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篇1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教材第___课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美术鉴赏知识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课本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学生在以后的美术欣赏和生活中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目标:然后是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了解问题,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获得鉴赏要素,扬长补短,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最后是情感目标:通过 从现实的身边的美的事物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出来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对范例的讲解来突出难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我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首先说说教法:
1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应着重采用教学过程中反复提示的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美术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比较轻松的方式,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都可以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在的对美的认知,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交流,启发学生从教条的书本知识上升到自我欣赏的境界。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美术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再次说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这句话在美术学习上也同样适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老师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高中学生生理上表现为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关联性和参与性不强,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联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互动及强烈参与的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艺术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3讲解作品范例。在讲范例时,不仅在于怎样理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理解,而及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观点和想法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交流使学生能巩固并且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艺术欣赏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美术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思想方法在艺术欣赏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作品范例,适当对范例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在板书设计方面,因为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这是我板书的原则。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最后一点是我对本节课后评价及反思,本节课我一再坚持我一贯坚持的德育为先,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的这样一个原则。我认为,我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做到美育、做到德育、而且要坚持做到素质教育中德育为先,这样的原则。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我所有内容,由于经验不够,教案准备的不是很详细全面,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本节说课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地址:http:///zuowen/
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篇2
美术说课稿(标志)
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第十二册19课《标志》。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标志是一门实用崐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学法指导
标志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标志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打出学生都熟悉的标志,增加了直观性。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1.导入
上课以后,我先向学生出示印有各种标识的产品和印刷品,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再具体分析一种标志,得出标志的概念:象征性的表达事物特性和类别的一种设计形式。从而引出新课《标志》。2.讲授新课
<1>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基本分类
结合课本图例讲受标志分类。集团标识:最早的标志,如原始部落的图腾,现在多是各种组织、机构的徽志;商标: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标记。节庆徽志:个别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体活动均设置专用徽志,有以宣传号召人们积极参加。识别符号:在公共场所、道路交通中用以代替文字的简洁形象,约定俗成为民众公认的标识。
<2>标志的图形类别[分别打出幻灯] 具象: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直观的、有指代象征的两大类别。具体如:白猫洗衣粉、稻米消费宣传;动物园、海鲜馆。
抽象:有简单的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形的组合。前者如:奥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后者如:加利福尼亚葡萄酒,用三十个圆点表示葡萄,圆点组成的图形则表示盛满酒的酒杯。
文字符号: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和„日本制帽公司‟是英文变形。<3>标志的构成手段
因为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个种类,几乎所有的平面构成原则都可以为标志设计所应用。如课本所示的对称、适合、反复、渐变、特异,均是标志设计的常用形式。
举例介绍中国银行设计思路和三金牌西瓜霜的标志设计整包装情况,并出示实物。
2、作业要求
1)展示课前制作标志---禁止吸烟。以教师亲手制作的标志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介绍制作过程:(1)确定制作标志的大小(2)画出大体轮廓和比例(3)进行细部的加工(4)填充颜色 2)学生作业
从课本中选择一个标志,然后按要求进行临摹练习。(教师作巡回指导)
3、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傲雪梅花”说课稿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写意花鸟画
概要: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工具的使用。关键词:翎毛画法;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鸟的造型练习: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形,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 褐黑点头背,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腿。画飞雀:两翅张开,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诗歌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到教学效果。
