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雨巷》课后作业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74307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雨巷》课后作业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雨巷》课后作业篇1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导入):采用幽默回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导入新课──前些天我们学校有人把一首古诗给改了,这首诗的名字叫“春晓”。“春晓”被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大家知道后两句吗?(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生笑──调动气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学把一首现代诗给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诗吗?(学生沉默或答错),大家都不知道?恩,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我就知道这首诗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改的,这首诗改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给大家念几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诗被改: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蚊子装饰了你的床帐,你装饰了蚊子的梦。(**根据自己学校教学楼的名字自行修改)

(引导学生回忆起“断章”)断章是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一种追求朦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达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诗,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板书),大家喜欢“断章”这首诗吗?(„„)那大家喜欢朦胧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回答)

喜欢的同学要注意了,因为今天我给你们讲的课就是一首极为经典的朦胧诗,不喜欢的同学更要注意了,因为我相信你们听完这堂课后就会喜欢上朦胧诗的。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请大声告诉我,今天我们要上的课叫什么?(雨巷,在黑板上写出“雨巷”)

(二)朗读

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着“雨巷”)。大家来说说看在你们心中“雨巷”是什么样的一种景?(„„)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心中的“雨巷”,而这种“雨巷”凭什么成为百年经典。好,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诗中的“意象”,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词:颓圮,太息,彳亍。《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指着板书强调),大家不要找错了。》

(朗读完后进行点评,可从普通话标准,节奏轻重急缓,感情是否丰富等方面进行点评)

(三)作家介绍,写作背景 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对于这么出名的诗,有谁能够向我们介绍一下它的作者跟写作背景呢?(明确: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适当板书)

(四)找意象(6个: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谁撑着油纸伞(作者=我),我在干么?(独自彷徨)。为什么彷徨?(读诗一定要联系写作背景,在作者介绍中我说过因大革命的失败,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闷,所以他彷徨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胡乱走着)这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凄清,迷茫,苦闷,徘徊)

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六)分析意象

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这首诗,现在我们要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6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 第一个是油纸伞。明确: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朦胧:油纸伞不比自动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第二个是雨巷。明确:下着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朦胧: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我。明确:“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朦胧:指像诗人那样迷失方向,处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先进青年。

给大家分析了三个意象,大家现在应该知道如何理解朦胧与明确并存了吧(知道)。那剩下的三个就当作家庭作业,同学们带回去好好思考,下节课我来提问。

(七)引导背诵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逢,结着,是有„„)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遍这首诗(„„)现在合上课本,看黑板试着回忆:

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来,因为太远,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作业:1.分析剩下的三个意象 2.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放“雨巷”的朗读带

(二)分析意象 1.篱墙。明确:一堵墙。朦胧:(这个篱墙是颓圮)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朦胧: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3.姑娘。明确:一个女孩子。朦胧: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三)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诗中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课堂练习:解读课后习题。

(四)复习全文

(五)作业:把剩下的练习完成。2.预习下一节课

本文地址:http:///zuowen/

《雨巷》课后作业篇2

人教版必修一 2.《雨巷》课时作业

考点分布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课堂练习

1.(考点:了解常见文化常识。难度:容易)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内容。

戴望舒,中国近代诗人、翻译家。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其处女诗作《凝泪出门》。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叶圣陶赞誉这首诗“ ”。因此诗被称为。

答案《我的记忆》,《雨巷》,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雨巷诗人 解析

2.(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难度:容易)

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意象丁香。在诗中,“丁香”象征、、。

答案美丽 高雅 忧愁

解析这是针对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而设置的,是对意象的理解,要求能抓住诗中关键的语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从中概括出丁香是美丽、高洁、忧愁三位一体的象征(注意:丁香的象征义不同于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较易)对《雨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丁香”自喻,表现了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自傲精神。b.所写的“我”是一位敢于同旧世界决裂的革命者的形象。c.所写的“我”是一个处于失恋的苦闷与失望中的青年。d.所写的“我”是一位追求美好理想的青年的形象。答案d 解析a项“以‘丁香’自喻”显然不对,分析也不妥当;b项“同旧世界决裂的革命者”之论过于拔高;c项“处于失恋的苦闷与失望中”无依据。

4.(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般)阅读下面的诗段,完成⑴-⑵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⑴这首诗中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美丽的意象。这两个意象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 a.对比性意象 b.烘托性意象 c.象征性意象 答案“雨巷” “丁香” c 解析本首诗中的两个意象,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

⑵《雨巷》一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通过阅读,你认为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解析《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这样的安排使得整首诗显得和谐统一。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5.(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一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

雨巷(节选)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⑴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怎样理解这个意象?

