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医学影像互认改革案例

爱美丽发表时间 3108372

医学影像互认改革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今年以来,*县以全市数字医学影像服务改革为契机,在全县*家公立医院开展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通过建好互认影像平台、制定互认规则、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等,推动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影像互认全域全覆盖,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一、改革动因

改革前,*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学影像互认过程中,“不能认、不敢认、不愿认”问题突出,患者换院就诊时同一项目反复检查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是医学影像信息联通不畅。医学影像本身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包含静态和动态数据等特点,大多数医院影像信息分布式存储在多个科室的影像系统中,不同医疗机构间存在“数据壁垒”“信息孤岛”,没有实现整合联通,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无法进行跨机构、跨区域调阅。二是医学影像标准高低不一。检查检验同质化发展是推进互认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然而不同医院设备不同、检测方法不同、试剂不同,导致不同医院检查结果不可避免存有差异,而质量标准难以统一。此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不同档次设备等硬件问题,不同人员素质、内部质量控制等软件问题存在很大差距加剧了这种不信任,导致医学影像的权威性和可比性不强。三是互认利益分配机制不优。多年来,医院的主要收入为药品收入、医疗服务收费、检查检验收入。在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医疗服务收费提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检查检验就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若推行检验检查互认,则必然会导致医院检验次数减少,这就不排除有个别医生、医院会以各种理由为互认设置障碍。

二、改革举措

(一)建好互认影像信息“一朵云”,打通“不能认”壁垒。一是打通信息平台。依托全市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新增“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模块,由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上传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等数据,实现医学信息的结构化存储,并按照项目参考时限实时更新结果。二是建立共享格局。将数据上网入云市级影像云平台,汇聚形成市域影像检查结果大数据库,实现跨部门、市县乡数据互通共享格局,不仅打破了“医疗信息孤岛”,还为后续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奠定基础。三是突破技术壁垒。在影像调阅速度、影像监控检测等技术层面实现突破,让医生能以高清方式实时查看原始影像并反馈互认情况,更加直观、准确、快速地分析诊断疾病,实现高质量、便捷化共享互认。

(二)用好互认质量控制“一把尺”,破解“不敢认”难点。一是制定互认规则。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医学影像同质化管理,将包括*线、CT、MR在内的三类共67项检查纳入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项目,细化明确共享互认规则。二是把控质量标准。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依托县域远程影像中心,实现“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推进互认项目审核、实施、评价三个环节质量控制,影像要求达到检查规范、部位正确、序列完整、图像清晰等标准,疾病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三是建立联动模式。创新探索“乡镇卫生院+县级影像中心+市级影像云平台”模式,实现医学影像检查互认统筹推进、高效协同,不断提升影像互认同质化水平。

(三)记好互认利益补偿“一本账”,消除“不愿认”瓶颈。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由县域“资金池”出资,对医共体内远程医学影像收益按县级医院与基层医院1:9的比例进行分成。借力医保,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等方面予以激励,解决医疗机构因结果互认收入降低的“后顾之忧”。二是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互认指标评价结果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院长绩效年薪和医院工资总额挂钩,大大提升医疗机构开展医学影像互认共享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建立跟踪督办机制。各公立医院建立医学影像互认工作进展、问题汇总“双台账”,实行一月一报一汇总制度;县卫生健康委对影像互认建立“双点评”机制,对工作进展情况及发现问题逐个进行点评,形成“项目进度督办表”。

三、改革成效

一是患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自开展医学影像互认以来,全县已累计跨院调阅*万人次、检查结果互认**例,为患者节约检查费用*万余元。二是医疗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进行互认共享,有效避免重复检查,切实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患者人均排队等候时间缩短1小时以上。三是医疗智慧化管理进一步提质。依托全市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接入全县*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家基层医疗机构,累计上传报告*万份,实现检查检验报告互通共享、智能推送、快速调阅。完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医患人员调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余万次。组织开展影像检查结果互认业务培训*场次、培训人员*人次,实现医疗机构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抽查合格率提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108372