老师应把步骤制成挂图,写上文字,说明每一步应如何去画,要求达到什么效果,或制成幻灯片、投影片,使画面更清晰地体现出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课文以范画配合步骤图解,教师除了讲授国画知识外,还须结合范画进行分析,讲解,指出学生作画应注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欣赏范画。
本课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笔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二)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四)课业类别: 绘画习作课。
(五)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六)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3.幻灯片及教师放大的范画。画麻雀的步骤图。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讲解分析:
1.鸟的基本造型:
枣
鸡蛋
鸟
头部 2.麻雀的结构:身子 爪子
三、教学参考
(一)教学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国画常识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
虽然有了明确步骤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在练习时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练习,还可以画一些其它的鸟类,这样才能掌握鸟的画法。
《漫步美术天地》
一、教材分析
美术领域是多么的博大、缤纷。但一要将它分类细化,大概连美术系的学生也会头脑发胀。就象那层层剥开的笋皮,互相缠连着,那丝丝絮絮的笋皮尖又会令人眼花。传统的分类方式已够繁,新出现的许多现代艺术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叫人不知将它们塞到哪里最好。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板着脸孔,教授给学生如此繁锁的“美术分类”呢。让我们以走马观花的轻松状态,自由自在地漫步美术天地中,放眼四望,原来美术是如此丰富多彩,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小心地提出第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小时候最早从事的美术活动是什么?原来绘画与雕塑人人都玩过。这是被人们了解最多的美术内容,对工艺美术的认同与对建筑提问,等于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美术更广阔的领域。学生们很清楚地得到了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四大内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
“设计”这个内容从现代生活、现代美术的角度来看,它几乎可以包括生活中的所有内容。我们应谨慎地避开历史与传统,直接了当地与我们现时生存的环境、事实出发用“设计”这个词将我们的生活与之联系在一起认识,这个内容就变得自然真切,不易混淆。
二十世纪中后期至今,又出现了装置艺术、概念艺术、电脑美术„„这些新兴的东西正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很难用传统的规则、标准去界定它们,他们已不需要使用任何传统美术的材料工具,甚至连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也没有!而电脑美术不但改变了我们对笔和纸的认识,还改变了我们对动和静,单维与多维的认识,我们兴奋而又诧异,不得不关注这些正与新世纪一起发展着的美术新内容。
总之,当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时,我们将携着学生们的手,让他们学会用眼睛去探望这广阔的美术领域。学生们会想:美术很有趣,无论我画得好不好,美术都和我的生活有关,我们正生活于美术世界之中,美术正按美的规律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我们编出此课,试图让学生对“大美术”的概念及其领域有个基本的认识。
二、参考资料和参考书目
《二少女》(油画)雷诺阿(法国)
彼埃·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他一生的作品大多以明快响亮的暖色调子描绘青年妇女,尤其是她们的裸体形象。他以特殊的传统手法,含情脉脉地描摹青年女性那柔润而又富有弹性的皮肤和丰满的身躯。他画的人体一反以前学派画家所追求的那样虚伪和做作,洋溢着一种欢乐与青春的活力,她们悠然自得,魅力惑人。他也画了不少外光风景画和天真无邪的儿童形象。1874年印象主义画家举办第1届展览会,雷诺阿的油画《包厢》引起世人注意。雷诺阿又参加了1876和1877年举办的印象主义展览。1878年起,他一度脱离印象主义转向官方沙龙。1883年左右,他到意大利旅行,受到古典艺术线的造型和宏伟构图的影响;在西班牙,他又从委拉斯贵支的用画笔中找到表现快乐的奥秘。这都对他后期作品产生很大的影响。
雷诺阿创作了不少印象派风格的肖像画,《二少女》就是其中一件:画面以暖色为主的画面呈现出一股欢乐、喜悦的情调。画家描绘了二位少女专注阅谱的情景,前景的金发女孩显然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右手放在钢琴键上,左手正翻开一页乐谱。一头金发使暖色调的画面更加熠熠生辉,而一身雪白的连衣裙与暖褐色的钢琴形成黑白对比,又与白色的乐谱相呼应,使画面变得明亮。后面的女孩俯身观看乐谱,嘴中似乎还在低声吟唱。雷诺阿十分喜爱使用红色,甚至说,红色“响亮得像钟一样”。在这幅画中,他把这大红色用于后面女孩的连衣裙以及椅座上,面积不大,却使女孩脸部映上红光、充满青春活力,也让画面“响亮”起来。画家又在女孩背后大胆地运用了绿色的门帘,形成强烈的红绿对比色调,仿佛使人听到了明亮、欢乐的钢琴声。雷诺阿认为“色彩即内容”,他是一位能充分运用色彩的大师。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张择端(北宋)
《清明上河图》中国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读书,到京城汴(今河南省开封市)游学,后学习绘画,擅长界画,尤喜画舟车、市桥、廓径,自成一家。作品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传为他画的《西湖争标图》。
《清明上河图》,长卷,绢本,淡设色,纵厘米,横厘米,藏故宫博物院。
“清明”,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按民间风俗,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祭扫先人茔墓。也有人认为此图“清明”指汴梁外城东郊的清明坊。但一般认为《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兴。
开卷处画汴京近郊,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有往城内送炭的小毛驴驮队。渐次柳枝成丛,嫩绿新发,行人往来,其中有踏青扫墓归来的轿乘队伍和长途跋涉的行旅。
中段写汴河,汴河由黄河受水,从西向东横贯汴京城南部,流入淮泗,是当时南北交通孔道,为北宋王朝国家漕运枢纽。画中巨大的漕船,或停泊于码头,或往来于河心,造成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横跨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巧,形制优美,宛如飞虹。这座桥一说是“上土桥”,在汴京内城东角子门外,一说是离汴京外城七里的虹桥。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马行人,南来北往。一艘巨大的漕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紧张操作,引来了看热闹的人群,成为全画的珍个高潮。
后段写市区街道,以高大雄伟的城楼为中心,两边街道纵横,房屋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肢店、肉铺、寺观、公廨等。各类商店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等。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市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幼,各个阶层人物无所不备。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所绘什物,都具有典型代表性,时代气息浓厚。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业人员的不同活动等等,描写具体入微,生动丰富,其反映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传统的手卷形式,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结构严谨。画中人物多达500余人,不惟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与一般的界面大不相同。《清明上河图》无作者款印,据卷后金大定丙午(1186)年张著的跋请,得知作者是张择端。卷后其他题跋诗文的尚有金代张公药、王间、张世积,元人杨准,明代李贤、李东阳、吴宽、陆完、冯保等人,说明此图曾经被北宋、金、元、明、清内府和许多私人收藏过,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名迹。
《艰苦岁月》(雕塑,青铜)潘鹤(1956)
那老红军扬起的笛子中,流出的是什么乐曲?是舍不得红军暂时离去的《十送红军》?还是妻子送郎上战场的《送郎当红军》?或者是曾经响在家乡竹林草丛中的什么小调?
