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18913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推荐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建强基层党组织的现实需要。当前,大多数村、社区的工作经费都是靠财政支付,除此之外经济来源很少,资金相当紧张,但事实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有一定的经费做保障,如: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公益事业,助老、助学、助困、助残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开支,由于缺乏经费保障,许多村级组织建设不规范,活动不正常,导致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的尴尬局面。近年来,中共中央连续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但受体制、机制、要素和资源制约,当前,村集体经济薄弱非个别现象,已事关乡村振兴成败。

一、壮大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以传统农业乡镇**为例:我镇有8个行政村,其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万元的3个,1-5万的4个,5万以上的1个,仅靠房屋租赁维持村集体收入的村4个,没有持续稳定经济收入的村2个。归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创业领头人

一是部分村干部受年龄、阅历和文化程度限制,因循守旧,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等“祖产”收入,缺乏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思路,对发展集体经济无长远谋划。二是能人不愿搞集体经济。创业必然要承担风险,因为怕被村民说三道四,宁愿自己单干。**村支书中返乡能人仅占25%。三是城乡发展差距大,为获取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大量农村能人进城务工或经商,不愿回乡创业。

(二)收入渠道单一,下降趋势显现

**50%的村集体收入靠房屋租赁,缺乏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企业、个人压缩成本支出,村集体租金收入减少成必然,退租屡见不鲜。

(三)发展受条件限制,收益难以提高

一是受限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无法调整使用性质,无地可用,招商引资受到限制。如**大道沿线的金庵和五里两村。二是地理位置限制,发展存在困难。如马嘶村,村内无省道、县道过境,仅有一条乡道和村道,主要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无企业入驻农产品深加工难。

(四)支出不断增大

村民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村级组织用于公益事业、修沟补路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大。如金庵村,一年用于基础设施、修沟淘堰、垃圾清运等保守预算需15余万元。加上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需要资金,村上经济压力倍增。

(五)融资难度大

因为历史原因,村上可以盘活的固定资产少,缺少信用抵押,而银行对集体涉农贷款,门槛高、要求多,村集体融资困难。

(六)集体主义观念弱化

村民既有集体致富的要求,又有个人发家的愿望。不少村民受“小农思想”影响,片面强调个人利益至上而不愿承担个人义务,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参与集体经济的热情不高,对回报要求过高,尤其在创业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对村干部怨天尤人,闲言碎语。

二、对策建议

按照中央“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资金稳定、增强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结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建议如下:

(一)培育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军人才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懂经济、会经营、爱农村、爱农民”的经营管理团队,在于是否有一个完备的“引得来、留得下、长得好”的人才工作机制。在当前集体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培育“领头雁”,充分发挥人才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强化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建设。调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注重在农村能人、成功人士、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推选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人才担任村“两委”成员;进一步加大第一书记的选派力度,充分利用“三支一扶”等人才引进政策,引导更多人才资源扎根基层;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及外出创业成功人员返乡创业,鼓励其经营管理本村集体经济,集合多方智力壮大经营管理团队。

构建农村集体经济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加强对村“两委”班子、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技能培训,构建常态化、进阶式培训机制;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农村年轻党员、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和智力储备。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人才激励机制。结合农村人才需求,综合运用经济奖励、荣誉鼓励等多种方式激励创业热情,探索设立与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的奖励制度。

二、清产核资,盘清家底

清产核资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村集体的固定资产、林地、河滩地及其他集体资产全部核查清楚,搞明白那些资产可以进行经营,那些资产不可以经营!盘清可以开发的所有资源,包括历史底蕴、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这些软实力。挖掘出所有可以发展的资源,做到心中有底。

三、发挥资源优势,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各村村情不同,条件各异。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盘活集体生产性资产和闲置资产。一是做好“路”文章。场镇周边村和沿交通要道两旁村,可以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抓住工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采取出租闲置地块走兴办服务产业创收的路子。二是盘活“地”资源。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开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将闲置的校舍、厂房、仓库、堰塘、农具设备等资产,采取租赁、承包或以作价入股等形式,兴办养殖、农产品生产加工、商贸等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营造百花齐放良好局面

输血是治标,造血才能治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要靠政策扶持,更需自身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农村地理环境各有不同、各有优势,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产业优势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不搞“一刀切”,实施“一村一策”、“一村一品”。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好土地流转机制,激活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五、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完善资产保障制度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要讲“开源”,更要讲“节流”。要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的制度和办法,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规范管理。重点要进一步完善“村财镇管”加强现金管理、开支审批、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收益分配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二是民主决策。在选择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确定经营方式上,必须让群众广泛讨论,集思广益,科学论证,防止少数干部盲目决策,给集体经济发展造成损失。三是强化监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改进和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减少集体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六、规划集体经济发展,加大资金政策帮扶力度