答案“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却是哀怨、仿徨又惆怅。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的象征。很显然,戴望舒从古典诗词中吸取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了《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但是,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又不雷同于古人,她是诗人理想和追求的化身。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注意文中“丁香”这一意象的象征性,仔细体会作者的用意。

⑵诗中是怎样展现出寻找“丁香姑娘”的过程的?

答案先写“我”所期待的“丁香姑娘”的特征,然后写寻找她的情况,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静默地走近”,“像我一样”——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但最后还是未能相逢。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对诗中叙事线索的把握。这个过程展现了诗人的感情变化,注意从有暗示的词语入手。

⑶从本文段来看,《雨巷》的诗风是()

a.沉郁激切 b.清丽幽婉 c.豪迈通达 d.沉雄浑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戴望舒诗风的把握。注意从诗的意境去分析揣摩。

课后作业 ★一星作业 1.(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难度:一般)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答案:c 解析: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有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可见c项中的“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的说法也是错误的。2.(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难度:容易)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②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③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④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答案①比喻;②比喻、排比;③反复;④比喻。

解析:第一句中“丁香一样的”用了比喻的修辞。第二句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三句话构成了排比句并且“丁香一样”是比喻。第三句中“像梦一般”重复了两次,所以是反复的修辞。第四句“她的颜色,她的芬芳”是比喻。3.(考点:与文本材料有关的语言运用 较易)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b.徐志摩的创作成就与其性格经历密不可分,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性格,传统教育和留学经历为他的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c.《雨巷》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

d.从最早胡适的白话诗,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中国新诗一直在贯彻一个主题,即强调个人的独立、自尊、平等。

答案c 解析c项,语序不当,“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应改为“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4.(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较难)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下列各题。

开头:

结尾:

撑着油纸伞,独自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结着愁怨的姑娘。

⑴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以细雨表现了 的天气特点。

答案幽僻

阴沉

解析可以根据首尾段作用来回答。

⑵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 的心态特征。

答案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作者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着,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复杂、矛盾

解析要了解“反复”手法的作用,并能从诗歌语言的差别中领悟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5.(考点:诗歌语言、形象、手法及内容 一般)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答案c 解析“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6.(考点:文化常识的了解 容易)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答案c 解析应为象征派

7.(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一般)

《雨巷》中“默默”二字极富表现力,它在诗中反复三次,每次意味都不一样,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答案第一次强调她同我一样“默默彳亍着”,两人好像是神交契友。第二次“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表现了相逢时千言万语想要吞吐却又不能不“欲说还休”的凄凉。第三次“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对这不忍的离别,丁香姑娘在“默默”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

解析诗歌中一些极平常的词语常常极富表现力,通过对这样的词语的赏析,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感能力。8.(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较难)

阅读《雨巷》一诗的一、二、七节,完成⑴—⑷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二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七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⑴《雨巷》的第一节选用了哪些描绘情感的词语来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 答案“独自”“彷徨”“寂寥”“希望逢着”“愁怨”。

解析这首诗的一开始,我们似乎就发现了作者当时的心绪,诗中写情的词语渲染了氛围,流露出诗人的情感。这些词语较明显,关键是找全面,不要遗漏。

⑵在诗的第二节中,诗人描述了这位姑娘的形象——“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答案不能调整。从内容和层次上看,由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情绪,逐层深入;从音韵上看,这首诗的每一节的第3.6句押韵,调整后,音韵就不协调了。

解析从字面上看,这是一组排比句,句式一致,关系平等并列;实际上,它们有层次之分。另外,从押韵的角度看,也不能互换。只要能从内容和音韵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⑶在诗的第七节中,诗人把第一节中的“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诗人把“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表达了自己理想的飘忽不定和自己心绪的迷惘茫然,也暗示了这种“丁香一样的”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

解析解答本是,要在结合整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逢着”和“飘过”的含义,即一个表达“追求”,一个表幻灭。

⑷诗的第一节和第七节,内容上几乎相同,这样写是不是重复多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不重复多余。①在诗歌中,这叫“反复”,或者叫“重章复唱”,能加强诗歌的抒情性。②诗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的反复,使诗歌首尾相合,浑然完整。

解析在诗歌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抒情手法,可以从抒情上和结构上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二星作业

1.(考点:语言运用能力 较易)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浩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chí chú)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①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②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