雕塑是很多人都熟悉的:老红军横笛吹奏,膝上依着凝神倾听的红小鬼。老兵腰间的盒子枪,小红军怀抱的长枪,枪口上的硝烟好像还未散尽,身上的水壶证明着他们征尘未洗。
《艰苦岁月》这尊雕塑创作于1956年,曾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年全国美展,作者是著名雕塑家潘鹤。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之处在于,几十年来,欣赏过它的许多人都依稀觉得,雕塑中的场景是在战争年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曾经有一首诗中这样描述塑像中的神态:虽然潘鹤后来才开始构思,那悠扬的笛声仿佛早已存在,脚下已不是草地,眼前依然是令人神往的未来。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解说员们介绍这部作品时说,它生动地塑造出了一老一小的红军形象,抓取在战斗间歇,老红军吹笛抒怀,小战士依偎其旁聆听遐想情态,成功地表现出在国内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里,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主题。虽然战争残酷,环境恶劣,摧毁不掉的是他们的意志和对和平、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向往,它,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
一个有趣的情节证明了这尊塑像的受欢迎程度:赤着脚的老红军脚趾头高高翘起,随笛声打着节拍,这几个生动的脚趾头是观看者最喜欢触摸的地方。在以往,每次展出的时间不长,这几个脚趾就被摸得褪去了外面的颜色,变得亮闪闪的,直露内里的铜色。
年轻一代喜欢这尊雕塑,原因是它的直观和普及。面对着塑像,每一个细节都告诉你那段艰苦岁月的信息,这种信息穿过时间的长廊,直达从未有过那时生活的人们心坎上。此外,这尊雕塑曾被制成照片收入小学课本、被放大制作成5米高的铜像放置在深圳特区广场,观众耳闻目睹,也更能对它的内涵心领神会。
虽然《艰苦岁月》诞生只有40多年,但由于它深刻的表达和流畅的手法,代表了时代的发展方向,也使作品自身具有了文物价值。
好的文艺作品可以盛况不衰,而中国革命度过的真正艰苦岁月,也会在中国人心中不朽。《室内设计》
joseph sy(香港)
joseph sy是香港著名设计师,他最喜欢在单色的环境中,用上许多简约主义的元素。
在这套居室中墙与家俱是普通的白色,sy用了灯具与多个灯箱设计使整个厅房非同凡响。这些灯箱不仅强调了房子的骨架的直线,本身的线条也十分优美。不仅作为白色沙发的背景,添上绿色的嵌板充满装饰性,整个客厅极具后现代意味。
《上海大剧院》(建筑)夏邦杰建筑事务所(法国)
上海大剧院占地11528m2,建筑总面积为70000 m2,总高度40m,地下2层,地面6层,顶部2层,共计10层。剧院内有三个剧场:1800座的大剧场,主要用于上演芭蕾、歌剧和交响乐;600座的中剧场多用于室内乐及地方戏曲;还有一个250座的小剧场可以进行话剧和歌舞表演。除此之外,大剧院的辅助设施还包括8楼屋顶的小宴会厅,底层的文化展示厅和马克希姆咖啡厅,以及能停放170余辆小汽车的地下车库。这是一座用音符串成的水晶宫,是一座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于一体的艺术殿堂。
《星空》(油画,宽92cm,高73cm)
凡·高(荷兰)
画家只活了37岁,由于不堪精神疾病的折磨,在麦田自杀而死。他的绘画题材广泛,肖像、花卉、风景。这幅“星空”几乎是他最著名的作品。那时的凡·高已住进医院治疗。这是从他病房窗口望出去的景色。凡·高自己说过“这是一幅有橄榄树的风景”和“描绘星空的风景。”“有几颗星星是柠檬黄色的,其他的星是玖瑰红的、绿的、蓝色的,勿忘草色的”。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画家使用的技巧非常标志化的个人风格。即那些长条形的滑轮状的、拍动的、弯曲的、交叉的笔触,几乎每一笔都清晰可辨。但星星的光环,月亮的光晕,实在令人炫目。画面充满了远远超过“星空”二个字所能包含的意义。我们可以体会到凡·高为了达到某种画意,精神多么昂扬。他说过“画一幅夜空,只在蓝黑色的底上画几个白点显然是不够的”。
《马踏飞燕》(青铜,公元1~2世纪)
从商代到汉代,是中国青铜铸造术的鼎盛时期。《马踏飞燕》是1969年于甘肃武威新发掘出土的东汉青铜艺术的珍品。由于这一青铜奔马历史悠久、体态矫健、神采飞扬、工艺精良,从而被确认为“中国旅游业”的标志。
这匹昂首嘶鸣的奔马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你看它,四足腾空,马尾飞舞,狂奔飞驰,四肢与尾巴保持了平衡。马嘴张开似在嘶鸣,马的睫毛也张开着。飞起的右前腿和左后腿远离驱体,显示出奔跑的速度,另二条腿紧贴马肚,而左后蹄正支撑着整个作品––––它正踩在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身上,而这只燕子也吃惊地回头看着马。这一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构思,突出地表现了骏马非凡的速度和风驰电掣般的奔腾气势。这种奇特的造型,又完全合乎力学平衡的原理。当这一作品公诸于世时,很快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赞赏,被视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卫》(雕塑,高434cm)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
对这块细长的巨石,曾有二个雕塑家作过尝试均未成功。米开朗琪罗偏偏选中它作佛洛伦萨新政权的象征一大卫像。以前的大师们将大卫雕成柔弱的孩子模样少年英雄,而且体积较小,最高不过2m。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显出了惊人的力量感,青年人的体魄,加上完美的面部塑造,平直的鼻子表示了倔强性格,紧闭的双唇显示出藐视困难的决心,皱起的前额与紧蹙的双眉显露出义无反顾的精神,手上隆起的青筋与脖子处突起的肌腱也被细心刻划,以前的作品中是从不这样表现的,总之大卫是一个正义、力量、愤怒的象征。
做大卫雕塑时,米开朗琪罗命人在巨石四周修建起围墙,二年半后才拆除。日后,“大卫”被安放在议会广场,1873年搬迁到博物馆,现在佇立在议会广场上的仅是复制品。
《世纪花钟》
世纪花钟是上海浦东世纪公园标志性景点,是一种景观性的环境艺术品。花钟前冠以“世纪”两字的因素是:第一,公园在2000年4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具有跨世纪的意义;第二,它位于浦东世纪大道末端,因而被命名为“世纪花钟”。世纪花钟背靠镜天湖,钟面向世纪大道倾斜,采用正圆花坛形状,直径达12米,以绿色的瓜子黄杨为刻度,红色的四季花卉作点缀,整个花钟绚丽多彩、五彩纷扬。世纪花钟由卫星仪器控制定时,误差公秒,可谓既具艺术性,又有实用性。到夜间,在背后六个通体透亮的灯柱的映衬下,更显得花团锦簇、分外灿烂。
上海世纪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花木分区,犹如一枚绿色的翡翠镶接于壮观的世纪大道终点。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占地面积公顷,总投资为10亿元人民币。公园规划采用了国际投标方案征集,先后征集了日、法、德、英、美五国的园林设计专家的概念设计方案,最后选定了英国著名的luc(土地咨询)公司与中国园林设计师共同完成总体设计方案,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体现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形成了既有时代感又有自然野趣的风格。园内堆筑了200万立方米地形和上万吨的石山,人工挖掘了27万平方米水面,种植了10万株乔木、20万株灌木和40万平方米草坪,修建了10多公里道路。园内种植银杏、香樟、广玉兰、悬铃木、雪松等大型乔木数十万株。设置了乡土田园区、观景平台区、湖滨区、疏林草坪区、鸟类保护区、国际花园区和小型高尔夫球场七个景区,以及镜天湖、音乐喷泉、春园、夏园、秋园、冬园、世纪花钟、绿色世界浮雕、宛溪戏水、卵石沙滩、银杏大道、缘池、蒙特利尔园、群龙追月(大喷泉)等园林景观。园内阡陌纵横,丘陵起伏,乔木常绿,湖水清澈,林间小溪蜿蜒流过,人行其中,心情异常平和宁静,是休闲度假、商务交流的绝佳去处,享有“假日之园”美称。
参考书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朱伯雄编著《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三、教学研究 1.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能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美术作品(工艺品、印刷品等),通过讨论和分析,了解美术的范畴、作用以及美术形式的多样性;与同学们交流自己曾参加过的美术活动以及最难忘、最愉快的体验;通过讨论知道美术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2.单元知识结构(1)基本知识结构
书本中的“美术” → 生活中的“美术” → 未来社会的“美术” 以此类推:
书本中的“雕塑” → 生活中的“雕塑” → 未来社会的“雕塑” 书本中的“建筑” → 生活中的“建筑” → 未来社会的“建筑”
„„„„
严格说来,美术的分类及其社会作用应该包括如图1-1所示的知识结构:
但是我们现在不希望把这些知识呈现出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些知识蕴含于教学过程之中,由教师自己掌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收集材料)、对生活的观察以及课堂的讨论,切身地了解美术的范畴及其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社会作用)。(2)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不是去欣赏一幅幅的作品,而是通过这些作品的提示,引发学生兴趣和思维,从而对生活中和更大范围中美术的了解,同时要进一步探讨美术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3)难点
◎ 要求学生每人都收集“一件你最喜爱的美术作品或复制品”也许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这一点能够做到,教学活动就能生动起来,并有极大的发散余地。