乡镇党委政府应着眼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未来,加大政策资金的帮扶力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一是资金扶持。特别要注重村集体经济较弱的村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级组织运转。创新金融扶持。结合各级政府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引导资金和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风险担保等财政政策,探索开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资产资源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项目。同时用足用活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融资担保费率和贷款利率优惠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二是考核激励。一方面,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对乡镇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另一方面,完善村级组织考核办法,以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在激励机制。

七、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机制

充分发挥市级各部门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对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收入低的经济薄弱村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实行部门领导干部包村蹲点制度,由市级单位、市级干部、乡镇主要领导和“第一书记”等“四包一”,共同谋划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

八、充分发动村民,摒弃“小农思想”

不容置疑,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多数村民通过几十年的思想积淀,“小农思想”意识较重。目前,要求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化道路,很多村民不理解。事实上,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农思想”下的“小农经济”难以抵抗生产力发展和高度市场化经济的冲击,抗风险能力差,往往出现村民种什么、养什么靠天吃饭,销售难,不值钱、卖不出去或者廉价卖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通过合作社整合村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很重要。全面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合作社建设,合作社要顺利推进,自然离不开村民在土地、财力、人力、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为此一定要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有助于在修建各类基础设施时减少在土地的租用、征用的阻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村民团结起来,把合作社经济蛋糕做大做强。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第二篇】

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经营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设施改善,使农业增效、农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步伐,这些急需提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才能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清,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强。许多农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作用缺乏科学客观全面的认知,对发展集体经济持怀疑态度,认为提倡发展集体经济已不合时宜;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过度强调发展的困难,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挖掘不够,存在畏难情绪。

2.村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狭窄。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许多村干部把发展集体经济等同于“上项目、找贷款、办企业”,提及发展集体经济,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现有的土地、产业、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3.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4.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5.村级集体经济积累速度相对较慢。

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有些村集体资产被农户长期占用,甚至出现帐目混乱,管理存在着严重问题,导致村级集体积累在群众中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下降。同时,村级集体财产保值增值、管好用活缺乏有效的经营,没有用活资金,扩大再生产,多数是“坐吃山空”,集体经济逐年萎缩。

6、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收益体现较弱。

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比如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在农户集体观念淡薄和村干部怕麻烦、怕得罪人思想的综合作用下,“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

7、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且管理体制不顺畅

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目前多数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加之目前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主要还是村两委成员,多数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个别得益于地缘经济优势,靠土地征用积累较大集体资产的村,没有及时进行量化固化,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掌握在个别或少数人手里,有的出现决策失误,有的资产流失,审计中发现多起违规问题。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和对策

1、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村不同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因村而异发展“一村一品”的主攻方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更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

2、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经济成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农村集体经济对推动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大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兑现为民办事的承诺,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农村基层政权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带动大部分农民致富,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担负起组织、引导、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作用。

3、增强理财水平,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

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等工作,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提高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的信任和支持,促其健康发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第三篇】

***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调研和平时掌握了解的情况来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组织由服务经济发展向带领发展经济转变、由协助发展向主抓发展转变、由经济空壳村向富裕村转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落后。部分乡镇党委及班子成员思想禁锢,对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认识不充分,缺乏信心和干劲。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素质参差不齐,创新精神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村干部缺乏市场经济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怕担市场风险,对发展集体经济顾虑重重,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特别是一些村干部受小农意识影响,小富小安,思想僵化,观念陈旧,适应不了新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

二是优势不明显,收入形式单一。受限于交通、环境、区位、禀赋等方面因素,大部分村没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转化率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形式单一,发展也不平衡。部分村虽然拥有一到两个企业,但产品层次低,缺少带动能力,难以形成一定规模。同时,多数村未能制定好具体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忽略了当地的优势资源,地方特色产业难以发展,不能形成品牌效应,缺乏对龙头企业的吸引力。

三是素质不达标,人才资源匮乏。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求学、当兵等,而本土外出求学成功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也大多不愿意回来为本土服务,留在农村的多是儿童、妇女和老人,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充足的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因此,管理队伍素质不高,高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如何吸引人才来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是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是产业不突出,后续发展乏力。尽管大部分村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但产业化程度不高,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仍占较大比重,绝大多数农户仍然处于分散生产的状态,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主导产业不突出,结构调整不彻底,农村缺乏一批上档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缺少具有规模优势的生产基地和有市场竞争力、品牌效应的农产品,农业增加值有待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得不到较好发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第四篇】

党的十六大,对民营经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全国的民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今年3月,广东省委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这是全面指导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广东增创发展新优势,推进全省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将产生重大影响,也标志着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但在山区县,目前仍存在着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认识上有差距、环境欠佳、企业融资难、管理机制落后等一些问题和困难,亟需认真加以解决。