⑴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a、①③②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②④⑤③ ⑵第2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答:错别字为,应改为。

⑶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⑷第2段加“”的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是。

修改:。

答案(1)c;(2)浩﹣﹣皓;(3)踟蹰(4)答:(1)②(2)成分残缺,应在“…爱情”后加上“故事”。改: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语段,理解文段内容,找出文段讨论的话题,然后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和句间的衔接关系,给句子排列顺序;语段第一段主要叙述了江南油纸伞,文段首先叙述儿时的记忆,然后叙述了下雨的意境,最后介绍现在的情景,根据语段中的关键词语“记得儿时”,可以看出空白处第一个空白处应和“记得儿时”相对应,分析所给语句句③衔接上文,根据句③中的关键词语“……越来越远了”,句①和句③衔接紧密,根据句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可知,句⑤承接句①;根据句④“也”应紧承句⑤,句②总结性的语句作为尾句;所以句子的排列顺序为:③①⑤④②;

(2)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的字形,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第二段,阅读时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然后认真辨析,找出错别字然后进行修改;

(3)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语境法,就是根据语境的意思填写汉字;

(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提取主干法,首先阅读这个句子,然后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根据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出病因,然后进行修改。本题主要考病句的修改,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修改病句的方法,对于局进行分析,分析时可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看主语、谓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然后再看修饰语和中心之间是否恰当,根据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修改,做出恰当的答案.

2.(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一般)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对于《雨巷》这首诗的欣赏,①,也许会把它当做一首单纯抒写忧怨或抒写爱情的作品去理解,去品尝;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②,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③。诗人以象征手法所抒写的这种感情,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低沉哀怨之情,是一种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的惶惑空虚之情,是一种对时代洪流的回避之情。

答案①不知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②却可以更深一层地去发掘它的象征意义;③抒写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根据下文的分号及其后的“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可知,①空处应填“不知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之类的内容。由“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可以看出,②处要填的内容应该与象征手法分析诗歌有关。由“诗人以象征手法所抒写的这种感情,是……,是……,是……”可以推测③处应填“抒写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之类的内容。

3.(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较难)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⑴这首小诗中,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寂寞、辽远的意境。

解析:意象是诗歌的载体,注意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概括诗歌的意境。“秋”和“海”营造出一种空旷辽远的气魄,寄托一种美好的情感。

⑵诗人说“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你”在诗中可能指代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爱上了一个女子,又不敢向她表白的一种矜持、矛盾、排遣不开的、缠绵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也可以理解为作者骨子里透出的忧伤、寂寞的心理气质。

解析:注意,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姑娘霍理想。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相思之情分析作答。⑶列对《烦忧》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共两段,其实只有四个诗句,在两段中,四个诗句排列顺序正好相反,既强化了诗歌的主旨,又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

b.诗歌第一段的前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喻愁之凄清寂寞、以海喻思之辽远深广,暗示了“愁”“思”之深之广。

c.“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两句,暗示了“烦忧”的原因;而“你”是谁,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d.这首诗前后两段,由相同的诗句采用不同的排列顺序构成,虽然有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但情感表达上却有重复之嫌。

答案d 解析d项“情感表达上却有重复之嫌”不当,这样写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4.(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较难)

下面的诗句节选自戴望舒的《雨巷》,阅读后合理想象,根据要求把下列诗句扩写一个画面,必须符合原诗意境。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要求:⑴写出“她”的神态,“我”的心理;(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3)语言优美,富有意境;(4)不少于200字。

答案迷蒙的春雨轻轻地亲吻着大地,迷茫的青烟温柔地拥抱着小镇,小巷任由青石板安静地向两头弯曲地延伸。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像梦一样,梦—样地从我身边飘过,洒下丁香一样淡淡的幽香。她的眉头就像大雨中紧闭的丁香那样的紧蹙,她的双眼就像雨打后微张的丁香那样的哀婉,那写在脸上的忧伤就像丁香花的开落。她为什么这么愁怨?这么凄婉?她从哪里来?她要到哪里去?我期待着在这悠长悠长的雨巷里,丁香花儿再一次开放;我期待着在这悠长悠长的雨巷里,她那细碎的脚步声在青石板上再一次敲响。

解析具体联想时,一方面要设想当时的场景,有对雨、小巷等的环境描写,营造烟雨迷蒙的意境,在描写中融入修辞手法;另一方面在环境描写的背景之下对姑娘的神态进行描写,根据原诗,可刻画姑娘的容颜、眼神,甚至雨伞衣袖等,这也是“我”之所见;最后,写“我”的心理。这样才层次分别,富于意境。