◎ 为什么建筑属于美术?为什么设计也属于美术?非具象的作品有什么意义?在讨论中也许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地讨论,但关键是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引起思考而最终并不需要作出所谓正确的结论。3.教学设计引导:
(1)教学设计的策略、教学方法:
◎ 问题的策略。由于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发学生兴趣和思维,从而对生活中和更大范围中美术的了解”,这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认识的过程,所以,不宜采用教师讲述的方法。教师应该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从事过那些美术活动呢?那一次活动最令人难忘呢?”“美术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将教学引向深入。
◎ 假设的策略。“如果没有美术,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可以引发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美术”!我们真的是生活在美术之中!
◎ 讨论的方法。教学可以采用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的形式,然后再提出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轮讨论的方法。◎ 辩论的方法。但有时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有人认为“没有美术地球照样转!”这就可以开展辩论,让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论点,如果说服不了对方,也可以让学生回去收集一点资料,下一课继续辩论,或采用文字表述的办法等。
(2)教学媒体的使用
◎ 本单元最主要的媒体是学生分享的“2024年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5篇”,这是使教学拓展的关键,否则就会停留于教材之中。◎ 当然教师也完全可以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比如,在很漂亮的现代家庭、现代社区的画面中,不喜欢学美术的卡通人物“小糊涂”说:“没有美术地球照样转!”之后,家中的艺术品没了、生活用品漂亮的造形没了、颜色也没了„„一切变得暗淡无光,最后出示问题“生活能离开美术吗?”。(3)活动方式
◎ 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再加上学生分享的“2024年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5篇”,让学生分组做一研究,或用摄影、写生等方法收集社区的美术景观,或编写童话剧本分角色表演,或写生自己家庭的不同角度,然后向全班展示.《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浅谈美术学习兴趣持久性的培养
我们知道,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它是以实践操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时间的过程,而结果和评价当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教学模式也应顺应时代而变,探索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的美术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入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因美术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殊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却很困难,它是一个长久的艰苦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也做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了解,也有了一些体会,现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在课堂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长久而系统的计划,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如果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与常人无异,何以证明美术对人内心感悟的作用,又怎能使得学生渴望成为象你一样的人。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术教师的言谈必须幽默,举止必须大方得体,装束必须高雅和谐,面貌必须饱满热情,处事必须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尽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我觉得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有些如果不清楚,可以说:“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长久保持下去。
第二、选择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
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更多的了解学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如引导学生对范作进行鉴赏时可以赞赏、批评、临摹,更可以改头换面,或者移花接木,或者创造更新更美的形象来替换或否定它。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第三、要让学生拥有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因为学生幼小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的关注一件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况且,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门人们还普遍不重视的学科;愉快和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第四、要给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亲睐。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一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1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作业讲评时我注意多说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第五、要鼓励学生挖掘生活素材。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美术教学。
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篇3
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
一、什么是说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什么是说课?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们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具体地说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上的指导等方面的观点。说课是教师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动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说对教材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点去说:(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以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由是什么。(2)说本节课教材在本课书或全册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3)怎样处理教材。处理教材要看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处理:①教材内容的观点包括教材的例子与形势发展比较带有滞后性怎样进行处理。②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怎样进行调整。说教材,实质上是分析教材,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说课的重点内容。
(二)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这一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种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说教法时,首先说出这一节课选择哪一种方法为 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上 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即学法指导。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写生、技法训练等方法。在一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说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 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说教学手段就是说这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例如教哪些内容需要挂图或实物展示、哪些内容用投影、挂范画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恰当地有机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的实际。
