既反映外经贸行业特点,又紧跟各项财税政策的业务指导用书。2008年将进行《外经贸财会基础手册》的修订工作。《基础手册》修订将注重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仅可以指导财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还可以作为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培训教材。该书作为外经贸财会领域的传统书目,伴随着外经贸财会领域的几次改革,因此也将作为“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的工作之一。
2.继续编好《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2007年下册和2008年上册。
(三)加强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工作
1.重点做好课题研究
为提高理论研究的主动性和指导性,在鼓励财会人员对广泛开展理论研究活动的同时,学会将征求各位理事和各省市外经贸会计学会的意见,选择几个重点研究领域作为专题研究课题。课题将以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以及当前商务财务工作的热点、难点为主题,以提高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性。
2.设置论文评选工作组织奖
坚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会计学会联合开展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机制。为加强论文评选组织工作,明年将增设论文评选组织奖。表彰5~10名组织工作做得好的省市商务主管部门财会处、省市外经贸会计学会。组织奖的条件有: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健全组织协调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参加理论研究工作的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人数较多,撰写的论文较多、质量较高;做好大区组理论研讨和论文评选组织工作并富有成效;积极参加全国商务财会理论研讨和论文评选活动等。
(四)培训
1.继续申请反倾销会计培训立项
鉴于目前沿海省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集中,需要增强反倾销意识,提高反倾销应诉及自我保护能力,2008年将继续申请反倾销会计培训立项,培训对象将向江、浙、沪地区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倾斜。
2.酝酿组织企业境外考察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扩大对外交流,明年学会将酝酿组织企业境外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为企业会计制度,考察国别(地区)拟定在台湾省、日本或韩国。根据实际预报名的人数和考察意向,确定考察的时间和具体安排。
(五)办好杂志正刊、增刊与网站
为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增加信息量、增强实用性,2008年杂志正刊页码从64页增加到80页,增设企业理财、个人理财副刊,同时为配合“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活动,增设“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栏目;办好两本增刊,帮助财会人员、评定职称、提升自我,为财会理论研究交流提供平台;维护好网站,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效率,为省市学会及时获取信息、交流情况提供平台。
(六)开好财会/审计处长联席会
为搭建商务系统财会/审计处长交流平台,2008年我会将继续和部财务司联合召开商务系统财会/审计处长两个联席会。
(七)编发好学会简报
由于部分省市学会网络条件的限制,学会纸质简报仍是学会之间获取信息与交流情况的主要渠道,2008年将继续做好学会简报编发工作,及时将各省市学会工作情况进行交流。
工商企业管理了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 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 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文秘站:、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 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第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人才的自我创新意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新鲜的血液促进企业的进步,才能与时俱进的走在市场的前端。所以,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培养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观摩学习的机会,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理论渗透。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加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注重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在企业培养有计划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上,进行思路创新:以学科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导,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最后,以职业能力为主导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岗位只能要求,有计划的培养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所需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管理上的规范化,还需要对其进行社会经验、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企业的发展才不会落伍。
参考文献
[1]唐时俊。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