★★★三星作业 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难度:较难

1.(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难度:较难)阅读下面的一首诗,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 ——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答案d 解析《偶成》呼唤生命的春天,“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会像花一样重开”,表达一种对胜利的坚定信念,选项d与之相左。

2.(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难度:较难)阅读下文,指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煤的对话 艾 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

a.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仍希望“火”的到来,在烈火中永生。b.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在地层深处,但还是非常羡慕往昔的繁华,痛恨以往那段不公平的历史。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热的感情,不甘沉沦,自强不息,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憧憬着美好前景的到来。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诗歌阅读能力。主要考查对诗中“我”的形象的理解。b项中“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那段不公平的历史”等语,是一种不合理的想象,在诗歌文本中没有依据。

3.(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难度:较难)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指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7年)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 解析“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点明诗歌主题的句子。转入第二段时,诗歌的叙述角度发生了变化,由“一只鸟”转入抒情主人公自身,“常含泪水”的“我”不再指“一只鸟”。4.(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难度:较难)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微雨之街 徐 迟

雨,没有穷迫的样子,/也不会穷尽的。/飘摇飘摇,/我的寂寞,/泛滥起来。/雨,从灯的圆柱上下降了。/蔷薇之颊的雨,/蔷薇之颊的少年人。/神秘之街上,/雨从街的镜面上升了。/神秘之明镜,/从雨的街上显灵了。

a.作者不写雨从天而降,而写从“灯的圆柱上下降”,这种空间的缩小是为了更好地变化着写雨,写它被灯光照成五颜六色,从而给人以比现实更强烈、更集中、更美的感受。

b.“雨从街的镜面上升了”,这里把下降的雨写成上升的雨,之所以不给人虚假的感觉,是因为有“镜面”的比喻在。

c.把雨淋湿的街比作镜子,把雨写成不是降落在地面,而是在镜面上升,这就更有诗意。d.这首诗写得实实在在,笼罩着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风格的理解与把握意象与手法。d项中对本诗的风格理解错误。“实实在在”“悲凉阴冷”不正确。

5.(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难度:较难)

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丁香。“柳”在古典诗词中也是常用的意象。读下面李白的诗《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柳”在古诗中常用作留别的意象,因此“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的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解析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生悠悠思乡之情时写的一首诗,全诗感情真挚,抒写自然,凄切婉转,气韵流动。“折柳”原为“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为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柳”谐音“留”),因此后世便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是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就是《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引起了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了“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很重要。当然,也许有人不同意此说,有自己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以成立。

6.(考点:语言文字综合运用。难度:较难)

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答案希望是虚幻无力的,而它又是诗人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因为它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所以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解析“以‘希望’为开头”这一要求暗示在叙述时以“希望”为主语。另外还应灵活运用代词“它”及关联词语,使语句在叙述转换时变得简明 流畅。7.(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难度:较难)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⑵题。

浣溪沙 [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⑴词中有哪些“愁”?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伤春之愁”和“怀人之情(或身世之忧)”。上阕写卷起珠帘,重楼阻隔,落红飘零,孤苦无依,是伤春,也是感慨;下阕写音书难达,愁思中结,楚天暮 云,绿波浩荡,正是愁思压抑而又深广的写照。

解析把握诗词的情感可以抓住词中表露情感的关键词“春恨”“风里落花”“青鸟不传云外信”体会。

⑵“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空”字有怎样的妙处? 答案“空”是“徒然”的意思。词人移情于景,用一“空”字强烈地表达出愁思难以排遣的无奈和哀伤。

解析对诗词语言的鉴赏,首先要把握字面含义,然后再结合表达的情感分析。“空”在这里是“徒然”的意思,诗人的愁绪无法消除。

8.(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难度:较难)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答案:a 解析:从诗歌前两句看,主要写了牧羊女的梦(也有解释为牧羊女的画面),而正是因为“牧女”的“窈窕”,我的梦才“静静的来了”,所以,不能说是“我”听了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而是因牧羊女的美丽引发了我一个带着昔日感伤的沉重的梦。

《雨巷》课后作业篇3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昨天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然后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明确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②表扬一下。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明确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空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明确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颓圮的篱墙”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

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明确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5、总结: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

五、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雨巷 我 丁香般的姑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请大家翻开课本第6页。(板书课题)

2、我们今天继续来感受这首诗歌的音乐美,也就是它的艺术特色。(板书:音乐美)

指名一位同学来说说它美在哪里?(板书:首尾呼应)我们昨天还讲到了这首诗一共有几节?(7节)每一节有几行?(6行)那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呢?(由此引出一个语法常识:押韵)

二、讲述诗歌的音乐美

㈠ 押韵。

1、哪位同学来告诉我,究竟什么是“押韵”?