(五)说训练。说练习就是说这一节课设计了哪些东西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进行写生或临摹练习。重点说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说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东西都一一 作介绍,应择其要者而述之。
(六)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就是说这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说课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明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进行德育渗透等有关内容。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说课教师必须花 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 第一讲 陶器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出示课题)1.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2.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 器:有罐、鼎、鬲等;
饮 器:杯、角、觚(gu)、(gui)等; 食 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3.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 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 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 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介绍《人面鱼纹盆》)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
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十分得体地显示出民族文化的风采。(介绍《舞蹈纹盆》)三.本课小结。第二课 瓷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 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2.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3. 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3.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四.放映录象 五.本课小结。第三讲 青铜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录象:曾侯乙编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录象:青铜工艺)三.小结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
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1.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录象:玉器工艺)2.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录象:漆器)3.织绣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闻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绝伦的织绣品吧!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讲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一. 玉器工艺: 礼玉 佩玉 “佩玉为尚” 琢玉 碾玉 碾琢 二.漆器工艺: 生漆,俗称大漆 三.织绣工艺:
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
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转载: 5陶塑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陶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陶俑是体现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一定阶级的信仰、崇拜和追求死后享受的产物。了解中国古代陶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教学重点:
讲述中国古代陶俑的功能、雕塑手法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着重介绍汉俑与唐俑在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上的异同。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陶俑应把握的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泥塑人像出现可上溯至七八千年前。
如《陶人头》面庞丰满,五官端正,神态温和憨朴,显然是个女性形象。眼和嘴用镂空法,产生浓重的阴影,更使形象显得格外传神。《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用生动的人头塑像作器口,并在器腹部配以三横排具有鸟的形象特征的纹饰,使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造型概括生动、形神兼备、富于想象和鲜明的民族个性著称。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
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按一定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包括陶俑,另外,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陶俑:
俑——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材料一般是木和淘
土,以淘土最为普遍。俑的形象都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主要是卫士、仆人、厨夫、说唱艺人等下层人物的再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农民打井时,挖出了一 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认为这是 秦始皇随葬的兵马俑。经过几年的挖掘,已发现埋葬兵马俑俑坑四个,总面积约25380平方米。已发掘1、2、3号坑兵马俑共计7000多件。数量惊人,形体硕大,气势磅礴,震撼了世界。人们赞叹其为天下奇观。兵 马俑的兵俑身高米左右,将军俑高米左右,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俑,而且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其形象似以秦军将士为模特儿塑造的,他们的相貌、神情、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稳健,有的威猛,有的稚气未脱,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个地区的人。兵马俑真实地再现了每个细节体现了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宝,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博物馆,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放映录象)汉代陶俑造型不受什么约束,数量多,题材多样,内容极为丰富。东汉的马俑多,这是爱马风尚的体现。如《车马仪仗》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展示了东汉马俑的艺术水平。尤以表现生产劳动和奏乐、说唱题材的俑最具特色。如《说唱俑》,以生动的造型,显示了汉代人物俑的艺术特点。唐代的陶俑更加丰富多彩,尤其以女俑、乐舞俳优俑和三彩马最有时代特色,艺术性也最高。如《三彩骆驼载乐俑》。它高厘米,是由胡汉两民族组成的五人乐舞队。这件作品反映出唐代盛行少数民族歌舞,也折射出盛唐对外开放,民族团结。不仅骆驼造型生动,而且人物虽小但其表情、动态十分生动,充分显示了唐三彩陶艺高超的造型制作水平。三.放映录象。四.小结 6石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几个代表性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方法,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对祖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热爱,进而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1.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2.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为什么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及其艺术成就。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应把握的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的陶塑艺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作品(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这两节课欣赏的艺术作品均属于雕塑艺术这一大类。1.雕塑的定义:
——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2.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分:石雕 木雕 泥塑、陶塑、金属雕塑。(2)按形态分: 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
(3)按功能和放置地点分: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碑或纪 念雕塑、室内雕塑、案头雕塑。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如何欣赏雕塑作品。3.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通过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方面的分析),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达到自我陶冶的目的。陵墓雕刻作品欣赏 陵墓雕刻产生的原因: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陵墓雕刻:是指陵墓建筑中的雕塑部分。陵墓建筑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配合地面建筑陈设的各种石雕和石刻,为地面上的陵墓雕塑,一般来说最为常见,而且规模宏大,成就突出。地下雕塑,则是地下墓室壁面上的石刻、砖雕的浮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陵墓雕刻的特点,一是服从陵墓整体设计思想,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二是造型趋于神化和理想化。
如何理解陵墓雕刻这两个特点呢?首先应明白陵墓雕刻是陵墓建筑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应让灵魂有个去处,最好的去处是升入“天堂”。于是人们就修陵墓,并且将其设计成象征天界的模样,埋葬死者时要引魂,通过陵墓进入“天堂”。所以,帝王陵墓建筑布局,一般是四面有围墙,设神道,建石阙门。石阙、石兽(神兽)在墓地组成天界的象征。
陵墓雕刻的题材分为仪卫性和纪念性两类。仪卫性题材是按一定礼仪确定的,有华表、神兽、鞍马、狮虎、文武侍臣、碑碣等。纪念性题材,是为了纪念死者特殊的功绩设立的。例如,唐太宗昭陵墓前,雕刻其生前有战功的六匹爱马浮雕,即著名的“昭陵六骏”。为它们雕刻的高浮雕高米,宽2米以上,其形体略小于真马,有的昂首立姿,有的慢步行走,有的快速奔驰,着重体现马的勇敢、驯良的特性和充满生命力的蓬勃精神。在雕刻手法上严谨写实,刀法简练,结构准确,比例合适,形体浑厚,富有立体感,整体效果概括简明,极为生动传神,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其享有盛名。
无论那种题材的雕刻,都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例如,华表象征“王者纳谏”。天禄、麒麟等神兽(头上长双角的称“天禄”,头上长独角的称“麒麟”,只能用于帝王陵墓。)既是帝王高贵非凡的自我标榜,又是封建法权不可触犯的象征。俯首屈膝的石马、石羊、石象等,象征驯服与祥瑞,是天下万民供奉天子的化身。这些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雕刻,构成宏大威武的气势,给人以既富丽又庄严冷峻的感觉,使人 产生崇高感,达到宣扬封建法权之目的。例如江苏南京和丹阳一带的南朝陵墓前的石兽,在重视雕刻的整体感的基础上,都十分强调艺术的夸张和变形,形体上没有繁琐的细节, 使整个石兽的形体显得更单纯,更富有表现力。例如,《萧景墓石辟邪》,其形态为挺
胸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吼声。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辐射力,仿佛它在控制着这一地域。在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所以,当人们还没有走近这些石兽的时候,在没有弄清它的具体形象和细部刻画之前,首先获得的是一个形式美的感受,这就是雕塑艺术特别讲究体积意识的原
因。这些造型高大厚重、气势逼人的石刻所显示的矫健有力的外轮廓,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使人产生对于悠久历史的追忆和丰富联想。陵墓雕刻服从于一定的程式,并遵循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进行造型。例如,人、兽都雕刻成富有装饰性和富丽感,使其具有理想化、神化的特点。这种程式规范的艺术造型,隐含着统治者祈盼社稷江山永久稳固的心理。(放映录象)佛教石窟造像作品欣赏 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原始社会的人们无法抗拒各种自然灾害(火山、雷电、山洪、地震等),对变化莫测、庞大而神秘的自然现象不 能理解,从而引起了恐惧、惊慌和缺乏信心,这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一切,只有用膜拜、祈祷或用巫术、祭咒、舞蹈等仪式去影响它们,才能消灾降福,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因而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压迫有时往往比自然灾害更惨重,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总是利用宗教迷信欺骗和麻痹人们的思想,阻绕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列宁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人民大众,又往往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也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如鸦片既是毒品,又是药品,这说明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来说,古代创造的宗教艺术,当时是一种宗教宣传品,宗教艺术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是人类宝贵的艺术财富。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宗教艺术,可以成为我们今天观赏的对象。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 术。所谓石窟,是指依山开凿的佛教寺庙。源于佛教诞生地印度,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
山洞中修道成佛的,为了纪念他,也为了便于信徒们的出家修行,古代印度人便选择远离城市的僻静山崖开凿洞窟,并雕塑佛像和绘制佛教壁画。享誉世界的四大石窟:
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1.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是世界闻名的佛教雕塑艺术宝库,位于山西大同五周山北崖。因其山势波折如云,故名云岗。云岗石窟依山开凿,始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洞窟53个,佛龛1100个,大小石雕造像51000余身。1500年来,云岗石窟经风雨地震虽有损坏,但近百年中人为破坏更为严重,帝国主义国家博物馆中藏有从中盗窃的佛头达数百之多。
课本所选第20窟佛像,由于地震,该窟前半山崖崩塌,致使大佛暴露在外,巍然独存。大佛高,面相广圆,两颊丰满,鼻高宽厚、直通广额,眉长弯挺,目光下俯,微含笑意,表情含蓄,于庄严中流露出慈祥,于和蔼中显出威严,具有稳重如山的崇高感和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外着袒肩袈裟,衣纹条条排列形成富有节奏的韵律美。佛像造型,手法洗练,显示出雕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宏大的气魄,艺术成就极高,为云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和云岗石窟的象征。2. 龙门石窟:
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口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的山崖上,布满佛教石窟,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0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奉先寺建于唐代最盛时期,是最大的像龛。奉先寺像龛前,曾有木结构建筑,后被毁。龛南北宽36米,东西长41米。龛内主尊卢舍那坐佛是释迦牟尼报身像,通高米,头高4米,耳长米。保存完好的佛像头部造型,饱满秀丽,轮廓极为优美。雕刻者突破佛经束缚,融进中国女性优美的外部特征:螺形发髻,额部宽广,眉如弯月,丰颐秀目,鼻梁笔挺,厚唇小嘴,嘴角微翘,带有笑意,身姿端庄稳重,流露出高贵典雅的气质和雄图大略的英雄气概。其形象与记载的武则天“广额方颐”的相貌相吻合,实质可能是以武则天为模特儿,难怪大佛宛如高贵慈祥的中年女性。11躯雕像整体为对称布局,主尊居中,余者像众星拱月般烘托主尊,结合为富有变化统一的整体,是唐代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3.大足石刻:
大足宝顶山位于四川大足城北,全山共有窟群18处,造像10000余尊。宋代的石窟造像具有世俗化的倾向,《养鸡女》即为代表。这一反映农家日常生活场面的雕像,极为生动亲切,富有生活情趣,将严肃的宗教内容表现得极有人情味。三.小结。7 彩塑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1)敦煌石窟彩塑: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容题材及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思考、讨论。4.放映录象。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幅典型作品。
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中国人物画。
2、教师出示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的投影。
3、分析讲授其艺术特色。
4、揭示课题: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三、传授新课:
1、魏晋南北朝: 概况:
介绍顾恺之(教师出示投影。)。赏析《女史箴图》。
2、唐代: 教师出示投影。介绍阎立本。赏析《历代帝王图》。教师出示投影。介绍周昉。
赏析《簪花侍女图》。
3、五代: 讲述时代背景。教师出示投影。介绍顾闳中。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赏析“听琵琶曲”。学生赏析“击鼓观舞”:
教师提问:在这一段画面中,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构图和刻画人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赏析后三个片段。
教师总结《韩熙载夜宴图》的两大艺术特色。
4、宋代: 教师出示投影。介绍张择端。教师设疑。学生讨论。
赏析《清明上河图》。
教师归纳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特点。赏析《维摩演教图》。赏析《泼墨仙人》。
5、明清: 赏析《归去来图》。赏析《苏武牧羊》。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八、下课礼仪: 9 中国古代壁画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审美意识。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赏评《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二. 导入新课:
今天是第九讲 《中国古代壁画》。(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播放音乐及介说词)1.中国古代墓室壁画: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
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仪卫出行》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 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 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
《狞猎》 画面中央横贯山峦,右上角山后一骑士策马回首,张弓欲射一对奔鹿。下部山前有二骑士,左侧骑士,腰际佩箭囊驰马张弓射一猛虎。马前有一 猎狗追赶猎物。右下另有一骑士也在驰猎。画面笔法雄健;人物动态强劲有力,是高句丽壁画杰出的代表作品。2.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 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 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副副壁画讲解这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故事 《九色鹿》
此故事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
敦煌彩塑中有大量释迦牟尼“说法像”,壁画中有大量“说法图”和“佛传图”,佛传图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平事迹,是一个长篇传记故事。中国古代把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会,其从事演奏乐为主的艺人称乐会,从事歌唱舞蹈为主的艺人称舞伎。敦煌石窟壁画中有极其丰富的古代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近年来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绘有乐伎形象的洞窟就有200多个,乐伎3400多身,大小不同的乐队490多个,共有乐器44种,4300余件(大型经变画中有一批不鼓自鸣的乐器飘浮在空中,没有伎人演奏,所以乐器比乐伎多)这样多的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可以称得上世界上保留音乐资料最丰富的博物馆。3.中国古代寺观壁画:
中国古代寺观壁画以山西永乐宫壁画最为精彩。
《朝元图》(奉宝玉女.部份)此幅为奉宝玉女的半身像。玉女头戴花冠,上身著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宽衣博带,仪态端庄。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玉女面部和衣纹的线描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
人高贵富丽之感。三.小结 第十讲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1.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2)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放映录象)
三.小结(课件使用完毕)第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花鸟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表现技法,以及其发展概况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花鸟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 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古代花鸟画中,工笔与写意这两种画法的不同。
2、通过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说明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写生珍禽图》和《鹌鹑图》的投影。
2、揭示课题:第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
3、教师提问:比较这两幅作品在表现风格上的异同。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
三、传授新课:
1、概述古代花鸟画的形成。
2、五代:
(1)“黄家富贵”(2)“徐熙野逸”
3、北宋: 赏析《禽兔图》。
4、南宋时期:
赏析《枫鹰雉鸡图》。
5、元代:
赏析《桃竹锦鸡图》。
6、明朝:
赏析《雪景翎毛图》。赏析《杂花图卷》。
7、清代:
赏析《荷花水鸟图》。赏析《竹石图》。
8、清末民初: 赏析《梅花》。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结合《枫鹰雉鸡图》,分析讨论南宋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这两种画法在画法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第十二讲 中国现代人物画
教材分析: 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恰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现代美术也处在发展阶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中国画的改革和油画的民族问题。在30至40年代,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所以,在这节课中,结合中国画的变革和油画的民族化,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
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
3、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系社会、关系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审美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相结合
四、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
从欣赏一组同一时期的作品导入,引出今天的课题。新授
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现代绘画,既然说现代,也就意味着它不再传统,那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描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中国画《愚公移山》,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来欣赏这幅画的?(期间,教师提示,欣赏现代人物画关键一点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面貌?(提问学生或一起分析当时社会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史,感受现实,让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片断。(课件展示、影视资料),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贫穷、落后,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个历史事实。(引出)而中国现代美术也正处在发展变化阶段,那么如何发展?怎样变化?即从传统——现代的转变?