一、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和人们观念的陈旧,贫困山区县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着疑虑,思想上固守“民营经济等同于私有化”的错误观念,担心民营经济的壮大会冲击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致使社会主义“变色”。因此不敢大胆地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地保护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二)法律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逐步修改《宪法》,基本上完成了对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从允许到肯定的过程。但是,目前国家没有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地方也没有制订一个比较完善的保护、鼓励民间企业家投资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或政策规章,致使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法律保护方面的障碍。

(三)民营经济融资难,企业的发展得不到银信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山区县金融部门开展放贷项目比较局限,县一级根本无放贷权,大部分民营企业只得从“地下钱庄”和私人手中用高利率借款以及相互担保等途径应急资金,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营运成本。

(四)财税政策不平等,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因国家鼓励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不配套,而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和财政对国有企业提供的技术改造资金、贷款贴息和其他各种服务。另外,民营企业除了缴纳正常税费外,还面临名目众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这些都造成了民营企业待遇的不平等和发展的困难。

(五)现有民营企业素质不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以家族式、经验型的经营管理为主,在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都较低。据调查,山区县域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的占%,高中文化的占31%,其余的均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家族式、经验型的经营管理,文化素质不高,使山区民营企业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在经营管理中容易盲目决策,企业发展无长远规划,企业经营常常“四面出击”或是“一哄而上”,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山区民营企业还存在产品单一、市场狭小、科技含量不高、信息不灵等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加速发展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宽松环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区贫困县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区经济的“七分天下”。就如地处粤东北部,毗邻赣南、闽西,只有25万多人的平远山区县而言:目前,全县有大小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6011户〈间〉,其中民营企业2699间,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4年度,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822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税收5009万元,占全县纳税总额的72%。今年1—8月份,民营企业出口创汇万元,同比增长%。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也足以说明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已成为山区贫困县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贫困山区县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广东省委《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思想,同时,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山区贫困县的实际,制订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努力营造一个政治平等、社会尊重、政策支持、法律保护、服务到位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山区县域民营经济做强做大,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对县级财政收入的贡献率。

(二)建立和建全法律保障机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个人的私有财产需要法律来保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因此,山区县要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强化执法刚性,加强民营企业的保护工作,使民营企业家食上“定心丸”,安心大胆创业。同时要坚决清理、废止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及规章、政策,抓紧时间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尽快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落实执法责任,明确执法部门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职责。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坚决及时地追究处理,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办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各种贷款业务。

金融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借贷机制,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建立专门以山区县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在原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银行或赋予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新的职能,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金融部门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的抵押条件。可实行无形资产,动产资产抵押贷款,允许企业以信用、品牌贷款抵押等,降低申贷“门槛”。三是对山区县银行、信用社要适当放宽信贷政策,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以满足山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四)发挥财税部门职能作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财税部门要从重国有轻民营的观念上转变过来,要按照“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不分隶属关系”的原则。在开放投资领域、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及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是在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上要不分国有还是民营,只要投入的目标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大力扶持其发展,使民营企业享受到国有企业的扶持待遇。二是建立财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山区县财政虽然是“保吃饭”的财政,但也要立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培植壮大财源。每年可从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县级预算外资金和回收的本级原发放生产周转金中按百分比提取部分资金,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和担保贷款等。三是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建议调整现行的税制,合理确定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尤其是所得税的负担是当今世界税收改革的趋势。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应在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的原则下,适当调整现行税收制度。对在山区贫困县投资办厂的民营企业,要同样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除从获利年度起“免二、减三”外,在期满后的五年内,再给予应纳税款30%——50%的减征,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四是投资开发建立民营经济科技园〈工业园区〉,为发展高科技的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五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民营企业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财政要适当安排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就业、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六是培训好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帮助企业建制、建帐,加强财务管理;帮助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努力降耗增效,增加企业收入。七是强化政府收费管理。坚决取消不利于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另外,由于山区闭塞,还要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产品、市场及信息服务,不断帮助企业创新改革,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五〉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使民营经济做强做大。

一是政府要象关心国有企业一样关心民营企业,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培训,使民营企业家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企业家求高、求强、求大的意识和魄力。二是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知识。使其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取代家族式、经验型等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民营企业管理跨越式发展。四是帮助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业升级,调整和优化民营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山区民营企业多以传统及资源型产业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那些资金、技术较为雄厚、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逐步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素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五是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开拓产品市场服务。山区县要积极协助民营企业做好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调查论证,引导好民营企业的项目投资,尽量减少民营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使政府弱化了的“宏观调控”经济的管理职能转变为高效的服务职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1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