明确许许多多的诗歌,顺口溜,都是要押韵的,否则就不好听,听的人也记不住,声音就不美丽。这,就是押韵的好处。

明确诗歌的压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个字在韵上要一致。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有时候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有时候可以转换压韵,但一首诗歌总体上的韵律一定要有。巧妙的压韵能使诗歌富有韵律美。

2、大家再来看看课文,是不是每一节都押韵了?(是)每一节又押了几次韵呢?(和同学一起找出每一节的韵脚,指明压的ang韵,1-7节压韵次数分别为3、2、3、2、2、3、3)明确全诗一共7节,每一节都是6行,每一节压韵两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又重复一次韵脚,有意的使同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里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板书:押韵)

㈡ 反复。

1、大家看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觉得写的好吗?(好)

2、大家都觉得这一句写的好,那是因为他用了一种很特殊的修辞手法,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修辞手法?(反复)(板书:反复)

3、谁告诉老师,什么是“反复”呢? 明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的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反复。

4、很好。是课文中还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复吗?请找出来(共四处)

5、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大家可以尝试着自己写写诗,写好了可以拿给我欣赏一下,写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反复这种修辞手法。

㈢ 排比。

1、大家找找课文里还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没有?(排比。找出诗句)

明确“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板书:排比)

㈣再次齐读。下面就请大家再一次一起带这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它的音乐美。

三、课外拓展。

1、这首诗确实很美,所以我希望大家课后尽量把这首诗背下来。

2、“雨巷诗人”戴望舒是一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和经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些资料来了解。现在还有时间,所以我再让同学们欣赏一下他其他的作品。(《我的记忆》、《狱中提壁》、《游子谣》)如:《我的记忆》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它的声音是低微的,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或是选一个大清早,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者沉沉地睡了,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见毋忘我花》为你开的,为我开的毋忘我花,为了你的怀念,为了我的怀念,它在陌生的太阳下,陌生的树林间,谦卑地,悒郁地开着。在僻静的一隅,它为你向我说话,它为我向你说话;它重数我们用凝望 远 方潮润的眼睛,在沉默中所说的话,而它的语言又是 像我们的眼一样沉默。开着吧,永远开着吧,挂虑我们的小小的青色的花。《白蝴蝶》 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四、布置作业。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雨巷》改编成小说或者散文。当然我不作硬性的要求,你如果实在不想写这个内容,也可以写一首诗,或者其他任何你想写的。总之题目自拟,题材不限。

附文学常识:《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一)《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

1、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抒情诗。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之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具有的艺术光辉。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了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雨巷》大约写于1927年夏天。最初发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戴望舒的挚友杜衡在1933年写道:说起《雨巷》,我们很容易把叶圣陶先生底奖掖忘记的。《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几年,在圣陶先生代理编辑《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想把它投寄出去。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圣陶先生有力的推荐,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望舒草·序》)人们熟知的文学史上的这段佳话,反映了《雨巷》一诗在当时的价值和影响。就抒情内容来看,《雨巷》的境界和格调都是不高的。《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诗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 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帐。这是一个富于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出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帐,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有论者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凡尼:《戴望舒诗作试论》,《文学评论》1980,4),这些诘难和论断,对于《雨巷》来说,未免过于简单和苛刻了。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2、表现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蕴涵有时代特征的悲剧主题,《雨巷》这首诗,写一位沉醉于感情追求的青年,常常独自彷徨在悠长的雨巷,等待一位姣好的姑娘,因为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尽头。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雨巷是寂寥的。抒情主人公希望逢着的这位姑娘,她结着愁怨,她家的篱墙颓圮了,她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她惆怅、凄清、叹息、迷茫,但她没有颓唐,没有乞求;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么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中没有低下高贵的头,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一样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表现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的生命力。但诗人笔下的姑娘是感伤的,他拿丁香来比喻她。中国古诗里有许多吟咏丁香的名句,如“丁香能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晶。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都不轻佻。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姣好,但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