(以下讲述法)因素:
1、社会的文化环,2、人的观念,3、美术的功能,4、内容与形式等;使中国现代美术经历了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形成现代美术的特色:(1)中国画的改革,(2)油画的民族化问题。(阐述)
1、中国画的改革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面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随着人的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进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后的中国画是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即不再传统),《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我想同学们现在应该不难看出这幅画的内涵。
从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达的主题,可知画的主题思想,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的精神。(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这幅画的内涵和主题。
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篇4
高中美术课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兴趣点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高中美术第一册第七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整个教科书来 说,它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主要讲的是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 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它在整个第七课中起到引领、拓展学生鉴赏能 力宽度和深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
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从艺术家创作意图 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讲授、提问、探究、展示等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 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策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问答法、欣赏讨论法、引导暗示法、自主探究法、多元互动评价法。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 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学生准备:美术教材、分享的“2024年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5篇”,能够分析理解本节课的有关知识点。
2、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激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学生兴趣点
1、利用相关艺术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2、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3、自己创作自己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六、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1、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导入:a、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提出问题: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他们把自己心目中巴尔扎克的形象描绘出来。学生阅读本节并思考回答第二个问题。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以及背景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2、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活动:先找一位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学生们根据老师以上作品分析的方法,进行自由讨论,从《愚公移山》得出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是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自由讨论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边听老师分析边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从作者的社会背景与现实和艺术的想结合分析。)
总结:影响艺家的创作意图。
1、现实
2、艺术
3、社会和文化环境
艺术和现实这两个因素可能在同一作品里,也有可能不在同一作品里。
教师活动:a、根据李桦的作品《怒吼吧,中国》和古元的作品《离婚诉》b、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同一社会不同的文化情境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是不一样呢?让学生自由讨论。(提醒学生要注意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边听老师分析边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小结:李桦和古元虽属于同一社会,但艺术家的成长环境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知识水平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
教师活动:老师分析拉斐尔作品《草地上的圣母》和倪瓒的作品《六君子图》b、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不是一样的。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边听老师分析边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小结: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通过宗教题材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和处理明暗、透视的能力。中国文人画的创作意图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表达个人情操和笔墨情趣。
3、问题与讨论
教师引导: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多化时间与精力分析部分作品,让学生思路清晰。同时复习部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老师结合大量的相关作品来加深讲解,并让学生也主动参与中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师活动:
1、具象艺术:介绍分析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从画面画家是如何体现创作意图的?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以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教师引导:
2、意象艺术:可以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并没有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荆轲的“追”、秦王的“逃”,并辅以刺进柱子的匕首,打翻的盒子和侍卫等形象,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意象艺术也可以通过对艺术家感觉的表现来传达创作意图。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主要营造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在教堂上独特美丽的光色氛围。
教师引导:
3、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用直线和曲线两种语言元素构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线将直线连接起来,从而把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的天空,表现升腾飞翔的空间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复习意象艺术同时,阅读本课观念艺术的内容后,边听老师讲解分析观念艺术作品,边感认真听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4、总结:
本课主要讲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现实,有的针对艺术,但无论是针对什么,他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本课也分别对具象艺术、意想艺术、抽象艺术、观念艺术是如何体现艺术家创作意图做了介绍。
为了更好的鉴赏美术作品,我们必须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因为它是鉴赏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
5、拓展提高
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印象日出》莫奈。
6、板书设计
一、意图来源:
1、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
2、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影响因素:
1、现实方面
2、艺术方面
3、社会和文化情境
三、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中创作意图的体现:
1、具象艺术
2、意想艺术
3、抽象艺术
4、观念艺术
7、结束
布置作业: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 如何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
教学反思:(根据上课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利用学生好奇心理讲授解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调动学生对课题的兴趣,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怒吼吧,中国》作于30年代全民族反帝救亡热潮中。这件作品采用象征手法,以一个被紧紧捆绑、双眼被蒙蔽的痛苦而屈辱的男人躯体,预示一个民族终要起而怒吼和抗争的忍无可忍的选择。从这件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结实明快的画风和苦心经营的处理,也可以看出他在木刻民族化上的努力。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30年代新兴木刻的力作之一。
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of the meadow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拉斐尔借助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0年,他创作了国画《愚公移山》,这幅画是徐悲鸿画作中的神品,画作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技巧有机地融会一体,独创了他“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使之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非凡事件,作品问世几十年,至今仍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国宝级的油画作品,在长达65年充满传奇的流传中,海外的炎黄子孙表现出了对艺术的热爱和牺牲精神,终于使这个国宝回到了祖国。2006年6月底在北京以3300万元创下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我们在此无意赏析这幅画的艺术性,而更多地关注这幅画的思想性。他创作这幅画,立意在于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将抗日进行到底,并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这幅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族的艰辛、胜利的渴望让潜伏在人们血液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开始沸腾。
高中美术说课万能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等奖篇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教材第___课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美术鉴赏知识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课本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学生在以后的美术欣赏和生活中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目标:
然后是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了解问题,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获得鉴赏要素,扬长补短,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最后是情感目标:通过 从现实的身边的美的事物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出来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对范例的讲解来突出难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我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首先说说教法:
1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应着重采用教学过程中反复提示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美术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比较轻松的方式,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都可以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在的对美的认知,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交流,启发学生从教条的书本知识上升到自我欣赏的境界。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美术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再次说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这句话在美术学习上也同样适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老师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高中学生生理上表现为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关联性和参与性不强,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联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互动及强烈参与的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艺术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3讲解作品范例。在讲范例时,不仅在于怎样理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理解,而及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观点和想法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交流使学生能巩固并且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艺术欣赏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美术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思想方法在艺术欣赏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作品范例,适当对范例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在板书设计方面,因为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这是我板书的原则。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最后我一点是我对本节课后评价及反思,本节课我一再坚持我一贯坚持的德育为先,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的这样一个原则。我认为,我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做到美育、做到德育、而且要坚持做到素质教育中德育为先,这样的原则。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我所有内容,由于经验不够,教案准备的不是很详细全面,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本节说课进行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