在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在雨中哀怨,“她静默地走近”,有时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失望了,“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终于从身边飘过去,二人间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是在彷徨,更是在彷徨中继续追求。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意蕴看,戴望舒诗中的姑娘形象往往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像梦中飘过”一样,只在面前一闪,转瞬便消失了,连同她的颜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与她的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独自彷徨。一切都是寂静的,雨打动纸伞,更增加了雨巷的寂寥。诗人就这样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在《雨巷》中,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孤独的游子形象贯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既 有深沉的内心世界,又有妩媚的魅力;既是姣好的,又是在磨难面前不弯腰的。然而,他自己又是那样地不易被人理解,他既不十分知道自己,也不是很深地理解对方;也许他期待的永远是心中的影象。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戴望舒熟读法国诗人魏尔伦的作品,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而言,他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对立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幸福地飞腾起来的理想与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对立的悲剧感。他的诗虽然不是反抗和战斗的诗,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悲剧主题,蕴涵有时代的特征。

(二)《雨巷》的艺术特色

1、《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以世纪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在表现方法上,强调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的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的抒情形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的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

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倩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

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景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在一起了。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以为不能这么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第二,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第三,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份。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 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诗论零札》十三)他认为诗的本质寓于要表现自己同隐蔽自己这两种愿望的永恒斗争之中,他谨慎地把他的“真实”巧妙地隐藏在诗作的“想象”的屏障里。法国象征派诗人之所以会对他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说是因为那种特殊的手法恰巧合乎他的既不是隐藏自己,也不是表现自己的写诗动机。从《雨巷》这首诗看,戴望舒的诗既不同于浪漫派的坦白奔放,直接抒情,也不同于法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那样的把思想放在首位,戴望舒是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的,然而他使用暗示的方法,尽可能使这种感情隐蔽一些,朦胧一些,尤其要将真事隐去。《雨巷》虽然也有象征派的感觉的不可捉摸,内心状态的飘忽不定,形象的模糊朦胧;但它并不带有某些象征派诗歌的神秘意味,它“叫人看得懂,有真挚的感情做骨架”,有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我们推测《雨巷》这首诗中被隐蔽在“想象”里面的“真实”,可能是诗人的一段感情际遇,在这段生活中的感情体验成了诗的骨架。诗中大概多少还保留了一些真事的影子和细节,但时间、地点和情况也许都面目全非了。这也是象征派与浪漫派的一个极大区别。浪漫派诗歌大都写真人实事,即兴即景者多;象征派则很难由诗来推测作者,至少,这种推测是相当曲折的。同时,象征派诗歌的意义、主题,往往是通过暗示来表现的。《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蒙蒙的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游子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来暗示的。一切都没有说穿,没有点透,然而我们懂了,感觉到了。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死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诗中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些。

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3、《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

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虽然未免有些过誉,但首先看到了它的音节的优美这一特点,不能不说是有见地的。《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见,复沓,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诗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诗体盛行的时候,戴望舒送来了优美动听的《雨巷》,虽然不能说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至少也是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道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这首诗彷徨在江南的悠长的雨巷,等待着一位较好的姑娘,也许是这位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尽头,也许是她回家时必然要穿过这条小巷,冬去春来,日复一日,“我”又穿行在小巷之中了,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之外,雨巷是显得那样的寂寥、凄清,更触人愁的是“我”希望逢着的这样姑娘又偏偏结着愁怨,她家的篱墙颓圮了,莫非她也受到了命运的打击?惆怅、妩媚动人,显得高洁而孤傲,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然寓有深意。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不过丁香姣好,却又容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即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样”——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 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

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孤独的游子形象贯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不过,这样的姑娘实在太难找到。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

戴望舒熟读法国诗人魏尔伦的作品,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他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若闷沮丧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戴望舒这首诗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他的诗虽然不是反抗和战斗的诗,但也不是屈辱和忍受的诗。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悲剧主题蕴涵有时代的特征。

《雨巷》是1篇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戴望舒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然而他使用暗示的方法,尽可能使这种感情隐蔽一些,朦胧一些,设法将真事隐去。《雨巷》虽也有象征派的感觉,但它不带有某些象征派的神秘意味,它叫人看得懂,有真挚的感情做骨子,有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我们推测,《雨巷》这首诗,它的被隐蔽在“想像”里面的“真实”,可能是诗人的一段感情际遇,在这段生活中的感情体验成了诗的骨子。诗里大概多少还保留了一些《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游子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来暗示的。一切都没有说穿,没有点透,然而我们懂了,感觉到了。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诗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了。

诚如叶圣陶所说,《雨巷》在音乐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等,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常用首语重叠,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使得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

阅读提示:文章从诗人的气质,象征性和音乐性等方面对《雨巷》进行了深入的赏析,这里再提供另外一个“视角”。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写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当时他正避居于施蛰存的家乡松江。这首诗虽然字面上写的是如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是了解时代背景的作者不难体会到这是恋爱情绪和政治情绪的契合,而不能仅仅当作恋歌。这是他写政治抒情诗的开端,并且初步显示了他此后诗情的基本风貌:日常生活情绪和政治情绪相互渗透,合为一体。

《雨巷》课后作业篇4

雨巷

嗒,嗒,嗒古老的小巷被微微细雨洗礼着,它静静的仿佛是在听着雨滴交响乐,而忆轩则是站在这条小巷里,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站在这里,他只知道自己在期盼着什么。

这里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会站在这里,为什么忆轩站着一动不动,只撑着一把雨伞不停地自问,任凭小雨轻轻地打在伞上,并且无言等待

就在忆轩面前不远处,突然出现了一把油伞。是她吗?忆轩看到后开始紧张了起来,并带着莫名的感觉向她走去。小雨依然下着,它模糊了忆轩眼前的视线,在与她面对面的时候,忆轩终于看清楚了那个女孩。没错,是她,正是她,正是我所等待的那个她,穿着紫色旗袍的她,有着丁香花般的颜色,有着丁香花般的气息,有着丁香花般的哀愁忆轩心里不停地想着,在他回过神的时候,她已经走远了,并且消失在细雨当中,虽然她已经走了,但在伴随着小雨的空气中残留着她的味道。等下次我遇见她的时候,一定要与她认识,可是我还有机会遇到她吗?忆轩不停地想着

嘀,嘀,嘀一阵闹钟的声音响起,它把忆轩从梦境中拉回到了现实生活。我为什么会经常做这个梦呢?那个女孩究竟是谁?为什么我所期盼的人总是案头?这个梦有在暗示着我什么吗?刚醒来的忆轩就把这些问题统统塞进自己的思维空间里。现在已是6点多钟了,天空才稍微有点光彩。忆轩走到窗前,拉开窗帘并且直视着那座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古城,看着看着,忆轩又进入了思考当中

忆轩想了又想,最终还是敌不过梦的召唤,决定今天向公司请一天的假,然后出发去古城一探究竟。

经过几番的准备,忆轩踏上了前往古城的旅程。在车上,忆轩始终直视着那座离自己越来越近的古城,突然一股期盼的感觉油然而生,就是这种感觉了,跟梦境里的感觉一模一样,他感到自己将会有一番收获,并为此高兴了好一会儿。

又过了一段时间,天开始下起了蒙胧细雨,顿时眼前的古城披上了一层薄纱。她真的会出现吗?忆轩望着那正被细雨洗礼的古城喃喃自语。

先生,古城已经到了。司机对着出神的忆轩说道。

哦,谢谢你了司机。

不用谢,不过我劝你还是不要呆在古城太久,因为古城没什么好看的,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听说里面还闹鬼,况且天还下着雨,要是染上风寒,那可就不值得了。

恩,我知道了,谢谢你的关心,再见!忆轩一说完就迫不及待地下车了,并撑着把雨伞走进了古城。

刚进入古城的忆轩,只见他把左手放在胸口上,然后大大地呼吸一下,接着他带着平静而有不安的心开始寻找,去寻找。那股熟悉的味道,还有那条满是期盼的小巷。忆轩在古城里面找了很久,可却没有丝毫头绪,既没有那股味道,也没有那条小巷。

天上的雨没有丝毫想停下的意思,撑着雨伞的他怔怔地停留在一条小巷里,忆轩并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是该带着失望回去,还是该带着希望继续寻找下去呢?就在忆轩难以抉择的时候,他对面的不远处出现了一个女孩,她正在撑着把油伞踩着湿润的小石子道迎面走来。是她吗?她终于出现了吗?忆轩很期待地望着她,并开始向她走去。在相遇的那一瞬间,忆轩产生了一种落寞感,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透过雨帘所看到的她,穿着紫色的旗袍,但却没有丁香花般的颜色,没有丁香花般的气息,也没有丁香花般的哀愁。忆轩望着那渐渐远去的背影站着不动,在背影消失的一刹那间,一滴冰凉的雨水打在他的连上,忆轩微微翘起嘴角摇着头,然后消失在雨巷的另一端

《雨巷》课后作业篇5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回顾

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切期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奔放豪迈的自由诗体为新诗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

三:新课讲解

1,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2,《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2,朗读

(1)教师朗读一遍(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2)学生齐读(学生结合生活阅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并叫一学生到黑板那画出来。)

3,课文分析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一)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二)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漂亮的。但这种理想 1 即如丁香花姑娘,一样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2),“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明确:《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3),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4)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明确:1,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2,因为这个“丁香姑娘”本来就诗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5)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明确: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样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总之,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6)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因为她最佳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而发出叹息。

(7)试概括本诗的特点,(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

明确:1,象征手法,意蕴深远。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一个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破灭后的惆怅,实际上却象征着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2,音节和谐,节奏优雅。

全诗7节,每节6行,尽管句子有长有短,但诗句停顿却很鲜明,如: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4,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反复的手法,回环往复,低吟轻唱,不仅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同时也美化了声律。

拓展研究

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

明确:观点一:此诗不是某些人所说的表达“诗人对革命失败的苦闷与追求”的“政治“化了的诗歌,它就是一首情诗,诗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没有从诗人身边经过,也至少从诗人的幻觉中经过,应该是实指,绝不是“理想的象征”,诗人此时已22岁,为爱情写诗,难道不正常吗?

观点二:这位姑娘既实又虚。诗人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根本说不出来。这时“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许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偶了新的熟悉。

五,作业设计

以“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1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不少于300字。

六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

1,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

2,姑娘梦幻般的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

3,姑娘梦幻般的飘逝,走进雨巷

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

②表扬一下。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 3 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颓圮的篱墙”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 4 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5、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

五、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书设计。

戴望舒

雨巷

我丁香般的姑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请大家翻开课本第6页。(板书课题)

2、我们今天继续来感受这首诗歌的音乐美,也就是它的艺术特色。(板书:音乐美)

指名一位同学来说说它美在哪里?(板书:首尾呼应)

我们昨天还讲到了这首诗一共有几节?(7节)

每一节有几行?(6行)

那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呢?(由此引出一个语法常识:压韵)

二、讲述诗歌的音乐美

㈠ 压韵。

1、那哪位同学来告诉我,究竟什么是“压韵”?

参考:许许多多的诗歌,顺口溜,都是要押韵的,否则就不好听,听的人也记不住,声音就不美丽。这,就是押韵的好处。

明确:诗歌的压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个字在韵上要一致。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有时候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有时候可以转换压韵,但一首诗歌总体上的韵律一定要有。巧妙的压韵能使诗歌富有韵律美。

2、大家再来看看课文,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是)

每一节又压了几次韵呢?(和同学一起找出每一节的韵脚,指明压的ang韵,1-7节压韵次数分别为3、2、3、2、2、3、3)

明确:全诗一共7节,每一节都是6行,每一节压韵两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又重复一次韵脚,有意的使同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里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板书:压韵)

㈡ 反复。

1、大家看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觉得写的好吗?(好)

2、大家都觉得这一句写的好,那是因为他用了一种很特殊的修辞手法,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修辞手法?(反复)(板书:反复)

3、谁告诉老师,什么是“反复”呢?

明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的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反复。

4、很好。是课文中还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复吗?请找出来(共四处)

5、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大家可以尝试着自己写写诗,写好了可以拿给我欣赏一下,写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反复这种修辞手法。

㈢ 排比。

1、大家找找课文里还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没有?(排比。找出诗句)

明确:“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板书:排比)

㈣再次齐读。

下面就请大家再一次一起带这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它的音乐美。

三、课外拓展。

1、这首诗确实很美,所以我希望大家课后尽量把这首诗背下来。

2、“雨巷诗人”戴望舒是一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和经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些资料来了解。现在还有时间,所以我再让同学们欣赏一下他其他的作品。(《我的记忆》、《狱中提壁》、《游子谣》)

我的记忆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它的声音是低微的,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或是选一个大清早,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者沉沉地睡了,但是我永 6 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见毋忘我花

为你开的,为我开的毋忘我花,为了你的怀念,为了我的怀念,它在陌生的太阳下,陌生的树林间,谦卑地,悒郁地开着。

在僻静的一隅,它为你向我说话,它为我向你说话;

它重数我们用凝望

远方潮润的眼睛,在沉默中所说的话,而它的语言又是

像我们的眼一样沉默。

开着吧,永远开着吧,挂虑我们的小小的青色的花。

白蝴蝶

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

翻开的书页:

寂寞;

合上的书页:

寂寞。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雨巷》改编成小说或者散文。当然我不作硬性的要求,你如果实在不想写这个内容,也可以写一首诗,或者其他任何你想写的。总之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下周一交。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7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